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复习

工程测量复习
工程测量复习

一、名词解释

工程测量学: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放样、竣工验收和营运中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线路测量:在线路勘测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的总称。线路高程测量:水准测量包括基平测量与中平测量

基平测量:测定高程控制点的高程

中平测量:测定线路中桩点的高程

竖曲线:连接不同坡度的曲线

缓和曲线:在直线段与圆曲线之间,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曲线之间插入一条起过渡作用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中线测量:当中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在地面生标定后,接着就沿选点的中线测量转角测设中桩。定出线路中线或实地选定线路中线平面位置,这一过程称为中线测量

设计中线:在带状地形图上设计中线的位置。

断链:由局部改线或事后发现测距有误造成的里程不连续的差数。

竣工测量:现场针对设计变更、施工变化、无法查对的工程进行现场实测、补测。

优化设计:保证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满足要求,同时以最小的成本来完成测量工作称为优化设计

中线桩:沿线路中线测设的控制标桩,并在线路转向处放样曲线的起终点桩。

插大旗:根据方案研究中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所选线路位置,在野外用“红白旗”标出其走向和大概位置,并在拟定的线路转向点和长直线的转点处插上标旗,为导线测量及各专业调查指出进行的方向。

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再把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

放样(测设):是将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与高低,在实地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的一项测量工作。

直线定线:地面两点间的距离大于整根尺子长度时,用钢尺一次(一尺段)不能量完,这就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若干个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向:为了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除了量测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外,还必须确定该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施工测量: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极坐标法: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此法适用于测设距离较短,且便于量距的情况。

方向线法放样:是利用两条相互垂直的方向线相交来定出放样点平面位置的一种放样方法。

准则矩阵:预先设定的QXX阵的设计矩阵

建筑方格网:在地势平坦的大中型工业建筑场地上,常布设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平面控制网

内部可靠性:控制网发现(或探测)观测值粗差的能力

外部可靠性:抵抗观测值粗差对平差结果影响的能力。

初测:是为初步设计提供资料而进行的勘测工作,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纸上定线,经过经济、技术比较提出一个推荐方案。

定测:是在初步设计批准后,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线路的位置,并为施工设计收集必要的资料。

放线:把纸上各交点间的直线段测设于地面上,放线常用的方法有拨角法、支距法、极坐标法和GPSRTK法。

变形:是指工程建筑物的(变形体)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形状、大小的位置变化

变形观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零类优化设计:主要解决控制网的基准问题,其实质是在控制网形与观测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确定网点坐标X与其协因数Qx,达到目标函数的最佳值。

Ⅰ类优化设计:设计最佳网点位置的问题,即在观测值权阵一定的条件下,确定与网形有关的设计矩阵,即主要解决控制网的网形的问题。

Ⅱ类优化设计:是指在网形一定的基础上,进行观测工作量的最佳匹配,或最适当的权的分配,以确定网中各观测值应达到的精度,使仪器得到最佳的利用,各种观测手段得到合理的组合,即主要解决观测值的权的问题。

Ⅲ类优化设计:是按最优化的原则对一个现的工程控制网通过增测新点和新的观测元素以期改善现有加密网,也就是现有控制网改造的优化设计。

工业测量系统:工业测量系统是指以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数字相机等为传感器,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工件的非接触和实时三维坐标测量,并在现场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管理的系统。

测量机器人:测量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识别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影像等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DTM:数字地面模型的英文缩写,是描述地面诸特性空间分

布的有序数字阵列,在最通常的情况下,所记的地面特性是地面点高程Z,它们的空间分布由地面点平面坐标(X,Y)来描述

归化法:先采用直接放样法定出待定点的粗略位置,再通过精密测量和计算归化到精确位置的放样方法。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等高线平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二、填空题

1.线路定测的放线方法:穿线法,拨角法,极坐标法

2.施工控制网的形式: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导线网,矩形格网,GPS网

3.按建筑材料需要的精度高低排序为:钢结构—砼结构-混凝土结构-土石方结构

4.按施工方法排序为:预制件结构-螺栓连接钢结构-电焊连接钢结构-现场浇灌式

5.设计三阶段:选址—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6.依据竣工实际误差来确定包括构件制造,施工安装,测量放样三部分误差组成

