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PA6 的增韧剂

如何选择PA6 的增韧剂
如何选择PA6 的增韧剂

如何选择PA6的增韧剂?

尼龙6具有干态和低温冲击性能差的缺陷,为了改善这一缺陷,需对尼龙进行增韧改性,增韧尼龙6中应用最多的是接枝改性的弹性体增韧。S.Wu认为,作为分散相,橡胶粒子之间需要达到一定的间距才能有效增韧尼龙,通过量化橡胶粒子的粒径及间距,明确了尼龙增韧弹性体的选择依据。另外,弹性体的交联程度、粘度及所接枝官能团的多少对增韧效果也有影响。

1.POE-g-MAH粒径大小对增韧尼龙6性能的影响

,

8wt% CMG5805-L added 12wt% CMG5805-L added

16wt% CMG5805-L added 20wt% CMG5805-L added

图1 增韧尼龙6在10,000倍SEM下的表面形貌

对比添加量分别为8%、12%、16%、20%佳易容?CMG5805-L (POE-g-MAH)在PA6中的SEM,如图1,发现相同加工工艺、不同添加量的情况下,增韧尼龙6中橡胶粒子的粒径没有发生变化(CMG5805-L在尼龙6中的平均粒径d=0.21μm)。但是,橡胶粒子的粒子间距随添加量增加而变小。

2. POE-g-MAH 粒子间距对增韧尼龙6性能的影响

S .Wu 给出了橡胶粒子间距(ID )与橡胶粒子粒径之间的关系:

π

(1)

其中Vr 为分散相粒子在体系中的体积分数:

ρ

(2)

6

距(

如图

3.

之间的接触面也就越大,橡胶粒子的粒径也就越小,如图4。但是,MAH接枝率更高,PA6冲击强度反而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对于PA6这类分子链柔性较好的树脂,较大的橡胶相粒径即可使其粒子间距达到临界值,橡胶相粒径小了反而不利于银纹的终止和剪切带的产生。故而增韧尼龙6时应该选择合适接枝率的增

韧剂。

图5

PA6最有利

较低粘度

中等粘度

较高粘度 0%

5% 10% 15% 20% 0.00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0.28

0.32

0.36

0.40

0.44

0.48

[实践]__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实践]__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学习目标 1(了解液-液萃取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熟悉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液-液萃取方案; 2(熟悉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掌握萃取剂的选择方法。会根据萃取相图等知识确定萃取剂用量并能进行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3(掌握萃取设备的分类及萃取典型设备,能够根据萃取任务进行萃取设备的选择。 4(掌握连续逆流萃取过程及计算,萃取剂最少用量的计算。 5(掌握实训萃取装置的结构,萃取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能够独立进行萃取装置的操作。通过测定原料液和萃余相的浓度,对萃取效果进行评价。 引言 前已介绍,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一般用沉降、过滤等操作方法;均相物系中气体 混合物的分离则用吸收与解吸的方法来完成,那么均相液体混合物又该如何分离呢,本学习情境四开始介绍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三种:蒸发、蒸馏和萃取。 当形成溶液的各组分中,至少有一种组分是不挥发的,通常选用蒸发的方法将不挥发性的组分与挥发性的溶剂分离。 当形成均相混合物的溶液中各组分的均具挥发性,且各组分之间挥发性相差较大时,如果分离任务量大,且不需要很高的温度就能使各组分汽化时,这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 萃取也是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常用方法。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混合液中各组分之间的挥发性相近,沸点相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甚至形成恒沸物时,用一般的蒸馏方法难以达到或不能达到分离要求的纯度。 (2)需分离的组分浓度很低且沸点比稀释剂高,用蒸馏方法需蒸出大量稀释剂,消耗能量很多。 (3)溶液中要分离的组分是热敏性物质,受热易于分解、聚合或发生其它化学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当分离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或萃取方法均可应用时,其选择操作方式的依据主要是由经济性来确定。与蒸馏比较,整个萃取过程的流程比较复杂,且萃取相中萃取剂的回收往往还要应用精馏操作。但是萃取过程是在常温下操作,无相变化以及选择适当溶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等优点,在很多情况下,仍显示出技术经济上的优势。 本学习情境主要学习萃取过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基于双氧水生产工艺中氧化液分离任务的完成来学习有关萃取操作的知识。 制定从蒽醌氧化液中分离出双氧水的方案 双氧水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目前国内双氧水生产主要采用蒽醌法,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较电解法生产双氧水具有能耗少、成本低和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近20年,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能力迅速增加,国内陆续投产了几十套生产装置,尤其近几年,国内多家年产100kt(HO质量分数为27.5%,下同)和22 200kt大型双氧水企业的投产,大大促进了双氧水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进步。 某化工厂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艺过程示意框图如下:

吸附剂的类型与选择

吸附剂的类型与选择 吸附是指气体或液体与多孔的固体颗粒表面接触,气体或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使气体或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浓度增大的现象。被吸附的气体或液体称为吸附质,吸附气体或液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当吸附质是水蒸气或水时,此固体吸附剂又称为固体干燥剂,也简称干燥剂。 根据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作用不同,可将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类。 物理吸附是由流体中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的范德华力引起的,吸附过程类似气体液化和蒸气冷凝的物理过程。其特征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速度很快,瞬间即可达到相平衡。物理吸附放出的热量较少,通常与液体气化热和蒸气冷凝热相当。气体在吸附剂表面可形成单层或多层分子吸附,当体系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时,被吸附的气体可很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脱附,而不改变气体原来的性状,故吸附和脱附是可逆过程。工业上利用这种可逆性,通过改变操作条件使吸附质脱附,达到使吸附剂再生并回收或分离吸附质的目的。 吸附法脱水就是采用吸附剂脱除气体混合物中水蒸气或液体中溶解水的工艺过程。 通过使吸附剂升温达到再生的方法称为变温吸附(TSA)。通常,采用某加热后的气体通过吸附剂使其升温再生,再生完毕后再用冷气体

使吸附剂冷却降温,然后又开始下一个循环。由于加热、冷却时间较长,故TSA多用于处理气体混合物中吸附质含量较少或气体流量很小的场合。通过使体系压力降低使吸附剂再生的方法称为变压吸附(PSA)。由于循环快速完成,通常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因此处理量较高。天然气吸附法脱水通常采用变温吸附进行再生。 化学吸附是流体中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的分子起化学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的结果。这种吸附所需的活化能大,故吸附热也大,接近化学反应热,比物理吸附太得多。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而且吸附速度较陵,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化学吸附是单分子吸附,而且多是不可逆的,或需要很高温度才能脱附,脱附出来的吸附质分子又往往已发生化学变化,不复具有原来的性状。 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当吸附质是水蒸气时,又称为湿容量)与被吸附气体(即吸附质)}的特性和分压、固体吸附剂的特性、比表面积、空隙率以及吸附温度等有关,故吸附容量(通常用kg吸附质/1OOkg吸附剂表示)可因吸附质和吸附剂体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所以,尽管某种吸附剂可以吸附多种不同气体,但不同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容量往往有很大差别,亦即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因此,可利用吸附过程这种特点,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使气体混合物中吸附容量较大的一种或几种组分被选择性地吸附到吸附剂表面上,从而达到与气体混合物中其他组分分离的目的。 在天然气凝液回收、天然气液化装置和汽车用压缩天然气(CNG)

脱模剂的使用

M ono-Coat?RM-1937 半永久脱模剂 描述 M ono-Coat?RM-1937是一种快速固化的半永久性脱模剂,其能够达到多次脱模的效果,并仅给产品很少的转移。 优点 ?高热稳定性 ?很少转移 ?多次脱模 Mono-Coat??系列产品中的溶剂不含有Class I或II所注册的破坏臭氧物质。 RM-1937系列产品 Mono-Coat?RM-1937能够满足不论是光滑面还是粗糙面的脱模要求。 模具准备 1.清洁模具表面,除去所有表面的蜡,脱模剂和封孔剂。 2.用Chemlease?Mold Cleaner清洁模具。 3.若是新的或多孔模具,请使用Chemlease? 15 Sealer进行封孔。(请查看Chemlease? 15 Sealer技术资料). 底层的使用说明 用于干净/封孔的模具表面1.用干净的棉布擦拭或是雾化良好的喷枪进行喷涂,在整个模具表面表面形成一个连续的薄膜。 1.不需要进行抛光处理,固化时间为10分钟。

2.如果有滴落现象(通常是在冷模具或是大面积使用时),用干净的棉布擦 去多余的脱模剂。 3.涂3-5遍。 4.在室温下最后一层需要固化30分钟,在250°F或更高的温度下固化过层 会加快。 补涂 如有需要可以擦拭或喷涂一薄层,固化后作为最后一层。 提示 如果最后能够将固化时间能够延长到一个小时或是更长,或是能够将模具加热到150°F左右30分钟,这会大大增加脱模层的质量,增加脱模次数。 包装 Mono-Coat?RM-1937有1, 5和55-gallon包装。 安全数据 所有的Mono-Coat?系列产品都提供安全数据表(MSDS),在使用产品以前请仔细阅读。

