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复旦大学微分几何教学大纲.doc

2019年复旦大学微分几何教学大纲.doc
2019年复旦大学微分几何教学大纲.doc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

(Differential Geometry )

课程代码318.022.1编写时间

课程名称微分几何

英文名称Differential Geometry

学分数3周学时3+1任课教师傅吉祥开课院系数学学院

预修课程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数学系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相对于复旦大学)的必修

课。

基本要求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曲线论与曲面论中的一些基本几何概

念与研究微分几何的一些常用方法。以便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现代几

何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三维空间中经典的曲线和曲面的理论。主要内容有:

曲线论,内容包括:曲线的切向量与弧长;主法向量与从法向量;

曲率与扰率; Frenet 标架与 Frenet 公式;曲线的局部结构;曲线论的基

本定理;平面曲线的一些整体性质,如切线的旋转指标定理,凸曲线的几

何性质,等周不等式,四顶点定理与 Cauchy-Crofton公式;空间曲线的一

些整体性质,如球面的Crofton公式,Fenchel定理与Fary-Milnor定理。

曲面的局部理论,内容包括:曲面的表示、切向量、法向量;旋转

曲面、直纹面与可展曲面;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与内蕴量;曲面的第二基

本形式;曲面上的活动标架与基本公式; Weingarten 变换与曲面的渐近线、

共扼线;法曲率;主方向、主曲率与曲率线;Gauss 曲率和平均曲率;曲

面的局部结构;Gauss映照与第三基本形式;全脐曲面、极小曲面与常 Gauss 曲率曲面;曲面论的基本定理;测地曲率与测地线;向量的平行移动。

曲面的整体性质初步,内容包括:曲面的整体表述;曲面上的Gauss-Bonnet 公式;向量场与孤立奇点的指标;球面的刚性;极小曲面中

的 Bernstein 定理;完备曲面与 Hopf-Rinow 定理。

教学方式 :

课堂授课 +习题课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教材苏步青,胡和生微分几何高等教学出版社1979参Elementary Andrew Pressley Springer

考Differential

资Geometry

料姜国英黄宣国微分几何一百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三维欧氏空间的曲线论(13学时)

§1曲线曲线的切向量弧长(1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曲线的基本概念、会求曲线的切向量与弧长、会

用弧长参数表示曲线。

§2主法向量与从法向量曲率与扰率(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曲率与挠率、主法向量与从法向量、密切平面与从切平面等基本概念,会计算曲率与挠率。

§3 Frenet标架Frenet公式(1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 Frenet 公式,能运用 Frenet 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4曲线在一点邻近的性质(1学时)

教学要求:能表达曲线在一点领域内的局部规范形式,理解扰率符号的集合意义。

§5曲线论基本定理(1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曲线论的基本定理,能求已知曲率与扰率的一些

简单的曲线。

§6平面曲线的一些整体性质(5学时)

6.1关于闭曲线的一些概念

6.2切线的旋转指标定理

6.3凸曲线*

6.4等周不等式*

6.5四顶点定理*

6.6 Cauchy-Crofton公式*

教学要求:理解平面曲线的一些基本概念:闭曲线、简单曲线、切线像、相对全曲率、旋转指标、凸曲线。掌握平面曲线的一些整体性质:

简单闭曲线切线的旋转指标定理,凸曲线的几何性质,等周不等式,四顶

点定理与 Cauchy-Crofton公式。

§7空间曲线的整体性质(2学时)

7.1球面的Crofton公式*

7.2 Fenchel定理*

7.3 Fary-Milnor定理*

教学要求:理解全曲率的概念。掌握空间曲线的一些整体性质:

球面的 Crofton公式,Fenchel定理与Fary-Milnor定理。

第二章三维欧氏空间中曲面的局部几何(27学时)

§1曲面的表示切向量法向量(4学时)

1. 1曲面的定义

1. 2切向量切平面

1. 3法向量

1. 4曲面的参数表示

1.5例

1. 6单参数曲面族平面族的包络面可展曲面

教学要求:掌握曲面的三种局部解析表示;会求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了解旋转曲面与直纹面的表示;掌握可展曲面的特征。

§2曲面的第一、第二基本形式(4学时)

