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计算公式(打印完毕)

基础计算公式(打印完毕)
基础计算公式(打印完毕)

【措施费】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构成】

【国产设备原价的构成及计算】

1)材料费。其计算公式如下:

2)加工费。包括生产工人工资和工资附加费、燃料动力费、设备折旧费、车间经费等。其计算公式

如下:

加工费=设备总重量(吨)×设备每吨加工费(4-16)

3)辅助材料费(简称辅材费)。包括焊条、焊丝、氧气、氩气、氮气、油漆、电石等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辅助材料费=设备总重量×辅助材料费指标(4-17)

4)专用工具费。按1)~3)项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计算。

5)废品损失费。按1)~4)项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计算。

6)外购配套件费。按设备设计图纸所列的外购配套件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重量,根据相应的价格加运杂费计算。

7)包装费。按以上1)~6)项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计算。

8)利润。可按1)~5)项加第7)项之和乘以一定利润率计算。

9)税金。主要指增值税。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进项税额(4-18)

当期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增值税率

销售额=1)~8)项之和

10)非标准设备设计费。按国家规定的设计费收费标准计算。

综上所述,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可用下面的公式表达:

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

×(1+专用工具费率)×(1+废品损失费率)

+外购配套件费]×(1+包装费率)-外购配套件费}

×(1+利润率)+销项税金

+非标准设备设计费+外购配套件费(4-19)(4-19)

【进口设备原价的构成及计算】

进口设备抵岸价=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

+外贸手续费+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附加费 (4—20)

1)货价。一般指装运港船上交货价(FOB)。设备货价分为原币货价和人民币货价,原币货价一律折算为美元表示,人民币货价按原币货价乘以外汇市场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确定。进口设备货价按有关生产厂商询价、报价、订货合同价计算。

2)国际运费。即从装运港(站)到达我国抵达港(站)的运费。我国进口设备大部分采用海洋运输,小部分采用铁路运输,个别采用航空运输。进口设备国际运费计算公式为:

国际运费(海、陆、空)=原币货价(FOB)×运费率 (4—21) 或国际运费(海、陆、空)=运量×单位运价 (4—22)

其中,运费率或单位运价参照有关部门或进出口公司的规定执行。

3)运输保险费。对外贸易货物运输保险是由保险人(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出口人或进口人)订立保险契约,在被保险人交付议定的保险费后,保险人根据保险契约的规定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承保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这是一种财产保险。计算公式为:

其中,保险费率按保险公司规定的进口货物保险费率计算。

4)银行财务费。一般是指中国银行手续费,可按下式简化计算:

银行财务费=人民币货价(FOB)×银行财务费率

(4-24)

5)外贸手续费。指委托具有外贸经营权的经贸公司采购而发生的外贸手续费率计取的费用,外贸手续费率一般取15%。计算公式为:

外贸手续费=[装运港船上交货价(FOB)+国际运费

+运输保险费]×外贸手续费率(4-25)

6)关税。由海关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计算公式为:

关税=到岸价格(CIF)×进口关税税率 (4—26)

其中,到岸价格(CIF)包括离岸价格(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它作为关税完税价格。进口关税税率分为优惠和普通两种。优惠税率适用于与我国签订关税互惠条款的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的进口设备;普通税率适用于与未我国签订关税互惠条款的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的进口设备。进口关税税率按我国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口关税税率计算。

7)增值税。是对从事进口贸易的单位和个人,在进口商品报关进口后征收的税种。我国增值税条例规定,进口应税产品均按组成汁税价格和增值税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即:

进口产品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增值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4—27) 增值税税率根据规定的税率计算。

8)消费税。对部分进口设备(如轿车、摩托车等)征收,一般计算公式为:

其中,消费税税率根据规定的税率计算。

9)车辆购置附加费:进口车辆需缴进口车辆购置附加费。其计算公式如下:

进口车辆购置附加费=(到岸价+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进口车俩购置附加费率(4-29)

【设备运杂费的构成及计算】

(2)设备运杂费的计算。设备运杂费按设备原价乘以设备运杂费率计算,其公式为:

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4-30)

其中,设备运杂费率按各部门及省、市等的规定记取。

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是指新建或扩建项目初步设计规定的,保证初期正常生产必须购置的没有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仪器、工卡模具、器具、生产家具和备品备件等的购置费用。一般以设备费为计算基数,按照部门或行业规定的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费率计算。计算公式为:

【工程造价计价的基本方法】

【工程量清单计价法】

3.第六阶段:费用计算

在工程量计算、综合单价分析经复查无误后,即可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的计算,从而汇总得出工程造价。

其具体计算原则和方法如下:

分部分项工程费=∑分部分项工程量×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综合单

价(5-2)其中,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综合单价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和利润组成,并考虑风险因素。

措施项目费=∑措施项目工程量×措施项目综合单

价(5-3)

或措施项目费=∑各措施项目费×费率(5-4)

其中,措施项目包括通用项目、建筑工程措施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措施项目、安装工程措施项目和市政工程措施项目等,措施项目综合单价的构成与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综合单价构成类似。

单位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

(5-5)

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

价(5-6)

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5-7)【预算定额项目中的施工机械】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定额】

2.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的关系

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互为倒数的关系,即:

1

=

时间定额产量定额 (5-10)

【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用量定额与损耗量定额之间具有下列关系:

材料消耗量定额(材料总消耗量)=材料消耗净用量+材料损耗量 (5-11)

100%

?材料损耗量

材料损耗率=

材料净用量(即: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率) (5-12)

=?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净用量(1+损耗率) (5-13)

【编制材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

1)砖砌体材料用量计算:

标准砖砌体中,标准砖、砂浆用量计算公式:

每立方米砌体标准砖净用量(块)=

2X墙厚的砖数

墙厚X(砖长+灰缝)X(砖厚+灰缝)

(5-14)

(2)各种块料面层的材料用量计算:

每100平方米快料面层

中块料净用量(块)=

100(砖料长+灰缝)X(块料宽+灰缝)

(5-15)

每100平方米快料面层

中灰缝砂浆净用量=(100-块料净用量X块料长X块料宽)X块料厚

m

3( ) (5-16) 每100平方米块料面层中结合砂浆净用量(m 3

)=100×结合层厚 (5-17) 各种材料总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 (5-18)

【施工机械台班定额】

(四)计算机械台班定额

计算机械台班定额是编制机械台班定额的最后一步。在确定了机械工作正常条件、机械1小时纯工作时间正常生产率和机械利用系数后,就可以确定机械台班的定额指标了。

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正常利用系数 (5-22)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及定额基价】

【一、人工单价】

按照建设部、财政部印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的方法计算:

人工费=∑(工日消耗量+日工资单价) (5-23)

日工资单价(G )=G1+G2+G3+G4+G5

(1) 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G1)=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日生产工人平均月工资

(5-24)

(2)工资性补贴:

工资性补贴(G2)=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日

月发放标准

法定假日全年日历日年发放标准

∑∑+

- +每工作日发放标准

(5-25)

(3)生产工人辅助工资:

生产工人辅助工资(G 3) =法定假日全年日历日)

(全年无效工作日-+?G 2G 1 (5-26)

(4)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G4)=(G1+G2+G3)×福利费计提比例(%) (5-27)

(5)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

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G5)=

法定假日全年日历日动保护费

生产工人年平均支出劳- (5-28)

【材料价格】

4.运输损耗费

材料运输损耗是指材料在运输和装卸搬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一般通过损耗率来规定损耗标准。

=?材料运输损耗(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率 (5-29)

5.采购及保管费

材料采购及保管费是指为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费用。包括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

=?材料采购及保管费(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率 (5-30)

上述费用的计算可以综合成一个计算式:

()()()

11??=+?+?+??材料预算价格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率采购及保管费率(5-31)

6.检验试验费

()

=?∑检验试验费单位材料量检验试验费材料消耗量

(5-32)

当发生检验试验费时,材料费中还应加上此项费用。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

三)第一类费用的计算

1.折旧费

折旧费是指施工机械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即耐用总台班)内,陆续收回其原值及购置资金的。

??=

机械价格(1-残值率)时间价值系数

台班折旧费耐用总台数 (5-33)

2.大修理费

大修理费是指施工机械按规定的大修理间隔台班进行必要的大修理,以恢复其正常功能所需的费用。

?一次大修理费寿命周期大修理次数

台班大修理费=

耐用总台班 (5-34)

3.经常修理费

经常修理费是指施工机械除大修理以外的各级保养及临时故障排除所需的费用。包括为保障机械正常运转所需替换设备与随机配备工具附具的摊销及维护费用,机械运转及日常保养所需润滑与擦拭的材料费用及机械停置期间的维护保养费用等。

???+

++

??

?=

∑寿命周期替换设备工具各级保养

临时故障例保

台班

各级保养次数附具台班摊销费一次费用排除费辅料费耐用总台班经常修理费

(5-35)

4.安拆费及场外运输费

安拆费是指施工机械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拆卸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和试运转费用以及机械辅助设施的折旧、搭设、拆除等费用。

场外运输费指施工机械整体或分体自停放地点运至施工现场或由一施工地点运至另一施工地点的运输、装卸、辅助材料以及架线费用。

?=

机械一次安拆费及场外运输费年平均安拆次数

台班安拆费及场外运输费年工作台班 (5-36)

(四)第二类费用的计算

1.燃料动力费

燃料动力费是指机械在运转施工作业中所耗用的固定燃料(煤炭、木材)、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电力、水和风力等费用。

=?台班燃料动力费台班燃料动力消耗量相应单价 (5-37)

2.人工费

人工费是指机上司机(司炉)和其他操作人员的工作日人工费及上述人员在机械规定的年工作台班以

外的人工费。

台班人工费=人工消耗量×[1+(年度工作日-年工作台班)/年工作台班]×人工单价

(5-38)

3.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

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是指机械按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应缴纳的养路费和车船使用税。

+++=

台班养路费

年养路费车船使用税年保险费年检费用

年工作台班及车船使用税

(5-39)

【定额基价】

二)基价的确定方法

定额基价是由若干个计算出的项目的单价构成,计算公式为:

定额项目基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5-40)

?人工费=定额项目工日数综合平均日工资标准

()=?∑材料费定额项目材料用量材料预算价格()

