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融合发展研究

城市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融合发展研究
城市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融合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c6695728.html,

城市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刘帅吴有进

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30期

摘要: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投资模式、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分析,已经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消费力,同时在生产要素积累的过程中,相对的旅游消费水平与旅游产业结构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旅游产业在其中的网络化扩散,也激励了旅游产业的内部创新的根本驱动力,进而形成空间溢出的发展态势。因此,本文基于对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投资模式等三个维度,分析城市发展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的积极效应,同时提出客观的融合发展思维。旨在促进城市化与旅游经济同步发展,并以积极的空间效应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结果。

关键词:城市化空间效应旅游经济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化发展对我国社会模型而言,不仅是空间上的产业与人口聚居,也是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城市居民靠拢的一个过程。从空间维度中集合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换,实质上激发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甚至促进了规模化与标准化的革新。那么促进城市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也是对于二者可持续发展的考量,同时对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产生着重要的积极效应。因此本文研究了城市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并提倡相应的融合发展观念,现做如下分析。

1 城市化发展对旅游经济形成的空间影响效应

1.1消费模式转换的积极效应

城市化发展对我国旅游经济产生的影响效应,首先需要从旅游消费的模式中分析。从客观角度阐释,城市化发展将农村人口推向城市生活,而这样的过程产生了相应的文化渗透,即乡村人口的消费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熏陶。从以往各地区上报的旅游消费比例能够发现,城市居民的年均旅游消费比占总收入的35%以上,但农村居民在此的消费比例不足2%。其根本的消费需求并未产生对于乡村居民的深度吸引,那么同样的收入比例并不能导出相同的旅游消费结果。而其中最为根本的消费动机存在于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两个层面,而乡村居民打破传统消费理念的主要问题在于文化渗透,这样的过程需要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在生活方式上的辩证理解,那么城市化发展则是最为有效的文化渗透与融合的交叉点.在此之中形成的便是空间

溢出效应,从而激发乡村居民达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旅游消费观念,进而以旅游消费人均基数带动旅游经济的逐步攀升。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二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探讨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但又相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并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开放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为推动市场的不断扩大,通过弱化国界的限制,各国共享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全面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其本质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使各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地理位置上邻近的国家为了维 护他们之间共同的经济或政治利益,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条约或规定,即超越国界的经济协调制度,或建立其共同的机构,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最终实现经济及政治上的合作与

联盟。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因邻近国家文化接近、市场结构互补,可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很多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过渡,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高阶段。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它混淆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一)二者的发起主体不同 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自发的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国家的主导作用下形成的。 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并不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它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并不含政治因素。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市场机制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的自发行为,政府的干预程度较低。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一种制度安排。经济结构相近的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规避风险,选择签订协议达成共识,这是建立在经济上的政治合作。 (二)二者对风险的规避程度不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然而风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的。经济全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高铁开通为云南旅游注入强心剂 高铁时代,不仅改变了游客的出行方式,更将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从高铁开通联网全国到高铁旅游促旅游强省跨越,这无疑将为云南旅游注入一剂强心剂。 (二)工商旅游警察市场监督体系日趋完善 按省级有关部门要求,已建立旅游警察的云南7州市(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迪庆、瑞丽、腾冲),将相继建立工商旅游警察队伍,这必将开创云南旅游市场整治的新局面,不断完善和成熟云南旅游市场监督体系,有望在全国充当示范者角色。 (三)定制旅游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云南拥有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随着云南财沃散客旅游服务平台的成立,云南针对散客旅游的服务体系将逐渐完善,定制旅游有了更多资源整合优势,将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四)旅游扶贫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 云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如何结合旅游强省跨越的机遇与扶贫攻坚的挑战,将是云南旅游2017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也将持续影响云南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谱写旅游扶贫云南样本的关键要素。

