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长句默写式知识清单(含答案)

高中生物长句默写式知识清单(含答案)
高中生物长句默写式知识清单(含答案)

高中生物高考后期复习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01(分子组成)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

共同点:细胞器,遗传物质,变异。

2.蓝藻因为有和,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3.细菌与蓝藻:都可能为生产者,依据:细菌,蓝藻。细菌也可以作分解者,理由是。4.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原因是。

碳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的理由是。5.水的主要功能是。6.无机盐的功能是。7.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分别由哪些单糖组成:、、、。

8.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在

蛋白质的功能有。

为什么煮熟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9.常见的脂质有哪些,

哪一个的组成元素与其它几个不同?。

三类脂质的作用依次是

。10.为什么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释放的能量多,却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1.核酸的作用。12.请填写下列试剂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和吡啰红

健那绿。

苔盼蓝。

龙胆紫和醋酸洋红。

盐酸(8%与15%)。酒精(按不同浓度回答50%、70%、95%、100%)

知识清单01答案(分子组成)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共同点: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 DNA ,变异基因突变。

2.蓝藻因为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3.细菌与蓝藻:都可能为生产者,依据: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蓝藻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细菌也可以作分解者,理由是腐生细菌能把动植尸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4.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原因是水占细胞鲜重的85%至90% ,氧占水的8/9。

碳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的理由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水的主要功能是细胞结构成分、良好溶剂、运输、参与化学反应、液体环境。

6.无机盐的功能是构成重要化合物、调节生命活动、调节酸碱度和渗透压。

7.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分别由哪些单糖组成:葡萄糖、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葡萄糖。8.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功能有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催化、运输、信息传递、免疫。

为什么煮熟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高温引起蛋白质变化,空间结构破坏后暴露了肽键。

9.常见的脂质有哪些脂肪、磷脂、固醇,哪一个的组成元素与其它几个不同?磷脂含有C、H、O、N、P5种元素,其余只有C、H、O3种元素。三类脂质的作用依次是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10.为什么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释放的能量多,却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的C、H比例高,含氧原子少,彻底分解耗氧量高,加重了肺和心脏器官的负荷。

11.核酸的作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起重要作用。

12.请填写下列试剂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呈砖红色(现配现用、需加热)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显紫色

甲基绿和吡啰红与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用来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健那绿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显蓝绿色。苔盼蓝一种活体染色剂,被染上色的细胞为死细胞。

龙胆紫和醋酸洋红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使染色体成紫色或红色。

盐酸(8%与15%)前者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蛋白质水解;后者用于植物细胞的解离,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酒精(按不同浓度回答50%、70%、95%、100%) 50%用于脂肪鉴定中去掉浮色;70%用于消毒;95%用于解离,100%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知识清单02(细胞结构与功能)

1.提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是,其优点为是,

细胞膜的成分是,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决定于。流动镶嵌模型是指,

结构特性是,理由是

功能特性是,细胞膜的功能是

。癌变细胞膜上的成分变化是。2.细胞质的组成是,细胞质基质的作用是。

双层膜的细胞器有是,功能依次是

无膜的细胞器有,功能依次是

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分别是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车间。

3.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

硅肺的形成原因是。4.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5.细胞核的结构是,核仁的功能是

核孔的功能是,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细胞核的功能是。6.生物膜系统是由组成;生物膜之间的直接联系是指,

间接联系是指,

分泌蛋白包括。

参与分泌蛋白形成的细胞器,研究分泌蛋白的方法是用3H标记,检测放射性依次出现的结构有。7.小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8.渗透作用的条件是。

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系统的组成是,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材料是,理由是

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参与此过程的细胞器有。

知识清单02答案(细胞结构与功能)

1.提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其优点为是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也没有重多的细胞器,细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决定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流动镶嵌模型是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以镶嵌、覆盖、贯穿于其中,

结构特性是一定的流动性,理由是磷脂和绝对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癌变细胞膜上的成分变化是糖蛋白减少、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增多。

2.细胞质的组成是细胞器和细胞质,细胞质基质的作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双层膜的细胞器有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功能依次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无膜的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功能依次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形成纺锤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分别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植物细胞的分裂有关。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3.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硅肺的形成原因是 SiO2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会破坏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4.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

5.细胞核的结构是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仁的功能是与某些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6.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组成;