=?∑机械费定额项目台班量台班单价

2.换算的基本思路

根据某一相关定额,按定额规定换入增加的费用,扣除减少的费用。这一思路用下列表达式表述:

=换算后的定额基价原定额基价 + 换入的费用 - 换出的费用 (5-41)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1.全员劳动生产率

指施工企业的每个成员每年平均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货币工作量。在确定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时,要对各类企业或公司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既要考虑施工企业过去2~3年的实际完成水平,又要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对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的影响,重点分析自行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和企业全员人数,以便把劳动生产率切实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汁算公式为:

【间接费定额的编制方法】

间接费定额的编制,最终表现为间接费率。间接费的计算方法按取费基数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 1.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

间接费=直接费合计×间接费费率(%) (5-43) 间接费费率(%)=规费费率(%)+企业管理费费率(%)

2.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为计算基础

间接费=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间接费费率(%)(5-44)

3.人工费为计算基础

间接费=人工费合计×间接费费率(%)(5-45)

三)规费费率

1.根据本地区典型工程发承包价的分析资料综合取定规费计算中所需数据

(1)每万元发承包价中人工费含量和机械费含量;

(2)人工费占直接费的比例;

(3)每万元发承包价中所含规费缴纳标准的各项基数。

2.规费费率的计算公式:

(1)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

(2)以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为计算基础:

(3)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

(四)企业管理费费率

企业管理费费率计算公式如下:

1.直接费为计算基础

企业管理费费率(%)=

人工费占直接费比例(

人工单价

年有效施工天数

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

?

?(5-49)

2.以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为计算基础

企业管理费费率(%)=

%

100

?

+

?每一日机械使用费)

(人工单价

年有效施工天数

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5-50)

3.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

企业管理费费率(%)=

%

100

?

?人工单价

年有效施工天数

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5-51)

三、利润

利润的计算公式如下:

1.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

()

=++?

利润直接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相应利润率(5-52)

2.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为计算基础

()

=+?

利润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中的人工费机械费相应利润率(5-53)

3.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

=?

利润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中的人工费相应利润率(5-54)

四、税金

****简单计算:不含税造价*(1+税率)*相关税比例****

①营业税:建筑安装企业为3%

②城市维护建设税:根据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7%,县镇的:5%,农村:1%

③教育费附加:3%

(一)税金计算公式:

税金=(税前造价+利润)×税率(100%)(5-55)(二)税率

1.纳税地点在市区的企业

税率(%)=

1

%

3

%

3

%

7

%

3

%

3

1

1

-

?

-

?

-

-)

( =0.0341 (5-56)

2.纳税地点在县城、镇的企业

税率(%)=

1

%

3

%

3

%

5

%

3

%

3

1

1

-

?

-

?

-

-)

( =0.0335 (5-57)

3.纳税地点不在市区、县城、镇的企业

税率(%)=

1

%

3

%

3

%

1

%

3

%

3

1

1

-

?

-

?

-

-)

((5-58)

(三)设计方案评价、比选的方法

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多方案比选多属于本身局部方案比选,或者是更具体的、小的方案比选,一般采用造价额度、运行费用、净现值、净年值法进行比选,极特殊的、复杂的方案比选采用综合的财务评价方法。下面简单地介绍造价频度、运行费用、净现值比选法。

(1)造价额度法:甲方案工程造价为A,乙方案工程造价为B;如果AB,则选择乙方案。

(2)运行费用法:甲方案年运行费用为A,乙方案年运行费用为B;如果AB,则选择乙方案。

(3)净现值法:甲方案工程造价为A、年运营费用为N、年销售收入为P,乙方案工程造价为B、年运营费用为M、年销售收入为Q,计算期为10年。

甲方案净现值=-A×I1+∑(P-N) ×In (6-1)

乙方案净现值=-B×I1+∑(Q-M) ×In (6-2)式中 I1——第1年折现系数;

In——第n年折现系数,n从2到10。

如果乙方案净现值<甲方案净现值,则选择甲方案;如果乙方案净现值>甲方案净现值,则选择乙方案。

【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

生产能力指数法

(6-3)

式中 C——拟建建设项目投资额;

C1——已建成类似项目的投资额;

Q1——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

Q——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f ——不同建设时期、不同的建设地点而产生的定额水平、设备购置和建筑安装材料价格、费用变

更和调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x——生产能力指数(0≤x≤1)。

2.系数估算法

系数估算法也称因子估算法,它是根据已知的拟建建设项目的主题工程费或主要生产工艺设备费为基数,以其他辅助或配套工程费占主体工程费或主要生产工艺设备费的百分比为系数,进行估算项目的相关

投资额。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精度较低,一般应用于设计深度不足,拟建建设项目与类似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费或主要生产工艺设备投资比重较大,行业内相关系数等基础资料完备的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C=E(1+f

1P

1

+f

2

P

2

+f

3

P

3

+……)+I (6-

4)

式中 C ——拟建建设项目投资额;

E ——拟建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费或主要生产工艺设备费;

P1、P2、P3……——已建成类似建设项目的辅助或配套工程费占主体工程费或主要生产工艺设备费的比重;f1、f2、f3……——由于建设时间、地点而产生的定额水平、建筑安装材料价格、费用变更和调整等综合调整系数;

