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πB.2C.D.3.14

2.(2分)若点A(﹣2,n)在x轴上,则点B(n+1,n﹣1)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2分)如果a<b,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a﹣b>0B.a﹣3>b﹣3C.a>b D.﹣3a>﹣3b

4.(2分)下列调查中,比较适合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某灯具厂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B.全国居民年人均收入

C.某校今年初中生育体中考的成绩

D.全国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数量

5.(2分)如图,直线a∥b,直线l与a,b分别交于点A,B,过点A作AC⊥b于点C,若∠1=50°,则∠2的度数为()

A.130°B.50°C.40°D.25°

6.(2分)不等式a>2a成立的条件是()

A.不存在这样的a B.a<0

C.a=0D.a>0

7.(2分)有如下命题,其中假命题有()

①负数没有平方根;

②同位角相等;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0.

A.0个B.1个C.2个D.3个

8.(2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则此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x≤1B.x>3C.x≥3D.1≤x<3

9.(2分)为了解某地2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情况,从中抽取500名考生数学成绩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500名考生是样本B.2万名考生是总体

C.样本容量是500D.每位考生是个体

10.(2分)已知,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

A.k=0B.C.D.

11.(2分)将一三角尺与一两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①∠1=∠2;②∠3=∠4;③∠2+∠4=90°;④∠4+∠5=180°.

A.1个B.2个C.3个D.4个

12.(2分)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8,把这个两位数加上18,结果恰好成为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求这个两位数,设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B.

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3.(3分)16的算术平方根是.

14.(3分)不等式2x>3的最小整数解是.

15.(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是由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则点P′的坐标是.

16.(3分)如图,已知矩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矩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

17.(3分)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为143,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组.18.(3分)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4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58分)

19.(8分)计算:

(1)﹣+|1﹣|+2

(2)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x+ay=5的解,求a的值.

20.(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a),(a,b),其中a,b 满足关系式(3a﹣2b)2+=0,求A,B两点的坐标.

21.(6分)如图,某工程队从A点出发,沿北偏西67°方向修一条公路AD,在BD路段出现塌陷区,就改变方向,由B点沿北偏东23°的方向继续修建BC段,到达C点又改变方向,从C点继续修建CE段,∠ECB应为多少度,可使所修路段CE∥AB?试说明理由.此时C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以下是小刚不完整的解答,请帮他补充完整.

解:由已知平行,得∠1=∠A=67°(两直线平行,)

∴∠CBD=23°+67°=°,

当∠ECB+∠CBD=°时,

可得CE∥AB.()

所以∠ECB=°

此时CE⊥BC.()

22.(8分)某校决定加强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排球、足球五项球类运动,每位同学必须且只能选择一项球类运动,对该校学生随机抽取10%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扇形统计图:

运动项目频数(人数)

羽毛球30

篮球a

乒乓球36

排球b

足球12

请根据以上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频数分布表中的a=,b=;

(2)在扇形统计图中,“排球”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为度;

(3)全校有多少名学生选择参加乒乓球运动?

23.(8分)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1)求a、b的值

(2)解不等式ax+b<0,并把它的解集在下面的数轴上表示出来.

24.(10分)某电器超市销售每台进价分别为190元、170元的A、B两种型号的电风扇,下表是近两周的销售情况:

销售时段销售数量销售收入

A种型号B种型号

第一周3台5台1770元

第二周4台10台3060 元

(进价、售价均保持不变,利润=销售收入一进货成本)

(1)求A、B两种型号的电风扇的销售单价;

(2)若超市准备用不多于5300元的金额再采购这两种型号的电风扇共30台,求A种型号的电风扇最多能采购多少台?

(3)在(2)的条件下,超市销售完这30台电风扇能否实现利润为1400元的目标,若能,请给出相应的采购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5.(12分)某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共存储了A,B,C三类救灾物资,下面的统计图是三类物资存储量的不完整统计图.

(1)求A类物资的存储量,并将两个统计表补充完整;

(2)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8辆,一次性将A、B两类物资全部运往某灾区.已知甲种货车最多可装A类物资10吨和B类物资40吨,乙种货车最多可装A、B类物资各20吨,则物资储备仓库安排甲、乙两种货车有几种方案?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别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

【解答】解:2,,3.14是有理数,

π是无理数,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

2.【分析】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等于零,可得n的值,根据第四象限的纵坐标小于零,横坐标大于零,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点A(﹣2,n)在x轴上,得

n=0.

点B(n+1,n﹣1)的坐标即为(1,﹣1),

点B(n+1,n﹣1)在四象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b

A、a﹣b<0,故A选项错误;

B、a﹣3<b﹣3,故B选项错误;

C、a<b,故C选项错误;

D、﹣3a>﹣3b,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等式的性质,关键不等式的性质运用时注意:必须是加上,减去或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式子;另外要注意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变化.

