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5.7

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5.7
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5.7

北京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

题目: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进展

学生:杨雪婷

指导老师:孙翠萍

2012年4月28日

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进展

【摘要】目的:无创呼吸机是在II型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及低氧血症等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前护理干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治疗前护理干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三方面加以总结概括。结论:无创呼吸机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量,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在使用中,护理人员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评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无创通气的依从性, 提高无创通气治疗成功, 并降低无创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无创通气;护理干预

无创通气是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方法的总称[1]。其方法是通过使用鼻面罩、口鼻面罩的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其优点是易于实施、易于撤出、可间歇应用改善病人舒适感,保留口腔功能及有效咳嗽、易于口腔护理。避免气管插管及其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缺点是在纠正气体交换异常时起效慢,面罩脱落、漏气可发生短暂低氧血症及分泌物潴留、面部皮肤坏死等[2]。无创通气能迅速有效的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症患者,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病人不仅承受躯体上的折磨,而且心理压力极大,存在明显的紧张及恐惧反应,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甚至造成上机失败[3]。因此,在护理方面进行积极干预,势必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关键。现将有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治疗前护理干预

1.1 环境

文献报道,适宜的温度可降低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或缩短低体温持续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 减少感染率, 缩短病程,减轻患者负担[4]。一般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 ℃, 湿度控制在60%左右[5]。

1.2 鼻/面罩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包括鼻罩和面罩两种。鼻罩和面罩各有优缺点,鼻罩的优点为无效腔小(约105ml),进食、发音及咳痰不受影响,呕吐时不易引起误吸,病人可随意控制是否触发呼吸机等;缺点是张口呼吸时易漏气,降低疗效;面罩的缺点为无效腔较大(约250ml),进食、发音及咳痰时需脱开呼吸机,呕吐时易发生误吸,优点为漏气少,血气改善较快[6]。鼻、面罩的合理选择,面罩是否放置合适,直接影响通气模式实施与护理效果[7]。脸型较宽、较胖或意识不清、张口呼吸者应选择口鼻面罩,较瘦或无牙者较适宜选择鼻罩通气,但病人必须能保持闭口, 难以保持闭口呼吸者可加用下颌托封闭口腔或改用口鼻罩[8]。

1.3 心理支持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病人最常感受到的心理不适包括焦虑、恐惧、疼痛、紧张、急躁、孤独、

烦恼、忧愁和不安全感,其中恐惧心理对无创通气病人影响最大,严重者甚至造成上机失败。因此,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具有重要意义[9]。而相关文献表明,无创通气前,建立患者的安全信任感,无疑能使患者的情绪由恐惧焦虑到平静稳定[11]。护士可以手握患者的手或扶患者的肩部,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对患者配合的每一步及时予以表扬、肯定、鼓励,以增加患者的自信感[11]。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能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也能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达到积极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12]。

2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2.1体位

上机前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舒适合理的体位,如坐位、平卧位、半卧位等, 尽可能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稍后仰, 充分开放呼吸道[13]。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变狭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肥胖、颈短病人可置病人于侧卧位[14]。新生儿取 30°头高脚低斜坡位,垫高头肩部使气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15]。上机后患者耐受后可自行调整自己的舒适卧位。

2.2 适应性训练

适应性训练可以使患者容易适应和配合, 以后逐渐调整参数,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使患者逐渐耐受而乐于配合 [16]。

2.3 面罩的松紧度及放松时间

固定面罩时,头带松紧适宜, 要求头带下可插入一指为宜[17]。每隔2~4小时放松鼻/面罩1次,约10~15分钟,可有效预防压迫性损伤[18]。

2.4 呼吸道的护理

无创呼吸机使用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12]。因无创呼吸机送气量大、流速快、气体干燥,患者常呼吸急促,呼吸道失水增加所致。有文献表明,无创通气过程中,间歇少量多次饮温开水1500ml以上,可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9]。加强气道湿化,湿化器内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使气体湿化后再进入气道,吸入的气体湿度达到60%~70%,设置温度为32~35℃[20],充分的湿化可使呼吸道黏膜不受干燥气体的刺激,可有效减轻口咽不适。

2.5 生活护理

应用无创呼吸机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应加强巡视,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做到及时排痰、适时饮水、保持舒适的体位、协助其翻身,并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及时做好皮肤护理[21]。在开始使用呼吸机的48小时需有专人负责治疗和护理[13]。告知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少讲话,紧闭双唇,用鼻呼吸,指导患者可使用卡片及图片、写白板或手势等方法与家属或医护人员进行交流[22]。

2.6 心理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作为特殊的治疗手段,多数患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不适。因心理状态的积极与消极可表现出耐受的不同。负面消极心理常难克服通气初始的不适,从而导致依从性的下降。上机前责任护士主动介绍无创呼吸机的功能,耐心解释无创通气的目的、疗效、安全性,上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方法等;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其担心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配合;告诉患者目前是无创通气的最佳时机,如果延误则病情加重而增加医疗费用,在通气早期会有闷气的感觉,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就没有这种感觉。在通气过程中,护士经常与患者交流,告知通气情况并不断给予安慰及鼓励[23]。需耐心解释,安慰患者,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护士的指导可以接受无创通气治疗。

2.7 营养支持

对于长时间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要全面了解其营养状况,糖的摄入过多,可使二氧化碳产量增加,加重呼吸衰竭[24]。同时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胃肠道营养可以改善病人或动物免疫功能,而静脉营养却无此发现[25]。因此,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护士要鼓励并协助其积极主动进餐,合理安排饮食种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减少糖类的摄入。

2.8 加强呼吸机管道护理

消毒及保持鼻面罩的清洁,一次性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每日用75%乙醇擦拭面罩和无创呼吸机表面,鼻面罩专人专用。对间歇辅助通气的病人,鼻面罩不使用时要用保鲜袋套住,保鲜袋每日更换,当戴鼻面罩时,先用75%乙醇擦拭[26]。

2.9 饮食护理

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能量消耗增加,加上咳嗽、咳痰增多,体内的水分和蛋白质、电解质丢失增多。因此饮食护理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应根据患

者的营养状况和平时饮食特点合理安排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充分补充热量和氮源,并减少糖摄入。同时适当多补充水分,以促进痰液的稀释,利于痰液的排出。胃肠道营养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而静脉营养确无此发现。因此,对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要鼓励并协助其积极主动进餐,对于无法自行进餐的患者适时给予肠内营养,以缓解呼吸机疲劳[21]。

