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案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案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案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1离散型随机变量

第一课时

思考1: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可以用数字1 , 2 ,3,4,5,6来表示.那么掷一枚硬币的结果是否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呢?

掷一枚硬币,可能出现正面向上、反面向上两种结果.虽然这个随机试验的结果不具有数量性质,但我们可以用数1和 0分别表示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图2.1一1 ) .

在掷骰子和掷硬币的随机试验中,我们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每一个试验结果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字表示.在这个对应关系下,数字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

定义1:随着试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 ).随机变量常用字母 X , Y ,ξ,η,… 表示.

思考2:随机变量和函数有类似的地方吗?

随机变量和函数都是一种映射,随机变量把随机试验的结果映为实数,函数把实数映为实数.在这两种映射之间,试验结果的范围相当于函数的定义域,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当于函数的值域.我们把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随机变量的值域.

例如,在含有10件次品的100 件产品中,任意抽取4件,可能含有的次品件数X 将随着抽取结果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值域是{0, 1, 2 , 3, 4 } .

利用随机变量可以表达一些事件.例如{X=0}表示“抽出0件次品” , {X =4}表示“抽出4件次品”等.你能说出{X< 3 }在这里表示什么事件吗?“抽出 3 件以上次品”又如何用 X 表示呢?

定义2: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例子很多.例如某人射击一次可能命中的环数 X 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10;某网页在24小时内被浏览的次数Y 也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 1,2,….

思考3:电灯的寿命X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吗?

电灯泡的寿命 X 的可能取值是任何一个非负实数,而所有非负实数不能一一列出,所以 X 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在研究随机现象时,需要根据所关心的问题恰当地定义随机变量.例如,如果我们仅关心电灯泡的使用寿命是否超过1000 小时,那么就可以定义如下的随机变量:

??

≥?0,寿命<1000小时;

Y=1,寿命1000小时.

与电灯泡的寿命 X 相比较,随机变量Y 的构造更简单,它只取两个不同的值0和1,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研究起来更加容易.

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如某林场树木最高达30米,则林场树木的高度ξ是一个随机变量,它可以取(0,30]内的一切值

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

注意:(1)有些随机试验的结果虽然不具有数量性质,但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如投掷一枚硬币,ξ=0,表示正面向上,ξ=1,

(2)若ξ是随机变量,b a b a ,,+=ξη是常数,则η也是随机变量三、讲解范例:

例1. 写出下列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并说明随机变量所取的值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1)一袋中装有5只同样大小的白球,编号为1,2,3,4,5现从该袋内随机取出3只球,被取出的球的最大号码数

ξ;

(2)某单位的某部电话在单位时间内收到的呼叫次数η

解:(1) ξ可取3,4,5

ξ=3,表示取出的3个球的编号为1,2,3;

ξ=4,表示取出的3个球的编号为1,2,4或1,3,4或2,3,4;

ξ=5,表示取出的3个球的编号为1,2,5或1,3,5或1,4,5或2,3或3,4,5

(2)η可取0,1,…,n ,…

η=i ,表示被呼叫i 次,其中i=0,1,2,…

例2. 抛掷两枚骰子各一次,记第一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与第二枚骰子掷出的点数的差为ξ,试问:“ξ> 4”表示的试

验结果是什么?

答:因为一枚骰子的点数可以是1,2,3,4,5,6六种结果之一,由已知得-5≤ξ≤5,也就是说“ξ>4”就是“ξ=5”

所以,“ξ>4”表示第一枚为6点,第二枚为1点

例3 某城市出租汽车的起步价为10元,行驶路程不超出4km ,则按10元的标准收租车费4km ,则按

每超出lkm 加收2元计费(超出不足1km 的部分按lkm 计).从这个城市的民航机场到某宾馆的路程为15km .某司机常驾车在机场与此宾馆之间接送旅客,由于行车路线的不同以及途中停车时间要转换成行车路程(这个城市规定,每停车5分钟按lkm 路程计费),这个司机一次接送旅客的行车路程ξ是一个随机变量,他收旅客的租车费可也是一个随机变量

(1)求租车费η关于行车路程ξ的关系式;

(Ⅱ)已知某旅客实付租车费38元,而出租汽车实际行驶了15km ,问出租车在途中因故停车累计最多几分钟? 解:(1)依题意得η=2(ξ-4)+10,即η=2ξ+2

(Ⅱ)由38=2ξ+2,得ξ=18,5×(18-15)=15. 所以,出租车在途中因故停车累计最多15分钟. 四、课堂练习:

1.①某寻呼台一小时内收到的寻呼次数ξ;②长江上某水文站观察到一天中的水位ξ;③某超市一天中的顾客量ξ 其中的

ξ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③ 2.随机变量ξ的所有等可能取值为1,2,,n …,若()40.3P

ξ<=,则( )

A .3n =;

B .4n =;

C .10n =;

D .不能确定 3.抛掷两次骰子,两个点的和不等于8的概率为( ) A .

11

12

; B .

3136

; C .

536

; D .

112

4.如果ξ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则假命题是( ) A. ξ取每一个可能值的概率都是非负数;B. ξ取所有可能值的概率之和为1; C.

ξ取某几个值的概率等于分别取其中每个值的概率之和;

D.

ξ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大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个值的概率之和

答案:1.B 2.C 3.B 4.D

五、小结 :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 随机变量ξ是关于试验结果的函数,即每一个试验结果对

应着一个实数;随机变量ξ的线性组合η=a ξ+b(其中a 、b 是常数)也是随机变量

2. 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一、复习引入:

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3.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

若ξ是随机变量,b a b a ,,+=ξη是常数,则η也是随机变量 并且不改变其属性(离散型、连续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 5-6的内容,说明什么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二、讲解新课:

1. 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得值为 x 1,x 2,…,x 3,…,

ξ取每一个值x i (i =1,2,…)的概率为()i i P x p ξ

==,则称表

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

2.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满足:1)(0≤≤A P ,并且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由此你可以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都具有下面两个性质:

⑴P i ≥0,i =1,2,...; ⑵P 1+P 2+ (1)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等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个值的概率的和

???+=+==≥+)()()(1k k k x P x P x P ξξξ

3.两点分布列:

例1.在掷一枚图钉的随机试验中,令???1,针尖向上;X=0,针尖向下.

