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

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
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

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

——新三农辩论·系列评论之六

关键字:三农农业小农经济土地流转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资本聚焦三农

当前中国三农政策的重点应该在哪里?我们以为,当前中央应当以小农经济还将长期存在并且小农经济还要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前提来制定三农政策,调整三农政策的方向。三农政策必须服务于小农经济。

一、

未来30年,中国农业一定是多主体参与经营的,其中规模最大、起到基础作用的将长期是小农经济。此外,无论是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种植大户以及资本农业,都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有二,一是国家不能想当然地以为规模农业就一定比小农经济更有效率,更不能通过政策支持规模农业与小农经济竞争,以打败小农经济;二是国家在为规模经营服务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小农经济的需求,尤其不能将服务于小农的政策、财政、组织体系碎片化,从而使小农经济陷于困境。

当前三农政策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国家试图通过扶持所谓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打败小农,比如规定国家新增惠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种支农项目大量投入到规模经营项目,或规模经营项目获得了远比小农经济大得多的财政和项目支持强度。而地方政策更是存在用行政手段来推动农民土地流转,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的普遍情况。成都市规定,土地流转规模越大,政府所补费用越多,超过1000亩的经营规模,政府已经补到1000元/亩,苏州常熟每亩补到800元,这样大量的财政补贴给规模经营户,很奇怪,也很可怕。

二、

以小农经济仍将长期存在并且仍将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小农经济仍然具有极为重要功能为认识前提,来讨论当前三农政策,我以为,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进行讨论,一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现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二是结合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下乡,要针对小农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小农经济正常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坚持和完善现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其中坚持就是要继续给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当前中国农村以村社为单位分田到户形成的承包经营制度还有强大活力,这种活力一是表现在以“老人农业+中农”为典型的小农经济可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正是农民有自己的承包地,农民进城失败,他们仍然可以返回农村来。这样,

农民这个中国现代化中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就因为有了承包地这个“社会保险”,而可以在城乡之间进退自如。

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和城市化对年轻劳动力的吸引,农村中往往仅剩老弱劳动力,因此“老人农业+中农”的模式对小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农村出现了普遍的人地分离,且取消农业税之后,村社组织越来越没有能力为单家独户小农提供公共服务,农民在产中环节有越来越多“不好办和办不好”的共同事务,成为小农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尤其是种水稻的南方丘陵地区,在分田到户时,因为土地的肥沃程度、灌溉条件等等差异,农户所分土地往往是按肥瘦和远近搭配,每个农户土地面积不大,土地块数很多。

而当前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土地流转频繁,农户经营土地的细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让农民耕种土地可以连片,就成为能否极大释放农业生产力的一项关键制度。当前国家一再强调的是扩大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并且将这个承包权与承包地块(具体承包关系)的长久不变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使村社集体无法为了农民耕种方便而调整土地以连片经营。给农民更大的土地权利,反而严重损害了小农利益。

这也是南方山丘地区农民抛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当前人地分离的情况下,之前确权确地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完全可以确权不确地,给村社集体一定的调整土地的权力,这样对于耕者很重要。

三、

当前三农政策究竟是要服务于谁,会对进一步三农发展产生重要后续影响。小农经济最大的不足是经营规模太小,需要有社会化服务与之配套。其中最为重要的配套组织是具有一定统一功能的村社集体,这正是宪法所讲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中“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制度”。现在双层经营是不大可能了,但村社集体为小农生产提供服务的统一功能十分重要。

小农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一般不足,尤其是老人农业,虽然也都是精耕细作,却不愿意采用新型农业技术。人民公社时期建立至今仍在全国具有完整组织体系的农业技术、水利技术等等服务体系,到底何去何从?

