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试卷

专门水文地质学试卷
专门水文地质学试卷

名词解释

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2、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允许开采量——也称为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指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层系统或取水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层系统或取水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取水量。

4、越流系数——表示臭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臭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即?=K'/b'。

5、储水系数——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示法(或储存)的水量。.

6、越流因素——也称为阻越系数,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倒数乘积的平方根,

7、地下水水质——指地下水水体中所含的物理成分、化学成分和生物成分的总和特征。

8、地下水资源管理——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相关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协调地下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制订和执行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条例和法规,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尽可能地谋求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9、地下水保护——为防止水资源因不恰当利用造成的水源污染和破坏,而釆取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的总和。

10、矿床充水——矿体尤其是围岩中赋存地下水,这种现象称矿床充水。

11、充水通道——地下水及与之有联系的其它水源,在开采状态下造成矿坑的持续涌水。把水源进入矿坑的途径称充水通道

一填空题

1、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钻探物探水文地质试验

2、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有勘探孔试验孔观测孔开采孔

3、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放水试验注水试验

4、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包括: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

5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层水害、煤系砂岩水害灰岩水害

6、若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0.021L/m.s 则该含水层为弱含水层若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0.21L/m.s 则该含水层为中等含水层若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21L/m.s 则该含水层为强含水层

7、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开采

8、地下水资源分类(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为: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

9、矿井水灾害按突水机理划分类型有煤层顶板水害类煤层底板水害类

老空、老窑水害类其他水害类

10矿井主要导水通道有导水断层岩溶陷落柱导水钻孔采动破坏形成的裂隙和岩溶塌陷

二简答题

1、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程序应遵偱的原则?

答:(1)工作范围由大到小,工作要求由粗到精

(2)按测绘—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的顺序安排

(3)根据具体条件由少到多,由点到线,进一步控制到面

(4)每一勘查阶段按准备工作、野外施工和室内总结三段时期进行

2、如何计算岩芯裂隙率和溶隙率?

答:统计裂隙率及岩溶率公式为:式中y----线裂隙率或线岩溶率;∑bi----L段内平行岩芯轴线上测得的裂隙或岩溶的总宽度,m;L----统计段长度,m;Ku----L段内的岩芯采取率。

3、下三带是指哪三带?

答:下三带是指:底板破坏带、原始导升带、完整岩层带

4、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

答: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要求为:

(1)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5、什么叫导水裂隙带?

答:冒落带:指采矿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的直接垮落破坏。该带不仅透水而且透砂。裂隙带:指冒落带之上,大量出现的切层、离层和断裂隙或裂隙发育带。该带不会透砂但能透水。冒落带和裂隙带合称导水裂隙带。

6、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原则?

–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原则; 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和治理并重,评价先行以及短期与长期影响同时考虑的原则; 以国家和地方的法规为准绳;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并根据评价需要尽可能取得实际勘探及测量数据。开展相应的野外试验和实验模拟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7、抽水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储水系数S等

–确定抽水井的实际涌水量及其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

–研究降落漏斗的形状、大小及扩展过程

–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或与老窑积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确定含水层的边界位置及性质(补给边界或隔水边界)

–进行含水层疏干或地下水开采的模拟,以确定井间距、开采降深、合理井径等群井设计参数

8、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主要指标是哪些?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情况- 矿井涌水量- 开采受水害的影响程度- 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9、冲洗观测的方法和意义?(5分)

–水位观测水温观测

–冲洗液消耗量的观测

–冲洗液消耗量的变化最能说明岩层透水性的变化。冲洗液的大量消耗,表明钻孔可能是揭露了透水性很好的透水层、透水通道或含水层。Q=(Q1+Q2)-Q3

式中Q—本回次钻进时的冲洗液消耗量,m3 ; Q1--钻进前泥浆槽内冲洗液体积,m3;Q2—钻进中加入槽内的冲洗液体积,m3 ; Q3—提钻后泥浆槽内的冲洗液体积,m3

