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基础概念

1、质点:

①定义: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替代物体,这个点叫质点。

②能否视为质点的条件:当研究问题与物体形状和体积无关时或可忽略时,物体可看作是质点。 2、参考系:

①定义: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考系。

②参考系选择:选择是任意的,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叫惯性系,选匀变速、变速曲线等非静止和非匀速直线的物体为参考系叫非惯性系,高中物理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为惯性系),所有运动物理量要相对同一参考系。 3、时间与时刻

4、路程:物体运动实际轨迹长度。

5、位移(矢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①大小:物体某段时间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②方向:从物体某段时间内的起点指向终点。 6、矢量标量

矢量: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7、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平均速度:物体位移与发生该段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方向为位移方向。

②瞬时速度:很短时间或很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为时刻速度,叫瞬时速度。方向为短位移方向或某点轨迹的切线方向。

③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无方向是标量。 ④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8、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是矢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决定,即与合力方向同向,也和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方向同向。

t

123第1秒末 第2秒初 第2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末

第4秒初

二、基础公式

1、匀速直线:vt x =

2、变速直线:t v x = {对匀变速直线有()v v v +=02

1

} 3、平均速度:t x v =

4、加速度: t

v v a 0

-=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判断速度大小变化的方法:

1、速度加速若同向:速度增加喜洋洋。

2、速度加速若反向:速度减少泪汪汪。

3、速度加速若垂直:速率不变只改向。

第二章 直线运动

一、基础概念 1、运动轨迹与性质

2、常见运动性质概念

①匀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简称。

②变速:专指速度变化(大小或方向或大小方向同时变化) ③加速:专指速度增加。 ④减速:专指速度减少。

⑤匀变速(直线)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直线)曲线运动。 ⑥匀加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增加。 ⑦匀减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减少。

⑧变加速(直线)曲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或方向)变化,轨迹有直线和曲线(如圆周运动)。 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⑩竖直上抛:初速度向上,只受重力(a=g ),任何一段时间均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五个运动量有对称性(即上升与落回抛出点大小对应相等)

二、基础公式

直线运动的五个物理量(两端两个状态量,中间过程三个过程量)和五个公式

机械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变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纯变速(即变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 变加速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0v v

a x t

t v v t v x t )(21

0+==

2

aT x =?1、速度公式 at v v t +=0

2、位移公式 2

021

at t v x +=

3、位移公式

4、消时公式 ax v v t

22

02

=-

5、逐差公式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1、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解答方法是:

通常在五个物理量中找三个已知量,与所求未知量一共四个对应上述某个公式解答;上述逐差公式通常用于纸带求加速度类型;如果上述公式不能解答,则多考虑2

t v v =(即t 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一物体多阶段直线运动 解题方法:

①画物体各阶段运动示意图,标注已知量 ②分析运动性质

③充分利用已知量和各阶段相关量(公共量)选五个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或方程组解答未知量

3、直线运动中两物体追及问题 解题方法:

①画两物体追及过程各阶段运动示意图,标注已知量 ②分析运动性质

③充分利用追及过程中速度相等为两者距离最大和不相撞为后者速度小于等于前者速度的条件 ④从开始追及到相遇选五个运动学公式中含x 、t 的公式列方程或方程组及其它辅助方程解答未知量

4、x-t 、v-t 图象和其它自变量与因变量图象 ①求斜率看是什么物理量 ②由斜率分析物体运动性质 ③求面积看是什么物理量

④其它自变量与因变量图象则推证相应的数学函数式

5、纸带求加速度和速度

①用逐差公式2

)(aT n

m x x n m -=- 求多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2

t v =(即t 时间内的平均肃毒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纸带上某点的速度即

为与纸带相连物体同时刻的速度。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基础概念 1、重力

①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②大小:mg G =

③方向:只能说成是竖直向下(其它说法不对) ④产生条件:重力场

2、弹力

①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②大小:弹簧弹力kx F =

③方向:受力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总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④产生条件:接触和形变(即相互间有压力) 3、摩擦力

