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工艺课程创建及革新【论文】

化学与工艺课程创建及革新【论文】
化学与工艺课程创建及革新【论文】

化学与工艺课程创建及革新

1背景及目标

1.1背景

武汉科技大学是由武汉钢铁学院等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三所在汉高校通过合并和改名而来。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学校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划归湖北省管理后,学校立足于湖北建设、面向中南地区、辐射全国。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炼焦化学专业”,1985年改为“煤化工专业”。1992年,按“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分别招生。1996年,随着教育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归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总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煤化工(焦化)为特色,是武汉科技大学的传统特色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是我国焦化专业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焦化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且大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形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需要不断完善培养目标,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和采用多学科复合型培养模式,对多学科交叉课程进行整合和调整;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采用宽口径和重基础培养模式的同时突显专业特色。

1.2目标

所构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宽厚基础理论、合理知识结构、较强创新能力、较全实践技能和明显煤化工特色的复合型化工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焦化、炭素材料、燃气、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境保护等行业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课程体系建设

2.1整合与优化原有课程

2.1.1整合《工程力学》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课程整合之前,所开设的《工程力学》学时数为82。《工程力学》是整个课程体系中学时数很大的课程之一,且有些内容对化学工程与工

艺专业并不是十分重要。为了增加学生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经过仔细研究和综合权衡,决定压缩一些已开设课程的学时和增加一些新的课程。《工程力学》就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压缩对象。考虑到《工程力学》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关系最密切,就将压缩后的《工程力学》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整合成一门课程,取名为《化工设备与材料》。整合的《化工设备与材料》定位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其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化工设备材料与焊接和化工容器设计三大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工程力学知识,了解化工设备的选材要求及常用材料的特性,了解和掌握化工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过程及典型设备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强化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对化工设备的机械知识和设计能力。整合后的《化工设备与材料》总学时数为46,其中工程力学部分由原来的82学时压缩到16学时,为其它课程腾出66学时[2]。

2.1.2整合《化工设计》与《化工技术经济》

很多学校将《化工设计》是列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介绍化工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原料路线、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物

料衡算、能量计算,工艺设备的设计和选型,车间布置设计,化工管路设计,非工艺设计项目的考虑和设计文件的编制等内容。学习该课程可提高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和机械制图等方面知识解决化工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原来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这门课,主要是因为受总学分和总学时的限制,没有富余学时来开设这门课,现在通过整合《工程力学》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腾出66学时,学时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所腾出66学时不能全部用于开设《化工设计》,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将《化工设计》与已开设的《化工技术经济》进行整合,取名为《化工工程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学时数由原来的18调整为54。

2.1.3优化《能源化学》

《能源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身为《煤化学》,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重新整理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煤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将其它一些主要能源也引进来,从而形成了能源化学课程,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验学时数为8。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该课程的教学时数过于紧张,尤其是实验学时

严重不足。在本次课程体系建设中,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分离和单独设课。实验教学内容取名为《能源化学实验》,学时数为18;理论教学内容仍用原来的课程名称,学时数为46。

2.1.4优化《能源化学工学》

《能源化学工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模块1(煤化工模块)的主干专业课程,由《炼焦学》和《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整合而成。以前的课程体系设置时为了强调重基础,对该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大幅压缩,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验学时数为18。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时数压缩过大,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本次课程体系建设中,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分离和单独设课。实验教学内容取名为《能源化学工学实验》,学时数为18;理论教学内容仍用原来的课程名称,学时数为46。

2.1.5优化《高炭化学与碳材料工程基础》

如前所述,炭素材料曾是武汉科技大学化工类的招生专业之一。在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炭素材料类的课程也是

一大特色,这种特色为化工类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每年都有化工类的毕业生在炭素材料行业中就业,在全国的主要炭素企业中都有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毕业的校友。但有一段时间为了强调重基础,弱化了炭素材料课程的教学,仅开设了《碳材料工程基础》,而且还是任意选修课,教学时数只有28学时。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在本次课程体系建设中,决定优化该课程的教学设置,将该课程定位为指定选修专业课,教学时数增至44,课程名称改为《高炭化学与碳材料工程基础》。

