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说明介绍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说明介绍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说明介绍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简介

绪言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Gen IV)是当前正在被研究的一组理论上的核反应堆,其概念最先是在1999年6月召开的美国核学会年会上提出的。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核电发达国家在2000年组建了Gen-IV国际论坛(GIF),并完成制定Gen IV研发目标计划。预期在2030年之前,这些设计方案一般不可能投入商业运行。核工业界普遍认同将,目前世界上在运行中的反应堆为第二代或第三代反应堆系统,以区别已于不久前退役的第一代反应堆系统。在八项技术指标上,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已开始正式研究这些反应堆类型。这项计划主要目标是改善核能安全,加强防止核扩散问题,减少核燃料浪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并降低建造和运行这些核电站的成本。并在2030年左右,向商业市场提供能够很好解决核能经济性、安全性、废物处理和防止核扩散问题的第四代核反应堆。

图1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时间跨越

第一代核反应堆产生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前,其主要目的是生产用于军事目的的铀;第二代核反应堆出现于70 年代,是目前大部分核电站使用的堆型,其目的是降低对石油国家的能源供应依赖;第三代核反应堆是在1979 年美国长岛和1986 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出现的,主要是增加了安全性,但它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核废料问题;第四代核反应堆则可以同时很好地解决安全和废料问题。对于第四代核能系统标准且可靠的经济评价,一个完整的核能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对于采用新型核能系统的第四代核电站的经济评估,人们需要采用新的评价手段,因为它们的特性大大不同于目前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核电站。目前的经济模式不适合于比较不同的核技术或核电站,而是用于比较核能和化石能源。

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堆型

最初,人们设想过多种反应堆类型。但是经过筛选后,重点选定了几个技术上很有前途且最有可能符合Gen IV的初衷目标的反应堆。它们为几个热中子核反应堆和三种快中子反应

堆。有关VHTR潜在的可供应高温工艺热以用于制氢的设想也正在研究中。快中子反应堆可使用锕系核素为燃料,以便进一步减少产生核废物,且能够增殖出大于消耗的核燃料。这些核能系统在可持续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防止核扩散和人体防护方面,拥有重大的改进和提升。下面依次简要介绍每种反应堆。

热中子反应堆

热中子反应堆是一种安全、干净的经济能源。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它将是发展核电的主要堆型,已经实用化的热中子堆有轻水堆和重水堆。然而,热中子反应堆所利用的燃料铀235,在自然界存在的铀中只占0.7%,而占天然铀99.3%的另一种同位素铀238却不能在热中子的作用下发生裂变,不能被热中子堆所利用。Gen IV中有三种最有希望的热中子概念堆。

超高温气冷反应堆(VHTR)

VHTR是高温气冷堆的进一步发展,采用石墨慢化、氦气冷却、铀燃料一次性循环方式。该反应堆的预期出口气体温度可达1000℃,这种热能可用于工业热工艺生产。例如:氢气的制备,VHTR可有效地为热化学碘硫循环制氢工艺提供热能;还可为石化工业和其它工业提供热能等。600MWth的示范堆堆芯连接一个中间热量交换器以传递热能。反应堆堆芯可为棱柱砖形,如在日本运行的HTTR;也可为球床形,如在中国运行的HTR-10。VHTR具有很好的“被动安全”特性,热效率超过50%,易于模块化,经济上竞争力强。

图2 超高温气冷堆系统示意图

VHTR设计上保持了高温气冷堆具有的良好安全特性,同时又是一个高效核能系统。它可以向高温、高耗能和不使用电能的工艺过程提供大量热量,还可以连接发电设备以满足热电联产的需要。如此一来,在保证高温气冷组合式所需安全特性的前提下,VHTR系统即可向广泛的热加工过程供热,也可高效率的生产电力。该反应堆也可适用于铀/钚燃料循环方式,以

便最低限度的产生高放核废料。该系统还具有采用铀/钚燃料循环的灵活性,产生的核废料极少。参考堆的热功率为600 MW,堆芯通过与其相连的一个中间热交换器传递热量。超高温气冷堆(VHTR)已被选为下一代核电站计划(NGNP)的目标堆型,并计划在2021年以前建成。

超临界水冷反应堆(SCWR)

超临界水冷反应堆(SCWR)系统是一个高温、高压水冷反应堆,运行在水的热力学临界点( 374℃,221Mpa/705℉,3208psia)以上。超临界水冷堆(SCWR)利用超临界水作冷却剂流体。这种水既具有液体性质又具有气体性质,热传导效率远远优于普通的"轻水"。所有SCWR基本上都是轻水反应堆(LWR),工作在高温高压下的直接一次性燃料循环的反应堆。最常见的设想是,像沸水堆(BWR)一样,其采用直接燃料循环工作方式。但由于它利用超临界水(不可与临界质量相混淆)作为工作流体,同压水堆(PWR)一样,只有一种相态。它可以在比目前的PWR和BWR更高的温度下运行。

超临界水冷反应堆(SCWR)是大有前途的先进核电系统。超临界水冷却剂可使反应堆热效率大约高出目前轻水堆的三分之一(热能效率可高达45%,目前大部分LWR的效率约33%)以及电站辅助设施(BOP)的大大简化。这是因为冷却剂在堆内不不发生相变,而且直接与能量转换设备连接。SCWR示范堆的热功率为1700MWe,工作压强25Mpa,反应堆出口温度510℃,(有可能高达550℃),使用铀的氧化物为燃料。SCWR具有类似于简单沸水堆的“被动安全”特性。

图3 超临界水冷堆系统示意图

SCWR系统主要设计用于高效廉价发电,以及可能的锕系元素管理。其堆芯设计有两种:热中子和快中子反应堆。后者是一种封闭循环式快中子反应堆,在中心设有先进的水处理工艺,以充分重复利用锕系元素。SCWR建立在两项成熟技术上:轻水反应堆技术,这是世界上

建造最多的发电反应堆;超临界燃煤电厂技术,它也在世界各地被大量地使用。由于系统简化和高热效率(净效率达44%),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超临界水冷堆只有一般反应堆的一半大小,预计建造成本仅$900/kW。发电费用可望降低30%,仅为$0.029/kWh。因此,SCWR 在经济上有极大的竞争力。目前有13个国家的32个组织展开了SCWR的研究。

熔盐反应堆(MSR)

熔盐核反应堆的冷却剂为一种熔融盐氟化物。由于熔融盐氟化物在熔融状态下具有很低的蒸汽压力,传热性能好,无辐射,与空气、水都不发生剧烈反应,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将熔融盐技术用于商用发电堆。许多方案中已提出这种反应堆和建造几个示范性电站。早期和目前的许多设想都认同将核燃料溶解在熔融的氟化盐,如四氟化铀(UF4)中,流体流入石墨堆芯后将达到临界状态,石墨还可充当堆芯的慢化剂。目前许多观点认为,核燃料应同熔盐一起分散在石墨矩阵内,熔盐可提供低压、高温冷却方式.