–钻孔涌水量现象的观测钻具陷落的观测取水样

三论述题

1、影响矿井水灾害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矿井水灾害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大气降水、地形、地表水、井巷围岩的性质、地质构造.大气降水决定了整个矿区的水量丰富程度。地形影响了水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是充水因素之一,地表水不仅会影响地下水的富水性,在一些矿井,地下水也会直接溃入矿井。井巷围岩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含水隔越厚、裂隙越发育,其富水性越强,其发生水害的可能性越大,含水层的水压力越大,其发生水害的可能性越大。隔水层厚度越厚,岩层阻水性能越好,发生水害的可能性越小。地质构造是影响矿井突水的重要因素,岩层中的断层、裂隙、节理等都是导水的优势面,导水断层本身就能导含水,不导水断层有可能活化导水。导水岩溶陷落柱更是重要导水通道,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人为因素有:老空积水、导水钻孔、采掘破坏、长期排水.老空水难以探查,一旦揭露,会发生突

然溃水。钻孔如封闭不良,一旦揭露,会发生突水事故。掘进过程中,在巷道周边会产生松动圈,会导致含水层的水进入巷道。采煤工作面顶板会产生导水裂隙带、底板也会产生破坏带,这些破坏带一旦沟通含水层,都会引起突水事故。矿井的长期排水也会引起含水的水位、水压发生变化,从而使矿井的充水条件发生变化。

2、允许开采量的评价方法有哪些,试以开采抽水法为例说明如何求得允许开采量的?

答: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有:水量均衡法、数值法、开采试验法、回归分析法、地下水水文分析法。开采抽水法在计算区拟定布井方案,打探采结合井,在旱季,按设计的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至数月开采性抽水,抽水降落漏斗应能扩展到计算区的天然边界,根据抽水结果确定允许开采量。第一种情况:当动水位在达到或小于设计降深时,呈现稳定流状态,表明补给量与抽水量已达到平衡,说明按设计开采的水量是有补给保证的,此时实际抽水量可以作为允许开采量。第二种情况:动水位始终处于非稳定状态,此时要计算出补给量作为允许开采量。

方法步骤:

(1)根据抽水量与补给量和含水层提供的水量的关系

(2)对以上公式取不同的时间段的资料,可以利用消元法计算出补给量和单位储存量。

(3)并用水位恢复时的公式进行验证:

(4)据此计算的补给量可作为允许开采量

3、放水试验与抽水试验的异同点?

答:放水试验与抽水试验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有关理论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放水试验与抽水试验目的相同,都是为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了解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各含水层水力联系、构造的导水性能等;放水试验与抽水试验任务、技术要求和资料整理方法均都基本相同。放水试验与抽水试验不同在于(1)试验地点不同:抽水试验一般在地面进行,放水试验一般在井下进行。

(2)抽、放水方式不同:抽水采用抽水设备抽水,水量大小易于控制,放水试验在井下直接放水,水量大小不易控制,但井下放水试验的水量和降深可以不受抽水设备能力的限制。(1.5分)

(3)放水试验工程量小,抽水试验工程量大。

(4)放水试验的钻孔设计受井下巷道限制。

4、水文地质孔的孔径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变径?(10分)