取消农业税后,有些省市试图以市场化改革来替换这一技术服务体系,但从小农立场上看,小农需要有公益性的技术服务体系的服务,

且这个自上而下的公益事业性技术服务体系必须延伸到村组,乡镇事业单位与村社干部的结合,是最有能力为小农提供服务的组织形式。指望依靠农户自发学习新型农业技术,以及指望农民通过市场来购买农业技术,在农户规模如此之小的情况下,都一定会因为交易成本过高而无法持续。

相对来讲,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新技术使用的积极性与能力上远强于小农经济。当前国家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现国家与小农打交道的成本太高,不仅向农民收钱难,就是给农民分钱也很不容易分到位。但是,如果国家因此放弃为小农提供服务体系,而是围绕规模经营来建立更多市场(也许会更有效率)的技术推广体系,这即使对规模经营有益,却恰恰会反过来使目前虽然不完善但至少还存有的技术服务体系更为破碎,小农也就更难获得技术服务。

在当前国家有越来越多财政支农资金的情况下,这些支农资金不应该主要用于为规模经营主体服务,而应当用于建设服务于小农经济的基层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资源的下乡要与农村基层组织服务农民能力的增强相挂钩。乡村两级正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与农民自下而上的公共品需求偏好可以对接的平台,这个平台建设,关乎中国小农经济的前途。

四、

小农经济绝对不是中国农业的全部。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农经济最合适的领域是从事大宗农产品的种植。

大宗农产品的好处是其标准化程度很高,比如粮食,全国一个价,品质上基本没有差异,而生产大宗农产品所需生产要素也都是标准化程度很高的农资,大宗农产品一般耐储存,价格稳定。因此,生产大宗农产品一般不存在与市场的对接,也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不存在大的生产风险。当然,其收益也不高。

正是这个大宗农产品生产领域尤其是粮食生产领域不存在与市场对接的问题,风险比较小,又要占到中国耕地接近70%的种植面积,就使得这个领域尤其适合小农经营。当前全国各地推动粮食种植的规模经营,发育种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不应该。

大宗农产品以外的农业领域,尤其是高风险高收益的经济作物,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小农缺少经营能力,资本进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若农户借贷投资风险农业,这个时候,农户就已不再是我们所说的小农了。

高风险高收益,这是资本趋利天性决定的。农业有收益,资本愿意

进入,那是资本的事情,千万不要借口从事农业就应当获得国家扶持。有能力就进入,赚了钱归自己,亏了本也由自己承担。资本不能一方面要赚钱,一方面又好象是在做农业慈善。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大中城市郊区发展的所谓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本质上这些农业是资本与城市后现代的中产阶级的合谋,却得到了国家大量财政支持,但这些农业与农民有什么关系?与粮食安全有什么关系?国家为什么要去支持呢?

也就是说,在小农经济以外,资本进入到农业领域也并非不可以,但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资本进入就不应该了。而国家财政支持资本进入农业,破坏了之前本来就很脆弱的为小农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体系、话语体系,那就更糟糕了。

五、

当前国家应当清理三农政策,应当以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并仍将发挥基础性作用为认识前提来完善当前的三农政策。

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三农”保险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三农”保险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金融办等七部门关于加强“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x[x]6号)和《x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分公司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三农”保险发展意见的通知》(x[x]55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提高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推动全市“三农”保险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三农”保险重要性的认识。 x年,我市农业保险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承保水稻109.06万亩,商品林96.09万亩、承保能繁母猪34248头,实现保费收入1706.4万元,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1100.21万元,较好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随着社全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推进,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日益重视,农村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保险已成为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是转变政府支农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农业抗御风险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加大农业投入,维护农民利益的现实要求。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发展和完善我市农村保险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发展“三农”保险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和把握,把“三农”保险与支农惠

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保险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持续性的保障支撑职能。 二、进一步加强“三农”保险的组织领导。 为有效地推动农村保险发展,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部门、涉农部门和人保财险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办)也要相应成立农村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农村保险及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宣传、落实国家强农惠农保险政策,积极出台和协调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村保险的支持,统一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农村保险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农村保险服务网络建设的督导、考核、管理。农村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进一步抓好乡镇农村保险网点建设。 各乡镇(街办)要积极支持人保财险公司在乡镇(街办)村开展农村保险服务部、站、点的建设,统筹农村保险服务部、站、点的服务范围,整合保险公司现有的农村保险网点,积极为农村保险服务部、站、点的设立提供场所、政策支持和必要引导,深入推进农村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经济相对较好的乡镇设立保险营销服务部,在一般的乡设立保险服务站,在行政村设立保险服务点,全方位地构筑农村保险发展的平台,增强为广大农民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能力。 各镇(街办)要利用成立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的契机推进“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推荐合适人选负责“三农”保险服务站工作,各行政村要选取合适人员作为“三农”保险服务点的协保员。

