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再分析

对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再分析
对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再分析

帕累托最优知识讲解

帕累托最优 摘要: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帕雷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 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 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 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关键词: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重要前提、条件、资源配置、效率、“80/20”法则、资本配置 引言: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迄今所能给与的明确界定就是“帕累托效率”,也称为“帕累托最优”。 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基础之上。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如果一个经济制度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有三个重要前提: 第一,它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的,如果损害某人而让别人得益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它的深刻含义是市场经济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经济。在被帝王贵族统治下的经济,统治者的权利高于被统治者,因而那里不可能实现市场经济。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在详细地讨论了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情况之后.我们来研究如何利用该曲线将生产和交换两个方面综合在一起,从而得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参见图。首先,在图中的生产能性曲线上任选一点.例如为B 点。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可知,B 点是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一点,故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另一方面,B 点表示一对产出的最优组合,即图生产和交换的最优,即(X ,Y)。如果从B 点出发分别引一条垂直线到X 文和一条水平线到Y 。则得到一个矩形A Y B X 。该矩形恰好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中引入的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相同:它的水平长度和垂直高度分别表示两种产出的给定数量牙和y 。如果设点A 和B 分别为消费者A 和B 的原点,则该矩形中任意一点也表示既定产出X 和Y 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分配。于是,我们可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当中的全部讨论都照搬到这里来。 图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 按照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分析,埃奇渥斯盒状图A Y B X 中的交换契约曲线为VV 〞。VV 〞,上任意一点均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给定生产契约曲线上一点,即给定一个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现在有一条交换的契约曲线,即有无穷多个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与之对应。在这无穷多个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之中,任意一个例如点C 都表示交换在单独来看时已经处于最优状态,但并不一定表示在与生产联合起来看时亦达到了最优状态。下面利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这两个概念来加以说明。 在图中,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 点的切线S 的斜率绝对值是产品X 在该点上转换为产品Y 的边际转换率MRT ,交换契约曲线C 点是无差异曲线A II 和B II 的切点。A II 和B II 的共同切线T 的斜率绝对值是产品X 在该点上替代产品Y 的边际替代率MRS 。切线S 和T 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即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如果

