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卷1历史答案

2016全国卷1历史答案
2016全国卷1历史答案

2016全国卷1历史答案

【篇一: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p> 文综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

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

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

学思想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图4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

信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

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削弱六部的权限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

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

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

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

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

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

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

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

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4.表1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调整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

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

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

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

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

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

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

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

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

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

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

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

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

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

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

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

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

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

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

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

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

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

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

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

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

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

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

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

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

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

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

改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

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

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

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

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

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

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

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

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

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

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7分)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组成的“蕃兵”“ 蕃将”,成为唐

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

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

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

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

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

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篇二: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p> 文综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

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

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

学思想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图4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

信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

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削弱六部的权限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

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

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

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

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

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

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

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

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4.表1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调整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

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

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

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

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

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

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

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

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

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

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

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

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

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

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

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

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

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

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

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

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

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

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

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

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

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

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

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

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

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

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

改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

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

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

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

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

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

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

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

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

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

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7分)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组成的“蕃兵”“ 蕃将”,成为唐

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

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

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

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

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

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篇三:2016全国一卷历史答案】

25、【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

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

主的言行,所以选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

抚的出现削弱了六部的权限。故选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

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故选c。

2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信

息“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

可知体现了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的用意,故选d。

中国的对外交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

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6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

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

济制裁。

3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

3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

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

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

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

3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内容。由“先拟定

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实施有助于欧洲的联合,所以

选a。

40、【答案】(1)社会稳定;政府取消人头税,进行赋税改革;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土地的开垦。

人口增长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开发,有利于增加政府

的赋税收入。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也造成资源紧张,环境破坏,水

土流失和草原荒漠化等问题,并引发社会矛盾,激起民变,造成社

会不稳定。

(2)近代学者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主要有向人口较少的地区进

行迁移;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实行晚婚晚育等。他们的主张在一定程

度上都能够缓解人口压力的问题,人口迁移只是暂时缓解,不能够

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压力;兴办实业能够有效解决人口问题,但投资大,见效慢;晚婚晚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人口压力问题,但长久来

看也会造成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程度提高等新的社会问题。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清代人口增长的相关内容。由“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

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知清代人口增长的

主要原因有社会稳定;政府取消人头税,进行赋税改革;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土地的开垦等。学科网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但另一方面也造

成资源紧张、环境破坏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缓解人口压力措施的认识和理解。由“康有

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

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可知康有为主张向人口较少地区迁移,严复则主张兴办实业;由“解决

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可知还有人主张晚婚晚育。对这

些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都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探讨和评价。

41、【答案】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 ---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

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

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

2016年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选项A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是共同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

2016全国一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理科数学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设集合{ }2 430A x x x =-+<,{ } 230x x ->,则A B =I (A )33,2? ?-- ??? (B )33,2??- ??? (C )31,2?? ??? (D )3,32?? ??? 2.设yi x i +=+1)1(,其中y x ,是实数,则=+yi x (A )1 (B )2 (C )3 (D )2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 (A )100 (B )99 (C )98 (D )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13 (B )12 (C )23 (D )3 4 5.已知方程22 2 213x y m n m n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 (B )(- (C )()0,3 (D )(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283 π ,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 7.函数2 2x y x e =-在[]2,2-的图像大致为 (A ) B )