2.1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2.2曲面的正交参数曲线网

2.3等距对应曲面的内蕴几何

2.4共形对应

2.5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教学要求:掌握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及相关量——曲面上曲线的弧长、两相交曲线的交角与面积的计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了解等距对应

与共形对应;掌握第二基本形式。

§3曲面上的活动标架曲面的基本公式(3学时)

3. 1省略和式记号的约定

3. 2曲面上的活动标架曲面的基本公式

3. 3 Weingarten变换W

3. 4曲面的共轭方向渐近方向渐近线

教学要求:掌握曲面上的活动标架与曲面的基本公式,能求正交

参数曲线网的联络系数;理解 Weingarten 变换与共轭方向、渐近方向,会求一些简单曲线的渐近曲线。

§4曲面上的曲率(7学时)

4. 1曲面上曲线的法曲率

4. 2主方向主曲率

4.3 Dupin标线

4.4曲率线

4.5主曲率及曲率线的计算总曲率平均曲率

4.6曲率线网

4.7曲面在一点的邻近处的形状

4.8 Gauss映照及第三基本形式

4.9总曲率、平均曲率满足某些性质的曲面

教学要求:理解法曲率、主方向与主曲率、曲率线、总曲率和平均曲率概念与几何意义,并会对它们进行计算;掌握Gauss 映照及第三基本形式;能对全脐曲面与总曲率为零的曲面进行分类;掌握极小曲面的几何意义并会

求一些简单的极小曲面。

§5曲面的基本方程及曲面论的基本定理(4 学时)

5. 1曲面的基本方程

5. 2曲面论的基本定理

教学要求:掌握、理解曲面的基本方程与曲面论基本定理。

§6测地曲率测地线(7学时)

6. 1测地曲率向量测地曲率

6. 2计算测地曲率的 Liouville公式

6. 3测地线

6. 4法坐标系测地极坐标系测地坐标系

6. 5应用

6. 6测地扰率

6. 7Gauss-Bonnet 公式

教学要求:理解与掌握测地曲率和测地线、测地扰率、法坐标系、测地极坐标系与测地坐标系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能用 Liouville 公式计算测

地曲率与测地线;能用测地极坐标系对总曲率为常数的曲面进行研究;理解(局部) Gauss-Bonnet 公式。

§7曲面上的向量的平行移动(2学时)

7. 1向量沿曲面上一条曲线的平行移动绝对微分

7. 2绝对微分的性质

7. 3自平行曲线

7. 4向量绕闭曲线一周的平行移动总曲率的又一种表示

7. 5沿曲面上曲线的平行移动与欧氏平面中平行移动的关系

教学要求:理解向量沿曲面上一条曲线的平行移动与绝对微分。

第三章曲面的整体性质初步(10学时)

§1曲面的整体表述(1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曲面的整体表述、坐标转移函数与可定向曲面的

概念。

§2曲面上的Gauss-Bonnet公式(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 Euler-Poincare 示性数与整体的 Gauss-Bonnet 公式;能用整体的 Gauss-Bonnet 公式来分析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向量场(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光滑向量场在孤立奇点的指标的概念并能计算;

掌握紧致定向曲面上光滑向量场关于指标的Poincare 定理。

§4球面的刚性(1 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与掌握球面的刚性定理,体会拓扑性质对整体微

分几何的影响,会证明紧致曲面的椭圆点的存在性。

§5极小曲面( 2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关于极小曲面的Bernstein 定理。

§6完备曲面 Hopf-Rinow 定理( 2 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与掌握完备曲面的概念,理解完备曲面Hopf-Rinow

定理

作业和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如该门课为多位教师共同开设,请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注明。

