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胡德坤韩永利

2012-8-1 16:59:56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4期第511~516页【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胡德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永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二战后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无世界大战的局面,是因为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战后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关键词】二战/战后/世界和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世界总体上保持了无世界大战的和平局面。比较20世纪前半期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状况,人类文明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有了划时代的长足进步。追溯其历史渊源,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历史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代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重大转折点。是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世界战争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历史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更了时代主题

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在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瓜分与再瓜分的恶性循环中前进,同时也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走到了尽头。后起的殖民帝国主义要

求重新分配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与老牌殖民帝国主义进行激烈尖锐的霸权争夺。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又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世界已进入了非通过世界性的激烈战争、世界性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不能解决世界问题的时代。这种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与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历史表明,腐朽没落的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只有通过残酷的战争、激烈的革命来进行彻底的改造。毛泽东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1](第457页)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经济构架的革命性改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来看,导致世界战争的根本因素就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分割及其所形成的国际构架。表面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性和实际的殖民势力范围分割状况,极大地阻隔了世界范围内商贸、金融自由流动的空间,极大地限制了世界市场的扩大,限制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仍然得以维持,世界整体发展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其结果终于酿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中,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恶性膨胀,蓄意挑动世界战争,以建立更加野蛮落后的殖民大帝国,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则促使了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促使了资本主义完成从国家垄断到跨国垄断的历程,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原有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势力范围的分割局面,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这是一个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据对产生世界大战社会经济根源的反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进行了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改造,强化了抑制世界性战争的因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较大程度地减弱了导致世界性战争的政治经济根源。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了较战前相对良性运转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如以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贸易体系,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世界金融体系。这种体系虽然在战后一段时期内受到美国的霸权目标取向的制约,但是,比较二战前,战后经过改良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实极大地协调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从而在半个多世纪里有效避免了资本主义国家因极端排他性的经济竞争演变为世界战争的恶性循环状况的再现。可以说,反法西斯战争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完全瓦解,为世界性和平发展开辟了道路,拨正了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航向。尽管老的殖民主义的残余势力在战后延续了一段时间,并不时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但是,殖民体系的经济政治基础已经崩溃,用世界战争去瓜分领土、势力范围、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市场的方式,从总体上讲走到了历史尽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为战后提供了国际关系中可资借鉴的超越意识形态、制度差异而共存发展的模式。反法西斯战争将人类空前地动员起来,摒弃战前社会制度水火不容的观念和政策,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国家和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共同完成了彻底打败法西斯的任务。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尽力追求和维护国际关系中的和平与稳定环境,成为战后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和社会主义强国的苏联共同组成两极格局,呈现出国际关系史中全新的两种制度国家及国家集团相互制约、和平共存的总体政治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这种政治格局继续向有利于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和演进。可以说,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所形成的战后政治格局,极大地改变了战前少

数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统治与掠夺的不平等状态,改变了战前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大国、强国武力征服基础之上的国际旧秩序,也改变了战前资本主义国家敌视社会主义国家所形成的总体对抗局面,极大地促进了战后世界的整体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全球性国际组织。鉴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上的弊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就开始规划建立战后国际组织——联合国。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强调了组成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组织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充分反映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的共同愿望。尤其重要的是,联合国宪章对世界战争发生的教训进行了历史总结,明确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等。正是由于联合国这些基于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基础之上的宗旨和原则,使其一直作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寻求解决国际争端的公认的场所和讲坛。联合国重视会员国的平等地位,为小国、弱国对国际事务阐发自己观点,行使权利提供了国际政治空间。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开端,尽管联合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受到大国政治的相当多的制约,但是,在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支持下,相对于二战前的国际联盟,其在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定方面的作用是重大的。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仍然将联合国看作一个强有力的全球体系的支柱,没有因为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存在而丧失对它的信任。冷战结束后,联合国还迎来了新一轮的入会高潮,足见国际社会对这一在反法西斯战争烽火中产生的国际组织历史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其作为国际社会最高合法权威的认可。战后的历史表明,联合国在抑制战后国际冲突恶性发展方面从总体上讲起到

