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畅。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种专业词典和百科

全书,使用出版商或翻译中心提供的词库,请教承担翻译任务的出版商或编译部约请的翻译顾问。

然而,当翻译小组接受一部重要作品的翻译任务时,小组成员的工作程序大致如下:(1)每个成员负责翻译不同的部分;(2)阅读其他成员的译稿并提出意见;(3)小组成员定期开会,讨论不同看法,统一意见。这些程序常常大不相同,十分复杂。首先,很难组织一个成员之间在能力上旗鼓相当的翻译小组,人人尊重组内同行的经验和资历。在许多情况下,能力较差的成员总是想要在讨论中占上风,以掩饰自己业务能力上的弱点。其次,小组必须规定几条相对详细的翻译原则。这样,意见上的分歧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则来加以讨论,而不至于成为对同行的个人批评。第三,当小组里意见产生严重分歧时,需要推举一位成员充当局外"仲裁人"。否则,成员之间在个性方面的冲突就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展;第四,聘请几位有水平的审稿人员,专门就内容是否正确和文体是否可行等两方面的问题通审全稿,这样做也是大有好处的。

基本翻译过程

四个基本翻译过程是:(1)分析原文;(2)将原语转换成译语;(3)重新调整译文;(4)约请有代表性的读者检验译文。

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正如本书在不同章节已经指出的那样,理解和领会原文是从事无论何种翻译的基本功力。翻译中大多数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过好这一关。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本书不惜笔墨地讲解语言的性质以及词法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就是因为许多译者并没有意识到要在原文中发掘它的内涵。

翻译过程涉及从用原语思维到用译语思维的转换--这正是翻译中最关键的一步,这时原文的内容也就"一步到位"。转换的明晰程度越高越好。在奈达和泰伯的著作中(Nida 和Taber,1969),根据所谓"核心"结构对此做了详尽的阐述。

结构重组就是组织译文中的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从而使所针对的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会译文。对于一位优秀的译者来说,整个过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实际上就象我们使用母语讲话一样。

虽然这三个基本过程可以分开来讨论,但如果认为译者是分三个步骤来进行操作的话,那就完全错了。这三个过程是下意识地同步进行的。水平高的译者用不着去考虑怎样把主动变为被动,把名词化的动词变为从句,或者在提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也用不着去考虑是否需要把名词变成人称代词。译者如果还常常犯愁如何重组译文的话,那他们大概是在还没有具备运用译语的必要能力之前就开始从事翻译了。

尽管检验译文与分析、转换和重组这三个过程有所不同,但就迅速暴露译文中存在的问题而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过去,译文的检验大都是指定一名懂得原语和译语的人来进行原文和译文的比较,测定译文与原文的对应程度。这个方法的缺点是,这位懂得双语的鉴定人可能已经熟悉文本和内容的类型,用不着花多大功夫就能理解译文。对译文进行正确的评估,只能是通过检测只懂译语的读者代表的反应来实现。

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四种:(1)邀请几位读者代表朗读译文;(2)仔细分析朗读者的面部表情;(3)请听过译文朗读的人向没有听过朗读的人讲述内容;(4)填空检测法。

最有效的检测方式之一是请几位水平高的人来朗读译文,译者一边看着稿子,一边标记朗读时打磕巴、误读、用错词替换、重复以及语调把握不定的地方。如果两个或几个水平相当的人都卡在同一地方,这些地方明显就有问题。造成朗读不畅的问题有以下几种:如高层次的词汇,句法蹩脚,缺乏过渡词,并列的词汇中辅音群发音浊重,没有表示疑问、命令、讽刺、反语和省略的标记词。这种检测方法并不能告诉译音应该怎么去修改译文,但能够指出

译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

当不同的人朗读译文时,译者要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特别是他们的眼神,这样做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表情和眼神可以反映出他们对译文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领会的程度。细心而又善解人意的观察者很快就能发现:朗读者读懂了译文呢还是对它的内容不知所云;对译文的内容感兴趣呢还是觉得枯燥无味;读来饶有兴致呢还是认为译文的确太难而无法诵读。对译文内容的检验,最好是请一个人朗读或默读译文,然后让他向其他人讲述内容。令人吃惊的是,许多人读完了却不知所云,但如果有两个或几个人在理解上犯了相同的错误,那么译文显然就需要修改。当然,如果原文本身有意要含混模糊,则可另当别论。