如果针尖向上的概率为

p ,试写出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

解:根据分布列的性质,针尖向下的概率是(1p -

) .于是,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是

像上面这样的分布列称为两点分布列.

两点分布列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抽取的彩券是否中奖;买回的一件产品是否为正品;新生婴儿的性别;投篮是否命中等,都可以用两点分布列来研究.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两点分布列,就称X 服从两点分布 ( two 一point distribution),而称

p =P (X = 1)为成功概率.

两点分布又称0一1分布.由于只有两个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叫伯努利( Bernoulli ) 试验,所以还称这种分布为伯努利分布.

()q P ==0ξ, ()p P ==1ξ,

10<

4. 超几何分布列:

例 2.在含有 5 件次品的 100 件产品中,任取 3 件,试求: (1)取到的次品数X 的分布列; (2)至少取到1件次品的概率.

解: (1)由于从 100 件产品中任取3 件的结果数为3

10C ,从100 件产品中任取3件,

其中恰有k 件次品的结果数为3595k

k

C C -,那么从 100 件产品中任取 3 件,其中恰有 k 件次品的概率为

3595

3

100

(),0,1,2,3k k

C C P X k k C -===。 所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是

(2)根据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可得至少取到 1 件次品的概率 P ( X ≥1 ) = P ( X = 1 ) + P ( X = 2 ) + P ( X = 3 ) ≈0.138 06 + 0. 005 88 + 0. 00006 = 0. 144 00 .

一般地,在含有M 件次品的 N 件产品中,任取 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数,则事件 {X=k }发生的概率为

(),0,1,2,,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L , 其中min{,}m M n =,且,,,,n N M N n M N N *≤

≤∈.称分布列

为超几何分布列.如果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则称随机变量 X 服从超几何分布( hypergeometriC distribution ) .

例 3.在某年级的联欢会上设计了一个摸奖游戏,在一个口袋中装有10个红球和20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一次从中摸出5个球,至少摸到3个红球就中奖.求中奖的概率.

解:设摸出红球的个数为X ,则X 服从超几何分布,其中 N = 30 , M=10, n=5 .于是中奖的概率 P (X ≥3 ) = P (X =3 ) + P ( X = 4 )十 P ( X = 5 )

=353454555103010103010103010555

303030

C C C C C C C C C ------++≈0.191.

思考:如果要将这个游戏的中奖率控制在55%左右,那么应该如何设计中奖规则?

()n

N k k N k m C C C k P /-==ξ

例4.已知一批产品共 件,其中 件是次品,从中任取

件,试求这 件产品中所含次品件数 的分布律。

解 显然,取得的次品数 只能是不大于 与

最小者的非负整数,即

的可能取值为:0,1,…,min{,}M n ,

由古典概型知

(),0,1,2,,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L

此时称 服从参数为(,,)N M n 的超几何分布。

注 超几何分布的上述模型中,“任取 件”应理解为“不放回地一次取一件,连续取 件”.如果是有放回地抽取,就变

成了

重贝努利试验,这时概率分布就是二项分布.所以两个分布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放回地抽样,还是有放回地抽样.若产品

总数 很大时,那么不放回抽样可以近似地看成有放回抽样.因此,当 时,超几何分布的极限分布就是二项分布,

即有如下定理. 定理 如果当

时,

M

p N

→,那么当 时( 不变),则

(1)k n k

k k n k M N M

N n

N

C C C p p C ---→-。

由于普阿松分布又是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于是有:

超几何分布

二项分布

普阿松分布.

例5.一盒中放有大小相同的红色、绿色、黄色三种小球,已知红球个数是绿球个数的两倍,黄球个数是绿球个数的一半.现从该盒中随机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红球得1分,取出黄球得0分,取出绿球得-1分,试写出从该盒中取出一球所得分数ξ的分布列.

分析:欲写出ξ的分布列,要先求出ξ的所有取值,以及ξ取每一值时的概率. 解:设黄球的个数为n ,由题意知

绿球个数为2n ,红球个数为4n ,盒中的总数为7n . ∴

7474)1(==

=n n P ξ,717)0(===n n P ξ,7

272)1(==-=n n P ξ. 所以从该盒中随机取出一球所得分数ξ的分布列为

ξ

1

-1

P

74

71

7

2 说明:在写出ξ的分布列后,要及时检查所有的概率之和是否为1. 例6.某一射手射击所得的环数ξ的分布列如下:

ξ 4 5 6 7 8 9 10 P

0.02

0.04

0.06

0.09

0.28

0.29

0.22

求此射手“射击一次命中环数≥7”的概率.

分析:“射击一次命中环数≥7”是指互斥事件“ξ=7”、“ξ=8”、“ξ=9”、“ξ=10”的和,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可以求得此射手“射击一次命中环数≥7”的概率.

解:根据射手射击所得的环数ξ的分布列,有

P (ξ=7)=0.09,P (ξ=8)=0.28,P (ξ=9)=0.29,P (ξ=10)=0.22. 所求的概率为 P (ξ≥7)=0.09+0.28+0.29+0.22=0.88 四、课堂练习:

某一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分布列为

ξ 4 5 6 7 8 9 10

P 0.02 0.04 0.06 0.09 0.28 0.29 0.22

求此射手“射击一次命中环数≥7”的概率

解:“射击一次命中环数≥7”是指互斥事件“ξ=7”,“ξ=8”,“ξ=9”,“ξ=10”的和,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有:

P(ξ≥7)=P(ξ=7)+P(ξ=8)+P(ξ=9)+P(ξ=10)=0.88

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的步骤:

(1)确定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的值x i

(2)求出各取值的概率p(ξ=x i)=p i

(3)画出表格

五、小结:⑴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分步(分步列),可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⑵两点分布是一种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几种分布之一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超几何分布

2. 2.1条件概率

一、复习引入:

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Y”,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Y Y Y 和Y Y Y.用 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 B 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

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

1 ()

3 P B=.

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

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Y Y Y和Y Y Y.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

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1

2

,不妨记为P(B|A ) ,

其中A表示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

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 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 A 中,从而影响事件 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 B|A )≠P ( B )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P ( 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

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Y Y Y, Y Y Y,Y Y Y}.既然已知事

件A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Y Y Y, Y Y Y}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即只有两个基本事件Y Y Y和Y Y Y.在事件 A 发

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等价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即AB 发生.而事件AB 中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因此

(|) P B A=1

2

=

()

()

n AB

n A

.