了积极作用,在联合国的政治框架内处理国际问题,一直是战后各国坚持和维护的原则。无论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还是现在世界超强国家美国,在涉及到国际安全问题上绕过联合国的做法都会引起国际社会包括其盟国的不满和谴责,很难长期地一意孤行下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使当代人在战争观念上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并促进了人类在战争与和平理念上的创新和政策实践。西方传统的战争理念都认可用对外扩张战争追求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以获取凌驾于他国之上的国际主宰地位的合理性,并将此付诸于国际关系的历史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猛烈地冲击了这种观念。人类在战争中付出的空前代价,使对外扩张战争与国家利益追求的传统联系受到挑战。在战争条件下迅猛发展起来的军事科技和原子弹的出世,更使人们认识到未来的世界大战中将没有真正获得利益的胜者,尽量避免武力冲突发展成为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观念史上的革命性转变。二战中反法西斯盟国首脑的战争理念、战后总体思考和规划,战后半个世纪在国际关系中负有重大安全责任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的战略选择、实际政策运行及其调整都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为东方文明在当代的复兴,并在国际关系中起到极其重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为中华民族获得彻底独立解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获得了实践其和平理念,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中所实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接受和认同,成为当代和未来国际关系中共同遵守的准则,极大地推进了战后世界和平的历史进程。

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创了战后世界历史一个新的时代。战后的世界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在两极对抗的冷战状态之下,局部的动荡不时造成世界的不安宁,但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战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半个多世纪无世界大战的状态,或者说形成了制约世界大战的国际政治经济机制,这是时代主题由战前的战争与动荡转变为战后的和平与发展之使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和平力量的增长,根本改变了近代以来世界上战争力量超过和平力量的状况。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比较,二战后战争与和平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最为重要的历史遗产。

在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主宰世界的时代,世界战争势力恶性膨胀,没有力量可以制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继续存在,世界战争发生的根本性因素,即霸权和殖民地势力范围争夺的基本格局未变,并滋生出法西斯这一发动世界战争的新的毒瘤。由于世界防止和避免世界战争的力量弱小,并受到当时在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绥靖政策的严重制约,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作为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这种恶性循环的状况。世界力量的对比也从战前单一的追求扩张的战争势力之间的平衡与打破平衡的力量消长,改变为战后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力量,并能在较大程度上制衡战争势力的世界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战争势力,大大减少了世界战争的可

能性。反法西斯战争摧毁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法西斯军队和政治系统在战争之中就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战后反法西斯盟国又对东西两个德国和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较为彻底地从结构上铲除了法西斯的根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战败国的处理不同,反法西斯盟国力图避免单纯复仇,更多地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肃清世界政治格局中最为腐朽反动和好战的法西斯战争势力和思想,铲除法西斯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土壤。这种处理在二战前的人类战争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其结果有利于争取曾经发动过世界大战国家的人民,增强国际社会的和平力量。同时,鉴于历史的教训,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对世界各种与法西斯相类似的右翼战争势力的动向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应有的回应。正由于如此,二战后国际上尽管不时有右翼战争势力和组织的活动,但难成气候,特别是很难上台掌权、明目张胆地推行法西斯主义的极端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战前帝国主义列强并立的局面结束,减少了帝国主义列强因争霸而引起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的命运在战争中就决定下来,从而剪断了这一连接局部战争走向世界战争的重要纽带,使帝国主义战争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如前所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同时,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也大大推进,和平反战深入人心,极大地制约着追求霸权国家对外侵略的战争行动。从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霸权国家对外行使武力,制造紧张局势,绕开联合国,推行单边主义等危害世界和平的政策和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本国及其盟国人民的反对和抵制。这些都增加了世界和平的力量,直接和间接地牵制约束了霸权国家的扩张战争政策。

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制约战后初期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力量,使奉行“欧洲第一”战略的美国不可能将世界范围的冷战变为世界范

围的热战。对战后世界和平产生最大和最为持久影响的,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结束了少数霸权大国主宰世界事务,进而引发重新分割世界的霸权战争历史。第三世界国家由战前被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控制的“后院”,发展成为战后初期阻隔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中间地带”,进而发展成为使霸权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动和扩大侵略战争无法逾越的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的有生力量。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传统结盟政治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战争灾难,也针对冷战初期结盟政治的现实,广大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鲜明地提出了不结盟理念,于20世纪50年代展开了不结盟运动,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历史的理性反思,对人类现实和未来前景做出的积极有效地努力。随着发展中国家加强相互间的团结,进一步积极平等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改革现有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的不合理因素,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关系,正确处理国家独立主权与世界相互依存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世界战争将更难以打起来。第三世界的政治崛起和独立稳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划时代成果。