生物膜之间的直接联系是指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间接联系是指内质网出芽产生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再产生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分泌蛋白包括抗体、消化酶、某些激素。

参与分泌蛋白形成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研究分泌蛋白的方法是用3H标记亮氨酸,检测放射性依次出现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7.小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胞吞和胞吐,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内因有载体的种类和数量、ATP,外因是氧气和温度

8.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系统的组成是原生质层、细胞液和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材料是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理由是吸水和失水明显,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界易观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失水,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自动复原的原因是K+和NO3—被细胞主动运输吸收后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环境浓度,从而细胞吸水。参与此过程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液泡。

知识清单03(细胞代谢)

1.实验的自变量是指,因变量是指

,无关变量是指,对照实验是指。2.酶是指,

活化能是指。

酶的特性是指。3.写出有关酶相关实验的自变量、酶、反应物、检测方法:

酶的催化作用:、、、。酶的专一性:、、、。

温度影响酶活性:、、、。PH影响酶的活性:、、、。4.直接能源物质是,吸能反应指。5.细胞呼吸是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反应物和产物分别是。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相比,不同点是。写出呼吸作用的3个总反应式:

保存种子的理想条件是,目的是。6.叶绿素主要吸收,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分布于,易溶于。

7.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

光合作用的概念是。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场所是。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是。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是。

提高农作产量的措施有。8.少数细菌能够利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能将

,这些糖类能供给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

9.检测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原理是,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研磨中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分离出的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颜色是。分离出的色素带颜色偏淡或偏窄的原因是。萨克斯实验中叶片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恩格尔曼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鲁宾-卡门实验的目的是。

1.实验的自变量是指可以变化的因素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面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的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变量,对照实验是指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酶是指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酶的特性是指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写出有关酶相关实验的自变量、酶、反应物、检测方法:

酶的催化作用:氯化铁和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点燃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酶的专一性:淀粉和蔗糖、淀粉酶、淀粉和蔗糖、斐林试剂是否变砖红。

温度影响酶活性:不同温度、淀粉酶、淀粉、碘液是否变蓝(不能用斐林试剂)

PH影响酶的活性:不同PH值、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点燃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

4.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吸能反应指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的反应,ATP水解提供能量。

5.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产生ATP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反应物和产物分别是丙酮酸和水;CO2和[H]。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相比,不同点是不需要氧气参与、催化的酶的种类不同、释放能量较少,产物中有有机物。写出呼吸作用的3个总反应式:C6H12O6 + 6H2O+ 6O2酶→ 6CO2+12H2O+能量。

C6H12O6酶→ 2CO2+2C2H5OH+少量能量, C6H12O6酶→ 2C3H6O3+能量

保存种子的理想条件是低温、干燥、低氧,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6.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光能

7.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 CO2+H2O→( CH2O)+ O2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O2的各。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磷酸。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是外因有光照、CO2浓度、温度、无机盐,内因有色素和酶。

提高农作产量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增加CO2浓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合理密植。8.少数细菌能够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叫做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氧化为HNO2,进而氧化成HNO3,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糖类,这些糖类能供给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

9.检测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原理是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研磨中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作用是碳酸钙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是_充分研磨。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随层析液扩散不同

分离出的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颜色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分离出的色素带颜色偏淡或偏窄的原因是叶片不新鲜或太幼嫩、无水乙醇加入过多、未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画滤液细线时未重复。萨克斯实验中叶片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淀粉。

恩格尔曼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水绵叶绿体呈螺旋或带状,便于观察;好氧细菌确定氧气产生;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光束和光照构成对照。

鲁宾-卡门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气的氧原子的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

1.“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自变量是,氢氧化钠的扩散速率是,因变量是,用来表示。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

。生物体的生长通过细胞来实现。3.细胞周期是指的细胞,从

止称这一个细胞周期。

4.真枋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共同的变异来源是

无丝分裂不出现,核膜和核仁不消失,DNA仍要复制。

5.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后期的特点是,动物与植物的不同表现在前期,

末期不同是。

有丝分裂的意义是。6.观察根尖有丝分裂:①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制片;解离的试剂是,目的是;在低倍镜下找到具有

特点的细胞,移至后换高倍镜,观察多个视野,发现处于期的细胞数多,原因是。

7.绘制一个周期中核DNA、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组数的曲线图(二倍体生物)

8.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中,由增殖产生的后代细胞在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细胞分化的三个特点是,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趋向,利于提高。

9.细胞的全能性:细胞,仍具有发育成的潜能。原因是细胞含有本物种

_____________ 。干细胞是指具有能力的细胞.

10.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细胞核体积,细胞水分,色素积累,酶活性,细胞膜运输效率 .