(五)导游自由执业落地检验受热捧 导游自由执业虽还是试点,但早已有人这么做了,他们中既有持有证书的职业导游,也有单纯的旅游爱好者。在2017年,导游自由执业获奖者迎来关键的市场检验期,处于全国旅游市场末端的云南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六)旅游央企大企入滇将加速整合云南旅游 2016年,在云南出镜率最高的旅游央企要算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目前,多个在滇项目已开始落地,加速了布局云南旅游的步伐。除央企外,携程、同程等线上旅游服务商也加速了云南旅游资源等整合。从控股旅游百事通到涉足旅游地产等,无论是强强联合谋发展还是忍痛割爱甚至互相伤害,大家都在讨论下一家被整合的会是谁。 (七)滇中城市旅游圈景区旅游发展将迎较大增长空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7年,景区旅游发展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滇中城市旅游圈建设将加速,景区近郊游发展成趋势,养老养生旅游、乡村自驾游、房车露营项目将受更多消费者关注。更多旅游特色村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将有所提升,更多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品农庄、精品客栈、农家乐、乡村休闲小景区将出现,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景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都会有创新,推动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向包括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在内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转型升级,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营销模式,扩大景区客源市场。 (八)餐饮业面临提质增效的跨越挑战 产品个性化、服务人性化、品牌全国化,将成为云南餐饮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餐饮行业将加强客户内在化、企业升级化、数据作用化、行业产业化促进转型升级。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条件和区域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的庞大经济主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市场竞争力逐渐让区域间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转变为区域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的差异。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与城市化之间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超前或滞后的城市化会严重阻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紧密结合中学地理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各大省区的城市化率做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地理环境下二者的协调性不同,且二者的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西北、东北、西南省内城市化差异大,而东中部地区省内城市化差异较小。 【关键词】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 0.引言 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地理、人口、环境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具有显著地域环境和地域经济差异的国家。在新经济地理视域下,我国的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要知道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域产业集聚、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等密切相关。21世纪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逐渐提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代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互为动因的关系,能够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道路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1.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1.1数据来源 城市化水平通过城市化率来表示,而人均GDP占有额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一章中提到人均GD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区域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内容,而产业结构与工资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大省份的城市化率数据和人均GDP数据(港、澳、台除外),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 1.2计算方法 为了能够量化地表现出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将城市化率与人均GDP数据二者的差值表示偏离平均正常水平的程度,通过计算每个省份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标准差值,来探讨城市化率省内分布情况,并采用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探讨二者协调性的空间格局状态。 (1)城市化率计算方式。实际城市化率=(实际城市人口数量/总人口)×100%。由于实际城市人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每年的城乡人口流动量巨大,人口计算起来想多困难,因此可以用城镇人口乘以4/3的方式估算实际城镇人口。实际城市人口的估算方法:全国的实际城镇人口=(4/3)×城镇人口 (2)标准差标准化的计算方式。通常被认可有效的标准差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该式中Z表示标准差标准化后的结果,i表示样本变量,表示城市化率或者人均GDP 的平均值,S表示样本标准方差。S的计算公式如下: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教学总结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 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年代,旅游业也毫不示弱的跃居经济发展的前位,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旅游业也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自然有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如今这个发展势如破竹的时期党和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虽然我本身对可持续发展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和把握,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有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定义,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

科学合理有效有质的发展,要既能满足当代人又能满足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在旅游经济方面的可持续,要想发展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必须保证旅游业的生态发展,生态发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我本人是云南人,现在我就从自己对自己省会的粗略认识来思考一下云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云南省成为了旅游大省,但旅游经济高度发展的代价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在云南省很多地区由于旅游业的高度开发、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等诸多原因导致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超负荷,景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了云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云南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旅游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目前云南旅游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云南省由于本身位于西南边陲,离经济发展的东南沿海较远,在经济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因此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能力有限,也就能写这样子的了吧。。。你凑合着改改应该能过。。。 哪些需要加什么我都有用红色标注。。 自己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写一点、、 然后就是目录。。你自己弄一下把,我不会弄目录。。我哥哥他们弄得目录一点就链接到相应的地方了。。我真心不会弄啊~~ 前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么个写的,我就写上了。。 好吧。。 早就写完的东西因为木有电脑发给你,所以晚了。。。 呃~就这么的吧。。。 有撒不懂得你再问我就行。。。 今天我一直能用笔记本上网。。。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 旅游是一种空间活动,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只有通过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针对旅游业的现存状况,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随着旅游环境容量,我们将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旅游,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旅游规划 旅游业随着旅游的兴起而产生,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对有关旅游业、现代旅游、我国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规划、旅游保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重新定义。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好的研究,对今后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目录: 0.前言…………………………………………………… …………………(页码) 1.旅游业…………………………………………………… …………………(页码) 2.现代旅游…………………………………………………… …………………(页码) 3.旅游资源…………………………………………………… …………………(页码) 4.我国的旅游资源…………………………………………………… …………………(页码) 5.旅游开发…………………………………………………… …………………(页码) 6.旅游规划…………………………………………………… …………………(页码) 7.旅游保护…………………………………………………… …………………(页码) 8.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页码)

