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参考答案

综合指标

1、某企业2006年产值超计划完成8%,比上年增长12%,试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

又该企业甲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230元的水平上降低15元,实际上比上年降低了8%,试计算甲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

%108%

1%

121=++x

%7.31%

108%

121%=-+=

x

2

要求计算表中空格数字,并直接填入表中。

3要求:1.计算该工业局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2.计算该工业局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

该工业局的平均劳动生产率=10600000÷1400=7571.4(元/人)

该工业局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1060÷20=53(万元/人)

5

试分别计算男、女职业人员的总录用率,并比较两组说明各组和总录用率高低不同的原因。

男的总录用率=123÷600=20.5%

女的总录用率=89÷500=17.8%

6、某厂三个分厂同时生产甲产品,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一分厂实际产量为500件,刚好完成计划;二分厂实际产量为900件,仅完成计划的90%;三分厂实际产量为1160件,超额完成计划16%。另外,一分厂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分厂单位成本为16元/件,三分厂单位成本为17元/件。所以全厂超额2%完成甲产品产量计划,即(0+16%-10%)/3=2%;全厂甲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为17元/件,即(18+16+17)/3=17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如何计算?

全厂计划完成率=%4.1022500

2560

%116/1160%90/9005001160900500==++++

全厂平均单位成本=

8.162560

43120

1160

9005001711601690018500==++?+?+?(元)

7、2006年某月份A 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甲市场平均价格=5.5÷4=1.375(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5.3÷4=1.325(元/斤)

8、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435÷420=103.6%

9、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2950÷100=29.5(件)

8075 =9

乙组每个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100

甲村的平均亩产=675000÷2500=270(公斤)

乙村的平均亩产=625000÷2500=250(公斤)

时间数列分析

要求:(1)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14524÷3=4841(元/人)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1220÷840=14524(元/人)

2、某零售商店2006年上半年的零售额与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试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上半年的周转次数。

第一季度库存额=(8+8+6)÷3=7.3(万元)

第二季度库存额=(10+7+9)÷3=8.7(万元)

上半年库存额=(7.3+8.7)=8

第一季度商品流转次数=(10+14+12)÷7.3=4.9(次)

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16+18+20)÷8.7=6.2(次)

上半年的周转次数=(10+14+12+16+18+20)÷8=11.25(次)

试计算:(1)第二季度平均实际月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人数;

(3)第二季度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4)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月产量和季产量。

(1)第二季度平均实际月产量=110(件)

(2)第二季度平均人数=(48+50+52)÷3=50(人)

(3)第二季度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330÷320=103.125%

(4)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月产量=110÷50=2.2(件)

第二季度平均每人季产量=330÷50=6.6(件)

试计算全年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全年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08×50+1.2×65+1.25×80+1.05×80)÷275=114.9%

要求:(1)试根据动态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表中所缺指标;

(2)试计算1997-2002年间的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量=6.3

平均发展速度=105.5%

平均增长速度=5.5%

8、某地区1984年国民收入总额为18亿元,1985-1987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2%,1988-1989年国民收入平均发展速度是107%,1990年国民收入比1989年增长6%,要求:(1)计算1985-1990年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2)1990年国民收入总额。

9、某煤矿1990年煤炭产量为25万吨。

(1)规定“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4%,以后每年平均增长5%,问到2005年煤炭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2)如果规定2005年煤炭产量是1990年的4倍,且“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问以后需要每平均增长多少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水平?

统计指数分析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

(4)分析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5)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1)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个体指数和价格个体指数;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584/470=124.3%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518.8/470=110.4%

(4)分析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518.8—470=48.8万元

(5)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价格总指数=1.243/110.4=112.6%

试计算:(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3)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5800/5100=113.7%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5340/5100=104.8%

而增加的产值=5340—5100=240万元

(3)价格总指数=5800/5340=108.6%

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产值=5800—5340=460万元

3、某企业2006年比2005年产量增长15%,产品成本下降4%,2005年企业总成本支付了300万元,问2006年总成本比2005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

1.15×0.96=1.104=110.4%

2006年总成本比2005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10.4%×300=31.2万元

4

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并分析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2050/1938.7=105.8%

三种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2050—1938.7=111.3万元

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1938.7/1700=114%

三种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1938.7—1700=238.7万元

要求:运用指数体系对该企业三种产品的总成本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总成本变动

12000—7800=4200(元)

12000/7800=153.8(%)

