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直流双环调速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直流双环调速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直流双环调速

目录

摘要 (1)

1 系统概述 (2)

2 系统电路设计 (3)

2.1 主电路设计 (3)

2.2 控制电路设计 (4)

2.2.1 触发电路设计 (4)

2.2.2 调节器电路设计 (6)

2.3 系统给定及偏移电源电路设计 (7)

2.4 转速电流的检测 (8)

3 系统工程设计 (8)

3.1 电流调节器设计 (9)

3.2 转速调节器设计 (11)

附录:总体电路图 (13)

总结与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它主要包括有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伺服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而各种系统又往往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此转速系统是最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晶闸管问世后,生产出成套的晶闸管整流装置,组成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它相比于旋转变流机组及离子拖动变流装置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而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

本课程设计为V-M双闭环不可控直流调速系统设计,报告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调速方案和主电路的结构型式,然后对电路各元件进行参数计算,包括整流变压器、整流元件、平波电抗器、保护电路以及电流和转速调节器的参数确定。进而对双闭环调速系统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直流调速晶闸管双闭环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直流双环调速

系统设计

1 系统概述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PI调节的转速单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单环系统中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

对于经常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例如龙门刨床、可逆轧钢机等,尽量缩短起制动过程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在电机最大允许电流和转矩受限制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利用电机的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以最大的加速度起动,达到稳态转速是立即使电流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为此需引入电流负反馈,构成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带转速微分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两者之间构成串级控制系统。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入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利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即三相集成触发器。

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 调节器,即设计成带转速微分的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图中标出了两个调节器输入输出电压的实际极性,它们是按照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Uc 为正电压的情况标出的,并考虑到运放的倒相作用。

2 系统电路设计

2.1 主电路设计

本设计中直流电动机由单独的可调整流装置供电,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作为直流电动机的可调直流电源。通过调节触发延迟角α的大小来控制输出电压d U 的大小,从而改变电动机M 的电源电压。由改变电源电压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方程式如下

20(/)()/d e a e T n U C R R T C C =Φ-+Φ

式中:d U -整流电压 0R -整流装置内阻

通过上式可知,改变整流电压d U 即可改变电机转速n 。

4

图2 系统主电路

系统主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Q1-Q6组成三相全桥整流电路,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来自三相集成触发电路。其中图中还画出了通过电流互感器和测速发电机分别检测电枢电流和

转速的大小,经过相应的变换后分别反馈到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输入端,这一部分在后续设计中将会有详细的介绍。

2.2 控制电路设计

2.2.1 触发电路设计

1.触发电路的实现

三相集成触发电路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所示为六路双脉冲发生电路采用3个KJ004集成块和一个KJ041集成块,形成六路双脉冲。图4所示的脉冲放大电路为采用六个三极管进行脉冲放大用以驱动六个脉冲变压器,从而控制主电路中的六个晶闸管。KJ004的同步信号由三相同步变压器T2提供。偏移电压为-8V ,由直流稳压电源提供。控制电压Uc 来自电流调节器ACR 的输出。

图3 六路双脉冲发生电路

图4 脉冲放大电路

2.芯片KJ004介绍

KJ004 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适用于单相、三相全控桥式供电装置中,作可控硅的双路脉冲移相触发。KJ004 器件输出两路相差180度的移相脉冲,可以方便地构成全控桥式触发器线路。KJ004 电路具有输出负载能力大、移相性能好、正负半周脉冲相位均衡性好、移相范围宽、对同步电压要求低,有脉冲列调制输出端等功能与特点。

(1)工作原理

KJ004 电路由同步检测电路、锯齿波形成电路、偏形电压、移相电压及锯齿波电压综合比较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四部分组成。电原理见下图:锯齿波的斜率决定于外接电阻R6、RW1,流出的充电电流和积分电容C1的数值。对不同的移相控制电压VY,只有改变权电阻R1、R2的比例,调节相应的偏移电压VP。同时调整锯齿波斜率电位器RW1,可以使不同的移相控制电压获得整个移相范围。触发电路为正极性型,即移相电压增加,导通角增大。R7和C2形成微分电路,改变R7和 C2的值,可获得不同的脉宽输出。KJ004 的同步电压为任意值。

(2)引脚图

KJ004为16脚双列直插式芯片,其引脚图如下图5所示,各引脚的有关说明见表1所示。

图5 KJ004引脚图

表1 KJ004引脚说明

3. 芯片KJ041介绍

KJ041六路双脉冲形成器是三相全控桥式触发线路中必备的电路,具有双脉冲形成和电子开关控制封锁功能。使用2块有电子开关控制的KJ041电路组成逻辑控制,适用于正反组可逆系统。

(1)工作原理

KJ041电路是脉冲逻辑电路。当把移相触发器的触发脉冲输入到KJ041电器的1~6端时,由输入二极管完成“或”功能,形成双脉冲,再由T1~T6电流放大分六路输出。补脉冲按+A→-C,-C→+B,+B→-A,-A→+C,+C→-B,-B→+A序列组合。T7是电子开关,当控制7端接逻辑“0”电平时T7截止,各路输出触发脉冲。当控制7端接逻辑“1”电子(+15V)时T7导通,各路无输出触发脉冲。KJ041电路内部原理图如下,图中输出端如果接3DK4作功率放大,可得到800mA的触发脉冲电流。使用2块KJ041电路相应输人端并联,二个控制端分别作为正反组控制输入端,输出接12个功率放大管,这样就可组成一个12脉冲正反组控制可逆系统,控制端逻辑“0”电平有效。