熔盐反应堆中,燃料是钠和锆与铀的氟化物的流动熔盐混合物,堆芯包括无包壳的石墨慢化剂。在大约700℃和低压下,熔盐混合物能形成熔盐流,熔盐型燃料流过石墨堆芯通道时释放超热粒子。熔盐流体内的热能通过一个中间热交换器被转送给二次熔盐冷却剂回路,生成的蒸汽再由三次热交换器转送给发电系统。裂变产物溶解在熔盐里,经过一个在线后处理回路,可持续清除并用232Th或238U替换这些裂变产物。然而仍将锕系元素保留在反应堆里直到它们裂变或转变成更高的锕系元素。

参考核电站的功率为1000MWe。堆芯冷却剂的出口温度为700℃,(也可高达800℃,以提高热效率)。反应堆可为超热中子反应堆,MSR采用的闭式燃料循环能够获得钚的高燃耗和最少的锕系元素。MSR的熔盐流燃料中可添加锕系核素(钚)燃料,从而免去必要的燃料加工。锕系元素和大多数裂变产物在液态冷却剂中形成氟化物。由于熔融氟化盐具有很好的传热特性和很低的汽压,因而可以降低对容器对导管系统的压力。

图4 熔盐反应堆系统示意图

熔盐反应堆燃料循环吸引人的特性还包括:高放废物只包含裂变产物,因此都是短寿命的放射性;产生的武器级裂变材料很少,因为所产生的钚的同位素主要是242Pu;燃料使用量少;由于采用非能动冷却,做成任何尺寸的这种反应堆均十分安全。

快中子反应堆

在Gen-IV 6种最有希望的概念堆中,快中子堆有3种。热中子反应堆不能利用占天然铀99%以上的铀238,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利用中子同时实现核裂变及增殖,可使天然铀的利用率从1%提高到60%~70%。据计算,裂变热堆如果采用核燃料一次循环的技术路线,则全世界铀资源仅供人类数十年所需;如果采用铀钚循环的技术路线,发展快中子增殖堆,则全世界的铀资源将可供人类使用千年以上。

气冷快中子堆(GFR)

气冷快堆(GFR)是快中子谱反应堆,采用氦气冷却、封闭式燃料循环,可实现238U的高效转化和锕系核素的管理。与氦冷热中子谱反应堆一样,GFR的堆芯出口的氦气温度很高。堆芯出口的氦气温度可达850℃,可采用直接氦气循环的涡轮机发电,也可将其热能用于热化学制氢和供热。

参考堆的电功率为288 MWe,当采用直接布雷顿循环气轮机发电时,具有很高的热转换效率,热效率可达48%。人们正在选择几种可运行于非常高的温度下,并能极大地保留裂变产物的燃料:复合陶瓷燃料,改进的颗粒燃料,或陶瓷外壳包裹的锕系混合物。堆芯的设置可基于引棒或板型燃料组件或棱柱形砖。参考的GFR系统还包括一个完整的现场乏燃料处理和重加工工厂。

图5 氦冷快中子堆系统示意图

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极少和能有效地利用铀资源是GFR的二大特点:通过结合快能谱中子和锕系元素完全再循环技术,GFR大大减少了长寿期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对比采用一次性燃料循环的热中子气冷反应堆,GFR中的快能谱中子技术,可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裂变及增殖材料(包括贫铀)。因氦气密度小,传热性能不如钠,要把堆芯产生的热量带出来就必须提高氦气压力,增加冷却剂流量,这就带来许多技术问题。另外氦气冷却快堆热容量小,一旦发生失气事故,堆芯温度上升较快,需要可靠的备用冷却系统。

钠冷快中子反应堆(SFR)

SFR是采用液态钠为冷却剂,铀和钚的金属合金为燃料的快中子谱反应堆。燃料置于不锈钢包壳内,燃料包壳间的空间充满液态钠。采用封闭式燃料循环方式,能有效地管理锕系元素并转换铀238。这种燃料循环可实现锕系完全循环利用,可用的堆型有两种:一种为中等功率(150~500 MWe)的钠冷堆,使用铀-钚-少量锕系-锆合金燃料,采用设备上与反应堆集为一体的基于高温冶炼工艺的燃料循环方式;另一种是使用铀、钚混合型MOX燃料的中到大等功率(500~1500 MWe)的钠冷堆,采用位于堆芯中心位置的基于先进湿法工艺的燃料循环方式。两者的出口温度大约都为550℃。一个燃料循环系统可为供应多个反应堆。

SFR项目计划建立在两个密切相关的现有方案上,即液体金属快速增殖反应堆(LMFBR)与整体式快速反应堆(IFR),IFR是专门为核燃料循环而设计一种核反应堆。目的是通过增殖生产钚和消耗超铀元素的方式,提高铀的利用效率。反应堆设计上使用未慢化的堆芯以运行快中子,因而可以裂变利用任何超铀元素(某些情况下当作燃料)。除了可在废物循环中除去长半衰期的超铀元素的优点外;当反应堆过热时,SFR中的燃料会发生膨胀,从而自动放慢链式反应。这种方式是被动安全的。

图6 钠冷快中子堆系统示意图

钠在98℃时熔化,883℃时沸腾,具有高于大多数金属的比热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价

格较低,适合用作反应堆的冷却剂。但是,金属钠的另外一些特性,又使得在用液态金属钠作快堆冷却剂的同时带来许多复杂技术问题。这些特性包括:钠与水接触发生放热反应;液态金属钠的强腐蚀容易造成泄漏;钠在中子照射下生成放射性同位素;钠暴露在大气中,在一定温度下与大气中水分作用会引起着火。钠的这些特性给钠冷快堆设计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钠冷快堆设计要比压水堆设计复杂得多。这些可以通过反应堆结构及选材来解决。

SFR的设计目的是管理高放废物、特别是钚和其它锕系元素。这个系统重要的安全特性包括:长热力响应时间,冷却剂沸腾时仍有大的裕量空间,主系统运行在大气压力附近,主系统中的放射性钠与发电回路的水和蒸汽之间有中间钠回路系统,等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投资成本会不断降低,钠冷快堆也将能投产于发电市场。与采用一次燃料循环的热中子谱反应堆相比,SFR中的快中子谱,使得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裂变和增殖材料(包括贫铀)成为可能。

由于具有燃料资源利用率高和热效率高等优点,SFR从核能和平利用发展的早期开始就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技术上,SFR是Gen-IV 6种概念中研发进展最快的一种。美国、俄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核能技术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都先后建成并运行过实验快堆,通过大量的运行实验已基本掌握快堆的关键技术和物理热工运行特征。

铅冷快中子反应堆(LFR)

LFR是采用铅或铅/铋低熔点液态金属作冷却剂的快中子堆。燃料循环为封闭式,可实现铀238的有效转换和锕系元素的有效管理。封闭式燃料循环。通过设置中心或区域式燃料循环设备,LFR能实现锕系燃料完全再利用。可以选择一系列不同容量的机组:50~150 MWe级,

图7 铅冷快中子堆系统示意图

其两次燃料换装的间隔时间很长;300~400 MWe级的模块化核能系统和1200 MWe级的大单元集成电站。(每种机组具有长寿命,工厂制造的核心,无需任何补偿的电—化学能量转换。)

燃料采用包含铀238或超铀核素的金属体或氮化物。LFR采用自然对流方式冷却,反应堆出口冷却剂温度为550℃,采用先进材料则可达800℃。较高的温度还可用于热化学制氢。

