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辩与道德伦理思想。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乃至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一、家训文化的内涵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包罗广泛,情感真挚,言简意赅,说理透辟,针对性强,便于践行,所以深得世人称许。

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诫或家规。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

二、家训文化的消失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和家庭的基础。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伦理社会”。具体而言,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修身齐家也就成了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第二,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

代相传。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以上两条决定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达。

如上所述,古代家训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就是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传统家训主要是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事实上,家训文化之所以有效并得以传承,关键在于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无可撼动的绝对权威。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是不孝,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处。所谓“家训”,实际上就是“父训”。如《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训,基本上是曾国藩对弟、对子的训示。而在今天,家长制已经瓦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是靠制度,而是靠父亲的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家训”的建设失去了制度的保障。

其次,随着时间的变迁,大家族、大宗族的家庭结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和小型化的现代家庭。2014年卫计委发布的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户平均人数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5.3人降至2012年的3.02人,“小家庭”结构让家庭成员更趋独立,加上人员流动性大,让原本具有血缘联系的家庭成员“天各一方”,感情也日趋淡化。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实行,以及“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宣传,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冲击了中国人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而在古代,家训是与家族荣誉的代代相传同行的,因而才有立家训、尊家训的动力。无疑,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产生传统家训文

化那样的社会基础。

三、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古人尤其强调家训和培育良好家风,在一个人的“幼稚之时”,就对其训诫诱导,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家训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精华

第一,做人要坦荡无私、诚实守信。

传统家训极为注意子弟的修身养性。《居家格言》称:“惟愿有子孙者,未教他做家,先教他做人;教他做好人,先教他有好心。明伦理,顾廉耻,习勤俭,守法度,方是教训。”

第二,学习要勤奋刻苦、立志成材。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往往把立志成才与读书知理联在一块。明代郑晓《训子语》告诫儿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左宗棠在《与子书》中反复强调:“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立志之后,就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始终不渝。曾国藩家训中有“求业之精,别无它法,日专而已矣”的良训。

第三,生活要勤劳俭朴。

《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子曰:礼与俭也,宁俭,似俭尤要。望雅曰:一生之计在勤,一年之计在春,一

日之计在寅。治家、治国、治心,道岂有先乎者此?似勤尤要。曰:二者皆要。尤要在克勤克俭之人耳”。由此可见,古人将“勤”与“俭”置于同等的地位。

第四,齐家要孝亲敬长。

古人极为重视“父慈子孝、夫妻爱敬、兄友弟恭、平和礼让。”许多家训要求子女居家则“孝顺父母”,以修身、齐家;入仕则“忠君”,以治天下。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先于四海。”

第五、交往要扶危济贫,德洽乡里。

古人有云:“达则皆济天下”,意为自己有能力则要扶危济贫,救天下人于水火之中。家长告诉孩子与人和善相处,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在处理邻里关系上,也要求孩子与邻交好。待人接物要礼貌为先。宋人李邦献《省心杂录》指出:“家庭和睦,家道才会昌盛;在外与人和睦,做事才容易成功。”

(二)对古代家训文化的扬弃

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有上述积极的内容,也有诸多消极的方面。

首先,传统文化中宣传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从而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古人教育子孙勿多气、勿多事、戒盈满、戒多欲。朱熹就曾告诫子孙:“不可言人之恶,及说人家长短是非。”这样,培养的后人自然是一代又一代与世无争、明哲保身之人。

其者,传统家训文化中男女有别的观念极为严重,倡导

男尊女卑。《颜氏家训〃治家》也说:“妇主中馈,唯争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这种种对妇女的说法,都充分体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三)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将之抛弃,才能使传统的精华始终闪出夺目的光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摒弃中庸之道,培养孩子个性。首先要解放孩子,还其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有充实的时间和空间来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探索自然的奥妙,增长人生智慧,促成个性特长。家长的责任在于发现孩子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并提供适宜的条件,使其不断提升。其次,从要求孩子“成龙”到先让其成人。现代家长对孩子在治学方面的期望很高,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把培养目标定在不切实际的高度,如一定要让孩子考第一名、考取名牌大学等,或者学习各种演讲、音乐等技能,一旦达不到目的就是失败。事实上,在把孩子培养成材之前,教其做人,培养基本素质是首要的。传统文化对人文素质的重视是很高的,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分清本末,将传统中的人文道德教育重视起来,从而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摒弃男女有别,发扬民主精神。当代的女性拥有着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上都不输于男性,所以,