7.按放样点的不同空间特征分为:平面位置放样,高程放样,准直放样

8.按定位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常规放样,归化放样

9.高程放样的放样方法:几何水准测量,直接丈量垂直距离,三角高程

10.垂线放样的方法:经纬仪弯管目镜法,光学铅垂仪法,激光铅垂仪法

11.圆曲线细部点测设的方法有偏角法,极坐标法,切线支距法,弦线偏距法、弦线支距法和割线法,比较常用的是前两种方法。

12.工程控制网可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三类。

13.工程测量学按对象划分: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铁路工程测量,隧道与地下工程测量。14.按精度划分:普通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

15.工程测量的特点:服务性,时效性,责任性

16.精密工程测量的主要特点有极高的测量精度要求,非传统的测量方法,专用仪器设备;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测量过程自动化。

17.与一般的控制网相比,变形监测网最主要的特点具有方向性和周期性的主要特点。

18.控制网按照其用途来划分,可分为国家基本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两大类。

19.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分零类优化设计.Ⅰ类优化设计.Ⅱ

类优化设计和Ⅲ类优化设计。

20.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平面点位时,影响放样点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在控制点上架设仪器的对中误差、测设极角的误差、量取极距的误差和点位的标定误差。

21.工程测量按照工作进程和作业性质可分为工程建设的

勘察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测量工作。

18、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实施方法可分为解析法和机助模拟设计法两种。

19、与测定相类似,施工放样主要是对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等三要素进行放样。

20.在各种工程的施工中,把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的工作称为施工放样(测设)。

21.测设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包括直角坐标法,前方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等。

22.在布设桥梁施工控制网时,其基本网形有大地四边形,双大地四边形,双三角形,大地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结合图形等四种形式。

23、对于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控制网,分基本网和定线网两级布设。

24.修建一条新铁路线一般要经过方案研究、初测和初步设计、定测和施工设计等程序。

25.“精心勘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是我们在(铁路)施工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26.铁路新线初测工作包括:插大旗、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和地形测量。

27.定测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有中线测量.曲线测设.线路

纵断面测量.线路横断面测量。

28.圆曲线的要素包括半径R.线路偏角α.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和切曲差q。

29.圆曲线的主点有直圆点,曲中点,圆直点。

30.桥梁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桥轴线长度测量,施工控制测量,墩台中心定位,墩台细部放样,梁部放样等。

31.桥梁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有跨河水准测量,GPS水准测量,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水准测量。

32.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有前方交会,侧方交会,极坐标法,导线法和引张线法。

33.全球定位系统由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三部分组成。

34.常用的习惯的独立高程系统国家系统,常采用建筑坐标系施工坐标系

35.水下地形图有等高线图和等深线图

36.大比例地形图按范围可以分为国家基本地形图和专题地形图

37.在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中,零类优化设计主要解决基准的问题,Ⅰ类优化设计主要解决网型的问题,Ⅱ类优化设计主要解决权的问题。

38.从机助模拟法优化设计的过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初始方案,数学模型,人机对话,调整方案、终端显示和文件编辑。

工程测量计算题

1.已知H A=358.236m,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2.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3.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6.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f h=50mm<f h容=±40=±89mm 7.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 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0 1.50 3.326 -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 -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 -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 -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 -0.006 1.413 BM0 23.150 Σ 6.200.020-0.020 0 f h=20mm<f h容=±40=±99mm 8.一支水准路线AB。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75.523m,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5站。往测高差为-1.234m,返测高差为+1.238m,试求B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 高差容许闭合:; 改正后高差: B点高程:9.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 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7 130 0.533 -30.530 47.040 A 47.570 200 -0.166 -4-0.170 B 47.400 490 0.193 -100.183 C 47.583 370 0.234 -70.227 D 47.810 410 1.028 -8 1.020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设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孙文磊 年级:2011 专业:工程测量技术 指导教师:高润喜 完成日期:2014年5月1日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工程测量的测量仪器 第三章隧洞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网略图 第四章隧洞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说明 4.1 确定遂洞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网的等级进行遂洞横向贯通误差的预计4.2 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各种技术要求 4.2.1 地面控制测量的等级标志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4.2.2 平面控制测量所用的仪器

