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苯》的教案

高一化学《苯》的教案
高一化学《苯》的教案

青岛市公开课

高一化学《苯》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能描述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对苯物理性质的感性认识,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能以苯的反应事实为依据,归纳出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看、闻、查、验。通过讨论、交流、汇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相互协作能力。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

知道我国是煤藏量丰富的国家,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并从节能减排角度体会发展煤炭事业的责任感。通过对苯的性质的探究及苯的历史回顾,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思想教学难点: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创新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客观解释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及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活泼金属反应 【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 【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 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 【演示实验】观看浓硫酸与蔗糖实验视频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碳,而产生了气体使它变得疏松多孔 (辨析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 【提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呢?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而浓硫酸不能制取氢气,下面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条件 2、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产物 3、写出反应方程式 4、氧化剂、还原剂 【教师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体现在硫元素 请同学们写出稀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以及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 化学键-离子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到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现已发现的物质有千万种。 【设问】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这么多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H2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两个He原子能否构成He2? 3.原子总是按一定比例结合成分子,如H2O,而形成的分子性质差别很大,如H2O 不可燃,而H2S可燃.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引课题】化学键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演】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多媒体动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及晶体模型 【说明】:Na+和Cl-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板书】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引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离子键的定义,思考形成离子键需要那些条件?那些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呢? 【板书】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n+ 【板书】3.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板书】4.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离子还包括:SO42-、CO32-、 OH-、 NH4+----等等原子团 【板书】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②大多数盐和强碱 【问题】当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怎样变化?NaF、CsCl、NaCl都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但是它们的熔点各不相同,原因是什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5.3.1 《浓硫酸》 教案

《浓硫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一一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稀硫酸的酸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具有酸性,但不同于稀硫酸,在表现氧化性时,化合价改变的元素不同,这也就是浓硫酸的另一个特性——强氧化性。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对共性和个性的一个体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告诉学生学无止境。 二、学情分析 1.已知: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一知半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纸、火柴 梗等变黑,但并不清楚二者的本质区别。 3.未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化合价改变的元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辨别浓硫酸的性质; 能用浓硫酸的性质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对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概念的比较和具体案例的分析,概括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性质的区分点并能加以运用; 通过使用化合价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对比辨析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找到与稀硫酸体现的酸的氧化性的不同点。 通过浓硫酸分别与碳和铜的反应感受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的多样性,可以是“实验探索—分析现象—归纳性质”的实验探究法,也可以是“性质分析—推理预测—实验验证”的理论探究法,建立模型。能简单设计研究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浓硫酸的危害与用途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正确对待、扬长避短,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浓硫酸事故处理的分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1.3.离子键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离子键 【实验探究】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课本21页实验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请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产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思考交流】 在氯化钠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1.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 (2)相互作用:(包括和)。 (3)成键过程:。 2.形成条件: (1)二元素化合物:和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多元素化合物:含氧酸根与、铵根与、氢氧根与等。 例如:。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 2.存在:。 三、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的式子。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C N O Cl

Al F Si S 3.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H+Na+Mg2+Cl-S2- Br-H-K+O2-N3- 4.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 Na2S K2O MgCl2 MgO K2S CaF2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 K2S: MgBr2: MgO: CaF2: 【思考】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硫的转化》.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硫的转化》 一、选择题 1. 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 SO2,则1 公顷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A.164kg B.2.5mol C.2500mol D.2500g/mol 2. 二氧化硫和氯气均有一定的漂白作用,前者是因为它与水生成的亚硫酸可与有色有机物加 成得到无色物质,其过程可逆:后者是因为它与水作用生成的次氯酸具强氧化性氧化有色物,其过程不可逆。若将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到溶有品红和硝酸钡的水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很快褪色 B.溶液不褪色 C.出现白色沉淀 D.无明显现象 3. 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通常通入过量的空气,使SO2充分和O2反应,则从接触室导出的混 合气体含有 A.SO3、O2B.SO3,O2,N2 C.SO3,SO2,O2,N2D.SO3,N2 4. 除去SO2中的SO3,并得到纯净的SO2,最好使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NaHSO3饱和溶液 C、NaHCO3饱和溶液 D、98.3%浓硫酸 5. 为了降低硫氧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可以在含硫的燃料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 基固硫”,则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固硫”反应为 A. B. C.D.