2014暑期在职农推三农政策考题

2014年暑期在职农推《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考试题 一、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谈谈你对农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理解。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是最古老、最基础的部门。 如果没有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的增加,其它国民经济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能的。 我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表明,什么时候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也就随之发展;反之亦然。 世界是的国家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农业都比较发达,如北美和西欧;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难题是农业问题,农业问题没有解决,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国家的繁荣靠二三产业,而社会的生存安全却靠农业,农业的兴衰对经济发展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 1、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无粮则乱。充足、稳定的农产品供给是人们生活稳定的保证,也是国家安全的保证。没有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就会失去安全保障。 2、为经济发展作出要素贡献。在实现从贫穷向富裕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的重要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为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提供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3、为其它经济部门提供市场。农业生产所需的投入部分来自本部门自己的供给,部分来自非农部门的产品。在农业部门的消费方面,即农村人口消费方面,部分生活消费品来自农业产出(如粮食、蔬菜等),部分来自非农部门的产出(如衣着、日用品等)。农业部门对非农部门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扩大了非农部门的销售市场,促进了非农部门的发展。 4、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业可能是外汇的一个主要来源。尤其是早期发展阶段,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另外,用国内农产品代替进口以节约外汇也是缓解国家外汇紧缺的可能途径。 5、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业是国家的绿色资源,是自然景观、乐生环境的供给者。没有遭受污染之害的农业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自然环境,不仅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在发展观光旅游和假日休闲也具有重要价值。 2.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分别是什么? 在发达国家,农业政策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价格和收入政策,主要用于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再分配国民收入;另一类是农业发展政策和区域、结构政策,主要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增加国民收入。 农业发展政策或结构政策主要侧重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三农政策学习知识竞赛试题1

三农政策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 A.农村的电网建设B.乡村道路建设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 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章 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 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A.市级县级B.县级市级C.县级县级D.市级市级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该法规定有()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A.十分之一B.五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二分之一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林地的承包期为()。 A.30年 B.30-50年C.30-70年D.50-70年 7、除法律规定外,森林资源属于()所有。 A.国家B.集体C.私人D.县政府 8、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以上。 A.百分之百B.百分之九十C.百分之八十D.百分之七十 9、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 A.土地B.田地C.非耕地D.林地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所称的水资源包括()。 A.地表水和地下水B.井水和湖水C.雨水与雪水D.河水与海水 11、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为主要目的林木。A.蔬菜B.药材C.出口产品D.鲜花 12、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A.二B.三年C.四年D.五年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 的意见 【法规类别】银行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藏政发[2008]92号 【发布部门】西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08.12.19 【实施日期】2008.12.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 (2008年12月19日藏政发〔2008〕92号)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农牧区金融改革,不断建立健全适应我区实际的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牧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建立金融服务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直接关系到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区农牧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衡量我区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在与达赖集团斗争中掌握主动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各级人民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我区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搞好农牧区金融服务,有利于推动农牧民创业创新,有利于加快现代农牧业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金融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推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切实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全区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在不断加大金融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支持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建设步伐,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作为办理农牧区金融业务的主力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采取措施,加大“钻石卡、金卡、银卡、铜卡”四卡到户贷款的投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扎实推进信贷扶贫工作,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积极支持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帮助农牧民改善生活条件,为广大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城乡金融业发展二元结构突出,农牧区金融服务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农牧区金融生态环境脆弱、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单一、农牧业贷款缺乏增长载体、信贷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农牧业

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

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

中国中央“一号文件”7年来连续7次锁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7个文件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同时,各个文件又根据当时的具体形势提出针对性措施。 下面将2004年至2010年的7个“一号文件”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以及提出的具体要求列举如下: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

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从而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和农村问题依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