其中n ( A )和 n ( AB )分别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A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另一方面,根据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

()()

(),()()()

n AB n A P AB P A n n =

=ΩΩ

其中 n (Ω)表示Ω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所以,

(|)P B A =

()()()()

()()()()

n AB n AB P AB n n A n P n Ω==ΩΩΩ. 因此,可以通过事件A 和事件AB 的概率来表示P (B| A ) .

条件概率 1.定义

设A 和B 为两个事件,P(A )>0,那么,在“A 已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

(|)P B A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 B 发生的概率.

(|)P B A 定义为 ()

(|)()

P AB P B A P A =

.

由这个定义可知,对任意两个事件A 、B ,若()0P B >,则有

()(|)()P AB P B A P A =?.

并称上式微概率的乘法公式. 2.P (·|B )的性质:

(1)非负性:对任意的A ∈f. 0(|)1P B A ≤

≤;

(2)规范性:P (Ω|B )=1;

(3)可列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P B C A P B A P C A =+U .

更一般地,对任意的一列两两部相容的事件

i A (I=1,2…),有

P ??????∞=Y 1|i i B A =)|(1

B A P i i ∑∞

=. 例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 道题,求: (l )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3)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 ,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 (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的事件数为 n (Ω)=

35A =20.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 (A )=

1134A A ?=12 .于是

()123

()()205

n A P A n =

==Ω.

(2)因为 n (AB)=2

3A =6 ,所以

()63

()()2010

n AB P AB n =

==Ω.

(3)解法 1 由( 1 ) ( 2 )可得,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 2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

3

()1

10(|)3()25

P AB P B A P A ===.

解法2 因为 n (AB )=6 , n (A )=12 ,所以

()61

(|)()122

P AB P B A P A =

==.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 2 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解:设第i 次按对密码为事件i A (i=1,2) ,则112()A A A A =U 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

(1)因为事件

1A 与事件12A A 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1121911()()()101095

P A P A P A A ?=+=

+=?. (2)用B 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的事件,则

112(|)(|)(|)P A B P A B P A A B =+

14125545

?=+=?. 课堂练习.

1、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所得的样本空间为S={1,2,3,4,5,6},令事件A={2,3,5},B={1,2,4,5,6},求P (A ),P (B ),P (AB ),P (A ︱B )。

2、一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9个部分,向大正方形区域随机地投掷一个点(每次都能投中),设投中最左侧3个小正方形区域的事件记为A ,投中最上面3个小正方形或正中间的1个小正方形区域的事件记为B ,求P (AB ),P (A ︱B )。

3、在一个盒子中有大小一样的20个球,其中10和红球,10个白球。求第1个人摸出1个红球,紧接着第2个人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

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一、复习引入:

1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m

n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A 的概率,记作()P A .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 A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

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5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

A )称为一个基本事件6.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1

n

7.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A 包含m 个结

果,那么事件

A 的概率()P A n

=

8.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一般求解方法

9.事件的和的意义:对于事件A 和事件B 是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的

10 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P A B P A P B +=+

一般地:如果事件

12,,,n A A A L 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的,那么就说事件12,,,n A A A L 彼此互斥

11.对立事件:必然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1()1()P A A P A P A +=?=-

12.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如果事件

12,,,n A A A L 彼此互斥,那么

12()n P A A A +++L =12()()()n P A P A P A +++L

探究:

(1)甲、乙两人各掷一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事件

A :甲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事件

B :乙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2)甲坛子里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坛子里有2个白球,2个黑球,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它们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事件

A :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事件

B :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 问题(1)、(2)中事件A 、B 是否互斥?(不互斥)可以同时发生吗?(可以)

问题(1)、(2)中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有无影响?(无影响)

思考: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有放回地抽取,事件A 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事件B 为“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事件A 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吗?

显然,有放回地抽取奖券时,最后一名同学也是从原来的三张奖券中任抽一张,因此第一名同学抽的结果对最后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没有影响,即事件A 的发生不会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于是

P (B| A )=P(B ),

P (AB )=P( A ) P ( B |A )=P (A )P(B). 二、讲解新课:

1.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

设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 P ( AB ) = P ( A ) P ( B ) ,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mutually independent ) . 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若

A 与

B 是相互独立事件,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2.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问题2中,“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它们都是白球”是一个事件,它的发生,就是事件A ,B 同时发生,

记作

A B ?.

(简称积事件) 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有5种等可能的结果;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于是从这两个坛子里分

别摸出1个球,共有54?种等可能的结果同时摸出白球的结果有32?种1个球,它们都是

白球的概率323

()5410

P A B ??=

=?. 另一方面,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的概率3

()5

P A =

,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的概率

2

()4

P B =

.显然()()()P A B P A P B ?=?. 一般地,如果事件12,,,n A A A L 相互

独立,那么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 即 1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L

L .

3.对于事件A 与B 及它们的和事件与积事件有下面的关系:

()()()(B A P B P A P B A P ?-+=+

三、讲解范例:

例 1.某商场推出二次开奖活动,凡购买一定价值的商品可以获得一张奖券.奖券上有一个兑奖号码,可以分别参加两次抽奖方式相同的兑奖活动.如果两次兑奖活动的中奖概率都是 0 . 05 ,求两次抽奖中以下事件的概率:

(1)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 (2)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 (3)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

解: (1)记“第一次抽奖抽到某一指定号码”为事件A, “第二次抽奖抽到某一指定号码”为事件B ,则“两次抽奖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就是事件AB .由于两次抽奖结果互不影响,因此A 与B 相互独立.于是由独立性可得,两次抽奖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的概率

P ( AB ) = P ( A ) P ( B ) = 0. 05×0.05 = 0.0025. (2 ) “两次抽奖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可以用(A B )U (A B )表示.由于事件A B 与A B 互斥,根据概率

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所求的概率为

P (A B )十P (A B )=P (A )P (B )+ P (A )P (B )

= 0. 05×(1-0.05 ) + (1-0.05 ) ×0.05 = 0. 095.