I______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的拟建建设项目各项其他基本建设费用。

3.比例估算法

比例估算法是根据已知的同类建设项目主要生产工艺设备投资占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比例,先逐项估算出拟建建设项目主要生产工艺设备投资,再按比例进行估算拟建建设项目相关投资额的方法。本办法主要应用于设计深度不足,拟建建设项目与类似建设项目的主要生产工艺设备投资比重较大,行业内相关系数等基础资料完备的情况。其表达式为:

C=

(6-5)

式中C——拟建建设项目的投资额;

K——主要生产工艺设备费占拟建建设项目投资的比例;

n——主要生产工艺设备种类数;

Q i——第i种主要生产工艺设备的数量;

P i——第i种主要生产工艺设备的购置费(到厂价格)。

2.设备购置费估算

设备购置费是指为建设项目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国产或进口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用。设备购置费根据项目主要设备表及价格、费用资料编制,工器具购置费按设备费的一定比例计取。对于价值高的设备应按单台(套)估算购置费,价值较小的设备可按类估算,国内设备和进口设备应分别估算。它由设备原价和设备运杂费构成:

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6-6)

上式中,设备原价指国产设备或进口设备的原价;设备运杂费指除设备原价之外的关于设备采购、运输、途中包装及仓库保管等方面支出费用的总和。

3.安装工程费估算

安装工程费通常按行业或专门机构发布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投资。工艺设备、工艺金属结构和工艺管道、工业炉窑砌筑和工艺保温或绝热、变配电、自控仪表等安装工程估算均以单项工程为单元,根据设计选用的材质、规格或专业设计的具体内容,套用技术标准、材质和规格、施工方法相适用的投资估算指标或类似工程造价资料进行估算。具体可按安装费率、每吨设备安装费或单位安装实物工程量的费用估算,即:

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率(6-7)

安装工程费=设备吨重×每吨安装费(6-8)安装工程费=安装工程实物量×安装费用指标(6-9)

6.价差预备费

价差预备费是指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内由于材料、人工、设备等价格可能发生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而事先预留的费用,亦称为价格变动不可预见费。价差预备费的内容包括:人工、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的价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调整,利率、汇率调整等增加的费用。

价差预备费一般根据国家规定的投资综合价格指数,按估算年份价格水平的投资额为基数,采用复利方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6-10)

式中 P——价差预备费(元);

n——建设期(年);

I t——估算静态投资额中第t年投人的工程费用(元);

f一投资价格指数;

m——建设前期年限(从编制估算到开工建设年数);

t——年度数。

【例6.2.2】某建设项目建安工程费8000万元,设备购置费45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00万元,已知基本预备费率5%,项目建设前期年限为1年,建设期为3年,各年投资计划额为:第一年完成投资30%,第二年完成50%,第三年完成20%。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5%,求建设项目建设期间价差预备费。

解:基本预备费=(8000+4500+3000)×5%=775(万元)

投资额=8000+4500+3000+775=16275(万元)

建设期第一年完成投资=16275×30%=4882.5(万元)

第一年价差预备费为:P1=I1[(1+f)(1+f)0.5-1]=370.73(万元)

第二年完成投资=16275×50%=8137.5(万元)

第二年价差预备费为:P2=I2[(1+f)(1+f)0.5-1]=1055.65(万元)

第三年完成投资=16275×20%=3255(万元)

第三年价差预备费为:P3=I3[(1+f)(1+f)0.5-1] =606.12(万元)

所以,建设期的价差预备费为:

P=370.73+1055.65+606.12=3032.5(万元)

8.建设期贷款利息估算

计算公式为:

(6—11)

式中q j——建设期贷款利息:

P j-1——建设期第(j-1)年末贷款累计金额与利息累汁金额之和;

A j——建设期第j年贷款金额;

i——年利率;

n——建设期年份数。

【6.2.3】某新建项目,建设期为3年,分年均衡进行贷款,第一年贷款600万元,第二年度贷款900万元,第三年贷款500万元,年利率为6%,建设期内利息只计息不支付不支付,计算建设期利息。

解:在建设期,各年利息计算如下:

q1=A1·i=×600×6%=18(万元)

q2=(P1+ A1)·i=(600+18+×900)×6%=64.08(万元)

q3=(P2+ A3)·i=(618+900+64.08+×500)×6%=109.92(万元)

所以,建设期利息=q1+ q2+ q3=18+64.08+109.92=192(万元)

(三)流动资金的估算

项目运营需要流动资产投资,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为进行正常生产运营,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估算一般可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和扩大指标估算法。

1.分项详细估算法

分项详细估算法是根据周转额和周转速度的关系,对构成流动资金的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进行估算。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流动资金估算应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流动资产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存货、库存现金和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应付账款。流动资金等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6—1 2)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6—1 3)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

(6—14)

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6—15)

存货=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6—16)

外购原材料=年外购原材料总成本/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6—17)

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总成本/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6—18)

(6—19)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6—20)

现金=(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6—21)

年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一工资及福利费一折旧费

一维简费一摊销费一修理

费 (6—22)

应付账款= (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6—23)

2.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等与流动资金的关系和比例来估算流动资金。可参照现有同类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亦可依据行业或部门给定的参考值或经验确定比率。扩大指标估算法简便易行,但准确度不高,适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的估算。扩大指标估算法计算流动资金的公式为: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6—24)

1.建筑工程单位工程概算编制方法

(2)概算指标法

)设计对象的结构特征与概算指标有局部差异时的调整

(

)2

11

2

2

m J Q P Q P =+-元

结构变化修正概算指标 (6-25)

式中 J —— 原概算指标

Q 1——换入新结构的数量;

Q 2——换出旧结构的数量; P 1——换入新结构的单价; P 2——换出新结构的单价。

2)设备、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费用的调整 ??