50~150 MWe级的LFR小容量交钥匙机组,可建造在工厂内,以闭式燃料循环运行,采用长换料周期(15~20年)的盒式堆芯或可更换的反应堆模块。其具有供给小电网市场电力需求的特性,也适用于那些不准备在本土建立燃料循环体系来支持其核能系统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核能系统可作为小型分布式发电,也可用于生产其它能源,包括氢和饮用水的生产。

铅在常压下的沸点很高,热传导能力较强,化学活性基本为惰性,以及中子吸收和慢化截面都很小。铅冷快堆除具有燃料资源利用率高和热效率高等优点外,还具有很好的固有安全和非能动安全特性。因此,铅冷快堆在未来核能系统的发展中可能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结语

GIF选定的六个系统中,有两个载热流体为气体的高温反应堆、两个液态金属(钠和铅合金)作冷却剂的反应堆、一个超临界压水堆和一个熔盐反应堆;其中四个是快中子型,五个可循环利用原子裂变产生的锕系元素、并在“封闭”回路内同时进行废料处理。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覆盖范围广阔,多堆型,可持续运行,更安全可靠,更廉价,更能防止核扩散的特点,给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满足不同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需要。对此,我国应抓住机遇,尽早申请成为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的正式成员,以广泛吸收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成员国拥有的第四代反应堆研发经验,提升我国第四代反应堆的自主研发能力。随着各国的密切合作和核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核能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安全、更清洁、更廉价的能源,同时减少温室效益的影响,也可能最终解决人类发展的能源难题。

附表:

第四代核反应堆国际论坛(GIF)介绍

第四代核反应堆国际论坛(GIF)成立于2001年7月,旨在领导先进的核技术国家,共同合作发展下一代核能系统,以满足世界未来的能源需求。 2005年,这一特殊的国际合作组织取得了一个里程碑的突破,该论坛的5个成员国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国际先进的核能系统的协议。2002年,9个GIF创始成员国在瑞士加入GIF,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2003年加入。俄罗斯最近于2006年底加入了该组织。

表1: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特征

MSR(molten salt reactor)

GFR(Gas-Cooled Fast Reactor)

SFR(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

LFR(Lead-Cooled Fast Reactor)

参考文献

1.哈琳.六种第四代核反应堆概念.国外核新闻,2003,(1)

2.第四代核电系统.东北电力技术,2003,(8)

3.杨孟嘉,任俊生.第4代核能系统研发介绍,国际电力,2004,(5)

4.王世亨.第四代核电站与中国核电的未来, 科学(上海),2005,(1)

5.Generation IV Nuclear Reactors. UIC Briefing,Paper # 77. 2006

6.卜灵.美国下一代核反应堆. 国外核新闻, 2002,(04)

7.张炎.世界先进核反应堆. 国外核新闻, 2003,(12)

8.臧明昌.第四代核能和氢气经济——21世纪能源领域的新进展. 核科学与工程, 2004,(03)

9.闫淑敏.第一代到第四代反应堆. 国外核新闻, 2004,(04)

10.(图片来源)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简介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简介 绪言 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Gen IV)是当前正在被研究的一组理论上的核反应堆,其概念最先是在1999年6月召开的美国核学会年会上提出的。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核电发达国家在2000年组建了Gen-IV国际论坛(GIF),并完成制定Gen IV研发目标计划。预期在2030年之前,这些设计方案一般不可能投入商业运行。核工业界普遍认同将,目前世界上在运行中的反应堆为第二代或第三代反应堆系统,以区别已于不久前退役的第一代反应堆系统。在八项技术指标上,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已开始正式研究这些反应堆类型。这项计划主要目标是改善核能安全,加强防止核扩散问题,减少核燃料浪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并降低建造和运行这些核电站的成本。并在2030年左右,向商业市场提供能够很好解决核能经济性、安全性、废物处理和防止核扩散问题的第四代核反应堆。 图1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时间跨越 第一代核反应堆产生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前,其主要目的是生产用于军事目的的铀;第二代核反应堆出现于70 年代,是目前大部分核电站使用的堆型,其目的是降低对石油国家的能源供应依赖;第三代核反应堆是在1979 年美国长岛和1986 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出现的,主要是增加了安全性,但它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核废料问题;第四代核反应堆则可以同时很好地解决安全和废料问题。对于第四代核能系统标准且可靠的经济评价,一个完整的核能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对于采用新型核能系统的第四代核电站的经济评估,人们需要采用新的评价手段,因为它们的特性大大不同于目前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核电站。目前的经济模式不适合于比较不同的核技术或核电站,而是用于比较核能和化石能源。 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堆型 最初,人们设想过多种反应堆类型。但是经过筛选后,重点选定了几个技术上很有前途且最有可能符合Gen IV的初衷目标的反应堆。它们为几个热中子核反应堆和三种快中子反应

浅谈反应堆保护系统设计

浅谈反应堆保护系统设计 摘要为了科学利用核能,保障核电站的运行安全,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进行保护控制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本文介绍了核电站数字化控制系统的保护系统的设计原则,并对其典型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能;数字化控制系统;保护系统;可靠性 前言 核能是一种稳定的清洁能源,使用核能发电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然而,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核电项目受到了严重打击,中国政府立即暂停了已开工的核电项目,并对新上核电项目进行严格审批,直到近年才陆续重新开工。如何确保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如何使用好核能这把双刃剑,已成为决定整个核电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微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控制系统已取代了传统模拟控制和保护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化控制系统中反应堆保护相关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原则。 1 系统组成 1.1 核电站的基本构成 核电站是用核能生产电能的电厂,从生产角度上讲,核电站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通过核能放热产生蒸汽,称之为核岛;另一部分与常规电厂相同,利用蒸汽生产电能,称之为常规岛。 核岛系统由反应堆、主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和相应管道组成,反应堆外壳是一个耐高压容器,主要用于将全部核放射限制在其范围之内、防止飞机撞击等事件,是放射物质与环境之间的第三道屏障。 但是,当反应堆出现异常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或停止其核反应,堆芯温度将不断上升,进而导致核岛内压力不断升高,当压力高到容器无法承受时,最终会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 1.2 反应堆保护系统 (1)概述 反应堆保护系统的作用就是保护三大核安全屏障(即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的完整性[1]。当核电站的某些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设置在核电站各个设备、管道的压力、温度、流量传感器参数也会发生变化,当这种参数变化达到危及三大屏障完整性的阈值时,紧急停闭反应堆,必要时启动专设安全设施,通过淋水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温度,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 反应堆保护