第五章隧洞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设计说明 5.1 地上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引起的竖向贯通误差≤15mm 5.1.1 竖向贯通误差的预算 5.2 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的各种技术要求 5.2.1 高程控制点的标志设计 5.2.2 确定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 5.2.3 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方法、各项限差及内业计算的计算要求5.2.4 外业成果的整理与平差计算 第六章隧洞施工放样方法、精度的设计说明 6.1 洞外中心线的测设方法及要求的设计 6.2 隧洞中心控制桩外的设计 6.3 洞内施工导线、基本导线、主要导线的精度、测量方法设计6.4 隧洞内高程控制点测量方法、精度要求 6.5 隧洞进出口点的设计高程、个100 整数桩的设计高程 6.6 隧洞施工面的放样方法

6.7 纵、横和竖向贯通误差的测定方法 第七章总结 第一章 东山隧洞施工测量工程位于维州市东山镇西南方向,其东南方向是东山小学,离东山镇约2km ,离东山小学约1.5km ,距其不远有一条穿过东山镇的南北公路。公路对隧洞的施工提供了比较方便的交通路线。 隧洞全长为3156m ,穿过东山山头,东山山头的高程H=198.236m 。隧洞进口的设计高程HA=78.000m ,隧洞的设计坡降为0.3% 。 第二章本工程测量单位所拥有的测量仪器为 (1)全站仪,测程3km ,测距精度:±(2mm +2ppm · D ) 测角精度:± 2 ″ (2)DS3 水准仪 (3)30m 钢尺 根据所拥有的仪器及遂洞的地形图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网。由东山地形图可知道该地形比较陡,通视条件差,不宜布设多边形的平面控制网,测角网测量的角数比较多降低测量的速度,随着全站仪测距精度的提高,采用边角网的平面控制网可以提高测量的速度同时也可以保证测量的精度。由表 2.1.1 可知道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可能为三等或四等,而且三、四、五等平面控制网,可以用相应等级的导线网来代替。所以本工程的控制网采用了光电测距导线网。平面控制网见东山地形图。 表 2.1.1 洞外控制网等级选择

工程测量计算题

工程测量计算题

四.计算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 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测线整尺 段零尺段总 计 差 数 精 度 平均 值 AB 往50 5?18.964 返50 4?46.456 22.300

3.在对S 3 型微倾水准议进行i 角检校时,先将水准 仪安置在A 和B 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 读数为1 a =1.573m , b 1 =1.415m ,然后将仪器搬 到A 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2 a =1.834m ,b 2 =1.696m ,问 (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4.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 1 至BM 2 间进行水 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 m BM m BM 110.142,952.13821==)。 图1 表2: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点后视读 数(m) 前视读数 (m) 高差(m)高程 (m) +- 5.在水准点B a M和b BM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 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已 知B a M的高程为5.612m,b BM的高程为5.400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 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图2 表3:水准测量高程调整

工程测量毕业设计

存档号:学号: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分析水准测量的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方法---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一期工程TJ4-4标段为例 系部: 测绘工程系 专业名称: 工程测量 指导教师Ⅰ: 姓名:

二0一二年十二月 诚信承诺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我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承诺人: 2012年 12 月 5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表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本次作业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一期工程TJ4-4标段控制点SB43至SB48的三等水准测量为实例,阐述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水准测量的方法与水准路线。总结了在水准测量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山西省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细节从而导致测量成果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了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水准测量水准仪高程误差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 1.2论文的主要内容 (1) 第2章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2.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 2.2 水准测量方法与水准路线 (3) 第3章勘察设计过程中水准测量的问题及控制方法 (5) 3.1 水准测量的现状 (5) 3.2水准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5) 3.3仪器误差(系统误差)及控制方法 (8) 3.3.1 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产生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8) 3.3.2水准尺误差及控制方法 (9) 3.4观测误差(偶然误差)和控制方法 (9) 3.4.1符合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及控制方法 (9) 3.4.2调焦误差和视差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10) 3.4.3水准尺的倾斜误差及控制方法 (10) 3.5 外界条件(偶然误差)影响和控制方法 (11) 3.5.1 地球球气差和日照风力引起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11) 3.5.2 仪器升降和水准尺下沉的影响 (12) 3.6水准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14) 第4章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作者:————————————————————————————————日期:

1.已知H A=358.236m,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632.410-358.236=274.174m h BA=H A-H B=358.236-632.410=-274.174m 2.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1.154-1.328=-0.174m H B=H A+h AB=101.352-0.174=101.178m 3.已知H 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 0.974m,b3=1.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417.502+1.384=418.886m H B1=i-b1=418.886-1.468=417.418m H B2=i-b2=418.886-0.974=417.912m H B3=i-b3=418.886-1.384=417.502m 4.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测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高程(m)备注 BMA 2.142 0.884 123.446 已知水准 点 TP1 0.928 1.258 124.330 -0.307 TP2 1.664 1.235 124.023 0.233 TP3 1.672 1.431 124.256 -0.402 B 2.074 12 3.854 总Σa=6.406Σb=5.998Σh=0.408H B -H A=0.408计Σa-Σb=0.408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A 12 -3.411 -0.012-3.423 23.126 1 19.703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讲解(20210317030411)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讲稿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部分学习后的一个必要的带有学术性的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综合与补充。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同学们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场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工程测量现场服务的技能。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课程设计前,每位同学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位同学应独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设计的依据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四、课程设计的任务 (一)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梁墩台放样方案设计 1. 工程概况 该桥梁工程位于焦作市南约9km处的大沙河上,大桥全长500米,主跨120米(实际300 米)、深10余米,工程现已经完工。桥梁跨越结构为4孔(实际为10孔)简支梁,支座间距米。本工程具体位置如下页图1-1所示。 2. 已有测绘成果 在工程范围内(沙河桥北、世纪路与迎宾路交叉口、河南理工大学)有三个GPS空制点,标志保存完好,可以作为控制基准。三个GPS空制点及有关导线点的坐标如下:

为把课程设计有效结合起来,现给出十条桥轴线,测绘1、3班各组按顺序选取奇数编号的桥轴线设计,测绘2、4班选取偶数编号的桥轴线设计。桥轴线起止点坐标从AutoCAD 图上量取。 3.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1)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特点 (2)控制网的网形结构 (3)精度估算与技术指标(从桥墩放样的容许误差来估算施工控制网精度) (4)平面控制方案的实施(包括人员组织、仪器选择等) (5)高程控制方案的实施(包括人员组织、仪器选择等) 4. 桥墩、桥台放样方案 包括精度确定、测量方案选择、测量方案实施等。 5. 提交资料 (1)施工控制网平面图、高程线路图 (2)桥墩、桥台设计平面图 图1-1 桥梁施工控制网建立及桥梁墩台放样原址示意图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教程文件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 目录 绪论 1.测量的任务及目的 2.数字化测量的发展 1概述 1.1测区概况 1.2已有资料的概况 2控制测量 2.1高程控制测量 2.1.1四等水准测量 2.1.2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规范 2.2平面控制测量 2.2.1导线测量 2.2.2一级导线测量操作规范 3碎部测量 3.1碎部测量的基本介绍 3.2碎部测量的操作规范 4数字地形图测绘 4.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基本介绍 5附成果 6结论 绪论

1、测量的任务及目的 测量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的几何形状及空间位置的科学。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能动的改造自然服务。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在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y、z),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以工程建设测量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据大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础。 2、数字化测量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全面用于大地测量定位,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影像扫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相继问世,实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全过程数字化,测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已经全面涉入了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具备了空间定位(GPS系统)、数据采集、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与建库等技术生产能力。从事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房产测绘工程与精密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立体模型制作,服务领域涉及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公路与铁路交通、国防建设、基础测绘、地质找矿与矿山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和传统测图在概念上已出现很大的不同。传统大比例尺测图是以生产纸质地图为惟一目

