亚洲。日本、东南亚知识点

亚洲。日本、东南亚知识点
亚洲。日本、东南亚知识点

亚洲

1、名称的由来,“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2、亚欧大陆,面积5000多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洲的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

3、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主要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主要位于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连。

(3)经纬度位置:经度:26?E—180?—170?W,纬度:10?S——80?N,跨寒、温、热三带。

4、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950米。(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5、亚洲的河流,高原,平原,半岛,群岛亚洲河流的特点: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叶尼塞河,鄂毕河,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雅鲁藏布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注入咸海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湄公河(我国境内称澜沧江)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亚洲河网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1)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2)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高原有: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亚洲的平原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亚洲的半岛有: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6、亚洲的气候(1)地跨寒、温、热三带,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都有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亚洲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10度到北纬80度之间,故既有热带也有温带和寒带。

B、海陆位置亚洲大致在东经25度至西经170度之间,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根据距海远近,既有干旱气候也有湿润气候。

C、地形位置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受地形影响,气候带呈现垂直地带性。

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性气候显著。衡量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亚洲气候大陆性显著的原因:亚洲因地域辽阔,南北温差极大,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因此亚洲各地气温、降水差异显著,说明了亚洲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

⑴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差较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⑵、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⑶、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易产生旱涝灾害,威胁农业生产。

⑷、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⑸、通常,人们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

7、亚洲的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六个: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

8、亚洲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会带来粮食紧缺,资源被掠夺性开采,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城市涌入,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雨极:乞拉朋齐

日本

一、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23.5?N——45?N(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中温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朝鲜海峡,北濒鄂霍次克海,西南为东海。(日本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二、领土组成: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日本又被称为“千岛之国”)。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纬度最高的是北海道岛。

三、地形特点:日本国土3/4为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为日本的第一高峰。

四、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这里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

五、气候——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日本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水稻是其主要作物,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6%,居世界前列,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矿产资源十分贫乏。

六、经济。

(1)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强国,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经济类型是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2、人口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3、重视教育,科技力量雄厚。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1、日本资源缺乏,尤其是矿产资源,2、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出口,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4、多火山、地震、台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把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知名跨国公司遍布东亚、东南亚以及欧洲、美国等地区。促使日本经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型。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的原因: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

日本在外投资对引进方的利益是:1、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2、缓解了就业压力。

日本在外投资对日方的利益:节省了劳动力工资,运费;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国内的环境污染。

(3)日本工业高度发达,五大工业区由北往南依次是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这五大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集中分布的原因:1、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2、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3、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4、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4)日本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其中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1、降水丰沛、河流水流量大,2、日本多山地、丘陵,河流落差大。

(5)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亿,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有填海造陆。

七、日本的文化特点是东西方文化兼容,按世界人种划分,日本人是黄种人,日本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是大和民族,传统服装是和服。

日本首都——东京;日本国花——樱花。

东南亚

1、位置: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

D—太平洋与E—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组成:A—中南半岛、B—马来群岛。

(请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落实到书上P27图7.18)

国家:共有11个,其中与中国陆地接壤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岛国有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菲律宾;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3、马六甲海峡:

(1)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重要性: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4、气候: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的影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

播种,

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

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分旱季

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

收获

5、农业生产:

(1)、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原因:水稻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地制宜的必然选择。)

(2)、热带作物:东南亚是世界橡胶,油棕(“世界油王”的称号),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3)、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①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②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③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④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6、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河流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湄公河是流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中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

7、中南半岛的大城市的分布:主要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曼谷,万象,仰光)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好处: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河流是水运通道,对外交通便捷;C.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D.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E.环境优美。弊端:A.洪水会给城市造成损失;B.城市污水会污染河流;C.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D、城市内部构建桥梁设施,会增加交通建设的难度与费用。

