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苏教版教学设计

认识比苏教版教学设计
认识比苏教版教学设计

《认识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8、P69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课件出示例1图。问:图上有什么?(2杯果汁,3杯牛奶)

想一想: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

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 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32;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2

3;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3=32 3÷2=2

3 谈话: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既可以用减法来它们之间的相差关系,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比的知识——认识比。(板书)

二、自主探究,认识比

1、用两个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师: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

32,也可以表示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想一想: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2

3,也可以表示为什么? (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比较两种说法的不同,渗透‘比是有序的’。

(2)知道了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你们知道在数学中该如何记吗?请大家打开书本看68页例1部分,尝试了解比。

(3)介绍比。根据回答板书(前项比号后项)并讲解比的读、写。

师小结:两个比是有顺序的,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位置。

【评析】继引入环节中的两个数量相比较,进而根据“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从二者内在的联系中揭示比的关系。在这样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引导学生认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数学方法,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5)课件出示“班级情况简介:63人,男生40人,女生23人”,请同桌用比的知识互说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6)完成试一试。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来看下面的几幅图,说说你都发现了哪些比?都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A、讨论:

①指图中的1:8问:这里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②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B、交流。

C、再认识:如果现在要清洗油渍比较重的物品,你建议选择第几瓶?为什么?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过渡语:刚才我们研究了人数与人数、体积与体积之间同类量之间的比,其实比还可以表示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你们看:

(1)电脑出示例2

读题的同时明确已知的是路程和时间,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求出谁?(速度)方法是什么?(路程÷时间=速度)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汇报,择机板书除法算式。

(2)交流: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两者关系,谁能说一说:小军和小伟路程与时间的比

分别是多少?

根据回答板书:

900:15; 900:20

指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其实就表示路程除以时间。

完善板书:900:15=900÷12;900:20=900÷20

3.揭示比的意义。

(1)观察这两组算式,试着说一说: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表示什么?

(2)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

根据所学,完成2:3与2÷3间关系的沟通,择机引出: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师:你能说说刚才几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追问: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吗?

(3)练:课件出示6:2 3.5:5 4:7

学生独立完成,师评议小结:一个比的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者分数。

【评析】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由形象感知过渡到表象建立,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进而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4、课件出示:3 : 5 =( )÷( )=()

() (1)独立完成。

(2)仔细观察这道算式,想一想,比的前项、后项、比号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分数)中的什么?

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呈现关系表,试着说说。师小结:比和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5:4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5比4。

尝试填空,让学生自主发现,后项不能为0。

赛:追加练习:(课件出示)

( )÷( )= 43 =( ):( )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 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的组成 教学难点:10的组成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读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提问: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活动中感悟。 (一)学习10的含义 1、学习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看上面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与鸽子 师:你用小手指着数数图中有多少人,数数图中鸽子的只数。让学生打开课本59页, 生:用小手点着去数 师:数的结果是多少?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生:10个 师:谁数的结果与你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同学与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我们在数人物、鸽子,时都用到哪个数字? 2、师:谁能在黑板摆出10个学具?老师请男生女生来比赛,看谁摆得又对又准确,男生跟着男生数,女生跟着女生摆的数。 师:黑板上摆的水果可以用数字10表示吗?小棒了? 师: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或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来表示。 (二)10的数序。 1、从左往右数谁能把第10支小棒换成红色。怎么做?为什么不是把10只 小棒都换成红色呢?(第10只只需要换一只)

优质课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题目:《认识角》教学设计 学校:张桥镇中心学校 姓名:宛青青 联系电话:

<<认识角>>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4至85页 二﹑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 中辨认出角。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尺纸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圆形纸片信封红领巾 七﹑设计理念: 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所以我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理念来教学。 八﹑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引导质疑,升华新知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圆形,各自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图形。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

优秀教案课程《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认识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几位大家的老朋友,看看你们都还认识吗?师:是的。这些就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宝宝。 师:那这个图形宝宝有小朋友认识吗?(三角形) 师:像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 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的组成 教学难点:10的组成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读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提问: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活动中感悟。 (一)学习10的含义 1、学习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看上面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与鸽子 师:你用小手指着数数图中有多少人,数数图中鸽子的只数。让学生打开课本59页, 生:用小手点着去数 师:数的结果是多少?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生:10个 师:谁数的结果与你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同学与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我们在数人物、鸽子,时都用到哪个数字? 2、师:谁能在黑板摆出10个学具?老师请男生女生来比赛,看谁摆得又对又准确,男生跟着男生数,女生跟着女生摆的数。 师:黑板上摆的水果可以用数字10表示吗?小棒了? 师: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或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来表示。 (二)10的数序。 1、从左往右数谁能把第10支小棒换成红色。怎么做?为什么不是把10只小 棒都换成红色呢?(第10只只需要换一只) 2、举例:小朋友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物是与10有关的,你能 用10来说一句话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对,看看,我们的手指也是10个的哦。。。 1、数字宝宝在公园里发现了计算器,他们想用计数器来数数珠子,我们一起帮帮他数一数。 生:先拨9颗。

