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燃料及其利用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第一轮

课题,燃料及其利用

一、目标解读:

1、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燃料及能源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要点回顾: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NO(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2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点燃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2OCO+2HO (发出蓝色火焰) 4222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HOH) 25

点燃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OH+ 3O2CO+3HO 22225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3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三、典例分析:

例1、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 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B 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 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 设法降低油井井口温度

例2、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混合物 B 燃烧都会放出热量 C 都是可再生能源 D 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四、达标练习:

1、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 提倡以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D 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因为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残废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 所处地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3、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和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2

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的转化。) 2

(1)写出NO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五、拓展提高:

4、汽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取11.4g样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经分析测定产生了16.2gHO和35.2gCO。汽油样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2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3无答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及其重要作用; 2.了解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3.认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旧知回顾】 1.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 1.根据你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化石燃料的认识: (1)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化石燃料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在氧气中燃烧时都能生成_______和_______,同时会以光能和_______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它们的组成中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________和_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3.选择合适的燃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烧烤时常用木炭,而不是表中其他燃料? (2)选择下列用途合适的燃料: 城市楼房供暖__________;乡村住房供暖__________;城市居民做饭__________。 5.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认识: (1)为什么称石油为“工业血液”? (2) 为什么称煤为“工业粮食”?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2.大纲正文格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96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6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二~三学期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试验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作风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学会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炉、烘箱、漏斗、马弗炉、瓷坩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材中给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1.下列不是由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是( ) A.汽油 B.柴油 C.煤油 D.煤焦油 思路解析:煤焦油是煤加工产品,汽油、柴油、煤油都是石油产品。答案:D 2.(2005湖南课改) 燃放鞭炮容易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益阳市政府早已在市区发布了禁放令,作为中学生,除了要带头遵守外,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 图5-20 思路解析:要记住国家颁布的各种安全标志,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图C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 答案:C 3.天然气、液体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 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的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 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思路解析: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相同分子数的气体,液化石油气燃烧消耗的氧气比天然气多,所以天然气灶具

改用液化气为燃料,应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进入量,以保证液化气充分燃烧。 答案:C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 B.就地焚烧垃圾 C.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D.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思路解析: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随地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汽车改用清洁燃料可以减少CO、N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避免了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B 5.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总悬浮颗粒物 思路解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固体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属于大气质量监测项目。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是监测项目。 答案:B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矿物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 B.煤或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C.人类必须节约现有的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通榆县新发学校 教案学部:中学部

学科:化学 任课教师:马志强 授课班级:九年一班 授课年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通榆县新发学校教导处制

教案编写说明 一、编写原则 1.教案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1)明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具体规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合理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3)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2.教师应在学期提前备出一周课,平时提前备出两节课,并在每次授课时携带教案授课。 二、编写说明 1.“授课时间”、“章节名称”必须填写。 2. “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熟悉、了解的要点。 3.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4.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包括讲授法、现场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6.“课程资源准备”:包括教具准备、多媒体或电子教案准备、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 7.“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本次授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板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模式(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等设计内容。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化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一、试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广泛意义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家长的智力与能力、培 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培植和方法论、来判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 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 需要一个演化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 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基本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 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语汇也 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须要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 消化和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智 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两项措施。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的原理改进 无机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 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 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 使之发展和深化。临床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立论、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 想情操都具有非常极其重要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 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逐渐培 养而成。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在高分子实验中的作用及提 高观察能力的意义,要经常要求学生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 的观察战斗部队,实施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所必须的具体方法。这 样不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提高了观察的效率,并使 学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师

分析化学实验课教案

安全教育;仪器的认领、洗涤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要求: 1.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数学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集中精力做好实验。实验中要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利用所学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学生到实验室后,可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将实验要用的仪器准备好,并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实验进行时,也要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将仪器及所需要的试剂摆放整齐有序。 4.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本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列出计算公式)。简要地用文字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方法及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把实验数据用文字、表格或图行表示出来,并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分析结果。最后对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与自来水、电等。实验结束后,应马上清洗自己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整理实验台面,并把自己用过的试剂、仪器归位。离开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清扫实验室,最后检查水电等开关是否关好,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每次实验不得迟到。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因病、因事缺席,必须请假。 三、清点仪器: 对照“仪器清单”,核查各类仪器的规格、数量、质量。首先在实验室内“多退少补”,互相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燃料 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燃料知识点 一、氢气 1、 2、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有性化学方程式: 现象:纯净的氢气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 优点: 缺点: 二、碳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 2、石墨(C)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 。可用于制(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体现了它的导电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无定形碳包括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炭黑可制 4、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方程式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方程式 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方程式发出色火焰(2).毒性: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体缺少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生成的能使紫色 .... 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方程式为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写方程式) 3、用途: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发生装置:由决定:(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决定: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物于水,会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液面以下; 4、气体收集方法:原因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 验满方法: 1)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 消耗途径 (都是混合物)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属于能源煤的干馏得到(冶炼金属)、(化工原料)、焦炉煤气,是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原因:1、 2、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有哪些