(C ) (D ) 8.若101a b c >><<,,则 (A )c c a b < (B )c c ab ba < (C )log log b a a c b c < (D )log log a b c c < 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011x y n ===,,,则输出 x ,y 的值满足 (A )2y x = (B )3y x = (C )4y x = (D )5y x = 10.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A 、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D 、E 两点.已知|AB |= DE|=则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2 (B)4 (C)6 (D)8 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 αI 平面ABCD =m ,αI 平面AB 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3 12.已知函数()sin()(0),2 4 f x x+x π π ω?ω?=>≤=- , 为()f x 的零点,4 x π = 为()y f x =图 像的对称轴,且()f x 在51836ππ?? ??? ,单调,则ω的最大值为 (A )11 (B )9 (C )7 (D )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 13.设向量a =(m ,1),b =(1,2),且|a +b |2 =|a |2 +|b |2 ,则m = . 14.5(2x + 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是 .(用数字填写答案) 15.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 …a n 的最大值为 . 16.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A 和产品B 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A 需要甲材料1.5kg ,乙材料1kg ,用5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B 需要甲材料0.5kg ,乙材料0.3kg ,用3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A 的利润为2100元,生产一件产品B 的利润为900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150kg ,乙材料90kg ,则在不超过600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 、产品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 元.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结束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16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62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2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62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162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62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62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6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62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62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62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62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6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 为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1941年亚 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 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162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16年高考全国卷3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III 卷理数 (1)设集合S ={}{}|(2)(3)0,|0S x x x T x x =--≥=> ,则S I T = (A) [2,3] (B)(-∞ ,2]U [3,+∞) (C) [3,+∞) (D)(0,2]U [3,+∞) 【答案】 D 考点:1、不等式的解法;2、集合的交集运算. (2)若12z i =+,则41 i zz =- (A)1 (B) -1 (C) i (D)-i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44(12)(12)1 1i i i i i zz ==+---,故选C . 考点:1、复数的运算;2、共轭复数. (3 )已知向量1(2BA =uu v ,1),2 BC =uu u v 则∠ABC= (A)300 (B) 450 (C) 600 (D)120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 得112222cos 11|||| BA BC ABC BA BC ??∠===?,所以

30 ABC ∠=?,故选A. 考点:向量夹角公式. (4)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 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0C,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0C。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0C以上 (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 (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平均气温高于200C的月份有5个【答案】D 考点:1、平均数;2、统计图 (5)若 3 tan 4 α=,则2 cos2sin2 αα += (A)64 25 (B) 48 25 (C) 1 (D) 16 25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启封前★绝密 试题类型:A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2{|430}A x x x =-+<,{|230}B x x =->,则A B = (A )3(3,)2--(B )3(3,)2-(C )3(1,)2(D )3(,3)2 (2)设(1i)1i x y +=+,其中x ,y 是实数,则 i =x y + (A )1(B )2(C )3(D )2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A )100(B )99(C )98(D )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学.科网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31(B )21(C )32(D )43 (5)已知方程1322 22=--+n m y n m x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 (B )(–1,3) (C )(0,3) (D )(0,3)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

(完整word)2016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2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全国II 卷 (全卷共12页) (适用地区: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重庆,陕西,海南)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i m m z )1()3(-++=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 的 取值范围是 (A )(3-,1) (B )(1-,3) (C )(1,∞+) (D )(∞-, 3-) (2) 已知集合{}3,2,1=A ,{}Z x x x x B ∈<-+= ,0)2)(1(,则=B A Y (A ){}1 (B ){}2,1 (C ){}3,2,1,0 (D ){}3,2,1,0,1- (3) 已知向量),1(m a =,)2,3(-=b 且b b a ⊥+)(,则=m (A )8- (B )6- (C )6 (D )8 (4) 圆0138222 =+--+y x y x 的圆心到直线01=-+y ax 的距离为1, 则=a (A )3 4- (B )43 - (C ) 3 (D )2 (5) 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 处出发,先到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 处 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 )24 (B )18 (C )12 (D )9 (6) 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7) 若将函数x y 2sin 2=的图像向左平移 12 π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像的对称轴为 (A ))(62Z k k x ∈-= π π (B ))(62Z k k x ∈+=π π (C ))(12 2Z k k x ∈-=π π (D ))(12 2Z k k x ∈+= π π (8) 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 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2=x ,2=n ,依次输入的a 为2,2,5,则输出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B】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B】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从残片文字可判断),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说明当时文字的使用非常混乱,这打破了秦汉以来文字统一的局面;汉字发展史上历经多次文字规范化运动,如秦朝的“书同文”、汉代的汉字规范、唐代的正字运动等,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扮演组织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参见王瑞英:《试论政府在历代汉字规范中的作用及其启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统一文字,唐朝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再次兴起大规模的正字运动,其中,《干禄字书》《九经文字》等字书,从音、形、义等方面来规范汉字,说明了当时正字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唐代正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汉字规范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深远的(参见曾新:《唐代正字运动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所以,题干材料所提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正好说明了文字使用的混乱,加上当时战乱、割据的局面,割据政权也无力进行正字运动,A可排除。 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正好是先后出现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的历程,B正确。