2.2增设《化工CAD绘图与识图》

工程图纸是工程技术上用来表达设计思想和进行技术交流的主要手段,任何工程技术方案的实施,都必须以其为依据,因而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很多学校的化工类专业都开设计《化工制图》这门课程,主要内容有化工工艺图和化工设备图两大部分,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化工专业图样的能力。同时,它也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适应今后工作需要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原课程体系中只设置了《机械制图》,没有开设《化工制图》。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在本次课程体系建设中,决定增设《化工CAD绘图与识图》这

门课程。该课程由《化工制图》和《Auto-CAD绘图》整合而成,内容包括:AutoCAD绘图软件及其应用、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和化工设备图,教学时数为36,其中14学时为上机实践学时。

3教学方式改革

3.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依托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通过开设本科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性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保障。鼓励和扶持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和化工设计竞赛。本科生从三年级开始下到实验室,参与到指导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中去,熟悉科研过程,锻炼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3.2组建和培养教学团队

原来大多数专业课都只有一名任课教师,待其退修或调离工作岗位后再找教师接替。现在每门课至少有两门任课教师,一般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且任课教师都要有工程实践经验。如《能源化学》教学团队,由2名老教师、1名中年

教师和2名年轻教师组成,其中3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名教师有正教授职称,2名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已有8名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被派到河南、云南等地焦化企业进行了3个月实践锻炼,回校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3.3多种途径组织实践教学

近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考虑到专业特色和培养方向的要求,实习基地以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公司为主体。该公司在国内具有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该公司可以说是焦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建有4.3m、6m、7.63m焦炉,所采用的配套工艺也有多种,是一个相当理想的焦化特色化工专业教学实习基地[3]。但是现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招生人数越来越来多,一年的招生人数达280人之多。一个焦化公司能一次接纳这么学生去实习已经勉为其难,实习过程只能用走马观花来形容,很难深入下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下厂前先给学生分工段介绍现场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播放现场录制的录像,开发主要设备的三维数字模型供学生在电脑进行自主观察、解剖和组装,购置计算机仿真培训软件供学生在电脑上进行仿真操作。

4结语

本次课程体系建设以重基础和显特色为指导方针。但受总学分和总学时所限,要兼顾好重基础和显特色这两个方面,关键在于对拟开设的每一门课程进行认真研究和筛选,对一些关联性很强的课程尽可能整合成一门课程,以便优化教学内容和缩减教学时数。

化学与社会论文

化学与社会论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化学与社会》期末论文 题目:化学与军事工业 课程名称:化学与社会 系别:文理基础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14工8 姓名:张忠凯 学号: 考核学期:2014 至 2015学年第 2 学期 化学与军事工业 姓名:张忠凯学号:班级:14工8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摘要:化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当然化学与军事也不能分开,现在军事工业中需要大量的化学材料、能源等等。 关键词:化学;军事工业;武器;化学新材料 化学与军事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二战以来,各种各样的军事武器开始登上世界战争的舞台,包括化学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的不断钻研和探讨,更多的技术和材料被应用于军事武器制造方面,尤其是化学武器对现在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受到最多的争议和道德方面的舆论。众所周知,化学在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军事的关系极为密切。

任何涉及军事的化学科研成果,首先都被应用于军事上,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化学与军事装备之间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1化学与军事产品 联系 从古至今,化学与军事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火药在军事上的使用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化学在军事上的应用。也正是火药在战争上大规模的使用使得世界战争格局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从此以后,化学与军事便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近代以来,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局部战役,无处不有着化学的存在。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的发展,化学在军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战争的地方,就有化学! 石墨炸弹是选用经由特别处置惩罚的碳丝制成(此常识在人教版高一化学的《碳族元素》),每根碳丝的直径相称小,仅有几千分之一厘米,因而,可在地面中永劫间漂泊。因为碳丝经由流体能量研磨加工制成,且又经由化学洗濯,因而,极年夜地进步了碳丝的传导机能。碳丝没有粘性,却能附在统统物体轮廓。它经由过程爆炸或炸药引爆漫衍在敌方阵地,毁坏敌方防空和发电设置装备摆设。碳丝可进人电子设置装备摆设外部、冷却管道和节制体系的黑匣子。碳丝弹头对包孕停在跑道上的飞机、电子设置装备摆设、发电厂的电网等全部器材都发生毁坏感化。90年月初,海湾战役时,石墨炸弹在“戈壁风暴”举措中初次退场。那时,美国水师发射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向伊拉克抛掷石墨炸弹,进犯其供电举措措施,使伊拉克全国供电体系85%瘫痪。90年月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美国空军利用的石墨炸弹型号为BLU-114/B,由Fll7A隐形战役机于1999年5月2日初次对南电网举行进犯,形成南全国70%的地域断电。