应抛弃旧观念,将女儿儿子同等看待,给他们以同等的学习机会。同时,将西方的民主精神融入进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对话中,给他们发言的权利,让其畅快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为之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氛围。

第二、转变教养方式,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放弃行为控制,诱导自主选择。许多家长不仅热衷于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之路,还习惯于控制孩子的日常生活,恨不得孩子的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监控下,认为这样才是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这种做法往往徒劳无功,反而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所以要引导孩子思考,启发其独立分析、判断选择。让孩子尽早了解真实的社会,在鲜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判断和选择。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作为主体的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

改变单纯说教,树立以身作则榜样。很多家长家庭教育中,总是以长者自居,只顾说教和指责,忽视了自己给孩子带来的榜样力量。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榜样的作用可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在各种榜样中,父母更是不容忽视的角色,身教比言传更有效。因此,以身作则,树立典范,才能够更有益于孩子的发展。

现代家庭教育五大理念

现代家庭教育五大理念 1972年,以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学会生存”的口号。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新世纪的人才标准。许多职业的社会性、开放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从业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竞争的首要因素。 一位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在咨询室局促不安地对我说:“我马上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我感到紧张不安。”一脸的茫然出现在他的脸上。“这么多年,我只会学习,不会和人打交道。大学毕业后,因为不愿意与人打交道,所以读了研究生,又考了博士。现在博士学位也要拿到了,必须要面对社会了,我不知如何是好,感到紧张。”这样的事例虽然个别,但却是目前我们国家家庭和学校应试教育、精英教育造就的一种特殊的人才现象。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起始点,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性化教育。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多元化地培养孩子,不仅需要方法,更要有足够的勇气。另外,培养孩子社会性能力,即与人合作、社会适应、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生存和竞争能力应该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因为,具备了这种能力,孩子学习暂时存在差距,今后知道努力了,还会有许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缺乏这种能力,一个生活中的挫折就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到生存。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好孩子综合征”。一些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平时听话,努力学习。可是,一个平常的考试没有考好,与老师出现了误会,同学之间闹些矛盾等,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变得退缩、逃避,甚至自闭。这里称其为“好孩子综合征”。生活告诉我们:拥有优异的成绩不懂与人交往的人是寂寞的人;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 ——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方法,具体表现为家训形式“种类繁多”、“多元推进”、“理论系统”、“文献丰富”等特点;家庭教育内容“家国一体”、“德教为先”、“崇尚人格”、“尚学”、“早教”的优良传统和“慈严相济”、“以身示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环境”的教育方法。这些优良传统和方法,对我们当今教育子女,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家庭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浩如烟海的家庭教育文献,这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文献经过漫长历史演化,早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而其中渗透着的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基本观念(如“孝”、“仁”、“礼”等)和家庭内部伦理关系及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做过许多较全面深刻的论述,但从方法论的角度系统整理古代家庭教育本身价值和功能的论著不多1。本文拟重点从古代家庭典籍和文献的整理中透视家庭教育本身内在的价值。 一 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是我国古代历代家长为了教育子女而专门撰写的训诫、家规、家书等,这些家训往往浓缩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饱含深厚的爱子之情,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家训这种形式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著述形式和文体样式,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著名的“畴人之学”,即家庭世世相传的学问。西周时期“帝王之学”鼎盛,周公辅佐并教导成王就是一例。这时的家训主要以口头训诫、遗书、家书等形式为主,由后人记载而流传。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的成熟和具有独立形态的家

(完整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但是,整体地看,现行的方法中,多数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不相吻合,教育效果最终也是相对失败的。相当多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的方法上感到迷茫、无措、不知所向。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

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 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 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 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六、说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 1、讲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家长讲,孩子听。在讲、听 的过程中,家长是主动者,孩子是受动者。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便于家长控制教育过程,启发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讲解的时间,语句的长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语

现代家庭教育与现状

现代家庭教育与现状 番禺区德兴小学四(3)家长谢乐明 近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很多的问题。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一般地说,人都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因此,对大多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他们很尊重自己子女的看法;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从中美教育的差异上可以看到我过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因此,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孰优孰劣非常清楚。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

