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通过对第二次并购浪潮的研究后认为企业的纵向联合通过避免相关的联络费用和交易成本使得不同发展水平间的企业实现了经营的协同同时利用并购企业向被并购企业管理的溢出使双方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实现了管理上的协同。此外对市场协同、财务协同、技术协同和采购协同的寻求也是促使企业并购的重要动因。4.金融创新推动和潜在价值低估论。金融创新对并购的推动是与潜在价值低估相联系的Tobin1977q理论和Jensen1986的自由现金流假说为这种动因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三目标企业评价标准的研究Palepu1986较早采用平均超额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规模大小、净资产、P/E值等7个指标以利用Logistic模型来预测目标企业被并购的可能性。SrinivasanRagothaman使用了8个指标来预测收购目标流动比率、现金流、固定资产、厂房设备对总资产的比率、总资产、资产汇报率、市价对账面价值比率、PE值、债务权益比等。AnthonyBreitzman在“UsingPatentCitationAnalysistoTarget/ValueMACandid ates”中使用专利引用信息来分析目标企业的价值。BrianC.Brantley在“DealProtectionorDealPreclusion”中分析了并购目标的锁定问题。LuannJLynch在“AnExaminationofPre-MergerExecutiveCompensationStr uctureinMergingFirms”中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目标企业大小、成长性、绩效、产业等互补结构在并购中的作用。

的目标企业这些研究形成了目标企业选择的主要依据。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李梅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

锡214121【摘要】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国内外企业并购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并购理论研究、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目标企业评价标准的研究、并购整合研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提出了目前

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字】企业并购文献综述下转第45页28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很少有关于关于目标企业优化本企业价值链的研究即从双方企业

价值链整合角度分析将其作为选择依据。目前的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较多关注目标企业本身的状况而很少关注

目标企业与本企业的融合。一个企业本身的状况很重要但如果目标企业价值链上某一活动的优势在并购后新的价值链

上不能充分发挥体现出来发挥作用这必将影响到并购的效果。价值链上任何活动的优势都不是独立存在它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和价值链上其他活动的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价值链上的活动还来源于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所以并购之前仅关注目标企业本身的状况而忽略双方价值链

整合的效果必将不利于做出正确的并购决策。二是目前文献大多研究应该如何进行并购后的整合而很少进行并购前的

整合预测分析。如果在并购之前对并购后整合效果分析不够

的话那么即使并购后花很大的力气进行整合也是事倍功半。TCL并购汤姆逊失败就是一例。而对整合的研究中关于人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的文献较多而对于价值链整合研究较少。而价值链的整合是并购后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决定并购后企业的效率。三是目前文献多从并购后企业本身价值链优化角度评价而很少关注企业并购后在整个产业中地位的变化。作者简介李梅泉1981-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毕业于江南大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上接第28页会的风险一旦投机者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很可能同时牵连到几个甚至十几个标会。二标会的规模在农村中标会规模主要为200元、300元两种。在城镇中多数标会也为600元以下的百元会也有少数千元会和万元会。一般而言百元会因参加的会脚人数相对较多能更好地形成会脚间的相互制约监督。综上小金额百元会的风险相对中等大金额百元会及千元会万元会的风险较大。本小组调查范围内的标会规模风险为中等。三个人风险意识因素这个层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对会脚的风险意识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一关于会脚入会前是否对标会的风险评估情况的调查显示仅10左右的会脚表示他们加入标会之前从来没有对标会的倒会风险进行评估其余受访者均表示会经过考虑了解所加入标会的基本情况后再确定是否加入标会。这一项中城市和农村的会脚情况相近。其二在关于会脚自身遇到

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后首选的解决方法这一项的调查中农村和城市会脚的调查结果相差较明显调查中大部分会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不会选择逃跑等消极的解决方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的调查结果中没有受访者选择直接逃跑或者向银行借款这主要与农村标会的内在制约机制以及农村正规金融的不发达有关。综上加入标会的会脚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意识对比于农村标会城镇标会的逃会风险相对较大。四经济环境Condition因素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前途具有一定影响也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一项重要的外部因素。信用分析必须对标会展开时间段内的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资金流动趋势、市场需求变化等进行分析预测其对标会的经营效益的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由于今年标会到会现象较多目前国家政策对标会的态度偏向不积极宏观经济状况视为不佳。资金流动趋势在农村由于会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家庭生活教育等正规渠道标会的资金流动较为顺畅。而城市的标会则良莠不齐有的标会会金用于政策不鼓励的行业的投资有的只是会套会来获取利息差故城市标会的现金流动不够顺畅健康。市场需求变化由于正规金融体系不能满足所有的资金需求民间融资形式一直存在并流传至今其中标会属于比较能够满足民间的资信度不够从而不能在正规金融体系获得贷款的人的需求具有利息高筹款易的优点。故标会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故标会的经济环境对其风险的影响是复

杂的总体来讲风险处于中上水平。综合对以上影响标会风险的各个因素的处理和分析借鉴信用评级方法我们得出所调查的闽东地区标会的风险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标会的具有正当目的的参与人员有一定的负面的影响对地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三、对标会的建议通过走访银行相关人员以及对会首的访问从访谈内容中萃取并结合调查的结果现对闽东地区的标会提出以下可行性的建议一政府应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目前福州地区的标会出现了“民间标会大额化”、“中标金额高利率化”、“开标次数频繁化”以及“会头职业化”等非理性的新特点。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提出有力措施对标会加强引导和管理。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对标会进行“会首登记管理制”将一个村的标会组织者进行集中管理约束会首自律行为。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标会的监管力度做到有为介入不陷入。二了解会款的用途尽量避免会套会会联会的发生资金的用途决定了资金的周转情况加上标会特有的间隔周期如果二者可以得到有效的配置那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会首要尽量监督标会会款的使用途径即类似于银行贷款制度中的监督跟踪的机制其他会脚也可以适当参与监督对会首起到辅助作用。三标会正规化虽然目前标会的正规化在大陆比较困难但是从许多专家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将标会等一系列的地下金融正规化是一个趋势。著名经济学

家郎咸平就曾提出将地下金融合法化的建议。郎咸平指出我们可以建立一套新的金融体系将现行的所谓“地下金融”体系转化为可控的金融体系。标会的合法化和正规化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台湾就已将标会台湾称为合会用民法来规范。我们也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参考文献1江曙霞.《中国“地下金融”》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2何田.地下经济与管制效率:民营信用合法性问题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11期.3李晓佳.发展经济体中的合会金融台湾的经验》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2期.4黄震.台湾“合会”法律制度之变迁》财经法律评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5胡必亮.村庄信任与标会》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6冯兴元.浙江省宁波市M县合会案例研究报告》财贸经济》2005年第3期.7冯兴元.温州市苍南县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04年第9期.8郎咸平.郎咸平谈三农放弃财政补贴将地下金融合法化》搜狐财经2004年4月.作者简介刘秀花1988-福建闽清人研究方向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俞宇婷1991-福建福州人研究方向统计学陈驰1990-福建福州人研究方向投资学魏丽君1990-福建福州人研究方向统计学4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