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题库(整理)

教育管理学题库(整理)
教育管理学题库(整理)

教育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管理(PPT):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手段,把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教育管理(PPT):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手段,把教育系统中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优化育人环境,以协调组织内部人、财、物等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过程。它是教育管理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超越,是教育管理的整体转换运动。其中,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是条件,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目标。

4、教学管理(PPT):我们现在所谓的教学管理,一般是指微观层面上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内部为实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师资、课程、场地、设备及结果的管理。

5、科学管理理论(P11):科学管理理论的特征是:1)管理过程中更注重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于个体的感受、经验。2)教育管理的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3)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技术。4)注重民主管理,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5)管理模式具有推广价值。6)有较强的适应性。

6、科层管理理论(P43):属于古典组织学派的一个分支。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在西方,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基本观点: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⑥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

7、霍桑实验(P42):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8年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从而得出以下结论:A、经济刺激并非唯一刺激动因B、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身份对待管理的;

C、工人往往以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免受专断管理之害

D、非正式社会组织与管理相互作用影响

E、专业化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

F、人不是机械齿轮,是能动的生物体。即通过试验提出来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并坚信只有改善组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8、教育管理体制(P51):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教育督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招生制度、分配制度等。

9、需要层次理论(P45+BAIDU):即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10、教育理论(BAIDU):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育理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规定性: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三,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

11、教育规律(BAIDU):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12、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整个教育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看法或观念,对其他的教育观念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与其他的教育观念一起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人们的教育行为。

13、教育行政体制(P54):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教育督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招生制度、分配制度等。

14、教育行政组织(P75):是国家行政组织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分系统。具有国家性,它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权,它的设置和活动,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的需求,符合政体的性质和方向,遵循国家的法律、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要求。

15、国家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组织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分系统。具有国家性,它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权,它的设置和活动,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的需求,符合政体的性质和方向,遵循国家的法律、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要求。在我国,国家教育行政组织特指国家教育部,其任务是组织、领导和管理全国教育方面的行政事务工作。

16、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在各自管辖的区域范围内行使职权,其主要任务是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组织的业务指导下组织、领导和管理所辖区域内的各项教育事务。

17、教育法(《教育法学》):是国家机关经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用以调整国家、父母、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8、教育政策(PPT):是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纲领和准则,是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19、理性模式(P99):指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崇尚该模式的人认为,政策制定应该有一套程序,借此程序,决策者就能制定出一个有最大净价值成效的合理政策,即用最小的投入(包括时间人力和其他资源)来获取最大的收获。效率是理性模式的最终目的。

20、团体模式(P101):又叫政治协商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候,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

21、教育计划: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

方法的总和。

22、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做出推测的活动。

23、教育发展目标:教育发展目标是指教育整体发展目标,它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展望一种预测。

24、教育督导:是根据本国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旨在加强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与教育决策和教育执行共同构成了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

25、教育评价: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收集信息,对教育现象和活动所实现的价值作出判断,促进教育改进与发展,实现教育增值的过程。26、教育经费:是指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广义,教育经费既包括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也包括私人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狭义,专指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

27、教育财政:是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相关教育资源的管理,包括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筹措、分配及使用的监督等。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行使教育财政的职能。

28、教育课程: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29、教学计划:是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30、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31、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课程实践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课程实施的那些因素。

32、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就教育行政管理的资源或对象而言,包括人、财、物等诸多方面,其中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其他因素只有依靠人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教育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33、教师考核: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做出判断和评定的过程。其目标往往指向教师的去留升降,更容易走入过于强调约束和限制的误区。

34、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和人员素质;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取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

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5、自主办学:是指学校根据法律和社会需要,独立地举办学校、进行决策和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独立决定办学目标、人员聘任、资金使用和课程设置的行为。

36、学校发展战略: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因此学校发展战略是指学校科学构划的积极的向前的全局性的蓝图。

37、学校工作计划:就是学校对即将开展的工作的设想和安排,如提出任务、指标、完成时间和步骤方法等。

38、决策: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利用已知信息进行方案或方法确定的过程。广义的教育决策泛指教育领导者对对教育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对各种方案的选择。无论是政策性的还是事务性的,无论是全局性的还是局部性的各种决定和选择,均包含其中。狭义的教育决策仅指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

39、控制:是根据组织的计划和事先规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及其结果,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使计划和实际相吻合,保证目标实现。

40、协调: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4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42、学校工作质量评价: 对学校工作质量就是学校工作过程和结果满足使用的要求时所具有的特性所进行的评价。

43、学校质量管理: 学校质量管理是以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以取得较高水平成绩的活动。

44、全面质量管理: 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是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和现代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了更高阶段。

45、质量责任制: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明确规定企业每个人在质量工作上的责任、权限与物质利益的制度。

46、教育设施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事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管理。教育设施是指开展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它主要包括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间、环境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设施,即教育基建、学校设备和社会教育设施。