( 3 ) “两次抽奖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可以用(AB ) U ( A B )U (

A B )表示.由于事件 AB , A B 和A B

两两互斥,根据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所求的概率为 P ( AB ) + P (A B )+ P (A B ) = 0.0025 +0. 095 = 0. 097

5.

例2.甲、乙二射击运动员分别对一目标射击1次,甲射中的概率为0.8,乙射中的概率为0.9,求: (1)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 (2)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 (3)2人至少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 (4)2人至多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 解:记“甲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

A ,

“乙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 ,则A 与B ,A 与B ,A 与B ,

A 与

B 为相互独立事件,

(1)2人都射中的概率为:

()()()0.80.90.72P A B P A P B ?=?=?=,

∴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是0.72.

(2)“2人各射击1次,恰有1人射中目标”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甲击中、乙未击中(事件A B ?发生),另一种是甲未击中、乙击中(事件

A B ?发生)根据题意,事件A B ?与A B ?互斥,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

概率乘法公式,所求的概率为:

()()()()()()P A B P A B P A P B P A P B ?+?=?+?

0.8(10.9)(10.8)0.90.080.180.26=?-+-?=+=

∴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是0.26.

(3)(法1):2人至少有1人射中包括“2人都中”和“2人有1人不中”2种情况,其概率为

()[()()]0.720.260.98P P A B P A B P A B =?+?+?=+=.

(法2):“2人至少有一个击中”与“2人都未击中”为对立事件, 2个都未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10.8)(10.9)0.02P A B P A P B ?=?=--=,

∴“两人至少有1人击中目标”的概率为1()10.020.98P

P A B =-?=-=.

(4)(法1):“至多有1人击中目标”包括“有1人击中”和“2人都未击中”, 故所求概率为:

()()()P P A B P A B P A B =?+?+?

()()()()()()P A P B P A P B P A P B =?+?+?

0.020.080.180.28=++=.

(法2):“至多有1人击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2人都击中目标”, 故所求概率为1()1()()10.72P P A B P A P B =-?=-?=-=

例 3.在一段线路中并联着3个自动控制的常开开关,只要其中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线路就能正常工作假定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

是0.7,计算在

解:分别记这段时间内开关A J ,B J ,C J 能够闭合为事件

A ,

B ,

C .

由题意,这段时间内3个开关是否能够闭合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这段时间内3个开关都不能闭合的概率是

()()()()P A B C P A P B P C ??=??

[][][]1()1()1()P A P B P C =--- (10.7)(10.7)(10.7)0.027=---=

∴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从而使线路能正常工作的概率是

1()10.0270.973P A B C -??=-=.

答: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是0.973.

变式题1:如图添加第四个开关D J 与其它三个开关串联,在某段时间内此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也是0.7,计算在这段

(1()()0.9730.70.6811P A B C P D ??-???=?=??

变式题2:如图两个开关串联再与第三个开关并联,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

方法一:()()()()()P A B C P A B C P A B C P A B C P A B C ??+??+??+??+??

()()()()()()()()()()()()()()()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

0.847=

B J 至少有

1

方法二:分析要使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只要排除C J 开且A

J 个开的情况

[]21()1()10.3(10.7)0.847P C P A B --?=-?-=

例 4.已知某种高炮在它控制的区域内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2.

(1)假定有5门这种高炮控制某个区域,求敌机进入这个区域后未被击中的概率; (2)要使敌机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后有0.9以上的概率被击中,需至少布置几门高炮?

分析:因为敌机被击中的就是至少有1门高炮击中敌机,故敌机被击中的概率即为至少有1门高炮击中敌机的概率

解:(1)设敌机被第k 门高炮击中的事件为

K

A (k=1,2,3,4,5),那么5门高炮都未击中敌机的事件为

12345A A A A A ????.

∵事件

1A ,2A ,3A ,4A ,5A 相互独立,

∴敌机未被击中的概率为

12345()P A A A A A ????=12345()()()()()P A P A P A P A P A ????

5(10.2)=-=)5

4

(

∴敌机未被击中的概率为5

)5

4(

. (2)至少需要布置n 门高炮才能有0.9以上的概率被击中,仿(1)可得:

敌机被击中的概率为1-n )5

4( ∴令41()0.95n -≥,∴41

()510

n ≤

两边取常用对数,得1

13lg 2

n ≥

≈-

∵+

∈N n ,∴n =

∴至少需要布置11门高炮才能有0.9以上的概率击中敌机

点评:上面例1和例2的解法,都是解应用题的逆向思考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解决带有词语“至多”、“至少”的问题

时的运用,常常能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

四、课堂练习:

1.在一段时间内,甲去某地的概率是14,乙去此地的概率是1

5

,假定两人的行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人去此地的概率是( )

()

A 320 ()

B 15 ()

C 25 ()

D 9

20

2.从甲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13,从乙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12,从两个口袋内各摸出1个球,那么5

6等

于( )

()A 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 ()B 2个球都不是白球的概率 ()C 2个球不都是白球的概率 ()D 2个球中恰好有1个是白球的概率

3.电灯泡使用时间在1000小时以上概率为0.2,则3个灯泡在使用1000小时后坏了1个的概率是( )

()A 0.128 ()B 0.096 ()C 0.104 ()D 0.384

4.某道路的

A 、

B 、

C 三处设有交通灯,这三盏灯在一分钟内开放绿灯的时间分别为25秒、35秒、45秒,某辆车在这

条路上行驶时,三处都不停车的概率是 ( )

()

A 35192 ()

B 25192 ()

C 35576 ()

D 65

192

5.(1)将一个硬币连掷5次,5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

(2)甲、乙两个气象台同时作天气预报,如果它们预报准确的概率分别是0.8与0.7,那么在一次预报中两个气象台都预报准确的概率是 .