城市名

附近大河名

所在国家名

河内

金边

万象

曼谷

仰光

8、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新加坡华人比重最高。

9、旅游: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

1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到东南亚旅游的原因:(1)距离近,路程短,交通便利;(2)热带景观与我国广大地区有较大差异,旅游具有新异性,(3)华人华侨比重较大,语言沟通障碍小,有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4)东南亚国家多数为欠发达国家,消费相对较低。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东南亚练习题(最新整理)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日本面积最大的岛屿和位置最北的岛屿是( ) A.北海道、四国B.本州、四国 C.本州、北海道D.九州、北海道 2.关于日本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ft是富士ft B.河流源远流长C.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D.樱花是日本的国花,秋季开放 3.位于北海道和本州之间的海峡是( ) A.濑户内海B.朝鲜海峡C.津轻海峡D.宗谷海峡 4.日本的首都是( ) A.东京B.神户C.大阪D.横滨 5.下列属于日本传统服装的是( ) A.旗袍B.唐装C.礼服D.和服 6.关于日本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东北部B.日本国土全部位于北温带 C.日本位于中国的南面D.日本位于南北半球的南半球 7.有关日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民族构成复杂,有32 个民族B.日本和中国的文字是相同的 C.日本的文化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D.日本居民以门种人为主 8.日本国内贫乏的资源是( ) A.海洋资源B.水资源C.森林资源D.矿产资源 9.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 A.有适宜的气候条件B.有优良的港湾便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C.接近太平洋的大渔场D.受火ft、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小 10.关于日本对外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都需大量进口B.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都需大量出口C.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D.工业产品进口多,工业原料出口多 11.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B.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C.农业发达, 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D.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12.下列工业原料日本需要百分之百进口的是( ) A.石油B.铜矿石C、棉花D.煤炭 13.日本从中东主要进口的工业原料、燃料是( ) A.煤B.石油C.铁矿石D.铜矿石 14.日本的工业产品主要销往( ) A.美国、西欧、东南亚B.美国、中亚、东南亚 C.澳大利亚D.巴西、北非、西亚 二、综合题 15.读日本地图7-1,回答: (1)濒临的海洋:○1 ○2 (2)邻国:○3 ④ ⑤ (3)岛屿:⑥⑦⑧⑨ (4)首都:A ,位于平原。 (5)最高峰:B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16.读日本工业分布图7—2,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工业区名称: ①②③④ (2)日本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洋沿岸和海沿岸,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主要是

地理东南亚知识点归纳

东南亚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95°E —140°E 10°s —23°26’N ),跨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三、轮廓特征 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四、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 (1)中南半岛 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 地势:地势北高南低 分布: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海岸线岛屿: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成因 内力:地壳强烈上升 外力:河流下切(侵蚀)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对气流、降水产生的影响:西部处于迎风坡,抬升产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内陆平行,降水少。 地形对降水影响 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南亚地处于亚欧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尤其海底火山和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因素。 2、河流 (1)中南半岛:河流流程长,国际性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上游:落差大-开发水电。下游:水流平缓-航运、灌溉。 (2)马来群岛:流程短小,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水流急。 3、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雨季,10-4月旱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对流雨 五、居民、资源 1、人口: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5.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0%。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 一。其中,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人口组成来看,本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的广东和福建。 2、人种:绝大部分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个岛屿的沿海平原。 3、宗教:大部分信仰佛教。泰国将佛教定为国教,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 西部沿海及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热带季雨林植被 河谷低地与内陆平原降水少→热带草原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东南亚的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的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的知识点总结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95°E—140°E10°s—23°26’N),跨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三、轮廓特征 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四、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 (1)中南半岛 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 地势:地势北高南低 分布: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海岸线岛屿: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