填空检测法也是测定译文可读性程度的有效方法。这个方法是每四个词后面空一处,再请人根据上下文要求填入恰当的词。在至少五十个空里能够填对多少词语有效地显示了转换概率的范围,从而也就测定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的程度。这个方法也可以变通一下,即每九个词后面空一处,再请人朗读译文,然后计算朗读者填错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与以上这些邀请读者代表参与译文检测的方法相比较,听取有经验的翻译或编辑的内行意见或许要更好些。他们知道语际交流的基本原则,懂得使用文字的艺术,A?莱斯利?威尔逊就是这样。他担任《恢弘》(Dimension)杂志编辑多年,为从事近年间德国文学佳作翻译的译者提供了重要帮助。认真读上几期就能获得关于在译语中再现原语内容与形式的精辟论述。

外文文献及翻译_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2012届毕业设计说明书外文文献 院、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班级: 完成时间: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or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is a digital computer used for autom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cesses, such as control of machinery on factory assembly lines, amusement rides, or lighting fixtures. PLCs are used in many industries and machines. Unlike general-purpose computers, the PLC is designed for multiple inputs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extended temperature ranges, immunity to electrical noise, and resistance to vibration and impact. Programs to control machine operation are typically stored in battery-backed or non-volatile memory. A PLC is an example of a real time system since output results must be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input conditions within a bounded time, otherwise unintended operation will result. 1 History The PLC was invented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the American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were initially adopted by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where software revision replaced the re-wiring of hard-wired control panels when production models changed. Before the PLC, control, sequencing, and safety interlock logic for manufacturing automobiles was accomplished using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relays, cam timers, and drum sequencers and dedicated closed-loop controllers. The process for updating such facilities for the yearly model change-over was very time consuming and expensive, as electricians needed to individually rewire each and every relay. In 1968 GM Hydramatic (th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ivision of General Motors) issued a request for proposal for an electronic replacement for hard-wired relay systems. The winning proposal came from Bedford Associates of Bedford, Massachusetts. The first PLC, designated the 084 because it was Bedford Associates' eighty-fourth project, was the result. Bedford Associates started a new company dedicated to developing, manufacturing, selling, and servicing this new product: Modicon, which stood for MOdular DIgital CONtroller. One of the people who worked on that project was Dick Morley, who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ather" of the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版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 法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3年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7月 版) 在解答考生关于考研英语真题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时,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对英汉翻译所懂甚少。长期以来,一直有考生提问诸如“老师,这句英文中这个短语怎么没有翻译出来?”、“这半句汉语是从那里来的,英语中怎么没有对应语句?”以及“这个句子为什么翻译成汉语时,添加了否定词?”等等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很笼统的告诉考生:基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模式的差异。在很多时候,英译汉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模式以及语境的需要,去增添或者省略一些信息、调整一下语序、转换表达方式。 为了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译汉,我们选用一些真题中的句子,来做先关探讨。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地阐述一下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翻译标准 在我国近现代,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就考研英语翻译而言,由于文章的题材大多是有关、经济、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我们很难在“雅”这一标准上做文章。“达”,即通顺,译文必须通顺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信”,即忠于原文,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由于要翻译的5个句子

是从一篇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因而译文必须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该句的得分就会很低。 因此,翻译不能违背原文本身,这是考研翻译的最基本标准。 翻译过程 翻译一般分三个阶段:①找核心句;②译核心句;③译其修饰限定补充的句子。由于考研英语翻译大部分句型都是长难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考生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处理其余的细枝末节,如修饰成分等。考试中,考生应该先通读全文,从大处着手,通篇把握文意,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理分支,并翻译。最后是检查书写以及时态。 翻译策略 1.直译和意译 直译,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意译,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我们应遵循的方法是:尽量采用直译,不能直译才采用意译,必要时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如: 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 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 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 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3.倒译法 倒译法就是颠倒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来进行翻译。 例1:The moon is completely empty of water because the gravity on the moon is much less than on the earth. 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的多,所以月球上根本没有水。 例2:The football students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university if they fail to pass their examination. 作为足球运动员的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被开除。 4.分译法 分译法,又称拆译法,也是一种基本的句法变通手段。从被分译成份的结构而言,分译大致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从句的分译三种。 单词的分译即拆词,将难译的词从句子主干中拆离出来,另作处理,这种方法常常引起句式上的调整,英译汉中要拆译的词常常是形容词和副词。如: He unnecessarily spent a lot of time introducing his book, which the student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畅。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种专业词典和百科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词义的选择 ?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According to the new s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02英译汉基本步骤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 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一、确定主干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 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二、分析意群(表达一串独立意义的词)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三、切分意群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切分出去作为独立的句子 四、转译原则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failure →派生名词→变为动词 Washington failed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 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五、明确词义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Smart →My eyes smarted. 刺痛 flag:v. 下降 engineered 导致 六、转序原则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 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英语中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在地点的中间 中文需要调整 Washington→首都指代国家 最终翻译:本周四美国自1947年以来首次未能再次入选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是美国的盟友而不是敌人导致了它的失利