=+? ?

?

?∑设备、人工、材料、换入设备、人工、原概算指标的设备、拟建地区机械修正概算费用材料、机械数量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相应单价

??-? ?

??∑换出设备、人工

原概算指标设备、材料、机械数量人工、材料、机械单价 (6-27)

以上两种方法,前者是直接修正结构件指标单价,后者是修正结构件指标人工、材料、机械数量。

(3)类似工程预算法。类似工程预算法是利用技术条件与设计对象相类似的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工程造价资料来编制拟建工程设计概算的方法。

类似工程预算法适用于拟建工程设计与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设计相类似而又没有可有的概算指标时采用,但必须对建筑结构差异和价差进行调整。建筑结构差异的调整方法与概算指标法的调整方法相同,类似工程造价的价差调整有两种方法:

1)类似工程造价资料有具体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用量时,可按类似工程预算造价资料中的主要材料用量、工日数量、机械台班用量乘以拟建工程所在地的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单价、机械台班单价,计算出直接工程费,再乘以当地的综合费率,即可得出所需的造价指标。

+

+

×

结构变化修正概算指标的人工、材料、机械数

原概算指标的 人工、材料、机械数

换入结构

件工程量

相应定额人工、 材料机械消耗量

换出结构 件工程量

相应定额 材料、机械消耗量

(6-26)

2)类似工程造价资料只有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费用和措施费、间接费时,可按下面公式调整:

D A K =? (6-28) 12345

a%b%c%d%e%K K K K K K =++++

式中 D ——拟建工程单方概算造价; A ——类似工程单方预算造价; K ——综合调整系数;

a% 、b% 、c%、d%、 e%——类似工程预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措施费、间接费占预算造价

的比重。如a%=类似工程人工费(或工资标准)/类似工程预算造价×100%,b%、c%、d%、e%类同。

K 1、 K 2、K 3、K 4、K 5 ——拟建工程地区与类似工程预算造价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 班费、措施费

和间接费之间的差异系数,如:K 1=拟建工程概算的人工费(或工资标准)/类似工程预算人工费(或地区工资标准), K 2、K 3、K 4、K 5类同。

【例6.3.3】 新建一幢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为6000 m 2

,根据下列类似工程施工图预算的有关数据,试用类似工程预算编制概算。已知数据如下:

(1)类似工程的建筑面积为4600 m 2

,预算成本2576000元。

(2)类似工程各种费用占预算成本的权重是:人工费8%、材料费61%、机械费10%、措施费6%、间接费9%、其他费6%。

(3)拟建工程地区与类似工程地区造价之间的差异系数为K 1=1.03、K 2=1.04、K 3=0.98、K 4=1.0、K 5=0.96、K 6=0.90。

(4)利税率10%。

(5)求拟建工程的概算造价。 解:(1)综合调整系数为:

K=8%×1.03+61%×1.04+10%x0.98+6%×1.0+9%x0.96+6%×0.9=1.0152

(2)类似工程预算单方成本为:2576000/4600=560(元/m 2

)

(3)拟建教学楼工程单方概算成本为:560×1.0152=568.51(元/m 2

)

(4)拟建教学楼工程单方概算造价为:568.51×(1+10%)=625.36(元/m 2

) (5)拟建教学楼工程的概算造价为:625.36×6000=3752160(元)

2)进口设备(材料)原价。进口设备(材料)原价一般是在向设备制造厂家和设备供应厂商询价,或按类似工程选用设备订货合同价和市场调研得出的进口设备价的基础上加各种税费计算的。

进口设备的原价可分为离岸价(FOB)和到岸价(CIF)两种情况分别计算: 采用离岸价(FOB)为基数计算时:

进口设备原价=离岸价(FOB)×综合费率 (6—29)

综合费率包括:国际运费及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和增值税等税费。 采用到岸价(CIF)为基数计算时:

进口设备原价:到岸价(CIF)×综合费率 (6—30)

综合费率包括: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和增值税等税费。

3)设备运杂费。设备运杂费(包括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一般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行业或地方相关部门的规定,以设备出厂价格或进口设备原价的百分比计算。设备运杂费通常由运费和装卸费、包装费、设备供销部门的手续费、采购与仓库保管费等构成。 设备运杂费按设备原价乘以设备运杂率计算,其公式为

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 (6-31)

其中,设备运杂费率按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行业或地方相关部门的规定计取。

3)设备价值百分比法,又叫安装设备百分比法。当设计深度不够,只有设备出厂价而无详细规格、重量时,安装费可按占设备费的百分比计算。其百分比值(即安装费率)由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或由设计单位根据已完类似工程确定。该法常用于价格波动不大的定型产品和通用设备产品,数学表达式为:

设备安装费=设备原价×安装费率(%) (6—32)

4)综合吨位指标法。当设计文件提供的设备清单有规格和设备重量时,可采用综合吨位指标编制概算,综合吨位指标由主管部门或由设计院根据已完类似工程资料确定。该法常用于设备价格波动较大的非标准设备和引进设备的安装工程概算,或者安装方式不确定,没有定额或指标,数学表达式为:

设备安装费=设备吨重×每吨设备安装费指标(元/t) (6—33)

3)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以总概算第一部分“工程费用”和第二部分“其他费用”之和为基数的百分比计算;价差预备费一般按下式计算.