(2)引脚图

KJ041也是16脚双列直插式芯片,其引脚图如下图6所示,各引脚的有关说明见表2所示。

图6 KJ041引脚图

表2 KJ041引脚说明

2.2.2 调节器电路设计

系统调节器电路如图7所示。系统调节器包括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转速调节器采用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的转速调节器以减小超调。设计中采用模拟调节器电路,由运放及相关阻容元件构成。转速调节器的给定为8V,由直流稳压电源给定;反馈信号由测速发电机提供。由于检测到的转速信号中含有交流成分,为了使其不影响调节器的输入,需加入低通滤波器。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为电流调节器的给定,而经电流互感器检测到的三相电流信号Ui为电流调节器的反馈信号。由于运放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10V左右,为了使运放正常工作,其供电设为±15V。

图7 调节器电路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

I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反

dm

馈起主要调节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到

I后,转速调节器饱和,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

dm

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

其中在调节的具体过程中转速调节器的主要作用为:

(1)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n 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变化,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

(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电流调节器的主要作用为:

(1)作为内环的调节器,在外环转速的调节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

(2)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

(3)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

2.3 系统给定及偏移电源电路设计

低压供电电路提供+15V,-15V,+8V,-8V四个电压值以满足调节器和三相集成触发电路供电的需要。市电经变压器后提供两组18V的交流电,经过一个全桥整流、滤波和两个三端固定输出的集成稳压芯片7815和7915得到+15V,-15V。同时为了得到+8V,-8V的直流电压,系统中又采用了两个集成稳压芯片7808和7908。

图8 稳压电源电路

2.4 转速电流的检测

该部分包含在图2中。电流采用三相电流互感器检测,其输出经过三相无控整流和电位器分压后送到电流调节器的反馈输入端。转速则由测速发电机检测,其输出同样经过电位器分压后送到转速调节器的反馈输入端。

3 系统工程设计

如下图9所示即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在双闭环系统中,按照设计多环控制系统先内环后外环的一般原则,应该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内环看作是转速调节器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对电流环和转速环进行近似处理和结构化简,从而确定调节器的结构,以利于后续的模拟电路设计和参数计算。

图9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

3.1 电流调节器设计

1. 确定时间常数

(1)电流反馈系数: *8

0.039/136 1.5

im dm U V A I β==≈?

(2)整流装置之后时间常数s T 。经查下表3有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0.0017s T s =。

表3各种整流电路的失控时间(f=50Hz )

(3)电流滤波时间常数0.002oi T s =。

(4)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0.00170.0020.0037s oi T T T s ∑ι=+=+=。 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5%ισ≤,并保证稳态电流无差,可按典型I 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的,因此可用PI 型电流调节器。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干扰性能:

0.038.110.0037l i T s

T s

∑==,参照下表4典型Ⅰ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可知各项指标都可以接受。

3.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0.03i l T s τ== 。

电流环开环增益:要求5%ισ≤时,按下表5应取0.5I K T ∑ι=,因此:

10.50.5

135.10.0037I K s T s

-∑ι=

==

表5 典型I型系统动态跟随性能指标和频域指标与参数的关系

于是,ACR 的比例系数为:

135.10.030.5

1.3400.039

I i i s K R K K τ??=

==β? 4.检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1135.1ci I w K s -== (1)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

111196.133ci s s w T s

-==>?0.0017 满足近似条件。

(2)忽略反电势变化对电流动态影响的条件:

1340.82ci s w -==< 满足条件。

(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13180.8ci s w -==> 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的电阻和电容

由图7,按所用运放取R0=40K Ω,各电阻电容值为:

R29=R30=R31=R32=R0/2=20k

0 1.352i i R K R =?=?40KΩ=KΩ, 取52K Ω。

0.030.5752000

i i i C uF R τ=

==,取0.57uF 0440.002

0.240000

oi oi T C uF R ?=

==,取0.2uF 3.2 转速调节器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

(1)转速反馈系数: *8

0.0053min/1500

n N U V r n α==≈

(2)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1/I K =2 i T ∑=2 ?0.0037s=0.0074s 。 (3)转速滤波时间常数0.01on T s =。

(4)转速环小时间常数。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

1

0.00740.010.0174n on I

T T s s s K ∑=

+=+= 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

按照设计要求,选用PI 调节器。 3.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 转速微分时间常数:

按随动性和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CR 的超前时间常数为:

50.01740.087n n hT s s ∑τ==?=

则转速环开环增益为:

22

2216396.422N n h K s s h T --22

∑+=

==?5?0.0174

ASR 的比例系数为:

(1)61222e m n n h C T K h RT ∑+β?0.039?0.132?0.18

=

==α?5?0.0053?0.5?0.0174

设计要求无超调,则微分时间常数为:

424151

dn n h T s s h ∑+?5+2

τ=

=?0.0174=0.0638++ 4.检验近似条件

转速环的截至频率为:111

396.40.08734.5cn N n Kn

w K s s w --=

=τ=?= (1)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为:

1

1163.73cn s w --==> 满足简化条件。

(2)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1

1138.73cn s w --==> 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电阻电容

由图7,按所用运放取R0=40K Ω,各电阻电容值为:

R25=R26=R27=R28=R0/2=20k

012480n n R K R =?=?40KΩ=KΩ, 取480K Ω。

0.0870.18480000n n n s

C uF R τ=

==Ω

,取0.2uF 0440.01140000on on T s

C uF R ?=

==Ω

,取1uF 00.0638 1.59540K

dn dn s C uF R τ=

=?1000=Ω,取1.6uF 0.01 6.251.6odn on dn dn dn T T s

R C C uF

=

==?1000=KΩ, 取6.2K Ω。

自动控制系统习题

自动控制系统习题 一、 简述题 1. 简述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启动过程。 答: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启动有三个阶段,即:强迫建流阶段、恒流升速阶段、稳速阶段。强迫建流阶段中,电枢电流由零上升到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速度调节器ASR 饱和,其输出限幅,电流环线性调节;恒流升速阶段中,电机在允许的最大电流下,转速由零上升到给定速度,速度开环控制,电流为恒流系统;稳速阶段中,系统经退饱和超调后,速度调节器线性状态,系统为调速系统,调节电流、速度达到稳态。 2. 简述PWM 变换器中,泵升电压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抑制。 答:PWM 变换器的直流整流电源由整流二极管构成,不能反馈能量,能量只能单向传递。当主回路的能量反馈时,该能量储存在储能电容上,使电容上电压升高,该升高的电压为泵升电压。抑制泵升电压的措施有2:1是提高储能电容的容量,使上升的电压得到抑制;2是在主电路的母线上接电流分流器,当主电路电压过高时,通过分流器将能量释放,使主电路电压下降。 3. 简述自然环流电枢可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正向制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能量传递的 特点。 答:电枢可逆调速系统制动有四个过程,即本组逆变、反接制动(它组建流子阶段)、回馈制动(它组逆变 子阶段)、它组逆变减流子阶段。本组逆变阶段中,主电路中电感电能传递给电网,电动机电动状态;反接制动阶段中,电网的电能以及电动机机械能传递给主回路的电阻和电感转化为热能和磁场能量,电动机反接制动;回馈制动中,电动机的机械能传递给电网,电动机回馈制动;它组逆变减流子阶段中,主电路中电感电能传递给电网。 4. 闭环控制系统的静特性和开环机械特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 什么叫调速范围、静差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提高调速范围? 答:调速范围: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静差率: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 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所对应的转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 调速范围与静差率的关系为: (1) nom nom n s D n s = ?-。从D 与s 的关系来看,提高电动机的额定转速(最高转速)、提高静差率s ,以及降低转速降均可以提高调速范围,但是,由于提高D ,牺牲静差率s ,以及提高电动机额定转速(最高转速)受限制,所以一般采用降低系统转速降来提高调速范围。具体降低转速降是通过采用转速负反馈控制。 6.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ASR 和ACR 均采用PI 调节器,输出限幅为10V ,主电路最大电流整定为 100A ,当负载电流由30A 增大到50A 时,ASR 输出电压如何变化? 7. 简述随动系统的定义,并比较随动系统与调速系统的异同点。 答:位置随动系统定义:输出以一定精度复现输入的自动控制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与调速系统均是反馈控制系统,即通过对系统的输出量和给定量进行比较,组成闭环控制,因此两者的控制原理是相同的。 调速系统的给定量是恒值,系统的抗扰性能要求高。随动系统的输入量是变化的,系统要求输出响应 快速性、灵活性、准确性较高,随动性能为主要指标。随动系统可以在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位置环位置环是随动系统的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它比调速系统复杂一些。 8. 简述随动系统中,为什么常常采用复合控制? 答:随动系统在系统设计和评价时,主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以及稳态误差和 动态误 差。同时,跟随性能对随动系统是很重要的。由于以上性能指标常常是相互制约的,系统在设计时若兼顾以上诸多方面是很困难的。因此,系统设计时,常常首先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设计出较为满意的闭环系统,然后在闭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针对给定和扰动的开环控制(前馈和顺馈),即采用闭环和开环的复合控制。由于采用复合控制中的开环控制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且顺馈和前馈可以通过

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学号: 中州大学电机及拖动课程设计题目: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姓名: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 指导老师:赵静 2014年6月10号

摘要 该设计是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目前调速系统分为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系统,由于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广、静差率小、稳定性好以及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性能的调速系统几乎都采用直流调速系统,为了提高直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对调速指标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单闭环系统,按反馈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转速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等。在单闭环系统中,转速负反馈单闭环使用较多。在设计中用MATLAB 软件对电流环和转速环的设计举例进行了仿真,通过比较说明了直流调速系统的特性。 关键字:转速负反馈动态性能

ABSTRAC The design speed negative feedback is single closed-loop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the current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ac speed regulation and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ue to the wide scope of speed control of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small static rate, good stability and has a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so in a long time, almost all high performance speed control system using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ynamic and static performance of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usually adopts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of motor speed index requirements is not high, the single closed loop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in different way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peed feedback, current feedback, voltage feedback, etc.In a single closed-loop system, speed closed-loop used more negative feedback https://www.360docs.net/doc/2c3650339.html,ing MATLAB software in your design, for example, the design of current loop and speed loop are simulat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c speed control syste KEYWORDS:SPEED BACK MATLAB D