材料化学论文

材料化学论文题高温超导材料研 班级:2009级3班 姓名:梁秋菊 学号:200910140315

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发展历史,对超导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用途进行说明,对目前超导材料的主要研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导材料研究进展高温应用 一、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历史 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指临界温度在绝对温度77K以上、电阻接近零的超导材料,通常可以在廉价的液氮(77K)制冷环境中使用,主要分为两种:钇钡铜氧( YBCO和铋锶钙铜氧(BSCCO)钇钡铜氧一般用于制备超导薄膜,应用在电子、通信等领域;铋锶钙铜氧主要用于线材的制造。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 ° C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末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他也因此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状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超导材料的最初研究多集中在元素、合金、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等方面。至1973 年,发现了一系列A15型超导体和三元系超导体,如Nb s Sn V s Ga Nb s Ge,其中Nb s Ge超导体的临界转变温度(TJ值达到23.2K。以上超导材料要用液氦做致冷剂才能呈现超导态,因而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1986年,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和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了新的金属氧化物超导材料即钡镧铜氧化物(La-BaCuO),其T c为35K,第一次实现了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铜酸盐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是超导材料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打开了混合金属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方向。1987年初,中、美科学家各自发现临界温度大于90K的YBacuG g 导体,已高于液氮温度(77K) ,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后来法国的米切尔发现了第三类高温超导体BisrCu0,再后来又有人将Ca掺人其中,得到Bis尤aCuOg导体,首次使氧化物超导体的零电阻温度突破100K大关。1988年,美国的荷曼和盛正直等人又发现了「系高温超导体,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当时公认的最高记录125&瑞士苏黎世的希林等 发现在HgBaCaCi超导体中,临界转变温度大约为133K,使高温超导临界温度取得新的突破。二、高温超导体的发展现状 目前,高温超导材料指的是:钇系(92 K)、铋系(110 K)、铊系(125 K)和汞系(135 K) 以及2001年1月发现的新型超导体二硼化镁(39 K)。其中最有实用价值的是铋系、钇系(YBCO) 和二硼化镁(MgB2)。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是以铜氧化物为组分的具有钙钛矿层状结构的复杂物质,在正常态它们都是不良导体。同低温超导体相比,高温超导材料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

中考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2)

中考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标解读] 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复习:(1)燃料燃烧时释放热量的有效利用,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2)燃料燃烧的安全问题,怎样应用化学知识进行灭火;(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利用化学科学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通过复习,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说明: 1.根据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破坏维持燃烧进行的条件②或③,从而使燃烧停止。 2.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及酒精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都会产生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因此可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其的完全燃烧,从而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能源。 3.可燃物的燃烧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应试方略] 考生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知道燃烧的条件,能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去解答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