47、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

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

48、古典组织理论(P40+PPT):又叫传统的组织理论,正式产生和盛行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特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中的每一项工作进行分析;注重劳动分工并将管理从一般操作中分离出来;强调管理效率;构建了一个效率核心的组织结构;但是忽视了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可和接受;忽视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组织)融入;只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

49、人际关系理论(P42+PPT):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所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雇员同时受社会、心理驱动和经济利益驱动;组织认可、归属和安全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动机等都会影响行为;个体更依赖非正式组织,此类组织利弊共存;非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更具有约束性;高昂的士气会提高工作效率;沟通和民主都有助于提高效率。

50、社会系统理论: 将组织看作活动的协作系统,认为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协作系统,任何组织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由有限成员组成的孤立系统,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只有在协作中才能发挥作用,一个协作系统的效率尺度就是它满足其成员需要,从而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的能力。

51、现代权变的组织理论: 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组织理论。组织总在具体的环境下运行,没有一种理论适用于一切组织结构。

52、学校组织文化:也称作学校文化,主要指学校成员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体系,指的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为其成员认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

53、学校领导体制: 指的是学校内部按照一定原则所建立的组织管理制度,是教育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需要按一定的原则建立一定形式的领导体制,以维系学校成员的相互关系,有组织地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

54、校长负责制:即校长对对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全面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按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对外代表学校。校长行使的的管理权力有以下四个方面:决策指挥权、干部任免权、职工奖惩权、学校财经权。

55、人力资源管理:(学校人力资源: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

56、教师培训: 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

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

57、考聘制:通过考试手段择优录取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

58、聘任制: 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又称聘用合同制,是相对委任制而言的。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

59、学校公共关系: 一般指学校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60、领导: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人、过程和组织目标三个基本要素。

简答题:

1、简述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P14)

答: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不过,我们不能从狭义的角度看待学校组织的管理,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上众多组织中的一种,其教育和管理过程要受到社会各方面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家长等的影响。它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这样,教育管理学就必须研究其他相关问题。总之,教育管理学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我们可以说教育管理学是由教育学和管理学共同组合成的,是管理学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学科,因而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

2、简述教育管理体制功能及意义。(P52-54)

答:(1)教育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地方及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根本制度问题,围绕这一制度必然要涉及领导权力分配、机构设置等事项。

(2)功能:领导和指挥;权利分配;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3)意义:从理论层面上说,它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和政治、经济体制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管理体制所具有的功能;从实践层面上说,它能有助于我们理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促使我们认真反思近年来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是我们今后的体制改革思路更清晰,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可行。

3、简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答:(1)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优化育人环境,以协调组织内部人、财、物等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过程。它是教育管理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超越,是教育管理的整体转换运动。其中,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体制和管

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是条件,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目标。

(2)特点:一是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是指,教育管理者应遵循教育规律、管理规律,以现代教育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使教育规划、教育决策、教育督导评价等各项管理活动都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效益化。二是教育管理民主化。教育管理民主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使用者参与”,即主张可能会被教育规划和管理决策所影响的人,都应该进入到这个管理决策过程之中,一方面使参与者都能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从管理的角度,能促进教育管理的计划与策略的正确性,真正确立以教师和学生需要为主的教育管理目标,从而提高教育管理质量。三是教育管理法制化。教育管理法制化,其实质就是用国家立法来规范各项教育管理活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执教。四是教育管理专业化。教育管理主体专业化主要是指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具有专业意识和专业管理的素质。五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管理体系,包括教育管理组织的网络化、教育管理内容的信息化、教育管理技术的信息化以及教育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等各个方面。

4、简述教师激励的措施。(P168)

答:(1)教师激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发教师的动机,使教师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

(2)措施:一是物质激励,一方面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来调动教师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一定物质奖励机制,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以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二是目标激励,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目标,让教师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并将这一前景与教师当前的工作学习和未来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激励教师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三是制度激励,通过校内民主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使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四是情感激励,通过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谈心家访探病与教师建立情感联系,真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教师心情愉悦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共组之中;五是榜样激励,通过领导者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或发现先进事迹,为教师提供参照和范例,激发教师为效法榜样而奋发向上;六是信息激励,通过外出参观或请校外教师传授经验或向教师推荐报刊有关教改的信息,使教师增强教改紧迫感,促使教师奋起直追。

5、简述施泰因的教育行政思想。

答:教育管理学界认为,近代历史上最早用行政学、法学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的人,首推德国19世纪著名的行政学、法学家施泰因,他在1884年出版的《管理学》一书中,有一个专章是论述教育行政管理的。其主要思想是:(一)每个人都是为了别人的存在而存在。(二)人类共同体由理性和非理性两大部分组成。(三)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平是由于精神财富分配不公。(四)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首先要解决精神财富分配不公平问题。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来干预教育,让广大的穷苦人家的子女都能受到教育。