6. 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必须净化、干燥,其主要原因是 A.防止催化剂中毒 B.提高反应效率 C.提高SO2转化率 D.防止环境污染7. 工业上生产硫酸,回收尾气中气体,选用的试剂是 A. B. C. D.浓 8. 在工业生产硫酸中,在吸收塔内用来吸收三氧化硫的是 A. B.稀 C.浓 D. 9.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左表所示。 浓度限值/(mg·m-3)分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抽气次数100120 0.150.500.70SO2含量/(mg·m-3)0.0640.53 该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次数和结果如下(假设每次抽气500mL)。 小组的测定结果正确。 A.第一B.第二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10.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左表所示。 浓度限值/(mg·m-3)分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抽气次数100120 0.150.500.70SO2含量/(mg·m-3)0.0640.53 该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次数和结果如下(假设每次抽气500mL)。 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SO2的含量属于级标准。 A.一级B.二级C.三级 D.四级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课题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 四、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 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优质文档]

第四节化学键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本节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

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 学生: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锌 氯化镁 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 、剧烈燃烧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 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影幕显示5] 2Na + Cl 2 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 [影幕显示] NaCl 形成的微观过程 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 [影幕显示5]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的转化练习题及答案

3.3硫的转化(2课时) 第二课时:实验室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酸雨及其防治 课时达标 1.(原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SO 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使SO 3吸收完全 B.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氯水退色,说明SO 2具有漂白作用 C. H 2S 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D. 医疗上常用BaSO 4作X 射线透视的“钡餐” 2.(选用)下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 ) 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空洞 D. 温室效应 3.(原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工业的尾气必须回收、净化处理,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原料 B. 所谓的“酸雨”,主要指含有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形成的酸性雨水 C. 大气中大量的SO 2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D. 消除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原创)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 干燥的Cl 2 ②Na 2O 2 ③NaCl O ④活性炭 ⑤SO 2 A.除①外其它都可以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④⑤ D.全部 5. (原创)用化学方法区别SO 2与CO 2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品红溶液 C. 澄清的石灰水 D. 紫色石蕊试液 6.(原创) 除去SO 2中的SO 3,并得到 纯净的SO 2,最好使混合气体通过( ) A.水 B.NaHSO 3饱和溶液 C.NaHCO 3饱和溶液 D.98.3%的浓硫酸 7.(下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 ,若关闭活塞S ,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S ,则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判断气体X 和洗瓶内的液体Y 可能是( )。 品红溶液 8.如下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 2SO 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 。则 KI 试纸 KMnO 4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硝酸和硫酸 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引入]硫酸被称为现代工业之母,它在化学、冶金、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盐酸、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只作简单的介绍。现在通过填写表格我们来回想一下 [交流讨论]酸的通性 1、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98%的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的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能与水任意比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问题]如何稀释浓硫酸?在稀释时要注意什么? 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的注入预先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分组实验1]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浓硫酸、烧杯) 五分钟后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 (1)吸水性 原理:可以吸游离的水(空气中的水、物质中的水分、结晶水合物中的水) [应用]实验室利用浓硫酸的这一性质干燥气体。(但显碱性的和还原性的除外)[问题]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之后,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浓盐酸呢?是不是一样的结果呢? (分组实验2)“黑面包”实验(蔗糖、浓硫酸、蒸馏水、烧杯、玻璃棒) [现象]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的炭,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大量的白雾。 [分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蔗糖中加入的蒸馏水,并放出热使温度升高。在此浓硫酸与蔗糖有表现出很强的脱水性,将蔗糖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形式脱去变黑。 [板书](2)脱水性:原理(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那为什么体积膨胀,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呢? [分析]这是由浓硫酸的第三个特性----强氧化性 [板书](3)强氧化性: ①和某些非金属单质的反应(C、P、S) 2H2SO4(浓)+C=CO2+2H2O+SO2 [问题]根据浓H2SO4与C反应的产物分析,浓硫酸和C各表现什么性质,做什么剂? [学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讲解]除了金铂之外的绝大数金属都能被浓硫酸氧化(有的反应需要加热) ②与金属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高中化学《离子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键》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就这一百多种元素却可以形成五彩缤纷 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2、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是两个氢原子,却不是三个、四个氢原子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离子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定向自学】 1、【阅读课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P21[实验1-2] 2、【实验】让学生上黑板做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同时和学 生一起来复习回忆:钠的保存、取放、颜色及剩余的钠处理、闻氯气方法; 【展示交流】观察[实验1-2],让同学站起来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探究钠燃烧之前有黑烟冒出的原因。 【巩固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写出反应式。并填表格1 表格1 【问题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同时在黑板副板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和氯原子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达到稳定结构了吗? 【副板书】不稳定。 【问题探究】它们怎样才能稳定呢?(同时板书稳定) 【展示交流】氯原子需要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精讲归纳】自己的东西谁舍得呀,钠原子想,不如送个人情给氯原子,自己也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于是钠原子把这个电子给了(重点语气强调)氯原子,(同时板书电子转移箭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4 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 [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投影] 酸的通性 稀硫酸盐酸硝酸 离子方程式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 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 与碱反应H+ + OH-==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CuO + 2H+ == Cu2+ + H2O 与盐反应CO32-+ 2H+ == CO2↑+ H2O 与金属反应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实验4-8]浓硫酸与铜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师问]品红溶液有什么变化? [生答]品红溶液褪色。 [补充实验]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其现象。 [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什么物质会引起这样的变化? [生答]产生了SO2气体。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并提问:溶液的颜色说明产生了什么离子? [生答]产生了Cu2+。 [师问]硫酸和铜中的元素化合价有什么变化,并分析产物是什么,硫酸和铜各表现什么性质? [生答]产生了SO2和Cu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 [讲解]浓硫酸与铜反应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板书]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 2H2SO4(浓)+ Cu === CuSO4 + SO2↑+ 2H2O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分步显示:) 2.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 →阴离子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ⅠA、ⅡA 的活泼 金属元素的原子 ⅥA(O、S)ⅦA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 离 子 键