?孔径设计内容包括开孔孔径、终孔孔径、变径尺寸

?孔径的大小取决于钻孔的类型、结构、抽水设备及对钻孔出水量大小的要求

终孔直径的确定:终孔孔径大小取决于出水量、过滤器的尺寸和抽水设备类型;应比过滤器直径大150mm~200mm。

变径的要求:下套管、隔离含水层、维护孔壁、井下放水孔安全套管

5、试述露头防水煤柱留设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1)在有突水威胁但又不宜疏放(疏放会造成成本大大提高时)的地区采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2)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把煤柱的宽度或高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了多采煤炭,充分利用资源,也可以用采后充填、疏水降压、改造含水层(充填岩溶裂隙)等方法,消除突水威胁,创造少留煤柱的条件。(3)留设的防水煤(岩)柱必须与当地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煤层的组合结构方式等自然因素密切结合,还要与采煤方法、开采强度、支护形式等人为因素互相适应。(4)一个井田或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的防水煤(岩)柱应该在它的总体开采设计中确定,即开采方式和井巷布局必须与各种煤柱的留设相适应,否则会给以后煤柱的留设造成极大的困难,甚至无法留设。(5)在多煤层地区,各煤层的防水煤(岩)柱必须统一考虑确定,以免某一煤层的开采破坏另一煤层的煤(岩)柱,致使整个防水煤(岩)柱失效。(6)在同一地点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留设煤(岩)柱的要求时,所留设的煤(岩)柱必须满足各个留设煤(岩)柱的要求。(7)对防水煤(岩)柱的维护要特别严格,因为煤(岩)柱的任何一处被破坏,必将造成整个煤(岩)柱失效。防水煤(岩)柱一经留设即不得破坏,巷道必须穿过煤柱时,必须采取加固巷道、修建防水闸门和其它防水设施,保护

煤(岩)柱的完整性。(8)留设防水煤(岩)柱所需要的数据必须在本地区取得。邻区或外地的数据只能参考,如果需要采用,应适当加大安全系数。(9)防水岩柱中必须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质隔水岩层或裂隙不发育、含水性极弱的岩层,否则防水岩柱将无隔水作用。

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以下公式计算: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粘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H防=H冒+ H保

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含水层覆盖时(见附图8-1);H防=H裂+H保

根据上两式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米。式中H防-----防水煤(岩)柱高度(m);H冒-----采报冒落带高度(m);;H裂-----垂直煤层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H保-----保护层厚度(m);;a------煤层倾角(°)。

四、计算题

某矿地表出露夜郎泥灰岩及钙质泥岩,煤层距地表300m。间接顶板为岩溶化的长兴灰岩,厚度为65.5 m,长兴灰岩为矿井充水的含水层,煤层底板为相对隔水层。整个巷道系统是不规则圆形,总面积为3.911km2,灰岩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144m/d,水头高度为210 m,试计算矿井涌水量。(10分)

附表:解析法公式一览表

解:根据已知条件:

M=65.5m,K=0.144m/d,,H0=210m。

先计算出γ 0、R和R0

γ 0===1116(m)

根据吉哈尔公式

R=10s =10×210 =797(m)

R0=R+γ 0=797+1116=1913(m)

由于矿井排水,水位已降至隔水项板以下,应选用承压转无压水时的公式,h=0即

Q=19510(m3/d)

2、某矿一工作面开采9煤,9煤最低标高-500m,煤层底板下40m,发育徐灰含水层,含水层水头标高-100m,试用突水系数法评价本工作面开采过程徐灰水有无突水的可能性。解:徐灰的水压力为:P=-100-(-500-40)/100=4.4Mpa

M=40m(1分)

T=P/M=0.11Mpa/m(2分)

根据水文地质规程有关规定,突水系数的临界值一般为0.06~0.1 Mpa/m,而本煤层的突水系数为0.11 Mpa/m,大于临界值,有突水的危险。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投资咨询师继续教育考试-水文地质学概论试卷-100分

投资咨询师继续教育考试-水文地质学概论试卷-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某一松散的饱水岩层体积含水量为30%,那么该岩层的孔隙度为()。 A.大于0.3 B.0.3 C.小于0.3 D.不能确定 用户答案:[B]得分:6.00 2.在各向异性岩层中,水力坡度与渗透速度的方向上是()。 A.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基本一致 D.有时一致 用户答案:[B]得分:6.00 3.水文地质学重点研究的对象是岩土体空隙中的水,()和毛细水则是水文地质勘察研究的重中之重。 A.结合水 B.重力水 C.强结合水 D.结晶水 用户答案:[B]得分:6.00