11.细胞凋亡是由决定的程序性死亡;意义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维持

,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病理刺激导致的细胞死亡。

12.细胞癌变指细胞受到的作用,细胞中发生改变,成为不受

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变的原因是致癌因子使发生突变,

原癌基因的作用。

抑癌基因的作用是。

癌变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年龄越大患癌症的概率要高些,原因是。

知识清单04答案(细胞生命历程)

1.“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自变量是琼脂块的大小,氢氧化钠的扩散速率是相等的,因变量是氢氧化钠的运输效率,用红色的体积除以总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细胞体积变大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细胞核的控制能力的制约。生物体的生长通过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增加来实现。

3.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一个细胞周期。

4.真枋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共同的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

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核膜和核仁不消失,DNA仍要复制。

5.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后期的特点是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均分两极。动物与植物的不同表现在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两极发生纺锤丝,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形成星射线。末期不同是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靠细胞板的扩展,动物细胞靠细胞质的缢裂。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DNA)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观察根尖有丝分裂:①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试剂是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等比例混合,目的是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在低倍镜下找到具有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特点的细胞,移至视野的中央后换高倍镜,观察多个视野,发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多,原因是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最长。

7.绘制一个周期中核DNA、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组数的曲线图(二倍体生物)

8.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细胞分化的三个特点是持久性、不可逆性、普遍性,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趋向专门化,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9.细胞的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原因是细胞含有本物种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干细胞是指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的细胞.

10.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水分减少,色素积累增多,酶活性下降,细胞膜运输效率降低 .

1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意义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病理刺激导致的细胞死亡。

12.细胞癌变指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变的原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原癌基因的作用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癌变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

年龄越大患癌症的概率要高些,原因是细胞癌变是一个细胞中发生了5-6个基因突变,且具有累积效应,才能赋予癌细胞的所有性状。

知识清单05(遗传规律)

1.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它提示了和规律,这两个规律的精髓是

,其细胞学基础。适用范围是。

2.回答下列概念:去雄:。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测交:。

同源染色体:。

联会:。

四分体:。

一个染色体组:。

受精作用:。伴性遗传:

3.孟德尔用的研究方法。他对自由组合规律提出的假设是:

。4.测交的目的是。

正反交的目的是。5.减数分裂是指的过程。减数批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结果是。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6.基因与DNA的关系是,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7.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人群中男性色盲患者比女性色盲患者多的原因是。8.萨顿假说运用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依据是关系。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运用法,证明了 ,他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

9.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男性精子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清单05答案(遗传规律)

1.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是相对性状差异显著、严格的闭花授粉保证了野生型为纯种,

它提示了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规律的精髓是等位基因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细胞学基础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适用范围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

2.回答下列概念: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以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

一个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共同控制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一组染色体。

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关联

3.孟德尔用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他对自由组合规律提出的假设是:不同对相对性状由不同对遗传因子控制,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开,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4.测交的目的是验证F1的基因组成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正反交的目的是确定性状遗传与性别有无关系。

5.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的过程。减数批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点的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6.基因与DNA的关系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

7.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妇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然患病,人群中男性色盲患者比女性色盲患者多的原因是含有隐性致病基因的男性一定患病,而妇性不一定患病。8.萨顿假说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他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相对性状差异显著,易饲养,繁殖快。

9.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XY型_。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型。

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Y;男性精子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Y_;

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条+X_。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重点知识汇总

七年级生物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二、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代人。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参看教材第9页的图。 一、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40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 第三节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一些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第四节计划生育 一、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二、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 营养物质。 二、糖类、脂肪、蛋白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3、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 4、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三、水和无机盐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四、维生素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都很少。但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它。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对食物只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2、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胆汁也是一种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有利于对脂肪的消化。 4、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两类:一是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一是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角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高中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小结