(6-34)

式中 P——价差预备费(元);

n——建设期(年);

I t——建设期第t年的投资;

F –投资价格指数

T ---建设期第T年

M---建设前期年限(从编制概算到开工建设年数)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单位工程直接工程费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公式:

人工费=综合工日消耗量×综合工日单价(6-35)

材料费=∑(各种材料消耗量×相应材料单价) (6-36)

机械费=∑(各种机械消耗量×相应机械台班单价) (6-37)

单位工程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6-38)

实物法的优点是能比较及时地将反映各种材料、人工、机械的当时当地市场单价计入预算价格,不需调价,反映当时当地的工程价格水平。

单位工程直接工程费:∑(工程量×定额人工消耗量×市场工日单价)+

∑(工程量×定额材料消耗量×市场材料单价)+

∑(工程量×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市场机械台班单价) (6—39)

1.全费用综合单价

全费用综合单价,即单价中综合了分项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规费以及有关文件规定的调价、税金以及一定范围的风险等全部费用。以各分项工程量乘以全费用单价的合价汇总后,再加上措施项目的完全价格,就生成了单位工程施工图造价。公式如下:

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分项工程量×分项工程全费用单价) +措施项目完全价格 (6—40) 2.清单综合单价

分部分项工程清单综合单价中综合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并考虑了一定范围的风险费用,未包括措施费、规费和税金,因此它是一种不完全单价。以各分部分项工程量乘以该综合单价的合价汇总后,再加上措施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后,就是单位工程的造价。公式如下:

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分项工程量×分项工程不完全单价) +措施项目不完全价格+规费+税金 (6—41)

基本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基本概念 市价单:是以现价买入或卖出商品的定单。执行此定单即建立交易头寸,买入以买入价成交,卖出以卖出价成交。 限价单:是以固定价格买入或卖出商品的定单。在未来的价格达到或者穿越设定的价格时,执行此定单才能建立交易头寸。 止损单:用于在商品价格向无盈利方向运行时使亏损在一定值范围内。如果价格达到或者穿越设定的价位,将执行止损单使原有建仓自动平仓。 止赢单:是商品价格达到预期水平之后进行获利了结。如果价格达到或者穿越设定的价位,将执行止赢单使原有建仓自动平仓。 代客下单:操作员依据客户的电话委托,输入客户登录账号和电话密码后,代客户执行委托下单的交易请求。 资金流水:是自开户起账户的出入金和其他资金变动情况的明细。 报价点差:在商品价格的基础上加上该值作为客户的商品报价,分买价点差和卖价点差。 限价点差:下限价单时交易界面的价格与商品报价所相差的点数。 指定银行托管账户:按资金由第三方托管原则,交易所与银行签订接口协议后,将为客户及会员指定银行托管账户。客户需将交易保证金存入托管账户,会员也应将风险准备金存入托管账户。 结算:结算是指根据交易所有关规定和会员、客户的交易结果,对保证金、盈亏、手续费、延期费等款项进行的划拨计算。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模式,结算以后浮动盈亏被转化成结算盈亏,并产生资金的实际划转。 结算价:取交易日收市前10分种的买价和卖价的平均价为结算价,并以结算价作为计算当日盈亏以及下一交易日商品的持仓价的依据。 盈亏:由于价格变动导致资金的变化,分为持仓盈亏(又分浮动盈亏和结算盈亏)和平仓盈亏。 浮动盈亏:盘中由于报价上下变动而引起的持仓盈亏,它不是实际的盈利或亏损。

会计计算公式总结

会计计算公式总结1 会计基础: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 (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 (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借方+应付借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未收-银已付企未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未收-企已收银未付 (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