①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具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时,受到另一物体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的趋势)的力叫滑动(或静)摩擦力 ②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N uF F =

③方向:受力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只能说成是竖直向下(其它说法不对)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④产生条件:两物体间要接触、有形变(即相互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力的合成:求出物体所有受力的等效合力。

5、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几个等效分力

6、共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几个力作用点(或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7、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则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有受力的合力为零。 8、力合成原始实验注意

①两弹簧称拉橡皮条到O 点和一个拉弹簧称(真实值合力F ')要到相同的O 点。 ②四记录(即O 点位置,1F 、2F 、F '的方向),三读数(即1F 、2F 、F '的读数) ③只有F '的方向才和O 点、橡皮条在同一直线上。

二、基础公式

1、重力 mg G =

2、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 kx F =

3、滑动摩擦力大小 N uF F =(N F 叫压力,始终找支持力大小)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1、本章的核心问题是对平衡状态的物体通过已知力、角和边长等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运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律、三角形相似、均值不等式等数学公式求某个未知力;要注意学会图解法解动态平衡问题和三角形相似的数学方法解静态平衡问题。

2、摩擦力和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多用:定义法、假设法、状态法、相互阻碍牛顿第三定律法。

3、摩擦力的的方向和效果:某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相反和成任意角度,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以起动力效果也可以是阻力效果。

4、平衡问题常规解题步骤

①选取研究对象(要含已知力和未知力等,整体不行就隔离,反之亦然) ②画好受力示意图

③选择适当的合成或分解(三个力和三个力以下用合成,三个力和三个力以上用分解) ④利用平行四形定则中的三角形(或矢量三角形),运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律、三角形相似、均值不等式等数学公式求某个未知力;或者列x 、y 方向的平衡方程组求某个未知力。 5、受力分析打油诗:

受力分析是法宝 研究对象要选好 整体隔离交替用 状态析力好技巧

重力弹力是常规 摩擦最后被动力 有力要有施力物 凭空画力戏高考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础概念和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

①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物体没有受力时的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即为物体的属性,叫惯性。 ②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物体受合外力不为零的时,其运动状态(指速度)将会改变,所以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特性的理解,即矢量性、因果性、瞬时性、同一性、独立性、相对性。 4、基本单位:力学中选长度、时间、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

单位。

5、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点在不同的物体上,⑤同时产生同时消失,⑥性质相同,但效果不能抵消。

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性多用于受力分析。

θ

mg

6、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

①用秤来称一物体的重力(即视重),其实称的是物体对秤的压力(或拉力),如果称量值大于物体本身重力叫超重,小于叫失重,为0叫完全失重。

②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或斜向上),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向上(或斜向上)加速和向下(或斜向下)减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或斜向下),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向下(或斜向下)加速和向上(或斜向上)减速,且完全失重的加速度g a =。 二、基础公式 ma F =合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1、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注意: ①多注意用瞬时性解题

②多注意解题过程中的同一性和矢量性的理解。 2、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两种基本类型 ①已知受力求运动 ②已知运动求受力

3、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中两物体多阶段直线运动题型 解题方法:

①画每个物体各阶段的受力示意图(分析受力是关键),标示已知量 ②画每个物体各阶段的运动示意图,标示已知量 ③分析各阶段运动性质

④用牛顿第二定律(注意同一性)或运动学公式求各物体各阶段的加速度

⑤选择两物体各阶段有关联量的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或方程组及其它辅助方程解答未知量(或由运动量求某个未知力)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基础概念

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见直线运动的性质)

2、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指合速度)方向: ①方向时刻改变。

②曲线轨迹上某点速方向为该点切线指向。

3、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轨迹和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分居在曲线轨迹的两侧,且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轨迹曲线的内侧。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的速度方向(通常是实际运动速度,即合速度)与合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5、合运动与分运动

