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现在,建构主义倡导的“发现式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但笔者认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运用发现式教学,奥苏贝尔的“接受式”教学仍然是一种最经济、便捷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既是对现代教学的一种新的诠释,也为现代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建构主义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国际教育技术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建构主义的认识从盲目的推崇转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我们所倡导的建构主义不是乔纳森的那种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极端建构主义,而是建立在“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型建构主义。这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信息技术的确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解决了很多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但是实践表明还存在许多的问题。1.各类学习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课件的制作,没能很好地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辅助教学阶段,很少看到

学生利用其他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设计,也从没有一节数学课在网络机房上过。3.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有时候会影响课堂进程。教师能制作相应的课件,但是制作不够精美,大多都是素材的堆积,并且要花费大量时间;下载的课件由于技术有限,制作和修改能力较差,经常被课件牵着上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件操作不熟练,往往在课堂中因操作失误导致课堂教学的组织松散、影响教学进程。4.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时机运用不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发现,直接用课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么就是教学的所有环节都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使数学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降低了教学难度,阻碍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5.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中,从而忽视了这些画面和音乐后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课堂容量太大,课件播放的速度也很快,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是大多数学生。

三、归因分析

1.教师层面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色就是用技术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但没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设计,技术不会在本质上自动改进教育。然而,与迅速发展的教育技术相比,我国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科研研究

较少,有些教师不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科学内涵,信息技术的使用至今还停留在辅助教的层面上,还没有真正融合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另外,教师的信息素养并不高,信息意识不强,信息知识也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是很强,尤其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还比较低。2.学生层面的问题。学生的意志力和计算机水平也影响整个教学。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因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使教学节奏减慢,而大量的信息也会让学生迷失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有部分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受广告等无关信息的影响而影响学习。3.学校层面的问题。许多学校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课件质量的高低或教学中有无使用课件作为标准,导致教师直接把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拿来用,不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结合的好不好,纯技术而技术,评价体系不健全。4.资源层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小学开发的教材资源有限,配套的教学软件及电子教案选择的余地也不大,即使有也因为配套的软件和电子教案的容量大,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另外,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区的经济实力有限,因此,在信息技术设备方面还存在着硬件更新周期长、机械设备不够齐全等现象。所以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因地制宜,多使用经济适用的常规教育媒体,硬件设备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基于上述数据的调查分析结果,下一步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工作者需要做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y=Asin(ωx+φ)函数图形的性质 数学+赵虎+作业 姓名:赵虎张掖中数5班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五点作图法”找出函数y=sin x到y=A sin(ωx+φ)图象的变换规律,再抽象的概括出函数y=f(x)到y=f(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 (2)会用“五点作图法”画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进一步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函数y=sinx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对函数y=sin x到y=A 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2)领悟物质运动具有规律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二)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学习内容: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四)人教版第42页至第55页的内容。 学习任务:完成y=sin x所学知识的铺垫,思考除了标准正弦函数和标准余弦函数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三角函数,并通过“五点作图法”学习y=sin(ωx+φ)的性质,学会三角函数异名函数之间的转换。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用参数思想讨论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过程; 学习如何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的方法. ◆难点:参数ω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规律的概括。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学习时,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图形的做法,此节内容是对它们的延伸及普及。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南华罗武庄中心学校程晓杰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信息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信息化教学设计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和心灵的塑造。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上课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在各个教学环境中都使用,课前,教师将《山居秋暝》相关资源告诉学生“山居秋暝资源库”(网址:http//10.10.200.15)。资源库中设有五个部分,分别为:“课文解读与作者介绍”、“古诗常见意象”“古典音乐库”“王维山水田园画作欣赏”“名家点评”。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扩展性学习的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理解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3分钟一、“我的秋天我做主”生:(自主探究法) 完成上周布置的任 务,提交到教师校园邮 箱。 师:(启发教学法) 以电子相册展示学 生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将学生引入情境性学习 当中。 (引导语)秋季本来 就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它 由酷暑走向严寒,在文学 【设计意图】根据 学生特点和兴趣, 让利用“山居秋暝 资源库”查找资 料,拍摄秋之景, 描绘画面之意境, 将教学延伸到课 前。教师通过问 题,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以直观可感 的秋景图片、视频 将学生带入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语文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小学信息化教 学设计方案语文 【--个人简历模板】 “资源管理器”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矗 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对资源管理器功能的应用,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现在大力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老师仅仅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大胆思维的