工程测量复习题各章问答题计算题

复习题 第一章高程测量 1.已知水准点5的高程为531.272米,四次隧道洞内各点高程的过程和尺读数如下图所示 (测洞顶时,水准尺倒置),试求1、2、3、4点的高程。 2.影响水准测量的误差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削减其影响?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自动安平的 原理是什么?试述这类仪器的优点及使用方法。 3水准测量中,为什么一般要求前后视距尽量相等? 第3题答案: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保持相等可消除或减弱下列误差: (1)当调焦时,调焦透镜光心移动的轨迹和望远镜光轴不重合,则改变调焦就会引起 视准轴的改变,从而改变了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关系。如果在测量中保持前视后 视距离相等,就可在前视和后视读数过程中不改变调焦,避免因调焦而引起的误 差。 (2)仪器虽经过校正,但i角仍会有微小的残余误差,也就是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完全 平行,当在测量时如能保持前视和后视的距离相等,这种因i角引入的观测误差就 能消除。 (3)可完全消除地球曲率引起的误差。 (4)可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 第二章角度测量 1.什么角水平角?用经纬仪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目标时,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 是否一样 2.说明测回法及全圆观测法测水平角的方法和步骤。 (设为90°)因对中有误差,在CB 3.测水平角时对中的目的是什么?设要测出ABC

的延长线上偏离B 点10毫米,即仪器中心在B ’点,问因对中而引起的角误差有多大? 4. 整平的目的是什么?整平的操作方法如何? 5. 测ABC ∠时,没有照准C 点标杆的底部而瞄准标杆顶部,设标杆顶端偏离BC 线15毫 米,问因目标偏心引起的测角误差有多大? 6. 什么叫竖直角?用经纬仪测竖直角的步骤如何? 7. 竖盘指标水准管起什么作用?盘左、盘右测得的竖直角不一样,说明什么? 8. 根据水平角观测原理,经纬仪应满足哪些条件?如何检验这些条件是否满足?怎么进行 校正?其检验校正的次序是否可以变动?为什么? 9. 经纬仪测角时,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同一角度,能消除哪些误差对水平角观测成果 的影响? 10. 影响水平角观测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消除或减低这些因素的影响? 15.在做经纬仪竖盘指标差检验校正时,若用全圆顺时针注记的威而特T 1经纬仪盘左盘右分别瞄准同一目标,得盘左竖盘读数为75°24.3′,盘右竖盘读数为284°38.5′,问此时视准轴水平时盘左的竖盘读数是否为90°,如不满足此条件,怎样校正指标水准管? 答案: 先求竖盘指标差x : 42123605.832843.42752360' ''+=-'+'=-+= R L x 若视准轴水平时,竖盘的读数为421090''' ,不满足为 90的条件且竖盘指标差大于 03'',因此,仪器竖盘指标水准管要校正,校正步骤如下: 1. 保持盘右照准原来的目标不变,这时的正确读数应为 6073284421000383284'''='''-'''=- x R 100米 100米 A C B’ B 10毫米 15mm A C C’ B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1. 已知 H A =358.236m , H B =632.410m ,求 h AB 和 h BA 分析:h A B 指 B 点相对于 A 点高差,即 B 点比 A 点高多少(用减法), h BA 亦然。 解:h A B =H B -H A =632.410-358.236=274.174m h B A =H A -H B =358.236-632.410=-274.174m 2. 设 A 点高程为 101.352m ,当后视读数为 1.154m ,前视读数为 1.328m 时,问高差 是多少,待测点 B 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 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 者。 解:h A B =1.154-1.328=-0.174m H B =H A +h AB =101.352-0.174=101.178m 3. 已知 H A =417.502m ,a=1.384m ,前视 B 1 ,B 2 ,B 3 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 1 =1.468m ,b 2 =0.974m ,b 3 =1.384m ,试用仪高法计算出 B 1 ,B 2 ,B 3 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 +a=417.502+1.384=418.886m H B 1 =i-b 1 =418.886-1.468=417.418m H B 2 =i-b 2 =418.886-0.974=417.912m H B 3 =i-b 3 =418.886-1.384=417.502m 算 校 5.核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工程测量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广东省连州至怀集公路项目A2合同段路线起点K47+000在连州市的附城镇观音山附近沿连州与连南交界处和连南与连山交界处的山间谷地南行,经连州市附城镇,连南县三江镇,连山县太保镇,连南大坪镇、香坪镇,连山县吉田镇、永丰镇、福堂镇、小山江镇,终点位于小山江镇区西北侧山坡处与A1合同段段相接,路线总长69.48km,其中第9标起点位于连南香坪镇,起点桩号为K80+300,终点桩号为K92+450,路线长12.161km(含长链),包括桥梁3757.5m/11座,隧道4342.5m/1座、盖板涵洞11道,圆管涵10道,互通立交1处。 1.1茅田界隧道 茅田界隧道为特长公路隧道,左、右线分离布设。茅田界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ZK84+584~ZK88+921,长度为4337m,连州端采用削竹式洞门,怀集端采用端墙式洞门;茅田界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YK84+585~YK88+933,长度为4348m,连州端采用削竹式洞门,怀集端采用端墙式洞门。 贯通面为:ZK86+780、YK86+780处; 茅田界隧道连州端洞口段线间距约为27.5m,洞身段线间距约为38m,怀集端线间距约为28.8m;茅田界隧道地面最大高程约为890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54m;左线隧道连州端位于R=1900的圆曲线上(设3%的超高),洞身位于直线上,左线隧道怀集端位于R=1700的圆曲线上(设-3%的超高);右线隧道连州端位于R=1850的圆曲线上(设-3%

