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表现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明显效果。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1、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准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一般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个目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能够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 ,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2、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一篇课文至少要用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深一些的课甚至要讲一个星期,而老师仍然觉得没讲透,学生仍然难以理解。使用多媒体上语文课则不同,它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

二、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1、过于强调娱乐。

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所选择的影视、音乐、图片等资料制作的课件往往过于体现娱乐性而缺少文学性,过于注重色彩感,过度地强调学生的欣赏,会使课堂过于活跃,上课时虽热热闹闹,却偏离了教学主题,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好听、好玩,但没有教学重点。

2、仅仅简单模仿。

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动不动就用多媒体,一堂课从头到尾,教师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没有多媒体的点缀,就显不出新意来。还有的老师不去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用课

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持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一节课都始终盯着大屏幕,看教师播放的各种音像材料,这是把语文课上成了录像放映课。

3、造成学科特点缺失。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培养。语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听、说、读、写,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理解、掌握并加以使用,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及积累。例如,在上网收集资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筛选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料;不要一味追求电脑键盘输入,因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也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切不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策略:

1、目标决定一切。教师在实行授课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在当前条件下,多媒体技术有其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明显不如传统教学

。所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完全服务于语文教学,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绝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而改变语文的教学常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语文学科功能。

2、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技术使用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为了促动教还是为了促动学?当前,人们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较多考虑的是教的因素,即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师教的质量。我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协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学习《听潮》等文章,对于大多未见过大海的内地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大海的视听形象是很有必要的,但对生长在沿海对大海司空见惯的学生,播放这些视听形象就可能产生负效应,禁锢他们的思想,抑制他们的想象。

3、用在激发灵感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如: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课件展示故事的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

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实行描述。

总来说之,语文教学应在充分分析语文学科自身特征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才是明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谓的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因为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课标)的教学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