最值得提出的是,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造就了战后东亚国际关系中乃至世界范围内维护和平的现实力量,其标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既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压榨下获得独立解放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与外敌抗争的丰富斗争经验,同时也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传统。在为民族独立解放和世界和平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将本国的发展前途与世界和平前景的争取紧密结合起来,以高超的胆略、智慧、民族精神奠定了战后国际关系中东亚决定性和平力量的现实基础。这些既反映在中国战后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和政策之中,也反映在为维护民族独立主权与世界和平安全,敢于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实践之中。中国的崛起和在国际事务中大国地位的奠定,不仅成为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战后力量对比,推进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缓和、对话、协商、谋求共同发展的世界机制。同时,在多种和平力量的制约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可能对世界和平构成全局性威胁的状况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改变了战后战争与和平力量的对比,由此,也改变了战前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历史惯性,使战后战争的走向受到限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比较二战前的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上述因素,极大地改变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使世界大战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局部战争不少,但是,真正对世界整体和平构成威胁的不多。可能导致全面战争冲突的局部战争,是战后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直接从事的几次较大的对外侵略战争,即便如此,其发展方向也受到了根本的制约。

二战后,对世界和平威胁最大的就是战后初期美国为全球霸权的战略地位所从事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20世纪60年代末期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开始采取的攻势战略,以及其后所从事的阿富汗战争。然而,这些战争既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同时也反映了世界总体性和平进程的不可逆阻的历史趋势。

朝鲜战争是二次大战后和平力量和战争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大较量,这种较量无论是从动机还是结果来说,都是对反法西斯战争形成的战后世界格局、和平与战争力量对比的一次重大而严峻的检验。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目的

在于,通过这场战争构筑支撑起全球战略的东亚霸权体系。因此,美国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就成为威胁战后世界和平的一场试图以大规模战争的方式取得全胜的战争。这一尝试如果成功,将会更加助长美国战争势力的气焰,进而推进美国称霸全球的一系列军事步骤。因此,这场战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试图通过对外战争谋求霸权的国家与反对霸权和侵略战争的国家今后更为长远的战略目标选择,关系到未来影响世界总体和平的局部战争的走向。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同,朝鲜战争的结果展现了战后局部战争的可控性,起到了规定战后局部战争的方向,防止其向导致世界性战争方面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正面效应,极大地抑制了美国战争势力将这场局部战争进一步升级的企图。可以说,朝鲜战争结果的积极效应是上述战后世界多种因素促使的结果。同时,朝鲜战争的结果,也使美苏两国可能会卷入直接冲突的东亚出现了相对安全的隔离带以及相对和平的机制。朝鲜战争由此成为其后与亚洲问题相关各大国间形成避免直接武力冲突的安全机制的起点,弥补了两极结构下世界和平的不稳定性,填补了战后亚洲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不安定空间。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东亚具有维护和平的强大现实力量。

朝鲜战争的结局还迫使美国军界,特别是热衷于对外战争的军事首脑们,改变西方军事传统中惯用的战争力量对比的“唯武器论”思维模式,并且反思美国在如此巨大军事实力差距条件下失败的原因,重新审视东亚现实力量的对比,权衡和判定新中国的战略地位。美国政策决策者特别注重思考,在涉及到东亚和平、中国独立主权以及中国周边安全的重大问题时,如何恰当对待中国及其中国的反应。这就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军事当局战后初期仅看重苏联力量而轻视中国力量,重视欧洲现存格局的维持,而对远东格局持轻率骄狂的态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朝鲜战争对其后美国决策者将对外战争,特别是在亚洲的战争及