现象。知道在火灾中逃生的方法和措施。(2)知道爆炸的条件,能用爆炸的条件去分析实际生活中发生爆炸的原因,能正确选择防爆措施。(3)知道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它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会写一氧化碳、乙醇、甲烷等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知道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了解氢气作为燃料的突出优点和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氢气作为能源的原因。会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了解石油分馏产品(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的用途,知道煤的综合利用的产品及其用途。(6)知道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措施。 [考点聚焦] 能源问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属于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都有所涉及,题目以选择、填空、简答题为主,试题往往以信息题、开放性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设置上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分值占全卷的2%~6%。[名师解题] 例1.(2005年湖北黄冈)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物质是; (3)埋藏于海底,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的能源物质是。 (4)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能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 答案:(1)煤、石油、天燃气、“可燃冰”(2)天然气(4)“可燃冰”(3)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例2.(2004年广东珠海)某市一炼油厂油罐汽油泄漏,有一拖拉机在其附近发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后基本扑灭,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喷水一段时问。几天后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区上空大气进行监测,测知其污染指标均没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试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1)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请写出灭火后要继续对油罐喷水的主要理由。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哪些有害气体?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爆炸的条件和燃烧的条件以及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成分。(1)油罐泄漏,在其附近就会形成可燃性气体,遇拖拉机发动时冒出的火花就会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2)灭火后,油罐及其内汽油温度仍然较高,若不处理,任其聚积热量,一旦达到汽油的着火点,又会引起燃烧、再度爆炸,因此当明火已灭后仍要设法降低油罐及其内汽油的温度。(3)汽油中含有C、H、O、S、N等元素,其燃烧会产生SO2、NO2、CO等有害气体,环保部门主要监测这些气体的含量是否增大。 答案:(1)由于油罐泄漏汽油,使附近空气中含有大量汽油蒸气,拖拉机发动时;引起的火花将空气中的汽油引燃,从而导致油罐起火爆炸。(2)继续对油罐喷水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油罐的温度,使其低于汽油着火点,防止汽油重新燃烧发生爆炸。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是SO2、NO2、CO等。 例3.(2004年广东)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甲)。请回答: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技术学 0701班陈海玉学号:0756010111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第三单元课题一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 13套(玻璃管中注满了 10%~15% 的 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多媒体材料:课件:( 1 )水的电解示意图( 2 )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文字资源:《初中化学新教案》中的“课外探究 三、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

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生)猜想同或不同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3个小组,每组 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 1 )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 2 )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

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的问题与探究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改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应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权威更应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长期以来,我们就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2003年下学期,长沙市雨花区全面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我校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全体老师克服种种困难,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用我们自己的精神重新诠释着新课改的内涵和实质,我们深深体会到,要真正走进课改,就要:1、更新观念,培训先行;2、领导到位,制度保障;3、适应课改,设施跟进;4、整合资源,手段更新;5、实施有序,注重实效。 那么,究竟我们是怎样实施的,那就请您跟随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往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一年多来,广大化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认真贯彻新课程理

《化学与健康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健康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更加的高级,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仅仅利用我们的天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渐渐开始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营养 正文: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有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在用与不用之间产生了很多

争论。其实,任何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就拿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等食品的阿斯巴甜来说,它具有和蔗糖极其近似的清爽甜味,无苦涩后味和金属味,是迄今开发成功的甜味最接近蔗糖的甜味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应用中仅需少量就可达到希望的甜度,所以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阿斯巴甜替代糖,可明显降低热量并不会造成龋齿。与蔗糖或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有协同效应,如加2%~3%于糖精中,可明显掩盖糖精的不良口感,与香精混合,具有极佳的增效性,尤其是对酸性的柑桔、柠檬、柚等,能使香味持久、减少芳香剂的用量。此外,阿斯巴甜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被人体自然吸收分解。当然,有利必有弊,阿斯巴甜对酸、热的稳定性较差,在强酸强碱中或在高温加热时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嗦呱酮,不适宜制作温度>150℃的面包、饼干、蛋糕等焙烤食品和高酸食品。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也有报告指出有少数人会对阿斯巴甜不耐,可能会引起头痛、抽搐、恶心、过敏反应的症状。有了这些不利的因素存在,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也许有人会想:不在果冻、八宝粥、水果罐头等食品里加阿斯巴甜就不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了。但是,很多问题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不用阿斯巴甜代替糖,食品中存在的糖分就会增多。吃糖过多可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容易肥胖;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

环境与化学论文

课程名称: 环境与化学 论文题目: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系(部)名称: 教育科学系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本科 班级:小教本101班 姓名:张海燕 学号: 2010111655