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

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 ——新三农辩论·系列评论之六 关键字:三农农业小农经济土地流转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资本聚焦三农 当前中国三农政策的重点应该在哪里?我们以为,当前中央应当以小农经济还将长期存在并且小农经济还要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前提来制定三农政策,调整三农政策的方向。三农政策必须服务于小农经济。 一、 未来30年,中国农业一定是多主体参与经营的,其中规模最大、起到基础作用的将长期是小农经济。此外,无论是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种植大户以及资本农业,都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有二,一是国家不能想当然地以为规模农业就一定比小农经济更有效率,更不能通过政策支持规模农业与小农经济竞争,以打败小农经济;二是国家在为规模经营服务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小农经济的需求,尤其不能将服务于小农的政策、财政、组织体系碎片化,从而使小农经济陷于困境。 当前三农政策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国家试图通过扶持所谓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打败小农,比如规定国家新增惠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种支农项目大量投入到规模经营项目,或规模经营项目获得了远比小农经济大得多的财政和项目支持强度。而地方政策更是存在用行政手段来推动农民土地流转,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的普遍情况。成都市规定,土地流转规模越大,政府所补费用越多,超过1000亩的经营规模,政府已经补到1000元/亩,苏州常熟每亩补到800元,这样大量的财政补贴给规模经营户,很奇怪,也很可怕。 二、 以小农经济仍将长期存在并且仍将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小农经济仍然具有极为重要功能为认识前提,来讨论当前三农政策,我以为,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进行讨论,一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现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二是结合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下乡,要针对小农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小农经济正常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坚持和完善现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其中坚持就是要继续给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当前中国农村以村社为单位分田到户形成的承包经营制度还有强大活力,这种活力一是表现在以“老人农业+中农”为典型的小农经济可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正是农民有自己的承包地,农民进城失败,他们仍然可以返回农村来。这样,

最新-对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案例的分析 精品

对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案例的分析 1新街乡农民求生记---对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案例的分析近几年来,我一直跟踪研究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的案例:云南省会泽县新街回族乡农民求生记。 这一案例至少揭示了以下需要研究的观点与政策:一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牺牲小家为大家”的理论指导下,政府将国家水电站重点工程蓄水库的淹没区——云南省会泽县新街回族乡被淹没农户搬迁至高寒山上,基本上没有发给补助费,使搬迁农户陷入了更加贫困境地;二是在不能维持生存的情况下,新街乡那些被迫搬迁到高寒山上的农户有的下山做点小买卖糊口,但都被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给予无情打击;三是改革开放后,新街乡有的农民自发进城打工,在承包城市人不愿干的脏活、苦活、累活的同时,省吃简用获得了为数不多的原始积累;四是在能人的组织下,新街乡农民在昆明市郊区租地养殖奶牛。 创业期间,他们虽然没有从当地政府获得帮助,但由于城市牛奶市场很大,他们的奶牛合作社很快站住了脚,不但一举脱贫,而且在城市郊区率先富裕起来。 而当地国营牛奶场由于体制僵化,在新街农民面前眼睁睁地败下阵来;五是新街乡农民搬迁到城镇郊区进行产业化开发,创造了农民进城、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重要经验与模式;六是新街乡农民的金融需求基本上得不到满足;七是在城市郊区生活了8年之久的新街乡农民,虽然有住房、有固定工作,每天为昆明市场供应10吨以上鲜奶,但至今不能在当地落户,享受不到城市的各项待遇,例如他们扩大再生产贷不着款、租用土地上盖房屋办不着建筑证、建成的房屋办不着房产证、子女上学要出高价,等等。 八是对搬迁到城市的农民如何管理与治理,目前尚未破题。 一、将淹没库区农户搬迁到高寒山区导致其陷入贫困境地会泽县新街乡内的毛家村水库和花渔洞水库,1956年7月动工修建,是昆明市过去主要供电站以礼河电站(装机3115万千瓦)的调节水库,水库总容量526亿立方米,将乡内纸厂、发落、新街、垴包、联合、花渔、闸塘、马店和以濯等村的土地淹没5万多亩。 修建时,在“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国家作贡献”、“淹小家为大家”等口号下,将被淹没的上千户农户、5千多村民搬迁到2000米至3200米的高寒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农民承包 【发文字号】鄂政办发[2017]32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5.02 【实施日期】2017.05.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鄂政办发〔2017〕32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87号)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力争到2020年,全省