震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成因 内力:地壳强烈上升 外力:河流下切(侵蚀)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对气流、降水产生的影响:西部处于迎风坡,抬升产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内陆平行,降水少。 西部沿海及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热带季雨林植被河谷低地与内陆平原降水少→热带草原 地形对降水影响 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南亚地处于亚欧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尤其海底火山和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因素。 2、河流 (1)中南半岛:河流流程长,国际性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上游:落差大-开发水电。下游:水流平缓-航运、灌溉。 (2)马来群岛:流程短小,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水流急。 3、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雨季,10-4月旱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对流雨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 (一)夯实基础: 1、简谐运动、振幅、周期和频率: (1)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 特征是:F=-kx,a=-kx/m (2)简谐运动的规律: ①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动量最大;位移最小、回复力最小、加速度最小。 ②在离开平衡位置最远时:速度最小、动能最小、动量最小;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③振动中的位移x 都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的,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为这两位置间的直线距离。加速度与回复力、位移的变化一致,在两个“端点”最大,在平衡位置为零,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④当质点向远离平衡位置的方向运动时,质点的速度减小、动量减小、动能减小,但位移增大、回复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势能增大,质点做加速度增大减速运动;当质点向平衡位置靠近时,质点的速度增大、动量增大、动能增大,但位移减小、回复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势能减小,质点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④弹簧振子周期:T= 2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3)振幅A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它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是标量。 (4)周期T 和频率f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T,它是标量,单位是秒;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们的关系是:T=1/f. 2、单摆: (1)单摆的概念: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线的伸缩和质量可忽略,线长远大于球的直径,这样的装置叫单摆。 (2)单摆的特点: ○ 1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是一个理想模型; ○ 2单摆的等时性,在振幅很小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振幅、摆球的质量等无关; ○3单摆的回复力由重力沿圆弧方向的分力提供,当最大摆角α<100 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T= g L π 2。 (3)单摆的应用:○1计时器;○2测定重力加速度g=2 24T L π. 3、受迫振动和共振: (1)受迫振动: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和固有频率无关,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受迫振动是等幅振动,振动物体因克服摩擦或其它阻力做功而消耗振动能量刚好由周期性的驱动力做功给予补充,维持其做等幅振动。 (2)共振:○1共振现象: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 2产生共振的条件: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3共振的应用:转速计、共振筛。 4、简谐运动图象: (1)特点:用演示实验证明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简谐运动图象的应用: ①可求出任一时刻振动质点的位移。 ②可求振幅A :位移的正负最大值。 ③可求周期T :两相邻的位移和速度完全相同的状态的时间间隔。 ④可确定任一时刻加速度的方向。 ⑤可求任一时刻速度的方向。 ⑥可判断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πm K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过10年的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至今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世界经济“三极”。据此回答1~4题: 1.就国内条件而言,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是 A.紧缩军事开支B.加速设备投资和更新 C.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D.充分发挥岛国优势 2.日本的工业向其国土南北两端发展的原因是 A.南北两端有丰富的能源B.南北两端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C.南北两端农业水平高D.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现“饱和状态”3.有关日本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民多采用大型农业机械②精耕细作,单产很高 ③侧重发展水利和生物技术④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日本的气候表现为 A.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B.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D.夏季日本海沿岸多雨,冬季太平洋沿岸多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 C.土壤D.降水 6.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 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土壤D.降水 7.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 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太阳辐射D.降水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 9.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东南亚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必考点。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东南亚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地理位置 亚洲的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是亚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在气候和生物界均有明显的反映;本区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这种地理位置使东南亚具有湿热气候,并形成繁茂的热带森林,是本区与其他区的根本差异。东南亚在构造地形上可分为两大单元,一是比较稳定的印度-马来地块,二是地壳变动比较活跃的新褶皱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为主,可分为两个亚区。 半球划分: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连接亚洲、大洋洲。 经纬度位置:92°E-140°E,10°S-23°26’N,绝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南邻大洋洲,北邻中国,印度。 气候分布 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的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东南亚具有茂密的原始丛林、美丽的热带海滨、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产业。 北纬十度至南纬十度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十度至北纬二十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中南半岛北部有小面积的高山高原气候。 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与作用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因而间接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它因临近马来半岛上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 马六甲海峡是一条西北自东南向的狭长水道,长1080千米,如果包括东部出口处的新加坡海峡,则全长1185千米。海峡呈喇叭形,西北端出口处宽370千米,东南部较窄,并分布有很多小岛,最窄处仅37千米。海峡底部平坦,主航道水深约25-150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可供20万吨级的船舶出入。由于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峡道内总是风平浪静,再加上完善的航标系统,行船十分安全。 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中东(西亚)及南亚地区通往东亚的一条主要海运通道,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据统计,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约5万多艘,平均每天有140多艘船通过海峡,使马六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东南亚诸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和接触,带来相互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交流,可追溯至汉朝时期,其后历代均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虽然清朝初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其后海禁开放,两国之间的交流又再次活跃起来,及至民国时期,中马两国人民为抗日再并肩作战。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交往,早在汉朝开始。中国的陶瓷贸易开启了中印交往的大门,及至唐代,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明朝时,明成祖加强发展海外诸国联系,印度尼西亚也是朝贡国家之一。 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最早出现于唐代。及至宋代,文莱成为中国海外交通的枢纽区域,两国的官民船队经常往来,增进了两地的贸易交往。在明代,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更趋密切,两国之间存在着友好关系。 中国与越南交往,早在商周时期已有迹可寻。越南除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外,中越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是两国间主要交流的载体。明朝时期,中越双方更因与其他国家有战争而关系更为密切。近代越南的内战,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华人在当中也占了重要位置。 中挝官方交往最早的记载是三国东吴黄武六年,老挝堂明国王遣使来朝。到了唐代,文单国四次遣使,受到热情接待,唐皇赐以封号。中挝两国的文化渊源关系,可以从老挝有关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印证。 柬埔寨与中国的交往最早见于东汉至三国年期。南朝时,两国更发展至宗教文化交流。文化艺术方面也互有影响,“扶南乐”是扶南带有佛教色彩的宗教乐舞,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扶南乐署”,而这种音乐亦由当时传入中国,直至隋唐时盛行于宫廷内。 早在西汉年间,中国的航船就行驶到过泰国地区。及至宋元时期,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兴起,素可泰多次遣使访华,中泰的邦交变得非常密切。另外,旅居泰国的华侨将中国的医学带到泰国,而泰国的药物亦为中国医学所采用,令中国的医方中含有不少出自东南亚的香料成分。 中缅交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当时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经已开通,两国交往开始频繁。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出现了重要转型,由于宋朝时北方的陆上交通受阻,因而开发了海上交通,令宋朝与缅甸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清期间,朱元璋曾派使者出缅,双方使臣频有往来,而当时的海上贸易亦有持续发展。