6、简述教师管理的基本特点。(P154)

答:第一,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包括不搞硬性8小时坐班制,以开放教师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做做效率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不硬性规定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单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好坏,以全面综合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第二,在教师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点,即发动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并增加教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三,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体现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包括注重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建立,为教师进修提高和专业发展提供机会等等。

7、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PPT)

答:(1)管理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组织效率

(2)分工和专业化(科学的工作分析),通过对工作的观察和测量,确定完成任务的最好方法(3)人员的选择,根据工作分析选择和培训员工

(4)功能性监督(严密的规章制度),管理和操作分开,各司其职

(5)注重经济奖励和惩罚

8、简述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PPT)

古典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实践

建立权力等级结构教育权力等级教育部-厅-局

校长-部门领导-教师-学生

工作分析教育评价、教师选用和评价、学生评价

劳动分工教育行政与教学、学科教学

管理幅度机构设置、生师比

纪律与规范管理制度、条例、规章

人事管理成员的选择、培训和评价

集中与民主政策和计划的制定(教师参与决策)

公平教育公平(起点、过程、结果)

9、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PPT)

答:(1)雇员同时受社会、心理驱动和经济利益驱动

(2)组织认可、归属和安全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3)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动机等都会影响行为

(4)个体更依赖非正式组织,此类组织利弊共存

(5)非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更具有约束性

(6)高昂的士气会提高工作效率

(7)沟通和民主都有助于提高效率

10、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P39-45)

答:主要有三个学派,即古典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说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

(1)古典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泰勒、法约尔、韦伯。兴起于20世纪初,迎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为现代工厂制度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基本主张是:把高效率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最高目标;分工和专业化;人员的选择;管理和操作分开,各司其职;注重工作奖励和监督。

(2)人际关系学说,代表人物梅奥等。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基本观点是:雇员同时受社会、心理驱动和经济利益驱动;组织认可、归属和安全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动机等都会影响行为;个体更依赖非正式组织,此类组织利弊共存;非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更具有约束性;高昂的士气会提高工作效率;沟通和民主都有助于提高效率。

(3)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西蒙等。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着重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问题,目的是更好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

11、简述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P227)

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的完成学校育人的目标。

12、简述班级管理的本质及途径。

答:班级管理本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途径:选派合适的人担任班主任;确定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组织目标;建立强有力的班级集体的核心(关键是选拔好学生干部);健全规章制度,培育良好班风。

13、简述教育行政组织的特征。

答:教育行政组织是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组织、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或部门。

特征:

(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代表—定阶级的利益,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具有执行性。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其活动、内容与目的必须依据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严格执行,接受其监督并向其负责。

(3)具有相对独立性。为了确保教育行政机关高效地完成管理国家教育事务的任务,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保证自身拥有组织系统上的独立性及依法行使职权的独立性。

(4)具有专业性和服务性。现代行政的特点,要求行政机关、面对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施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而具备其专门性、技术性能力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必备条件。

(5)具有适应性。面对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发展及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自觉适应这一变化,强化服务,引导、平衡协凋的职能等等。

14、简要说明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BAIDU)

答:我国中央政府一级设教育部,省、市、县三级分设教育厅(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这一组织形式在建国后35年的实践过程中,曾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参照各国有关的先进经验,作过多次或大或小的改进,并且仍在作进一步的研究改革之中。中国的教育事业,现在一般采取国家办学、集体经济组织办学、国家企业事业办学、社会团体办学等方式进行,因而在教育管理上,既有代表国家各级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教育行政组织,也有代表企、事业部门领导和管理本系统教育事业的教育行政组织。前者是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或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后者仅属一个系统或部门的教育行政工作单位,在本系统或本部门的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管理所属各类学校教育工作,但也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各系统和部门举办的各类学校教育,要归口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纳入教育事业计划。社会团体举办的学校,须经政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有关财务、人事、教务等一切学校工作,均由举办的团体或个人自行负责管理,并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15、简述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异同。(PPT)

答:联系:(1)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的依据,教育法律是具有政策的具体化和条文化(2)教育法律制约教育政策,法律之后的政策不能与法律相违背

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政策—政党或政府机构,法律—国家权力机关

(2)表现形式不同:政策—决议、决定、纲要、通知、意见、指示,法律—法律条文,有专门的法律名称

(3)实施方式不同:政策—宣传、教育,法律—国家强制力

16、编制教育计划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答:教育计划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

(1)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2)计划目标的设定

(3)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研拟及选择

(4)在实施中的调整。

编制教育计划的方法:社会需求法、人力需求预测法、教育投资收益分析法、教育类型法

17、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什么?(P259)

答:(1)职业道德。是指在科研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教育科研中,由于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常使得研究工作默默无闻,所得低于他的风险,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不怕辛苦,不急得失,无私的奉献教育科研工作。