农民持续增收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确保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项目业主自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启动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和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在县市层面推进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对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探索将股权量化到村到户,作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权,让农民长期受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农工部、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省电力公司) (二)落实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快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绿色农资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衔接的农业补贴、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创新试点和生态补偿试点。完善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保障农民收益。(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粮食局)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多元种植结构。稳定增强粮食产能,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发展特色蔬菜、优势果茶、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等,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鼓励发展特色经济林

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其中农业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农产品流通方面的政策效果却不显著。 农业是一个产业,要想让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维持农业的产业活性,单纯靠“补、免”的输血方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业政策制定的着眼点应该是建立良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农业自身的产业活性稳定农业。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在农业流通方面的政策还没有达到这一目的。 我认为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存在三个主要瓶颈,农业流通企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农业流通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和税收负担过重。其中农业流通企业税收负担过重时制约农业流通产业发展的最严重问题。 农业流通企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表现:目前中国的农业流通领域中,知名企业还比较少,不仅在全国知名的企业凤毛麟角,即使是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具有相当知名度度的企业也不多,一般的农业流通领域企业只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享有知名度,这种情况的不利于农产品全国大物流的形成,也不利于今后中国农产品以产业姿态的对外扩张;其次企业的资本普遍不足,不能有效抵御重大经营风险,不能兼顾多种农产品的经营,这也导致部分企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现象的产生。 农业流通企业发展专业化程度不足。目前我国除了一些依托出口盈利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专门的农产平经营意识,尤其一些中小型企业,往往根据市场行情选择经营项目。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流通状况对于其未来的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农产品流通领域缺乏专业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对于平衡各种农产品(尤其是不易储备的农产品)的生产有很多不良影响。 居高不下的税收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反映最强烈问题的一个问题。例如亚洲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年应缴各项税金达6000万元,占到企业总成本的24%。税负率高是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瓶颈,造成经营负担过重,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像“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这样的大型企业抵御税收压力的能力较强,不至于出现严重的经营危机,但是依然还是觉得负税较重,对于一般的小企业来说,过高的赋税很容易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抗打击能力下

“三农”政策论文

中国“三农”政策与农村发展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会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三农”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农业科技与三农密不可分,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是造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无疑是正确的、必须的。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村发展;农业科技成果; 我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这一问题背后隐藏的矛盾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二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这两大矛盾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结合国家三农政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开启以来,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践中出现了片面追求产业化的经营形式,忽视了农业产业链科技含量的提升,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产业中的动力作用,农产品生产主要依靠日益紧张的自然资源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我国农业生产现状 1、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在中国家庭承包制度下,以农户作为生产单位,各自在所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 2、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5000—600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的达2000万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给非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其产能得以释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

农产业,也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就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而留守农村的是文化程度偏低的老人、妇女、儿童,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造成了农业产出的下降。 3、出现农地撂荒弃耕现象。中国耕地撂荒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到本世纪初农地撂荒弃耕现象出现严重化趋势。出现农地撂荒弃耕现象主要原因是与城镇居民收入横向比较,农业效益过低,“农民增产不增收”,有些农民宁愿举家外出捡破烂,也不愿意在家种田,导致农地撂荒。 4、国家的三农政策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增加农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三农”工作既然是重中之重,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应充分体现出来。但过去的实际情况是,无论国家还是地方财政对农村一块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比重太小。 三、调整征地政策提高三农政策标准 现行的征地补偿政策,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虽然作过较大幅度调整,但还不完全体现市场经济的内涵,尤其不能体现土地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造成集体经济受到侵犯,失地农民生活无着;上访群访不断,影响社会稳定。 四、盘活集体资产. 应该说,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为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的提速,可以城乡统筹,整合资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环境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试题