3 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3.1 胃肠胀气

主要是由于反复的吞气或者上气道内的压力超过食道贲门括约肌的压力,使气体直接进入胃。无创通气时气体流量大,气体在进入呼吸道的同时,也有部分进入消化道产生腹胀[23]。昏迷和一般状态差的患者贲门括约肌的张力降低,也容易有胃胀气,发生率为5 %。上机前30分钟护士在床旁指导患者用鼻吸气、口呼气,减少吞咽动作。患者进食不宜过饱, 饭后 30~60 min使用呼吸机,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特别是吸气压,吸气压力一般不超过 25cmH2O。预防性使用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督促患者床上翻身,手法按摩腹部。以上措施不能缓解时进行胃肠减压[23]。可留置胃管持续开放或负压引流。有研究报道,用芒硝外敷于下腹部消除腹胀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7]。

3.2面部皮肤的压伤或破损

无创通气治疗时,常担心漏气而过分拉紧头带以固定面罩,造成患者局部不适甚至皮肤损伤。发生率在 7 %~27%[28]。鼻/面罩对脸部有一定的压迫是难以避免的。过分的长时间的压迫可造成患者明显不适,甚至鼻粱皮肤的损伤,使患者无法耐受。选用合适形状和大小的罩、摆好位置和调整合适的固定张力、间歇松开罩让患者休息或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罩,均有利于减少压迫感和避免皮损。使用额垫可以减少鼻粱的压力,也能减少罩的上下滑动[29]。面部较瘦或颧骨突出者,空隙处用棉垫填塞,防止漏气。对于长期使用患者每隔4小时放开面罩一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每天使用时间按较长或皮肤发红者,在面罩受压处贴康惠尔透明贴以保护受压部位皮肤[23]。文献报道,在面罩受压处贴康惠尔透明贴以保护受压部位皮肤效果很好[30]。已有破溃者可用金霉素眼膏敷贴,能有效防止对皮肤的刺激,有保护皮肤的作用[31]。

3.3人机对抗

对清醒患者在使用前说明注意事项,取得合作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指标,先选择合适的呼气压,然后选择吸气压, 并延迟开压时间,使患者逐步适应正压通气,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和患者不断交流, 反复调整设定参数,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率。对意识不清或呼吸过快患者可在应用初期手持面罩一段时间,必要时也可使用简易呼吸器给予适当过度通气,待呼吸平稳、基本同步后再戴头套。对于烦躁难以配合的患者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制动措施或药物镇静[32]。

3.4眼部刺激

由于鼻梁根部漏气刺激双眼,导致双眼球结膜干燥充血。在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时, 可嘱患者尽量闭眼,固定面罩时适当拉紧鼻梁一端的固定带,减少漏气以减少气流对眼部刺激。如出现角膜炎, 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30]。

3.5误吸

误吸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避免饱餐, 餐后 30 min 再行机械通气 [2]。腹胀及呕吐患者存在较高的误吸风险,需保持半卧位或坐位,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及时清理管路内冷凝水,防止患者误吸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33]。口咽部分泌物、返流的胃内容物或呕吐物的误吸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尽管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应避免在返流、误吸可能性高的患者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应避免饱餐后使用,适当的头高位或半坐卧位和应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有利于减少误吸的危险性[29]。无创通气病人避免进食高糖食品,以免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加重呼吸衰竭[8]。

3.6口咽干燥

多见于使用鼻罩又有经口漏气时,寒冷季节尤为明显。避免漏气(能够明显降低通过口咽部的气流量)和间歇喝水通常能够缓解症状。严重者可使用加温湿化器。然而,由于水蒸汽冷凝的作用,会有较多的水在罩和管道内沉积;也有患者诉闷热不适。因此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用[29]。

3.7睡眠性上气道阻塞

由于睡眠时上气道肌肉松弛,有可能出现类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表现,使送气时间明显缩短,潮气量下降,影响疗效,甚至有部分患者入睡后因上气道

阻塞而憋醒。建议对患者入睡后的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有上气道阻塞的表现者,可采用侧卧位、增加PEEP (清醒后需要下调至基础) 水平的方法。用手抬高下颌可以减轻上气道阻塞,但难以长时间实施[29]。

3.8漏气

罩与面部之间漏气或者使用鼻罩时口漏气,会明显影响辅助通气效果和同步性,调整罩的位置和固定带的张力以减少漏气,用鼻罩时使用下颌托可以减少口漏气[29]。

3.9 排痰障碍

由于没有人工气道,排痰主要依靠患者的咳嗽。咳嗽排痰能力较差的患者,由于痰液阻塞而影响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也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建议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间鼓励患者间歇主动咳嗽排痰,必要时经鼻导管吸痰(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和刺激咳嗽)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再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9]。

3.10 恐惧(幽闭症)

部分患者对带罩,尤其是全面罩有恐惧心理,导致紧张或不接受NIPPV治疗。合适的教育和解释通常能减轻或消除恐惧。观察其他患者成功地应用NIPPV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信心和接受性[29]。

3.11 高速气流冲击

切忌先将面罩连接好呼吸机,再固定面罩,此时无创呼吸机因漏气量大,引起很大的漏气补偿,吸气流量从40~60L/分猛增到100~150L/分气流冲击脸部,仍达不到预置压力,呈持续吸气状态。患者因气流太大,透不过气,不能切换为呼气,难以忍受。正确的做法是带上头带,面罩接上输氧管(氧流量2~5L/分),用系带固定面罩,使之处于舒适位置,开无创呼吸机调节参数,将呼吸及管道接上面罩,调系带压力,使面罩刚不漏气为止[23]。

3.12加强病情观察

在使用呼吸机的最初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是否和呼吸机同步,有无人机对抗。及时观察呼吸机指标:潮气量、吸气压力、呼气压力、每分钟通气量、漏气量等[21]。患者身旁必须有护理人员,观察、巡视无创呼吸机的运行、面罩的松紧、有无漏气等,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与呼吸机的配合情况、有无痰梗、窒息等情况的发生,是否已做好抢救准备工作[35]。还应加强夜间巡视,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夜间自主活动导致氧气管脱落、面罩摘除等危及患者生的危险情况发生。

3.13肢体功能锻炼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卧床时间延长,使用鼻面罩使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出现肠内营养受阻、摄入不良等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及肌力、耐力下降。为了减轻上述情况,应缩短通气时间,及早脱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除进行常规翻身、叩背等护理外,还应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被动和后期主动运动,如握拳、双上肢上举、双腿屈曲、直腿抬高等锻炼,不仅可以使患者握力、抬腿耐力、呼吸肌肌力增加,同时还可以是肠道功能得以改善,减轻腹胀[21]。

4 小结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量,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求护理人员有冷静的头脑,精湛的技术及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方法,详细评估,充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 解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病人对无创通气的依从性, 提高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率, 改善病人舒适度, 并降低无创通

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贾琪.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与护理.天津护理,2010,18(1):3.