可能的武装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原则的确立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越南战争可以说是美国进一步夺取东亚霸权和维护既有势力范围的继续,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几乎都陷于这场局部战争之中。但是比较朝鲜战争,美国从军事介入的一开始就将战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较为严格地反映在对战争规模、地域、程度的控制之上,力图避免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其中,防止战争扩大的主要因素就是维持朝鲜战争之后与中国保持不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机制。也就是说,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军事战略行动选择中,已经牢牢记住了中国。这是美国对战后远东格局的实际认可,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美国推进越南战争升级和扩大化的趋势。应指出的是,在越南战争期间,二战导致的战后世界变化的诸因素有了新的发展:如美苏之间在军事方面均势状态的逐渐形成,美国军力上优势地位的逐渐被打破;战后初期就潜在着的,影响世界格局的各种重要力量的浮现;战后初期紧密两极结构的逐渐松动;第三世界国家作为较为完整的国际力量逐渐形成等。这些因素也都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对越南战争最终采取较为现实的政策。

还值得注意的是,二战后美国盟友国家的政策转变和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也对美国的侵越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抑制作用。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使人们突破了战前国际关系中严格的意识形态、制度分野的观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防止世界大战,实现世界和平是人类发展的主题。这一观念上的重大改变,极大地影响着战后西欧国家的政治家们。在美国陷于越南战争之际,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政治上也开始突破战后所谓共同防御共产主义威胁的神话,先后开始谋求与东欧、苏联、中国改善关系的途径。西欧国家和日本也寻求突破两大阵营格局的限制,积极探求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这对于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旗号下,罗织全球霸权密网的战略无疑

是极大的冲击,同时也制约了美国继续从事越南战争。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人与民众对美国的战争政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平民主的反战浪潮持续高涨,从国内牵制着美国在越南的战争行动,使美国政府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迫使美国政府的战争升级政策最终让位于谈判妥协政策。

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在对外政策中逐渐偏离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轨道,它所从事的局部战争最为典型的就是70年代末侵略阿富汗的战争。这场战争是苏联占领世界战略地域,争夺全球霸权企图的表现。但是,苏联的扩张不仅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同时苏联自己也在国际社会陷入极度孤立的境地。苏联通过局部战争谋求霸权的最后失败,同样是战后国际综合力量制约的结果。

战后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所从事的危及世界和平的局部战争,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会不会再次陷入世界大战深渊的重大检验,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战后世界的根本变化,规定了其战争政策注定失败的命运。这在二次大战前是不可能做到的。

江泽民指出:“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表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企图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是注定要失败的。”[2](第532 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证明,尽管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残留因素和理念仍然以新的方式存在着,并不时导致世界的不安宁,世界大战的阴影并没有随着二战历史的远去完全从世界上消失,但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04】(单词整理)

1.Yet the Japanese forces did not land in Hawaii nor they take the harbor. They sank part of the American fleet but only the now outdated battle ships. Aircraft carriers will become the key to victory in naval warfare. 然而日军并未在夏威夷登陆,他们甚至没有攻占珍珠港他们击沉了部分美国舰队但都是较陈旧的战舰,航空母舰才是海军胜利的关键 2. sea. And so miraculously they were remained intact. 3."Yesterday, December 7th, 1941""A day which we'll live in infam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 suddenly and deliberately attacked." "No matter how long it may take us to overcome this premeditated invasion""The American people in the right just might, we'll win for all to absolutely victory." “昨天,1941年12月7日”“将会是历史上的国耻日”“美国遭到蓄意突袭”“不管我们得花多久时间才能击败这次的预谋侵略行动”“美国人民位居正义一方,必能获得全面胜利”