考试名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考试总分:100及格分:70 您的得分:94 一、判断题(共10 题,共20 分),答对9 题,共18分 第1 题、乡村振兴就是要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保障(分值:2)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 2 A . 对 B . 错 第2 题、29、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 0 A . 对 B . 错 第3 题、44、改革开放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我们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4 题、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片面地依靠化肥、农药等各种各样化学品投入的农业。(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5 题、赋予农民土地权益,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分值:2)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6 题、45、现在,中国人民已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7 题、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的直接后果就是粮食减产。(分值:2)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8 题、推动脱贫攻坚,要把那些最有能力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人,选拔为深度贫困村的发展带头人。(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 2 A . 对 B . 错 第9 题、4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二十年。(分值:2)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10 题、农村厕所改造问题关乎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关乎农村的村容村貌,更加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小厕所,大民生,推进农村厕所改建工作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市政府研究室的通知要求,近日,我镇对“三农”工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基本情况和农村现状 xx镇共有35个村民委员会,40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13669户,农业人口51981人,农村劳动力26708个,全镇耕地面积76941.03亩,其中旱田11995亩,水田64946.03亩。目前,我镇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已形成大湖养蟹,堤塘养鱼,网箱养鳝,池塘养鳖的水产模式和林地养鸡的种养格局。并且积极倡导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引进了深圳望家欢蔬菜配送公司投资400万元开发九真水生蔬菜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镇农村虽然发展较快,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条件改善不明显。 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的社会服务设施,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较少,造成对农业的投入与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不协调。加上我镇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普通存在水利工程和设施老化,险危工程增加,导致水源浪费和供水不足,致使一些良

田好地成了“望天收”。渠道、池塘淤积严重,灌溉能力大幅下降,农村基本没有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制约了农业生产较快发展。 二是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创收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 我镇总人口72655人中,近70%是农村人口。同时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择业面窄,大多数农民只能守着几分田土过着温饱的日子。在技能素养方面,一技之长的人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工,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投资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如果广大农民的收入没有突破,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农业技术、农田水利、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安全、乡村规划,这些都是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相关,关注程度的大事。根据调查,我镇农民最需要解决的是: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增加收入,可见,农民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我镇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水平低下的状况没有改变。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农村稳定和谐面临压力,部分基层组织运转面临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 三、解决途径和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 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0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张文礼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730070)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转折点,而/三农0问题是贯穿中国历史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后亦有了新的诠释。/三农0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收入相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下降,这主要是由城乡资源的不对称流通造成的。/三农0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而且对于全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0思想和政策的创新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六个/一号文件0中。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三农思想 一号文件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我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无论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还是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亦或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业稳、农民安、农村兴,则国家稳、天下安,这是为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所证明了的铁律1。早在建国初,毛泽东就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0的著名论断,o邓小平也提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的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0/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0?江泽民一再提醒全党: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抓得很紧很 紧。?胡锦涛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国最高决策者将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视作国家一切工作的前提。 /三农0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起点。我国26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轨迹,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首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农村取得成效,取得经验,而后在城市及各行各业全面推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党同志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0的战略决策,并向全国下发讨论和试行两个关于解决农业问题的文件,即5中共中央 1o另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刘少奇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就明确指出:/中国现在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目前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解放中国的农民0(见5刘少奇选集6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1页)。 5史记6卷1295货殖列传6记载,早在秦汉以前古人就明确/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0的道理,而这被历代所强调,成为引用频率最高的语句之一。

三农基础知识试题

三农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变更或者终止集体资产所有权,其集体资产较大得,须经其成员会议或者其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在集体资产所有权取得、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构备案. 2、《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得,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面积得(B)。 A、3% B、5%C、7%D、10% 3、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D)承包,应当事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A、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得农民 B、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得农民家庭 C、本集体经济组织兴办得乡镇企业 D、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得单位或者个人 4、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得筹资筹劳由(B)讨论决定后,向本村村民筹集。 A、村民委员会会议 B、村民会议C、村党支部会议D、村民代表会议 5、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向农民筹集得资金,由(C)负责管理、使用. A、县农经管理部门B、乡、镇政府 C、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 D、乡、镇财政部门 6、下列行为不属于农村审计机关权限得就是废止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制定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得财务收支规定 7、邮寄、承运应施检疫得植物、植物产品必须凭有效得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收寄、承运。