单位成本变动及对总成本的影响

12000/9700=123.7(%)

12000—9700=2300(元)

产量变动及对总成本的影响

9700/7800=124.4(%)

9700—7800=1900(元)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贾俊平)知识分享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贾 俊平)

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1、用统计识别作者:对于存在争议的论文,通过统计量推出作者 2、用统计量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在不同海域鳗鱼脊椎骨数量变化不大,推断所有各个不同海域内的鳗鱼是由海洋中某公共场所繁殖的 3、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预测 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 1、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2、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④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⑤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你怎么理解统计的研究内容: 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方法和统计规律。 2、统计对象就是统计研究的课题,称谓统计总体。 3、统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数量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实验法等。④统计规律就是通过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所揭示的用数量指标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举例说明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变量: 分类变量:表现为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如“性别”表现为“男”或“女”,“企业所属的行业”表现为“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学生所在的学院”可能是“商学院”、“法学院”等 顺序变量:如果类别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分类变量称为顺序变量,如考试成绩按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为赞成、中立、反对。这里的“考试成绩等级”、“态度”等就是顺序变量。

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字记录其观察结果,这样的变量称为数值变量,如“企业销售额”、“生活费支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 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图示方法各有哪些: 1、定性数据的图示: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 2、定量数据的图示: a、分组数据看分布:直方图 b、未分组数据看分布:茎叶图、箱线图、垂线图、误差图 c、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散点图 d、比较多个样本的相似性:雷达图和轮廓图 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区别: 1、条形图中的每一个矩形表示一个类别,其宽度没有意义,而直方图的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 2、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3、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定性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定量数据。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数据的水平,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 2、数据的差异,反映各数据的离散程度 3、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说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平均数也称为均值,它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而得到的结果。平均数是度量数据水平的常用统计量,在参数估计以及假设检验中经常用到。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Hah 和网速是无形的 1:各章练习题答案 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40个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 (个) 频率 (%)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企业数频率企业数频率 100以下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以上 5 9 12 7 4 3 12.5 22.5 30.0 17.5 10.0 7.5 5 14 26 33 37 40 12.5 35.0 65.0 82.5 92.5 100.0 40 35 26 14 7 3 100.0 87.5 65.0 35.0 17.5 7.5 合计40 100.0 ————(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 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 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3)茎叶图如下: 65 1 8 66 1 4 5 6 8 67 1 3 4 6 7 9 68 1 1 2 3 3 3 4 5 5 5 8 8 9 9 69 0 0 1 1 1 1 2 2 2 3 3 4 4 5 5 6 6 6 7 7 8 8 8 8 9 9 70 0 0 1 1 2 2 3 4 5 6 6 6 7 7 8 8 8 9 71 0 0 2 2 3 3 5 6 7 7 8 8 9 72 0 1 2 2 5 6 7 8 9 9 73 3 5 6 74 1 4 7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B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D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B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 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B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B 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D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B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 D

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 D 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 A 1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C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A 1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注 B. 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B 16.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1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D 18.下列哪个是连续型变量() A. 工厂数 B. 人数 C. 净产值 D.设备台数 C 19.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20.统计工作过程不包括()。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布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B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统计学原理 》作业 1、某快餐店某天随机抽取 49 名顾客对其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为: 平均花 费 8.6 元,标准差 2.8 元。试以 95.45%的置信度估计: (1)该快餐店顾客总体平均花费的置信区间及这天营业额的置信区间(假定当天顾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8.6-0.8 ,8.6+0.8 )即( 7.8 ,9.4 )元 营业总额的置信区间:( 2000*7.8 ,2000*9.4 )即( 15600,18800)元 9* 2.82 2)必要的样本容量: n 9* 2.28 110.25 111 0.82 2、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 的看 法,分别抽取了 150 名男学生和 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02.05 (1) 3.842, 02.05 (2) 5.992, 02.05(4) 9.487 解: H0: μ1 =μ2 H1: μ1μ2 不相等 = 0.05 Df=(2-1)(2-1)=1 决策: 在 = 0.05 的水平上不能拒绝 H0 , 结论: 可以认为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相同 客有 2000 人); 2)若其他条件不变, 查? 提示: z 0.0455 1.69 要将置信度提高到 99.73%,至少应该抽取多少顾客进行调 z 0.0455 / 2 2 ; z 0.0027/2 3 , z 0.0027 2.78 ) 解:( 1)、 x 24.89 0.4 , x 2 0.4 0.8