(2)知识结构。一是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二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

(3)能力结构。包括对研究项目的感悟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

18、简述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

答: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用以指导和督促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政策,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督导的功能是对下的,也是对上的,它的对上和对下功能是统一的,主要包括监督、指导、评估和反馈四个方面。

基本职能:

(1)监督。监督包括观察、检查、调查、访问、监察、考核、督促等作用。

(2)指导。指导包括指示、引导、辅导、帮助、鼓励、启发等作用。

就教育督导职能活动的内容而言,主要的就是监督和指导。其他的均可看作是这两种职能活动的延长、作用、结果或者方式、手段。

(3)评估职能。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相应的、现代化的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现代教育评价与教育督导的结合,使教育督导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4)反馈功能。反馈是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作用于被控对象后所产生的反应,再把这种反应作为信息收回,并对控制系统的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反馈是检查决策(包括方针、政策、指令、任务等)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效的依据,通过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其参谋职能。

19、简述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任务。(P197-198)

答: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意义:

(1)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

(2)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3)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

(4)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5)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2)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3)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

(4)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促进教学的科学化

20、教育评价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教育评价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收集信息,对教育现象和活动所实现的价值作出判断,促进教育改进与发展,实现教育增值的过程。

要求:评价的内容对象应是重要的、全面的;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评价应是公正的、客观的,符合教育伦理准则的;评价应对学生或教师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1、教育经费管理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P265-267,P280)

答:教育经费管理是指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原则,对教育经费进行筹措、分配、使用、检查以及审计的过程。其涉及诸多的国家法律法规、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因素,并涉及较多的法律、财会、信息技术,很强政策性、专业性和实效性。

功能:

(1)筹资功能:府负责教育经费的筹措,可强化各级政府的教育责任,对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地区差异,消除基础教育阶段校之间差距过大现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2)导向功能: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分配,不仅对教育资源配置有示范效用,也对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3)监管功能:对教育经费分配使用进行检查审计,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审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1)调整教育经费分配结构

(2)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合理的教职工队伍。

(3)建立起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和专业比例合理的教育组织系统,利于人、财、物力的充分利用。

(4)加强对教育设备的保管和管理,提高使用率。

(5)提高管理水平。

22、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定义是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内容: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23、简述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答:在教育行政中,教育课程一般被理解为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而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实施方法:①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②课程实施的交流,从参与者来讲主要是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及实施者之间的交流。③合作是指就课程实施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课程编制者、督导人员、有关的专职研究人员及实施者共同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

24、教育课程的修订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在教育行政中,教育课程一般被理解为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而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遵循的原则:

(1)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保证国家课程的统一性和标准性,并配以必修课的教学设置来保证;

(2)地方课程要突出本土性和区域性,实施形式可以是必修课或必修课;

(3)校本课程要从学生和社区的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修权利,强调多样化和个性化。

25、简述教育人事行政的意义。

答: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教师人事行政是开发教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

意义:

(1)教师人事行政可以对教师实施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

(2)教师人事行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26、如何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

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掌握专业的技能。

(1)提高教师素质,改革师范教育。首先要通过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与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来获取。其次是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第三是建立起较完备的教师进修制度。

(2)提高教师待遇。首先要努力使教师工资水平在国家财力限度内,尽快达到不低于或略高于其他行业中具有同等学历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其次是改善教师工作条件。

(3)形成尊师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价值的外在表现,社会大众是否尊重这种职业的社会价值,承认这种职业的重要性,也是决定这种职业是否达到专业化程度的一个因素。

27、简述教师考核的方法和原则。

答:教师考核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做出判断和评定过得过程。

方法:按形式分有教师自评法、学生评价法、教师相互评价法。按内容分有单项考核法和综合评价法。按时态分有平时检查考核法和阶段性集中考核法。按考核性质分有定性考核法和定量考核法。

原则:

(1)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公正、客观就是实事求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不带任何偏见、私见,不凭主观意志作出判断。准确就是要求考核结果与教师实际表现相符。贯彻这条原则,要求考核主体克服传统的习惯的凭印象、凭经验的主观臆断,而是注重调查,尊重事实,坚持以评价标准为尺度的考查鉴定。要求考核主体要充分注意和结合自己学校的工作环境,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和实际水平对学校内教师个体进行综合评价。

(2)充分听取意见的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考核教师活动中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考核工作,发挥教师在考核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贯彻这条原则,要求评价主体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是被动的考核对象的认识,树立教师与学生也是考核活动的主体。其次要让教师学生参与考核活动的每一个进程。

28、简述教师的权利和义务。(P122)

答: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9、简述中小学自主办学的限制因素。

答:(1)学校与政府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政府,公立学校虽然是独立的学校法人,根据独立法人的法律界定,只具有部分法人特征,但在关键的方面,即在独立地取得和处理财产的问题上,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中。