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

三、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 (一).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这里我们开始讨论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它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我们先从交换的最优条件开始讨论。首先还是考虑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问题,然而再将所得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 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 和Y ,其既定数量为X 和Y 。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 和B 。下面我们用埃奇沃思框图来分析这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如图10-1所示,框图的水平长度表示经济中第一种X 的数量X ,框图的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产品Y 的数量Y 。A O 为第一个消费者A 的原点,B O 为第二个消费者B 的原点。从A O 水平向右代表消费者A 对第一种商品X 的消费量A X ,垂直向上表示消费者A 对第二种商品Y 的消费量A Y ;从B O 水平向左代表消费者B 对第一种商品X 的消费量B X ,垂直向下表示消费者B 对第二种商品Y 的消费量B X 。 ·g c C O B O A X A Y A III B a I A II A III A b d e II B I B Y B C ’ X B 图4-10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现在考虑框图中的任意一点,如a 点。a 点对应于消费者A 的消费量),(A A Y X 和消费者B 的消费),(B B Y X 。这样,下式(10.9)成立: X X X B A =+; Y Y Y B A =+ (10.9) 也就是说,框图中的任意一点确定了一套数量,表示每一个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而且满足(10.9)式。因此,框图确定了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情况。特别是,在框图的垂直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X 商品,框图的水平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Y 商品。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在埃奇沃思框图中的全部可能的产品分配状态之中,哪一些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呢?为了分析这一问题,需要在埃奇沃思框图中加入消费者偏好的信息,即加入每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于A O 是消费者A 的原点,故A 的无差异曲线向A O 点凸出。图中是消费者A 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中,A III 为较高的效用水平,而A I 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一般来说,从A O 点向右移动,标志着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增加。另一方面,由于B O 是消费者B 的原点,故B 的无差异曲线向B O 点凸出。图中,B I 、B II 、B III 是消费者B 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中, B III 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平,而B I 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一般来说,从B O 向左移动,标志着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增加。 现在,从框图中任选一点表示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初始分配。例如,选择一点a 。由于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故点a 必然处于消费者A 的某条无差异曲线上,同时也处于消费者B 的某条无差异曲线上,即消费者A 和B 分别有一条无差异曲线经过a 点。因此,这两条无差异曲线可能在a 点相切或相交。假如两条无差异曲线在a 点相交(如图10—1所示),点a 是无差异曲线B A I II 和的交点)。容易看出,a 点不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因为,通过改变初始分配状态,例如从a 点变动到b 点,则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从无差异曲线A II 提高到A III ,而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未发生变化,仍然留存无差异曲线B I 上。因此,在点a 仍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由此得到结论:在交换的埃奇沃思框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 和B 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则它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 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 概念。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 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 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 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家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做到不损害对手的利益的情况下又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就算是帕累托最优,换而言之,如果是双方交易,这就意味着双赢的局面。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条件下如何实现帕累托最优: 一.首先我们讲一下帕累托最优的定义: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商品的有效配置中,没有人能够在不适别人受损的情况下使自己得益。有效地配置也称作帕累托最优。 举两个例子: 1.比方说我们有两个人,他们每人有3块钱,现在政府要把他们的钱收回,并补助4块,总共10块钱从新分配给他们: 分配方式一,只要是保证双方至少有三块钱的基础上,将额外的4块以任何方式分配各双方,都是帕累托最优,但注意双方得到的额外补助总额是4就可以。 分配方式二:将甲方的钱控制到小于3快的情况,乙获得其他所有收入,这样,甲的利益就受到损失。这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一方的受益,是在另一方受损。 如图,大三角形中所有的整数点,是所有的分配情况。但只有在红色区域的分配情况,才有帕累托的改进(注意是改进,而不是最优)。在红色三角的边界都是帕累托最优。(当然这里就牵着到了公平问题,在这里不再赘述) 2.其次,在这我不得不提一下现在房价的问题,政府的调控政策使得一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下跌,使得部分业主打杂楼盘,这就是一种帕累托的改进。因为他是部分人的受益受损。 二.知道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之后,那我们分析下完全竞争市场是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 (一).消费者市场的均衡:交换的效率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消费者市场均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市场上的双方,能够自由的贸易,并且贸易成本为零。这样,不同的消费者,就会通过贸易进行自由贸易,通过改变自己手中不同商品的组合,来满足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所有的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进行的,所以他们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1.我们先看一下,贸易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初始配置下,詹姆斯愿意用1单位食品换1/2的衣服,MRS FC =1/2,詹姆斯对衣服的评价比较高。凯伦愿意用3单位的食品换1单位的衣服,MRS FC=3.假设他们相互决定,用1单位的食品,话一单位的衣服,那么双方都是很乐意的,就都会得到效用的提高:因为,本打算用用1单位食品换1/2的衣服的詹姆斯用1单位食品换到了1单位的衣服,除了满足最初的预期外,还多得到了1/2的衣服,效用提高,海伦也类似。经过交互,我们根据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我们得到,随着交易的进行。詹姆斯的MRS FC上升,海伦的MRS FC下降,知道两者的MRS FC相等。 我们可以总结出: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同,就有交易的可能,他们可以约定一种商品的交换比率,这个商品的数量交换比率只要在大于较小的边际替代率,小于等于较大的边际替代率,交易就会发生,是双方得到帕累托改进,最终达到二者的边际替代率,达到帕累托最优。 2.引入一个分析工具,埃奇沃思盒形图。如图16-4.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β<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原则:经济、效率、效果 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