会计等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静态)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营成果等式(动态) 收入—费用=利润 三、六个要素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四、资产和成本期末计算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五、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计算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六、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七、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固定资产每期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固定资产该期实际工作量(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限平均法下年折旧率的两倍)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额 八、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实际成本法——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局法 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单价=(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完整word版)基金基础知识计算公式和考点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净现金流(NCF)公式:NCF=CFO+CFI+CFF 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4.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5.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资产负债率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债务比率。 6.权益乘数(杠杆比率)=资产÷所有者权益=1 ÷(1-资产负债率) 负债权益比=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1-资产负债率) 数值越大代表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负债越重。 7.利息倍数=EBIT÷利息,EBIT是息税前利润。 利息倍数衡量企业对于长期债务利息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和负债权益比衡量的是对于长 期债务的本金保障程度。 8.存货周转率=年销售成本÷年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天÷存货周转率 9.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年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天÷应收账款周转率 10.总资产周转率=年销售收入÷年均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越大,说明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11.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12.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 13.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14.FV=PV×(1+i)n,PV= FV ÷(1+i)n FV表示终值,即在第n年年末的货币终值;n表示年限;i表示年利率;PV表示本金或现值。 15.ir=in-P 式中:in为名义利率;ir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16.I=PV×i×t 式中:I为利息;PV为本金;i为年利率;t为计息时间。 17.单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V=PV×(1+i×t) 18.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V=FV÷(1+i×t)≈FV×(1-i×t) 19.贴现因子dt=1÷(1+St)t,其中st为即期利率。 20.市净率(P/B)=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 21.市现率(P/CF)=每股价格÷每股现金流 22.市销率(P/S)=每股价格÷每股销售收入 23.零息债券估值法 V表示贴现债券的内在价值;M表示面值;r表示市场利率;t表示债券到期时间。 由于多数零息债券期限小于一年,因此上述贴现公式应简单调整为: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即: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新)

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一、基本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二、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 资产、支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三、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 第一,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 第二,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 第三,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

第四,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四、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 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5 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五、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挖基础土方计算公式

挖基础土方计算公式 人工挖土方 人工挖土要根据土壤类别、施工方法等分别按挖基(地)槽、挖基坑、挖土方等项目计算。 1、挖基槽(地沟) 基槽指条形基础下的地槽,地沟指管道地沟。 其工程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沟槽的断面积。其突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槽工程量内计算;沟槽深度不同时,应分别计算。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基槽的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度计算。 基槽横断面的形式:分放坡与不放坡进行计算。 挖土深度H: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 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系数计算,即KH。 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计算公式: ①不放坡时:V挖=L×(B+2C)×H ②有放坡时:V挖=L×(B+2C+KH)×H (2)挖基(地)坑 挖地坑工程量根据图示尺寸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按土壤类别、挖土深度不同分别套用相应的定额。

①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V挖=(a+2c)×(b+2c)×H ②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V挖=(a+2c)×(b+2c)×H+KH2×(a+2c)+KH2×(b+2c)+4×1/3K2H3 =(a+2c+KH)×(b+2c+KH)×H+1/3K2H3 ③k为放坡系数。放坡宽度b与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间是正切函数关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类别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难看出,放坡系数就是根据tana来确定的。例如,三类土的tana=b/H=0.33。我们将tana=K来表示放坡系数,故放坡宽度b=kH。K是根据土壤类别确定的。一、二类土的放坡系数为0.5,三类土为0.33,四类土为0.25。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常用会计分录汇总.doc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常用会计分录汇总会计方程式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借贷记账法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一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一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1、双方余额调节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n—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n=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己收银行未收的项企业己付银行未付的项H 2、单方余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己付银行未付的项H+银行己收企业未收的项H—企业己收银行未收的项n—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亓二银行对账单余额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n+银行已付企业 未付的项n—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门=企业银行存款口记账余额3、差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H记账余额一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己收,银行未收的项H—企业己付, 银行未付的项H)—(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H—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H)存货计价方法1、先进先出法2、后进先出法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木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一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 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4、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x半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木一发出存货的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x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存货成本差异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一存货的计划成本2、存货的成本差界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界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 (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x 10 0% 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木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x存货的成本差异率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作者:————————————————————————————————日期: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 1.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横 截面轴力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3.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 a 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4.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 标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5.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6.泊松比 7.胡克定律

8.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9.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0.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1.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材 料 12.延伸率 13.截面收缩率 14.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5.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 式 16.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17.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 T,所求点到圆心距离r)

18.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19.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20.薄壁圆管(壁厚δ≤ R0/10 ,R0为圆管的平均半 径)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21.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 p的关 系式 22.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 直径不同(如阶梯轴)时或 23.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4.塑性材料;脆性材料 25.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26.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 计算公式,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

电工基础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 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用“电压乘以电流”.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 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注:如果计算出的数是正数,电度表决;负数,则是慢。 三、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熔丝选择方法 (一)先计算变压器高低压侧的额定电流 式中 S——变压器容量kVA U——电压kV (二)高压熔丝=Ix(1.5~2.5)(2) (三)低压保险丝=低压额定电流(I)(3) 四、架空线路铝绞线的截面选择简捷公式 (一)首先计算负荷矩M=kW.km (二)选用铝导线时,每kW·km可按4mm2估算,即;导线截面S=M·4mm2 五、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和拉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一)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计算公式L=h·ctga(m) 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 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采用45?,在地形限制的情况下可采用30?或60?)注: Ctg45?=1 ctg30?=1.732 ctg60?=0.577 (二)使用楔型线夹扎上把,uT型线夹扎下把时拉线长度计算公式: L=h/sina十上下把绑扎长度——拉线棒露出地面的长度 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m 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注: Sin45?=0.707, Sin30?=0.5,Sin60?=0.866。电缆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基础会计计算公式