[2] 尤弘霞.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4):307-308.

[3] 赵洁.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病人的影响.当代护士,2011,下旬刊(专科版):93.

[4] 张喜锐,王义勉,潘兴波,陈秀荣,王春煦. 病室温度对手术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13.

[5] 郜慧青.使用无创呼吸机病人的舒适护理. CHINESE GENERAL NURSING Apr il, 2010,8(4B):984.

[6] 瞿慧娟,谢少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全科护理,2010,8(1):121.

[7] 闵腊英,钟文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LI/ARDS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93.

[8] 陈叶萍,钟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全科护理,2010,8(3):647.

[9]赵洁.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病人的影响.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1):21.

[10] 王敏,王静芳.ICU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26.

[11] 陈英.护理干预对无创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248.

[12] 丁然.护患沟通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护理研究,2010,17(36):100.

[13] 刘艳丽.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护理进展. 临床合理用药, 2011,4(2B):141.

[14] 林秀仁,方丽英,何美香.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 现代护理,2006,3(35):122.

[15] 李娅.82例新生儿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社区医学杂志, 2011,9(2):75.

[16] 史媛媛,吴淑华,陈雪,邢艳杰.无创通气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吉林医学,2010,31(13):1925.

[17] 严文娟.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9 例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14(18):28.

[18] 万红梅.无创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86.

[19] 曾秀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舒适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当代护士,2011,下旬刊(专科版):23.

[20] 谭俊华,童俊.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研究. 护理研究,2011,18(5)115.

[21]刘艳丽,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护理进展,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09 .

[22] 单海茹.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医学信息,2010,23(7):2147.

[23]朱丽,洪春英,无创正压通气的舒适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1):20.

[24] 郑宝玲,王欣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7.

[25] 刘庆华,何礼贤.胃肠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2(5):318.

[26] 牛志坤,刘玉芳,尚风格.辅助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两种方法的比较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20-321.

[27] 周均. 芒硝外敷治疗卧床患者便秘效果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45.

[28] 吴文娅.BiPAP无创呼吸机在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护理.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661.

[29] 孙茂明. 无创正压通气中常见不良反应与防治. 齐鲁医院桓台分院——桓台县人民医院,2011,3(5):55.

[30] 朱丽, 洪春英. 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舒适护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 20( 1):106.

[31] 陈彩霞,胡冬梅. 金霉素眼膏在面部裂伤缝合术后换药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2011,9(1):277.

[32] 陈泽芬,陈绍会.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重庆医

学 ,2010 ,39(6 ):758.

[33] 王红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体会.首都医药,2011,(下):46.

[34] 武爱萍,吴红霞,殷桂梅. 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 全科护理,2010,8(7):17-18.

[35] 刘慧,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27):76.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预测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CPE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42例和失败组28例。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h后的相关因素和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NPPV治疗ACPE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NPPV治疗失败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患急性心肌梗死比例高,心率较快,平均动脉压偏低,乳酸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治疗2h后,成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氧合改善优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平均动脉压低、心率快、高乳酸水平可能是预测NPPV失败因素;NPPV治疗后,呼吸频率下降、Pa02改善,可预测NPPV治疗的有效性。 标签: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预测因素 ACPE是心血管内科及重症医学科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患者常迅速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易累及多个器官功能,因此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NPPV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大量循证医学证明,NPPV对治疗ACPE有显著效果,减少气管插管的概率和提高生存率。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因此,能否提高应用NPPV成败的预见性及选择的准确性,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ACPE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CPE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42例和失败组28例。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和NT-proBNP)作出ACPE的诊断。应用NPPV的标准:(1)临床标准:中至重度呼吸困难,伴呼吸频率>25次/min、辅助呼吸肌的应用和胸-腹矛盾运动;(2)血气标准:Pa0290%。 1.2.2中断NPPV的标准 不能改善气体交换或呼吸困难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电图不稳定(有新发的心肌缺血迹象或显著的室性心律失常);需气管插管来处理分泌物或保护气道;意识障碍或烦躁不安,不能耐受或配合面罩;12~24h内应用NPPV无改善。 1.3统计学方法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性酸中毒、气管插管率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患者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等现象后,若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要给予高度重视。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61±5.43)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5.78± 2.84)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4.18±4.89)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5.58±2.92)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感染、化痰处理,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平喘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即选择BiPAP无创呼吸机,使用面罩双水平进行正压通气,并将压力调到适合的范围,开始时,吸气压(IPAP)为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EPAP)为0,将氧的浓度设置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在90%以上[1]。完成面罩固定工作之后,然后对EPAP、IPAP等都适当的增加,将EPAP增加到4 cm H2O左右即可,将IPAP调节到患者没有产生任何不适感即可,患者呼吸频率维持在25次/min以下,呼出潮气量(VT)保持在7 ml/kg,并且呼吸时间为0.8~1.2 s这个范围。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h之后,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若是PaCO2有所下降,降低幅度>16%,并且动脉血氧分压(PaO2)> 60 mm Hg(1 mm Hg=0.133 kPa),pH维持在7.3以上,则说明有效,可继续给予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PaCO2、pH值以及气管插管率等情况。72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以及血气分析见表1。