①分运动:物体同时具有(或参与)几个独立(单一)的运动,这几个独立(单一)的运动叫分运动。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叫合运动。是由几个分运动共同作用的总体表现。

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由几个分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是x 、v 、a )按矢量合成求得合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是

合x 、合v 、合a )的过程就叫运动的合成,反之叫运动的分解。

6、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把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水平抛出,物体以后只受重力(其它恒力)的运动。有以下特点:

①重力(其它恒力)与初速度垂直,以后大小方向不变,且与速度(合速度)夹角逐渐减小。 ②运动性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或变速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

④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运动都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匀速直线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合成而得。

7、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五个物理量

①线速度:物体运动的弧长s 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是矢量。

②角速度:物体与圆心连线(即半径)转过的圆心角θ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是矢量。

③周期:物体转一周(或完成一次重复运动)所用时间叫周期,是从一周(次)看时间多少。 ④频率:物体在1s 转的周数(或完成重复运动的次数)叫频率,是从单位时间看转数(或完成重复运动的次数)。

⑤转速:物体在1s 或1分钟内转的周数(或完成重复运动的次数)叫转速,也是从单位时间看转数(或完成重复运动的次数),当时间单位为秒时转速的数值等于频率的数值。 8、向心加速度

①产生原因:由向心力产生

②描述问题:描述线速度方向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由切向加速度描述) ③方向特点:时刻与垂直线速度,不断改变,但总指向圆心(所以圆周运动也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④大小特点:由r

v a n 2=可知,当r 一定时随v 大小变化而变化。

9、向心力

①定义:凡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必须要有指向圆心的力来不断改变线速度的方向,物体才能圆周运动,这个力就叫向心力。

②方向特点:时刻与垂直线速度,不断改变,但总指向圆心(与向心加速度方向同向)

③大小特点:由r

v m ma F n 2

==可知,当r 、m 一定时随v 大小变化而变化

④向心力的来源:由物体所有受力中某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或者某几个力的合力组成,不是物体所有受力后还要受一个独立的向心力。

⑤向心力的找法:分析物体所有受力,把所有受力分解在半径直线上和速度直线上(或与速度垂直的直线上),半径直线上所有分力的合力即为向心力n F 。速度直线上所有分力的合力叫切向力t F ,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原因。所产生的加速度叫切向加速度t a (是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⑥匀速圆周和非匀变速圆周向心力的区别: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力一定是物体所有受力的合力组成(或提供),因线速度大小不变,切向力t F 等于零,向心力n F 即为物体的合力。非匀变速圆周运动因线速度大小变化,t F 、n F 均不为零,n F 不是物体的合力,物体的合力不指圆心。

10、离心运动:当稳定圆周运动物体所需的向心力突然变少或失去时,物体将离开圆轨道,沿半径增大或沿切线方向飞出去,这样的运动叫离心运动。

二、基础公式

1、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规律

θ为:

y

x v v =θtan

α为:x

y =

α

tan 速度偏向角θ和位移偏向角α的关系:αθ

tan 2tan =

某时间段末速度方向反向延长线与水平位移交点为该段时间内水平位移的中点。

2、圆周运动五个运动量及相互关系

④频率: 总

t n

f =

(单位为Hz ) ⑤转速: 总

t n

N = (当时间单位为秒时转速的数值等于频率的数值,即N f =) 相互关系:

Nr fr r T r v πππ

ω222===

=

3、向心加速度与圆周运动量之间的关系

r N r f r T

v r r v a n 2222222

2444πππωω======

水平方向

t v x 0=0v

v x = 竖直方向2

2

1at y = at

v y

= x

4、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和圆周运动量之间的关系(实质是牛顿第二定律)

r N m r f m r T

m mv r m r v m ma F n n 2222222

2444πππωω=======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1、已知两分运动性质来确定合运动轨迹和运动性质的方法:

①从合初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的夹角(按曲线运动的条件)确定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 ②从运动过程的合力是否为恒力确定是匀变速还是变加速。