苏教版认识角1教学设计

苏教版认识角1教学设计 《认识角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角、知道角,初步认识角。 2、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 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过程中学会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 1 2、能正确地进行角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硬纸条、三角板、毛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明和小红两个小朋友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有一个尖尖的头,有两条直直的线。) 1、角的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直的)。齐读 2、摸角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的桌上哪里有角,在我们的 学具三角板上也有角,(师指着角)用手掌心靠近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师示范摸:顺着这个点,向一边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向另一边摸一摸呢,你能摸摸其他角吗, 摸一摸数学书上的角。 3、刚才我们摸了摸角。你能选择合适的材料搭出一个角吗, 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指名上台实物投影演示,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画角 刚才我们摸了摸角,那你们想不想画角呢, 师示范画:先画出这个尖尖的点,再画出两条直直的线。 通常我们还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 师生共同小结: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直的)。 (二)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辨角。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说说理由。 2(数角。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实物投影展示。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获奖-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获奖-角的认识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角的认识》 年级:一年级

课题:角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从小学数学教学法理论来讲,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鉴于此,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此过程中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角的认识》这一内容,可以为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素材。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本课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材料,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角的认识》是北京景山学校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角与直角》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而通过直观感知抽象角的图形,角的概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所以我们应当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和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学习中辨析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他们能够在平面图形中找到角,但他们却认为只要是尖的地方就是角,尤其是对于“犄角”(比如说长方体的顶点)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这是一个角。 三、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途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画角。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出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生活中的角.。 教学难点: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特征. 3.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 4.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协作交流式。 5.媒体应用: powerpoint幻灯片,实物投影。三角板,纸,

10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_1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人和物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0. (二)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的组成和分解.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0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10的书写.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主题图,星星图,点子图,贴绒小棒,10支铅笔,1~10的数字卡片. (二)学具:小棒,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数: 2.口答: 3.卡片口算: 9以内的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揭示课题: 出示贴绒图,事先在绒板上不规则地摆出10颗小星星.

师问:谁能很快数出绒板上有几颗小星星 质疑:有几个同学数得快,但大部分数得都比较慢,为什么呢(让学生说出小星星摆得太乱,不好数) 师说:你们说得对,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既正确又快地数出来呢(排列整齐就数得清) 指名到前面将绒板上的星星重新排出: 全班一起数:12345 (10) 师问:一共有几颗小星星(10颗) 师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10的认识) 1.学习数数. (1)出示主题图: 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说:国庆节快到了,各族小朋友正在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气球 师说:通过数数,我们知道了图上有10个小朋友,10个气球. (2)指名在计数器上拨珠: 先拨出9个,(边拨边数)再拨出1个.一共拨了几个9添上1是几 (3)数手指: 师说: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数数左手有几个手指,再数数右手有几个手指,两只手一共有几个手指 (4)你们谁还能说出数量是10的物体吗 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10,就可用数字10来

苏教版认识角教案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通过动手制作感知角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概念,引导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具:三角尺、直尺、毛线、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吸管、小棒、长方形硬纸条、图钉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手工制作吗?(喜欢)小明也非常热爱手工呢!瞧!他的手工袋里有这么多材料,这些材料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找出来吗?(能) PPT出示手工袋,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生齐答长方形);出示三角板并提问:这个呢?(生齐答三角形);PPT出示闹钟(生齐答圆)。 师追问:这个为什么叫做三角形呢?指生回答。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老师找到了其中一个角并把它描了出来。(PPT出示先描出一个点,再沿边描)。长方形有角吗?你能上来描一描,指一指吗?指生上台边指边说。圆有角吗?(没有)那闹钟上面有角吗?指生说。生:闹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形成了角。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2,揭示课题:老师让这些描出来的角从平面图形上走下来(PPT演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 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回忆上学期我们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角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这节课我们就把他找出来。(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师:出示例题图,小明和小红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