能力。学生自己学习并不代表放任学生而老师撒手不管,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让他们用上一课总结要点的方法自己总结要点,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大家探讨。不能仅看到老师是主导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学生是主体;也不能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而忽略老师是主导。两方面都重要。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磁盘扫描、磁盘碎片整理)。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 思想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实践,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 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信息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

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或活动的瞬间。假如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展现出来,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为清晰。 综观小学数学教材,其实还是有很多内容利用网络教学可以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网络环境下数学的复习课、练习课更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在小学数学十二册的复习单元中有很多内容适合学生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如《立体图形的复习》《量的计量》《平面图形的复习》等内容,教师课前先建立复习的几个模块,如知识要点、整理归纳、在线测试等,课上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模式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从单一的黑板静态模式到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式”教学,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信息技术地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地转化。作为一名教师重在对学生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关健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多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知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第21课《建立个人博客》 一、教学内容(即教材)分析 《建立个人博客》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下册第21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上的新授课,是重新认识、使用网络的新窗口,同时也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子邮箱的申请与使用后的又一同类型的网络新内容,在整个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解博客的概念,会在网上浏览博客的相关信息,并且运用博客、电子邮箱、网上论坛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学会注册博客、发表日志,对于学生进行网路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以小学六年级(3)班为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开阔,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字录入技能和网络操作技能,而且较之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次数也较多;在课堂上,他们踊跃积极,团体合作能力较好。同时根据问卷调查,该班9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QQ 号和电子邮箱,并且部分同学还经常上网装扮自己的QQ空间和进行网上偷菜,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提高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了解什么是博客。 (3)建立个人博客,学会在自己的博客上面浏览信息,发表日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搜索查找关于“博客”的信息,查看中国青少年雏鹰网上的一些博客,从而初步了解“博客”的概念。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结合分组教学法和演示法,让学生完成该堂课的学习任务,并且掌握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好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建立个人博客(网上个人家园)的欲望。 (2)倡导学生健康文明地上网。 4.行为与创新 (1)培养学生文明使用博客进行交流的道德观。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作者:刘圆圆 ?单位:夏津县宋楼镇中心小学 ?更新时间:2015-11-23 17:01 ?浏览量:80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是)200字 出示下雪的图片和下雪时小朋 友们游戏的视频,通过观看图片视 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 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 欲望,在讲授环节中,借助网络和 多媒体资源,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 学生了解几种小动物脚的形状。从而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加强朗读的训 练指导和训练,随文识字,丰富学生 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 讲授、复习、 训练、实验、 研讨、探究、 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复习旧知出示上节课的 生字 开火车读 生字 生字课件 二、激趣导入课文师:、出示雪 景图让生观 察你发现了 什么多美的 1、生说出 自己的发 现(树、 房子等都 出示雪景图片