4.天然状态下承压水动态属()。 A.蒸发型 B.径流型 C.弱径流型 D.人工开采型 用户答案:[B]得分:6.00 5.在等厚的承压含水层中,过水断面面积为400m2的流量为10000m3/d,含水层的孔隙度为0.25,含水层的实际速度和渗透速度分别是()。 A.25m/d,100m/d B.100m/d,25m/d C.25m/d,25m/d D.100m/d,100m/d 用户答案:[B]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除人为因素外,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主要有()。 A.降水因素 B.水文因素 C.地质因素 D.气象(气候)因素 用户答案:[BCD]得分:8.00

2.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具体研究()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A.地下水与岩石圈 B.水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 用户答案:[ABCD]得分:8.00 3.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 A.浅层水及深层水 B.包气带水 C.潜水 D.承压水 用户答案:[BCD]得分:8.00 4.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多的离子有()。 A.钠离子(Na+) B.钾离子(K+) C.钙离子(Ca2+) D.镁离子(Mg2+) 用户答案:[ABCD]得分:8.00 5.按含水的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区分为()类型地下水。 A.孔隙水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

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一填空共32分赋存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一) 一.填空(共32 分) 1.赋存于岩石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3 分) 2.地下水按含水岩石空隙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3.松散岩石的孔隙度定义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之比。(2 分)4.达西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KIω各项代号的含义为Q——渗透流量;K――渗透系数;I――水力梯度;ω―― 过水断面面积。(4 分) 5.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3 分) 6.上升泉按其成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7.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包括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和人类活动。 (7 分) 8.地下水渗透流速V 与实际流速U 的关系表达式为V=neU__(ne 表示有效给水度)。(3 分) 9.孔隙中毛细水的存在形式有孔角毛细水、悬挂毛细水、支持毛细水。(3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可以从压力小的地方流向压力大的地方。(是) 2.松散岩石的孔隙度越大,其给水度也越大。(否) 3.溶滤作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水中Cl-的相对含量也越高。(否) 4.在达西实验条件下,达西仪斜放,所得实验结果与正放实验结果相同。(是)5. 下降泉泉口的水流也会出现,自下而上的流动。(是) 三.选项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含水层是( c )岩层。 (a)含水的,(b)能够透水的,(c)含有重力水的,(d)含重力水与毛细水的 2.容易产生悬挂毛细水的土层剖面是( a )。 (a)上细下粗,(b)上粗下细,(c)均质土,(d)粘性土 3.在同一承压含水系统中,动态变化较大的部位是( a )。 (a)补给区,(b)径流区,(c)自流区,(d)排泄区 4.脱碳酸作用的结果,使地下水的( a )。 (a)矿化度降低,(b)HCO3 - 含量增高,(c)pH 不变,(d)Ca2+、Mg2+含量增高 5. 潜水含水层获得补给后,潜水水面就会( d )。 (a)抬升; (b)不变; (c)抬升或不变;(d)不一定抬升 四.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共15 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 开卷 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 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 )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 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 A.饱水带; B.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支持毛细水带 ⑶ 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 a+)及( )。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 )

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 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水文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岩石中的空隙包括(): A)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D) 上述的全部。 2. 有关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岩石空隙介质有三种。 B)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强、弱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C) 所有存在形式的地下水都能在岩石空隙介质中流动。 D)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实际地下水流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3. 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共8分)。 A)侵蚀泉B)接触带泉C)溢流泉D)断层泉 4. 有关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系统加入时间因素,是时空四维系统。 B)流动系统在人为影响下会发生很大变化,有时可以超越大的含水系统的边界。 C)流动系统边界为流面边界,属于水力零通量面边界,边界是可变的。 D)流动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5.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6. 有关洪积物的水文地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洪积扇上部(扇顶—扇中)是主要补给区。 B)洪积扇下部(扇端)地带为溢出带。 C)洪积扇上部属潜水浅埋带。 D)洪积扇下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小。 7. 从河道(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有关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正确描述是:() A)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B)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C)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D)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8.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岩溶水都不承压。 C)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水文地质学基础各章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 [第1章] (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 (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 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 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 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 (1) 对比以下概念: 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 (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3) 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 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A 分 水 岭 mm 103.3102431108.010F QT Y 3-43-=???=?=15.0700 3.103≈==X Y a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五套)