第三章 反应堆保护 3.1 概述 3.1.1 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功用。 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功用主要是保护三大核安全屏障(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的完整性。 当运行参数达到危及三大核安全屏障完整性的阈值时,保护系统动作触发反应堆紧急停堆和启动专设安全设施。 3.1.2 反应堆保护系统的组成。 广义地讲,反应堆保护系统应包括核岛KRG (过 程测量系统,通常称为SIP ),RPN (核仪表系统), RPR (反应堆保护系统)以及所有专设安全系统(如 RIS ,RCV ,ETY 等)。 KRG 和RPN 分别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 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转成开关量信号送至RPR 系统进行逻辑运算形成保护指令,最终送至执行机构执行保护动作,如图3.1。 3.1.3 保护系统的设计准则 1.单一故障准则 单一故障准则是指某设备组合或系统,在其任何部位发生可信的单一随机故障时仍能执行正常功能,即系统内的单一故障不会妨碍系统完成要求的保护功能,也不会给出虚假的保护动作信号(误动作)。由该单一故障引起的所有继发性故障均应视为单一故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该准则要求保护系统内单一故障或单次事件引起的故障不应有损于系统的保护功能。 2.冗余性和独立性 冗余性是为了满足单一故障准则,冗余有整体冗余和部件冗余,各冗余通道之间应有独立性(电气独立和实体独立)。为保证电气独立性,电源系统也应有冗余度,冗余性和独立性为在线周期试验和在线维修提供了手段。 3.多样性 多样性准则针对共模故障,可通过功能多样性和设备多样性来实现。共模故障是指某一事件或条件均能导致同一类(采用同一设计原理或材料的)设备产生相同的故障。 4.故障安全准则 故障安全准则是在某系统中发生任何故障时仍能使该系统保持在安全状态的设计原则。 KRG RPN RPR 执 行 机 构 RIS ,RCV ,ETY ,停堆开关…… 图3.1 反应堆保护系统组成框图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第7-8章)

温度变化对反应堆的影响 反应性系数 反应性系数是反应堆的反应性相对于某一个参数的变化率。温度系数的表示式 按照反应性的定义ρ=1-k -1,反应性温度系数可 6 温度系数对反应堆稳定性的影响 正的反应性温度效应会造成反应堆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在反应堆设计时不希望出现正的温度系数。 具有负温度系数的反应堆,温度变化引起的反应性变化是负反馈效应,因而具有内在的稳定性。 T上升,K eff 下降,功率P下降,T回到初始值。 T下降,K eff 上升,功率P上升,T也会回到初始值。

燃料温度系数 燃料温度变化一度时所引起的反 燃料温度系数的影响因素燃料温度系数的影响因素:燃料温度,燃料燃耗 慢化剂温度系数 慢化剂温度变化—度时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称为慢化剂温 慢化剂温度系数与水铀比的关系慢化剂温度系数与单位体 慢化剂的反应性温度系数慢化剂温度系数与温度和燃耗的关系 慢化剂温度系数与 慢化剂温度、硼浓 随着慢化剂温度的 增加,慢化剂温度 系数向负的方向变 加,慢化剂温度系 数向正的方向变化。

空泡系数几种堆型的反应性系数 功率系数 单位功率变化所引起的反应性称为功率反应性系数。 典型压水堆的功率系数功率系数一般为负值。 功率亏损 从运行上更有意义的是功率系数的积分量,即功率 功率亏损定义为从零功率变化到满功率时反应性的 从一功率升到另一功率一定要向堆芯引入正反应性。

剩余反应性:堆芯没有任何控制毒物时的反应性称 反应性控制中常用物理量反应性的三种控制方式 反应性控制的任务 主要任务是使得反应堆保持受控运行状态: 反应性控制的类型控制分成三类: 控制反应性的方法 在压水堆中主要有两种 反应性控制手段的比较

华龙一号与M310核电机组反应堆保护系统结构差异性分析

华龙一号与M310核电机组反应堆保护系统结构差异性分析 摘要:反应堆保护系统(RPS - Reactor Protection System)是核电站重要的安全 系统,福清5、6号机组核电站数字化反应堆保护系统基于AREVA公司的TXS 平 台实现,与以往不同,反应堆保护系统的逻辑功能也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本文将 通过对比这些差异,发现华龙一号反应堆保护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完善了 系统的调试和维护。 1 引言 反应堆保护系统(RPS - Reactor Protection System)是核电站重要的安全系统,它监测与反应堆安全有关的重要参数,当这些参数达到安全分析确定的整定值时 自动触发紧急停堆和/或启动专设安全设施,以限制事故的发展和减轻事故后果,保证反应堆及核电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周围环境释放。 反应堆保护系统包括反应堆紧急停堆系统(RTS - Reactor Trip System)和专设 安全设施驱动系统(ESFAS - Engineered Safety Features Actuation System)两部分,每个系统都是由仪表系统和逻辑系统组成。它包括了用于保护参数测量的测量电路、信号调整、保护逻辑驱动控制接口单元以及辅助电源供给单元。 福清5、6号机组核电站数字化反应堆保护系统基于AREVA公司的TXS 平台 实现。整个系统由4 个保护组(IP、IIP、IIIP、IVP)和2个逻辑系列(A、B)组成。单个通道保护参数的采集处理和阈值比较在保护组完成,停堆和专设逻辑符 合在A,B 列完成。福清1-4号机组核电站数字化反应堆保护系统基于INVENSYS 公司的TRICON平台实现,整个系统也是由4 个保护组(IP、IIP、IIIP、IVP)和2 个逻辑系列(A、B)组成。单个通道保护参数的采集处理和阈值比较在保护组完成,但是停堆逻辑符合在四个保护组完成,专设逻辑符合在A,B 列完成。 2 反应堆保护系统结构差异性分析 2.1 M310机组反应堆保护系统设计 福清1-4核电站保护系统上游为4重冗余的保护组,4 个保护仪表组分布在4 个隔离的连接厂房内。不同的是,每个保护组包括两个多样化子组和一个服务器 子组。每个子组完成安全级过程仪表和核仪表信号的采集,阈值比较以及停堆逻 辑符合,触发单通道的停堆信号和到ESFAS列的驱动专设动作的“局部脱扣信号”;服务器子组采集保护组内的PAMS 信号以及其他需要在非安全级显示和处理的信息,与位于A,B列的服务器子组通讯,并通过列内的服务器子组将PAMS信号 上传到SVDU显示,将其他信息通过网关传输到非安全级系统,类似与福清5、6 号机组通信传输单元TUA/B。4 个保护组之间以及与ESFAS间通过远程IO的方式 进行数据传输。 福清1-4号核电站保护系统下游为两个冗余的ESFAS列,每个列包括两个多 样化子组和一个服务器子组。多样化子组接收来自保护组的“局部脱扣信号”并进 行逻辑符合产生系统级ESF 动作,并根据具体工艺要求进行部件级的ESF 逻辑控制。最终ESF 驱动信号通过硬接线传输到PLM。列服务器子组负责与保护组服务 器子组,SVDU 以及非安全级的通讯。优选模块(PLM)接收来自四个上游系统的 指令信号,按优先级次序依次为ECP 系统级手动控制指令、1E 级Tricon 的ESFAS 指令、ATWT/多样化保护系统指令、来自非安全级系统的指令。PLM模件采用FPGA技术,只完成优选逻辑和定期试验功能,执行器状态信息的显示,驱动命 令的保持和中断等功能由其他系统完成。PLM 模件只接受硬接线信号,对于来自 非安全级系统的信号需进行电气隔离。