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的关系 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其中还含硫元素等杂质。这些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的气体,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碳粒,加上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必然对空气造成污染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的物质有: a.一氧化碳: b.碳氢化合物; c.碳粒和尘粒; d.二氧化碳 ②煤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 由于煤所含元素有C、H、N、S、O等几种,所以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这些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酸雨会对森林、雕像、建筑物等造成腐蚀。当煤未充分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夺气的污染物。煤在燃烧时,会散出固体小颗粒(未燃烧的碳粒),造成对空气的粉尘污染。家庭里用煤炉烧煤时,常常会闻到一股激性气味,并看到炉口上方蓝色火焰、这种刺激气昧是烧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气味,蓝色火焰主要是生成的一氧化碳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超过自然界的消耗能力,就会引起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变暖,陆地减少。 ③减少煤燃烧污染的措施

a.燃烧低硫优质煤,或是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减少SO2的排放; b.尽量使燃料完全燃烧;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d.植树造林; e.变分散供热为集中供热。 化石燃料 概念: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包括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 ①煤是固体燃料,其最大的缺点是燃烧速率慢,利朋效率低,且不适用于多数运输业作动力源,还会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从资源、经济与环境三方面综合考虑,适宜在煤产地搞热电联产,提高煤炭转换成电能的比重.住城市发展煤气或液化燃料。煤的综合利用煤是我国主要的化石能源,占90%以上,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下列三条: a.煤的气化:目前主要是煤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产物为燃料气,又可作化工原料。主要产品有CO、CH4、H2等。 b.煤的焦化:也称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组成煤的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主要产品及用途:焦炭:金属冶炼;煤焦油: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炉气:含有CO、CH4、H2等,既可作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剖析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九年级 教师:陈利宏班级:九(1、2、3、4)

绪言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 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 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 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 碳:C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 铁:Fe 水:H 2 O 过氧化氢:H 2 O 2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新乡医学院 有机化学 实验课教案首页.

新乡医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

实验 樟脑的还原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NaBH 4还原樟脑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了解薄层层析在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用NaBH 4还原樟脑得到冰片和异冰片2个非对映异构体。由于立体选择性较高,所得产物以异冰片为主。冰片和异冰片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两者极性不同。 NaBH 4H OH H OH +樟脑异冰片冰片(龙脑)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色谱速度不同,从而使各组份完全分开的分离方法。薄层层析是是色谱法中的一种。 三、试剂 2 g (0.01 3 mol )樟脑,1.2 g (0.032 mol )硼氢化钠,20 mL 甲醇,25 mL 乙醚 四、实验步骤 1. 樟脑的还原 在50 mL 圆底烧瓶中将2 g 樟脑溶于20 mL 甲醇,室温下小心分批加入1.2 g 硼氢化钠,边加边振摇。必要时可用冰水浴控制反应的温度。当所有硼氢化钠加完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至硼氢化钠消失。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40 g 冰水的烧杯中,充分冷却,抽滤收集白色固体,用冷水洗涤数次,晾干。将固体转移至100 mL 洁净的锥形瓶中,加入25 mL 乙醚溶解固体,然后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将溶液转移至预先称好的50 mL 锥形瓶中。在通风橱中蒸发溶剂,得白色固体,产量约为1.2 g ,熔点212 ℃。 2. 产物的鉴别 取一片5×15 cm 的薄层板,分别用冰片、异冰片、樟脑和樟脑的还原产物的乙醚溶液点样,置于层析缸中展开。取出层析板,待薄层上尚残留少许展开剂时,立即用另一块与薄层板同样大小并均匀地涂上浓硫酸的玻璃板覆盖在薄层板上,即可显色。将4个点的R f 值对比证明樟脑已被还原成冰片和异冰片。也可用溴化钾压片做产物的红外光谱。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练习题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知识梳理 1.当今社会的三大化石燃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是由远古时代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的遗体,经几亿年时间,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 3.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 (1)煤主要含___________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它是复杂的混合物。 (2)石油主要含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它也是复杂的混合物。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它也属于混合物。 4.化石燃料的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碳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氢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___。 5.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1)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氮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__________。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还是重要的化工资源。试举出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例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突破 如何判断石油的分馏、煤的焦化(干馏)、煤的气化分别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剖析:(1)石油的分馏:在分馏塔内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时分别由液体汽化出来,经冷凝分离,这种操作叫做分馏。原理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让它们逐一汽化出来。 (2)煤的焦化(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热,将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含有CO、CH4、H2、CO2等)的过程。此过程中生成了多种新物质。 (3)煤的气化:使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不完全燃烧,从而转化为既可作燃料气,又可作化工原料的CO、CH4、H2等。此过程中也生成了多种新物质。 问题探究 问题据报道:2010年全国死于煤矿瓦斯爆炸的人数达3 000多,如此大的数目让人触目惊心。安全重于一切,如何消除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学会不同恶劣环境下的逃生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起来。当你遇到下述紧急情况时,你应当怎样做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 徐州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2005.2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2005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独立考核 适用专业:药学专业(本科,含医院药学方向) 考核方式:主要分为操作考核(30%)、卷面考核(40%)、提交实验结果(30%)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理论的学科,是药学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及从事药学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总学时17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90、实验学时84。实验类别为验证性、探索性及示教性,实验个数共2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李发美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2月 参考书: 编著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年月 自编教材分析化学实验 李发美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2月 钟文英分析化学实验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8月 实验一分析天平与称量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正确使用天平。 2、掌握直接称量、固定重量称量和减重法称量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直接称量法 2、固定重量称量法 3、减重称量法 四、学时: 6时数。 五、主要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称量瓶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1、称量时,不能将称量的药品、试剂直接放在天平盘上。 2、开始试称,为了尽快达到平衡,选取砝码应遵循“由大到小,中间截取,逐级 实验”的原则。试加砝码时,半开天平升降钮进行试称。对电光天平,要记住“指针总 是偏向轻盘,光标总是向重盘方向移动”,这样就能迅速判断左右两盘谁轻谁重。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板书