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很大程度上看,环境问题与化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很多的环境污染都源于化学的不合理发展,化学领域的不科学管理。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生活环境的现状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对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问题化学发展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化学的发展也不例外。所以,化学发展为人类获得很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的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 大气污染 在大气污染方面,著名的有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特别是伦敦烟雾事件,其致死人数最多。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着大灯。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邵东十中谭慎之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是可知,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于是,新课程化学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认真钻研新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新教材重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的关系,所以它比原教材的化学知识量虽然减少了,但课本的“厚度”却反而增加了。鉴于教学计划给予《化学》教学课时的限制,为了不加重课堂教学课业的负担,而且为使教学内容更具弹性,所以新教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绝大部分知识,都以“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形式出现,不作为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教材内容包括五个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及方法层次。从教材的结构上,应突破重点,以重点带全面。比如对重点知识,结合科学发现的过程及化学史,讲清来源和应用范围,使学生掌握学习思路和方法,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事实上,新课程标准中有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教材中不是首次出现时一下子达到的,而是通过内容的延续逐步完成。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在必修2中只做一般常识性的了解,能用来解释一些粗浅的化学问题;系统的学习则要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从而完成课标的教学要求。

化学与社会论文 标准论文格式

摘要 化学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了不可估计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高科技太空探险,从纸笔墨到讯发展的计算机等等,无疑不和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能源、环境、材料、食品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产生、发展乃至最终解决,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现代社会是无法想象的。 【关键词】化学社会能源 化学中找健康 都说化学来源于生活,可见,化学与我们的吃、穿、住、行应是息息相关的。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的物质生活已富足情况下,生命健康尤为重要。说健康是吃出来的,这话不假。人所需的水份、蛋白质、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绝大数来自日常饮食,人们通过食物的摄取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可见化学在我们的生命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这些年多有听说类似:苏丹红、三聚氰胺这些化学用剂产生的毒食物,这些大多是应为错用或过用了化学用剂。所以,要健康,有必要了解化学。 我们的日常饮食主要分为蔬菜、水果、肉类。蔬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份,有调剂饮食、增进健康作用。例如:辣椒含有丰富的Vc,在补充人体营养的同时,辣椒能剌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故有健胃及除肠内不良气体作用。外用能使此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散,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能治冻

疮。菌类:金针茹具有治虚弱、痢疾等功效,以鲜嫩为佳。蘑菇具有化痰理气、益肠胃等功效。木耳有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痛作用。水果类:含有大量水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个有许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热、止渴、利尿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香蕉调以蜂蜜可治乙型脑炎;杨梅能治痢疾、预防中暑、胃气痛等。肉类:不但味美而且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功效。鸭肉、鹅肉的脂肪论数量,绝不在猪、牛、羊等家畜肉之下,但其分子结构却接近纯属植物油的橄榄油,不但不使血脂升高,还有降低有害胆固醇作用,因而对心脏心益。羊肉性味甘、热,富含蛋白质、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御寒保暖,健身壮体,增强抗病能力。鲤鱼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含丰富蛋白质,多种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和Ca、P、Fe。有开胃健脾、利尿消肿、消热解毒、止咳平喘作用。带鱼的肉美而且鱼磷含有较多卵磷脂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同时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美肤作用。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可却蕴涵着很多化学原理。 合理的营养可以防治多种疾病。食物是营养素的"载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获得。营养学家主张用食物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提倡合理的膳食是营养之本。合理营养是健康长寿和力量的保证。所谓合理营养就是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求与人体通过膳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之间保持平衡。在选择食物时要充分考虑在特定的时期内我们体内真正需要补充的到底是什么,合理进行膳食的搭配。现今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追求可,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点。合理搭配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尤为重要。常见的搭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粗细搭配。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价值。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正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只有标准粉的1/3,而维生素B1只有标准粉的1/50;与红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选择上,应注意粗细搭配。至于什么样的比例最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将来也不可能有,还是因人而异为好。不过,多吃杂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小米和红小豆中的膳食纤维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维生素则要高出几十倍,这对于增强食欲,防止诸如便秘、