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要点

《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护理要点》护理查房: 一.汇报病史。 二.床边看病人,并上无创呼吸机。 三.分析学习。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是指无需建立人工通道(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的机械通气方法。无创通气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 正压通气:经口鼻连接的正压无创通气,由于其连接的方便性,已经成为主流,如BiPAP 呼吸机。 主要通过鼻罩、口鼻罩或面罩与病人连接 原理:在口端加一正压,气体顺着压差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该正压降低或撤除,胸肺整体回弹,气体呼出,可以达到与生理呼吸、负压通气相等的通气效果。(即是建立压差实现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主要包括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和持续气道压力(CPAP)通气这两种通气模式。其中BiPAP模式最为常用。其中CPAP通气以输出持续气流的方式在呼吸道内维持呼气相的设定正压;而BiPAP通气除了在呼气相形成呼气气道正压(EPAP),还能在吸气相输出吸气气道正压(IPAP)气流。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首选CPAP通气,如果存在高碳酸血症或呼吸困难不缓解时应可考虑换用BiPAP通气。 无创通气中的无创正压通气:以BiPAP为例 (3)适用范围: 神志清楚,有自主呼吸能力并足以触发机器同步;血流动力学稳定;分泌物不多或有能力自行清除;能适应鼻面罩。 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要点 (1)选择合适的鼻罩或面罩:应根据患者的脸型、胖瘦、有无牙齿及是否张口呼吸等情况而定,尽量选择柔软性好及密闭程度高的鼻罩或面罩。一般情况下脸型较宽较胖或张口呼吸者应选择口鼻面罩,较瘦或无牙(装义齿)着可选用鼻罩通气。如果选用的是充气面罩,则气囊充盈约2/3满,以手感有弹性为宜。鼻(面)罩的松紧度应适宜,过紧使患者有压迫感,且易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压疮;若过松,则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

·232·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年第23卷第5期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足s6A 北京空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100036)张波俞梦孙”综述 摘薹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应用指征逐渐扩展,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NPPV技术应用的基本条件、NPPV技术的基本原理、NPPV技术应用的常见问题与处理和NPPV技术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人工呼吸支持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目前最常用的无创通气技术,主要是指经鼻/面罩进行的正压通气。长期以来,在治疗呼吸衰竭时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一直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首选途径,NPPV并未受到重视和发展。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对有创通气所带来严重副作用认识的深入以及传感技术和人机连接界面材料的不断改进,经面罩实施NPPV的应用才逐渐增多。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NPPV的有效性和可依从性,认为NPPV在各种慢性呼衰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寻证医学指导下,NPPV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经验也不断增多。本文将结合笔者的经验和相关文献”,着重介绍与无创通气技术应用相关的临床问题,为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和应用NPPV技术提供参考。 1NPPV技术应用的基本条件 NPPV相对于有创正压通气来讲,对设备要求并不是很高。急救用的呼吸气囊、各种ICU用的急救呼吸机和专『J用于无创通气治疗的小型正压呼吸机都能开展NPPV治疗。但应明确的是NPPV并不是低水平的人工通气,而是一种需要有较高应用水平的人工通气。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适当的培训,掌握使用的适应证、上作程序、监测指标、疗效判断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等,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园内外的研究还证实,医护人员对NPPV的态度、应用熟练程度对疗效影响很大。做好NPPV治疗需要医护人员有极大的耐心和吃苦精神,最初的4~8小时需要有专人负责治疗和监护,才能提高疗效。当患者适应后或者病情改善后,可以无需专人监护,但在普通病房进行的NPPV治疗需要将一些基本的知识教会患者本人和陪护人员,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最基本的监护条件应具备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肖无创通气治 *空军医学研究所疗失败后,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必须准备好紧急插管的设备。 1.1呼吸机的选择常规急救用呼吸机和专门为NPPV设计的便携式小型无刨通气机都可用于进行NIV治疗。前者价格昂贵,但报警及监测装置完备是其优点,采用流速触发可减少呼吸功,如存在漏气,则容易出现压力和分钟通气量报警,应注意调整报警限。新近开发的几种新型呼吸机如Taema、VEl。A、Newporte500、美国伟康公司Esprit呼吸机、LTVl000及伽俐略呼吸机都具备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的功能,可用于进行NPPV治疗,实现了一机双用,使无创通气向有创通气过渡变的简单方便。而无创通气机(如BiPAP)内置自动漏气补偿系统,即便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气,呼吸机本身可自动调节流速维持设定的压力。具体选择哪种呼吸机应根据现有条件、医护人员接受训练的情况和习惯等确定,不论哪种呼吸机,如应用得当均能取得良好效果。1.2通气模式选择。“对急性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可选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进行治疗,主要适应证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和低通气综合征。对哮喘和COPD患者选用CPAP治疗的经验尚不足。压力目标通气(PCV、PSV、PAV)或容量目标通气(VCV)模式均可用于进行NPPV。具体选择哪种通气模式需结合操作者经验、设备拥有情况和患者基础疾病状态来确定。一般认为PSV较为舒适,与CPAP联合应用可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但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必须良好,面罩漏气严重时呼吸机不能感受气流下降,吸气相不能向呼气相转换,造成患者不适和人一机对抗。PCV也是一种较好的NPPV通气模式,按设定时间进行吸气/呼气切换,由于流速可变患者感觉也舒适,对较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可选用此模式,但应注意潮气量的监测,防止发生严重的通气不足。VCV的优点是通气量恒定,但压力高,患者舒适性差,流速设置不当时容易产生  万方数据

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5.7

北京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 题目: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进展 学生:杨雪婷 指导老师:孙翠萍 2012年4月28日

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进展 【摘要】目的:无创呼吸机是在II型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及低氧血症等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前护理干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治疗前护理干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三方面加以总结概括。结论:无创呼吸机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量,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在使用中,护理人员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评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无创通气的依从性, 提高无创通气治疗成功, 并降低无创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无创通气;护理干预