电子天平的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电子天平种类:按量程分(100克,200克,1000克。。。),按精度分(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水平调节 2、预热(一般至少30min) 3、开启显示器 4、校准(定期) 5、称量 6、关闭显示器。若当天不再使用,关掉电源,清扫天平。 二、称量方法 1、直接称量法 适用于一些性质稳定、不沾污天平的物品如表面皿、坩埚等容器的称量。称量时,直接将其放在天平盘上称量其质量。 2、固定质量称量法(增量法) 对于一些在空气中性质稳定、不易吸潮而又要求称量某一指定质量的试样,通常采用此法称量。 3、递减称量法:称量瓶 若称量试样的质量不要求固定的数值,而只要求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可采用此法称量。此法适用于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作用的物质。 三、注意事项 1. 称量物不能超过电子分析天平负载, 不能称量热的物体,有腐蚀性或吸湿性物体必须放在密闭容器中称量。 2. 称量前应检查电子分析天平是否正常, 是否处水平位置,如不水平,在使用前调整水平仪气泡至中间位置,否则读数不准。 3. 电子天平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预热,一般要求30分钟以上。 4. 称量时应从侧门取放物质,读数时应关闭箱门以免空气流动引起天平摆动。前门仅在检修或清除残留物质时使用。 5. 称量完毕,应检查天平电源是否是否切断, 边门是否关好. 最后罩好天平, 填写使用记录。 6.同一个实验应使用同一台天平进行称量,以免因称量而产生误差。 7. 经常保持天平内部清洁,必要时用软毛刷或绸布抹净或用无水乙醇擦净。 要求:熟练掌握递减称量法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原理 NaOH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配制。即先配制近似浓度,再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常用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KHP)、草酸。本实验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P)作为基准物质标定NaOH溶液。其标定反应为: KHC8H4O4+NaOH = KNaC8H4O4+ H2O 滴定产物为KNaC8H4O4,溶液呈弱碱性,可选酚酞(8.0~9.6)作指示剂。 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无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二、实验步骤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篇一:化学实验教学反思通过对我校九年级化学实验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分析,探究了当前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等进行了反思。 1.实验设计能力差。从实验设计分析来看,部分学生实验整体设计意识差。多数学生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对仪器、药品的合理使用,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也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才修改完成。 2.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技能差。在实验考查具体动手操作时,九年级学生对于那些常用的仪器药品的实验操作,如液体的量取、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试纸的使用、滴管的使用等都有不足之处。 3.缺乏探究性实验技巧。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和实验往往是最薄弱的。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生怕学生在实验中会有差错、闪失,不让学生亲自验证,通常只是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并对试剂的用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陈述得一清二楚,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开拓性思维的最佳场所和机会。 4.没有引导学生将实验与生活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应当引导学生方泛地开展对平时家庭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如石墨导电、生成炭黑、清洗餐具等,可以让学生在家动手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结合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些教师却不能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失去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机会。5、缺乏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技巧。长期以来,教师包办学生实验设计方案,觉得实验技能仅仅是操作技能,学生只要能动手操作就可以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所需要的观察、设计、数据处理等技能,这就势必会影响学生解决实验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二、改进今后实验教学的想法: 1、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知识与科学素养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创新、协作学习能力。每一堂实验课,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根据实验步骤和所需药品仪器;课堂上强调使用仪器的规范性,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错,对误差进行原因分析。 2、研究课标,充分理解化学实验在教学的作用。 3、研究科学探究的教学技巧和技术,使科学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用品如食醋、酱油、水果、牙膏、肥皂、洗洁精等的酸碱性;关心环境,测量雨水的酸碱度提倡绿色化学。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4、优化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的补充、优化,增加分级实验,让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总之,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篇二:化学实验教学反思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