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论文名称:二战后美日关系 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专业名称教育硕士(历史) 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研究生姓名龙本宁 学号Z11420209001 任课教师周倩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二战后美日关系 摘要:战后,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美国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日本也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冷战中发挥了反苏反共的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关键词:崛起美日同盟战略转型 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政府决定独占日本,其基本目标是防范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为此,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以“打击和限制”为主的政策,力图通过民族化、非军事化、发展和平经济把日本改造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随着美苏冷战的不断加剧,美国迅速调整对日政策,放弃打击和限制改为支持和扶植,并开始把战略重点从中国转向日本,把日本纳入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防线之中。日本出于对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的判断和“只有务实的民族主义、没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以牺牲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与美国结盟的政策。在随后的冷战岁月中,美国逐步把日本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军事支柱,美日同盟就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日本则成为美国对亚洲大陆实施遏制的冷战前沿。与此同时,日本审时度势接受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奉行对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美日同盟的建立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美日同盟的调整对东亚安全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作用,有利于防止东亚地区危机的爆发。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中国必将成为东亚地区安全秩序建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美日同盟便是遏制和防范中国的有效战略武器。美日合作领域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区域走向全球化,美日同盟走向强化。 一、日本的崛起 (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徐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不久,麦克阿瑟就明确宣称占领日本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表明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对日政策是非军国主义化和民主化,并陆续采取了诸如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剥夺军国主义头目和职业军人的公职、整肃一批极右政界人物、恢复日本共产党合法地位、解散财阀、实行土地改革、制定新宪法,推进民主化等一系列措施。然而,随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国际形势的骤变,美国对日政策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遏制转为扶植,培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重新武装日本,使其成为美国反共战略的急先锋和亚洲的盟友。 具体的说,促使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战后,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开始反目,分歧和矛盾日益突出,美苏冷战日趋表面化。日本处于两大势力圈的交点,战略地位重要,又是亚洲唯一可以执行美国冷战政策的国家。 其二,蒋介石政权的垮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美国以中国为基地称霸亚洲的迷梦,这就促成了美国与日本结盟的趋向。美国政治家乔治·凯南曾发表一段名言:“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敌对的中国,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友好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一个敌对的中国和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然而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大部分胜利必然增强对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这一观点对美国政府制定对日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必不可少的伙伴。 其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认为,日本“对于今后远东可能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的威胁,可以发挥防波堤的作用”。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必然要把日本变为自己的“亚洲兵工厂”和反共盟友。 基于以上原因,美国重新调整部署了对日的经济、政治、军事政策,而这一系列的转变对日本的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美国实行了从限制转为扶植的政策。主要表现在:第一,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撤消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1947年1月和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将拆迁的工业设备减到原方案的30%。到了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一切赔偿。这样,日本的850个军需工业和其他主要工业部门的大企业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使日本的军事工业基础根本没有受到损伤。第二,撤消了解散日本大企业的大部分指令。1946年,为控制日本经济,美国占领当局曾在日本进行了经济民主化的改革,解散财阀,分割大企业。但到1947年末和1948年初,随着美国政策的改变,日本一些企业又重新集结,大垄断企业得以复活。第三,美国增加了对日本的经济援助。在1945年到1951年占领期间,美国政府向日本提供的经济援助高达21.28亿美元,占同一时期日本进口总额的38%。这些资金主要被用于煤炭、钢铁、电力等基础工业部门,对日本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的作用。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首先在距离朝鲜战场最近的日本大量采购军需物资,以现款直接向日本订货和使用日本廉价劳务,这被称作“特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日本获得的特需收入累计达23.8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二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一系列措施