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努力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简述 曹清张慧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即为一种教育形式.对中国 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反映 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受重视 的原因,施教内容、方法及特点等,有助于指导我们当今的家 庭教育,且其中的优秀教育方法依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存 在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特点意义 家庭教育,即在家庭中实施的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 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同时也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 互影响。[1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教育形式,对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的巩固与发展,促进古代 各类学校的产生与进步,形成民族文化传统和家庭道德观念. 乃至对于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深 刻而久远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的原因 (一)政治基础——孩子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 巾国古代社会及家庭对孩子的重视.从文字记载上看,约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各诸侯国互相吞并,而争雄称霸的主要条件是实行“耕战政策”,

富国强兵。[2]此时劳动力和兵源就成为国家兴衰的重要问题.对 孩子的重视即表现为“慈幼”思想,以及对其进行教育。 另外,中国古代的官学其存在和发展都与社会政治关系 紧密相连。王朝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使官学处于不稳定状态,“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状况普遍存在。与其相比,家庭教育 更为稳定,其不拘泥场地,教育方式激动灵活,执教与受教者 的亲属关系保证了双方长期紧密的联系。川 (二)文化基础——视“齐家”为治国的根本之道。 《周易·家人》这一卦的卦辞中较早提到了家教在治国 的作用,其中提到“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矣”。《大学》中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家天下的中国古代社会,齐家即是修身的目标。又是 治国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确立 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与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相辅相成、不可 分割的关系。 (三)经济基础——家庭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世袭家传。 春秋战国之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的自给自足式的家庭自然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有主导地 位。因此,特别是在科技、传统手工作坊之类的家庭中,家庭教 育是一种家庭谋生手段的传递与继承。管子就曾指出:“其父 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因而得出结论:“故 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

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

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从小惯,长大管 孩子养成沉溺网络的坏习惯不能自拔 我一向主张家长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成长空间,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放任娇惯。有的家长跟我说:“我并非一定要让孩子达到我的什么期望。但孩子养成了难以容忍的坏毛病,比如沉溺于网络、手机中不能自拔。不强制不行!” 孩子陷于网络、手机而不能自拔的,是我的学生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些东西对有些孩子来说,如同毒瘾一样戒不了,最终严重影响到学业,乃至高中毕业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甚至有些学霸型的孩子,也会熬夜玩儿网络游戏。我知道,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但是,至少就我接触的圈子的情况看,中国的情况似乎比美国严重得多。 女儿不知道乔布斯是谁,因为她有许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在一系列文章中介绍过,美国的家长,特别是教育背景好的家长,在网络、手机等方面对孩子控制得很严。硅谷那些创造了这些玩意儿的高科技人士,往往更严。比如,硅谷的高工、高管喜欢把孩子送到当地的华德福学校,那里在一定的年级以前甚至连频幕都禁止。这些高科技人士,往往不让孩子在13岁以前接触网络、手机等等。过了这个年纪,每天的上网时间也控制得很严,而且上网一定要在全家的起居室,不得在自己的卧室里,等等。 我们的女儿,也是从小不接触移动通讯等玩意儿,乃至乔布斯死了的时候还不知道乔布斯是谁。我把这事晒在微博上,引起很多人的抨击,说我把孩子管出毛病。我告诉大家:女儿一天到晚有许多自己的事情作,从来没有用过乔布斯制造的产品,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乔布斯呢?这下子更捅了马蜂窝:怎么会?没有iPad,iPhone?这不是变态吗? 对孩子一直“不教之教”,不干涉她的行为 她有计算机,可以在自己的卧室上网,我们进去从来不需要敲门获准。显然,她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为什么我们这么放心?也许,她确实看了些“不该看”的东西。但从她的行为中就可以观察出来:她对网络没有那种病态的瘾,不可能沉溺于某种有害的影响中。 她是学校同龄孩子中最后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 14岁那年向我们提出要台智能手机,原因是运动队训练、俱乐部活动等等,大家都在手机里打短信。她没有,误了好几次。最后决定给她买,她自己上网挑了个刚过时、仅能满足基本功能的型号。可以看出来,14岁前没有,她除了感到点不便外,没有什么同伴压力,一直不提买手机的要求。等决定买了,心里想的是怎么给父母省几个钱,放弃自己不需要的功能。上瘾的孩子当然不会这样。