无创通气是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方法的总称[1]。其方法是通过使用鼻面罩、口鼻面罩的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其优点是易于实施、易于撤出、可间歇应用改善病人舒适感,保留口腔功能及有效咳嗽、易于口腔护理。避免气管插管及其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缺点是在纠正气体交换异常时起效慢,面罩脱落、漏气可发生短暂低氧血症及分泌物潴留、面部皮肤坏死等[2]。无创通气能迅速有效的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症患者,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病人不仅承受躯体上的折磨,而且心理压力极大,存在明显的紧张及恐惧反应,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甚至造成上机失败[3]。因此,在护理方面进行积极干预,势必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关键。现将有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治疗前护理干预 1.1 环境 文献报道,适宜的温度可降低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或缩短低体温持续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 减少感染率, 缩短病程,减轻患者负担[4]。一般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 ℃, 湿度控制在60%左右[5]。 1.2 鼻/面罩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包括鼻罩和面罩两种。鼻罩和面罩各有优缺点,鼻罩的优点为无效腔小(约105ml),进食、发音及咳痰不受影响,呕吐时不易引起误吸,病人可随意控制是否触发呼吸机等;缺点是张口呼吸时易漏气,降低疗效;面罩的缺点为无效腔较大(约250ml),进食、发音及咳痰时需脱开呼吸机,呕吐时易发生误吸,优点为漏气少,血气改善较快[6]。鼻、面罩的合理选择,面罩是否放置合适,直接影响通气模式实施与护理效果[7]。脸型较宽、较胖或意识不清、张口呼吸者应选择口鼻面罩,较瘦或无牙者较适宜选择鼻罩通气,但病人必须能保持闭口, 难以保持闭口呼吸者可加用下颌托封闭口腔或改用口鼻罩[8]。 1.3 心理支持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病人最常感受到的心理不适包括焦虑、恐惧、疼痛、紧张、急躁、孤独、

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

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 摘要:近年研究表明,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源性肺水肿以及有创一无创序贯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日趋泛,其技术、经验渐趋成熟,但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且应用效果尚有一定争议。 关键词:无创通气;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1989年Meudri应用无创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衰后,无创通气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从以上各方面对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无创通气的定义及分类 无创性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Ⅳ)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无创性正压通气、负压通气(如铁肺、胸甲式或雨披式呼吸机通气)、腹部移动式呼吸机通气(如滚动床,充气带腹部加压通气)及其他无创性通气辅助方法(如膈肌起搏,舌咽呼吸)和辅助咳嗽技术等。随着对有创通气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认识的深入以及传感技术和人机连接界面材料的不断改进,经面罩实施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的应用逐渐增多。 2 无创正压通气的作用机制 专用无创正压通气的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是目前最常用的呼吸机,常用通气方式有:(1)持续气通正压(CPAP):呼吸机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只提供恒定的压力,整个通气过程由自主呼吸完成,实质是以

零压为基线的自主呼吸基线上移,其基本作用相当于PEEP,这样可以维持气通开放和防止肺泡萎陷,可以改善氧合和防止大气通阻塞的作用,主要用于轻中度低氧血症患者的治疗。 (2)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是现在临床上最常用的通气模式,它有两种工作方式:自主呼吸通气模式(S模式,相当于PSV+PEEP)和后备控制通气模式(T模式,相当于PCV+PEEP)。 3 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应用: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由于气道弹性受限,气道阻力增加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影响,使其呼吸肌功耗增加,产生呼吸肌疲劳,继而出现低氧、高碳酸血症及一系列临床表现。无创通气在患者吸气相给予一个正压支持,增加肺通气量,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泵功能,在呼气相给予一个压力对抗PEEPi,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因此,无创通气在此时有很大应用价值[1-2]。可显著降低插管率、病死率、并发性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气及临床症状。但也有相反的报道[3]。 3.2 在重症哮喘中的应用: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时,大多数患者经内科药物治疗均能缓解,无创通气在此期应用有待研究。由于气道粘膜严重充血水肿,支气管平滑肌严重痉挛,导致气道阻力明显升高,肺泡通气不均匀,肺呈严重过度充气状态,出现较高的PEEPi 及广泛的支气管内痰栓,无创通气较难保证有效的通气量,且难以解决痰栓问题,部分学者认为此时使用应慎重。但近年来也有相反观点,认为NPPV 能扩张细小支气管,使萎陷的肺泡张开,有利排痰,部分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评估使用机械通气的种类及方式,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异常检查及化验结果,评估既往史以及全身有无并发症等。评估患者的饮食,二便以及睡眠。 2、呼吸机使用评估:评估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以及呼吸机的模式、参数 3、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躁动、年龄、精神状况、活动和自理能力。评估各种管路固定情况以及有无拔管倾向等。 4、皮肤评估:评估患者营养、卧位及活动能力、水肿程度等。 5、疾病认识:评估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对治疗疾病和使用机械通气的配合程度。 6、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 1、机械通气治疗前的准备:(1)仪器准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呼吸机,备好消毒完好、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并连接好电源、空气和氧气接头。备好吸引装置,检查负压 (2) 心理沟通: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使患者了解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呼吸机治疗时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2、床旁监测;(1)是否与呼吸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有无啰音。(2)心率血压:心率增快,