**考虑到有时同一门课由不同院系的教师开设,请任课教师填写此栏。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学术英语(医学)-FudanUniversity

学术英语(医学)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EAP, Medicine) 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有其独特性。不管医学生在现在的学习中,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要用英语交流,不仅普通英语要过关,医学英语知识也要精通。不然交流就不会流畅通顺、精准得体。因此,培养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从普通英语向学术英语、专业英语转型势在必行。 本课程以医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进展为切入点,紧扣医学生在学习和将来工作中的实际需求,通过读、听、说、写几个部分的综合训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现代语言教学理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流利使用医学英语,用英语表达和交流医学专业内容和思想。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学术英语(医学)》,全书包括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主题,分别是Doctor’s Life,Resurgent and Emergent Disease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Alternative Medicine,Healthy Living,Life and Medicine,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Medical Education,以及Healthcare System。 孙庆祥,高级讲师。主讲学术英语(医学)、博士生高级医 学英语、医学英语术语、实用医学英语写作、医学英语视 听说等课程。 唐伟,副教授,从事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的英语教学及 科研工作,曾教授的课程包括实用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博士 生社会医学英语课程以及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教师风采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B r ? A r B r y r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行稿)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的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复旦大学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逐年提高,他们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我校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同时作为学校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的依据。 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毕业时具有和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外语水平,能够把英语作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除向学生提供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还要提供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场所。 大学英语课程要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交际能力,尤其要加大对听、说和写的产出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 复旦大学的学生入校水平词汇量要求在3000左右。经过大学阶段学习,毕业时要达到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最高要求的水平,并鼓励优秀学生通过《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复旦大学的学生英语要求为:1. 词汇: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结束时掌握总词汇量为70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3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2. 阅读:能借助词典读懂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文献。速度达到130wpm,准确率为75%。 3. 听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能基本听懂英语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重要细节。4.口头表达: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比较自如地即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参加讨论。表达清楚,语言规范,语体得当。 5. 书面表达:能熟练写出所学专业文章的摘要。能写技术报告和论文。能在

大学物理知识点

A r r y r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 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MATH120008.09 编写时间 2011年08月更新课程名称 数学分析(I) 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Analysis(I) 学分数 5 周学时 6 任课教师* 谢锡麟 开课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预修课程 仅需普通高中相关数学基础;无特别先有基础要求。 课程性质: 本课程可谓所有基础科学(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科学(包括航空航天、环境、材料、信息等)等专业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提供微积分的基本内容。从知识体系的发展而言,微积分融合线性代数(这点特别反映在《数学分析(Ⅱ)》中)作为核心基础,一方面将为后续复变函数、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微分几何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亦是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控制力学等力学知识体系的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本一年制的数学分析课程将结合面对的对象(适用于非数学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提供系统的微积分知识体系,不仅注重微积分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特点,而且注重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力求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基于其上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我们力求课程所授的知识体系具有国内外一流化水平,且切实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本课程《数学分析(I)》将主要提供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最为基础的若干思想及方法。 教学目的: 2005年,学校在百年校庆时提出“走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及现今所致力于探索和推广的“通识教育、精英教育”的理念,结合力学以及数学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而考虑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 以下反映一些基本的观点,这将指导具体的教学。

综合学术英语教程 答案

综合学术英语教程2答案 Unit 1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 Keys to the Exercises Approaching the Topic 1. 1) The aim of college education is to produce individuals who are well on their way to become experts in their field of interest. 2)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producing professionals who have the skills to work with people from a diverse set of disciplines. 3) First, throug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Second, through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4)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produce individuals who may later become expert who are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 solvers. 2. 1) f 2) d 3) a 4) e 5) g 6) m 7) j 8) k 9) l 10) i 11) b 12) h 13) c 4. (1) offered (2) stresses (3) ability (4) different (5) approach (6) increasingly (7) graduates (8) enter (9) positions (10) Employment 6. 1)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2) They both believe that current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lay emphasis on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which is a prerequisite to producing future expert who are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 solvers. 3) Open. 4) Open. 5) Open. Reading about the Topic 3. 1) The students have brought to MIT their individual gifts, such as their own intellect, energy, ideas, aspirations, distinctive life experience and point of view, etc. 2) They represent the geographic and symbolic center of MIT. 3) Names of intellectual giants. 4) Leonardo da Vinci was a painter, scientist, engineer, sculptor, inventor, city planner and architect. 4.Set 1: 1) c 2) e 3) d 4) h 5) a 6) g 7) f 8) b Set 2: 1) e 2) a 3) h 4) b 5) c 6) f 7) d 8) g 5.(b) Para. A (b) Para. B (a) Para. C (c) Para. D (f) Para. E (e) Para. F (d) Para. G (g) Para. A 6. 1) Because for him, the simplicity he appreciated in nature became his ultimate standard in design. 2) First was da Vinci’s complete disregard for the accepted boundaries between different f ields of knowledge. The second facet of da Vinci’s character was his respect for and fascination with nature. The third quality of da Vinci’s character was an enthusiastic demand for hands-on making, designing, practicing and testing, and for solving problems in the real world.