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特点及其热力循环

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特点及其热力循环 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特点 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有别于第三代先进反应堆。它在拓宽核能和平利用空间,提高核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新颖的规划设想,包括更合理的核燃料循环、减少核废物、防止核扩散以及消除严重事故、避免厂外应急等。 2002年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选择了以下6种技术方案作为第四代核反应堆重点开发对象。 1.超临界水冷堆(SCWR) SCWR是在水的热力学临界点以上运行的高温、高压水冷堆。SCWR效率比目前轻水堆高1/3,采用沸水堆的直接循环,简化了系统。在相同输出功率下,由于采用稠密栅格布置以及超临界水的热容大,因此SCWR只有一般轻水堆的一半大小。 超临界水冷堆及其系统因为反应堆的冷却剂不发生想变,而且采用直接循环,可以大大简化系统。SCWR参考堆热功率1700MWt,运行压力25MPa,堆芯出口温度510℃,使用氧化铀燃料。SCWR的非能动安全特性与简化沸水堆相似。SCWR结合了轻水反应堆和超临界燃煤电厂两种成熟技术。由于系统简化和热效率高(近效率达44%),发电成本可望降低30%,SCWR在经济上有很大竞争力。

日本提出的热中子谱超临界水堆系统是较为典型的压力容器式反应堆。该方案取消了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和二回路相关系统,整个装置是一个简单的闭式直接循环系统。超临界压力水通过反应堆堆芯加热直接引入汽轮机发电,实现了直接循环,使系统大大简化。系统压力约25.0MPa,反应堆的冷却剂入口温度为280℃,出口温度为530℃。装置热功率为2740MW,净效率高达44.4%,可输出1217MW 电功率 SCWR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材料和结构要耐极高的温度、压力以及堆芯的辐射,这就带来了很多相关问题,涉及腐蚀问题、辐射分解作用和水化学作用以及强度和脆变等问题;SCWR的安全性,涉及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设计,要克服堆芯再淹没时出现的正反应性;理论上有可能出现密度波以及热工水力学和自然循环相耦合的不稳定性。功率、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上有很大挑战,例如,给水功率控制,控制棒的温度控制,汽轮机的节流压力控制等。需要研究电站的启动过程,防止启动过程出现失控。 2.超高温气冷堆(VHTR) VHTR是高温低冷对的进一步发展,采用石墨慢化、氦气冷却、铀燃料一次通过的循环方式。其燃料可承受高达1800度高温,冷却出口温度可大1000度以上。VHTR具有良好非能动安全特性,热效率可超过50%,经济上竞争力强。VHTR可以向高温、高耗能和不使用电能的工艺过程提供光谱热量,还可以与发电设备组合以满足热电联产的需要。系统还具有采用铀/钚燃料循环的灵活性,产生的核废料极少。 VHTR要从目前的堆芯出口温度850到950度提高到1000到1100度,仍有许多技术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超高温下,铯和银迁徙能力的增加可能会使得燃料的碳化硅包覆层不足以限制它们,所以需要进行新的燃料和材料研发,以满足堆芯出口温度可达1000度以上的要求;事故时燃料温度最高可达1800度;最大燃耗可达150到200(GWD/MTHM)。 3.熔盐反应堆(MSR) 熔盐反应堆是钠、锆和铀的氟化物液体混合物做燃料的反应堆。氟化物传热性能好,无辐射,与空水、水都不发生剧烈反应。在熔盐中产生的热量通过中间热交换器传给二次侧冷却剂,在通过第三热交换器传给能量转化系统。参考电厂的电功率是百万千瓦级。堆芯出口温度700度,也可达800度,以提高热效率。

核反应堆课后题

第一章思考题 1.压水堆为什么要在高压下运行? 2.水在压水堆中起什么作用? 3.压水堆与沸水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压水堆主冷却剂系统都包括哪些设备? 5.一体化压水堆与分散式的压水堆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6.重水堆使用的核燃料富集度为什么可以比压水堆的低? 7.在同样的堆功率情况下,重水堆的堆芯为什么比压水堆的大? 8.气冷堆与压水堆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9.石墨气冷堆中的百墨是起什么作用的? 10.快中子堆与热中子堆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11.快中子堆在核能源利用方面有什么作用? 12.回路式制冷堆与池式饷冷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3.在使用铀作为反应堆冷却剂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14.快中子堆内使用的燃料富集度为什么要比热中子反应堆的高? 第二章思考题 1.简述热中子反应堆内中子的循环过程。 2.为什么热中子反应堆中通常选用轻水作慢化齐IJ? 3.解释扩散长度、中子年龄的物理意义。 4.述反射层对反应堆的影响。 5.简述反应性负温度系数对反应堆运行安全的作用。 6.解释“腆坑”形成的过程。 7.什么是反应堆的燃耗深度和堆芯寿期?

8.大型压水堆通常采取哪些方法控制反应性? 9.简述缓发中子对反应堆的作用。 10.简述反应性小阶跃变化时反应堆内中子密度的响应。 第三章思考题 1.能用于压水反应堆的易裂变同位素有哪些,它们分别是怎样生成的? 2.为什么在压水堆内不直接用金属铀而要用陶瓷U02作燃料? 3.简述U02的熔点和热导率随温度、辐照程度的变化情况。 4.简述U02芯块中裂变气体的产生及释放情况。 5.燃料元件的包壳有什么作用? 6.对燃料包壳材料有哪些基本要求?目前常用什么材料? 7.为什么错合金用作包壳时,其使用温度要限制在350℃以下? 8.何谓错合金的氢脆效应,引起氢脆效应的氢来源何处? 9.错合金包壳的氢脆效应有何危害,应如何减轻这种不利影响? 10.什么是U02燃料芯块的肿胀现象,应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11.控制棒直径较细有什么好处? 12.定位格架采用什么材料制戚,为什么? 13.定位格架有何功用? 14.对用作控制棒的材料有什么基本要求? 15.通常用作控制棒的元素和材料有哪些? 16.简单说明Ag-In-Cd控制材料的核特性。 17.为什么选用棚酸作为化学控制材料? 18.试给出可燃毒物的定义。 19.二氧化铀作燃料主要有哪些优缺点?