心律失常提示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机械通气开始20—30分钟可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如血压明显下降或持续下降伴心率增快,应及时通知医生。(3)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有无减轻,若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4)体温:每日测体温4次,发热常提示感染。(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情况:观察皮肤的色泽、弹性、温度以及完整性的变化,每1—2小时更换体位,及时发现压疮,给予处理。禁饮食者每日行口腔护理。(6)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的变化(7)仔细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为治疗提供依据。 3、实验室监测:遵医嘱每日监测血气分析,掌握异常化验指标。 4、气道护理;(1)加强呼吸道的湿化:使用加湿器经气道湿化,及时加入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水位并及时倾倒积水,以免影响通气治疗。(2)适当补充水分:根据病情适当补充水分。(3)环境: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度)与湿度(50%--60%),以便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4)保证气道通畅:在停用呼吸机间歇期加强雾化吸入,指导适量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机械吸引,保证气道通畅。(5)管路的护理:妥善固定面罩,防止面罩与呼吸机管路滑脱,使用面罩时,选择减压贴等措施防止头面部皮肤压迫与受损,定期消毒面罩和管路。(6)体位:保证床头抬高30度,防止VAP的发生。 5、用药护理:准确按时给药,治疗原发病,观察药物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陕西省铜川市,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麻醉科ICU 赵红艳梁良韩瑾琪杜晓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lP-PV)是用鼻罩/面罩等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的正压辅助通气。近年来,在救治ARDS 方面,NIPPV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在ARDS 的早期阶段应用NIPPV,可以有效阻止急性呼吸衰竭的进一步恶化,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对2003 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4 例早期ARDS 患者应用NIPPV 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4 例均为2003 年1,B一2006 年12 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确诊的早期ARDS 患者,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0 年通过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男14 例,女10 例,年龄18~71岁。导致ARDS 的基础疾病包括:肺挫裂伤7 例,重症胰腺炎8 例,多发性创伤6 例,重症肺炎3 例.。24 例患者均是在诊断为ARDS 的早期进行了NIPPV 治疗。 2.2 治疗方法在行NIPPV治疗前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去除诱因,限制液体入量,防治感染和各种并发症,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采用美国伟康公司Esprit 呼吸机的NIPPV S/T 模式,给予合适的鼻罩或口鼻面罩。吸入氧浓度(FiO2)35%一50%,吸气压力(IPAP)初始为5一8cmH2O,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增加,一般为12~l8cmH2O,呼气压力(EPIP) 初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治疗,进行通气的时候需使用间歇性面罩,其中要求1~2 h/次,1~2次/d,待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及监测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才能撤除呼吸机。结果经治疗,此34例患者RR、MAP、HR、pH值、PaO2、SaO2均得到改善,且未出现循环衰竭的患者。结论通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缺氧症状能迅速得到纠正,心肺功能得到改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得到明显降低,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标签:无创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是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在对其进行常规治疗中常给予药物治疗及高浓度氧气吸入,但死亡率依然很高。近年来,在急性左心衰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疗效比较显著。本文通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NPPV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68~87岁,平均70.3岁,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心脏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扩张性心脏病6例。此34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的诊断标准,给予氧气吸入及去除诱因、强心、利尿、扩血管、注射参麦等相关治疗,症状及血气并未改善,对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1.2方法采用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持续的气道正压(CPAP)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0~7 cm H2O(1 cm H2O=0.098 kPa),患者吸入0.40~0.80氧气浓度(FiO2),压力支持(PSV)20 cm H2O并且将之逐渐下调。在进行通气的时候,需要使用间歇性面罩,其中要求1~2 h/次,1~2次/d,等到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以及监测指标有了明显的好转,才能够将呼吸机撤除。 1.3监测指标对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撤机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进行详细观察,查患者是否存在严重气急、端坐呼吸、面色是否发生灰白改变、大汗淋漓、口唇青紫、是否出现泡沫样痰、双肺是否具有哮鸣音及水泡音。进行X 线胸片检查,是否显示肺门血管模糊不清、肺纹理是否出现增粗、肺小叶间隔是否增厚以及肺门是否向周围发生扩展,同时是否有蝴蝶形大片阴影出现。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在不需要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技术增加自主呼吸患者的通气。近年来NPPV在急性呼吸 衰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研究证实NPPV可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率和 病死率,避免或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可以作为某些急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时的一线治疗,或者作为药物治疗和氧疗无效时首选的机械通气方式]1,2 ]。 1无创正压通气的模式 目前常用的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有5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面罩压 力支持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面罩压力支持通气的结合、 辅助控制通气[3]。所有这些模式均以通过面罩给予气道正压为特征,其呼吸周期由患者控制]4]。 2 NPPV的临床应用 2.1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关于NPPV在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多数文献均认为NPPV经济有效,能减少

气管插管的需要,降低住重症监护病房和住院天数[5],并能够降低住院病死率[6]Bott等[7]通过对60例COPD伴轻度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证明NPPV组在呼吸困难指数、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有改善,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Brochard等 :8]对85例COPD和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的多中心随机试验表明NPPV组患者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病死率均较低。英国胸科协会BTS(2002) : 9]建议:对于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首选NIPAP。Josephine等]10]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及在严重酸中毒之前应首选NIPAP , NIPAP 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气管插管率,减少治疗失败。周玮、张锦[11 ]通过NPPV在95例COPD急性加重期H型呼吸衰竭并神志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证明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神志障 碍的患者。在COPD稳定期,NPPV的治疗尚有争议,非对照实验显示,对于COPD伴有 睡眠障碍低通气患者NPPV可降低氧解离率及低通气,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这样可以通过消除夜间低通气而改善白天的血气和提高肺功能[12]。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实验证实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NPPV可降低死亡率。 2.2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有效且安全的。Nava等]13]进行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发现NPPV治疗组PaO2 /FiO2、呼吸频率和呼吸困难改善更迅速,而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两组相似,但亚组分析发现具有高碳酸血症

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刘志光 一:)概述 机械通气(MV):一种呼吸支持技术。 目的:改善肺的氧合,维持合适的通气(排出CO2),减轻呼吸肌肉负荷和呼吸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呼吸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让病因治疗有时间发挥作用。 原理:建立气管外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1:正压呼吸机:最常用。2:负压呼吸机:体外负压通气如铁肺,胸甲式和夹克式负压呼吸机。 根据连接方式:是经气管插管(切开)或鼻面罩等。 1:有创通气。2:无创通气: 二:无创通气(NIV,noninvasive ventilation) 是指不经气管插管(切开)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体外负压通气,经鼻面罩正压通气,胸壁振荡及膈肌起搏器。NPPV由于“无创”的特点使得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成为可能。 无创通气的历史 1: 1928年10月Phllip Drink和Charles McKhann箱式通气机(铁肺)用于临床. 3:1950s脊髓灰质炎流行是负压通气的颠峰期。胸部盔甲(cuirass)

或壳(shell)通气机,rocking 床和间隙腹压通气机 在1960s前,几乎所有机械通气技术都是无创的. 1980早期:CPAP治疗OSA 1980后期:NIPPV治疗慢性/急性呼吸衰竭 90年代以来,已成为治疗AECOPD呼衰的一线治疗。 此外提倡家庭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慢性呼衰. 1 :无创负压:铁肺,胸甲式和夹克式负压呼吸机 其它:腹部置换通气如:间隙腹压通气机,摇摆床 无创负压通气目前还保留胸甲式和夹克式负压呼吸机(20世纪50年代流行)。 2 :无创正压::常用,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现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某些需要机械通气辅助的病人,通过一个鼻罩,口件或面罩应用正压通气能减少插管的需要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NIPPV优点: 1:保留了上呼吸道的湿化,温化及防御作用,保留了患者吞咽,说话和咳嗽等功能。 2:避免,减少了sedation/paralysis的需要 3:无需插管,避免了人工气道的不适和并发症 4:可间隙使用,容易脱机. 由于无创的特点使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成为可能。也扩展了机械