的超高),洞身位于直线上,右线隧道怀集端位于R=1900的圆曲线上(设3%的超高)。 1.2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控制网概况 茅田界隧道位于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2°10′00″,投影面大地高300米;平面坐标系统的参考椭球为1980西安椭球,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140,扁率f=298.257。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现有的平面控制网概况:三等控制点11个,隧道进口处附近有GPS06、MS03、MS01、SD0、SD1、ZD1、YD1,出口处附近有MS06、MS04、F11、GPS04。 现有的高程控制网概况:有三等水准点8个:MS03、F16、F17、SD1、F11、MS06 、MBM05、MBM04。 1.3依据的规范及既有成果 3.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 2007); 3.4《连怀公路第九标控制网复测技术成果报告》 3.5 茅田界隧道设计施工图纸 1.4计划投入的测量人员及仪器 表1.4.1计划投入的主要测量人员及分工

工程测量学习认识与总结

工程测量学习认识与总结 本学期工程测量授课教程已经结束,从简单认识到操作领会,这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 但这整整的六周课里,所涉及工程测量各方面的问题都有一个最直接的诠释。学习从认识开始,首先知道什么是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有什么用,接下来就谈谈我对工程测量的认识与感受。 我们的教学以《测量学》为蓝本,首先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以及它的发展与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内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它信息测绘成图的科学。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测定的定义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按比例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地球科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二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测绘成图。三是将图纸上的设计成果测设至现场。 测量学有以下几个分支及其作用: 大地测量学(geodesy):研究在广大地面上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必须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普通测量学(elementarysurveying):研究地球表面较小范围内测绘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可不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把地球局部表面当作平面看待。 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 surveying):研究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我们的工程测量的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有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工程测量设计书内容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 2.2 己有资料情况 说明己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5 设计方案 5.1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5.1.1 平面控制测量 5.1.1.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GPS接收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 基线向量解算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 等; ●规定补测与重测的条件和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 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5.1.1.2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 起始控制情况; ●规定规标类型和高度,标石的类型; ●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 ●三角点、导线点高程的测量方法,新旧点的联测方案等; ●数据的质量检核、预处理及其他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 其他 ●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5.1.2 高程控制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最新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 结