指标选择原则:相关、可比、重要、经济 国债功能:溺补赤字、筹集资金、调解利率、调控经济 国债负担:认购者、债务人、纳税人、边际负担 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我国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政府性债务分类:负有偿还责任、负有担保责任、救助责任的债务 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多选) (1)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 (2)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 (3)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4)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 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统一、可靠、合法、公开、年度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多选) 1、建立政府预算体系; 2、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3、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收入预算应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这是我国预算审批制度的重大改革。(单选) 4、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5、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决算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单选) 6、推进政府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 7、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译自英文维基) 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在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得到应用的经济学概念。这个术语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帕累托使用这个概念研究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问题。 假设为一组个体进行了初次的商品分配,改变分配,使得至少一个个体更好而没有任何其他个体变坏,称为帕累托改进。不能进一步做帕累托改进的分配称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是效率的最小概念,并不一定形成社会期望的资源分配结果:它没有考虑公平问题,或社会的整体福祉。 概述 非帕累托效率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改变商品分配可以使一些个体在没有任何个体变坏的前提下变得更好,因此可以通过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效率。这里的“变得更好”通常被解释为“置于占优位置”。人们普遍接受,非帕累托效率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效率是经济体系和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任何体系中的经济分配是非帕累托效率的,就有帕累托改进的潜力,以达到帕累托 效率:通过重新分配,至少有一个分配对象的福祉可以被改善而不减少其他任何分配对象的福祉。 (上图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显示了生产效率是帕累托效率的先决条件。A点对生产来说不是有效率的,因为在不减少其他商品的生产的前提下能够生产更多两种商品(黄油和枪)中的一种或两种。因此,从A到D的移动可以在没有其他人变坏的前提下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改进)。不是帕累托效率的,因为枪的生产减小了。同样,从A到B的移动也不是帕累托效率的,由于黄油的生产减小了。具有相同X或Y坐标的边界曲线上的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的。) 在实际中,为确保旨在提高经济效率的改变没有使任何人受损,可能需要对一个或多个当事方进行补偿。举例来说,如果经济政策的变化使受法律保护的垄断不复存在,使市场变得具有竞争力和更有效率,这种变化就使得垄断者受损。然而,垄断者的损失将被效率上的增益远远抵消。这意味着垄断者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同时经济中的其他人也能够实现效率上的增益。因此,没有人变坏而有人变好的要求达到了。在现实中,实际的补偿工作会有可观的相关成本(frictional costs),也可能导致激励扭曲,既然大多数现实世界中的政策变化的参与者都不是原子的,而是有相当大的市场力量

帕累托最优教案资料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简介 (Pareto Optimality) 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雷托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定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1] 详细介绍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 而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制度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条件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交换最优条件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 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简介 (Pareto Optimality) 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也称为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雷托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定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帕累托最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从某一个数量开始,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效用函数是连续函数,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低,越远效用水平越高(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一般用MRS 表示(或RCS)。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 商品数量是递减的。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P1/P2 预算线的变动(四种情况)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如机器设备、厂房等)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等产量线的特征: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等产量线凸向原点。等产量线凸向原点的原因在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表示在保持产量一定时,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必须放弃的资本投入量,也即资本与劳动的替代比例。公式:MRTSLK = -ΔK /ΔL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即在保持产量不变时,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所要放弃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造成的。因为根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他的边际产量将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产量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远,产量水平越高。3、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等成本线――表示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的斜率为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等成本线的移动――四种情况,类似预算线。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变化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区别:——后者是指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即生产规模不变)时,由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减带来的产量变动的规律。规模报酬三个阶段: 1.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产量增加的比例>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2.规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第八章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第二节帕累托最优 教学要求: 掌握: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教学 重点、难点及关键知识点: 重点: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方法及手段:课堂理论讲授、板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基本内容(教学过程) 一、福利经济学 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即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如果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织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效用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效用减少。帕累托最优回答的是效率问题。从社会福利角度出发,用效率来评价总体经济运行有其合理性,因为如果资源配置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那么,总有一些人能改善境况而没有人会受损,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总量肯定能上升,那么通过一种恰当的分配或补偿措施,能使所有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善。

四、福利经济学定理第一定理: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保证了竞争市场可以使贸易利益达到最大,即一组竞争市场所达到的均衡分配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竞争能够通过价格有效率的协调经济活动,从而配置有限的稀缺资源。 第二定理: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实现。 第二定理表明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反映社会意愿的任何一个帕累托最有配置。这在政策方面的启示实际上是要求政府不必用干预市场的方法来达到政策目的,而可以通过再分配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因为市场收到政府的干预就会导致价格的扭曲而改变了实际决策行为,造成效率损失。 作业和思考题 1. 整个经济原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Sx)增加,试考察:(1)在X 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补充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2. 假设:(1)一个简单经济最初处于全面的长期的完全竞争均衡;(2)L和K是仅有的两种生产要素,各具有一定的数量;(3)仅有两种商品X和Y,X 的劳动密集程度(即L/K 的比例)大于Y;(4)商品X 和Y 互为替代品;(5)X 行业和Y行业是成本递增行业。 (a)以局部均衡的观点来讨论,如果D X上升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b)Y商品市场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c)在劳动和资本市场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d)劳动和资本市场中发生的变化是如何转而影响整个经济的? 3. 为什么说即使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不同,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两厂商的该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4. 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5.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