[导读]战后日本最终形成了依存于美国的结构。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种美国实施的课业,可以说成功地规训了日本。民主主义、经济的繁荣、军事力量的抑制,这些成为美日两国异口同声赞叹的成就。 1945年8月30日,美国军用飞机抵达东京近郊的厚木机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踏上日本土地,“仿佛是二十世纪的拿破仑皇帝一般”。美日关系的故事情节从这一刻起发生转折: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开始上演一出包含着温情、理解与敬意的交流剧目。美国精英对日本国民的柔顺感觉讶异,而日本人对美国的宽宏大量则感恩戴德。此后,双方结成“美日同盟”。这是否皆大欢喜?由于美日同盟的性质已然超乎人们的一般理解,人们对其本质及意义缺乏准确的把捉。这本《战后日本的美国软实力》(《戦後日本におけるアメリカのソフト?パワー》)就给读者这样的印象;不过,它为我们洞察这种同盟关系的本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素材。 这是一部讨论二战后美国如何实施对日文化政策的著作。作者京都大学教授、日美外交史专家松田武基于新近解密的档案资料,详细描述了占领军司令部、美国国务院、民间财团、日本学术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些互动均指向一个冠冕堂皇的目标:促进美日文化交流。在作者历史学的解剖刀下,(美国与日本)政府-财团-大学三个组织的“共生关系”得到了展现;标题中的“美国软实力”正是对这种关系的另一种表达。一般而言,在硬实力的背景下,软实力要发挥作用,还需依赖两个条件:一是学术界对对象国进行过长期研究,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二是政策制定者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制定者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美国的日本研究成果,从而卓有成效地发挥了其软实力。 作者于是得出结论说,日本已经完全陷入了美国软实力的控制中,“在精神上与心理上形成了对美国永久性的半依存结构”。这句话并非耸人听闻,因为“在精神上与心理上”这个限定性描述性命攸关。这个结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对美国对日政策成功的赞歌,还是对日本国民的命运与生存状况敲响的警钟?思考如果驻足在“民族国家”层面上,我们将无法获得关于“美日同盟”的本质认识。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宽视野:这里所言的战后美日关系,对于世界史、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慕尼黑阴谋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们刚从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走出来,就跨入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昨天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今天就形同陌路,成了对抗的冤家。”“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分别指的是什么战争的战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天,我们祈祷和平永在。历史上的战争都是有原因,我们要能够找到原因,避免战争再度发生。下列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对外战争 B、《凡尔赛合约》──凡尔登战役 C、慕尼黑会议──德国闪击波兰 D、杜鲁门主义出台──科索沃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强凌弱”“强权即真理”的强盗思想,至今依然被某些集团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推崇、实践着,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下列史实中,体现“悲哀”的有( ) ①《九国公约》的签署②《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④科索沃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其内容反映的是( ) A、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灭绝人性地释放毒气 B、德意法西斯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为一方,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揭开了世界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入反攻。1945年8月,中国抗日军民发动全国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围歼日本关东军。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在中国、苏联和美国的全面攻击下,日本被迫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并在同年9月2日投降,战争最后以中国的胜利结束。 欧洲西线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62个师共160万人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后,德军接连向欧洲西、北和东南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盟军集结268万人,成功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并在西欧各国抗德武装配合下,于1944年秋冬两季完全解放德占西欧国家。 欧洲东线战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撕毁1938年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出动550万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40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而苏联则仓促准备了2000万士兵和4000余辆坦克迎战。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起反击,开始了卫国战争。在战争初期,苏联处于防御阶段,因对德国的突然袭击准备不足,加之党内高级军官此前被斯大林以叛党名义迫害,导致苏军前期作战严重失利,损失了60~90个师。至7月中旬,苏军28个师被击溃,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苏军在1941年9月—194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图片来源| 豆瓣很多人去欧洲旅行,一开始觉得很新鲜,教堂很宏伟,城市很小资,处处风景如画,可是过几天后,审美疲劳就会一阵阵袭来,看来看去,好像都差不多啊。说实话,欧洲要玩得好,真得懂历史。那么,怎么才能快点对西方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呢?这种事,还是要找BBC——人家专门干这个的,巨额投入,不计回报,就是想用他们的知识给你“洗洗脑”。今天特别整理了BBC制作的8部精彩历史纪录片,大多数是关于欧洲历史的。藏着,慢慢看~1BBC 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 欧洲的项羽和岳飞们的故事 ▌《勇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透过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揭开青史留名的着名将领的复杂性格。 ▌第一集是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的移民野小子怎样在土伦 战役中一战成名;第二集是日本的德川家康,从丰臣秀吉托孤开始到关原决战击败石田三成结束;第三集是领导英明却优柔寡断的斯巴达克斯;第四集是科尔蒂斯,摧毁阿兹特克文明的前前后后;第五集是狮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的双雄会;第六集是阿提拉,横扫西欧却盛极而衰的故事。 ▌人物刻画很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

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c3196046.html,/a_19rrg85rdp.html2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 15集看懂英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15集,BBC就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说清楚,确实厉害。▌这部纪录片里有严谨的学者态度,也有尽量还原当年那些重大事件的场景,配上音乐,总的来说,坚持看下来,对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基本知道了。这比读历史教科书强多了,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对整个西方文化、西方历史有个入门的落脚点。 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2c3196046.html,/show_page/id_zd39889b28f7111e1 b2ac.html#rd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土耳其的灿烂历史 ▌最近热播的一档旅游节目《花样姐姐》的目的地就是土耳其,跟着明星们旅途看到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奥斯曼帝国就是土耳其人建立的政权,文化灿极一时。不了解奥斯曼,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知识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1.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 ③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 ④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 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3.战争初期情况: (1)1939年.9月奇怪的战争——(英法坐视波兰灭亡) (2)1940年.5月,德国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3)1940年.5月21日英法联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 (4)1940年6月,法国败降 (5)1940年8月,德国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德国首次受挫。 4二战进一步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5二战全面扩大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扩大,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7.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 政治上:1942年1月1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一系列会议。 军事上: (1)诺曼底登陆 时间:1944年6月6日 地点:法国 登陆者:英美盟军 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2)攻克柏林 时间:1945年 参与部队:苏军与西方盟军 结果: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作用:欧洲战争结束。 (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8.二战的结束 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二战相关知识点. 1、一个新式武器:原子弹 2、两大阵营:同盟国与轴心国 3三次突袭: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4、四个战场:亚洲战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 7、七个战役: 百团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8、加速二战结束的因素: 1)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 年份名义GDP(亿日 元)名义增长 (%) 实际增长 (%) 名义GDP (亿美元) 年平均汇率(美 元兑日元) 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