工程量计算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 方案 1

施工测量方案 1.0任务来源 随着成兰铁路的开工建设,我单位承建的CLZQ-4标段也已展开施工,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需对本标段范围内所有建(构)筑物进行精确测量放样,使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要求。 2.0工程概况及自然地理情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工程概况 成都至兰州铁路位于四川省和甘肃省境内,起于成都,经什邡、茂县、松潘至九寨沟,向北延伸连接在建兰渝铁路的哈达铺站,正线建筑长度457.644km,四川省境内长377.80km,甘肃省境内长79.82km,成都至兰州运营总长725.549km。本线建成后,向北连通兰渝铁路,与既有宝成铁路、在建兰渝线及规划的川青线、川藏线共同构建沟通西北与西南及华南沿海的区际干线铁路通道。 新建铁路正线全线按电气化双线设计,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限制坡度双机18‰,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困难2800m。成都至哈达铺全线新建三星堆、什邡西、绵竹南、安县、高川、茂县、龙塘、太平、镇江关、松潘、川主寺、黄胜关、大录、九寨沟、多儿、腊子口共计16个车站;正线路基62.812km,占全线总长13.7%;正线桥梁80座62.37公里,占全线总长13.63%;正线隧道33座332.44公里,占全线总长72.65%,全线最 2

长隧道为太平隧道,隧道全长28427m;第二长隧为岷山隧道,隧道全长25047m。 本标段内曲线半径为3500m和3504.525m两种;纵向坡度5‰、1‰、7‰、17.8‰,均为上坡;包括桥梁480.72m/2座(白溪河三线大桥137.74m,雎水河双线大桥342.98m),隧道11879m/2座(安县隧道3015m,柿子园隧道8864m),正线路基6834.28m,车站1座(安县车站),1#轨枕场,负责CLZQ-4、5、6三个标段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 (1)本标段线路走向 本标段正线自DK64+100起点至D3K85+560,正线长19.194km 。本标段位于四川省境内,由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构造强烈、高山峡谷带过渡区行进,线路总体自东南向西北经兴隆镇、拱星镇、雎水镇、高川乡;雎水以南为成都平原,无隧道;雎水西部进入山区,桥隧相连。 (2)沿线地形、地貌 线路南起成都,过成都平原后横穿龙门山山脉中段;区内的地貌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南部的NE向龙门山山地受控于龙门山构造带,并在山前形成成都第四纪盆地。 ⑶地震动参数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及<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 一号修改单),沿线地 3

工程测量计算题

1. 已知H A=358.236m ,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 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3. 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8. 一支水准路线 AB 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为75.523m ,往、返测站平均值为 15站 差为-1.234m ,返测 高差为+1.238m ,试求B 点的高程。 久=饥+如=-1 234 +1.238 = 0.004m 高差容许闭合:乜― B 点高程::;; 9. 完成表格并写岀计算过程。 测 占 八、、 距离(k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130 0.533 -3 0.530 47.040 A 47.570 200 -0.166 -4 -0.170 B 47.400 490 0.193 -10 0.183 f h =50mmc f h 容=± 40 =± 89mm 测 占 八、、 距离(km )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1.50 3.326 -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 -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 -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 -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 -0.006 1.413 BM 23.150 6.20 0.020 -0.020 7. 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f h =20mr x f h 容=± 40 =± 99mm 解:高差闭合差: 往测高 改正后高差: =-1,236m 1 234 4-1.238

(整理)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工程测量设计书 项目名称:靖边县四级公路 编写:王哲 审核:胡荣明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测量系 日期:二OO七年六月 注:引用请注明出处! 一、测区概况 1、项目来源 为了靖边县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靖边县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靖边县政府决定修筑一条横贯靖边县的四级公路,西安科技大学测量系承接此工程的测量工作。要求2007年6月底完成此工程的勘察与设计工作。 2、地理位置 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长城横贯东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前旗接壤。县城在张家畔,距榆林城184公里,北部属风沙滩地,中部以黄土梁峁为主,南部白于山区两侧为丘陵沟壑区,年平均降水量395.4毫米,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无霜期12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 3、交通状况 靖边县境内有一条省道榆靖公路,榆靖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交通较便利。 二、资料来源 1、现有资料 靖边县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一张 2、资料分析 靖边县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6o带基本图,经实地勘察和对图纸的综合分析,该图符合测量和设计等技术要求。 三、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2、《公路勘测规范》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四、采用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任意投影带,测区中心坐标为(4134417.9964,3659870.8357),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9○06’56.2805”,抵偿高程面高程为582.6088m。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五、测量方法及限差规定 1、平面控制测量 1)该工程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二级导线 2)平面控制点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工程测量项目教学设计课题