关于帕累托最优

关于帕累托最优.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馀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制度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经济学应用帕累托最优的概念,隐含着三个极重要的前提。 第一,它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的,如果损害某人而让别人得益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它的深刻含义是市场经济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经济。在被帝王贵族统治下的经济,统治者的权利高于被统治者,因而那里不可能实现市场经济。 第二个前提是在市场经济中帕累托的最优解取决于每个人的初始资源,包括个人的天份,家庭和受教育的环境,从上一辈得到的遗产等。所以市场经济承认各人所达到的富裕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为各人参与到市场中来时的起始点不同。 第三个前提是假定各人的幸福仅仅取决于他所享受的物质条件。这一前提使得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但他们是否一定更幸福则未必,如果各人的幸福感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举例说,一个人的幸福感如果建立在财富的比较而不是财富的享受,那么想办法把别人弄穷自己就会感到幸福。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必然破坏了帕累托最优。摆阔或炫耀虽然不等于把别人弄穷,但其心理基础则是将幸福建立在财富的比较,而不是财富的享受上。妒忌原是人类劣根性,如果对这种恶劣心态不自觉地提防,甚至加以煽动挑逗,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本节先讨论交换的最优条件。 首先还是考虑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单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问题,然后将所得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 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 和y ,其既定数量为X 和Y 。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 和B. 图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下面用一种叫做埃奇渥斯盒状图的工具来分析这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参见图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经济中第一种产品X 的数量X ,盒子的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产品y 的数量Y .A O 为第一个消费者A 的原点, B O 为第二个消费者B 的原点。从A O 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A 对第一种商品X 的消费量B X ,垂直向上测量它对第二种商品Y 的消费量A Y ;从B O 水平向左测量消费者B 对第一种商品X 的消费量B X ,垂直向下测量它对第二种商品Y 的消费量B Y 。 现在考虑盒中的任意一点,如a 。a 对应于消费者A 的消费量(A X ,A Y )和消费者B 的消费量(B X ,B Y )。下式成立: A B X +X X = A B Y Y Y += (1) 换句话说,盒中任意一点确定了—套数量,表示每一个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1的消费,且满足(1)式。因此,盒子(包括边界)确定了两种物品在两个消费者I 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情况。特别是.在盒子的垂直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I 消费者不消费X ,在盒子的水平边上的任意—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B Y 。 现在的问题是,在埃奇渥斯盒中的全部可能的产品分配状态之中,哪一些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呢?为了分析这一点,需要在埃奇渥斯盒状图中加入消费者偏好的信息,即加入每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于A O 是消费者A 的原点,故A 的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向A O 点凸出。图中A I 、 A II 和A III 、是消费者A 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

帕累托最优案例

案例1:猎鹿博弈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狩猎为生。为了使问题简化,设想村庄里只有两个猎人,主要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一头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却可以抓住4只兔子。从能够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一个人吃4天;1只鹿如果被抓住将被两个猎人平分,可供每人吃10天。也就是说,对于两位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就成为这样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免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平分鹿之后的所得)。如果一个去抓兔子,另一个去打鹿,则前者收益为4,而后者只能是一无所获,收益为0.在这个博亦中,要么两人分别打名兔子,每人吃饱4天;要么大家合作,每人吃饱10天,这就是这个博亦两个可能结局。 案例2:满意即最优 “帕累托最优”这个概念非常的费解,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原来甲有一个苹果,乙有一个梨,他们是否就是帕累托最优呢?取决于甲乙二人对苹果和梨的喜欢程度,如果甲喜欢苹果大于梨;乙喜欢梨大于苹果,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最满意的结果,也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如果是甲喜欢梨大于苹果;乙喜欢苹果大于梨,甲乙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甲乙的效用都有所增加,这就是帕累托改进。 我们还假定两个消费者甲和乙,是航海中遇难的水手,他们遇难后登上一个荒岛,甲带着食品,乙带着药品;甲和乙都有药品和食品的需求,如何交换才能使他们二人的境况尽可能的好,使他们得到满足的最大化,用经济学的理论说是,两个人的食品与药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在这一点上是两个人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我国经济学盛洪在他著的《满意即最佳》里说过一句话,“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这项交易是否双方同意,双方是否对交易结果感到满意。”而真是谁也不愿意改变的状态,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