6.棉籽的发芽率为0.9,发育为壮苗的概率为0.6,

(1)每穴播两粒,此穴缺苗的概率为 ;此穴无壮苗的概率为 . (2)每穴播三粒,此穴有苗的概率为 ;此穴有壮苗的概率为 .

7.一个工人负责看管4台机床,如果在1小时内这些机床不需要人去照顾的概率第1台是0.79,第2台是0.79,第3台是0.80,第4台是0.81,且各台机床是否需要照顾相互之间没有影响,计算在这个小时内这4台机床都不需要人去照顾的概率.

8.制造一种零件,甲机床的废品率是0.04,乙机床的废品率是0.05.从它们制造的产品中各任抽1件,其中恰有1件废品的概率是多少?

9.甲袋中有8个白球,4个红球;乙袋中有6个白球,6个红球,从每袋中任取一个球,问取得的球是同色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1. C 2. C 3. B 4. A 5.(1)

1

32

(2) 0.56 6.(1) 0.01 , 0.16 (2) 0.999,0.936 7. P=22

0.790.810.404?≈8. P=0.040.950.960.050.086?+?≈9. 提示:86461121212122

P =

?+?= 五、小结 :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它们其中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一般地,两个事件不

相互独立事

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这一点与互斥事件的概率和也是不同的

2.2.3独立重复实验与二项分布

一、复习引入:

1 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m

n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A 的概率,记作()P A .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 A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

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5 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

A )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6.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1

n

7.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A 包含m 个结

果,那么事件

A 的概率()P A n

=

8.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一般求解方法

9.事件的和的意义:对于事件A 和事件B 是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的

10 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P A B P A P B +=+

一般地:如果事件

12,,,n A A A L 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的,那么就说事件12,,,n A A A L 彼此互斥

11.对立事件:必然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1()1()P A A P A P A +=?=-

12.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如果事件

12,,,n A A A L 彼此互斥,那么

12()n P A A A +++L =12()()()n P A P A P A +++L

13.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A 与

B 是相互独立事件,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1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

一般地,如果事件

12,,,n A A A L 相互独立,那么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

1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L L

二、讲解新课:

1 独立重复试验的定义:

2.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

一般地,如果在1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k n k k

n n P P C k P --=)1()(.

它是

[]

(1)n

P P -+展开式的第1k +项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发生的次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

k n k k

n n q p C k P -==)(ξ,(k =0,1,2,…,n ,p q -=1).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ξ 0

1

… k

… n

P

n

n q p C 00

1

11-n n q p C

k

n k k n q p C -

q p C n n n

由于k n k k

n

q p C -恰好是二项展开式

11100)(q p C q p C q p C q p C p q n n n k n k k n n n n n n +++++=+--ΛΛ

中的各项的值,所以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 ),

记作ξ~B (n ,p ),其中n ,p 为参数,并记k n k k

n q p C -=b (k ;n ,p ).

三、讲解范例:

例1.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 . 8.求这名射手在 10 次射击中, (1)恰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2)至少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设X 为击中目标的次数,则X ~B (10, 0.8 ) . (1)在 10 次射击中,恰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P (X = 8 ) =8

8

108100.8

(10.8)0.30C -??-≈.

(2)在 10 次射击中,至少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P (X ≥8) = P (X = 8) + P ( X = 9 ) + P ( X = 10 )

8810899109101010101010100.8(10.8)0.8(10.8)0.8(10.8)C C C ---??-+??-+??-

0.68≈.

例2.(2000年高考题)某厂生产电子元件,其产品的次品率为5%.现从一批产品中任意地连续取出2件,写出其中次品数ξ的概率分布.

解:依题意,随机变量ξ~B (2,5%).所以,

P (ξ=0)=02C (95%)2=0.9025,P (ξ=1)=1

2C (5%)(95%)=0.095, P (2=ξ

)=22C (5%)2=0.0025.

因此,次品数ξ的概率分布是

例3.重复抛掷一枚筛子5次得到点数为6的次数记为ξ,求P(ξ>3).

解:依题意,随机变量ξ~B ??

?

??61,

5.

∴P (ξ=4)=65614

45???? ??C =777625,P (ξ=5)=55C 5

61?

?

? ??=

7776

1

∴P (ξ>3)=P(ξ=4)+P (ξ=5)=

3888

13

例4.某气象站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80%,计算(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1)5次预报中恰有4次准确的概率; (2)5次预报中至少有4次准确的概率

解:(1)记“预报1次,结果准确”为事件

A .预报5次相当于5次独立重复试验,根据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计算公式,5次预报中恰有4次准确的概率4454455(4)

0.8(10.8)0.80.41P C -=??-=≈

答:5次预报中恰有4次准确的概率约为0.41.

(2)5次预报中至少有4次准确的概率,就是5次预报中恰有4次准确的概率与5次预报都准确的概率的和,即

4454555555555(4)(5)(4)0.8(10.8)0.8(10.8)P P P P C C --=+==??-+??-

450.80.80.4100.328=+≈+≈

答:5次预报中至少有4次准确的概率约为0.74.

例5.某车间的5台机床在1小时内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都是14

,求1小时内5台机床中至少2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

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记事件

A =“1小时内,1台机器需要人照管”

,1小时内5台机器需要照管相当于5次独立重复试验 1小时内5台机床中没有1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55

5

13(0)(1)()44P =-=, 1小时内5台机床中恰有1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1

455

11(1)(1)44P C =??-, 所以1小时内5台机床中至少2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为

[]551(0)(1)P P P =-+≈答:1小时内5台机床中至少2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约为0.37. 点评:“至多”,“至少”问题往往考虑逆向思维法

例6.某人对一目标进行射击,每次命中率都是0.25,若使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不小于0.75,至少应射击几次? 解:设要使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不小于0.75,应射击n 次

记事件

A =“射击一次,击中目标”

,则()0.25P A =. ∵射击n 次相当于n 次独立重复试验, ∴事件

A 至少发生1次的概率为1(0)10.75n n P P =-=-.

由题意,令10.750.75n -≥,∴31()44n ≤,∴1

lg

4 4.823lg 4

n ≥

≈, ∴n 至少取5.

答:要使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不小于0.75,至少应射击5次

例7.十层电梯从低层到顶层停不少于3次的概率是多少?停几次概率最大?