雪景图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诗歌《雪 地里的小画 家》师相机板 书,生齐读课 题 变白了) 2、齐读课 题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雪地里的 小画家究竟 是谁呢(师范读课文)2、它们是谁呢(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图片)3、让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1、生带着 疑问听师 读课文。 2、喊出小动物的名 字。3自 读课文 出示小动物图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指名读一、二句 2、理解第一句 “下雪啦,下雪啦!”听到下雪,看到下雪时,你们心 里怎呢出示插图,请看图说1、两名同学分别读 一二句2、下雪时心情很高兴 出示小动物图片和用到的资源图片 小动物和脚印贴图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者冯杨 案例摘要 本课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短片《十面埋伏》和教材配套光盘中声音、视频, 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多媒体。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多媒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己感受并收集声音、视频等媒体,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提供的 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并能对他人收集的媒体做出正确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 生的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现代媒体的兴趣。 2.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 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教材上本单元要求学生知道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 是融合了几种每体的交互式信息交流 和传播的载体。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单元的任务是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媒体。 教学重点:1、多媒体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说说多媒体技术有那些应用。 教学难点:声音和视频的处理 3. 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欣赏短片(十面埋伏)师提问:片中都涉及到那 些媒体形式。 教师启发:张艺谋用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将中国的文化、 功夫表现的如此完美,那我们 也用我们的智慧说一说他都运用了那些媒体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挑战精神) 多媒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具体谈一谈多媒体技术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学生初步具有欣赏美的能力,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希望自己的理解看法与 众不同,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和评价。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多媒体知识有初步和了解和 认识。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教学题目 第三单元感受多媒体第一节感受媒体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所选教材 信息技术(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编著) 1、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 教学题《山居秋暝 语学时安课201 所选教语文出版赵大鹏主《语文(基础模块)上 设计依 依语文课程标学习者特征分现代教育技术理建构主义学习理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生从感受秋天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秋景走入诗中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将生从诗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 .学习目 )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实现学助教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和心灵的塑造 .学习内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课,前课是宋词五首,后课是唐诗六首。本课是唐诗六首中的最后一首共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最美意境合作协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学习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最美男声(女声”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习结果: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完成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灵的塑造.学习重点及难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问题设情的关系,请学生-引导学生思索画—语—“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诗之声”环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之意”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用哪句话来概括人何种心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环节“诗之为主题设计居室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嘈杂的 场二、学习者特征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级的学生教学对象是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专201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2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首,中学学生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现在,建构主义倡导的“发现式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但笔者认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运用发现式教学,奥苏贝尔的“接受式”教学仍然是一种最经济、便捷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既是对现代教学的一种新的诠释,也为现代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建构主义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国际教育技术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建构主义的认识从盲目的推崇转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我们所倡导的建构主义不是乔纳森的那种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极端建构主义,而是建立在“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型建构主义。这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信息技术的确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解决了很多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但是实践表明还存在许多的问题。1.各类学习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课件的制作,没能很好地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辅助教学阶段,很少看到

学生利用其他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设计,也从没有一节数学课在网络机房上过。3.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有时候会影响课堂进程。教师能制作相应的课件,但是制作不够精美,大多都是素材的堆积,并且要花费大量时间;下载的课件由于技术有限,制作和修改能力较差,经常被课件牵着上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件操作不熟练,往往在课堂中因操作失误导致课堂教学的组织松散、影响教学进程。4.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时机运用不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发现,直接用课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么就是教学的所有环节都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使数学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降低了教学难度,阻碍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5.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中,从而忽视了这些画面和音乐后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课堂容量太大,课件播放的速度也很快,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是大多数学生。 三、归因分析 1.教师层面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色就是用技术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但没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设计,技术不会在本质上自动改进教育。然而,与迅速发展的教育技术相比,我国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科研研究

信息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信息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作者:————————————————————————————————日期: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者信息 姓名电子信箱电话 区县学校名称日期 课题摘要 教学题目杨氏之子 所属学科小学语文学时安排 2 年级五所选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2、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发展思维。 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它必要的信息)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项目内容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 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 惠”。 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课外补充了解 《世说新语》。 教学难点古文的理解上面有点难。让学生通过网络多接触古文,分析,理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1.一般特征:能独立使用计算机,并且熟练点击课件,网络交流。 2.入门技能:本班有独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可以上网浏览并提取相关信息素材。 会使用PPT来进行教学和学习设计。 3.学习风格:轻松,活波的学习风格,以交流为主,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积极性。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应用 1.学习环境选择(打√,如□√) (1)简易多媒体教室□√(2)交互式电子白板□ (3)网络教室□(4)移动学习环境□ 2.学习资源应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及来源教学作用使用方式 明确要求课件百度文库 创设情 境,引发 边播放、 边讲解