高中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小结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 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5.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6.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高中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填空及答案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要点 知识梳理: 1.以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2. 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专营细胞 内生活。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结构简单,一般由(DNA或RNA)和所构成。 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5、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6、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 做层次。 7、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8、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9、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10、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 转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 2高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3 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细胞种类:根据,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有,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例如:生物包含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遗传多样性例如:各个金鱼品种,各个菊花品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生态系统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沙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盐碱土荒漠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例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生长例如:幼苗长成大树 繁殖例如:蜻蜓点水 新陈代谢例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例:向日葵花的向日性,含羞草等 2、生长发育: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 3、繁殖和遗传:例:母鸡生蛋、熊猫产仔等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才有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新陈代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

都是新陈代谢。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例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湿度等。 生态因素相互帮助(如企鹅孵卵)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相互斗争(如雄鹿之间的 生物因素争斗) 互惠互利(海葵与蟹)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捕食关系(狮子与鹿)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的: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有害的:如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化肥等流入湖泊后,一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林奈与生物分类 分类学之父---林奈 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二、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是由猿类演化而来,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发展史的理解。 三、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四、DNA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今天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林奈对生物的描述和分类。 今天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是:建立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是一门基础科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主要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 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识总结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 识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涵盖必修一至必修三书上出现的所有生物学史内容,包括正文和资料分析。) 细胞学说: 维萨里比利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法国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虎克英国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虎克荷兰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意大利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德国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 的基本单位。 施旺德国《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不祥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 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魏尔肖德国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克劳德美国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 的不同组分分开。 德迪夫比利时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 放。这层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 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罗马尼亚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 的合成、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上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欧文顿国籍不祥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其中脂溶性物 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膜。由此提出 膜是脂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国籍不祥提出所有生物膜均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构成,描述生物膜为“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尼克森国籍不祥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酶的本质: 巴斯德法国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 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李比希德国提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 母菌死亡并被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列表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性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作用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三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说》——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环保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七年级生物上册_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 z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V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调查时应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 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薄层和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 范围v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匚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一)环境因素" I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使生物之间存在 合作、寄生等关系的生物 (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 【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订并实施计划】 制订计划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然后按步骤实施计划。 (1)将铁盘内放一薄层湿土,以中轴为界,一边遮光,一边见光; ⑵ 在铁盘两侧中央分别放 5只鼠妇(也可以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中轴中央): ⑶ 每分钟统计 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1次,统计10次。 【实验结果】 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的一边。 【实验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关注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点: ?关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实验除了要研究的条件不 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的实验 ,叫对照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变量 ,通常变量只有一个。 ?控制变量唯一。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因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 除了实验变量 外,其他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应完全相同,如除了光不同外,土壤的潮湿度、 温度都应该相同。 1、认识生物 1 (一 )生物的共同特征 捕食、竞争、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16% 第一章高中生物学课程理论 第一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概念: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 总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目标: 一、知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能力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 ①利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 ②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③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 ④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⑤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 ⑥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⑦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 第二章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 必修+选修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 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岀发点 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的思 想。 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 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第三章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 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第一节导入技能 掌握目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弓I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 达到什么程度。 类型:直接、经验、原有知识、实验、直观、设疑、事例、悬念…。 应用原则: 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关联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 掌握目的: 保证准确清晰的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 高。 要素:语音和吐字音量和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 原则: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第三节提问技能 类型:回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要点:清晰连贯;停顿与语速;指派与分配;提示第四节讲解技能 类型:解释式描述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 目的作用: 一、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是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志趣以及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并传授思维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 应用原则:目标具体; 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能开阔新视野,展现真实自我。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填空(附答案)63242

高一生物上册知识归纳要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_____________ 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生存。专营细胞 内____________ 生活。结构简单,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所构成。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植物没有____________ 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_______________ 层次,又可化做_________________ 层次。 5、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6、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 __________________ 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7、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 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8、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 和它生存的_______________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_______________ 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转动___________________ ,换上高倍镜。 3调节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高倍镜:物象________________ ,视野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细胞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低倍镜:物象 _________________ ,视野______________ ,看到的细胞数目_________________ 。 2 物镜: _______________ 螺纹,镜筒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______________ 螺纹,镜筒越________________ ,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放大倍数x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物体的 或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奶、蛋、鱼、肉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 含糖类较多的食物葡萄糖、蔗糖、淀粉

缺碘大脖子病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①号充分搅拌②号充分搅拌③号不搅拌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②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③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4、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初步