乳化反应的引发剂与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原则

引发剂: 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引发剂一般是带有弱键、易分解成活性种的化合物,其中共价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形式。又称启动剂。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显性肿瘤细胞的化学致癌物。引发剂具有下述特点:本身有致癌性,必须在促长剂之前给予,单次接触或染毒即可产生作用,其作用可累加,而不可逆,不存在阈量;可产生亲电子物质与细胞大分子(DNA)共价结合,绝大多数为致突变物。例如,反-4-乙酰氨基茋为引发剂。 引发剂能引发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物质。不饱和单体聚合活性中心有自由基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配位化合物等,目前在胶黏剂工业中应用最多的是自由基型,它表现出独特的化学活性,在热或光的作用下发生共价键均裂而生成两个自由基,能够引发聚合反应。 引发剂在胶黏剂和密封剂的研究和生产中作用很大,丙烯酸酯溶剂聚合制备压敏胶,醋酸乙烯溶剂聚合制造建筑胶和建筑密封胶,合成苯丙乳液、乙丙乳液、VAE乳液、丁苯胶乳、氯丁胶乳、白乳胶等,接枝氯丁胶黏剂,sBs接枝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固化,厌氧胶固化,快固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固化等,都必须璃用引发剂。引发剂可以直接影响聚合反应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也会影响聚合反应速率,还会影响产品的储存期。 编辑本段分类 引发剂种类很多,在胶黏剂中常用的是自由基型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合物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及氧化还原引发剂等,过氧化物引发剂又分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2] 1、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R—O—O—H或R—O—O—R,R为烷基、酰基、碳酸酯基等。. 有机过氧化合物分为如下6类 (1)酰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 (2)氢过氧化物(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 (3)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 (4)酯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 (5)酮类过氧化物(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 (6)二碳酸酯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有机过氧化物的活性次序为:二碳酸酯过氧化物>酰类过氧化物>酯类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 2、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无机过氧化合物因溶于水,多用于乳液和水溶液聚合反应,主要为过硫酸盐类,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 3、偶氮类引发剂 偶氮类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属低活性引发剂。常用的为偶氮二异丁腈,使用温度范围50~65℃,分解均匀,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其他副反应。比较稳定,纯粹状态可安全储存,但在80~90℃也急剧分解。其缺点是分解速率较低,形成的异了腈自由基缺乏脱氢能力,故不能用作接枝聚合的引发剂。 偶氮二异庚腈活性较大,引发效率高,可以取代偶氮二异丁腈。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引发活性适中,聚合反应易控,聚合过程无残渣,产品转化率高,分解产物无害,是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最佳替代品。 4、氧化还原引发剂

萃取基础知识

第十三部分萃取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中级工) 1.处理量较小的萃取设备是( D )。 A.筛板塔 B.转盘塔 C.混合澄清器 D.填料塔 2.萃取操作包括若干步骤,除了( A )。 A.原料预热 B.原料与萃取剂混合 C.澄清分离 D.萃取剂回收 3.萃取操作的依据是( A )。 A.溶解度不同 B.沸点不同 C.蒸气压不同 D.挥发度不同 4.萃取操作温度一般选( A )。 A.常温 B.高温 C.低温 D.不限制 5.萃取操作应包括( A )。 A.混合一澄清 B.混合一蒸发 C.混合一蒸馏 D.混合一水洗 6.萃取操作中,选择混合澄清槽的优点有多个,不包括( C )。 A.分离效率高 B.操作可靠 C.动力消耗低 D.流量范围大 7.萃取剂S与稀释剂B的互溶度愈( B ),分层区面积愈( ),可能得到的萃取液的最高浓度y max,越高。

A.大大 B.小大 C.小小 D.大小 8.萃取剂的加入量应使原料与萃取剂的交点M位于( B )。 A.溶解度曲线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下方区 C.溶解度曲线上D.任何位置均可 9.萃取剂的温度对萃取蒸馏影响很大,当萃取剂温度升高时,塔顶产品( A )。 A.轻组分浓度增加 B.重组分浓度增加 C.轻组分浓度减小 D.重组分浓度减小 10.萃取剂的选用,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C )。 A.萃取剂回收的难易 B.萃取剂的价格 C.萃取剂溶解能力的选择性 D.萃取剂稳定性 11.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是溶质和原溶剂分别在两相中的( D )。 A.质量浓度之比 B.摩尔浓度之比 C.溶解度之比 D.分配系数之比 12.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越大,说明该萃取操作越( A )。 A.容易 B.不变 C.困难 D.无法判断 13.萃取是分离( D )。 A.固液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B.气液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C.固固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D.均相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脱模剂安全使用说明书

脱模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脱模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 release agent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产品主要成分及百分比 成分名称 百分比 可涂性矽油 15 其他 0.5 不饱和活性剂 15 LPG抛射剂 39.5 石油氢 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2级 侵入途径 通过口鼻直接吸入或接触 健康危害 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环境危害 对大气中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引起燃烧危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及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不详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驱散蒸气并稀释外泄物。灭火材料: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1.人员需远离泄漏区; 2.提供适当的防护及通风设备; 3.移开热火及火焰; 4.勿碰确泄漏物; 5.在安全状况下,设法阻止或减少泄漏; 6. 避免流入下水道或其它密闭空间; 7.用沙或泥土收齐围堵泄漏物; 8.尽可能将液体回收,置于合适且标示的有盖容器内; 9.残余外泄物用用沙或泥土吸收剂并置于合适有盖之容器内;10.用水冲洗泄漏; 11.注意事项:已污染之吸收剂,与外溢物具有同等的危害性。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1.皮肤应避免接触脱模剂; 2.工作现场应保持通风。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选择单体的基本原则