2、小船过河两问题:

即航向,与小船实际运动的合速度方向并不一定同向)

②最短距离:当船v >水v 时, 小船实际运动的合速度方向才能正对河岸,过河最短距离为河宽d ;当

船v <水v 时, 小船的合速度方向指不了河对岸,实际运动的轨迹不是河宽,要以船v 大小为半径,以水

v 矢量箭头端为圆心,作圆弧,找切线即为合运动的轨迹,其长度即为最短距离。

3、平抛运动问题解题思路:

①按基础公式一、二、三顺序选择公式解答。 ②综合问题多用机械能守恒或动能定理。

4、皮带套两轮和轮靠轮在不打滑时转动,两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与皮带的匀速运动速度大小相等)。同轴、同杆、同轮等转动物体,物体上不同部分角速度均相等。

5、圆周运动问题解题思路:

圆周圆周运动问题实质是曲线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即是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其题型与牛顿第二定律和直线运动的题型类似。其题型为已知圆周运动物理量求某个受力;已知受力求某个运动量。具体解题方法为: ①分析物体圆周运动所有受力

②把所有受力分解在速度直线和半径直线上(少数在垂直速度直线上也有分力,但再次合成时合力为零)。

③合成半径直线上所有分力和受力,其合力一定指圆心,即为向心力。

④运用r N m r f m r T

m mv r m r v m ma F n n 2222222

2444πππωω=======,求解未知量(注意表达式中n F 要用具体的分力相加减来替代)。 ⑤如有圆周过程,则多用动能定理解答。

6、圆内轨道和线拉物体能否过最高点

物体在最高点由于不能受到向上支撑的力,速度小了,所需的向心力就会小于重力,则物体在到达最高点之前就会掉下来,不能继续圆周运动。所以最小速度(临界速度)是在最高点所需的向心

力刚等于重力。即r

v m mg 2min

= 解得gr v =min

7、圆管轨道和杆连物体过最高点的速度及受力特点

物体在最高点由于能受到向上支撑的力,速度小了也不会掉下来,能够继续圆周运动。以

r

v m mg 2min

= (解得gr v =min )为临界,此时物体在最高点既不受支持力,也不会拉力。速度

小了受杆的支持力(或下管壁向上支持力)。速度大了受杆的拉力(或上管壁向下的压力)。

8、能否继续稳定圆周运动:在某处物体受力能够提供由运动量(v 、ω等)决定所需向心力(用

r v m

2

或r m 2

ω表示),则物体将会继续稳定圆周运动,否则将会做离心运动或近心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基础概念和规律

1、恒星、行星、卫星:古人认为固定不动的星体(如太阳)叫恒星;绕恒星转动的叫行星;绕行星转动的叫卫星;恒星、行星、卫星包括人造飞行器等统称天体。

2、开普勒三定律

①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面积定律:对任意一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③周期定律:对绕同一中心天体转动的所有天体而言,它们的轨道半长轴三次方跟它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m 和2m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4、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从地面上发射的天体,在近地轨道(紧贴地面能做圆周运动不受阻挡的轨道,也叫停泊轨道)高度时,如果天体的速度被加速到7.9s km /时,只须改变速度的方向就能绕近地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个速度就叫第一宇宙速度。 ②第一宇宙速度:从地面上发射的天体,在近地轨道高度时,如果天体的速度加被速到大于7.9s km /而小于11.2s km /时,天体在该处的万有引力将小于速度决定所需的向心力,则天体会做离心运动,将在离地更高的轨道上去做匀速圆周运动; 在近地轨道处天体的速度如果等于或大于11.2s km /时,将永远离心而不再绕地球运动,则把11.2s km /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同理在近地轨道处天体的速度如果等于或大于16.7s km /时,仍将永远离心且脱离太阳系,所以把16.7s km /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④相对离地面较远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而言,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绕行(或环绕)速度。