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化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4072520.html, 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化教学 作者:高超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9期 摘要: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本文对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小学数学中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包括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师生互动学习,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利用答题软件开展答题活动,利用信息化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数学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学学习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決实际问题。在当前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使数学教学的进行效果不理想。教师应改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活跃,高效地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创新的理念,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手段应用的重要性,这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大部分教师缺少信息化教学意识,只有在公开课或者评教课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思考,这种方式不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同时,采用这种方式不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依赖于答案,缺少自身的独立思考,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不理想。同时,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手段也缺少重视,在一些学校中缺少完善的设施,这使教学中教师难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不能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考虑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有效将两者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能够得到改善,提升教学的质量。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多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教师应改变自身的观念,将数学教学作为重要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完善的条件,能够专注地进行学习。 二、小学数学中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1.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师生互动学习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如前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以问题(或项目、案例、分歧)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论”、“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问题、案例、项目、分歧)这一核心,如图3所示。结束部分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也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 图3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一、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同样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学习者这一主体。教学目标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 在哲学上强调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虚无主义。我们知道,建构主义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同人对同一事物可得出不同的理解,但事物有其复杂的一面,也有起客观的一面,事物的某些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达到共同理解的,所以,我们在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避免陷入非理性主义的陷阱,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将教学目标简单化的倾向,不能采用传统的行为式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写应有一定的弹性、可变化性,如采用认知目标分类的层次来标识(掌握...理解...),另外,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整体性,强调知识应在真实任务的大环境中展现,学生在探索真实的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该避免传统教学目标分析过度抽象、过分细化、过分分散、过分单调的逻辑关系,而应该采用一种整体性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可以按照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然后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确定各知识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描述教学目标时,通常可以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概括的教学目的,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的具体化。如平面几何课中有一个教学目的是“理解几何术语的能力”。这是教学目标的一般陈述,旨在理解,但理解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因此理解的标准不明确。所以必须描述证明学生具有这种能力的行为例子,这样,理解变成可以操作的目的,不再是难以捉摸的东西了。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这种重整体、轻细化具体的教学目标的编写方式,是不是意味着传统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如归类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就没有用了呢?并非如此,建构主义强调要在真实情景与学习环境中体现学习知识,对所学知识结构的详细分析,将有助于设计更合理的真实任务与真实的学习环境,减少非学习范围的错误探索、提高学习效率。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要区分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允许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多重目标;其次,分析教学目标还应尊重学习主题本身内在体系特征。学习主题是由各级知识点组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上下位关系、并列关系。这样总体上,学习主题呈现多层次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分析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哲学角度看学习者是内因,外界影响是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同一课堂中,教师实施同一教学,但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 对于学习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 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的体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包括从教学目标分析到课堂管理与帮助设计等七个要素。 一、教学目标分析 在实际分析中,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常常是与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进行的。通常情况下,在确定了一门学科的总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为完成总目标所必需的学习单元内容或学习模块。在确定了单元学习内容或学习模块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确定每一单元或模块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及确定达到单元学习目标所需的知识点。所以,教学目标的分析一般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一是鉴别达到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技能及应具有的态度和情感等;二是根据目标分类理论为特定的内容和学习对象编写具体的目标。 ①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如下四个成分:(1)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2)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3)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给出一定的判别标准。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 上述目标编写方法主要是行为目标取向的,比较适宜于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的教学与学习,便于教师更加清楚地表述和理解教学任务,便于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但不利于高级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表现性目标取向凸现出优越性。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Eisner)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它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

活动后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而是指明学生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学生做关于资源浪费的社会调查;学生访谈当地的老人以了解历史;学生模拟推销活动。这些目标并不是通过明确的、具体的陈述告诉学生,而是将这些目标通过提问或布置任务的方式告知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时,重在了解那些对当前教学系统设计产生直接的、重要影响的因素。一般认为,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该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水平)、初始知识和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等,这些特征对提高教学系统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学习者认知能力分析 对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特征。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能够为我们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或认知发展水平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 (二)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某些特定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时,他们与新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状况。那么,该如何来确定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呢?编制预测题是了解学习者已有知识基础的有效方法。 (三)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动机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数学问题及其本质动态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数学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潜在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趣味性;有效教学;生机与活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会使课堂沉闷、缺乏活力而效率低下。因此,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让学生动起来,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全方位地开启学生灵动的数学智慧。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往往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而新课程中的数学例题一般都有情境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把我们的这些情境图变成“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生动画面,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网络传输和呈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实时、逼真地将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自身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判断。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使用小学生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授递与互动结合,使学生乐学、易学。由于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小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异所构成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由信息化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呈现,也可以多角度演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运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如果合理利用,可以突破教学中的这些难点。另外,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数学问题及其本质动态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数学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潜在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实际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精美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配音,营造出虚拟现实情景,使学生闻其声,临其境,入其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尤其是课前导入更吸引人,万事开首难,好的课前导入不单能营造轻松的教学空气。是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重在学生已有常识的基本上,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纪律,运用现代化手艺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经由过程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当地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奠定了基础,便于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例如: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曾设计了一节“装修招标”的数学活动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