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 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5、吸收过程:各种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6、合理营养:①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饮食②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 3、吸气时:气体入肺 P(肺)

高中生物学考知识点

必修一(B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 由C 、H 、O 、N 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 、S 基本单位:氨基酸 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 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 基不同) 氨基酸结构通式: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 n – 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 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A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C 、H 、O 、N 、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 、T 、C 、G 、U 构成DNA 的核苷酸:(4种) 构成RNA 的核苷酸:(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要的 作用 ● (B )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 、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糖类 C 、H 、O 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c 、 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 )、脱氧核糖(构成DNA )、 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d 、四大能源物质: ①生命的燃料: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 根 本能源:太阳能 e 、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 (A )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由C 、H 、O 构成,有些含有N 、P 2H |NH COOH C | R ———

高中生物长句默写式知识清单(含答案)

高中生物高考后期复习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01(分子组成)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 共同点:细胞器,遗传物质,变异。 2.蓝藻因为有和,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3.细菌与蓝藻:都可能为生产者,依据:细菌,蓝藻。细菌也可以作分解者,理由是。4.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原因是。 碳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的理由是。5.水的主要功能是。6.无机盐的功能是。7.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分别由哪些单糖组成:、、、。 8.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在 蛋白质的功能有。 为什么煮熟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9.常见的脂质有哪些, 哪一个的组成元素与其它几个不同?。 三类脂质的作用依次是 。10.为什么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释放的能量多,却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1.核酸的作用。12.请填写下列试剂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和吡啰红 健那绿。 苔盼蓝。 龙胆紫和醋酸洋红。 盐酸(8%与15%)。酒精(按不同浓度回答50%、70%、95%、100%)

知识清单01答案(分子组成)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共同点: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 DNA ,变异基因突变。 2.蓝藻因为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3.细菌与蓝藻:都可能为生产者,依据: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蓝藻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细菌也可以作分解者,理由是腐生细菌能把动植尸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4.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原因是水占细胞鲜重的85%至90% ,氧占水的8/9。 碳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的理由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水的主要功能是细胞结构成分、良好溶剂、运输、参与化学反应、液体环境。 6.无机盐的功能是构成重要化合物、调节生命活动、调节酸碱度和渗透压。 7.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分别由哪些单糖组成:葡萄糖、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葡萄糖。8.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功能有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催化、运输、信息传递、免疫。 为什么煮熟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高温引起蛋白质变化,空间结构破坏后暴露了肽键。 9.常见的脂质有哪些脂肪、磷脂、固醇,哪一个的组成元素与其它几个不同?磷脂含有C、H、O、N、P5种元素,其余只有C、H、O3种元素。三类脂质的作用依次是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10.为什么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释放的能量多,却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的C、H比例高,含氧原子少,彻底分解耗氧量高,加重了肺和心脏器官的负荷。 11.核酸的作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起重要作用。 12.请填写下列试剂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呈砖红色(现配现用、需加热)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显紫色 甲基绿和吡啰红与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用来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健那绿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显蓝绿色。苔盼蓝一种活体染色剂,被染上色的细胞为死细胞。 龙胆紫和醋酸洋红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使染色体成紫色或红色。 盐酸(8%与15%)前者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蛋白质水解;后者用于植物细胞的解离,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酒精(按不同浓度回答50%、70%、95%、100%) 50%用于脂肪鉴定中去掉浮色;70%用于消毒;95%用于解离,100%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 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最基本元素: C C、 H、 O、N、 大量元素P、 S、基本元素: C、 H、 O、 N K、Ca、 Mg 主要元素: C、H 、O、 N、 P、S 必需元素 微量元素Fe、 Mn 、 B、 Zn、Cu 、 Mo 等 化学元素 无害元素Al 、 Si 等 非必需元素 有害元素Pb、Hg 等 1.2 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1.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