一、均质土层饱水带与包气带中的渗透系数K值有何区别?其原因是什么?(15分) 二、试分析我国上海、天津、常州等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并说明防治这类地面沉降的主要途径。(20分) 三、什么是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说明两者在供水中有何作用。(15分) 四、国外某一松散沉积物供水水源地,含水层中有石膏(CaSO4),由于超量 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结果,硬度大幅度上升,PH值明显下降。试述产生此现象的水文地球化学依据。(20分) 五、松散沉积物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请阐述。(15分) 六、试述测定松散沉积物孔隙度(n)的方法。已知沉积物的容重(ρb )和密度(ρ), 能否求出n,并列出公式?(15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有效孔隙度;补给资源;毛细上升高度;负硬度。 二、为了解地表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布置了勘探孔,并测定水位,数据如下: (1)绘出示意剖面图,并标出侵润曲线。 (2)河水对潜水有否补给?如有,是饱水补给还是非饱水补给?(20分) 三、某地有一潜水含水层,含水层为含少量硫化物的砂砾石层。由于过量开采,七年后,水位下降10m,水质也明显恶化:SO42-从20mg/L升至780mg/L,硬度(CaCO3)从113mg/L升至780mg/L,PH值降至3,但CL-变化不大。地表无明显污染源。试述水质变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解释。(20分) 四、何谓“三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试举例说明。(20分) 五、过量开采地下水为什么会引起地面变形(如地面沉降、塌陷等)?试分析其产生条件及原因。(20分)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三 一、名词术语解释(共20分): 地下径流模数;上层滞水;持水度;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矿水。 二、试论述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5分) 三、如图为典型的洪积扇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请论述图中钻孔A、B、C、D处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并用地下水动态过程线表示。(20分) 四、某一供水水源地开采潜水,由于过量开采,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原来的一部分含水层变为包气带,这一部分包气带中含有黄铁矿。结果潜水化学成分也有明显变化:PH值从7.5降到5.0,SO42-从20mg/L升至85mg/L,总铁也从0.1mg/L升至2mg/L。请阐述这种变化的原因。(20分) 五、试述3—4种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的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举例说明。(25分) 一九九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 一、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如何分类?(10分) 二、试述结合水和重力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0分) 三、何谓水文地质条件?(24分) 四、在一干旱地区山间盆地,从盆地边缘的洪积扇顶部到盆地中心有三个取样点,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库尔洛夫式如下: 盆地边缘取样点 盆地中间取样点 盆地中心取样点 请:(1)给出各水样的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5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4服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9暗室逢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5收复失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QWDD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40是多少第十一章裂隙水.....................................................42三分法第十二章岩溶水.....................................................45we福娃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一、名词解释 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12.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16.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20.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367)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卷 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院校学号姓名杨琪 (共页) .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 )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的来源: )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 大气降水。 )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 )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 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开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A.饱水带; B. 张力饱和带; C.包气带; D. 支持毛细水带 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 Na+)及()。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 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地 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 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 )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 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 B.水头边界; C.地下水面边界; D.分流线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卷

高等教育课程考试 2020年(上)学期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A卷/B卷) 姓名:学号: 层次:(高起专/专升本/高起本)年级:专业: 考试方式:闭卷/开卷考试时长:120分钟 ------- 以下为试题区域,总分100分,考生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C)赋存孔隙水的孔隙大小。 D)孔隙水的渗水性能。 9. 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10.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B)中薄层灰岩发育密集、短小而均匀的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均匀而强烈。 C)泥质灰岩形成的裂隙张开宽度比较小,延伸性也比较差,不利于岩溶的发育。 D)厚层质纯灰岩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溶洞穴,但岩溶发育极不均匀。 二、填空题(共 9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地下水是赋存在以下中的水。 2.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之间的水循环。 3.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坚硬岩石中的和可溶岩石中的。 4. 含水层是指能够并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达西定律也叫渗透定律。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 础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 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姓名杨琪 (共页)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c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d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b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c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c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D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05142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05142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01542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