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身受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冲击,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这就使家庭教育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来加以解决。 本文结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剖析了当今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方面一些不当之处;对如何改善、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方法,怎样通过家庭教育使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出了一点看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中国社会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生活的条件越来越好了;由于多种媒体的发展,他们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了;由于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孩子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复杂了……这一切使今日的孩子遇到了许许多多过去孩子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一切也使中国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无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随着接触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发现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些情况,我总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培养孩子呢?现在的家庭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为了找到这些答案,也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我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二、主要概念、范围 1、家庭 日本学者森冈清美先生给家庭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家庭,就是以夫妇、亲子、兄弟等少数的近亲者为主要成员,由成员间深厚的相互感情联系结成的、最初的社会福利之间的集团”。 2、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辩与道德伦理思想。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乃至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一、家训文化的内涵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包罗广泛,情感真挚,言简意赅,说理透辟,针对性强,便于践行,所以深得世人称许。 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诫或家规。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 二、家训文化的消失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和家庭的基础。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伦理社会”。具体而言,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修身齐家也就成了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第二,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

代相传。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以上两条决定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达。 如上所述,古代家训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就是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传统家训主要是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事实上,家训文化之所以有效并得以传承,关键在于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无可撼动的绝对权威。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是不孝,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处。所谓“家训”,实际上就是“父训”。如《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训,基本上是曾国藩对弟、对子的训示。而在今天,家长制已经瓦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是靠制度,而是靠父亲的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家训”的建设失去了制度的保障。 其次,随着时间的变迁,大家族、大宗族的家庭结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和小型化的现代家庭。2014年卫计委发布的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户平均人数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5.3人降至2012年的3.02人,“小家庭”结构让家庭成员更趋独立,加上人员流动性大,让原本具有血缘联系的家庭成员“天各一方”,感情也日趋淡化。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实行,以及“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宣传,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冲击了中国人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而在古代,家训是与家族荣誉的代代相传同行的,因而才有立家训、尊家训的动力。无疑,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产生传统家训文

中国家庭教育的古今对比

Family education_ Chinese part Chapter 1: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was an important part in family life, and it was taken seriously by ancient people. With a long history,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had developed to a system which has deeply influenced Chinese people until now. The purposes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A.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is its political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stability of society and consolidating as well as inheriting the social morality which was the cultural support of feudalism. In the Great Learning(《大学》), the doctrine of cultivating themselves, putting family in order, administering a country and making the world peace(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had connected family education with country administration, which was welcomed and wide spread by ancient governments, and it used to be the goal and ambition of uncounted ancient people. Besides, feudalism was built on the basic of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小农经济). The stability of family is the key of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aimed at uniting the family and keeping it stable. B. The second purpose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is moral education. It was wide accepted that to cultivate a person with noble character wa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o cultivate a person with profound knowledge.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A. Top-down model. In ancient times, patriarch and elders were the center of a family. Family education was conducted by patriarch. It was a absolutely top-down model that children had no autonomous right. B. Filial-piety-centered ethics and morals education. The virtue of filial and piety is the core value in ancient society from imperial family to ordinary family. C. Prefer boys to girls. It was also a deep-rooted stereotype in the ancients. Boys had a superior social position than girls, and more opportunities in all aspects of life. Some familiar skills are descended to boys only. 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children’s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ancients believed that what person the children going to become can be seen in their childhood, so childhood education was quite important for parents. The methods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A. It was a process of step by step. In our country, the step by step teaching method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the Book of Rites, people had recorded how to teach children in their different ages.