选择单体的基本原则 在为某种用途选择单体时需要考虑下列性质:自身的黏度、稀释能力、溶解性、挥发性、闪点、气味、毒理性质、对UV的活性、官能度、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聚合时的百分收缩率和表面张力等. 1.低黏度、稀释能力和易溶解性 单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降低黏度.若单体有较强的降低黏度的能力,则可使其用量达到最低.这样,可使材料的主体---齐聚物对固化后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到最大挥发.应指出的是,低黏度的单体未必降低黏度的能力就强.同一单体的稀释能力往往对不同的体系相差很大.但高黏度的单体一般少用于降低黏度用.至于易溶性,它包括对光引发剂的溶解能力以及与体系其他组分相互间的溶解情况. 2.挥发性、闪点和气味 对单体官能单体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的分子量低,常为闪点而气味强烈的挥发材料.3.毒性 这是在选择单体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辐射固化材料应用早期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忽视了它们的危害以及缺乏健全的管工作.其中大部分问题可能与采用的单体有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单体的毒理性质,尤其是对皮肤的刺激.由此开发了一系列刺激性非常低的新单体.利用这些新单体又可配制出对操作者健康影响比许多常规的热固化型材料更小的体系. 4.活性、官能度和聚合收缩率 对材料的特性(例如固化速率、柔顺性、硬度、耐用性以及对各种不同基材的附着力等)有很大影响.聚合反应期间,涂层密度随双键消耗而增高,这就造成了总体积收缩.这种收缩可能非常严重(使用某些单体时可大于20%),从而对涂层性质的影响颇----UV固化材料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固化后的收缩,从而影响固化膜对基材特别是金属基材的附着力.因些,使用低收缩的单体在很多场合是很重要的. 5.聚合物的Tg 对于某些用途来说,Tg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至于希望所得材的Tg高还是低要视用途而异.例如,同为光纤涂料,希望内层涂料的Tg很低,以获得较好的柔顺性;而外层则希望有较高的Tg,以具有更好的机械及耐化学品的性能.固化材料的Tg与材料的每个组分皆有关,因此,单体的性质也是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宁波大桥化工有限公司

2021年吸附剂的类型与选择

2021年吸附剂的类型与选择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46

2021年吸附剂的类型与选择 吸附是指气体或液体与多孔的固体颗粒表面接触,气体或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使气体或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浓度增大的现象。被吸附的气体或液体称为吸附质,吸附气体或液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当吸附质是水蒸气或水时,此固体吸附剂又称为固体干燥剂,也简称干燥剂。 根据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作用不同,可将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类。 物理吸附是由流体中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的范德华力引起的,吸附过程类似气体液化和蒸气冷凝的物理过程。其特征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速度很快,瞬间即可达到相平衡。物理吸附放出的热量较少,通常与液体气化热和蒸气冷凝热相当。气体在吸附剂表面可形成单层或多层分子吸附,当体系压力

降低或温度升高时,被吸附的气体可很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脱附,而不改变气体原来的性状,故吸附和脱附是可逆过程。工业上利用这种可逆性,通过改变操作条件使吸附质脱附,达到使吸附剂再生并回收或分离吸附质的目的。 吸附法脱水就是采用吸附剂脱除气体混合物中水蒸气或液体中溶解水的工艺过程。 通过使吸附剂升温达到再生的方法称为变温吸附(TSA)。通常,采用某加热后的气体通过吸附剂使其升温再生,再生完毕后再用冷气体使吸附剂冷却降温,然后又开始下一个循环。由于加热、冷却时间较长,故TSA多用于处理气体混合物中吸附质含量较少或气体流量很小的场合。通过使体系压力降低使吸附剂再生的方法称为变压吸附(PSA)。由于循环快速完成,通常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因此处理量较高。天然气吸附法脱水通常采用变温吸附进行再生。 化学吸附是流体中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的分子起化学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的结果。这种吸附所需的活化能大,故吸附热也大,接近化学反应热,比物理吸附太得多。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

LB4500硅橡胶脱模剂说明书

深圳市绿保橡塑材料有限公司 Shenzhen green rubber and plastic materials co., LTD Product Information Sheet 产品技术资料 LB4500硅橡胶脱模剂 1.特点 (1) 具有非常优秀的脱模性,只需薄薄的喷涂就能脱模,能提高制品尺寸的精度。 (2) 符合 PFOS、 PFOA、臭氧破坏物、 RoHS 等环境负荷物质规制要求。 (3) 干性涂覆,对制品的附着极少,不会黏附在成型品上。 (4) 对模具的污染小,可减少模具清洗次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脱模剂性质 3.使用方法 (1)兑水稀释:使用适量的水(建议用去离子纯水)对原液进行稀释,并均匀搅拌,可能会有一部分 成分发生沉淀,所以请在使用前再搅拌一次,就可以安心使用了。一旦稀释过,就请尽快使用。稀释液请尽量不要长期保存。 (2)喷涂方法:第一次使用时,请先将之前脱模剂的残留彻底清除干净后再使用。请使用喷、毛刷、纱布等进行均匀的涂覆在模具表面;对模具进行喷涂时,建议重复 2-3 次轻轻的喷涂的效果较理想。 使用一次性高浓度涂覆的效果,远不及低浓度的 2-3 次重复涂覆的效果好。过量浓度使用脱模剂可能会造成模具被污染,请适量视情况参考建议比例使用。 (3)使用前模具的清洗方法: 简单的污垢及脱模剂残留可以使用溶剂擦拭后去除大部分污垢。 需时彻底去污的话,建议使用LBX103专用模具洗模水清洗。 4.使用注意事项 (1) 使用前请阅读MSDS注意事项及使用说明书。 (2) 请不要使用在工业以外的用途上。 (3) 请在阴暗处保存。请不要在 40℃以上的地方长期存放。 另在寒冷地区时要注意避免发生冻结(一旦发生冻结,即使解冻也不能恢复原有功效)。 (4) 尽量在良好通风处使用,如有必要请安装排气装置。 (5) 使用时为避免溅触眼睛,请佩戴防护眼镜。如不小心触及眼睛,请立即先用清水清洗后,视情况就医。 5.包装为5公斤/20公斤塑胶桶装。 深圳市绿保橡塑材料有限公司

