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案

第7课巧用肌理

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肌理语言的学习对视觉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根据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像。

篇首语明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物体表面肌理的关注,提出教学任务。

活动一: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肌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种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拓片,为拼贴作业准备材料。教材列举了一些便于课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这类拓片制作的拼贴画。

活动二:掌握拼贴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运用对比关系和对纹理的想像,调整、安排画面,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教材就制作要求和步骤作了相应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活动三:分析肌理的造型规律,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尝试运用肌理纹样丰富图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个学习活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情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体现。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了解造型媒材、手段的运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现要素的简单规律、变化以及多样性等等。在利用肌理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并能够对造型的一般规律有所发现和领悟,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和智慧。

学习屋提供了获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三、教学思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用于拓印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自然物和人工物,有较粗糙的表面和规律的纹理。拓印工具和材料可以选用粗铅笔、蜡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以及较薄的彩色纸(32开大小比较合适)。教师在课前应做多种尝试,了解使用不同材料的拓印效果,获取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拼合课桌以增大工作空间,便于学生交流、互助。

提示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建议不使用其他锋利的刀具),不允许在制作过程中打闹玩笑。课后收拾工具,清洁教室,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活动建议分三个课时完成,基本思路为:发现与感受——认识与理解——运用与创造。

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着重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并对此进行联想和描述。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的导入部分从一张纸开始,将一张表面平整光滑的纸揉成团后展开,形成了丰富的纹理,并让学生通过抚摸和观察进行想像和描述。

接下来教师进行拓印演示并讲解要领。然后,参照教材拓印方法举例,各组用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拓印。作业过程中可以交换物品和工具进行反复尝试。教师从学生作业中选出两张不同肌理的拓片,卷成圆筒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同样的体积因肌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明白肌理在造型中所起的作用。紧接着展示美术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肌理的运用,进一步理解肌理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第二课时用肌理拓片制作拼贴画。学生在课前制作了更多的拓片,教师利用这些拓片,和学生一道分析拓片纹理之间、拓片和背景之间形成的疏密关系,色彩的搭配与对比等等。学生作业可以参考教材上的拼贴画,选择相对单一、简单的图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轮廓供学生使用。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利用拓片拼贴,有必要降低绘制的难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味、运用肌理。作业完成后,展示一些不同形式的拼贴画作品,扩展学生的视野。

第三课时是前两课时的延伸,通过对拓片或图片肌理的分析和运用,更进一步了解肌理的形态特征。首先,模仿教师的演示做一个小训练,以收集的拓片为蓝本,用点、线、面构成的简单图形画出肌理的示意图,归纳肌理的特点。通过小训练,力图让学生归纳出这一特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用肌理丰富明暗关系和虚实关系。作业以硬笔为主要工具,可以辅助以淡彩,要求表现方法一致,疏密关系明显。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感受的深度与联想的广度,鼓励大胆的想像和创造性思维。

(2)注重独特的理解与富于个性的创造,推崇标新立异。

(3)注重制作过程,推举巧妙的制作细节,培养技术意识。

(4)注重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表彰优秀,带动班级整体。

四、教学选择

活动一的教学可以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去发现、拓印,更亲近地感受各种物体的表面质地,功拼贴作业获取多种肌理。

小组活动的组织方式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工具互换使用,还能够活跃学习气氛,形成互助合作的风气。

五、教学建议

教材选用的部分图片是依据课堂条件制作的,以简单图形的丰富、变化、复制为基本方法,可以为作业提供参照。如:一棵树用不同色彩的拓片复制,改变大小或方向,重叠摆放,即可变成树林。以此类推,一条鱼、一片红叶等等。这种方法便于小组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质量较高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