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

(暑假一日一练)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3.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基础知识梳理]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工业变化 (1)20世纪80年代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2)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且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2.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时间1979年~1990年1990年以后 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 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 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 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 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出现的原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出现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受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酸雨的危害。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柏兰芝老师 提纲4. 9/25/02 IV. 需求拉动的区域增长理论( Demand-based theory) 1. Export-base theory (North) 2.Tiebout’s response 3.Economic base theory 经济基础理论 https://www.360docs.net/doc/2c6695728.html,pared to Jane Jacobs’ “supply region” 1.Export-base Theory Context: 战后关心工业化和增长 2) 区域发展必须放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利润极大化,可流动的生产要素) 以美国大西北出口历史为例。 麦/面粉 1868开始到英国/ 1857到日本/亚洲/澳洲 19世纪:一半以上出口 伐木业(Douglas fir):联系加州的gold rush 1860-1920, flour and lumber accounted for 40-60% of the value of the region’s manufacturing output

不是线性地从subsistence--------------------------- 集中 reduced transport rates 3) 定义export base: collectively exportable commodity of a region. In the US, many regions stated from 1 or 2 exportable commodities, And, export base often widened after transport costs has been reduced --bring income back to the region --develop diversity --develop residentiary industry --external economy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apital: invest in existing export industry reinforce existing export base, create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4) 增长的机制 增长一定要工业化 The case of Oregon:农业带动的出口也能带动增长 5) So, a region is defined by its development around a common export base. This makes it economically unified and ties the region’s fortunes together. 6) What will influence the decline of a region Transportation/Technology/Government 2.Tiebout’s response: 1956 1) export base 对小区域比对大区域有用—decided by the scale of a region. --How to define a region --Not by export base. --Size matters. The larger a region is, the more it has internal trade. . export only accounts for a very small portion of US economy 2)short-term . long-run other sources of regional growth (of income and employment): business investment, government spending,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non-economic migration 3)factor endowment: . New Jersey’s coal—有煤不见得就有出口,还要看成本 4)stage theory counts—. America as a colony 5)export base is better to be applied to satellite cities in the suburban fringe 6) a region must divide its energies between residentiary and export activities North: Reply 1)long run 2) a region’s significance lies in its being a specialized part of the whole so, export base is useful to define a region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区域吗有export base 可用来定义吗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所谓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并福及子孙后代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旅游目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地人民共同依赖的环境质量。 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高。当今旅游业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科技支撑、转型升级、坚持区域合作,具有极大的经营内涵和外延,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到处充满希冀的产业。 旅游事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称,创汇可观,故世界各国均竞相发展本国旅游业。伴随着经营管理科学化、经营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加之现代技术的充分利用,世界旅游业面貌焕然一新。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旦拥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环境,就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但是,如何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经济优势,还必须进行综合性的旅游开发,形成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旅游景点、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方能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由此可见,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和旅游环境的保护。 何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本质就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这说明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果旅游资源不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就只能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因而也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发展,是指人们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满足需求为重点,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围绕旅游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开发和建设的活动。旅游资源的丰裕仅仅意味着自然和社会所赋予的资源优势,但不是社会财富。要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形成社会财富,就离不开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离不开旅游经济地发展。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旅游资源对于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时,才会主动自觉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旅游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旅游与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的所有外界影响因素与力量的总和,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从环境角度来看:环境通常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是指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能量的总和,它维持着人类的生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指人类为了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法律等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条件,按照人们的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修和改善,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风景区和良好的旅游环境,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纵观国内外旅游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其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为了全面理解如何转变、在哪些方面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旅游产业现代化”,从哪些方面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 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但又具有与传统旅游业所没有的新特征、新业态、新功能。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征是:一、旅游资源。二、旅游产品。三、客源市场。四、科技支撑。五、旅游企业。六、产业队伍。七、产业形态。八、与自然环境关系。九、产业功能。十、国际合作。虽然现代旅游业比之传统旅游业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生态旅游提上日程,可持续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理念也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并且现在人们旅游的自主性占据着人们旅游心态的大半,各类自驾游等陈处不穷。种种这些,让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多种多样。 总得来说有以下几种趋势: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2、文化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4、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5、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这几种趋势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优点,但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里所分析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它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就是从形式,第二就是内容。因为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形式上:(1)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自助游有这么几个形式: 1.完全自助游:不需要旅行社参与,但所有行程、票务、食宿都需要自行安排; 2.不完全的自助游,最为常见:只是借助旅行社或一些专业的旅游预定组织(如携程、希尔顿预定中心等)进行订住宿、交通票和门票,其他的则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有选择地找旅行社帮忙。 3.参加一些自助游团体,如车友会之类的。这类形式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2)体验式旅游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以追求心