无创机械通气NIPPV

无创机械通气 经口/鼻面罩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NIPPV原理在吸气相主要依靠呼吸机提供的正压(大于大气压)来保证潮气量,在呼气相则通过呼吸机保持肺内正压以实施呼气末正压。与有创通气的根本区别在于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不同,即是否建立有创人工气道。NIPPV通过口/鼻面罩与患者相连,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而有创通气时则需行气管插管或管切开。鼻罩和口/鼻罩内的容量约为100~300ml。 NIPPV的通气模式:CPAP(持续气道正压)、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PCV(压力控制通气)、PAV(比例辅助通气)。其中以BiPAP模式最常用,其工作方式相当于有创通气中的PSV+PEEP,呼吸肌通过感知管路内的压力或流量变化来进行触发。通常BiPAP模式下提供PCV作为背景通气,当患者自主呼吸间隔时间超过设定值时,PCV即以预设的频率提供通气支持。 【应用范围】 行NIPPV时患者应具有以下条件:患者清醒能够合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需要气管插管保护(无误吸、严重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排痰不利等情况);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创伤;能够耐受鼻/面罩。 【目的】 无创呼吸机(NPPV)适合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没有紧急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和没有NPPV 禁忌证的患者,用于呼吸衰竭早期干预和辅助撤机。 【适应症】 一、NPPV的总体应用指征 主要适合于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中,其应用指征如下。 1.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可逆性评价适合使用NPPV。 2.有需要辅助通气的指标:(1)中、重度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COPD患者呼吸频率>24次/min,充血性心力衰竭>30次/min);动用辅助呼吸肌或胸腹矛盾运动;(2)血气异常[pH值<7.35,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数<200mmHg(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 3.排除有应用NPPV的禁忌证。 NPPV主要应用于呼吸衰竭的早期干预,避免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也可以用于辅助早期撤机。但对于有明确有创通气指征者,除非是拒绝插管,否则不宜常规应用NPVV替代气管插管。二、NPPV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临床上应用比较常见的基础疾病有:AECOPD、稳定期COPD、心源性肺水肿、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NPPV辅助撤机、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手术后呼吸衰竭、ALI/ARDS、肺炎、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胸部创伤、拒绝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其他疾病(NPPV 也可用于多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包括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插管前改善氧合、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辅助麻醉手术等)。 三、在临床实践中动态决策NPPV的使用 多采用“试验治疗-观察反应”的策略(动态决策),如果没有NPPV禁忌证的呼吸衰竭患者,先试用NPPV观察1~2h,根据治疗后的反应决定是否继续应用NPPV或改为有创通气。 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更换:在动态决策实施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判断NPPV治疗有效与失败。如果出现下列指征,应该及时气管插管,以免延误救治时机:①意识恶化或烦燥不安;②不能清除分泌物;③无法耐受连接方法;④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⑤氧合功能恶化;⑥CO2潴留加重;⑦治疗1~4h后如无改善[PaCO2无改善或加重,出现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值<7.20)或严重的低氧血症(FiO2≥0.5,PaO2≤8kPa或氧合指数<120mmHg)]。 【禁忌症】 NPPV的禁忌证可以分为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

无创机械通气(NIV)护理常规 一、定义: 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又称无创正压通气,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呼吸衰竭: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早期预防。指征:①呼吸急促(COPD病人的呼吸频率>24次/分,心力衰竭病人的呼吸频率>30次/分),动用辅助呼吸肌或出现胸腹部矛盾运动;②血气异常:PH<,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数<200。 (2)急性加重期COPD:适用于伴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为—)的急性加重期COPD病人。 稳定期COPD:①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的症状;②气体交换异常,表现为PaCO2≥55mmHg或在低流量给氧情况下PaCO2为50-55mmHg,伴有夜间SaO2<88%的累计时间占监测时间的10%以上;③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4)其他:包括心源性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重症肺炎、ALI/ARDS早期干预、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和胸部创伤、辅助撤机和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心跳或呼吸停止,或需要立即气管插管。 ②自主呼吸微弱,处于昏迷状态,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 ③误吸高危以及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 ④颈部和面部创伤、术后及畸形; ⑤上呼吸道梗阻; ⑥严重低氧血症(PaO2<45mmHg)和严重酸中毒(PH≤) 2.)相对禁忌症: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②严重感染 ③未引流的气胸

④近期面部、颈部、口腔、咽腔、食管及胃部手术; ⑤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 ⑥病人明显不合作或极度紧张。 三、实施 1)方法包括鼻罩、口鼻罩、全面罩、鼻囊罩和接口器等,以鼻罩和口鼻面罩最常用。 2)通气模式常用模式有CPAP和BIPAP,均可用于治疗I型呼吸衰竭,而II型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模式是BIPAP。 3)通气参数设置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高吸气压为原则,常用参数:①潮气量6-12ml/kg;②呼吸频率16-30次/分;③吸气流量为自动调节或递减型,峰值40-60L/min;④吸气时间秒;⑤吸气压力10-25cmH2O;⑥PEEP依病人情况而定(常用4-5 cmH2O,I型呼吸衰竭时需增加); ⑦CPAP6-10 cmH2O。 4)并发症常见不良反应口咽干燥、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恐惧、胃胀气、误吸、漏气、排痰障碍及睡眠性上气道阻塞等。 四、撤离NPPV的撤离指标主要依据病人临床症状及病情是否稳定。撤除方法;在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同时,逐渐减少通气时间(先减少白天通气时间,再减少夜间通气时间)。 五、护理 1.病人教育治疗前做好病人教育,以消除恐惧,取得配合,提高依从性,①治疗的作用和目的;②连接和拆除的方法;③帮助病人正确区分正常和异常情况;④NPPV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如鼻/面罩可能使面部有不适感,使用鼻罩时要闭口呼吸,注意咳痰和减少漏气等;⑤指导病人有规律地放松呼吸,以便与呼吸及协调;⑥鼓励病人主动排痰并指导吐痰的方法;⑦嘱咐病人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连接方法的选择步骤:①协助病人摆好体位,选择好给氧的通路;②正确置于病人的面部,鼓励病人扶持罩,用头带将罩固定;③调整好罩的位置和松紧度。 3.密切监测 (1)病情监测:监测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和呼吸窘迫的缓解情况、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心电图、面罩舒适程度和对呼吸机设置的依从性。如病人急促改善、呼吸频率减慢、辅助呼吸肌运动减少、反常呼吸消失、血氧饱和度增加、心率改善;血气分析PaCO2、PH和PaO2改善,表示治疗有效。 (2)通气参数的监测监测各参数的设置是否合适,是否有漏气及人机同步性等。