先秦古文、小篆到汉代,人多不识,称为“古文”(即上古的、古代的文字),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到三国时期,流行的仍然是隶书,社会一般大众不认识的先秦古文、小篆不可能流行,认识、使用这些“古文”的只是少数专家、少数场合,C可排除。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商朝的甲骨文。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经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通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了。D可排除。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 汉代察举制是推荐、考试、试用三者相结合,唐代科举是自由投考、考试相结合。察举制推荐的范围也非常广,包括官、民,唐代科举制报考资格也有限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是它们的共同环节和关键环节,察举和科举的科目都非常多,理论上都能够选拔优秀官吏,但官吏的优秀与否,决定因素不是考试能力的高低,只能说察举和科举都能选拔到一些优秀人才。科举制沿用至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官员事功能力多遭非议。总之,科举制与汉代察举制相比,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官吏的优秀与否与考试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A可排除。 考试的局限就在于不能鉴别道德水平,B可排除。 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可排除。 科举制是自由投考,政权的开放程度更高,更多的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示范效应、导向效应更强,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D正确。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2016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2卷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1-2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题,共15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墨色笔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 围是 (A ))1,3(-(B ))3,1(-(C )) ,1(+∞(D ) (2)已知集合, ,则 (A ) (B ) (C ) (D ) (3)已知向量,且 ,则m = (A )-8 (B )-6 (C )6 (D )8 (4)圆的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1,则a= (A )34- (B )4 3 - (C )3 (D )2

(5)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 处出发,先到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 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 )24 (B )18 (C )12 (D )9 (6)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7)若将函数y =2sin 2x 的图像向左平移 12 π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A )x = 62k ππ- (k ∈Z ) (B )x=62ππ+k (k ∈Z ) (C )x= 122 k ππ - (k ∈Z ) (D )x =12 2k ππ+ (k ∈Z ) (8)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 =2,n =2,依次输入的a 为2,2,5,则输出的s =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北京卷,含答案)

学霸推荐学习七法 一、听视并用法 上课听和看注意力集中 一、听思并用法 上课听老师讲并思考问题 三、符号助记法 在笔记本上课本上做记号标记 四、要点记取法 重点要点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下 五、主动参与法 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老师的讲题互动 六、听懂新知识法 听懂老师讲的新知识并做好标记 七、目标听课法 课前预习不懂得标记下,在课堂上不会的标记点认真听讲做笔记带着求知的好奇心听课,听不明白的地方就标记下来,并且课后积极的询问并弄懂这些知识,听明白的知识点也要思考其背后的知识点,打牢基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综历史试题 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 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 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

2016年度高考全国卷一文科数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一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 ,则 (A ){1,3} (B ){3,5} (C ){5,7} (D ){1,7} (2)设 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其中a 为实数,则a= (A )-3 (B )-2 (C )2 (D )3 (3)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A ) (B ) (C ) (D ) (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则b= (A ) (B ) (C )2 (D )3 (5)直线l 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的l 距离为其短轴长的41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 )31 (B )21 (C )32 (D )4 3 (6)若将函数y =2sin (2x +6π)的图像向右平移41 个周期后,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 (A )y =2sin(2x +4π) (B )y =2sin(2x +3π) (C )y =2sin(2x –4π) (D )y =2sin(2x –3 π ) (7)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3 28π ,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

(8)若a>b>0,0c b (9)函数y=2x2–e|x|在[–2,2]的图像大致为 (A)(B) (C)(D) (10)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1,则输出的值满足 (A) (B)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III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 .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