(2)中小学教育属基础教育阶段,除少数民办学校外,举办学校的责任由国家承担,国家为学校制定办学总方针,各级政府向学校提供经费、物质及师资,同时指导和监督学校办学。

(3)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学校与各种社会力量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频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利益的机遇随处可见,所面临的价值冲突日益增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有可能使学校发展偏离正确方向。因此,政府对学校不进行必要的调控是不行的。

30、学校战略规划的特点。

答:学校战略规划为学校的未来勾画出蓝图,是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动员的号角,衡量一个学校领导水平和监督其工作的尺度。

特点:

(1)学校战略规划是对未来的深入思考。

(2)发展战略注重研究环境和适应环境。

(3)发展战略立足竞争,塑学校优势。

(4)发展战略具有主体性和创新性。

31、简述学校设施管理的任务。(P282)

答:教育设施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事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管理。教育设施是指开展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它主要包括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间、环境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设施,即教育基建、学校设备和社会教育设施。

任务:

(1)整建环境,学校环境建设是教育设施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优良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是优良校风形成的标志之一,也是办好学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物质环境条件;

(2)完善设备,完善教学设备就是必须使其标准化,其目的是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3)管好设施,首先要做到校舍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等区域划分明确,何不干扰,是教育与服务有机协调。要加强管理,保障学生机教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32简述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P299-306)

答:社会工作管理是为改进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提高其服务效能,政府和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吸收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介入教育系统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以形成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良好地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学校来说,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有:

(1)争取办学资源;

(2)参与课程开发;

(3)改善教学质量;

(4)优化教育环境;

(5)参与教育决策。

33、简述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意义。

答:目标管理是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

者的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

意义:

(1)有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2)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有利于完善和巩固责任制,提高教育质量。

34、衡量决策质量的指标有哪些?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微观因素是什么?

答:决策质量的指标大致包括:决策先进程度、决策的可行程度、决策的效率、决策成本即决策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微观因素:

(1)决策者个人特点的影响:价值倾向性、对有关问题的感知能力和感知风格、对备选决策方案评估和决断时的风格、经验多少。

(2)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决策群体的影响、决策群体中如果存在权力之争,将会降低决策效率,还可能由于不同意见的冲突与制约,将会大大削弱决策的有效性、“组织惯性”的存在。35、实施学校计划过程中的控制和协调要求各有哪些?

答:(1)控制是学校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学校计划相一致,或为使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所采取的监督和矫正等管理行为,它的目的是指出偏差,以便纠正错误。对控制活动的要求:①围绕目标和计划进行;②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加以保证;③要及时、迅速发现问题并立即加以纠正;④对待计划要有适度的灵活,内外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控制目标和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⑤控制措施方面有一定的力度。

(2)协调是为了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对各项工作及各位人员的活动进行调节,便之同步,互为依托。对协调应遵循的原则:①全员参与的原则;②有效沟通的原则;③及时协调的原则;④连续性原则;⑤直接接触的原则。

36、学校质量管理的特点有哪些?

答:学校质量管理就是对学校各项工作质量的管理,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特点:

(1)学校质量管理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2)学校质量管理必须以人的质量为中心;

(3)学校质量管理目标具有一点多面的特点;

(4)学生素质特征性决定学校质量管理具有创造性;

(5)管理活动对象的多样化;

(6)管理方法以定性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7、全面质量管理指导思想和主要特征分别是?

答:指导思想:

(1)企业或其他任何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服务对象做贡献,满足其需求。

(2)从整体出发把握质量。

(3)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4)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

(5)通过组织落实实现质量保障。

主要特征:

(1)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3)全面质量管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4)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38、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

答: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是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和现代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了更高阶段。基础工作包括:(1)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和学生发展质量所进行的设计,它是依据国家的要求,在科研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活动过程。

(2)质量信息提取。

(3)质量信息加工整理。

(4)建立质量责任制。

(5)质量教育工作。

39、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具有明确积极的导向作用。

(2)科学性原则。按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态度对待评价的每个重要环节。

(3)积极性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评价活动本身应具有教育性、参评人格的平等性、评价过程的公平性等。

(4)可行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评价资源、方法以及投入和效益问题。力求使教育评价切实可行,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并有较高的效益。

(5)动态性原则。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被评对象;对评价工作本身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

(6)实效性原则。讲求实效,起到指导实际的作用,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40、简述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P79-80)

答:(1)精简机构,讲求效率;

(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3)分工协作;

(4)信息联系渠道畅通;

(5)因校制宜的原则。

论述题:

1、试评述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P30-31)

答:蔡元培以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和卓越的教育管理思想,成为20世纪我国高举教育改革大旗的杰出代表,同时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民主和法制,并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

(1)积极提倡教育立法。先后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大学令》等多部教育法规和规章,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教育立法的高潮由此形成;

(2)反对专制式学校管理,提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校。如主张大学实行教授治校,“兼容并包”政策。