二、基础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

k T r =2

3

2、万有引力定律:

2

2

1r m m G

F = 3、解决天体运动的两个核心公式: ①、不转动公式:(书名叫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mg R Mm

G

=2

②、转动公式: (书名叫牛顿第二定律)

g m mv r N m r f m T

r m r m r v m ma r Mm G n '========ωπππω2222222

22444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概述:总的来说,天体有不转、自转和绕转三种模型。不转动时,某天体表面和表面附近空间的重力加速度g '通常不直接告诉,而要通过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平抛等运动公式求解g '的值,再代入不转运动公式和转动公式求解相关物理量。

自转和绕转题型多以转动公式和不转动公式联立方程组解答相关未知量,也有单独由转动公式(或不转动公式)列两个方程求某两个量的比值(如重量1m :2m )。在不转动公式中, 1、天体质量(或密度)的求解

单独由转动公式和不转动公式知道了其它量,都能求解质量,由于V m ρ=可求天体密度(球体体积公式3

3

4r V π=

) 2、某天体表面第一宇宙速度的求解:

由地地地地mg R v m R m M G ==212 得地地地

或R g v R GM v ==11

3、天体变轨与能量(机械能):

卫星等天体从近地轨道到更高的轨道需先加速后,做离心椭圆轨道运动,其机械能总量将增加(由机械能定理可知);离心后引力做负功,其引力势能(也可认为是重力势能)将增加,但引力负功又是合力功,它的动能将减少,则轨道越高,线速度大小越小,由于只有引力做功,所以加速离心后,其机械能总量却是守恒的,在远地轨道处,卫星若再次加速离心,调整速度方向,便可在远地圆轨道上匀速圆周运动。总之从引力做功正负来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增减,从引力之外的其它力(如喷气反作用力、空气摩擦阻力等对卫星做功正负来判断机械能总量的增减。反之则相反。 4、双星问题

两双星相同物理量有:引F 、T 、ω、f (或N ),不同物理量有1m 、2m 、r 、n a 、v ;由牛顿

第二定律列方程组求解,注意应用附加条件:L r r =+21(两星距离),多求两星质量比, 5、单一天体自转的动力学问题

对天体解体或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类问题。其公式基本上为ma mg R GMm

=-2

此时由于考虑了天体自转,随天体自转的物体m 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已不再等于m 在表面所受的重力mg ,其向心力由物体m 受到的万有引力和支持力(大小等于mg )合成而得,如图示: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基础概念和规律

1、能:物体的某种物质不变量能为人类所用,则物体就有某种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势能:物体(或内部)因有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具有的能叫势能(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机械能:物体所具的动能和势能都叫物体的机械能。

5、某个力的功(即某个力对物体做功):一个物体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并在有该力的时间内,物体在该力的方向发生了位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6、某个力的功率:某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 与做功所用时间t 的比值。有平均、瞬时、输入、输出、

消耗等之分。 7、重力势能

①定义:随高度变化的物理量mgh 叫重力势能,也叫位能。

②相对性:由于把mgh 定义为重力势能,其中h 具有相对性,所以同一物体重力势能相对h 不同而不同,且有正负。

③系统性:无地球则无重力,物体也就没有重力势能,所以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它和地球共有。 8、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对其它物体做功,则弹性形变物体所具有的能就叫弹性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随形变量x 变化公式为2

2

1kx E P =

(不能用于计算题计算)。

)(F 与重力是平衡力支

9、动能定理

①内容:合力功(也是总功,即初末阶段内所有力对物体做功正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②意义:是解决曲线运动的法宝,有万能定理之称。 10、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守恒条件:物体或系统只受重力和弹簧弹力(有时没得)做功,其它受力对物体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零。

②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③物体或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时,一定有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或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如果是正功,则物体或系统的机械能增加相应的值,是负功则减少相应的值。

11、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自界的总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是从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中总能量不变。 12、功能关系: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某种能量转化的值)。 二、基础公式 1、力对物体做功