化学与生活论文3000字

化学与生活论文3000字 引导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也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加工食品,而为了让食品看起来更加美观,闻起来更有食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化学与生活论文30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曾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条博文“这个点儿很饿了,是用瘦肉精炒农药菜好呢?还是用地沟油烹煮火腿好呢?是用石蜡锅煮胶面条好呢?还是喝皮革奶吃人造蛋好呢?是吃苏丹红做的双氧翅好呢?还是吃硫磺椒干炒避孕鳝好呢?是吃个铝馒头好呢?还是吃碗毒米线好呢?是喝杯甲醇酒好呢?还是来杯氟化茶好呢······哇,幸福的好纠结啊······”虽然这只是博友的一次调侃,但存在的事实却不能被忽视。面对各地接连爆出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有人戏称我们早已“百毒不侵,百无禁忌”。但是事实上我们真的“百毒不侵”吗?恐怕不是吧。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食品,我们还能吃什么呢?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食品,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正视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做到如下几点: 一、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1.无处不在的“毒食” 记者在收索“近日食品安全事件”一词时,查询到500多条相关信息。一些媒体还在微博等平台上发布曝光,每日公布一起毒食事件。各地媒体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层出不穷:“重庆南纪门老火锅”被查出染色鸭肠及11瓶无标识调味添加剂;

江苏宿迁工商部门查获涉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水发产品以及皮肚约1000公斤;重庆查获问题肉窝点,出售3年前的病死猪肉;北京市工商局查获二氧化硫红薯干,防腐剂超标辣肉卷,亚硫酸盐超标甘草杏、烤鱼片,含大肠菌群、致病菌酱牛肉等“有毒食品”。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盈利,甚至使用非法添加剂为食物“上色”。重庆市南岸 弹子石千美香辣馆使用敌敌畏为菜加辣提香。一家餐饮店的老板面对执法人员承认自己用溶液浸泡毛肚。更有甚者,许多餐厅声称的自制“鲜榨果汁”,实为“毒汁”(添加剂混合液)。例如,橙汁是用食用胶、诱惑红、酸味剂、已二稀酸铀钾等添加剂;花生奶由黄原胶、瓜尔豆胶、抗结剂、着色剂等等添加剂混合而成。 至今为止,全国各地就已发生双汇瘦肉精、河南南阳毒韭菜、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牛肉膏多吃致癌、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京城多家影院爆米花桶被曝或含荧光增白剂、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等近20件毒食物事件。 2.听听百姓的心声,正视食品安全问题 曾了解到一些年轻人以前常在餐馆吃饭,但最近也会花时间自己下厨。因为他们觉得“在外面吃多了就发现外面菜式虽多,但都一个味,油不大健康,最关键的是,很难保证卫生。现在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吃什么都不放心。”而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让越来越多的人缩小了餐厅的选择范围。他们是这样说的“以前经常去吃大排档或是小饭馆,觉得特别香,但现在会想:它炒菜用的什么油?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社会发展 四川李良 三. 合成材料 (一)考点精要 1. 了解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2.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进展的紧密关系。 (二)05、06年中考的特点 1. 从促进社会进展的角度动身,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考查对合成材料的识别及其性质、用途的认识,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化学对社会进展的庞大奉献。 例1. (06,昆明)有机合成材料的显现是人类材料进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塑料、纤维、橡胶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热固性塑料可用作炒菜锅的手柄 C. 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 D. 合成橡胶可用于生产汽车轮胎 点评:本题考查对合成材料的综合认识,突出了化学与社会进展的重要关系,从而使同学们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纤维和橡胶均有天然和合成之分,故A错误;热固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可不能受热熔化,可用作炒菜锅的手柄,故B正确;C叙述的是合成纤维的性质,D叙述的是合成橡胶的用途,均正确。 答案:A 2. 结合材料科学的最新研制成果,考查对新材料的认识,增强同学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CO合成了可降解塑料例2. (05,南京)据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中科院用 2 聚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B. 聚二氧化碳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聚二氧化碳确实是干冰 D. 聚二氧化碳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 CO的组成可判定它属于氧化物,点评:本题结合最新科技成果考查塑料及相关知识。由 2 故A对;聚二氧化碳是大量二氧化碳分子集合成的可降解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对;