1.4 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分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水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①构成化合物( Fe、 Mg ) 无机盐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单糖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糖类二糖 C、H、O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多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肪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脂质磷脂(类脂)C、H、O、N、P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 Vit.D ) 固醇C、H、O ④保护和保温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C、H、O、N、S ②调节代谢(激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Fe、Cu 、P、Mo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DNA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核酸C、H、O、N、P ②控制生物性状 RNA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 类酶) 1.5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 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 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 x,蛋白 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x m n??????????????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y ma18 x ????????????????② 或者y r a 18 x ????????????????③ 3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清单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兔吃草。单识清七年级生物知如:草盛豆苗稀★ 生物的特征:1. 营养①生物的生活需要民以食为天 eg...★如:我和我的竞 争对手是斗争的关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3.判断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规律总结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①题干中只要涉及到南北方、海拔高低、极地与沙漠等,非生物因素就是温度。。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南北方:南橘北枳;苹果只能在北方栽种,香蕉只能在南方栽种。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eg.人出汗、排尿、呼出CO植物落叶纷飞32 ,海拔高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脚是阔叶林,山顶是针叶林。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红杏出墙eg.4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极地与沙漠: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5水分。②题干中只要单单说沙漠里的某种生物 ,非生物因素就是 Eg. 骆驼刺根系发达;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虎 父无犬子;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遗传:种瓜得瓜eg.,种豆得豆生 物适应环境方式:包括保护色、警戒色、拟态。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注:病毒是生物,只是不由细胞构成)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 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病毒能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能繁殖后代。如: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2.珊瑚虫是生物,而珊瑚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逐渐堆积形成的。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的色彩和斑纹。了解警戒色:他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生物生物的归类3.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如:胡蜂腹部黄黑相间的 条纹即可是真菌,属于其他生物。蘑菇按照分:作物、家禽、家畜、

高中生物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必修1 知识点 1.生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使病毒,也只有依赖寄主细胞生活。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动物为例)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核膜)或(有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举例差异性统一性 原核细胞细菌、蓝藻、放 线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拟核) 无染色体(只有环状的DNA)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1.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核物质 2.都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草履虫、酵母菌、 植物、动物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 1)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如念珠藻、颤藻、蓝球藻、发菜等都属于蓝藻。菌前带“杆、螺旋、球、弧”字的生物属于细菌 3.使用高倍物镜时应注意哪些: 1)对光:调反光镜和光圈,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2)只有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才能转至高倍镜,调粗准焦螺旋,要把物像移动中间,物象在 哪里就要移向哪个方向,例:物象在右上方,要移到中间,要把玻片移向右上方 3)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4 .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 C、H、O、N、P、S、K、 Ca、Mg ②微量无素: Fe、Mn、Zn、Cu、 B、Mo ③主要元素: C、H、O、N、P、S ④基本元素: C、H、O、N 最基本元素(生命元素) 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为 C、 O、N、H ,鲜重中含最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为 O 、C、H、N 5、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生物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6、生物体内各种化合物的检测: 待测化合物指示剂现象 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 甲基绿绿色 RNA 吡罗红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灰绿色 二氧化碳CO2溴麝香草酚蓝 澄清石灰水蓝变到绿再变到黄色石灰水变混浊 是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R基的不同。(1)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Fe、S. (2)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约20种 (3)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及重要图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1课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人类起源于东非大裂谷。 4、证据,古人类化石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所以她的运动方式可能是直立行走。 (2)从“东非人”使用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5、巧记·规律总结: 森林古猿→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发达→形成意识和产生语言→人类社会。 6、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1)人类能够直立行走,现代类不能;(2)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现代类不能;(3)人类的脑容量较大,现代类人猿的脑容量小。 7、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2课时人的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 拓展·思维点拨 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同时也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雄性激素。所以睾丸既属于生殖系统的器官,也属于内分泌系统的器官。 2.女性生殖系统 巧记·规律总结 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的主要生殖器官,也分别是男、女的性腺,其功能可以概括为: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受精 拓展·思维点拨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在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女性结扎手术的目的是阻碍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所以结扎的部位是输卵管。

拓展·思维点拨 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如同一粒种子埋入土壤,这是怀孕的开始。从受精卵到形成胚泡以及植入子宫内膜,此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靠卵细胞的卵黄提供。 3.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2)胎儿与母体的血液并不混合,所以即使母子血型不同,也不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4.分娩 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时,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 作分娩。 三、青春期 巧记·规律总结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特征。 (2)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比女孩晚两年。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3)性器官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而不是从青春期开始形成的,只是青春期性器官发育迅速并成熟。 (4)第一性征是指男女性器官的差别,第二性征是相对于第一性征而言的。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胡须、腋毛等的生长,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较高。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3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食品安全 一、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