仪控综合改造之堆外核测系统

仪控综合改造之堆外核测系统 发表时间:2018-05-28T16:44:32.4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作者:王伟 [导读] 本文介绍了秦山一期R10实行的仪控综合改造项目之堆外核测系统改造。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嘉兴 3143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秦山一期R10实行的仪控综合改造项目之堆外核测系统改造,重点介绍改造后的系统的功能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 关键词:仪控综合改造;堆外核测系统;安装及调试 一.概述 核电厂仪表和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提高。应用数字化技术得当,可以提高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电厂运行的可利用率,能给电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经过对国内外基于模拟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平台的应用现状和趋势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最终选择采用数字化技术来改造反应堆保护系统和堆外核测系统。从国外对数字化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广泛应用来看,其优越性、可靠性越来越多得到个电厂业主的认可。 此次堆外核测系统的改造的主要工作为:1.测量机柜的更换,包括旧机柜拆除、新机柜安装、组件的上柜等;2.探测器信号电缆的更换,由于测量机柜物理位置发生变化,信号电缆需要重新更换,源量程信号电缆全部更换,中间量程和功率量程信号电缆从02贯穿件侧到05机柜全部更换;3.硬件性能测试和整个系统功能测试;4.和相关系统接口的调试工作,由于模拟量输出方式发生改变,堆外核测系统以前模拟量输出为电压信号,此次输出全部改成4-20mA电流输出,这样就涉及到相关系统接口组件发生变化;5.R10期间和改造有关的堆外核测系统工作,源量程探测器B的更换,中间量程探测器A/B的更换。 二、堆外核测系统功能及结构介绍 反应堆核测量系统是用来了解反应堆运行工况的装置,即了解堆内裂变状况的装置。反应堆核测量系统,主要测量堆功率及堆周期,并将测量结果用仪器显示出来,供操纵人员监督和操纵反应堆的运行,或者将测量结果送到信号保护系统去,在反应堆偏离规定的工况时,通过反应堆保护系统,自动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反应堆的安全;或者将功率信号送到功率调节系统去,功率调节系统再根据汽轮机的功率和堆的实际功率的差值,自动调节堆的功率水平,或者将测量结果送到自动记录仪和计算机系统,将反应堆的运行工况记录下来,供了解和分析反应堆的运行状况时用。 改造前堆外核测系统组成情况介绍: 源量程: 1.脉冲处理组件和周期处理组件组为法国MG公司生产。 2.脉冲周期仪,由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3.脉冲计数率音响装置,由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4.探测器为硼沉积计数管(CPNB44),法国MG公司生产。 中间量程: 1.直流对数周期仪是中间量程唯一的测量组件,由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2.探测器为γ补偿电离室,由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功率量程: 1.功率量程的仪表主要有线性功率测量装置、象限功率倾斜装置、功率通道比较装置,由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2.探测器为长中子电离室,由法国MG公司生产。 3.改造后堆外核测系统组成情况介绍: 源量程: 1.探测器为硼沉积计数管(CPNB44),法国MG公司生产,R10期间安排的预防性维修进行了B通道探测器更换,但是探测器类型和厂家都没有变化。 2.所有仪表都由AREVA NP公司提供,主要仪表有前放、主放和源量程音响装置等; 3.逻辑处理CPU,通讯CPU和输入输出等外围组件是整个堆外核测通道所公用。 中间量程: 1.探测器为γ补偿电离室,由北京核仪器厂生产,R10期间安排的预防性维修进行了A/B通道探测器更换,但是探测器类型和厂家都没有变化; 2.所有仪表都由AREVA NP公司提供,主要仪表有电流放大器。 3.逻辑处理CPU,通讯CPU和输入输出等外围组件是整个堆外核测通道所公用 功率量程: 1.探测器为长中子电离室,由法国MG公司生产,R10期间没有进行更换; 2.所有仪表都由AREVA NP公司提供,主要仪表有电流放大器SCV1; 3.逻辑处理CPU,通讯CPU和输入输出等外围组件是整个堆外核测通道所公用。 三.问题解决和技术创新 1.解决了安全级系统要求通道间隔离的问题 核电厂安全级的系统要求各冗余通道间满足实体分割和电气隔离的要求。新的系统分布在4个不同的房间,满足了实体分割的要求。 2.源量程和中间量程通道分配更加统一 改造前源量程和中间量程通道分配不够清楚,源量程A分配到了A1,源量程B分配到了B2;中间量程A分配到了A2,中间量程B分配到

核反应堆系统与设备前5章复习题

第一、二章 1、以下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1RX309;9DC210;1RCP001PO;2ABP001PO;GRE003VV; REA065VB;RCP005MP;007LT;1RCVA001 注:R-反应堆厂房;D-柴油机厂房;AB(H)P -低压给水加热器系统;RCP-反应堆冷却剂系统;GRE---汽机调节系统;REA-反应堆硼和水补给系统;M-经传送器;L-就地;A-中压电缆P41-46 2、压水堆本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是什么(了解即可)? 反应堆堆芯、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和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3、堆芯有多少燃料组件?请描述燃料组件的构成。 157个燃料组件;每个燃料组件共有264根燃料元件棒、24根控制棒导向管和一根中子注量率导管,按17*17排列成正方形栅格,共289个棒位。沿高度方向有8个定位格架和3个中间搅混架 4、第一循环时堆芯有哪些组件?各组件数量是多少? 燃料组件157 控制棒组件49 可燃毒物组件66 初级中子源组件2 次级中子源组件2 阻力塞组件38 5、分述第一燃料循环时堆芯各功能组件的作用。 控制棒组件作为中子吸收剂,起到调节堆内功率水平、温度和停堆的作用;可燃毒物组件是平衡第一次装料后的后背反应性;初级中子源组件在新堆初次启动时,产生用于指示中子水平的中子;次级中子源组件在反应堆内受中子照射后才激活成为中子源,在满功率运行2个月后,其放射性强度可允许停堆12个月后再启动时使用;阻力塞组件用来堵住燃料组件的导向管,以防止堆芯冷却剂旁路 6、第八循环堆芯内有哪些组件?各组件数量是多少? 燃料组件157 控制棒组件61 次级中子源组件2 阻力塞组件94

反应堆保护系统试验系统的研究

反应堆保护系统试验系统的研究 张东升1,朱毅明2,左新2 1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北京 (100083) 2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E-mail:tjudsoo@https://www.360docs.net/doc/2d14878296.html, 摘要:本课题对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试验系统的开发需求,研究了试验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CPLD和NI技术完成了新的试验系统的研制,通过了现场各种性能测试,满足了用户要求,对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该课题的研究加快我国的反应堆保护系统及其试验系统的数字化进程,推动了CPLD和虚拟仪器技术在核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反应堆保护系统;试验系统;CPLD;虚拟仪器 1. 引言 反应堆保护系统(Reactor Protection System) 是狭义上反应堆保护系统的简称,而由SIP (过程仪表系统)和RPN(核仪表系统)、RPS(反应堆保护系统)以及所有专设安全系统(如RIS、EAS、ETY等)一起,构成广义的反应堆保护系统。其中SIP系统作为核岛KRG 系统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将由变送器测量得到的过程变量(压力、水位、流量、温度、转速等)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最终经阈值处理形成逻辑保护信号,送至RPS进行逻辑运算(3取2或4取2)形成保护指令。 RPS系统主要完成反应堆异常工况下的紧急停堆,并触发专设安全设施,从而减轻事故后果,先进、可靠的反应堆保护系统对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反应堆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其故障是隐蔽的,也就是说在反应堆出现事故瞬态的情况下,保护系统才起作用,那么如何保证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则是定期试验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数字化试验系统还提供必要的事故后检测手段,以监测反应堆停堆后因事故而导致的异常工况。[1] 2. 反应堆保护系统试验系统研究 2.1背景介绍 SIP定期试验就是采用系统辩识和模式识别等方法来对该系统进行验证,这对于核电站正常安全的工作有重要意义,也对于高安全级别高系统的安全验证有推广作用.然而由于SIP系统是一个保护系统,也就是说,在反应堆出现事故瞬态的情况下,SIP才起作用,在反应堆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其故障是隐蔽的。为了及时发现故障以保证SIP系统的可用性,必须对SIP系统进行定期试验。 整个保护系统的试验系统分为三段:T1试验、T2试验和T3试验,如下图1

反应堆保护系统(RPR)