过柱子的吸附剂与洗脱剂

吸附剂与洗脱剂 (一)吸附剂与洗脱剂 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 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 (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功能。采用强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吸附色谱——正相色谱;采用弱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分配色谱——反相色谱。 分离对象:能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如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及含羟基、氨基、亚氨基的化合物及腈和醛等类化合物。 聚酰胺在水中吸附能力的规律: 形成氢键的基团(如:酚经基、按基、酪基、硝基等)越多, 则吸附力越强。如:丁二酸>丁酸 形成氢键的位置与吸附力有很大关系。对位、间位酚羟基使吸附力增大,邻位使吸附力减小。 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大,少者吸附人小。 若形成分了内氢键,则使化合物的吸附力减小。 (4)硅酸镁:中性硅酸镁的吸附特性介于氧化铝和硅胶之间,主要用于分离甾体化合物和某些糖类衍生物。为了得到中性硅酸镁,用前先用稀盐酸,然后用醋酸洗涤,最后用甲醇和蒸馏水彻底洗涤至中性。 3.吸附剂的活度及其调节 吸附剂的活性取决于它们含水量的多少,活性最强的吸附剂含有最少的水。吸附剂的活性一般分为五级,分别用Ⅰ、Ⅱ、Ⅲ、Ⅳ和Ⅴ表示。数字越大,表示活性越小,一般常用Ⅱ~Ⅲ。向吸附剂中添加一定的水,可以降低其活性。反之,如果用加热处理的方法除去吸附剂中的部分水,则可以增加其活性,后者称为吸附剂的活化。各种不同活度吸附剂的含水量见表 表3—6 各种不同活度的吸附剂的含水量 活度氧化铝(水%)硅胶(水%)硅酸镁(水%)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萃取时溶剂的选择是萃取操作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萃取操作能否进行,对萃取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过程的经济性也有重要的影响。萃取剂的性质决定了萃取过程的危险性大小和特点。因此,当准备采用萃取操作时,首要的问题就是萃取溶剂的选择。一个溶剂要能用于萃取操作,首要的条件是它与料液混合后,要能分成两个液相。但要选择一个安全、经济有效的溶剂,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分析、比较。 (1)萃取剂的选择性萃取时所采用的萃取剂,必须对原溶液中欲萃取出来的溶质有显著的溶解能力,而对其他组分(稀释剂)应不溶或少溶,即萃取剂应有较好的选择性。 (2)萃取剂的物理性质萃取剂的某些物理性质也对萃取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密度萃取剂必须在操作条件下能使萃取相与萃余相之间保持一定 的密度差,以利于两液相在萃取器中能以较快的相对速度逆流后分层,从而可以提高萃取设备的生产能力。萃取剂大多为易产生静电的有机溶剂,在相混和流动过程中要消除静电的积累。 界面张力萃取物系的界面张力较大时,细小的液滴比较容易聚结,有利于两相的分离,但界面张力过大,液体不易分散,难以使两相混合良好,需要较多的外加能量。界面张力小,液体易分散,但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难分离,因此应从界面张力对两液相?昆合与分层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界面张力,一般说不宜选用张力过小的萃取剂。常用体系界面张力数值可在文献中找到。 黏度萃取剂的黏度低,有利于两相的混合与分层,也有利于流动与传质,因而黏度小对萃取有利。有的萃取剂黏度大,往往需加入其他溶 第 2 页共 4 页