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强调着继承与发扬,其实在青春叛逆的时期,我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认为传统的文化在现今的社会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太浅薄,真要去干事情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帮助是不大的,就拿孔子的最经典的学说,仁者爱人的思想来讲,当今尔虞我诈的现状,社会真的还能有那些满怀仁义道德而不求回报的人吗?后来我明白了,道德建设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培养是非分明,有正确荣辱观的公民是社会祥和稳定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建设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千百年来,我国虽然经历过外族入侵和社会动乱,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根深蒂固。一个民族的道德建设是继承和发展并重的事业,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传统道德观念在新时代的高度概括和发展。振兴传统美德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在德育教学中开设修身课,撷取古文经典中的优秀篇章编制教材,恢复读诵经典的传统。读诵经典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一举多得,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新时期德育教学中恢复读诵经典这一沿用千载的德育方法,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古为今用的好范例。笔者认为将读诵经典纳入德育教学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古文经典中倡导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第二,读诵经典简单易行,一举多得,是德育的好方法;第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经、史、子、集是德育的好教材。第一,古文经典中倡导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古文经典集中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四书五经深刻地论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德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精辟地提出德育要从家庭开始,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作为良好家庭的典范,在此基础上建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社会伦理规范。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一直是我国德育的重要内容,其所提倡的美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核心。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孝、悌、忠、信”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礼、义、廉、耻”道德观念不能淡忘。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家庭幸福融洽,社会祥和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读诵经典简单易行,一举多得,是德育教学的好方法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熏陶,从小开始,先入为主,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因为品德教育的这些特点,古圣先贤开创了读诵经典这一简单易行,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第一)因其简单易行,故能从小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国自古就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而且还形成了完整的蒙学理论,其中的许多观念至今仍然颇具启迪意义。古人提出“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清?陈弘谋《养正遗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在其《训蒙大意》中说:“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基于这些认识,古圣先贤选取故事、警句和嘉言懿行,以诗歌的形式专门为儿童编写了《三字经》,《童子礼》,《弟子规》等启蒙经典,使儿童在心灵最单纯的时期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蒙学经典语言浅显,韵律明快,丰富多彩,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故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启蒙教材,广为习诵。(第二)因其简单易行,故能持之以恒经过蒙学经典的熏陶,儿童不仅初步培养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以及和悦的性情,而且还熏染了读书的意识。古文经典韵律优美,出口成颂,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行住坐卧,随处可读。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养成读书的习惯后往往手不释卷,兴趣盎然地学习更多经典,而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熏陶而成。《大学》有云:“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在人生旅途中,阅读经典不仅能启发美好的德行,而且还有净化心灵,抵御精神污染的功效。子夏曰:“博

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及分析

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及分析 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 赏识老爸周弘老师在谈他的教育经验时,常会谈到自己身上其他股肉不发达,唯有大拇指的肌肉很发达。婷婷从小到大,只要在他身边,他的大拇指总在她眼前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不同的含义。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用食指指责孩子的脑袋:你这个小傻瓜,咋这么笨啊? 孩子出了问题,有了过错,周老师总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问“我怎么了”,而许多家长往往数落孩子的不足,未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过失的。 其实如果来谈孩子有错,更多地应从家长身上寻找原因,如孩子的自私,冷漠大多与家长的溺爱有关;孩子攻击性强,也是与家长不民主的教育方式一脉相承的。 当然,我们提出家长的责任,也是为了孩子。 有太多因父母的无端惩罚而失去欢乐的孩子;有太多因学业过重而不会玩的孩子;有太多缺乏赏识而眼睛无光的孩

子……我的心在流泪。如果家长少一份过失,孩子则多一份幸福和快乐。 本章写作特点:前半部分重在分析,摆出现象,分析后果,让家长恍然醒悟,后半部分就孩子的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可展开,多举实例。一、悲观的思维方式,急功近利的心态。 之所以提出“赏识”这个概念,从国民的劣根性来说,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压抑不太久了,等级的观念根深蒂固。个体的精神状态取决于权威的决定,使个体的心理总是处于脆弱状态,心态容易失衡。因此,当国家足球队的教练米卢一开始提出的“享受生活”,享受足球的观念时,大多数人包括队员都斥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不符合国情。但一年半后,当中国队四战积分10分出线在望时,范志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四年前我们的实力其实比现在更强,状态比现在更好,但我们仍然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于心态,米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中国队球员都变得轻松自信心”。 有位家长说,孩子的观念源于家长,而家长的观念则源于社会。社会的现实,浮躁的心态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现代家庭教育方法

现代家庭教育方法 (以下内容来自一位幼稚园园长的演讲提纲) 一、建立起家庭教育的统一战线 1、中国家长的十大类型 1)模具制造型 2)温室培养型 3)学业压榨型 4)经济刺激型 5)原始放牧型 6)无私奉献型 7)崇尚暴力型 8)唐僧念经型 9)百依百顺型 10)合情合理型 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2、孩子喜欢的家庭: ?和睦、团结友爱的家庭 ?活泼、欢乐的家庭 ?文明、民主的家庭 ?好学上进求知的家庭 ?整齐清洁的家庭 ?正确面对困难的家庭 ?热爱劳动的家庭 3、怎样建立统一战线: ?开一个家庭会议; ?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有分歧,要沟通; ?出现失误及时改正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二、身教决定成败 1、成为好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父母也应该有“上岗证”。 2、杜绝侵袭孩子的“精神垃圾”:粗俗的语言、暴躁的脾气、紧张的夫妻关系、不良的嗜好 3、家教矛盾扰乱孩子心智: ?“穷教”与“富教”; ?“言教”与“身教”; ?“发展”与“限制”。 4、影响孩子一生的六大习惯: 1)生活习惯 2)学习习惯 3)文明习惯 4)思考习惯 5)劳动习惯