186 §1.6.4 反应堆保护系统(RPR ) 一、 系统功能 反应堆保护系统(RPR )是指由所有电器件、机械器件和线路(从传感器一直到执行机构的输入 端)组成的产生保护信号的系统,它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能自动触发有关的系统(需要时包括停堆系统)动作,以保证发生预计运行事件时,核 电厂的主要参数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2) 能检测事故工况并触发为减轻这些事故工况后果所需的系统动作; (3) 能抑制控制系统的不安全动作。 图(1)示出反应堆保护系统(RPR )在整个反应堆安全系统的位置。 图(1) 反应堆安全系统组成图 RPR 系统与全体保护仪表组件的联系可分为 热工仪表 和核仪表两部分,这些仪表组件从模拟测量 中触发逻辑信号,因此, RPR 系统的上游端与以下主要系统相连: 保护系统 保护执行系统 反应堆安全系统(紧急停堆系统工程安全设施系统)

RPN系统的下游端与给出停堆或保护动作安全命令的传递系统相连,安全命令的种类有:停闭反应堆停闭 反应堆冷却剂泵跳闸 汽机脱扣 保护信号蒸汽管隔离 安全壳隔离状态A,B 安全注射 安全壳喷淋 给水隔离 辅助给水启动 柴油发电机组启动 保护系统的安全作用是: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 1、当控制系统失效而导致产生错误指令时 187

2、在异常的事件情况下,包括故障(incidents)和事故(accidents)状态 保护三大核安全屏障(即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的完整性,当运行参数达到危及三大屏障完整性的阈值时,紧急停闭反应堆和启动专设安全设施。 二、系统描述 1、系统设计准则 双重二取一 M=A(A+B)(C+D) 三取二 M=A C+AB+BC 四取二 M=AB+AC+AD+BC+BD+CD 图(2) 逻辑符合电路例(断电方式) 188

四代快堆特性分析及前景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4878296.html, 四代快堆特性分析及前景展望 作者:李伟哲覃国秀 来源:《科技信息·下旬刊》2017年第06期 摘要:四代核电技术共六种堆型,其中三种为热堆,三种为快堆。快堆由于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以及钠冷快堆的特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气冷快堆;铅冷快堆;钠冷快堆 近几年,我国的核电技术发展迅速,不仅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水堆技术,并且已经将核电技术输出到了国外。我国在大范围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同时,也在积极研发四代堆技术。 四代反应堆包括六种堆型,包括气冷快堆、铅合金液态金属冷却快堆、液态钠冷却快堆、熔盐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超高温气冷堆。前三种为快堆,后三种为热堆。快堆比热堆最大的优势是燃料的可增殖。热堆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热中子引起铀235裂变产生的热量,以及裂变产物产生的衰变热。快堆由快中子引发裂变,主要用钚239作为核燃料。在反应堆堆芯,钚239的外围区域放有铀238,堆内的快中子撞击钚239使其发生裂变,裂变产生的快中子被外区的铀238吸收,生成铀239,铀239属于不稳定核素,经过几次衰变后会转化为钚239。也就是说随着反应的进行,堆芯的核燃料会反而会变多,这种现象就叫做燃料的增殖。因此快堆技术优于热堆技术,快堆不仅可以节省燃料,还可以提高反应堆的能效。 1 气冷快堆 气冷快堆,英文缩写为GFR。是由快中子引发裂变,用氦气作为冷却剂的反应堆。气冷 快堆的燃料主要有复合陶瓷型、先进颗粒型和锕系元素混合物陶瓷包壳元件型三种,燃料循环的形式为闭式。运行时的出口温度约为850℃。 堆芯布局可以是棱柱块状或者是针状或板状燃料组件。GFR参考堆有一个一体化的场内 乏燃料处理和再处理厂。通过综合利用快中子谱与锕系元素的完全再循环,将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降到最低[1]。由于冷却剂使用的是气体,因此其热导率较低,目前对气冷快堆的 研究较少。 2 铅冷快堆 铅合金液态金属冷却快堆,英文缩写为LFR。由快中子引发裂变,用铅或铅/铋液态合金作为冷却剂的反应堆。堆芯装载的核燃料有铀钚混合的氧化物或氮化物两种,其采用的燃料循环方式与气冷快堆一样,属于闭式循环。运行时的冷却剂出口温度一般为550℃,如果使用的是先进的核材料,温度可达800℃。核电站的额定功率可在几种方案中进行选择,包括一个换

核反应堆及发展

核反应堆的类型 核电站中的反应堆设计具有多样性,也就是说,核反应堆具 有不同类型,相应形成不同的核电站。可以利用下列三个特点表征不同类型的反应堆。第一,所用的核燃料可以是天然铀或浓缩铀、钚或钍;第二,使用不同类型的冷却剂,可以是水、二氧化碳、氦气或钠;第三,用于控制链式反应中释放的中子能量的慢化剂,可以是石墨、重水或轻水(即普通水)。 下面就是迄今国际上核电站常用的4种核反应堆型。 压水堆是以加压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且水在堆内不沸 腾的核反应堆。目前以压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核电站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沸水堆是以沸腾轻水为慢化剂和冷却剂并在反应堆压力容 器内直接产生饱和蒸汽的核反应堆。沸水堆与压水堆同属轻水堆,都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建造费用低和负荷跟随能力强等优点。它们都需使用低富集铀作燃料。以沸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未来市场中仍将占有显著的地位。 重水堆是以重水作为慢化剂,轻水或重水作为冷却剂的核反应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重水堆分压力容器式和压力管式两类。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较早的核电站,但已实现工业规模的只有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坎杜型压力管式重水堆核电站。

快堆是由快中子引起链式裂变反应的核反应堆。快堆在运行中既消耗裂变材料,又生产新裂变材料,而且所产可多于所耗,能实现核裂变材料的增殖。专家预计,快堆未来的发展将会加快起来。 前景看好的快堆 现在世界上所运行的绝大多数反应堆是热中子堆,或者说是非增殖堆型,利用的只是铀-235,而天然铀将近99.3%是难裂变的铀-238,所以这些堆型对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1%~2%。但在快堆中,铀-238原则上都能通过核反应转变成易裂变的钚-239而得以使用。即使考虑到各种损耗,快堆总体上可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也可使核废料产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具体点说,在堆芯燃料钚-239的外围再生区里放置铀-238,通过钚-239产生的裂变反应时放出来的快中子,使铀-238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连续两次β衰变后,铀-238很快被转变成钚-239,同时产生了能量,如此核反应下去,能够源源不断地将铀-238转变成可用的燃料钚-239。因为快堆再生速度高于消耗速度,即所生成的钚-239比消耗的铀-235来得多,如此核燃料越烧越多,快速迅速增殖起来,因此这种反应堆又称“快中子增殖堆”。除了现行的钠冷快堆外,还在发展气冷快堆、铅冷快堆等。 早在1951年,美国就建造了实验快中子堆。现阶段,基本掌握快中子堆技术的国家有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10年7月21宣布: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