CO,是无机物,故C错;聚二氧化碳属于可降解塑料,可不能产生白色污染,干冰是固态 2 故D错。 答案:A、B 3. 从实际生活中猎取命题素材,从能力立意动身,命题上注重生活体会与化学知识的有机融合,重视培养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无处不在。 例3. (06,成都)某品牌男士休闲西服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请依照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西服成分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面料中加入涤纶的作用是(任答一条)_______________; (3)从熨烫标准估量,羊毛、涤纶这些纤维材料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4)从面料和里料中各抽出一线头,点燃,可观看到的现象是: 面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本题取材于实际生活,考查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性质、区别,培养了同学们猎取标签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还需要一定的实际体会,否则不易作答。从标签的成分分析,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涤纶有耐磨性;羊毛、涤纶不耐高温;面料中含有羊毛,羊毛含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里料是涤纶,燃烧后熔化成黑色小球。 答案:(1)涤纶(2)增加面料的耐磨性等(3)不耐高温 (4)有烧焦羽毛气味熔化成黑色小球 (三)07年中考考向推测 1. 紧密联系现代生活实际,结合新材料的开发,考查同学们对有机物及有机合成材料的识别及其性质和用途的认识,专门是一些新型合成材料如隐身材料、复合材料等的认识,表达化学与社会进展的关系。 2. 白色污染的缘故、危害及防治一直是中考的重点,通过这些知识的考查,充分认识合成材料的两面性,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四)复习建议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的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30T14:46:36.700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俊梅 [导读]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河北省正定县第五中学王俊梅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1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1.1 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1.2 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1.3 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1.4 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1.5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2 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2.1 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2 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3 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2.4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3 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兴趣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动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2 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 3.3 信息化教学策略。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探究性教学策略。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与社会论文

化学与社会论文-()

————————————————————————————————作者: ————————————————————————————————日期: ?

化学与社会论文 ?奥运五环旗,一面神圣而又庄严的旗帜,昭示着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从遥远的古希腊到现代奥运会的赛场,无数的运动员在这里挥洒汗水,向人类的极限挑战.然而近些年来,圣洁的五环旗却逐渐被一类化学物质所污染,他们的名字叫兴奋剂.当阿根廷足球皇帝马拉多纳染上麻黄碱,当美国百米飞人加特林的尿检呈阳性,当我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孙英杰因兴奋剂断送了职业生涯,当中国鞍山体育学校爆出震惊全国的集体服用兴奋剂事件,人们在感到愤怒和悲哀的同时,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兴奋剂,有什么魔力能让运动员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铤而走险,我们又应该为此作些什么呢,下面我将试着对此作一些浅层的研究. 一. 什么是兴奋剂 我们通常说的兴奋剂是对禁用药物的总称,由于早期的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服用的药物大多都属于兴奋剂药物,因此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药物并不都具有兴奋性,国际上仍然对禁用药物沿用兴奋剂的称谓.如今对兴奋剂的定义又有了新的拓展,我们更进一步的把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和方法,应用了非正常剂量的生理物质,企图人为的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成绩的不正常做法也包括在兴奋剂的范围之中. 兴奋剂的种类繁多,使用方法也越来越复杂,按他们的药理

大概可以分为五类:精神刺激药物,似交感神经胺类,杂类的中枢神经刺激药物,麻醉止痛药和合成类固醇.其中合成类固醇是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兴奋剂,许多力量型的运动员通过摄取大量的类固醇试图在短期内增强骨骼肌.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合成类固醇可以通过对生长激素分泌产生影响而刺激骨蛋白质基质的产生和钙的沉积使骨皮质增厚,同时刺激细胞的受体激活特殊的基因以产生蛋白质,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抑制蛋白质的降解率,另外通过对神经肌肉传导的营养作用使身心状态感觉良好,精神愉快,进攻力和耐受应激的能力增强.但是这些好处并没有得到大多运动医学专家的认同,只是被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所相信. 而这类药物的副作用却是世界公认的,他们能够干扰运动员体内自然激素的平衡,使男性的性格改变,肾功能异常乳房增大及早秃;使女性的肌肉增生,月经失调,体毛过度生长.其余的几类兴奋剂虽作用的机理和产生的反应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一致的:他们所产生的副作用远远大于他们所带来的裨益,可以说,服用兴奋剂就是一种慢性自杀. 二. 动机 明明知道服用兴奋剂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惜牺牲健康幸福甚至生命铤而走险呢在这里我想用通过经济学的角度对此作一些分析,从根本上来讲,必须先弄清这些服药者的动机是什么,经济学是研究人的动机然后进行展开研究