第9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教案

第9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学生姓名:第组第号评价:备课时间:3月8日主备教师:吴启亮 学习目标: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习纲要 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 1.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确立 二.美元危机 1.美元危机的原因2.美元危机的表现和影响 三.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1.8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2.克林顿调整经济的措施3.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学习重点难点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和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复苏繁荣的原因美元危机及其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重重,经历了曲折和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后在经历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之后,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纪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对它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动摇了它在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②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③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结束侵越战争,改善同中国的 关系。 2.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什么?请说说理由。 第一项措施是基础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项是主导性的,是美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第三、四项是直 接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市场的开拓。 温故知新 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动摇,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世界经

浅析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原因

浅析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原因 学生姓名:李富侠学号:200602020004 政法系历史学 指导教师:苗杨职称:讲师 摘要: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这对加速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覆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起了重要作用。但当时及战后至今,对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这一人类史上仍属第一次的军事行动的,还存在着争议。对此,本文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国;日本;原子弹;原因 Abstract:On August 6th and 9th , 1945, the United States voted down the atomic bomb i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respectively, that completely collapse of Japanese militarism and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But at that time and after the war, the U.S atomic bomb in Japan throwing this human history is still the first military action, there is the controversy. In this connection, the paper will make a brief analysis. Key Words: USA; Japan; Atomic bombs; reason. 前言 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行为受到了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谴责,日本则充分利用这种形势来宣传自己所受的灾难,而原子弹对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作用却被忽视了。在冷战时期,原子弹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热点之一。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必须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做具体分析,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二战后期的形势来分析原子弹的投掷原因。 日本投降是在美国投掷原子弹之前就已经定局了,当时苏联即将参加对日作战,日本正在酝酿投降。美国的情报部门分析,只要俄国参战,日本就会投降,对此,美国政府十分清楚。因此,从军事角度考虑,投掷原子弹并非必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此情况下,美国还要在1945年8月6日向日本投掷第一颗原子弹,又在8月9日向日本投掷了第二颗原子弹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做一探讨。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能力训练过程与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性质是什么,后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西方大国为什么对德国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什么时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人文素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板书纪录】

【课程讲授】 复习提问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导入新课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讲授新课

第9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学习目标: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习纲要 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 1.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确立 二.美元危机 1.美元危机的原因 2.美元危机的表现和影响 三.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1.8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 2.克林顿调整经济的措施 3.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学习重点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和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复苏繁荣的原因 学习难点 美元危机及其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重重,经历了曲折和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后在经历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之后,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中的有利地位,成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二战”期间和战后至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纪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对它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动摇了它在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②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③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结束侵越战争,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2.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什么?请说说理由。 第一项措施是基础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项是主导性的,是美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第三、四项是直接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市场的开拓。温故知新 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动摇,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畅想天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特点是复苏和繁荣,经济持续发展,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启示:一是充分利用高技术带动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三是充分扩展市场,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疑难点拨 第一次美元危机5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爆美元危机发了严重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半个多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14亿多美元。3月14日一天当中,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的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第14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版课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第14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他)充其量就是最后给苏联做手术的那个人,结果它上了手术台就没下来,但这病并不是他给的。”判断文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同一性质的改革是( ) ①大化改新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巴黎公社④当代中国农村改革 ⑤美国南北战争⑥赫鲁晓夫改革⑦戈尔巴乔夫改革 A、①②⑤ B、③④⑦ C、④⑥⑦ D、⑤⑥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 ④苏联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随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面临的______局面,首先把______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______。此后,苏联的______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 ______,国家权力分散。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材料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