第8讲 日本、东南亚习题

第8讲 日本、东南亚 考纲要求备考指津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4.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5.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6.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运用地图描述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分析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 3.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及文化特点 4.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的特点 5.用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探究城市分布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6.东南亚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考点梳理 日本 考点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25°N~45°N,在北温带,中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东部,⑤太平洋西岸的岛国,西临⑥日本海。 2.领土组成:①北海道岛、③本州岛、②四国岛、④九州岛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组成。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纬度最高的是北海道岛。3.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为日本最高峰。 4.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 5.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东亚东南亚南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知识点总结 [考纲要求]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主要国家日本、印度 考点一自然条件 1 地形 东亚:①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和山地,东部多平原和丘陵。 ②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最大的半岛是朝鲜半岛。) 东南亚:①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布布地形格局,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②马来群岛:山岭多,地形崎岖,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南亚: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注:气候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大陆伸进印度洋的部分叫印度半岛 2气候 东亚: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是水稻种植的优势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常年高温,每年分旱雨两季。南亚: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 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 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3.河流(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大) 东亚: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长江黄河 东南亚:最长的河且流经国家最多的是湄公河;湄南河、红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级入海口) 南亚:印度河与恒河;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形成恒河三角洲。 考点二农业 分布及优势(气候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大) 东亚西部为畜牧业东部种植水稻及小麦 南亚: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土地肥沃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长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有肥沃的黑土、光照充足、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稠密的河网提供运输条件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气候湿润、排水好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08级世界历史学号:080210257丁万晓 摘要: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根据其历史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移民不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仍将继续。 关键词:中国东南亚移民经济原因 一:中国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生存与发展,一直都是整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对生存环境改善的强烈渴望,就几乎成为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本能。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大批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定居的人,叫做移民。大凡较大规模移民现象的发生,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第一,产生移民的地区是生活资料匮乏、谋生条件窘迫,或因政治变动造成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的压力与意愿,如土地的超负荷人口载量、战乱造成的经济残破、政治迫害等。第二,必须存在得以移居的新的生存空间,即有能力吸收移民的地区,如东南亚。第三,尚需使人民迁徙得以实现的条件,如海外移民所需要的运输手段,对新的生存空间的认识等。 1.经济原因 一般百姓移居海外,大都是迫于生活无着,处于饥寒交迫之下,不得已而被当做“苦力”、“猪仔”之类卖到异国他乡。 我国古代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土地超负荷人口载量,古代的政府,横征暴敛,造成