2014复习汇总2266

一、填空题 1.转速负反馈系统中,闭环系统的转速降减为开环系统转速降 1/k+1 倍。 2.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时速度调节器处于饱和状 态。 3.当系统的机械特性硬度一定时,如要求的静差率S越小,调速范围 D 越 小。 4.在电动机过载甚至堵转时,一方面限制电枢电流,起到快速的保护 作用;另一方面,使转速下降,实现了“挖土机”特性。 5. 自然环流可逆系统就是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系统。触发脉冲的零位调整在 90度。工作中,任何时刻都应满足配合关系。 6.当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以下变频调速时,要求 v/f=c ,属于恒转矩调速。7.从载波比N有无变化可将SPWM调制方式分为同步调制、异步调制 与分段同步三种。 8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调试PI调节器输出的正负限幅值时,使其最大输出正限幅 值略小于umax 。 9.静差率和调速范围是调速系统的两个的稳态性能指标。 10.带有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时电流调节器处于饱和状 态。 11.V-M系统电流连续段的机械特性软,电流断续段特性硬。只要主 电路电感量足够大,可以近似地只考虑连续段。 13. 采用α=β工作制配合控制可以消除直流平均环流,但不能抑制瞬时脉 动环流。 15.. 在SPWM逆变器中,以__ 正弦波_______作为调制波,以等腰三角形作为载 波来获得控制主电路6个功率器件开关的信号。 16.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抑制转速超调常采用带 P 环节的PI调节器。 20.正弦波型交-交变频器的最高输出频率为电网供电频率的 1/2 。 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 ASR 输出限幅值主要依据电枢允许过载电流。

基于跟踪微分器的反馈控制器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跟踪微分器的反馈控制器设计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毕业 任务书 一、题目 基于跟踪微分器的反馈控制器设计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攻关能力 三、主要技术指标 1、熟悉掌握跟踪微分器的基本原理; 2、设计倒立摆反馈控制器; 四、进度和要求 第01周----第02周:英文翻译; 第03周----第04周:了解跟踪微分器的发展趋势; 第05周----第06周:学习跟踪微分器; 第07周----第09周:建立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10周----第11周:利用跟踪微分器设计倒立摆反馈控制器; 第12周----第13周:编写仿真程序,验证控制器性能; 第14周----第16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郑大中.线性系统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蓉.基于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算法研究[D].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 2011. [3]周端.倒立摆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4]俞立.鲁棒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处理方法[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王新华,刘金琨.微分器设计与应用-信号滤波与求导[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 申铁龙,H∞控制理论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学生指导教师系主任

深度负反馈电压放大倍数解题秘笈

求解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步骤: (1) 正确判断反馈组态;(2)利用不同组态特点求解uf A 或usf A 正负反馈判断方法: 反馈引到非输入端,极性相同,构成负反馈;极性相反,构成正反馈。 反馈引到输入端,极性相同,构成正反馈;极性相反,构成负反馈。 上述是其他老师讲课时总结的方法,我一般就是从定义判断的,使净输入增大的就是正反馈,使净输入减小的就是负反馈。 交流负反馈组态的判断方法: 反馈信号引到输入端为并联反馈;引到非输入端为串联反馈。 反馈从输出端引出为电压反馈;反馈从非输出端引出(或运放输出电压不共地),为电流反馈。 以下解题要点对同一种组态任何一个电路都适用。 【例1】电压串联负反馈 【例2】电流串联负反馈 1 21R R U U U U A f o i o uf +=== 11 R R R I R I U U A L o L o i o uf === 解题要点:所有串联反馈(1)U i =U f ;(2)反馈输入点对地电压为U f ;(3)

o f I R R R I 212+- = 【例3】电压并联负反馈 【例4】电流并联负反馈 【练习1】 s s i f s o usf R R R I R I U U A -=-== s i s R I U =s L s f L o s o usf R R R R R I R I U U A )1(21+-=-== L uf R R R R R R A ?++=31321解题要点:所有并联反馈(1)I i =I f ;(2)反馈输入点对地电压为0(虚地)。 所有电流反馈,找输出电压U o 和输出电流I o 及反馈电压U f (或电流I f )R I U f o -=解题要点:所有串联反馈(1)U i =U f ;(2)反馈输入点对地电压为U f ;(3)反馈输入点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电流特别小,视为开路。 解题要点:所有并联反馈(1)I i =I f ;(2)反馈输入点对地电压为0(虚地)。 s i s R I U =L o o R I U -=