(3)在学生管理上主张学生自治。主张学校设立学生自治委员会,促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和品性修养三方面好像共勉。

2、试评述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P31-32)

答: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曾创办了多种教育组织。他的教育管理活动,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他每办一所学校,必先建立学校董事会,下设其他如指导委员会、学生自治会、校风校纪委员会等,形成一套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的学校管理系统。

(2)他提倡学生自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他认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续。”“鼓励自治,这便是教学生对于学问方面和道德方面,都要使他能够自治自修。”他自己身体力行,在创办晓庄师范等学校的过程中,他都积极建立各种类型的学生自治团体,让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他这种重学生自治、自立能力培养的管理方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

3、如何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P59-61)

答: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市县级政府具体实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中央政府负责基础教育方针、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监督指导;省级政府负责对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实施工作的评估和验收;市县是具体事项的主要实施者。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心是农村。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确立这一体制的意义,实现两大转变:(1)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变到由政府承担;(2)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

存在问题:(1)对于基础教育管理实行重心上移,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认识不到位,

还没有从“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或“以乡为主”的旧体制中走出来;(2)体制转型矛盾突出,各级政府权责划分不清楚,易造成管理缺失;(3)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出现地域差异,教师队伍不稳定。

4、试论述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政策。(P102-104)

答:(1)建国初期:改造旧教育的基本方针(为新民主主义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接收原国民党统治区学校;进行学制改革(小学五年制)。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领导);划分教育管理的权限(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加强地方的领导管理);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出台高校、中学小学三个工作条例。

(3)“文化大革命”时期:受错误思潮影响,制定的政策使我国教育事业陷入极度混乱的境地,将教师队伍大多数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加强对其世界观改造;废除升学考试,实行推荐入学的大学招生政策;工宣队、军宣队接管学校的学校管理政策。

(4)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经过拨乱反正,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制定了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恢复高考和出国留学;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基础教育地方负责等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近年来,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成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导向。推进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贯彻义务教育法;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建立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政策都有助于教育公平地推进。

5、试论述教育政策与校长工作之间的关系。(P108-109)

答:教育政策对每一个校长的工作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教育政策是校长取得主管学校资格的重要依据。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实现校长负责制,就意味着校长有相应的办学自主权,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2)教育政策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校长工作必须要以国家规定的教育政策为准绳,模范执行教育政策,而不能违反教育政策。如国家颁布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校长必须严格执行。

(3)教育政策引导和启发校长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校长在管理学校时候,总要制定若干规章制度,以达到规范管理的效果。但有的校长制定的如以罚代管等制定就是和教育政策相悖的,因此教育政策对于校长制定正确的教育制度,有明显的知道和启发作用。

总之,校长在执行教育政策是要因校制宜,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教育

政策的各项管理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运用政策。

6、试论述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念。(P33)

答:14至16世纪末,西欧迎来了文艺复兴运动,以人为本的理念,占据了这一时代教育管理思想的主流。

教育以人为本,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一目标与中世纪通过教育培养压抑人性、盲目服从上帝和教会的人的目标格格不入。为实现这一教育理念,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办起了名为“快乐之家”的学校。在这所学校,他改革课程,扩大学习内容,努力使教育过程适应儿童的天性和个别差异。他采用游戏、演说、旅行等多种教学形式,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学生自治,减少惩戒,禁止体罚。他的办学实践对欧洲后来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强烈革新愿望的教育家。他们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最高目标,强烈呼吁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教师对学生不要管的过紧。他们还建议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训练,使教师按照他所教育的孩子的能力施加教育,使学生的能力表现出来,让他对许多东西都学一点,然后独立地做出选择和区别。

7、试论述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P61-62)

答:根据《中国公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今后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把宏观调控与微观放权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说,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中央统一领导。但这种“统一”不同于过去事事由中央划定的模式,也不是事事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对学校实行控制和管理,新体制中的“统一”主要指对基础教育大政方针的导向。

(2)地方分级负责。要负责,就要有相应的权限,为此要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对基础教育事业的决策权和统筹权,加强中心城市和县对基础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权,实行分级管理。

(3)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只有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了,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减轻农村在义务教育上的不合理负担,从根本上建立稳定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4)调动各方积极性。中小学面广量大,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几乎涉及每个家庭。办好中小学,需要有关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不仅要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的积极性,而且要发挥中小学以及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

8、如何理解“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这句话。(P62)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管理:是一种一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既为教育事业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组织发展: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4.跳板原则:是在需要沟通的两个同级部门之间建立横向沟通渠道,以使组织中不同等级中的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以提高沟通效率。 5.松散结合理论:(loosely coupled theory),提出者:魏克(Karl E. Weick)。主要论点:组织内专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结合方式彼此联系并不严密各有特性。双核心(dual -core)现象:1 就权力而言,行政系统高於专业系统。2 就人数而言,专业人员多於行政人员。3 就变迁速度而言,专业系统反对由上而下的变革,变革阻力大,变革速度慢。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3、教学管理的内容? 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开题、操作实施、结题准备、撰写报告、成果鉴定。