4.【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解答】解:A、调查某灯具厂节能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

B、调查全国居民年人均收入数据数量大,适合抽样调查;

C、调查某校今年初中生育体中考的成绩数据量少,全面调查所得数据更加准确,适合全面调查;

D、调查全国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数量,数据的数量大,适合抽样调查;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5.【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2.【解答】解:∵直线a∥b,

∴∠ABC=∠1=50°,

又∵AC⊥b,

∴∠2=90°﹣50°=40°,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线,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6.【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不等式a>2a成立的条件是a<0,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出不等式的成立条件.

7.【分析】要找出正确命题,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找出正确选项,也可以通过举反例排除不正确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①负数没有平方根,是真命题;

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

③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

④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0或±1,是假命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

形式.2、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8.【分析】根据数轴上表示出的解集,找出公共部分即可.

【解答】解:根据数轴得:,

则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

9.【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

【解答】解:A、这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样本,此选项错误;

B、2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此选项错误;

C、样本容量是500,此选项正确;

D、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

10.【分析】先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用k表示的x,y的值后,再代入x=﹣y,建立关于k 的方程而求解的.

【解答】解:已知,

解得,

∵x与y互为相反数,

∴﹣=0,

即k=﹣.

故选:C.

【点评】理解清楚题意,运用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出k的数值.

11.【分析】由于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故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

∴∠1=∠2,∠3=∠4,∠4+∠5=180°,

∵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尺上,

∴∠2+∠4=90°,

∴四个结论均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12.【分析】根据关键语句“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8”可得方程x+y=7,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则这个两位数是x+10y,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是10x+y,根据关键语句“这个两位数加上18,则恰好成为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可得方程x+10y+18=10x+y,联立两个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设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

根据题意得:,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抓住关键语句,列出方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3.【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解:∵42=16,

∴=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就是其正的平方根.14.【分析】首先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再从不等式的解集中找出适合条件的整数即可.【解答】解:解不等式得:x>,

则最小整数解是: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整数解,正确解不等式,求出解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不等式应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5.【分析】让点P的横坐标减3,纵坐标减2即可得到平移后点P′的坐标.【解答】解:点P′是由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点P′的坐标是(2﹣3,3﹣2),即(﹣1,1),

故答案为:(﹣1,1).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用到的知识点为:点的平移,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上加下减.

16.【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出∠3=180°﹣∠2,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4=∠3,根据∠4+∠1=90°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2+∠3=180°,

∴∠3=180°﹣∠2.

∵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

∴∠4=∠3,

∴∠4=180°﹣∠2.

∵∠4+∠1=90°,

∴180°﹣∠2+∠1=90°,即∠2﹣∠1=90°.

故答案为:9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7.【分析】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然后除以组距,用进一法取整数值就是组数.【解答】解:143﹣50=93,

93÷10=9.3,

所以应该分成10组.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表中组数的确定,关键是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然后除以组距,用进一法取整数值就是组数.

18.【分析】根据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有4个可得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4个,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2、3,

则3<m≤4,

故答案为:3<m≤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根据题意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个数得出m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58分)

19.【分析】(1)根据实数的混合计算解答即可;

(2)把代入二元一次方程x+ay=5中,解得a即可.

【解答】解:(1)原式=3﹣2+=3;

(2)把代入二元一次方程x+ay=5,可得:1﹣2a=5,

解得:a=﹣2.

【点评】此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问题,解题关键是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使原方程转化为以系数k为未知数的方程.

20.【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的值,得到A,B两点的坐标.【解答】解:∵(3a﹣2b)2+=0,

解得: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2),(2,3).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1.【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1=∠A=67°,求出∠DBC=9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当∠ECB+∠CBD=180°时AB∥CE,再求出即可.

【解答】解:由已知平行,得∠1=∠A=6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BD=23°+67°=90°,

当∠ECB+∠CBD=180°时,

可得CE∥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所以∠ECB=90°,

此时CE⊥BC(垂直定义),

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90;18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0;垂直定义.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向角、垂直定义等知识点,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22.【分析】(1)根据选择乒乓球运动的人数是36人,对应的百分比是30%,即可求得总人数,然后利用百分比的定义求得a,用总人数减去其它组的人数求得b;

(2)利用360°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得;

(3)求得全校总人数,然后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求解.

【解答】解:(1)抽取的人数是36÷30%=120(人),

则a=120×20%=24,

b=120﹣30﹣24﹣36﹣12=18.

故答案是:24,18;

(2)“排球”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为360°×=54°,

故答案是:54;

(3)全校总人数是120÷10%=1200(人),

则选择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数是1200×30%=360(人).

【点评】本题考查读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23.【分析】(1)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已知即可求出a、b的值;

(2)代入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解答】解:(1)

∵解不等式①得:x≥,

解不等式②得:x≤b,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b,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1,b=2,

即a=﹣2,b=2;

(2)代入得:﹣2x+2<0,

﹣2x<﹣2,

x>1,

在数轴上表示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能求出不等式组或不等式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

24.【分析】(1)设A、B两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分别为x元、y元,根据3台A型号5台B 型号的电扇收入1770元,4台A型号10台B型号的电扇收入3060元,列方程组求解;

(2)设采购A种型号电风扇a台,则采购B种型号电风扇(30﹣a)台,根据金额不多余5300元,列不等式求解;

(3)设利润为1400元,列方程求出a的值为20,不符合(2)的条件,可知不能实现目标.【解答】解:(1)设A、B两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分别为x元、y元,

依题意得:,

解得:.