实验一 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实验一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 (2)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一般调试过程。 (3)认识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为了提高直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包括单闭环系统和多闭环系统)。对调速指标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单闭环系统,而对调速指标较高的则采用多闭环系统。按反馈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转速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等。在单闭环系统中,转速单闭环使用较多。 在本装置中,转速单闭环实验是将反映转速变化的电压信号作为反馈信号,经“速度变换”后接到“速度调节器”的输入端,与“给定”的电压相比较经放大后,得到移相控制电压U Ct,用作控制整流桥的“触发电路”,触发脉冲经功放后加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之间,以改变“三相全控整流”的输出电压,这就构成了速度负反馈闭环系统。电机的转速随给定电压变化,电机最高转速由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所决定,速度调节器采用P(比例)调节对阶跃输入有稳态误差,要想消除上述误差,则需将调节器换成PI(比例积分)调节。这时当“给定”恒定时,闭环系统对速度变化起到了抑制作用,当电机负载或电源电压波动时,电机的转速能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在电流单闭环中,将反映电流变化的电流互感器输出电压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加到“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端,与“给定”的电压相比较,经放大后,得到移相控制电压U Ct,控制整流桥的“触发电路”,改变“三相全控整流”的电压输出,从而构成了电流负反馈闭环系统。电机的最高转速也由电流调节器的输出限幅所决定。同样,电流调节器若采用P(比例)调节,对阶跃输入有稳态误差,要消除该误差将调节器换成PI(比例积分)调节。当“给定”恒定时,闭环系统对电枢电流变化起到了抑制作用,当电机负载或电源电压波动时,电机的电枢电流能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MATLAB-Simulink)

I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任务书 1.设计题目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2.设计任务 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 基本数据为: 直流电动机:U n=440V,I n=365A,n N=950r/min,R a=0.04, 电枢电路总电阻R=0.0825, 电枢电路总电感L=3.0mH, 电流允许过载倍数=1.5, 折算到电动机飞轮惯量GD2=20Nm2。 晶闸管整流装置放大倍数K s=40,滞后时间常数T s=0.0017s 电流反馈系数=0.274V/A (10V/1.5IN) 转速反馈系数=0.0158V min/r (10V/nN)

II 滤波时间常数取T oi=0.002s,T on=0.01s ===15V;调节器输入电阻R a=40k 3.设计要求 (1)稳态指标:无静差 (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5%;采用转速微分负反馈使转速超调量等于0。 目录 任务书............................................................................................................................... I 目录................................................................................................................................. II 前言. (1) 第一章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2) 1.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介绍 (2) 1.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3) 1.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4) 1.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6) 1.4.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6) 1.4.2 起动过程分析 (7) 第二章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11) (11)

实验四 具有微分负反馈的反馈校正

实验四 具有微分负反馈的反馈校正 一、 实验目的: 1、按给定性能指标,对固有模拟对象运用并联校正对数频率特性的近似作 图法,进行反馈校正。 2、用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 3、 熟悉期望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型的参数计算及微分反馈校正调节器 的实现.。 二、实验要求: 1、观测未校正系统的稳定性及瞬态响应。 2、观测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极瞬态响应。 三、实验仪器设备 1、TDN-AC/ACS 教学实验系统 一套 2、万用表 一块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原理 1、原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已知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 图4—1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 要求设计具有微分校正装置,校正时使期望特性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 型,并使系统满足下列指标: 放大倍数: 19v K = 闭环后阻尼系数: 0.707ζ= 超调量: %3.4≤p M 调节时间: s T s 3.0≤ 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1 21+= CS R C R G c

校正后的方块图如图4—2所示 图4—2校正后的方块图 2、系统校正前后的模拟电路图 图4—3系统校正前的模拟电路图 图4—4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 3、实验内容及步骤 a: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准备:将模拟电路输入端R(t)与信号源单元(U1 SG)的输出端OUT端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C(t)接至示波器。 步骤:按图4—3接线;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记录曲线及参数。

71.8%P M =>4.3%, 1.802s t s = >0.3s,不符合要求的性能指标 性能分析:开环传函()250(0.31) S D S S = +,特征方程为:2 102500033S S ++=, ∴ ω= ,ξ=∴exp(83.39%P M ==, 1.8s t s = 与测量值基本一致,系统不满足指标,需加以校正。 b :测量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准备:设计校正装置参数 根据给定性能指标,设期望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9 )(+= TS S s G 因为:闭环特征方程为: 0192=++S TS 或 0T 19T 12=++ S S 707.0=ξ 故 T 1921= ξ 026.0=T

单闭环电压负反馈调速

单闭环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的动态建模与仿真 学院: 姓名: 学号: 时间:

目录 一、课题要求.............................................................................................................................. - 1 - 1.设计题目........................................................................................................................ - 1 - 2.设计内容........................................................................................................................ - 1 - 3.设计要求........................................................................................................................ - 1 - 4 . 控制对象参数................................................................................................................ - 1 - 二、设计方案.............................................................................................................................. - 2 - 1、概述................................................................................................................................ - 2 - 2、电压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 - 2 - 三、参数计算.............................................................................................................................. - 3 - 四、单闭环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 - 4 - 1. 单闭环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的建立......................................................... - 4 - 2.开环带扰动无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的仿真结果........................................................... - 5 - 3. 单闭环不带扰动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的仿真结果..................................................... - 5 - 4. 单闭环带扰动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的仿真结果......................................................... - 6 - 五、实训心得:.......................................................................................................................... - 8 -