αcos Fl W = (问哪个力做功,则F 代哪个力的大小, α是判断功正负的关键)

2、功率

①平均功率

②瞬时功率 αcos t Fv P =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

P G E W ?-=(12mgh mgh E P -=? 即末减初)

4、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

P E W ?-=弹(12P P P E E E -=? 也即末减初)

5、动能定理

K E W ?=合 (解题计算题要用具体的功替代合W ,K E ?要写成末动能减初动能,表达式才得分)

6、机械能恒定律(以两物体系统为例)

2

2

22112

121mv mgh mv mgh +=+ (即21E E =) 7、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E E '=

8、滑动摩擦力功产生的内能

路mgS Q W f μ== (路S 为有滑动摩擦力时的实际路程,含往返)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1、重力功特点

①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等于重力与竖直方向的高度差乘积(直接添上正负)h mg W G ?±=。

t

W P =

αcos v F P =

②重力势能有相对性(即由零参考面决定大小和正负),而重力做功无相对性。

2、弹簧弹力功特点

①弹簧在原长基础上伸长和缩短弹性势能都增加。

②弹力对物体做功是正时直接写成W ,是负则写成—W ,值等于弹性势能的改变量。

3、功能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即不同类型的力做功对应不同类型的能转化量)

①合力对物体或系统做功的值等于动能的改变量,且正功增加、负功减少(即动能定理)。 ②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值等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且正功减少、负功增加(俗称势能定理)。 ③弹簧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和负功时,弹簧弹性势能可能,也可能减少。(要看伸长和压缩情况)。 ④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值等于电势能的改变量,且正功减少、负功增加。

⑤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或系统做功的值等于物体或系统机械能的改变量,且正功增加、负功减少(俗称机械能定理)。

⑥滑动摩擦力对物体或系统做的负功绝对值等于物体或系统机械能损失量,等于物体或系统内能(即热量)增加量。

4、动能定理解题注意:

①动能定理适用于一个物体和状态相同的物体系统,其运动轨迹有直线和曲线,其过程既有单一过程也有含直线和曲线的多过程,应用时注意全程考虑。 ②公式中的速度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是大地)

③解计算题要用具体的功替代合W ,K E ?要写成末动能减初动能,表达式才得分。

④合W 一般有αcos S F 合、+++321W W W 求解形式。注意各分力功的正负,如某分力功是变力则只能写成某W 形式。

5、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注意:

①只有物体或物体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时,才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②守恒定律中的h 可任意选取参考点(零重力势能点),两物体可选取同一参考点,也可选取不同的参考点。

③选取两个状态(初末状态)建立守恒方程时,同一状态有机械能的则出现在表达式中,没有的多写则表达式也没分数。

6、汽车(所有动力机械模型)起动的两种方式: ①恒定功率起动: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0

=v v v

②恒定牵引力(或加速度)起动: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00=v

v m v

v 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一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1)

第5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运动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类似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物体的一个运动结果可以和它参与几个运动的共同结果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运动称为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称为这个运动的分运动。求几个运动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求一个运动的几个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高中阶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指运动学量(F a v x ,,,)的合成与分解。 重要结论:(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4)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同体性 5.抛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所发生的运动。 分类:平抛运动,竖直上抛,斜抛运动。 特别注意: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都为 研究抛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 6.平抛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 一定的水平初速度0v 抛出所发生的运动。如右图所示: 平抛运动的规律: 7 各物理量间关系:v n t t l v ,,==??=??=θω,时间圈数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r T r r v a n 222)2(πω=== 向心力表达式:r T m r m r mv ma F n n 222)2(πω==== 特别说明: (1)匀速圆周运动。 它是圆周运动中最简单而又最常见的曲线运动,它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其特征是: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变,周期恒定的圆周运动,它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之间关系为: F 向心力不是特殊的力是物体在做圆运动时受到诸力的合力(任何一种力或几种力的合力)。只要它能使物体产生向心的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由动力学知识可知 (2)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完全等于向心力。 (3)变速圆周运动、一般的曲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一部分提供向心力,一部分提供切向力。 第6章 万有引力 x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 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 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解释,若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集合的子集,是任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 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数a 的取值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 “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