[管理学]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管理学]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学试题库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臵、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名词解释 1. 人际知觉 2. 态度 3 .内化 4 .社会知觉 5. 角色知觉 6 .晕轮效应 7 .激励因素 8 .经济人 9. 退化 10 .首因效应 11 .激励 12 .需要 13. 保健因素 14. 挫折 15. 制约现象 16. 偏见 、填空题 1. 泰勒( F.W.Taylor )于( )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由( )部分组成。 2. 从1927年至( ) ,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梅奥 (E.Mayo ) 主持了著名的( )。 3.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和( )。 4.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组织、 ( )和( )。 5. 态度转变的理论主要有( )、( )和“ A-B-X ”模型。 6. 按照威廉 . 詹姆斯( W.James )的观点,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 7. 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 ( )? 和 ( ) 8. 柏恩 (T.A.Berne ) 认为在人际往中存在有三种心理状态 , 即父母状态 ?、 ( ) 三、判断题 1.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把奖金变成“保健因素”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 ) 2. X 理论认为 ,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 ,还应注意关心和 ?满足职工的需要。 ( ) 3. 由于韦伯( M.Weber )的突出贡献,所以,他被称之为“管理心理学之父” 。( ) 4. 社会实践证明,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 ) 5. 一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对陌生人的知觉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大。 ( ) 6. 由于法约尔 (H.Fayoll ) 的贡献,因而他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 ( ) 7. 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 ) 8.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是提倡集体奖励,而不主张对个人的奖励制度。 ( ) 9. 组织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 ) 10. 群体的士气高 , 群体的工作效率就必然高。 11.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海德提出来的。 12. 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13. 态度转变只是指态度的方向性转变。 14. 社会人的管理方法就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具体体现。 15. 梅奥(E.Mayo )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管理理论称之为“ Y 理论”。 16. 对人的气质类型不能作好坏评价。 17. 适度忧愁也有使人奋进的作用。 9.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 ( ) 、 ( ) 10. 按照组织目标来分,组织可以分为 ( ) ? 11.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的基本功能是 ( ) 12.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层次从低到高分为 ( ) ? 实 现的需要。 13. 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经历了 ( ) ? 、( 和资历因素。 、( ) ? 、服务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和 ( ) 。 、( ) ? 、( )? 、自尊的需要和自我 ) ? 、职业的软专家和专家集团。 )、( )和( )。

《教育管理学》试题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A)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 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决策 3、教育价值观 '■ I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育计划 6、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不足之处。 2、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异同? 3、简析教育管理体制中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i Z(! r A 4、简述学校聘任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7 i 1、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12分,共12分) I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以下是我国小学生守则的两个版本,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知识予以判断分析,你认同那个版本?为什 么? 版本一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版本二 1、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肃立,敬礼规范。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弱小,礼貌用语。 3、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课。 4、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 5、热爱科学,开动脑筋,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坚持锻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8、关心集体利益,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公益,遵守公共秩序。 9、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勤俭朴实。 10、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被否定的作文批改法 我是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常下小学对学校进行常规检查。当翻开某班的习作练习本时,我发现前面的几篇作文,学生在老师批改后(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议)又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后面的几篇作文,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没有坚持下去。我正在惋惜,该班的语文老师解释道:“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有凑作文篇数的嫌疑,便规定不准这样来安排习作。”稍后我与该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谈及此事,这位领导说:“个别老师对重写的作文只写了几个字的评语,但也要算一篇大作文。为了防止老师‘偷工减料’,便杜绝了此类做法。这样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好管理。据我事后了解,这所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中有明确规定,每学期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学生习作。 请你结合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校方这一做法。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B)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

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教育管理学题库(整理)