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学号XXXXXXX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 (2008级本科) 题目: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系(部)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 X X X 职称: X X 完成日期: 2011 年 XX 月 XX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 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XXX 题目名称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一、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 设计一个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1.使用简易的晶闸管整流桥V—M方式; 2.使用同步六脉冲触发器控制晶闸管整流桥; 3.形成的冲击电流较小; 4能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模型; 5.能够正确的调整系统各个模块的参数使之兼容; 6.能够有较好的仿真波形;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要求: 1.选用中小容量的电动机及其外围电路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用MATLAB/simulink实现软启动的功能。 3.给出设计思路、画出各程序适当的流程图。 4.给出所有参数确定的原因。 5.完成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思路、硬件设计图、 程序流程框图、程序清单、所用器件型号、总结体会、参考文献)。 三、设计进度 第一周讨论论文题目 星期一上午查资料 星期一下午查找分析资料,确定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星期二至星期五 第二周 星期一至星期二完成硬件设计,算法流程图及建立模型 星期三至星期四完成设计,进行,调试,仿真并分析合理性 星期五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一、系统原理 (1) 二、系统仿真......................................... (2) 2.1系统的建模和模型仿真参数设置 (2) 2.1.1 6脉冲同步触发器子系统构建............................. (2) 2.1.2 主系统的建模和参数设置...................... . (4) 三、调试结果................................................ .. (14) 3.1示波器波形................................................ (14) 3.2比较波形................................................ .. (15) 四、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9)

运控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直流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案:(1)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 (2)减弱励磁磁通;(3)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 2、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电流负反馈,叫做_________ 电流截止___________ 负反馈。 3、额定励磁状态下的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流与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成正比。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中,调压调速是从基速(额定转速)往下调,在不同转速下容许的输出_____________ 恒定,所以又称为恒转矩调速。调磁调速是从基 速往上调,励磁电流变小,也称为弱磁调速,在不同转速时容许输出功率基本相同,称为恒功率 __________ 调速。 5、直流调速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静差率和调速范围。 6、在比例积分调节调节过程中,比例部分的作用是迅速响应控制,积分部分的作用是 消除稳态误差。 7、采用积分—速度调节器的闭环调速系统是无静差的。 8、直流调速系统中常用的可控直流电源主要有旋转变流机组、静止式可控整流器和直流斩波器或脉宽调制变换器三种。 9、所谓稳态是指电动机的平均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相平衡的状态。 10、在额定负载下,生产工艺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和 _______ 之比叫做调速范围。 11、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所对应的转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叫做静差率。 12、一个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指在最低转速时还能满足所需静差率的转速的可调范围。 13、反馈控制的作用是__________ 、服从给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脉宽调制的方法是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幅值相同、频率一定、宽度可变脉冲序列,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转速。 15、调速系统的要求有调速、稳速、加,减速。 16、直流电动机在调速过程中,若额定转速相同,则转速越低时,静差率越大。 17、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 18、双闭环调速系统在正常运行时,ACR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的。 19、反馈控制系统所能抑制的知识被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 20、一般来说,调速系统的的动态指标以抗扰性能为主,而随动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则 以跟随性能为主。 2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种情况。 22、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电流上升阶段、恒流升速介段、转速调节阶段_____ 。 23、双闭环系统由于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饱和,使电动机一直处于最大起动电流。 24、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恒流升速阶段转速调节器饱和,电流调节器不饱和。 25、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出现电网波动时, 扰动 电流调节器其主要作用:出现负载 时,转速调节器其主要作用。 26、在双闭环系统中中引入转速微分负反馈抑制转速超调,显著地降低(填增加或减少)动态速降,提高抗扰性能。 27、V-M系统的可逆线路有两种方法,即电枢反接可逆线路_和_励磁反接可逆线路 _。 28、变流装置有整流和逆变两种状态,直流电动机有电动和制动两种状态。 29、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结构特点是在可逆系统增加DLC称为无环流逻辑控制环 节,包括电平检测、逻辑判断________ 、_________ 、联锁保护四部分,它的功能是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实时地封锁原工作的一组晶闸管脉冲,然后______ 开