3、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为不同的客户举办人力资源管理讲座。每次讲座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但讲座的听课者,有时是中级管理者,有时是低级管理者。该咨询公司认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讲座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对听完讲座后随机抽取的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满意度评分如下(评分标准从1——10,10 代表非常满意): 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低级管理者 7 8 5 7 9 6 8 8 5 7 10 7 9 9 4 10 8 8 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1) 2)请用= 0.05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方差分析。(15 分) 1) 1 2 3 提出假设: H0 : 1 = 2 = 3,H1 : 1, 2 , 3 不相等 (2)解:P=0.0008< = 0.05(或发F=11.76>F =3.68),拒绝原假设,表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

function FindProxyForURL(url, host){ if(isPlainHostName(host)) return 'DIRECT'; if(!shExpMatch(url, 'http*')) return 'DIRECT'; var ip = dnsResolve(host); // no dns result if(!ip) return 'PROXY 127.0.0.1:8083;'; // ipv6 if(shExpMatch(ip, '*:*')) return 'DIRECT'; // local else if(isInNet(ip,'127.0.0.0','255.0.0.0')) return 'DIRECT'; else if(isInNet(ip,'10.0.0.0','255.0.0.0')) return 'DIRECT'; else if(isInNet(ip,'192.168.0.0','255.255.0.0')) return 'DIRECT'; else if(isInNet(ip,'172.16.0.0','255.240.0.0')) return 'DIRECT'; else if(isInNet(ip,'169.254.0.0','255.255.0.0')) return 'DIRECT'; // video rules else if(shExpMatch(url, '*.flv'))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2c5068013.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mp4'))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2c5068013.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http:*/flv/*.flv?*&key=*'))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2c5068013.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http:*/mp4/*.f4v?*&key=*'))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2c5068013.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flv?start=*'))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2c5068013.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mp4?start=*'))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2c5068013.html,:8081;'; else if (isInNet(ip, '58.15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192.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19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196.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198.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200.0.0','255.248.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64.0.0','255.252.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68.0.0','255.252.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2.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6.0.0','255.255.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7.0.0','255.255.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8.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110.6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111.11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111.116.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111.186.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统计学第三版答案

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 第2章 1.1 指出下面的变量类型。 (1)年龄。 (2)性别。 (3)汽车产量。 (4)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5)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详细答案: (1)数值变量。 (2)分类变量。 (3)数值变量。 (4)顺序变量。 (5)分类变量。 1.2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1000人作为样本进行 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 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样本是什么?样本量是多少? (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 (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 详细答案: (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样本是“所抽取的1000名IT从业者”,样本量是1000。 (2)数值变量。 (3)分类变量。 1.3 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 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 (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 详细答案: (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 (2)分类变量。

1.4 某大学的商学院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分别在会计专业 抽取50人、市场营销专业抽取30、企业管理20人进行调查。 (1)这种抽样方式是分层抽样、系统抽样还是整群抽样? (2)样本量是多少? 详细答案: (1)分层抽样。 (2)100。 第2章用图表展示数据

(3)帕累托图如下: (4)饼图如下: 2.2 为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数据如下: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1).doc

宁大专科《统计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C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B、社会经济现象个体 C、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3、、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工人年龄 B、工人工资 C、工人性别 D、工人体重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企业数 B、职工人数 C、利润额 D、设备台数 6、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 7、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8、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9、销售额和库存额两指标( D )。 A、均为时点指标 B、均为时期指标 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机器台数 B、产量 C、企业数 D、库存额 1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 B )。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以上都不对 12、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8%,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6% B、102.86% C、60% D、160% 13、某市2004年重工业增加值为轻工业增加值的85%,该指标是( C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总体和单位,举例说明。 答: (1)总体:统计所研究对象的全体,即由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集合。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 (2)了解某企业的设备情况,每台设备是单位,所有设备是总体。 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第四版

第三章节:数据的图表展示 (1) 第四章节: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5) 第六章节: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26) 第七章节:参数估计....................................................... (28) 第八章节:假设检验........................................................ (38) 第九章节:列联分析........................................................ (41) 第十章节:方差分析........................................................ (43) 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E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要求: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顺序数据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制作: 接收频率 E16 D17 C32 B21 A14 (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制作: (4)绘制评价等级的帕累托图。 逆序排序后,制作累计频数分布表:

第三版统计学基础练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 1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2变量分为那几类: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3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变量是指其数值只能用自然数或整数单位计算的则为离散变量.例如,企业个数,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只能按计量单位数计数,这种变量的数值一般用计数方法取得. 在一定区间内可以任意取值的变量叫连续变量,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数值.例如,生产零件的规格尺寸,人体测量的身高,体重,胸围等为连续变量,其数值只能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

练习书上有答案:需注意:用数值表示的属于数值变量。分类选择的属于分类变量。投票选举的属于顺序变量。 第二章: 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 特点:第一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第二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第三普查的数据一般笔记哦啊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的依据。第四普查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特定的现象。 调查方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什么是调查问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调查问卷是用来收集调查数据的一种工具,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所涉及的,有一系列问题、备选答案、说明以及码表组成的一种调查形式。结构:开头部分、甄别部分、主体部分和背景部分组成。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2007-12-7 9:32:24 阅读数:6162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9、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2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21、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22、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2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24、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与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就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她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就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与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就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就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与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姓名;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 ;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 ;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 ;定性数据:姓名 ;定量数据: 课程成绩 ;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广州市大学生;单位:广州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广州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就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思考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参考答案(2013.12) 一、名词解释 1.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3.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组作为样本,使得每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4.标准分数: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也称标准化值和z 分数。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 中等学校个数 B 企业个数 C 学生年龄 D 学生个数 2.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A) A 集中趋势 B 离中趋势 C 长期趋势 D 基本趋势 3.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B ) A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4.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最恰当的调查方式方法是( B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5.下列资料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C ) A 2001年旅游入境人数; B 2001年全国出生人数; C 2001年全国人口数; D 200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 6.某连续变量分组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7.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最合适的平均数是( C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 8.2004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和3350元,标准差 分别为230和680元,则职工平均收入的代表性( B )。 A 甲类较大 B 乙类较大 C 两类相同 D 在两类之间缺乏可比性 9.要反映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整体水平,总体是( A )。 A 我国所有上市公司 B 我国每一家上市公司 C 我国上市公司总数 D 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 10.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B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1.调查50个房地产公司,房屋销售面积与广告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 这说明( A ) A 二者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B 平均看来,销售面积的76%归因于其广告费用 C 如要多销售1万平方米的房屋,则要增加广告费用7600元 D 如果广告费用增加1万元,可以多销售7600平方米的房屋 12.下列各直线回归方程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B ) A x y 715?+=,r =0.92 B x y 520?-=,r =0.85 C x y 210?+-=,r =0.78 D x y 35?-=,r =-0.69 13.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C ) A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 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C 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D 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14.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时间数列( D ) A 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 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 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 数列 15.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 各自的( A )来比较。 A 标准差系数 B 平均差 C 全距 D 均方差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解析(贾俊平)

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 1.1 指出下面的变量类型。(1)年龄。(2)性别。(3)汽车产量。 (4)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5)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详细答案:(1)数值变量。(2)分类变量。(3)数值变量。(4)顺序变量。(5)分类变量。 1.2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10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样本是什么?样本量是多少?(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详细答案: (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样本是“所抽取的1000名IT从业者”,样本量是1000。(2)数值变量。 (3)分类变量。 1.3 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 (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详细答案:(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分类变量。 1.4 某大学的商学院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分别在会计专业抽取50人、市场营销专业抽取30、企业管理20人进行调查。 (1)这种抽样方式是分层抽样、系统抽样还是整群抽样?(2)样本量是多少?详细答案:(1)分层抽样。(2)100。

第3章用统计量描述数据

偏度 1.08 极差26 最小值15 最大值41 从集中度来看,网民平均年龄为24岁,中位数为23岁。从离散度来看,标准差在为6.65岁,极差达到26岁,说明离散程度较大。从分布的形状上看,年龄呈现右偏,而且偏斜程度较大。 3.2 某银行为缩短顾客到银行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准备采用两种排队方式进行试验。一种是所有顾客都进入一个等待队列;另一种是顾客在3个业务窗口处列队3排等待。为比较哪种排队方式使顾客等待的时间更短,两种排队方式各随机抽取9名顾客,得到第一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为7.2分钟,标准差为1.97分钟,第二种排队方式的等待时间(单位:分钟)如下: 5.5 6.6 6.7 6.8 7.1 7.3 7.4 7.8 7.8 (1)计算第二种排队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2)比两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的离散程度。 (3)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排队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详细答案: (1)(岁);(岁)。 (2);。第一中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 (3)选方法二,因为平均等待时间短,且离散程度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