高一下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生物高一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一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增殖 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的核质比。 2、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 1.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复制合成数不变)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前期染色

7、有丝分裂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8、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9、无丝分裂的典例:蛙的红细胞 三、细胞分化: 1、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结果: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3、细胞分化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4、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5、分化的实质: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意义:

高一英语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一. 1.1)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A和B之间的不同 ★★make some/no difference 有一些/没有作用/影响 A is different from B A和B不同 A and B are different in ..A和B在某方面不同differ vi . 不同;有分歧 2)be happy with sth./sb. 对某物/某人感觉愉快/幸福/满意 be happy to do sth. 乐于做某事 3)mean vt. 意味着;有……的意思 ★★★mean doing 意味着…… ★★★mean to do 打算做某事 ★★means n. 方法,手段(单复同形) by this means = in this way 用这种方法 by no means =not at all 决不 by all means 一定,务必,不惜一切地 by means of 通过;用;借助于 4)be prepared for 已为……做好了准备 prepare sb. for sth. 使……有思想准备 prepare sb. to do sth. 为某人做某事做准备 in preparation (for) 在准备中 make preparation s. for 为……做准备 5)encourage sb. to do sth. 鼓励某人做某事 encourage sb. (in sth.) 鼓励或支持某人 discourage sb. 使某人泄气 6)more than = over 超过,多于 more than+名词/动词/形容词/从句不仅仅;不只是no more than +数词仅仅 not more than +数词至多,不超过 not more……than 不比……更 no more……than 和……不一样 more……than 与其说是……不如说是…… 7)★turn out to be sb./sth. 结果是…… e.g. But it turn out to be fine. 8)★try to do sth. 努力做某事 ★try doing sth. 是做,尝试干某事 9)attend (on) sb. 照料/看护某人 attend to sb. = take care of 10)win/earn/gain the respect of sb. 赢得某人的尊敬 have a deep respect for sb. 深深敬重某人 respect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尊敬某人 11)blame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责备某人 scold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责骂某人 12)devote oneself to 献身于 devoted adj.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中数学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 “非”().?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注意整体代换思想) [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 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答:,) 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①反解x ;②互换x 、y ;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③设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y f(x)A C a A b C f(a)=b f 1=∈∈?=-()b a [][] ∴====---f f a f b a f f b f a b 111()()()(),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取值、作差、定号、下结论)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则(外层)(内层) y f u u x y f x ===()()()?? [][]当内、外层函数单调性相同时为增函数,否则为减函数。)f x f x ??()() () 如:求的单调区间 y x x =-+log 12 22(设,由则u x x u x =-+><<22002

新高一上学期政治预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政治预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作用:表现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过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3、价值规律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产品类型: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交易方式: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消费目的:生活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最高层次消费。)3、消费结构: (4)特点: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3、做理智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 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对物 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 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 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 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 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 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 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度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 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 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 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 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为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为初 速度 解答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和。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 M R 02 = g g R R h R h ' () = +2 2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 r GM 、r mv r GMm 2 2 = 、v = r GM 、 r mv r GMm 2 2 = =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gR gR 2 =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 T v x v t v v y gt v g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2 0002 02 2 24 0222 00 1214 21 2αθα 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范围广,许多高一新生不知道怎么进行整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高一物理知识点更好地归纳出来。 一、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 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 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 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 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 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 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 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五、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 用Delta;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

生物高一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增殖 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的核质比。 2、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 1.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复制合成数不变)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前期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特点:(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增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细胞板)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第一、动物细胞有中心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第二、没有细胞板的形成,而是细胞膜直接内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 7、有丝分裂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8、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9、无丝分裂的典例:蛙的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