化学与人类论文

化学与人类论文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我们身边的化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主要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锐利武器。从人类诞生起,化学就伴随着人类,人类最初的钻木取火就是一个例子。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与化学的关系也是日益紧密起来。 化学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所以我觉得多关注些食品与化学的内容是尤为重要的。 适当的化学添加剂等不仅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色泽,而且也是对人有益无害的。但是不恰当的使用就是适得其反。 食品安全近年来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不仅在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可是由于生产厂家的黑心,为了牟取暴利。不按照国家规定,随意添加化学物质,以提高食品的参数,蒙混过关,这种不正确的行为,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的三鹿集团,为了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不惜以牺牲中国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他们的这种行为是被利益冲昏头脑后对中国婴幼儿的残害。 我当初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位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用纯化学药剂制造出来了外观和饮料极为相似的液体。这个视频让很多网友担心起来,

平时我们喝的饮料是否也是这样直接制作出来的呢结果只有那些制造商才知道了吧。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而做出来的。2011年4月初,在浦东区的一些和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大剂量用在饲料中可以促进猪的增长,减少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鱼虾、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染色花椒、、假牛肉,、青岛浸泡、沈阳、宜昌、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桶含、海南的毒缸豆、陕西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 、重庆一公司购26吨奶粉生产雪糕、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台湾有毒食品,到期面包再造热卖、漂白大米、、、双氧水、避孕药养黄鳝、激素染色草莓、超标、含、麻辣用防腐、毒超标至少144倍 黑心商人将化学知识在自己的手上运用自如,他们早已将他人的人生安全置之度外,在他们眼中,化学便是创造利益的利器。他们眼中至高无上的只有金钱。他们将“化学的有利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怎能不叫人心寒。

化学与社会论文 文档

浅谈绿色化学工业与低碳经济 作者:金会颖 机械工程学院学号:1064103206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与生命科学的世纪。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以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生命科学等为代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生存的世界。跨入二十一世纪, 化学与不同学科深入交叉、渗透、融合, 在各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二十一世纪化学与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生命等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广泛交叉渗透必将爆发出更为惊人的综合效果。随着低碳经济潮流兴起,绿色化学正成为为一种新兴的策略方针早已引起各方瞩目。 一、何为低碳与低碳经济 碳指的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低碳(low carbon)指的是低能源消耗,低二氧化碳排放。 如何减碳?追踪碳足迹,就是计算商品从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直到丢弃、回收、利用,这整个循环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了解生产过程中哪些工段碳排放量最大,就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是实现减碳目的的有效方法。 低碳经济是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高碳经济以依靠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要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

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绿色化学工业 绿色化工又称环境无害化工,是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减量化、使资源及能源消耗最少、追求单位产品排污系数最低、强调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污染的先进工艺技术,其核心是“杜绝污染源”。绿色化工的基本原则是采用无毒害、可再生的原料,使用无污染的催化剂和溶剂,控制衍生物和其他副产品的产生,进行完全转化的化学反应,实现零排放,同时要求获得的产品易于储存、运输,产品可以循环利用,或在自然环境中可以无害降解。 绿色化工的主要内容包括: (1)预防:防止产生废物,比在生产后再处理或清除更好。 (2)原子经济性:设计合成方法时,应尽可能使用于生产加工过程的材料都进入最后的产品。 (3)无害(或少害)的化工过程:设计的化工过程所采用的原料与生成的产物对人类与环境都应当是低毒或无毒的。 (4)设计无危险化工产品:设计生产的产品性能要考虑限制其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