解:依题意,从低层到顶层停不少于3次,应包括停3次,停4次,停5次,……,直到停9次

∴从低层到顶层停不少于3次的概率

33644555499

99991111111()()()()()()()2222222

P C C C C =++++L

3459990129999999911()()2()()22C C C C C C C ??=+++=-++??+L 991233(246)()2256=-= 设从低层到顶层停k 次,则其概率为k 9999111C ()()()222

k k

k C -=,

∴当4k =或5k =时,9k C 最大,即9

91()2k C 最大,

答:从低层到顶层停不少于3次的概率为233

256

,停4次或5次概率最大.

例8.实力相等的甲、乙两队参加乒乓球团体比赛,规定5局3胜制(即5局内谁先赢3局就算胜出并停止比赛). (1)试分别求甲打完3局、4局、5局才能取胜的概率. (2)按比赛规则甲获胜的概率.

解:甲、乙两队实力相等,所以每局比赛甲获胜的概率为12,乙获胜的概率为1

2

. 记事件

A =“甲打完3局才能取胜”

,记事件B =“甲打完4局才能取胜”, 记事件C =“甲打完5局才能取胜”. ①甲打完3局取胜,相当于进行3次独立重复试验,且每局比赛甲均取胜

∴甲打完3局取胜的概率为33

311()

()28

P A C ==.

②甲打完4局才能取胜,相当于进行4次独立重复试验,且甲第4局比赛取胜,前3局为2胜1负∴甲打完4局才能取胜的概率为2

23

1113()()22216

P B C =???=. ③甲打完5局才能取胜,相当于进行5次独立重复试验,且甲第5局比赛取胜,前4局恰好2胜2负

∴甲打完5局才能取胜的概率为2

224

1113()()()22216

P C C =???=. (2)事件D =“按比赛规则甲获胜”,则D A B C =++, 又因为事件A 、B 、C 彼此互斥,

故1331

()()()()()816162

P D P A B C P A P B P C =++=++=++=.

答:按比赛规则甲获胜的概率为1

2

例9.一批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是0.8.(1)问每穴至少种几粒,才能保证每穴至少有一粒发芽的概率大于98%?(2)若每穴种3粒,求恰好两粒发芽的概率.(lg 20.3010=)

解:记事件

A =“种一粒种子,发芽”

,则()0.8P A =,()10.80.2P A =-=, (1)设每穴至少种n 粒,才能保证每穴至少有一粒发芽的概率大于98%. ∵每穴种n 粒相当于n 次独立重复试验,记事件B =“每穴至少有一粒发芽”,则

0()(0)0.8(10.8)0.2n n n n P B P C ==-=.

∴()

1()10.2n P B P B =-=-.

由题意,令()98%P B >,所以0.2

0.02n

<,两边取常用对数得,

lg0.2lg0.02n <.即(lg 21)lg 22n -<-,

∴lg 22 1.6990

2.43lg 210.6990

n

->

=≈-,且n N ∈,所以取3n ≥.

答:每穴至少种3粒,才能保证每穴至少有一粒发芽的概率大于98%. (2)∵每穴种3粒相当于3次独立重复试验, ∴每穴种3粒,恰好两粒发芽的概率为2230.80.20.384P

C =??==,

答:每穴种3粒,恰好两粒发芽的概率为0.384

四、课堂练习: 1.每次试验的成功率为

(01)p p <<,重复进行10次试验,其中前7次都未成功后3次都成功的概率为( )

()A 33710

(1)C p p - ()B 33310(1)C p p - ()C 37(1)p p - ()D 73(1)p p - 2.10张奖券中含有3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3个购买者中,恰有一人中奖的概率为( )

()A 3

2

10

0.70.3C ?? ()B 12

3

0.70.3C ?? ()C 310 ()D 21

73

3

10

3A A A ?

3.某人有5把钥匙,其中有两把房门钥匙,但忘记了开房门的是哪两把,只好逐把试开,则此人在3次内能开房门的概率是 ( )

()A 33

3

5

1A A - ()B 2112

3232

33

55

A A A A A A ??+

()C 331()5- ()D 221

1233

3232()()()()5555

C C ??+?? 4.甲、乙两队参加乒乓球团体比赛,甲队与乙队实力之比为3:2,比赛时均能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则在5局3胜制中,甲

打完4局才胜的概率为( )

()A 23332()55C ? ()B 22332()()53C ()C 33432()()55C ()D 33421()()33

C 5.一射手命中10环的概率为0.7,命中9环的概率为0.3,则该射手打3发得到不少于29环的概率为 .(设每次命中的环数都是自然数)

6.一名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为60%,在一次决赛中投10个球,则投中的球数不少于9个的概率为 . 7.一射手对同一目标独立地进行4次射击,已知至少命中一次的概率为

80

81

,则此射手的命中率为 . 8.某车间有5台车床,每台车床的停车或开车是相互独立的,若每台车床在任一时刻处于停车状态的概率为3

1

,求:(1)在任一时刻车间有3台车床处于停车的概率;(2)至少有一台处于停车的概率

9.种植某种树苗,成活率为90%,现在种植这种树苗5棵,试求: ⑴全部成活的概率; ⑵全部死亡的概率; ⑶恰好成活3棵的概率; ⑷至少成活4棵的概率

10.(1)设在四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

80

81

,试求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2)某人

向某个目标射击,直至击中目标为止,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为1

3

,求在第n 次才击中目标的概率 答案:1. C 2. D 3. A 4. A 5. 0.784 6. 0.046

7. 23 8.(1)()3

2

3551240333243P C ????== ? ?

??

??(2)()()

5

552211113243P B P B C ??=-=-= ???

9.⑴5

5

50.90.59049C =; ⑵5

550.10.00001C =;

⑶()3325

530.90.10.0729P C =?=; ⑷()()55450.91854P P P =+=

10.(1) 2

3

P

=

(2) 112()33n P -=?