6)道德习惯 没有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 5、六种性格成就优秀人生: 开朗活泼、独立自信、思考创新、勇敢顽强、勤劳善良、安静专注 三、好方法+好时机=好的教育结果 1、常见家庭教育方法: “借他喻己”; 树立榜样; 言而有信; 约定俗成; 给予经历; 及时纠正; 计时隔离; 后果描述; 人前夸子,人后教子; 鼓励,表扬和批评贵在及时。 2、抓住六大教育良机: 生日、就餐、交际、旅游、家务劳动、有成绩或过错 3、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家长教育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成功的家庭教育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教子有方的韩国专业主妇: 参加“母亲培训班”;自发成立“妈妈协会”;“狠心”对待孩子的受伤和危险 2、美国人的家庭安全教育: 认识社会、认识药品、认识常用工具、拒绝陌生人触摸孩子的身体 3、加拿大的家庭教育: 要学会对孩子说“不”;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帮助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 4、日本人的家庭教育: 注重文化传承;培养自立自强;重视挫折教育;鼓励创新和冒险 成功的教育就是:当孩子离开你以后,能够正常、健康、快乐的生活。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 而,我国古代很多人写的家训、 精选文档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育方法: 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 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 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 学校和社会教 育更为有效和直接, 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 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 造成放任和 溺爱, 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 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 在处 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中国家庭教育慈严 相济的传统, 主要源于儒家, 孔子曾提出 “为人父, 止于慈” 的观点。 有“严父莫大于配天” 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 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 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 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 害亲之理, 慈训曲全, 尊亲斯备” 。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 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 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 是完整的家教。 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 更强调 “教子宜严” ,但“严” 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 “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 于律己,以身作则, 这就更全面地阐述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思想。因此, 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成为优良传统。 二、重视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正如颜之推所说, “夫同言而信, 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 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 格的培养塑造, 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孔子就主张“正人先正己, . 其身正,不令而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继续发展这种思想,他说“吾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在家庭教育中, 他更是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主张, 君子之不教子, 何也?孟子曰: “势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则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则恶矣” 。即君子之所以不教子, 是因势所不行, 教者必以正道, 如果儿子不肯听从, 为父的必然发怒, 伤害儿子的感情, 儿子感情受到伤害, 又会责怪父亲, 你要我走正道,你自己却不如此,这样儿子又伤害父亲的感情,造成父子相伤,感情恶化, 这就从反面说明了父亲的言行对儿女教育的重要性。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中广泛地使用了身教示范的方法,他说: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 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也就是子女在家庭中接 受教育, 大都是在活动中无意识地接受的,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因 精选文档 家书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来 教育子女的 教育方式。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 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 1、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 特别重视选择身教。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家长自身行为要正,才能教育好后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修养和人际关 系的处理, 而以身作则和实际示范的身教方式较说理的言教有效。同时,家庭成员往往生活在一起,行为坐卧, 接人待物的情形都为子女耳闻目睹,子女也会按父母 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古人重视身教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加在子女身上。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想 来塑造下一代,把子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对子女的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子女达到 自己的水准,或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拯曾告诉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段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子女幼小时期的社会化以模仿为主, 所以子女幼小时期应以身教方式为主进行教育。基于对身教重要性的认识,古人认为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在于长辈的榜样不良,而不在后辈。颜之推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尔 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所说的即上行下效,先有父母的行,后有子女的学,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受其影响而学坏。 2、德育为先甄别善恶学习圣贤 古时候的先哲明确告诉下一代辨别善恶的方法。子女年幼之时, 缺乏识别能力, 难以辨别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父母应加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是非观 念而向善去恶。朱熹在小学中谈到“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完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学 先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孟 子就是圣人,虽然年幼子女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让子女知道他们就是圣人是 应该的。这样子女就有了善恶的标准, 从而向圣人学习。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在对国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属三足鼎立。作为教育源头的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的迅猛发展。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家庭教育的对象、环境、内涵正发生着显著变化。然而,在独生子女背景的当下,我国家庭教育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意义现状对策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上的一切必然将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反映到家庭中来,从而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既是基础教育的场所,又是终身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并且关系到学校、社会,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将家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然而这又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1.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社会细胞中,少年儿童无时无处不在受着家长的影响,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孩子也在这有形与无形之中接受着教育,由于各家庭在政治、经济、物质、文化教育手段和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的层次,少年儿童在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情感性格、意志气质方面千差万别。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其精神世界的开拓者。 2.家庭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及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深远。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对促进民族优化、社会进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起始和基础,亦是实现社会化的通道和桥梁,它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之路,为人