高中化学《浓硫酸》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浓硫酸》教学设计 板块一:浓硫酸的引入 给学生播放刘海洋硫酸泼熊的图片和家里竹制笔筒的图片,从情感态度方面入手引起学生共鸣,引入浓硫酸。 板块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回忆】}之前学习过的酸的通性有哪些啊?回忆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 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 【讨论】根据以上的材料和讨论,请概括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总结为两高两大。 【小结】 壱、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1)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2)沸点:约338 度---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3) 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4) 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板块三:浓硫酸的特性 【过渡】动手做五水硫酸铜上滴加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物质本身含有的水。可以做干燥剂,不可干燥碱性气体。 【过渡】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出现黑色字迹。 浓硫酸的脱水性:将有机物中H、O 原子按2:1 的比例脱去---物质本身不含水。 【探究实验】黑面包实验 回答五个问题: 1.蔗糖为什么会由白变黑? 2.黑色的物质为什么会体积膨胀? 3.刺激性气味是什么气体的气味? 4.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你认为可能发生了什么反应? 5.实验前滴入蔗糖的水再反应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浓硫酸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2H2SO4(浓)+C=2H2O+2SO2↑+CO2↑

【思考】通常用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制取氢气,而不用浓硫酸,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一片铜片,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用酒精灯加热,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将反应后试管中的液体倒入蒸馏水中进一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a 试管: b 试管:品红溶液逐渐变为色 c 试管:紫色溶液变色 结论及解释:在常温下,铜与浓H2SO4 ,在加热时反应生成。停止加热,将 试管中液体冷却至室温,将试管a 中液体倒入盛少量水的大试管中大试管中的溶液呈 色,证明CuSO4 溶于水。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归纳总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思考】那为什么生活中运输浓硫酸的车是铝制或铁制的呢? 在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铁等金属钝化。钝化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行,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 板块四:总结 浓硫酸的性质小结 1、吸水性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一)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

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4NH3+5O2==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离子键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4班 章节名称离子键学时 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离子键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学生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1 2 3 4 5 知识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离子键的概念 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编号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2 3 4 知识和能 力 知识与能 力 过程与方 法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视频 动画 动画 观察现象 观察存在方式 观察 观察 AB AH EG CDF A D GH F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3 1 10 4 网络 网络 网络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使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离子键的本质与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 的书写 观看视频、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原理解析、加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