答:A、B两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分别为240元、210元;

(2)设采购A种型号电风扇a台,则采购B种型号电风扇(30﹣a)台.

依题意得:190a+170(30﹣a)≤5300,

解得:a≤10.

答:超市最多采购A种型号电风扇10台时,采购金额不多于5300元;

(3)依题意有:(240﹣190)a+(210﹣170)(30﹣a)=1400,

解得:a=20,

∵a≤10,

∴在(2)的条件下超市不能实现利润1400元的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

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列方程组和不等式求解.

25.【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可以得到A所占的比例,由C所占的比例和吨数可以求得ABC 三种物资的存储总量,从而可以将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1)可得到A、B两种物资的存储量,然后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相应的不等式组,从而可以得到相应的设计方案.

【解答】解:(1)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A所占的比例为:1﹣50%﹣37.5%=12.5%,∵物资总量为:320÷50%=640吨,

∴A类物资的存储量为:640×12.5%=80吨,

∴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如下所示:

(2)由(1)可知,该存储库有A类物资80吨,B类物资240吨,

设将A、B两类物资全部运出需租用甲种货车x辆,

解得4≤x≤8,

则x=4,5,6,7,8,

所以存储仓库有5种运输方案可以安排,

设计方案分别为:①甲车4辆,乙车4辆;

②甲车5辆,乙车3辆;

③甲车6辆,乙车2辆;

④甲车7辆,乙车1辆;

⑤甲车8辆,乙车0辆.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0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庐江三中:徐九如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 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 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 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如下表: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拿到试卷:熟悉试卷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 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 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 一般来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 难,最后攻坚。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虽然考卷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 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 得分。 3答题策略 答题策略一共有三点: 1.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的、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 题。2. 先小后大。先做容易拿分的小题,再做耗时又复杂的大题。 3. 先局部后整体。把疑 难问题划分成一系列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解决,每解决一步就能得到一步的分数。 4学会分段得分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准确、书写规范、语言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如果题目有多个问题,也可以跳步作答,先回答自己会的问题。 5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考试时,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多数学生很难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6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 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不能为追求速 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 题,答卷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7要学会“挤”分 考试试题大多分步给分,所以理科要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文科尽量把要点写清晰,作文尤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考试时,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 8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 发现错误后要划掉重新写,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 重新写,要先写出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 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考试期间遇到这些事,莫慌乱!不管是大型考试还是平时的检测,或多 或少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遇到这些意外情况应该怎么办?为防患于未然,老师家长们应该在考前给孩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 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c 1a b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 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 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D3 E C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 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 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2)如果 ∠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 ∠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1、2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框架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框架: 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命题、定理 平移 基本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8.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9.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定理与性质: 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1、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2、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性质:邻补角互补。(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3、如果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5.1.2垂线 4、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5、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要找垂线段,先把点来看。过点画垂线,点足垂线段。) 6、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它是线段,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 7、垂线画法:①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③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④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8、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过一点画已知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 10、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11、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12、同位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同方向,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即它们的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形如字母“F”。 13、内错角:如果两个角分别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之间(内),并且分别在截线的两侧(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形如字母“Z”。 14、同旁内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5.2.1平行线 1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 16、平行线画法:①落;②靠;③移;④画。(工具:三角板、直尺。) 1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②平行。 1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9、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平行线的判定 20、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明湖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共六章。每章开始配有可供学生预习和教师引课的章前图和引言,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正文中还设有“小贴士”和“云朵”,“小贴士”介绍了与正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云朵”中是一些有助于理解正文的问题。每章安排了“数学活动”和“小结”。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平方根和立方根,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运算。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适当坐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位置。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这些数量关系去刻画具体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根据需要收集、处理一些有用的信息,并根据对新戏的处理结果,做出合理的推断。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并能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册学习内容,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够借助图形去思维,能够通过操作、图形变换、图案设计去构建几何空间,并尝试用图形去从事推理活动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这些数量关系去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一些有用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推断。 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用数学语言进行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好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_

1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在日常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课前的数学教案是必备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二、直线平行的条件 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简化图5.2-5,得图3. C ADB

图3 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2AB∥CD. 如图(课本P14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 b 1 4 2 (1)∵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2=3a∥b. (2)∵4+2=180,4+1=180(已知) 2=1(同角的补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 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 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 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 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与OA, AOC∠ ∠; AOD 有一条公共边 延长线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与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 BOD AOC∠ ∠两 ∠的两边分别是BOD 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 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 角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整理者:望海彬哥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 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 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 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