WHILE循环语句的翻译程序设计(简单优先法、输出四元式)

WHILE循环语句的翻译程序设计(简单优先法、输出四元式) 1 需求说明或问题描述 1.1 问题描述 对C++中while循环语句的理解及分析,通过编译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等编译过程,用简单优先分析法分析并翻译while语句。 1.2 需求说明 1 写出符合给定的语法分析方法的文法及属性文法 2 完成题目要求的中间代码四元式的描述 3 写出给定的语法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4 设计若干用例,上机通过测试 2 文法及语法设计 2.1文法及属性文法: 文法G=(V N ,V T ,P ,S) 其中V N={S , B, E, C, A, B, P, T} V T={w, (, ), { ,}, i, ;} P={ S -> w(B){E} E -> C C -> CA C -> A A -> iPA A -> i; P -> +|-|*|/ B -> iTi B-> i T -> >|<|>=|<=|== } 2.2 语法分析方法描述及语法分析表设计 2.2.1 语法分析方法描述: 简单优先分析法是按照文法符号(终极符和非终极符)的优先关系确定句柄的。 基本思想可设计如下,首先根据已知优先文法构造相应优先关系矩阵,并将

文法的产生式保存,设置符号栈S,步骤如下: (1)将输入符号串a1a2…a n#依次逐个存入符号栈S中,直到遇到栈顶符号a i的优先性>下一个待输入符号a j为止。 (2)栈顶当前符号a i为句柄尾,由此向左在栈中找句柄的头符号a k,即找到a k-1

WHILE循环语句的翻译程序设计.

WHILE循环语句的翻译程序设计(递归下降法、输出三地址表示) 1 系统描述 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写一个能识别while循环语句的文法,通过一定的变换使它符合递归下降法的要求,然后按照这个文法编写一个程序,该程序能识别输入的语句是否符合while语句的文法,或者能不能通过文法的开始符号推导出该语句。 该程序应该包括词法分析器,能对输入的语句进行词法分析,然后再对结果进行语法分析。词法分析器应能识别关键字,标示 符,常量,操作符等。 该程序的语法分析器能对输入的语法进行分析,判断输入语句能否满足while循环语句的文法。通过递归下降的方法对语句进行分析,看能否通过开始符号推导出来。 该程序的语义分析器就是对分析结果进行输出,要求输出结果是 三地址形式的。 2 文法及属性文法的描述 2.1文法描述 语句 > ::= while (< 条件表达式 > (< 赋值语句 > | 语句 > <条件表达式> ::= (<标识符>|<无符号整数>)<条件运算符> (<标识符>|<无符号整数> <标识符> ::= <字母> (<字母>|<数字> <条件运算符> ::= > | < | = <无符号整数> ::= <数字>(<数字>

<赋值语句> ::= <标识符>=(<标识符> | <数字> <算术运算符> (<标识符> | <数字> <算术运算符> ::= + | - | * | / <赋值语句> ::= <标识符>=<标识符> | <数字> 2.2递归文法 while语句文法: S -> while (B S | i=E B -> E relop E relop -> < | = | > E -> E+E | E-E | E*E | E/E | (E | i | n 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用到的是递归下降法,而递归下降法对文法的要求是不能包含左递归,对上述的文法进行消除左递归之后,得 到如下的递归文法: S -> while (B S | i=E B -> E relop E relop -> < | = | > E -> (E F | iF | nF F -> +EF | -EF | *EF | /EF | ε 2.3属性文法的描述 产生式属性文法 S -> while (B S1S.begin:=newlabel;