了农村生产日益凋敝。特别是清朝后期,白银的大量外流,加上鸦片战争,给了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铁路的修建,蒸汽机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工业的创办,中国古代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也随着瓦解,同时可以安插比较稠密人口的那一切陈旧的社会制度,也开始崩溃。处在我国这种形式下的我国农村,破产加速,地权日益集中,各种繁重的地税和敲诈勒索,使广大农民一无所有。同时,生产落后,工业未兴,国内也无法容纳浩大的农业劳动力,因此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飘扬过海,出国谋生。 此外,旧中国经常发生灾荒和战乱,同时,旧制度也不能解决农民的生机问题。 2.政治原因 这里的政治原因不是指华人的侨居国,而是指中国方面,我们可以从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所造成的海外移民来进行论述。例,明清两朝交替之际,有许多明代遗民不服清政府的统治,纷纷逃往海外;或者在台湾举兵相抗,失败后逃往南洋各国。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时清廷海通之禁,沿海居民迁徙者万家,皆陆续赴台湾受一为氓,或由台湾乘海外贸易之船,转赴南洋各岛。”①此外,宋末元初和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华人移居东南亚。 19世纪70 年代以后,日、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海疆和边疆,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民族遭受了空前未有的灾难,人民的生存环境经一部恶化,贫苦人民被迫离乡出海。 3.侨居国经济上的需要 侨居国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而本国的劳动力不足或劳动技能不够,需要大量的华工。例如,拉者二世执政沙捞越时期,允许华工入境,并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华人入境,例如,颁布《土地法令》和《鼓励种植条例》 二:华人移居东南亚的四次高潮 1.第一次移民高潮(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知识回顾 1机械振动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振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 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3. 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 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地反映出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六)机械振动的应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的分析 (1)物体在周期性的外力(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在振动稳定后总是等于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2)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2机械波中的应用问题 1. 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及其概念。 (1)机械波产生的必要条件是:<1>有振动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媒质。 (2)机械波的特点: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运动,各质点的周期、频率及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3)机械波运动的特点:机械波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振动的能量被传递,但参与振动的质点仍在原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没有随波迁移。 (4)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关系:v T f ==? λ λ 注:各质点的振动与波源相同,波的频率和周期就是振源的频率和周期,与传播波的介质无关,波速取决于质点被带动的“难易”,由媒质的性质决定。 2. 会用图像法分析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振动图像,例:波的图像,例: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区别横坐标表示质点的振动时间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表征单个质点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 表征大量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于平衡位 置的位移 相邻的两个振动状态始终相同的质 点间的距离表示振动质点的振动周 期。例:T s =4 相邻的两个振动始终同向的质点间的距 离表示波长。例:λ=8m

2020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日本与东南亚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

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填空版及答案)

东南亚知识点 一、位置 (1)交通位置:。 (2)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地区位于(90°E—140°E 10°S—23.5°)。二.范围(11国) (1)中南半岛:六个国家:。(2)马来群岛:六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2、气候::分布,降水类型:。 :分布,降水类型:。3、河流:(1)主要河流:注入印度洋:。 注入太平洋:。 (2)主要水文特征: 相同点:①;②;③。 不同点:①中南半岛径。②马来群岛径。(3)水文水系特征: ①马来半岛:流向:;上游:; 下游:。 ②马来群岛:。 四.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稠密,人多地少) 1、人口及分布:①是世界上人口的地区之一。 ②集中分布在。 ③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改过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 2、人种与宗教:属于人种。居民大多信仰。印尼、马来西亚把教定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教。 3、集中: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五. 经济发展 1、东南亚经济发展区位因素: (1)有利:①。 ②。③。 (2)不利:①。②。