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一)城镇化发展不能搞“大跃进”, 必须循序渐进 许多地方近年来城市无节制的扩张无异于城市化的“大跃进”, 使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各类资源及环境不堪重负; 曾经普遍出现的小城镇建设中“有城无市”的状况甚至在不少大城市中也出现了; 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城市病”开始大量出现等。现在强调必须循序渐进地推进城镇化, 是再及时不过了。 应当清醒的认识到, 城镇化决非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数量增长的过程, 它 还是一个质的提高过程, 包括: 城镇产业的升级及其结构的合理化; 城镇人口素质的大幅提高; 优秀的传统城镇文化得以保留并发扬; 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等。总之, 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绝大多数居民的幸福感也应不断增强, 居民的幸福感是一个与城镇化成本成相反方向变动的指标,所以我们应该控制城镇化成本的增长,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二)必须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城镇化 我们认为, 要以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来指导城市发展, 就必须牢固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城镇化。这里, 我们定义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是指某一特定城市的发展, 在确保当代城市居民达到并维持一个适当的福利水平的同时, 不剥夺或危及后代人和城市以外地区居民的福利和机会。即城市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和城市外居民利益与机会代价。相应, 可持续城镇化可定义为, 某一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在确保当代区域内居民达到并维持一个适当的福利水平的同时, 不剥夺或危及后代人及区域外地区居民的福利和机会。二者既区别又联系紧密, 尤其重要的是, 这二者均与上面讨论到的“城镇化成本”密切相关。就广义的城镇化成本而言, 不可持续的城镇化是成本较高的城镇化, 因此, 要大力倡导可持续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从而降低城镇化成本。 (三)构建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 走集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 城镇体系结构的不合理, 必然使维系城镇发展的各类资源配置失当, 因而是高成本的城镇化。粗放型的城镇化是对城市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是高成本的城镇化。走集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核心是高效地利用城市资源,即以最少的资源耗费(如对土地的占用, 水资源、能源的耗费以及环境成本), 求得较多的城镇发展的收益, 它与上面提到的城镇体系结构又紧密相关。其实, 所谓城市群组团的方式, 在美国也就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三个主要区域, 它们提供了美国总体经济的65%。而在我国, 提出要建设大都市的城市就达180 余个, 经济学的“短边原则”应当是“大都市冲动”的一副清醒剂, 否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专题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考纲要求】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课程标准】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 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发展迅速。 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知识整合】 一、背景:1、“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 书》及附件,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该组织规定了美元与黄金 直接挂钩的原则,使美元得到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3、世界银行——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成立,世界银行最初主要 向西欧国家贷款,后来也面向亚非拉国家 4、布雷顿森林体系 形成: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和比价; 作用: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 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 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 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 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 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㈠、欧洲联盟 1、成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