吸附剂

吸附剂(吸收剂) 用以选择性吸附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某些组分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称吸附剂。吸附剂通常制成球形、圆柱形或无定形的颗粒或粉末。优良吸附剂应具有的特性主要是单位质量吸附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对吸附质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即平衡吸附量大)。并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即能优先吸附混合物中某些组分。此外,还要求容易再生(即平衡吸附量对温度或压力的变化敏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等。 常用的吸附剂有:①活性白土、硅藻土等天然物质。常用于油品和糖液的脱色精制;②活性炭。由各种含炭物质经炭化和活化处理而成,耐酸碱但不耐高温,吸附性能良好,多用于气体或液体的除臭、脱色、以及溶剂蒸气回收和低分子烃类的分离;③硅胶。由硅酸钠水溶液脱钠离子制成的坚硬多孔的凝胶颗粒,能大量吸收水分,吸附非极性物质量很少,常用于气体或有机溶剂的干燥以及石油制品的精制;④活性氧化铝。由氧化铝的水合物加热脱水制成的多孔凝胶和晶体的混合物,常用于气体和有机物的干燥;⑤合成沸石。又称分子筛,人工合成的硅铝酸盐,具有均匀的孔径,热稳定性高,选择性好,用于气体和有机溶剂的干燥及石油馏分的吸附分离等;⑥合成树脂。具有巨型网状结构,常用的有非极性树脂,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体;极性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酯,用于废水处理、维生素的分离、药剂的脱色和净制等。

9.1.1、吸附现象及其工业应用 1、吸附分离应用背景: 吸附操作在化工、轻工、炼油、冶金和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气体中水分的脱除,溶剂的回收,水溶液或有机溶液的脱色、脱臭,有机烷烃的分离,芳烃的精制等。 2、吸附的定义及概念: 固体物质表面对气体或液体分子的吸着现象称为吸附。其中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3、吸附机理的分类: 根据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吸附力的不同,吸附操作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两大类。 ⑴、物理吸附或称范德华吸附:它是吸附剂分子与吸附质分子间吸引力作用的结果,因其分子间结合力较弱,故容易脱附,如固体和气体之间的分子引力大于气体内部分子之间的引力,气体就会凝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质的蒸汽压应等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 ⑵、化学吸附:是由吸附质与吸附剂分子间化学健的作用所引起,其间结合力比物理吸附大得多,放出的热量也大得多,与化学反应热数量级相当,过程往往不可逆。化学吸附在催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章主要讨论物理吸附。 4、吸附机理的判断依据: ⑴、化学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近,比物理吸附热大得多。如二氧化碳和氢在各种吸附剂上的化学吸附热为83740J/mol和62800J/mol,而这两种气体的物理吸附热约为25120J/mol和8374J/mol。 ⑵、化学吸附有较高的选择性。如氯可以被钨或镍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则没有很高的选择性,它主要取决于气体或液体的物理性质及吸附剂的特性。 ⑶、化学吸附时,温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较显著,温度升高则吸附速率加快,因其是一个活化过程,故又称活化吸附。而物理吸附即使在低温下,吸附速率也可能较大,因它不属于活化吸附。 ⑷、化学吸附总是单分子层或单原子层,而物理吸附则不同,低压时,一般是单分子层,但随着吸附质分压增大,吸附层可能转变成多分子层。 5、吸附剂的再生及方法:

有机硅脱模剂生产及应用技术

有机硅脱模剂生产及应用技术 橡胶塑料制品在模具中成型加工,橡塑材料与模具表面接触,可能因模具工作表面凹凸等微缺陷,使橡塑制品自模具剥离时会有一定的摩擦阻力。橡胶塑料在注射或挤出的加工过程中,橡塑材料和模具之间往往会形成负压,或二者之间因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而致黏结,导致在橡塑制品成型后从模具中剥离困难。为了弱化制品与模具间的吸附或黏结,常常采用能够形成有效隔离膜的添加剂——脱模剂。脱模剂是一种用在两个彼此易于黏着的物体表面的一个界面膜层,使黏结物与被黏物之间形成隔离,从而易于剥离,使制品脱模更容易和更便捷。 1、脱模剂种类与应用概述 广义脱模剂包括许多种类型,分别应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本文局限于化工领域的脱模剂,主要讨论有关橡胶塑料等材料成型加工的外脱模剂。 可用做脱模剂的基础物质有很多种,常用的脱模剂有无机物、有机物和聚合物等类型。常用的无机物类脱模剂有石墨粉、滑石粉、云母粉、二硫化钼等粉体;常用的有机物类脱模剂有脂肪酸、脂肪酸皂、各种蜡类、乙二醇等,这类脱模剂兼有润滑剂的作用;聚合物类脱模剂主要有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有机氟聚合物和有机硅聚合物等,其中有机硅聚合物是最适宜的脱模剂。 脱模剂的剂型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固体形态是应用细粉状物料,因粉末状物质应用不便和可能转移附着于橡塑制品表面,在橡塑制品加工应用较少。经常使用的脱模剂初始形态大都是液体,有的应用液态本体聚合物,还有以有效主体物质为主再添加溶剂、乳化剂、填料等组分配制的溶液、乳液、糊状物,也可以由他们再加抛射剂制得气雾剂等。涂覆于模具上的脱模剂有的是以液膜的形态存在,有的则固化成固体膜。 2、有机硅脱模剂的类型与特点 2.1有机硅脱模剂的分类 2.1.1按产品组成及形态分类 以有机硅为基础材料的脱模剂有多种类型。依照产品形态、物质组成、使用形式等特点分类: (1)有机硅烷及其溶液 脱模剂基材是有机氯硅烷或有机烷氧基硅烷。例如,甲基氯硅烷、甲基乙氧基硅烷、苯基氯硅烷、苯基乙氧基硅烷等有机硅化合物,或上述有机硅烷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硅烷溶液,涂覆于模具表面,即可形成抗黏结的工作膜。有机硅烷直接用做脱模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有机氯硅烷在成膜过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水解,放出的氯化氢有腐蚀性,因此,只适用于玻璃、陶瓷等耐腐蚀的模具。(2)硅油及其溶液、油膏 脱模剂基材为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及各种改性硅油等惰性线形高分子有机硅聚合物。通常应用的硅油型脱模剂是以硅油为主体组分,再添加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配制而成的硅油溶液。以硅油添加白炭黑、硅藻土、云母粉等固体组分,混炼可制成半固体膏状物型脱模剂。 (3)硅橡胶及其溶液 液体硅橡胶可直接用做脱模剂,但更多应用是将硅橡胶加有机溶剂配制成硅橡胶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四川省平昌县云台中学冉俊霞) 萃取是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选取萃取剂的原理 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解释: 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切分明: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 二、萃取的操作要点 1、检漏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看活塞处是否漏水。如果不漏,塞好塞子,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左手食指根部压紧塞子,将漏斗倒转过来,看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再将瓶子倒回来,将顶部玻璃塞转动180°,再倒过来看漏不漏,如果不漏就可以用来进行萃取。 2、加液,加萃取剂,振荡 取10ml饱和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mLCCl4,盖好玻璃塞,注意玻璃塞上的小槽不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振荡。