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

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2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

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 3 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22 水量的比值。

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13春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 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 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 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 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满分:5 分 2.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 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 岩溶水都不承压。 C. 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 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满分:5 分 3. 下面描述地壳岩石中存在的水的形式正确的是:() A. 地壳岩石中存在在岩石“骨架”中的水只有沸石水和结晶水。 B. 地壳岩石中的水都赋存在岩石空隙中。 C. 地壳岩石中除存在液态水外,还存在着固态水和气态水。 D. 结合水不属于岩石空隙水。 满分:5 分 4.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满分:5 分

A. B. C. D. 满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1. 岩溶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优于裂隙及孔隙含水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水中HCO3-的含量取决于与CO2 含量的平衡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潜水埋藏越浅,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越有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给水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地下水系统是以含水层作为基本的功能单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饱水带中的水都是重力水。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试卷 及答案

水文学试卷?一、填空题(10*1) 1、水文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得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 学性质及环境因素得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得一门水利学科。 2、水文循环得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与径流。 3、水资源就是一种再生资源 4、河道中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得连线称为深泓线、 5、河流某一断面得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6、河川径流得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 7、特大洪水得重现期,一般要通过历史洪水调查与考证确定。 8、流城中得湖泊围垦以后,流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增大 9、降水得三要素就是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 10、由于我国目前多数城市得雨量资料年数还不够长,为了能够选得足够数量得雨量样本,且各样本有具有一定得独立性,规范规定取样方法采用年多个样法。 二、判断并改错(10*2) 1、在计算地下热水运动时,可以把渗透系数K当作代表岩层透水性得常数(T) 渗透系数就是表征岩石透水性得重要指标,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空隙、裂隙得数量、规模及连通情况等,可在室内根据达西定律测定,与液体得性质无关.?2、自然界中得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就是通常所说得水文现象。(T)?3、水文现象得变化,如河道某一断

面得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得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与日变化周期。(F)?没有确定得周期 4、水文现象得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与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得方法进行研究。(T)? 5、一次降雨形成径流得损失量就是植物截留,填洼与蒸发三部分(F) 还有补充土壤缺水(入渗) 6、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减少(F) 增加 7、重现期为一千年得洪水,其含义为大于等于这一洪水得事件正好一千年出现一次(F) 大于等于这一洪水得事件很长时间内平均千年出现一次 8、设计洪水就是指断面得最大洪水(F) 、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得洪水 9、含水层与隔水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T) 10、按成因把自然界得岩石分为三类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F)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还有一类就是沉积岩、 三、名词解释(5*4) 1、何谓水文统计? 答:对水文学中常用得数理统计方法有时就叫水文统计法、水文统计得任务就就是研究与分析水文随机现象得统计变化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水文现象未来可能得长期变化作出在概率意义下得定量预估,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得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期间得需要。 2、径流系数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 答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姓名杨琪 (共页)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c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d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b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c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c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D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C)赋存孔隙水的孔隙大小。 D)孔隙水的渗透性能。 9.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10.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10.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B)中薄层灰岩发育密集、短小而均匀的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均匀而强烈。 C)泥质灰岩形成的裂隙张开宽度比较小,延伸性也比较差,不利于岩溶的发育。 D)厚层质纯灰岩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溶洞穴,但岩溶发育极不均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地下水是赋存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2.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3.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 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4.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达西定律也叫线性渗透定律。 6. 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成分有 C1- 、 S042- 和 HCO3- 。 7. 入渗方式包括活塞式和捷径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