PLC控制编程中英文翻译

介绍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者简易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化的计算机,它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比如工厂装配生产线中机械的控制,游乐设施或是灯具照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运用于很多行业和机器中。不同于普通用途的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专为安排多输入和多输出而设计的,它拓展了工作温度范围,可抑制电气噪声,抗振动和干扰。程序控制机器操作指令通常存储在备用电池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PLC要求实时系统的输出结果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必须对输入条件做出响应,否则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 历史 PLC是应美国汽车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最初通过了在软件版本更换硬连接的控制板生产模式更改时的汽车工业。 在PLC产生之前,汽车使用继电器进行顺序控制和安全联锁逻辑,制造定时器和专用闭环控制器。每年模型转换是非常耗时和昂贵的,这是因为电工需要单独再接电线给每个中转。 在1968年通用汽车公司发出一份为硬连线中继系统寻找一个电子替代品的建议书。获奖的提案来自贝德福德,马萨诸塞州的贝德福德联营公司。第一个PLC,被命名为084 ,因为它是贝德福德的第八十四个项目的结果。贝德福德联营协会创建了一个新的公司,它致力于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这一新产品:莫迪康,它代表模块化数字控制器。该项目主持者切尼莫雷,被认为是“PLC之父”。该莫迪康品牌在1977年被古尔德电子收购,后来又被德国AEG公司收购,然后是法国施耐德电气,也是目前的所有者。 一个最早建立的084模型现在陈列在莫迪康的总部北安多佛,马萨诸塞州。这是专门为通用汽车服务的,并且经过了近二十多年的不间断服务。直至984的出现,莫迪康使用的084名字才在其产品范围中结束。 汽车行业仍然是最大的一个PLC用户。 发展 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是设计来取代继电器逻辑系统。这些可编程控制器的“阶

WHILE循环语句的翻译程序设计课设报告

1.题目:将WHILE语句转换成四元式的程序实现 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一个语法制导翻译器,将WHILE语句翻译成四元式。要求:先确定一个定义WHILE语句的文法,为其设计一个语法分析程序,为每条产生式配备一个语义子程序,按照一遍扫描的语法制导翻译方法,实现翻译程序。对用户输入的任意一个正确的WHILE语句,程序将其转换成四元式输出(可按一定格式输出到指定文件中)。 1、系统描述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WHILE循环语句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 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查和分析。用语法 制导完成语义分析,并将形成的中间代码以四元式的形式输出。 2 、文法及属性文法的描述 2.1 文法的描述 该文法的产生式如下所示: (1)S->while(B){E} (2)E->AE (3)E->A (4)A->iPA (5)A->i (6)B->iTi (7)B->i 其中while、( 、) 、{ 、} 、P、T 、;和i均为终结符,而S、A、B、E这些大写字母均为非终结符。T表示比较运算符,P表示算术运算符,i表示合法标识符。 2.2 属性文法的描述 对该文法的属性文法描述如下: (1) S->while(B){E}prinf(if B goto E else goto next) (2) E->AE print(E.val = A.val·E.val) (3) E->A print(E.val = A.val) (4) A->i P A print(A= i.Val P A.Val) (5) A->i; A.Val = i;

(7) B->i B.Val = i 3 、语法分析方法描述及语法分析表设计3.1 语法分析表设计 3.1.1 文法的DFA

浅谈英译汉翻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浅谈英译汉翻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摘要: 英译汉翻译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在英译汉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谈英译汉翻译需掌握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帮助英语学习者快速地提高英译汉翻译的水平。 关键词:英译汉,翻译,技巧 在从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高职高专的大部分学生对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的知识掌握的不好。很多同学都是在看到一个英语句子的时候就习惯性地逐字逐句地翻译出来,结果是翻译出来的句子让人听起来总是觉得特别别扭,总感觉不像我们中国人说出来的语言。渐渐地我发现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看到一个英文句子或者是段落的时候,我们是能够明白它的意思的,但是如果让我们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话,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有的时候会弄出笑话。原因何在呢?因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毕竟是来自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这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在翻译时就非常有必要掌握一些英译汉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才能忠实于原文。因此,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对译文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一、词义的选择和引申。 1.英语单词的词义比较灵活,一个词可以具有几种不同的含义。因此,词类不同词义有别。比如round这个词: The wheels turn round. 轮子循环转。 Round the corner slowly. 慢慢拐弯儿。 The night watch man makes his rounds every hour. 守夜人每小时巡视。 2.有时,同一个词即使是同一类也会有不同词义。例如下列句子中as所表示的意义: Small as atoms are….. 尽管原子很小 As heat makes things move, it is a form of energy. 因为热量可以使物体运转,所以热量也是一种形式的能量。 As the atomic number increases, the atomic weight increases. 随着原子数量的