2、农业生产 (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盛产)。 ①,主要粮食作物。 ②。主要经济作物:。 (2)区位优越条件:。(3)特色农产品:主要稻米出口国:。 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3、著名矿产 (1)锡矿带:。(2)石油:。 4、经济特征: (1)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为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由于过去长期受殖民统治,致使经济结构、为主。(3)东南亚各国家独立后,为了振兴经济,比较重视发展。 (4)近年利用当地,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发展加工工业,取得显著的成效。 (5)东南亚有丰富的资源。 六. 东南亚热点问题探究 1、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因素: ①。 ②。 ③。 2、印尼地震、海啸:原因。 3、克拉地峡①巨大的经济意义,。 ②对我国的影响:。 4、缅甸迁都:原因:。 5、泛亚铁路 (1)区位条件:①。 ②。 ③。 (2)作用(意义): 。(3)东线经过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试分析其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①有利条件。 ②主要制约因素。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东南亚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 东南亚知识点 1.位置 (1) 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东南部, 东临太平洋 西临印度洋。 南与大洋洲为邻 (2) 经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90-140E10°-25N)被北回归线穿过 (3) 板块位置: 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多火山 和地震、滑坡、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 (4)交通位置 (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的意义: 它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结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2范围说出下列国家的名称和首都 ①中南半岛:共有6个国家,分别是越南、老挝、柬 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老挝是惟一内陆国 ②马来群岛:岛屿总数有两万多个,是世界最大群岛 有5个国家: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东帝汶。 3.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 ①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中国西南部山水相连。 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北高南低、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的形势。河流下游多形成冲积平原。 ②马来群岛:山地、丘陵为主,地表崎岖,河流短促, 平原狭小,分布在沿海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 太平洋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活动和地震。 印尼被称为“火山国”。爪哇岛上多火山灰,土壤肥沃。 (2)河流水文 ①主要河流有: 元江一红河、澜沧江一湄公河、怒江一萨尔温江、湄 南河、伊洛瓦底江等。 注入印度洋: 萨尔温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独龙江)

注入太平洋: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元江) ②水系水文特征 : 半岛上各大河自北向南流,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河流上游河谷成V 字型, 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宽阔,形成冲积平原。其中,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群岛上的河流短促,流量丰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水文特征: 相同点:1.无结冰期2含沙量小3年径流量大 不同点: 1.中南半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马来群岛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水文水系特征:中南半岛:自北向南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上游:V 型谷,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下游:河谷宽阔,形成冲积平原 马来群岛:河流短促,流量丰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东南亚气候类型 (3)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终年高温多雨,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年分为早季和雨季 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吹东北风.降水较少, 是早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降水较多,是雨季, 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人教版中考地理复习:日本与东南亚

日本与东南亚 一、选择题 l.日本大力发展核电这与该国的哪种国情有关?( ) A.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B.技术先进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C.人口密度较高 D.资源贫乏尤其是缺少煤、石油等常规能源 2.读图影响樱花开放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热量 D.树种 下图为日本工业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 A.日本海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B.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及日本海沿岸 D.国土南北两端 4.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 B.处于板块内部多火山、地震 C.领土由四大岛组成 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的海峡A是( ) A.白令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台湾海峡 6.2015年9月18日第十二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南京某外贸公司代表去参会订货他最可能订购的货物是( ) A.橡胶、椰子 B.长绒棉、椰枣 C.羊毛、小麦 D.黄麻、棕榈油 7.图中B是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重要通道它是( ) A.曼德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 8.下图中反映中南半岛地形特征的是( ) 读某区域图回答第9题. 9.对该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普遍 B.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大 C.人口出生率低劳动力普遍不足 D.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

10.下列农产品有可能大量自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是( ) A.天然橡胶、棕榈油 B.玉米、大豆 C.青稞、小麦 D.花生、棉花 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最终注入印度洋 C.河流沿岸城市稀少人口稀疏 D.下游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 12.湄公河流经的东南亚地区典型的地表形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地势低平平原广布 C.山河相问纵列分布 D.地势高峻雪峰相连 13.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有( ) ①劳动力成本较低②矿产资源丰富③信息技术发展早④技术水平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⑤英语普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14.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B.自东向西分为三大地形区 C.受东北季风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 D.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15.沿图中80°E所作的印度剖面图应为( )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归纳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95°E—140°E 10°s—23°26’N),跨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三、轮廓特征 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四、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 (1)中南半岛 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 地势:地势北高南低 分布: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海岸线岛屿: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成因

内力:地壳强烈上升 外力:河流下切(侵蚀)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对气流、降水产生的影响:西部处于迎风坡,抬升产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内陆平行,降水少。 西部沿海及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热带季雨林植被河谷低地与内陆平原降水少→热带草原 地形对降水影响 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南亚地处于亚欧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尤其海底火山和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因素。 2、河流 (1)中南半岛:河流流程长,国际性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上游:落差大-开发水电。下游:水流平缓-航运、灌溉。 (2)马来群岛:流程短小,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水流急。 3、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雨季,10-4月旱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对流雨 五、居民、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