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现在我们伸出手指画一画角,好吗? 师: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钟面上的角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角的标记。(二)画角 现在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给老师指挥一下。 边 顶点 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三)搭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搭一个角呢?(四人小组搭角并说说各部分名称) 师:汇报,搭角时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辨角 师:我们现在都认识了角,那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62~64页《认识角》。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容,并为后续的几何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容总体要:认识角、知道角各个部分的名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学会画角以及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口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容对二年

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指导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设计思路: 1、注重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注重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体会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认识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1——5题。 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下一学段学习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的基础,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 “认识角”这节课,通过观察、折叠、制作活动角、画角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在有序、规范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借助折一折、活动角演示等操作活动,能正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通过教师示范画角,学会用尺子画角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特征,学会用直尺画角。 (五)学习难点 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认识角》教学课件、《认识角》巩固练习、《认识角》课时作业、三角尺、活动角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角。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教师出示美丽校园的情境图) 师:你在哪里发现了角? 师:角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境,发现角的身影,感知角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问题探究 (1)认识角 (课件出示下图) 师:这里有几件生活中的物品,(出示剪刀、钟表、三角尺)角就藏在它们身上。 课件出示: 思考,讨论: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三个角的相同之处。 师总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说明

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学画角。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图片、三角尺。 一、生活,引入新知 (一)板书“角” 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

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角? (二)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画角: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说说你画的角是怎样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让学生指一指。 接着出示三角尺。 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找到角了吗?(生找)在大家的努力下,学生很快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 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拿出你的三角板,咱们感觉感觉,咱们用小手心摸摸这儿,咱们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师:下面我们听听角怎么介绍自己?电脑说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边开的大小,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二)找角 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指一指,并说给同桌听。 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三)辨角 师:听说我们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孔城中心小学汪用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圆形纸片、两个边长相等的角、剪刀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的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圆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我们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的角,比如(出示课件)屏幕上的剪刀、钟面、红领巾的角都藏在了什么地方?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我们教室中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并请你用手指一指。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师:刚才大家指了那么多的角,到底指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学完这节课就会知道了。

(二)认识角 1、摸一摸,感知角。 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板(出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角,现在请找出其中的一个角,再用手摸一模,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觉和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师用三角板在黑板展示作品并把角描出来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尖尖的、直直的、平平的……)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和你们手中的角都有什么共同点?(一个尖尖的、两条边)可能还有圆的弧线?? 师:我们就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边课件展示,边板书)你能找到你手中角的顶点吗? 师:你还摸到了什么? (平平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边课件展示,边板书)你能找到你手中角的边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副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老师应从 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所以,对于本节课 的开展,我始终会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故事、游戏和 欢声笑语中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 识和掌握。 2、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使学生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 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热爱科 学的教育;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折星星、电子白板 教学策略1、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数学交 流意识。 3、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课时本课应用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知 1、讲故事——夜深了,数字宝宝们都还没有睡觉,反而非常兴奋,因为 明天他们要带队来和同学们交朋友。可是,总得选个班长吧!还没有 等其他宝宝开口,数字9就迫不及待的从被窝里跳了出来,大声说; “这个班长理所应当我来胜任,谁让我最大呢!”他得意极了,并且 指着数字0说“你啊,长得没头没脑的,还最小,干脆不要去了”。 这时,数字1跳了出来拉着数字0的手说:“我们两个站在一起,就

认识角教学设计精编版

认识角教学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认识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必要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2、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先观察再进行操作,以此降低学生的思维坡度,使其经历规律的探索、发现过程。这样做将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3、教学环境分析 常规的数学课堂很难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角,以及亲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探究过程。因此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直观的感知角,感悟角,借助交互电子白板,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让学生在操作感知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生活中的角,知道角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角。 能力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操作相整合活动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它的张口有关,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学习的兴趣,培养交往、探究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整合 点与 软件 师生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感知角1、电 脑卡 通 动画 创 设情 境, 引 出课 题 。 一、动画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参观数学王国吗? 生:想 师:今天张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数学王国里面 看看,看看里面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课件播放几何王国的卡通,让学生在富有 童话色彩的情景下回顾旧知,学习新知) 师:哇,原来王国里面正在举行一个叫拼拼 碰的游戏呢,有兴趣吗? 二、引出课题 为学生创 设学习情 境,让学 生通过神 秘的王国 游戏发现 数学知 识,激发 学生的求 知欲,同 时为导入 课题提供 知识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