8、调运种子、苗木与其她繁殖材料时(C) A、本省内不必办理植物检疫手续 B、非疫区办不办植物检疫手续均可 C、应当办理植物检疫手续 D、列入应施检疫得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得,必须经过检疫,未列入得,不用检疫 9、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与其她繁殖材料(国家禁止进境得除外)实行(A)审批. A、农业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两级B、农业部 C、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 D、市农业主管部门 10、农业有害生物预报信息与气象信息(A) A、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气象主管机构共享 B、分别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气象部门独享 C、只向政府提供 D、向社会公开 11、(A)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国家级或省级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以外得其她区域,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点或设立保护标志。 A、县 B、市 C、省 D、乡(镇) 12、农业机械专业维修单位,应当取得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核发得(A),并按照核定得维修等级承揽维修项目. A、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B、职业资格证书

2019年整理--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从舆论氛围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文件,是历年来力度最大、反响最强烈的文件。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把中央1号文件誉为当前“三农”问题的“百科全书”、农民致富的“冲锋舟”,为之拍手叫好。 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三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谏言献策,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良言,各级干部也在大声呼吁,基层干部按照政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正开始热火朝天的贯彻执行。但是许多基层干部,有个共同的感受是中央1号文件出台前大家千呼万唤,出台后又猛然不知如何下手抓落实,这反映出基层干部在做农村工作中如何科学理解领会中央精神、如何积极主动地落实中央决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大家也感觉到,有两对矛盾需从政策层面解决。一是“三农”政策与各级基层落实之间的矛盾;二是“三农”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因此,在政策的制订上,必须体现高效率、低成本、易操

作;在抓落实上,必须是“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学者和研究机构既要有使命感,又要切忌片面性、理想化。实践者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又要防止盲从和畏难情绪。 二、“三农”问题必须拆分细化逐项解决 “三农”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合称。农村是一个大概念,农业是一个产业,农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三农”问题急不得、慢不得。因其是历史造成,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不断积累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经济的实践也证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科学、理性,从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瓶颈入手,拆分细化,逐项解决。 三、解决农村问题要三管齐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台了农村三项政策,即土地二轮承包期限三十年不变、减轻农民负担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当前解决农村问题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当前应该急速出台土地“永佃”,使用权继承、抵押、转让的土地政策,建立一个能使土地迅速流转的平台,如建立农村政策性银行,赋予其经营货币和经营土地的职能。 第二,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改革开放二十年,仅城市建设用地一项,城市就从农村拿走增值的2万亿。1979--1994年的16年间实行农副产品剪刀差,农村就向城市贡献15000亿。目前,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金融资产不足30%,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农民

三农政策与法规

“三农”政策与法规 一、“三农”政策 (一)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 1、农业投入政策。 中央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2009年中央投入三农资金达到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增幅达20.25℅。具体投入政策有:(1)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 (2)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2009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 (4)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2、农业补贴政策。 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补贴资金达到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 (1)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我省13.5元/亩,比上年增加4.5元。 (2)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我省早稻10元/亩,中、晚稻15元/亩。 (3)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按农机价格的30℅补贴,今年全国新增农机补贴100亿元。 (4)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我省每亩补贴70元。 3、农产品价格政策。 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09年每百斤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平均提高13元,提价幅度在13%-16%左右。早籼稻:90元/百斤;中晚籼稻:92元/百斤;晚粳稻:95元/百斤。 4.农村金融政策。

中国三农发展史

中国三农发展史 (古代史部分) 中国的农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距今七千年到五千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我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进入到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生活,进入原始农耕阶段。在这一时期,半坡原始居民掌握了种粟的技术,还有蔬菜和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农业文明就源于这一时期。大家可以说出这一时期的农业发展的特点吗?1.地域差异,受气候因素影响很大,因地制宜。2.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实行集体劳作。 距今四五千年前,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了新的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在这一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生产力的每一次大发展都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这次也是,但它同时也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因为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出现,而国家正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奴隶主和努力两个阶级形成了。 夏商周时期,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较大的发展。(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了配合农业发展,历法也有较大进步,我认为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夏朝的《夏小正》,它记载着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气象、天象、和农事等内容。(此外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的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回顾历史和现实我们还可以知道统治者所做出的一切决策和行动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经历夏朝和商朝之后,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井田制相适配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这里不多讲),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周朝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给诸侯臣下,授田者只能时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一定贡赋。那是耕地沟洫(xù)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