刚开始时勤放气,后面放气频率可降低,之后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注意:①加入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②振荡过程中要注意放气(放气指震荡完后将瓶倒置,转动活塞,将气体放出,因为四氯化碳像酒精一样容易蒸发,所以要放气) 3、静置分层 静置后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上层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4、分液。 ①将玻璃塞上的小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再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注意拧开活塞的操作,而且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壁。 ②剩下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这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例题]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有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C、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脱模剂的知识

脱模剂的知识 1 脱模剂 脱模剂是一种介于模具和成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是防止橡胶、塑料、弹性体或其他材料的模制品、层压制品等粘结到模具或其他板面,起易于脱离作用的一类加工助剂。由于注塑、挤出、压延、模压、层压等工艺的迅速发展,脱模剂的用量也大幅度地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RIM(反应注射成型)工艺的应用,更加促进了脱模剂的发展。可用作脱模剂的物质很多,如金属皂、硬脂酸、油酸、有机亚磷酸、硅油、硅酮油、椰子油、植物油、白蜡、超细氟塑料粉末、含氟其它物质等。 1.1脱模剂的作用 塑料在注塑成型中会产生二种摩擦力,一种是聚合物加热熔融时聚合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另一种是聚合物熔体与加工模具表面的外摩擦力。 由于摩擦作用易使熔体的流动性降低,产生不利的结果,表现为:加工性能差,加工速率慢,制品不易充满形状复杂的模具,制品表面粗糙,缺乏光泽,严重者形成皱纹等毛病。克服上述二种摩擦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添加润滑剂。 我们所说的脱模剂,实际上是一种外润滑剂。在使用时可以加入混合物料中,也可以涂刷在模具表面。外涂脱模剂时,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致密的薄膜,将模具与所加工的物料隔离开来。这层脱模剂薄膜必须能很好地与模具表面粘结,不易脱离与被破坏,但又不与制品发生任何反应与粘连,能把模制品很好脱落出来。几乎所有的脱模剂都可以用作外脱模剂,但近年来使用较多的外脱模剂多为能形成紧密牢固脱模薄膜的树脂类、聚硅氧烷类、石油产品类以及含氟聚合物等化合物。 内添加时,在脱模过程中,脱模剂可从内部析出,均匀地分布到塑料制品的表面,在模具和塑料制品之间形成一层润滑剂薄膜或蒸汽(协助脱模)。可作为内添加型脱模剂的典型物质有:金属皂和硬脂酸盐、油酸、有机亚磷酸酯、硅酮油和蜡。将外脱模剂和内添加型脱模剂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内添加型脱模剂效果较好(模具不会结皮,还会减少模具清洗时间),可省去外用脱模剂涂敷所需之步骤(因此,使得加工过程更适于自动化),同时,还可以消除由于不适当的使用,而使得模具造成损坏的任何可能性。 建议使用外部脱模剂的人认为,使用内添加型脱模剂会留下过多的造成失误的漏洞(混入塑料中的脱模剂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其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当把这种脱模剂分散到塑料表面时,就会妨碍第二步的精加工。 当然,还有这种可能性,为了获得价格和性能的最佳平衡,可将内添加型脱模剂和外用脱模剂混用。这种方法,目前在生产中,尤其是RIMI工艺中,已有应用,效果良好。 1.2脱模剂种类 1.按用法分类:内脱模剂、外脱模剂; 2.按寿命分类:常规脱模剂、半永久脱模剂; 3.按形态分类:溶剂型脱模剂、水性脱模剂、无溶剂型脱模剂、粉末脱模剂、