利润类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制造费用类 生产工时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工时-计划工时)×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 费用分配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小时×(实际小时费用分配率-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 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成本影响分析 1、材料利用率对成本的影响 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材料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计划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比重 2、劳动生产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小时平均工资年增长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工资成本在单位产品成本中的比重 小时平均工资率增长率=(实际小时工资率/计划小时平均工资率)-1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实际单位产品工时消耗)-1 3、产品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合格品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合格品率-计划合格品率)/实际合格品率 4、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1+产量增长率)]×固定成本占计划单位成本的比重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 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 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 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 期末在产品成本 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 利润:利润(或亏损)总额=英语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 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 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 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在产品成本 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 利润:利润(或亏损)总额=英语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最新商贸企业会计常用公式汇总

商贸企业会计常用公 式汇总

商贸企业会计常用公式汇总 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 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 2.在途现金 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 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 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 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 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 4.商品资金周转率 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 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 5.商品销售成本

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 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 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 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 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 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 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 三十、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⑴、构造柱工程量计算 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 式中:H——构造柱高度A、B——构造柱截面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马牙差边数 ⑶、框架柱 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 其中柱高: 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如图1 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如图2 c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如图3 d预制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依附于柱的牛腿,并入相应柱身体积计算。如图4 三十一、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规则 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2、梁长的取法 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3、地圈梁工程量 外墙地圈梁的工程量=外墙地圈梁中心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内墙地圈梁的工程梁=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3、基础梁的体积 计算方法:基础梁的体积=梁的净长×梁的净高 三十二、钢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计算 1、一般现浇板计算方法:现浇混凝土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板长×板宽×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与板现浇成一体。其工程量按梁板体积和计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3、无梁板系指不带梁直接用柱帽支撑的板。其体积按板与柱帽体积和计算 4、平板指无柱、梁而直接由墙支撑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实体积计算。 三十三、现浇砼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现浇框架结构的剪力墙计算方法: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墙长×墙高×墙厚-0.3m2以外的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会计基础_资产负债表计算公式

会计基础_资产负债表计算公 式(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资产负债计算 资产: 1.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短期投资=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 4.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应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5.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 6.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应计提“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 7.“存货=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货 销商品等” 存货=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 本等-存货跌价准备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 业,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8.待摊费用=待摊费用[除摊销期限1年以上(不含1年)的其他待摊费用] 9.其他流动资产=小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 10.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含1年)变 现的各种投权性质投资账面全额] 11.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小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含1年)变现 的各种债权性质投资的账面余额;长期债权投资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长期 债权投资,应在流动资产类下“1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单独反映.] 12.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原价也包括在内] 13.累计折旧=累计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已提折旧也包括在内] 14.工程物资=工程物资 15.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期末为 贷方余额,以“-”号填列] 16.无形资产=无形资产 17.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期末余额-“将于1年内(含1 年)摊销的数额” 18.其他长期资产=“小企业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 负债: 19.短期借款=短期借款 20.应付票据=应付票据 21.应付账款=应付账款(贷) 22.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借)

承台计算公式

承台计算公式 公式:h B A V? ? = 公式:V=h·(AB+0.58A2-0.87B2) 公式:V=A2·h V=0.73 A2·h=1.72B2·h V=0.87 A2·h=2.60B2·h 公式:V=V1+V2 V1=h1/6[A(2B-b)+a(B+2b)] V2=A·B·h2 公式:V=V1+V2 V1=h1/3[A(1.44A+1.25B+0.57a+2b)-B (1.73B+1.52b)+ab] V2=h2·(AB+0.58A2-0.87B2) 公式:V=V1+V2 V1=h1/6[A(2A+b)+a(A+2b) V2=A2·h2 公式:V=V1+V2 V1=h1/6[A(1.98A+1.62b)+a(1.05A+2b)V2=0.73 A2·h2=1.72B2·h2 公式:V=V1+V2 V1=h1/3[A(0.87A+0.50b)+a(0.53A+b)V2=0.87 A2·h2=2.60B2·h2 施工参数 1m3砼中水泥的用量: C10砼1m3=4包水泥 C15砼1m3=5包水泥 C20砼1m3=7包水泥 C25砼1m3=9包水泥 砂密度:2.57/m3 石密度:1.37/m3 水泥密度:2.87/m3 50kg=100斤=50公斤 100kg=200斤=100公斤 103公斤=203×103斤=1吨 1kg=1公斤=10N 103kg=1吨=104N=10KN 工程数量的有效位数应遵守下列规定: 1以“吨”位单位,应保留三位小数,第四位小数四舍五入; 2、以“m3”“m2”“m”位为单位,应保留二位小数,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以“个”“项”等位单位,应取整数。 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1、将标有等高线的建筑场地地形图划分位 N5×N5的方格(N为5的整数倍,一般 采用N=4小于10,方格网划分如较小, 计算较准确,在方格网的各角点标注该 处地面标高及设计标高。地面标高-设计 标高=施工高度,以(+)表示挖方,以(-)表示填方); 2、分格网上的零点是不挖不填的点及分界 线在方格网的角点,施工高度改变符号 的区段上,就有零点位置,其具体位置 应通过计算求出。 弯起钢筋的长度系数 弯起角度30度;45度;60度

一套完整的工程预算计算公式

一套完整的工程预算计算公式 一、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 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 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 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 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 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二、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 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 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 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sc)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企业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账户金额关系公式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资产、费用、成本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成本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成本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 账户金额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完工产品成本核算公式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或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利润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