五、小结 :1.独立重复试验要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每次试验是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第二: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

2.如果1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为

k

n k k

n n P P C k P --=)1()(对于此式可以这么理解:由于1次试验中事件

A 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所以在n 次独立重

复试验中

A 恰好发生k 次,则在另外的n k -次中A 没有发生,即A 发生,由()P A P =,()1P A P

=-所以上面的

公式恰为n P P ])1[(+

-展开式中的第1k +项,可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及概率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一、复习引入:

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3.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列

若ξ是随机变量,b a b a ,,+=ξη是常数,则η也是随机变量 并且不改变其属性(离散型、连续型)

5. 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得值为x 1,x 2,…,x 3,…,

ξ取每一个值x i (i =1,2,…)的概率为()i i P x p ξ

==,则称表

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

6.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⑴P i ≥0,i =1,2,...; ⑵P 1+P 2+ (1)

7.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发生的次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

k n k k

n n q p C k P -==)(ξ,(k =0,1,2,…,n ,p q -=1).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ξ 0 1 … k … n

P

n n q p C 00 1

11-n n q p C

k

n k k n q p C -

q p C n n n 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记作ξ~B (n ,p ),其中n ,p 为参数,并记k n k k

n

q p C -=b (k ;n ,p ).

8.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几何分布:在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第一次发生时,所作试验的次数ξ也是一个正整数的离散型随机变量.“k ξ=”表示在第k 次独立重复试验时事件第一次发生.如果把k 次试验时事件A 发生记为k A 、事件A 不发生记为k A ,P(

k A )=p ,P(k

A )=q(q=1-p),那么

112311231()()()()()()()k k k k k P k P A A A A A P A P A P A P A P A q p

ξ---====L L (k =0,1,2,…,

p q -=1)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ξ 1 2 3 … k … P

p

pq

2q p …

1k q p -

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几何

记作g (k ,p )= 1

k q p -,其中k =0,1,2,…, p q -=1.

二、讲解新课:

根据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我们可以方便的得出随机变量的某些制定的概率,但分布列的用途远不止于此,例如:已知某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如下

ξ

4 5 6 7 8 9 10 P

0.02

0.04

0.06

0.09

0.28

0.29

0.22

在n 次射击之前,可以根据这个分布列估计n 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或期望

根据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

我们可以估计,在n 次射击中,预计大约有

n n P 02.0)4(=?=ξ

次得4环;

n n P 04.0)5(=?=ξ

次得5环;

…………

n n P 22.0)10(=?=ξ

次得10环.

故在n 次射击的总环数大约为

+??n 02.04++??Λn 04.05n ??22.010

+?=02.04(++?Λ04.05n ??)22.010,

从而,预计n 次射击的平均环数约为

+?02.04++?Λ04.0532.822.010=?.

这是一个由射手射击所得环数的分布列得到的,只与射击环数的可能取值及其相应的概率有关的常数,它反映了射手射击的平均水平.

对于任一射手,若已知其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即已知各个)(i P =ξ(i =0,1,2, (10)

,我们可以同样预计他任意n 次射击的平均环数:

新课标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全集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阅读课本P-P内容 23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课本P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3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

高中数学随机变量分布列知识点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内容提要: 一、随机变量的定义 设是一个随机试验,其样本空间为,若对每一个样本点,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 与之对应,则称上的实值函数是一个随机变量(简记为)。 二、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1.分布函数的定义 设是随机变量,称定义在上的实值函数 为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2.分布函数的性质 (1) , (2)单调不减性:, (3) (4)右连续性:。 注:上述4个性质是函数是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充要条件。在不同的教科书上,分布函数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其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5) 注:该性质是分布函数对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的描述。 三、离散型随机变量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 若随机变量的全部可能的取值至多有可列个,则称随机变量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1)定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全部可能的取值以及取每个值时的概率值,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表示为 或用表格表示:

或记为 ~ (2)性质:, 注:该性质是是某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的充要条件。 其中。 注:常用分布律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它是右连续的阶梯状函数。 4.常见的离散型分布 (1)两点分布(0—1分布):其分布律为 即 (2)二项分布 (ⅰ)二项分布的来源—重伯努利试验:设是一个随机试验,只有两个可能的结果 及,,将独立重复地进行次,则称这一串重复的独立试验为重伯努利试验。 (ⅱ)二项分布的定义 设表示在重伯努利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则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为 ,, 称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的二项分布,记作。 注:即为两点分布。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四 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P 5; ②教材P 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 .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2 α 各是第几象限角? 解:α 角属于第三象限,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案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1离散型随机变量 第一课时 思考1: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可以用数字1 , 2 ,3,4,5,6来表示.那么掷一枚硬币的结果是否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呢? 掷一枚硬币,可能出现正面向上、反面向上两种结果.虽然这个随机试验的结果不具有数量性质,但我们可以用数1和 0分别表示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图2.1一1 ) . 在掷骰子和掷硬币的随机试验中,我们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每一个试验结果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字表示.在这个对应关系下,数字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 定义1:随着试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 ).随机变量常用字母 X , Y ,ξ,η,… 表示. 思考2:随机变量和函数有类似的地方吗? 随机变量和函数都是一种映射,随机变量把随机试验的结果映为实数,函数把实数映为实数.在这两种映射之间,试验结果的范围相当于函数的定义域,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当于函数的值域.我们把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随机变量的值域. 例如,在含有10件次品的100 件产品中,任意抽取4件,可能含有的次品件数X 将随着抽取结果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值域是{0, 1, 2 , 3, 4 } . 利用随机变量可以表达一些事件.例如{X=0}表示“抽出0件次品” , {X =4}表示“抽出4件次品”等.你能说出{X< 3 }在这里表示什么事件吗?“抽出 3 件以上次品”又如何用 X 表示呢? 定义2: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例子很多.例如某人射击一次可能命中的环数 X 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10;某网页在24小时内被浏览的次数Y 也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 1,2,…. 思考3:电灯的寿命X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吗? 电灯泡的寿命 X 的可能取值是任何一个非负实数,而所有非负实数不能一一列出,所以 X 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在研究随机现象时,需要根据所关心的问题恰当地定义随机变量.例如,如果我们仅关心电灯泡的使用寿命是否超过1000 小时,那么就可以定义如下的随机变量: ?? ≥?0,寿命<1000小时; Y=1,寿命1000小时. 与电灯泡的寿命 X 相比较,随机变量Y 的构造更简单,它只取两个不同的值0和1,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研究起来更加容易. 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如某林场树木最高达30米,则林场树木的高度ξ是一个随机变量,它可以取(0,30]内的一切值 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1.1集合的概念 ................................................ ...... 1 1.2集合的运算 ................................................ ...... 3 1.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 6 1.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91.5简易逻辑 ................................................ ...... 12 1.6充要条件 ................................................ ...... 15 1.7数学巩固练习.............................................. 18.1函数的概念 ................................................ .... 21.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 24.3函数的值域 ................................................ .... 28.4函数的奇偶