现代家庭教育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现代家庭教育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在家庭已经不是四代同堂或者子女结伴的模式,大多是三口之家。当代我国最多的家庭类型是“独子家庭”:只一个孩子,孩子成了中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自然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大部分的家长都能注意和关注孩子的成长,费了不少心思和精力,自己不但注意言行举止,而且能够地认真学习一些好的家教办法,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 1.常见问题 问题一:家长能力上的苍白。现在可以说很少的家长不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也很想掌握一种或多种有效的家教办法,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人也认为粗暴和放任的教育方式是不良的教育方式,认为说服教育是良好的教育方式,但是专家们的调查也发现,说服教育的方式在少年犯家庭中也占主导。在“说谎、学习成绩不好、欺负同学、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的东西、结交有违法行为的伙伴”这六种不良行为中,父母不管不教的只占一成,又打双骂的占三成,60%的父母是采用的说服教育方式,从这些来看,不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而是家长的能力问题。方式只影响教育效果不能决定教育效果。 问题二:目标上重智轻德。只注重智力投资,忽视对道德教育,不重视孩子的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成绩成了家长的心病,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一切都没有问题,对学习过分的关心,常常使孩子反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同时也给做父母的带来终身的责任。父母们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未实现的夙愿,早日成为智能型人才,常常逼着孩子在双休日参加难以数计的各类补习班,不但剥夺了孩子的应有的童年的快乐和生活,而且在认识世界学会劳动学会实践方面大人去代替、去包办。孩子不会关心社会、不会遵重他人的权利,公德意识欠缺。在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很舍得下本钱,对子女的道德修养熏陶方面想得不多做得不够。问题三:观念上守旧偏激。一种是母亲重视家教而父亲不重视,二种是家长往往和同事亲朋好友念叨孩子的问题以有家庭教育的困惑,主动与学校老师交流的少;三是关心孩子智力和身体,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四是家庭成员教育的观念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五是只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家”,对工人农民等一些职业的轻视,限制孩子的思维。问题四:方法上过分呵护。421式的家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家长陪读陪送陪练,孩子缺自立意识,耐受挫拆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手段上物资刺激: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没有精神鼓励。 2. 基本对策 对策一: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004年的《南方都市报》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孩子对家长提一条意见”的汇总显示,34%的孩子提出的是属于家长自身素质方面的意见,如希望父母戒烟,不要赌博,说到做到,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 曾对一个班学生问卷调查----“请你对家长说一句最想说的话”,有的学生写道:“爸爸不要逼我写课外作业了,让我多玩一会儿吧!!!”“请你们做我永远的朋友。”“我长大了,不需要像照顾小朋友一样的照顾我。”“在家不要对我那么厉害!”等等。 教育应该既要照顾到孩子自然人的成长过程,又要兼顾孩子社会人的成长过程,这种两重性,使得我们既不能把孩子只当成孩子,也不能不把孩子当成孩子。 所以作为家长要注意克服“六无”现象: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节制的满足,无边际地许诺,无原则的让步,无分寸的褒贬,无休止的唠叨。最大的问题是家长要克服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孩子的一切。 要努力做到“五心”:有信心,上进心、爱心、宽容心,耐心。 一个理想的家长,要能够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愉快、宽松、自由的平台。 对策二:学会赏识孩子 不能“赏识”简单等同于“赞扬”或“奖励”,如果说后两者更多地针对孩子已完成的良好行为、已取得的优秀成绩,目的是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那么,赏识的更大的作用应该是针对孩子做事的过程、努力的过程,目的是让孩子有信心坚持下去。 国内有组织曾对13000名中小学生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孩子不愿在否定声中长大,31.09%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吻与自己谈话,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强烈不满,54.67%的孩子希望父母别总说其他孩子比自己强。从这些数字可以侧面的反映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从思想观念到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