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科学复习精讲练习第5讲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2)

2020年中考科学复习精讲练习第5讲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2)
2020年中考科学复习精讲练习第5讲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2)

第5讲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2)

1.(2019,江西)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2.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D)

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C.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3.(2019,湖州)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植株的构造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4.图中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D)

A.与光合作用相比,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B.M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白天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

照强度

D.一昼夜内该植株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是N点对应

的时间

5.(2019,潍坊)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学校生物种植园内的花生为对象,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1)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能够为花生的生长提供__无机盐__。合理密植能够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原因是__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__。

(2)测量发现,花生种子开始萌发到出土前,幼苗干重逐渐减少;幼叶长出后,

植株干重会迅速增加。其原因是__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增强,子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幼叶长出后,因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增多__。

(3)在一次给花生施肥后发现花生植株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__。

6.(2019,青岛)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

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

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

图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

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1)图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若不考虑温度对呼

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

成的有机物__多于__乙植物(填“多于”“等于”或“少于”)。

(2)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上述实验中的1、2和3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相对湿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高__。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相对湿度__。判断的依据是在__温度相同__的条件下,__相对湿度__改变时,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大。

7.(2018,绵阳)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绿叶在光下才能吸收二氧化

碳,放出氧气,能量来自于光能。在这一过程中,

光能去哪儿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

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

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如下科学探究过程:(1)探究过程

Ⅰ提出问题: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储存于__哪里__?

Ⅱ作出假设: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储存于淀粉中。

Ⅲ设计实验:

(1)材料:盆栽天竺葵,黑纸片,酒精,碘液等。(2)原理:

①植物通过__呼吸__作用消耗淀粉,释放能量;

②绿叶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③叶绿素易溶于酒精中;

④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3)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天竺葵放到__黑暗__处一昼夜;

②如图甲处理叶片后,光下照射4小时,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形成__对照__;

③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④用__酒精__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检测观察;

⑤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检测;

⑥观察结果:如图乙,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Ⅳ得出结论

①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②绿叶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制造淀粉;

③__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储存于淀粉中__。

(2)拓展实验:

从上述实验叶片的变蓝部分撕下一块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气孔保卫细胞里只有叶绿体变成了蓝色颗粒,这个事实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叶绿体__。

8.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

2和吸收CO

2

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

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

隔1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

2和CO

2

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__光合作用__吸收CO

2产生O

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生活着2名志愿者,没有培养红萍__。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

2

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

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__能,密闭舱内O

2和CO

2

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红萍产

生的O

2速度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作用消耗的O

2

速度__。

9.(2019,滨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萌的公园散步、晨跑。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__变浑浊__;装置B所产生得现象的原因是__光合作用强消耗掉二氧化碳__。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2)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__光合作用__的强度大于__呼吸作用__的强度。

(3)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__18__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