倒立摆系统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

倒立摆系统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 (齐国元,陈增强,袁著祉) (1.天津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天津300222;2.南开大学自动化系,天津300071) 摘要:利用提取的系统高阶微分信息,提出了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某种程度上该控制器不依赖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非线性仿射系统的模型.并且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通过将摆角方程的位移加速度看作是控制输入,将倒立摆系统转化成相互影响的两个SISO仿射系统,从而用两个串级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成功地实现了倒立摆系统的镇定与调节.数字仿真表明,控制器对摆的基准模型实现了较为满意的控制,而且该控制方法对非线性摩擦项,对摆长、摆质量、小车质量等参数变化以及外扰动具有强鲁棒性.关键词:倒立摆系统;高阶微分器;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不依赖模型控制器;鲁棒性 1.引言 作为一个典型的不稳定非线性装置,倒立摆系统的镇定和调节的问题在不同的控制设计技术中的演示和推动成为了一个基准的例子。例如,基于郑和约翰提出摆动能量的非线性控制器的模型是使用L 小增益逼近和林提供了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是摆平衡。咔哇他你线性化了并列的两个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数字模型,然后通过使用状态反馈增益载体和全状态观测器设计了一个稳定性控制器。姚首先通过模糊法来识别动态线性化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设计出极点分配控制器使系统稳定。这些文献中涉及到的控制器取决于非线性基准模型或倒立摆的线性化模型。一些设计的方法考虑到了鲁棒控制器的摩擦项。但是不确定性低于基准模型。实际上,基于标准控制器取决于控制装置的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特征。 我们发现可测量的信息和它们的n阶微分方程在放射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分不仅是可变输出速率,而且也是系统的内部状态,翰利用高阶微分提出了自抗扰控制器。但是对控制器的闭环系统设有一个稳定性和收敛性的解决方法。 在文献6中,我们设计了高阶微分器独立于控制装置,取决于信号本身。高阶微分器可以接近实际信号和提取n阶微分。高阶微分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是已经证明了的。 利用提取的微分信息,我们设计了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它不取决于系统的模型,但是取决于n阶微分。理论分析方法表明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使闭环系统获得稳定性和收敛性。 如果我们把加速度看作是摆角动态方程的控制输入,把小车加速度看作是小车的位移动态方程的控制对象,然后倒立摆系统转换成双非线性SISO放射系统。 因此,用两个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我们能使倒立摆镇定和调节。当摆角变成零度,小车的位移可以通过控制器达到目标位移。因为某种程度上该控制器取决于倒立摆的模型,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的扰动及参数变化具有强鲁棒性。仿真和展示了所提出理论的有效性。而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不取决于位移和速度和角的速度。但是取决于摆位和摆角。因此控制器是可适应的。 本论文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二部分是,根据高阶微分呈现了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的SISO放射系统。第三部分,把倒立摆系统转换成放射系统和用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使倒立摆镇定和调节。第四部分,通过数字演算证明倒立摆控制的有效性。 2.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 考虑扰动的SISO放射系统,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的微分方程表示为:

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班级: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班 姓名: 学号: 题目: 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要求: 1.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 调速系统;(10%) 2.设计过程中详细说明系统组成,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调 试方法和电流截至负反馈的整定;(10%) 3.使用MATLAB软件编写调试程序,分析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和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30%) 4.要有详细原理说明和设计过程,方案以WORD文档的形式给出(30%) 5.课程总结,总结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相关实际应用。(20%) 作业成绩:

摘要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在对调速精度要求不高的,大功率容量的电机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具有控制简单方便,调速性能较好,设备成本低等的优点。本次设计主要介绍了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方案比较及其确定,主电路设计;控制电路设计;绘制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应用MATLAB软件对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仿真,完善系统。 关键词:直流电机电流截止负反馈主电路控制电路

摘要 (1) 一、设计方案目的和意义 (3) 1.1设计的确定 (3) 1.2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 二、课程设计内容 (4) 2.1设计要求 (4) 2.2设计主要内容 (4) 三、主电路设计 (4) 四、控制电路的设计 (6) 五、Matlab仿真及分析 (9) 5.1、matlab仿真图 (9) 5.2、仿真图分析 (14) 六、总结 (15)

题目: 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设计方案目的和意义 1.1设计的确定 控制电路采用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控制,采用闭环系统可以比开环系统获得更硬的机械特性,而且静差率比开环是小得多,并且在静差率一定时,则闭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调速范围。但在闭环式必选设置放大器。如果只采用比例放大器的反馈控制系统,其被调量仍然是有静差的,这样的系统叫做有静差调速系统,它依赖于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而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抵抗扰动,服从给定,但反馈控制系统所能抑制的知识被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普通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及其存在的起动的冲击电流---直流电动机全电压起动时,如果没有限流措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这不仅对电机换向不利的问题。电流截止负反馈的作用是在电动机发生超载或堵转的时候电流截止负反馈和给定信号相比较抵消。使电动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以保护电机 1.2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了解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一般调速过程。认识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运行特性。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起动、调速、制

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线路

行为导向教学法随堂公开课 教案 课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课题: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线路 教研组:电工 授课教师:蔡胜华 授课班级:2 0 0 4 级工业自动化班 授课地点:3—3 教室 授课时间:2 0 0 5年12 月日 温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教学要求:1)通过典型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解直流电动机自动调速 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自动调速的方框图,掌握灵活自动调速系统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的各元件、各个环节作用。 教学难点:触发脉冲的形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线路 一、系统的组成: 给定电压环节、放大环节、触发脉冲发生器、转速负反馈环节、主电路 1)给定电压环节 变压器TC1变压作用;VC1整流作用;电容器C5滤波;稳压管V3与 R12组成稳压电 TC1

2) 主要放大偏差电压ΔU ,并且ΔU= Ug-Uf (反极性串联)。晶体管三极管V1组成放大器,二极管V5、V6作为放大器输入端正向限幅作用,使所加正向电压不超过两个二极管的管压降,二极管V4作为放大器输入端反向限幅作用,使所加正向电压不超过一个二极管的管压降。电容器C7是延迟元件,使放大器的输入端电压缓慢上升;同时可通过输入端的交流信号。 TC2 变压作用;VC2起整流作用;R15与V7组成简单稳压电路,并有限幅作用,即为VS 提供3) 单结晶体管Vs 组成触发电路;R10上产生触发尖脉冲;V8起隔离作用,左边为稳恒直流 电,右边为梯形波;三极管V2的作用:利用V2的导通深、浅,形成自动冲电电流大小;电容 C9作用:利用C9的充放电作用,在VS 的发射极形成锯齿波。 4)转速负反馈环节 直流测速发电机TG ,输出电压经电容器C6的滤波后,由电阻R6分压得到反馈电压Uf 。 R5 C4 V5 V6 R7C8 R c b2 R11 R9 V8 R8 KM KM V11C4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直流双环调速