无创通气病人护理

haochen55 发贴: 316 积分: 46 得票: 39 状态:隐身 丁当: 221 个人资料 发短消息 2010-03-22 06:07 一. 病患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有呼吸衰竭的病患都适合无创通气,使用无创呼吸机。在危 重护理中要掌握好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还必须要考虑一些相关的问题。 1. 首先要考虑病患的诊断,临床上的特征,以及使用无创通气失败的风险。 对于一个轻微的呼吸衰竭的病患来说,过早的使用无创呼吸机也许不必要。而对 一个已经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的病患来讲,这时再选择使用无创呼吸机会导致延 误气管插管及实施有创通气。也就是说要对病患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的 程度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一般成人出现呼吸衰竭常常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RR〉24-30 B/M)。病患 会出现脸色苍白,呼吸时可以明显看到呼吸肌辅助肌的使用。动脉血气常常显示: PH<7.35 PaCO2>45mmHg PaO2/FiO2<200 2. 病患的病史 要了解病患的原发病,比如,病患出现呼吸衰竭是否存在COPD病史; 病患出现急性充血性心脏衰竭时CO2是否有增加。 haochen55 edited on 2010-03-22 11:51 举报 ? 【原创】昨天收到首医博士录取通知书,通知书用手机拍下来,所以照片不是 太清晰 haochen55 发贴: 316 积分: 46 得票: 39 状态:隐身 2010-03-23 08:57 3.不适合无创通气的条件 1).呼吸停止或需要紧急插管 2).不能自行气道保护(咳嗽或吞咽功能损伤) 3).分泌物过多

丁当: 221 个人资料 发短消息 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的低血压或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 5).躁动或意识模糊 6).上呼吸道堵塞 7).面部畸形 ...... 还有很多条件不适合无创通气,我不一一例举了。 举报 ? 历史虽然沉重,却不容忘记!!! haochen55 发贴: 316 积分: 46 得票: 39 状态:隐身 丁当: 221 个人资料 发短消息 2010-03-24 10:32 二.使用无创通气的时机 在临床上决定什么时候使用无创通气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象患有睡眠呼吸 暂停综合症的病患通常只是在病患睡觉时使用;象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 S)的病患通常主张早期,间断性使用;象稳定的COPD,并有CO2潴留的病患我 们通常是让病患在感觉气短(SOB),呼吸困难时使用...。但是对急性呼吸衰竭的 病患什么时候应该开始使用无创通气的确不好掌握。虽然大家都知道需要辅助通 气的指标,那么为什么在临床上仍然有许多延误无创甚至有创的情况发生?关键 在临床上每一个病患的病情的复杂程度不同,医生处理危机情况的经验不同或其 它原因造成。 如果我们把急性呼吸衰竭分成三个不同的程度,轻微,中等和严重的话,最适合 开始使用无创通气的时间应该在轻微和中等呼吸衰竭的时段之间,以临床经验和 动脉血气来决定。 如果病患呼吸衰竭的状况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没有得到改善(氧疗,支气管扩张, 激素)或有持续加重的倾向就应该尽快实施无创正压辅助通气。如果在实施无创 通气后的3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内,病患的呼吸衰竭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就应该 把病患转至ICU准备实施有创通气(除非病患本人或家属拒绝)。绝不要在无创 通气无效的情况下脱延有创通气的实施。 举报 ? 【读片】甲状腺囊实性包块,五天后公布病理!

医护人员无创通气技术掌握现状调查

作者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符小敏:女,本科,护师 医护人员无创通气技术掌握现状调查及分析 符小敏 朱晶陈娟杨亚丽 摘 要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无创通气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规范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流程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无创通气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偏低,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知识方面得分较低。结论:医护人员对无创通气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及培训,仍存在知识缺乏,有必要采取系统的培训或临床路径等使无创通气治疗标准化、流程化。关键词 医护人员;无创通气技术;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4.086 无创正压通气(non -invaasive posis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主要经鼻或口鼻面罩进行人机界面连接,在自主呼吸条件下,提供一定的压力水平,以维持整个呼吸周期均为气道正压的辅助通气方法,患者可以正常进食、说话,容易被患者接受,同时避免了人工气道的多种损伤及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后,经口鼻面罩的NIPPV 在各种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 [1] 。近年 来随着NIPPV 功能的增加和性能完善,人工通气技术不断提高且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了解医护人员对无创通气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学习,对促进NIPPV 在临床的合理规范运用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4 5月对我院医护人员NIPPV 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在ICU 、呼吸内科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50名,医师30名。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ICU 、呼吸内科医护 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量表应用前经过预实验,并且经过临床专家意见修改并最终确定,其信度和效度稳定,分别为0.85和0.88。调查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第二部分为无创通气技术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第三部分为无创通气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包括呼吸机的工作原理、通气模式、适应证、临床运用、参数调节、报警原因等。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率100%。1.3 调查方法 由受过严格训练的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放 给在ICU 及呼吸内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由调查者逐条解释所要调查的内容,使受调查者理解问卷的填写方法,然后让其独立回答并一一收回。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 行录入及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共调查男25名,女55名。年龄最小22 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6.5岁。工作年限最短3年,最长为29年,平均7.6098年,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n =80) 项目 人数构成比(%)学历 博士及以上56.25硕士1518.75本科4050.00大专1923.75中专11.25职业医师3543.75护士4556.25职称中级2531.25初级4353.75无 12 15.00 2.2 ICU 及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对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掌握 情况(表2) 表2 80名医护人员对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名(%) 类别 正确 错误工作原理与通气模式39(48.75)41(51.25)适应证 42(52.50)38(47.50)临床应用与参数调节13(16.25)67(83.75)报警原因分析45(56.25) 35(43.75) 2.3医护人员获得无创通气相关知识的途径医护人员对 无创通气技术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依次为:科室业务学习、上级老师指导、自我学习、培训及其他学习方法。参加过系统培训的医护人员比例较少,以参加培训班的形式为主,培训方式以讲课为主, 培训时间2 40学时不等,见表3。表3 医护人员获得无创通气相关知识的途径 名(%) 类别是 否系统培训 27(33.75)53(66.25)科室业务学习62(77.50)18(22.50)上级老师指导60(75.00)20(25.00)自我学习39(48.75) 41(51.25) · 741·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4期(下半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