教育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管理(PPT):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手段,把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教育管理(PPT):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手段,把教育系统中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优化育人环境,以协调组织内部人、财、物等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过程。它是教育管理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超越,是教育管理的整体转换运动。其中,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是条件,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目标。 4、教学管理(PPT):我们现在所谓的教学管理,一般是指微观层面上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内部为实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师资、课程、场地、设备及结果的管理。 5、科学管理理论(P11):科学管理理论的特征是:1)管理过程中更注重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于个体的感受、经验。2)教育管理的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3)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技术。4)注重民主管理,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5)管理模式具有推广价值。6)有较强的适应性。 6、科层管理理论(P43):属于古典组织学派的一个分支。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在西方,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基本观点: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⑥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 7、霍桑实验(P42):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8年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从而得出以下结论:A、经济刺激并非唯一刺激动因B、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身份对待管理的; C、工人往往以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免受专断管理之害 D、非正式社会组织与管理相互作用影响 E、专业化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 F、人不是机械齿轮,是能动的生物体。即通过试验提出来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并坚信只有改善组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8、教育管理体制(P51):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教育督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招生制度、分配制度等。 9、需要层次理论(P45+BAIDU):即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1)管理主体: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组织的核心人物)和中层、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客体: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包括组织中的一般成员、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和与组织的扩张和发展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教育管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教材第六、七、十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行政体制是( A )的重要组成部分 A国家行政体制 B国际行政体制 C地方行政体制 D学校体制 2、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 A )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立的 A1963年 B1986年 C1949年 D1998年 3、首长制又被叫做( B ) A合议制 B一长制 C合作制 D集权制 4、分离制又被称做( A ) A独立制 B一长制 C合作制 D合议制 5、完整制又被称作( B ) A合作制 B从属制 C一长制 D合议制 6、层峰组织结构是德国的( C )提出的 A莫雷若 B布莱克 C韦伯 D卢梭 7、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是在( C )颁发的 A1993年 B、1985年 C、1995年 D、1950年 8、( A )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和助手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孔子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 A )作用 A主导 B主体 C客体 D导向 10、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一个( A ) A知识的传授者 B学生的榜样 C学习者 D艺术家 11、教育行政实行分权制的典型国家是( B )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12、当代西方决策管理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西蒙 B奥苏伯尔 C杜威 D布鲁拉 13、( A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1993 B1995 C1986 D1998

基础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信息传递方面角色包括监听者、__传播者____和____发言人 __。 2.按计划的期限可将其分为___长期计划___、__中期计划 ____和短期计划。 3.职权设计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____纵向__与__横向___两个方面的职权关系,将不同类型的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和部门,建立起高度协调的职权结构。 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__示范性____、激励性、互动性和__适应性____的特点。 5.按沟通的范围,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6.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7.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8.领导活动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9.路径—目标理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______教授提出来的,它以______理论为依据。 1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和事后控制。 1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包括______、______和联络者。 12.按计划内容的明确程度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13.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______,领导的目的是实现______。 15.按沟通的方向,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____和平行沟通。 16.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______和______。 17.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8.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放任式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人际知觉和人际沟通。 20.冲突管理有各种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强迫、妥协与合作。 21.管理环境一般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2.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23.组织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______和__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的。 24.“社会人”又称“______”,这一假设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______实验。 25.预算是______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______ 的控制方法。 26.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______、良好的沟通和______。 27.从环境的可控程度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与非确定型决策。 2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上下级关系。 29.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30.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自然消退和惩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 ]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2.梅奥认为工人是[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中层决策大多是[ ]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技术决策

教育管理学(陈孝彬主编)整理笔记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3、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绳的。 4、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 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

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6、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第三节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第四节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

教育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40分)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是什么? 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由于是经常出现、反复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这类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种决策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这种决策是可以运用筹学技术来完成的。在这种程序化决策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调查得到,它的约束条件也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都是能够量化的。对于这种决策,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代为运算,并找出最优的方案,都是在价值观念之外做出的,至少价值观念对这种决策的约束作用不是主导因素。 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处理,偶然发生的新问题的一次性决策,由于这类问题有很大的偶然性,管理者又没有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不论问题复杂还是不复杂,都没有现成的处理方案,因此不能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决策,只能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才干和信念去解决。这种决策所赖以进行的信息不完全,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糊、不确定。约束条件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变量,比如社会需求、消费偏好、个人收入、消费习惯等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社会发展变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着约束条件的稳定性,而且这种决策的贯彻实施还会引起决策所影响对象的有意识反应,比如竞争对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这就导致决策与决策实施结果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这种决策,是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为决策人制定决策提供优化方案的,在这种决策中,变量更多的是人的意志因素。而人又是一个奇怪的存在物,他的意志和欲望多种多样,并且各自的评价又不同。所以,这种决策就不是一种可以在数理基础上完成的逻辑选择。 2、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教育运行机制是指教育机体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总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的现实存在。 3、教育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过程管理的内涵:学校过程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为达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将管理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使其作用在积极相关效应中得以放大,从而共同进行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程序。 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是指把管理系统的总任务转化为组织的共同目标,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所属单位、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 4、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行政管理的内涵: 教育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机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根据一定的政策,对教育工作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和领导。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为其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文化背景、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各自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与组织也就不一样。有中央集权,也有地方分权;有全面控制,也有宏观指导;有统一管理的,也有部分管理的;有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也有独立管理的。 教育学术管理的内涵: 学术管理是大学教学、科研活动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大学学术管理是指大学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依据学术发展及大学学术的特殊规律,通过组织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为实现大学学术目标而对学术事务及学术活动进行调控与规范,从而高效率地实现大学学术目标的过程。 5、教育管理学中控制与反馈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学中控制的内涵: 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学校管理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学中反馈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