目录 摘要 (1) 1 系统概述 (2) 2 系统电路设计 (3) 2.1 主电路设计 (3) 2.2 控制电路设计 (4) 2.2.1 触发电路设计 (4) 2.2.2 调节器电路设计 (6) 2.3 系统给定及偏移电源电路设计 (7) 2.4 转速电流的检测 (8) 3 系统工程设计 (8) 3.1 电流调节器设计 (9) 3.2 转速调节器设计 (11) 附录:总体电路图 (13) 总结与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它主要包括有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伺服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而各种系统又往往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此转速系统是最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晶闸管问世后,生产出成套的晶闸管整流装置,组成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它相比于旋转变流机组及离子拖动变流装置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而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 本课程设计为V-M双闭环不可控直流调速系统设计,报告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调速方案和主电路的结构型式,然后对电路各元件进行参数计算,包括整流变压器、整流元件、平波电抗器、保护电路以及电流和转速调节器的参数确定。进而对双闭环调速系统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直流调速晶闸管双闭环

电压负反馈和电流正反馈自动调速系统的选择

电压负反馈和电流正反馈自动调速系统的选择 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其调速指标是很好的,但是它需要一个测速发电机,增加了设备投资,维修较麻烦,有时安装也困难。从A-G-M开环系统中可以看出,当负载电流增加时,由于发电机端电压的下降以及发电机、电动机换向绕组压降及电动机电枢压降的增加,使电动机反电动势及转速下降,可用发电机端电压作为负反馈以维持发电机电压近似不变;可用负载电流作为正反馈以补偿换向绕组及电动机电枢绕组压降。这样既可得到近似转速负反馈的性能。 下图为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电路图。 图2.5.1电压负反馈系统电路图 Figure 2.5 .1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 voltage circuit 发电机电枢两端并联电阻RV,从中引出反馈电压UV,此即为信号引出点。Rv的选择应使流进其电流而引起发电机内部压降可略而不计。UV与给定电压Us是反向的,因而构成了电压负反馈环节。由于是电压反馈,故应选择高阻控制绕组作为CI。图中Rsa是给定回路附加电阻。 式中, 为给定电位器分压比;

为电压负反馈系数; 上图中各环节的电压平衡方程式为 式中,分别为发电机及电动机电枢绕组及换向绕组电阻; 为主回路换向绕组的电阻和。 根据框图,写出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静特性方程: 式中,KV为电压负反馈闭环系统开环放大倍数

图2.5.2具有电压负反馈及电流正反馈系统电路图 Figure 2.5 .2 a negative feedback voltage and current positive feedback system circuit 从图2.5(b)可得静特性方程式

控制系统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将) 1)(1(212)(++=s T s T K W s obj 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时,应当选用 调节器,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参数配合是 。 6、双极式可逆PWM 变换器的占空比为 时,输出电压大于零。 7、某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15时,额定负载下电机的转速降为8r/min ,若将开环放大倍数提高到30,它的速降是 。在同样静差率下,调速范围可扩大 倍。 8、可逆系统在制动过程中的本桥逆变阶段中,是将 通过本桥回馈电网。 1、在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稳定运行中,突加负载后系统又进入稳定运行,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U do 的值不变。 9、采用比例调节器的闭环系统是 静差系统。 10、反馈控制系统所能抑制的只是被反馈环包围的一切干扰 11、双闭环流直流调速系统起动大部分时间里ASR 、ACR 两个调节器的状态是ASR 饱和,而ACR 。 12、引入转速微分负反馈,可以抑制转速 。 13、典型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稳态运行时的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是 。 14、α=β配合控制系统中的环流是 环流 15、双极式可逆PWM 变换器输出直流平均电压为零时,占空比为 。 16、电压负反馈带电流正反馈的系统通常采用 补偿。 17、闭环回路中 的干扰可得到有效抑制,而 中的干则得不到抑制。 18、某闭环调速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15时,额定负载下电机的速降为10r/min,如果将开环放大倍数提高到30,则它的速降为多少 在同样静差率下,速范围可扩大多少倍 。 19、闭环回路中 的干扰可得到有效抑制,而 中的干则得不到抑制。 20、将2()12(1)(1) obj s K W T S T S =++(其中T 1>T 2)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时,应当选用 调节 器,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参数配合是 。 21、环流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22、闭环调速系统中,用 、 、 三种调节器可实现静态无差。 23、直流环流可用 的配合控制来消除。 24、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的转速调节器的作用是 , ,和 。 25、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转速给定值U *n 不变,转速反馈系数α增加,系统稳定后,转速反馈电压U n 的值 。 26、将)1(2 )(+=Ts s K W s obj 校正成典型Ⅱ型系统时,应当选用 调节器,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参数配合是 。 27、当系统有多个小惯性环节串联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它们近似看成是 ,其时间常数等于原系统各时间常数之 。 28、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1) , (2) ,(3) 2、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保持 恒定。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1) , (2) ,(3) 。 4、无环流逻辑控制器输入信号分别是: 和 。 5、环流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