性................................................. ...2.5函数的单调性.................................................. 37.6反函数 ................................................ ..........1.7二次函数 ................................................ ........2.8指数式与对数式 ................................................ .2.9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0.1 0函数的图象 ................................................ .....2.11函数的最值 ................................................ .....2.12函数的应用 ................................................ .....1.13数学巩固练习 .. (4) .1数列的有关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知识点整理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知识点整理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一般地,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值为12,,,,,i n x x x x ??????,X 取每一个值(1,2,,)i x i n =???的概率()i i P X x p ==,则称以下表格 为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列,简称X 的分布列.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具有下述两个性质: (1)0,1 ,2,,i P i n =???≥ (2)121n p p p ++???+= 1.两点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则称X 服从两点分布,并称=P(X=1)p 为成功概率. 2.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事件{}X k =发生的概率为: (),0,1,2,3,...,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 {}*min ,,,,,,m M n n N M N n M N N =≤≤∈其中且。 注:超几何分布的模型是不放回抽样 二、条件概率 一般地,设A,B 为两个事件,且()0P A >,称()(|)() P AB P B A P A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 0(|)1P B A ≤≤ 如果B 和C 互斥,那么[()|](|)(|)P B C A P B A P C A =+ 三、相互独立事件 设A ,B 两个事件,如果事件A 是否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即()()()P AB P A P B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A B P AB P A P B ?=即、相互独立 一般地,如果事件A 1,A 2,…,A n 两两相互独立,那么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

高中数学【北师大选修1-1】教案全集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2)312 >吗? (3)312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x<; (5)2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p,则q”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 巩固练习: 教材 P4 1、2、3 4.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 ②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_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课文目录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结构: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

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 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 几种常凸多面体间的关系 名称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图形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 行,而其余每相 邻两个面的交线 都互相平行的多 面体 侧棱垂直于底面 的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 直棱柱 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侧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全等的矩形对角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矩形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 的形状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正多 边形 名称棱锥正棱锥棱台正棱台图形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底面是正多边 形,且顶点在底 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由正棱锥截得 的棱台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 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 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②角 的名称:始边 B 终边③角的分类: O A 顶点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④注意:⑴在不引 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 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 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y y B 145° 30° x x o60 O O B 2B 3⑵ ⑴ 例2.在直 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1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⑴ 60°;⑵ 120°;⑶ 240°; ⑷ 300°;⑸ 420°;⑹ 480°;答:分别为1、2、3、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16.01 2) 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 是多少? 1 212) ()(V V V r V r -- 问题2 高台跳水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 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 0()5.0(s m h h v =--= ;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 1()2(s m h h v -=--=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 65 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 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 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 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 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拄、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 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鬲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董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槪括。 三、教学用具 (1) 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槪括。 (2) 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 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 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什么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毎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

高中理科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分布列汇编

理科数学复习专题 统计与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知识点一 1、离散型随机变量:随着实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常用字母,X,Y ,x h g g g 表示,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其性质: (1)定义:一般的,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不同值为12,,,,,,i n x x x x g g g g g g X 取每一个值(1,2,,)i x i n =g g g 的概率为()i i P X x p ==,则表 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X ,简称X 的分布列。 (2)分布列的性质:①0,1,2,,i p i n ?g g g ;②11n i i p ==? (3)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①两点分布: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则称X 服从两点分布,并称(1)p P x ==为成功概率 ②超几何分布:一般的,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0,1,2,,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g g g g 其中m i n {,m M n =,且* ,,,,)n N M N n M N N #?,称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

题型一 由统计数据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例1】已知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如下,且E (ξ)=6.3,则a 值为( ) A. 5 【变式1】 某公司有5万元资金用于投资开发项目,如果成功,一年后可获利12%;一旦失败,一年后将丧失全部资金的50%.下表是过去200例类似项目开发的实施结果: 则该公司一年后估计可获收益的期望是________. 题型二 由古典概型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超几何分布) 【例2】在一次购物抽奖活动中,假设某10张券中有一等奖券1张,可获价值50元的奖品;有二等奖券3张,每张可获价值10元的奖品;其余6张没有奖.某顾客从此10张奖券中任抽2张,求: (1) 该顾客中奖的概率; (2)该顾客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 元的概率分布列.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第一章统计案例 第一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体重. (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一步:作散点图第二步:求回归方程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提问: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左右. ③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和身高x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函数y bx a 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57kg和61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 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结果e(即残差变量或随机 =++,其中残差变量e中包含体重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 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3. 小结: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套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伸缩变换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四、知识链接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研究曲线与方程间的关系? 五、学习过程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某信息中心接到位于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巨响的时间比它们晚了4s。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是1020m,试确定

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各观测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问题1: 思考1:问题1:用什么方法描述发生的位置? 思考2: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才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问题2:还可以怎样描述点P的位置? B例1.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b2+c2=5a2,BE,CF分别为边AC,CF上的中线,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探究BE与CF的位置关系。 探究:你能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标系解决这个问题吗?比较不同的直角坐标系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直角坐标系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选择适当坐标系的一些规则: 如果图形有对称中心,可以选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 如果图形有对称轴,可以选对称轴为坐标轴 使图形上的特殊点尽可能多地在坐标轴上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思考1: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sin2x? 坐标压缩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纵坐标不变,将横 坐标x 缩为原来 1/2,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21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压缩变换。 思考2: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3sinx?写出其坐标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横坐标x 不变,将纵坐标y 伸长为原来 3倍,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3' '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伸长变换。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