《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一地面点位的测设 一、授课对象:工程测量专业 二、授课学时:12 三、项目描述: 1.项目容 (1)讨论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容和原则;探讨水平角度、水平距离、高程和平面点位的测设方法;(2)分组在教学场所进行水平角度、水平距离、高程的测设,将设计的平面点位测设在地面上。 2.项目情境(教学地点) 在“教、学、做为一体”的工程测量教学场所开展。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施工测量的概念与工作容、任务和施测原则; (2)掌握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三要素的测设方法; (3)掌握在地面上测设已知点的方法(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2.专业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施工测量的概念与工作容、任务和施测原则; (2)会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水平角度、水平距离、高程和平面点位的测设。 3.素质能力目标 (1)具有主动学习技能精神、能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2)具有分析能力,善于总结经验良好习惯; (3)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善于沟通,豁达、诚信、团结、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有责任心。 项目一地面点位的测设 任务一测设已知数值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程

三、教学容 (一)概述

在施工阶段,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又称为测设或放样。 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包括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 施工测量的任务就是根据图纸的要求,用测量仪器把设计所需要的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确定在地面上。施工测量是施工的先导,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容包括:施工前的场地平整,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物的定位和基础放线;工程施工当中各道程序的细部测设;工程竣工后的变形观测以及工程的竣工平面图。 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二)测设的基本工作 1.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1)用钢尺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 1一般方法 在地面上,由已知点A 开始,沿给定方向,用钢尺量出已知水平距离D AB 定出B 1点。为了校核与提高测设精度,在起点A 处改变读数,按同法量已知距离D AB 定出B 2点。由于量距有误差,B 1与B 2两点一般不重合,其相对误差在允许围时,则取两点的中点作为最终位置。(如图1-1) 图1-1 用钢尺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的一般方法示意图 ○ 2精确方法 当水平距离的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按照上面一般方法在地面测设出的水平距离,还应再加上尺长、温度和高差3项改正,但改正数的符号与精确量距时的符号相反。即 L = D-△L -△t-△h 式中:L ——实地测设的距离; D ——待测设的水平距离; l ?——尺长改正数, D l l l ??= ?0 ,0l 和l ?分别是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和尺长改正数; t ?——温度改正数,)(0t t D t -??=?α,51025.1-?=α为钢尺的线膨胀系数,t 为 测设时的温度, 0t 为钢尺的标准温度,一般为20°C ; h ?——倾斜改正数,D h h 22 -=?,h 为线段两端点的高差。如图1-2。

工程测量计算题

1. 已知H A=358.236m,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632.410-358.236=274.174m h BA=H A-H B=358.236-632.410=-274.174m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1.154-1.328=-0.174m H B=H A+h AB=101.352-0.174=101.178m 3. 已知H 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0.974m,b3=1. 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417.502+1.384=418.886m H B1=i-b1=418.886-1.468=417.418m H B2=i-b2=418.886-0.974=417.912m H B3=i-b3=418.886-1.384=417.502m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1 19.703 8 +2.550 -0.008 2.542 2 22.245 15 -8.908 -0.015-8.923 3 13.322 22 +9.826 -0.0229.804 BM A 23.126 570.057-0.0570 总和 h h容 点号距离 (km) 实测高差 (m) 高差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A 2.1 -2.224 -0.021 -2.245 26.400 1 24.155 1.1 -3.120 -0.011 -3.131 2 21.024 0.8 2.220 -0.008 2.212 3 23.236 1.0 3.174 -0.010 3.164 A 26.400 5 0.050 -0.050 0 ∑ f h=50mm<f h容=±40=±89mm 测点 距离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0 1.50 3.326 -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 -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 -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 -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 -0.006 1.413 BM0 23.150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

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方法 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方法 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V=1/6H(S上+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⑷、如果出现某些边放坡系数不一致,难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