提高萃取率选择性的方法

提高萃取率及选择性的方法 引言 螯合物是一种金属离子与多价配位体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螯合物萃取就是利用金属鳌合物这一特性进行分离的。 一、萃取平衡 萃取剂一般是有机弱酸(HR) 萃取平衡:Mn+水 + nHR 有= MRn 有 + nH+水 萃取平衡至少包括四个平衡过程: (1) 萃取剂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平衡 (2)萃取剂在水相中的离解平衡 水 水水水 有 MLn M nL HL HL n ?++- 水 有HL HL ?水 有 ][]['HL HL K D = + -+?水 水水H L HL ][] [L H -+

(3)被萃取离子和萃取剂的螯合平衡 (4)生成的螯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平衡 整个萃取过程的分配比: MLn 在水相中溶解度很小,与[Mn+]相比[MLn]可以忽略: 整理得: 一、提高螯合物萃取的萃取率及选择性的方法 1.改变酸度 根据萃取平衡方程,可以计算出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的萃取率和分配比与 pH 的关系。必须根据情况选择和控制酸度。 2.提高螯合剂浓度[HA]愈高,分配比D 水水水n n ML M nL ?++-n n n L M MLn 水 水水][][][-+=β水有n n ML ML ?水 有 ][][MLn MLn K D =

有利的。 3.有机溶剂选择 螯合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愈高,其分配比也愈大。 对大多数配位数和氧化数都已满足的中性螯合物而言,溶剂的影响并不太重要。一般可以使用CHCl3、苯、醇、酮等低介电常数有机溶剂。 对于配位数未饱和的螯合物萃取,有机溶剂的适用性按以下次序排列:醇类>酮类>混合醚>简单醚>烃类的卤化衍生物>烃类。 选择萃取溶剂: 一般应使螯合物有较大的溶解度; 螯合剂有较小的溶解度; 溶剂的比重与水相差较大; 粘度较小; 毒性、挥发性较小。 4.萃取温度 萃取通常在室温下进行。 5.选择掩蔽剂 当两种或多种金属离子与螯合剂均形成可萃取的螯合物时,可加入掩蔽剂使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形成易溶于水的配合物而相互分离。这是提高溶剂萃取选择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用的掩蔽剂:EDTA,酒石酸盐,柠檬酸盐,草酸盐及焦磷酸盐等。例如,用二苯氨基脲-CHCl3萃取汞时,可用焦磷酸盐掩蔽锌、铅、钴、镍、铁及铜等元素。用亚硝基- -荼酚-CHCl3萃取钴时,可用柠檬酸和硫脲联合掩蔽铁和铜等元素。 注意:在某些情况下,掩蔽剂会影响D或E值,甚至会改变定量萃取的pH 范围。 6.利用协同萃取 1954年Cunningham用TTA+TBP的苯溶液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镨,钕时已注意到这一现象。1956年美橡树岭在研究以酸性磷酸酯HDEHP萃取U(VI)时为防止生成第三相,加入TBP,发现使分配比增加很多倍,正式提出协同萃取这个名词,60年代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主要研究的体系仍是螯合剂+中性萃取剂:螯合剂主要为β-二酮中的TTA、PMBP;中性萃取剂主要为TBP、TOPO等,又叫协萃剂。 协同萃取效应:在一些萃取体系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萃取剂的混合物同时萃取某一金属离子或其化合物时,其分配比显著地大于每一种萃取剂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单独萃取的分配比之和。 协同萃取产生原因:是由于混合配合物的形成。 协同萃取效应的程度通常用协萃系数S 衡量: S= D协同/ D加和 式中,D协同为协同萃取分配比,D加和为每一种萃取剂在相同条件下单独萃取的分配比之和。S>1:正协同效应或协同效应(协同萃取体系)S<1:反协同效应(反协同萃取体系) 几个例子: 硝酸介质([HNO3]=0.01 mol/L)中,用环己烷熔剂以TTA+TOPO体系萃取铀时知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四川省平昌县云台中学冉俊霞) 萃取是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选取萃取剂的原理 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解释: 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切分明: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 二、萃取的操作要点 1、检漏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看活塞处是否漏水。如果不漏,塞好塞子,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左手食指根部压紧塞子,将漏斗倒转过来,看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再将瓶子倒回来,将顶部玻璃塞转动180°,再倒过来看漏不漏,如果不漏就可以用来进行萃取。 2、加液,加萃取剂,振荡 取10ml饱和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mLCCl4,盖好玻璃塞,注意玻璃塞上的小槽不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

振荡。刚开始时勤放气,后面放气频率可降低,之后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注意:①加入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②振荡过程中要注意放气(放气指震荡完后将瓶倒置,转动活塞,将气体放出,因为四氯化碳像酒精一样容易蒸发,所以要放气) 3、静置分层 静置后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上层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4、分液。 ①将玻璃塞上的小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再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注意拧开活塞的操作,而且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壁。 ②剩下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这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例题]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有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C、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