大学物理知识点汇总

大学物理I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1-5-12)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2、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3、角量和线量的关系(角量:角坐标角速度角加速度) 4、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5、相对运动绝对=牵连+相对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常见的三种力(万有引力、弹性力、摩擦力)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动量冲量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 2、功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的功势能 常见的保守力: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 势能: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4、系统的功能原理 5、机械能守恒定律 6、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第四章:刚体 1、刚体刚体的运动 2、刚体的定轴转动 3、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4、质点的角动量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5、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 6、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7、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8、刚体定轴转动时力矩做功 9、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五章:静电场

1、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伦定律 2、电场强度电场叠加原理 3、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4、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5、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6、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 7、求场强的三种方法: (1)已知空间电荷分布,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场强 (2)已知电荷分布,电荷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高斯定律求场强(3)已知电势分布,可利用电势梯度来计算电场强度 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静电场中的导体 (1)均匀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2)根据均匀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a)导体为等势体,其表面为等势面 (b)导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都垂直于该处表面 (c)当带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处处没有净电荷存在,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 (d)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大小与该处电荷的面密度成正比。即(e)孤立带电导体表面各处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该处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的地方,电荷面密度越小。 (3)静电屏蔽 在静电平衡条件下: (a)外电场不可能对空腔内部空间发生任何影响 (b)接地封闭导体腔外电场不受腔内电荷的影响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电介质的极化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2)电极化强度矢量 P (3)电位移矢量D P、D、E之间的关系 (4)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电容器电容 (1)电容的定义 (2)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容 4、静电能 (1)电场的能量密度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大学物理学习知识重点(全)

y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 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综合学术英语教程答案

综合学术英语教程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综合学术英语教程2答案Unit 1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 Keys to the Exercises Approaching the Topic 1. 1) The aim of college education is to produce individuals who are well on their way to become experts in their field of interest. 2)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producing professionals who have the skills to work with people from a diverse set of disciplines. 3) First, throug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Second, through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4)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produce individuals who may later become expert who are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 solvers. 2. 1) f2) d3) a4) e5) g6) m7) j8) k9) l10) i11) b12) h13) c 4. (1) offered (2) stresses (3) ability (4) different (5) approach (6) increasingly (7) graduates (8) enter (9) positions (10) Employment 6. 1)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2) They both believe that current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lay emphasis on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which is a prerequisite to producing future expert who are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 solvers. 3) Open. 4) Open. 5) Open. Reading about the Topic 3. 1) The students have brought to MIT their individual gifts, such as their own intellect, energy, ideas, aspirations, distinctive life experience and point of view, etc. 2) They represent the geographic and symbolic center of MIT. 3) Names of intellectual giants. 4) Leonardo da Vinci was a painter, scientist, engineer, sculptor, inventor, city planner and architect. 4.Set 1: 1) c2) e3) d4) h5) a6) g7) f8) b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o x B r ? A r B r y A r ? s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2r r x y ==+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2r x y =?+?△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行稿)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的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复旦大学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逐年提高,他们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我校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同时作为学校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的依据。 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毕业时具有和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外语水平,能够把英语作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除向学生提供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还要提供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场所。

大学英语课程要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交际能力,尤其要加大对听、说和写的产出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 复旦大学的学生入校水平词汇量要求在3000左右。经过大学阶段学习,毕业时要达到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最高要求的水平,并鼓励优秀学生通过《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复旦大学的学生英语要求为: 1. 词汇: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结束时掌握总词汇量为70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3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2. 阅读:能借助词典读懂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文献。速度达到130wpm,准确率为75%。 3. 听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能基本听懂英语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重要细节。 4.口头表达: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比较自如地即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参加讨论。表达清楚,语言规范,语体得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