机器翻译的预编程

[Mechanical Translation, vol.3, no.1, July 1956; pp. 20-25] Preprogramming for Mechanical Translation R.H. Richens TRANSLATION is a species of communication in which the set of symbols adopted by the com- municator is changed into another set of sym- bols before reception. It is possible to argue that all communication involves such a substitu- tion of symbols and that communication within a single language is merely a limiting case of translation. For present purposes, however, we shall confine the scope of discussion to trans- 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poken or written lan- guages. We have next to inquire as to what remains in- variant in translation. If we try to convey the maximum significance of the symbols of the base language, it is clear that a great deal is in- volved: gross meaning, the subtler overtones, deliberately concealed meanings, manifestations of the subconscious mind, the sound of the base words or their appearance in script, 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etymology, the associations en- gendered by the communicatio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cation as a sample of the output of a particular author or period, and the pleasure or otherwise engendered by com- munication in an informed or cultivated reci- pient. It is obvious that a mere fraction of all this comes over in any translation and hence we derive the notion of translation as a scaled process. We translate at various levels and in respect of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An addition- al limitation on the precision of transl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target lan- guage which may contain no symbol for an idea in the base language, a frequent occurrence in the case of exotic plants or animals, or no method of rendering an idea without adding an inaccurate qualifier, as in Chinese-to-English translation where the neutrality of the Chinese noun with respect to number cannot be preserved. The notion of level or mode of translation is important. Machine translation has earned a certain notoriety for its indulgence in very low- level translation and its fondness for what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mechanical pidgin. For certain purposes, however, such as locating al- lusions, low-level translation may be all that is required. Confusion only occurs if the mode of translation is not made clear. We are now in a position to discuss the notion of preprogram. Machine translation depends 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linguists, engineers and an obscure set of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bridge territory between the two, where pro- blems of logic and semantics arise. It is not to be expected that a person whose primary in- terests are linguistic will appreciate the nicer details of electronic circuitry.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develop procedures that are com- prehensible to linguists and engineers alike and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detailed programs for any particular machine. Such general procedures are referred to here as pre programs. Till now, the devices principally used for experiments in machine translation have been punched-card machines and electro- nic computer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best ma- chine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as regards both efficiency and expense has not yet been devised. It is important therefore to develop procedures that are not tied down to any particular machine but which can easily be applied to a particular machine when required. A question that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is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man and machine. It has come to be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ma- chine translation with intensive human pre-and post-editing is hardly worthwhile since this method is largely concerned with remedying the defects of the machine. A far more satisfactory concept is that of companionship. An efficient translating machine that can operate whenever required, can continue when its human partner is fatigued, can instruct its partner without the wearisome labor of consulting dictionaries and grammars, and can retire quietly into the back- ground when the human partner desires to exer- cise his powers unaided qualifies in considerable measure as a good companion. After these preliminaries, we can proceed directly to concrete problems. The following convention will be used. A term in single quotes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wor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of which the quotation is a common meaning. For purpose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it is con- venien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following operations:

英语翻译的标准与过程(1)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

所谓翻译标准,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严复的三字标准 中国清末思想家严复的三字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之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后来一般就把“信、达、雅”当作翻译的标准。用今天的话来说,“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古雅。严复的“信、达、雅”被公认为翻译标准,其影响深远。它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同样指导作用,商务英语要求语言严谨、准确就要做到“信”,同时在“信”的基础上追求“达、雅”。 严复的三字标准在中国翻译界讨论翻译标准时,几乎无不提及。正是在三字标准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和翻译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翻译研究和实践。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重要观点;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之说。“神似”论和“化境”说,同“信、达、雅”三字标准一样,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泰特勒的三条基本原则标准 18世纪末,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亚历山大·F·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947—1814年)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进行翻译和评判翻译的三条基本原则: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三原则”: (1)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当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