反应堆热工水利分析复习题+答案

1下列关于压水堆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回路压力一般在15MPa左 右B、水用作冷却剂 C、水用作慢化剂 D、热效率一般大于40% 2下列关于AP1000与EP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P1000是革新型压水堆,采用非能动系统 B、EPR是改进型压水堆 C、EPR通过增加能动部件数和系列数来增加安全性 D、AP1000和EPR的设计寿命都是40年 3下列关于沸水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相对于压水堆慢化能力有所提高 B、蒸汽温度不高热效率低 C、带有放射性蒸汽与汽轮机接触,放射防护难度增大 D、压力容器要求相对较低 4下列关于重水堆的描述错误的是: A、采用重水做慢化剂 B、可以采用低富集铀做燃料 C、轻水和重水都可以用作冷却剂 D、不需要蒸汽发生器 1反应堆按照冷却剂类型可分为: A、轻水堆 B、重水堆 C、气冷堆 D、快中子堆 2反应堆按照慢化剂类型可分为: A、轻水堆 B、重水堆 C、石墨慢化堆 D、快中子堆 3下列不属于第四代反应堆堆型的有 :A、AP1000 B、EPR C、熔盐堆 D、超高温气冷堆 4下列属于第四代反应堆堆型的有 A、钠冷快递 B、超临界水堆 C、熔盐堆 D、超高温气冷堆 5下列属于核能发电的优点有 :A、空气污染少 B、不产生二氧化碳 C、能量密度高,运输成本低

D、发电成本受国际经济影响小 6核能发电的缺点有: A、产生高放射性废物 B、热效率低,热污染较大 C、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D、潜在危险较大 7下列关于我国第三代堆型华龙一号说法正确的是: A、华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联合开发的 B、华龙一号充分吸收了AP1000和EPR的先进核电技术 C、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充分考虑了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 D、山东威海采用的是华龙一号堆型 8下列关于重水堆描述正确的有: A、中子利用率高 B、重水作慢化剂 C、废料中含235U极低,废料易处理 D、天然铀作燃料 9下列关于快堆的说法正确的有:A、充分利用铀资源 B、堆芯无慢化材料 C、需用高浓铀作燃料 D、中子裂变截面大 10关于第四代反应堆描述正确的是:A、在反应堆和燃料循环方面有重大创新意义 B、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更加优越 C、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 D、具有防核扩散能力 1WWER 反应堆以100%FP 运行了几周,假定此时轴向功率分布关于堆芯二分之一高度处的轴向中平面呈对称分布。如果在控制棒全提出堆芯的情况下,通过硼化将堆功率降低到50%FP,那么轴向功率峰位置的变化趋势是: A、功率峰将会向堆芯顶部偏移 B、功率峰将会向堆芯底部偏移 C、功率峰位置维持不变 2下列关于停堆后热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停堆后的热源一部分来自于燃料棒内储存的显热 B、停堆后的热源一部分来自于剩余中子引起的裂变 C、停堆后的热源一部分来自于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产物的衰变 D、停堆后的热量很少,可以不予考虑 3下列不属于慢化剂中的热量来源是。 A、中子的慢化 B、伽马射线的吸收 C、β射线的吸收 D、裂变碎片的动能 4关于控制棒中的热源不正确的是 A、吸收堆芯的γ 射线 B、棒材料中的(n,α)反应 C、裂变碎片动能

核电厂安全级DCS调试期间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核电厂安全级DCS调试期间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摘要:对于核电厂安全级DCS而言,除了要将工艺系统监视并控制在安全可靠的运行范围内之外,还要避免由于自身系统故障导致的停机或者跳堆。本文主要定义和分析了M310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故障,给出了故障解决方案方案和优化措施,通过建立故障类型表来快速定位故障原因,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对调试过程中人的行为给出了规范,从而减少由于人的因素带来的影响。 关键字:安全级DCS;故障;原因分析 1引言 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快速发展,以其所具有的开放性、高可靠性、快速性逐渐被核电厂广泛应用。以M310机组为例分析,该项目安全级DCS系统的设计采用的是Tricon平台,其最显著地特点就是三重模件冗余特性,将极大的提高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2核电厂安全级DCS的结构及故障类型 2.1核电厂DCS的结构 如果要系统的分析安全级DCS系统的故障类型,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其大概的结构,然后再根据其各个部分涉及的系统和部件的类型具体分析。典型的核电厂安全级DCS系统主要由就地仪表、保护逻辑部分、驱动逻辑部分和驱动单元四部分构成。 2.2故障类型 根据HAF-102中对假设始发事件的描述,在核电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故障类型取决于所涉及的系统和部件的类型。由图1可简单的看出安全级DCS故障类型可粗略的分为三部分: 1)信号故障:包括就地仪表故障及测量传输通道故障,此类故障为现场调试期间最为常见的故障。 2)DCS硬件故障:包括电源故障、输入输出卡件故障、处理单元故障、通讯模块故障等等,发生此类故障一般影响面较大,分析起来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对整个DCS构架了解更为深入。 3)软件故障:由于安全级DCS在出厂之前做过严格的V&V测试,此类故障由软件缺陷导致的概率相对较小,多数是由于在试验期间由于逻辑中某些信号被强制而产生。 2.3故障级别定义 对于同一个硬件来说,不同的故障类型会给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反之,使控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由此可以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将不同的故障进行级别分类,在多个故障同时产生时根据故障的级别优先消除高级别的故障,迅速将系统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之内。一般来说,结合调试期间故障影响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三个级别: 1)发生的故障导致DCS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不能发挥系统应有的安全功能,或者造成设备误动作,此类故障属于严重故障; 2)发生的故障导致导致单一或少量非安全级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此类故障属于一般故障; 3)发生的故障只造成系统内报警,不影响整个DCS功能,此类故障属于轻微故障。 2.4调试期间故障的归类及处理

HAF0213-安全导则-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

HAF0213-安全导则-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及其有关系统 《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 有关系统设计》编写讲明 (征求意见稿)

《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 编写讲明 一.编写工作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核工业界在核动力厂安全运行和治理方面体会的积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全面地开展了针对核动力厂的安全要求及安全导则的修订工作。新的安全要求文件No. NS-R-1“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Design”于2000年9月正式出版,它是对1988年出版的原安全规定文件No.50-C-D(Rev.1)“Code on the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Design”的正式修订。随后,IAEA连续修订和出版了该安全要求下的一系列安全导则,新的IAEA安全导则No. NS-G-1.9 “Desig 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 wer Plants”确实是其中之一,它是对安全系列No.50-SG-D6“核动力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截了当有关的输热系统(1981)”和安全系列No.50-SG-D13“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1986)”两个安全导则的修订与合并,新的安全导则替代原有两个导则。 为了提升我国核动力厂的设计和运行水平,使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国家核安全局决定对《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及其下属的一系列核安全导则进行及时的修订。 二.编写简况 IAEA的核安全标准中关于核动力设计的安全要求及导则是由IAEA 聘请各国专家在总结各核电先进国家体会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内容较完整、系统、严谨。本安全导则是依据IAEA安全导则“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Desig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 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NS-G -1.9 IAEA, Vienna(2004) )”为参考蓝本编写而成的。在编制过程中考虑了与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和谐,并力图确保本导则与2004年国家

核反应堆及其工作原理

核反应堆及其工作原理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使得人心惶惶,网上各种瞎扯的消息铺天盖地,与其在假消息中挣扎,倒不如来普及一下科学知识。核反应堆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图解福岛核电站故障。 核反应堆相关词汇表: core 核心 control rod s 控制棒 reactor vessel反应堆 suppression pool 抑压池 primary containment vessel 第一层安全壳(反应堆外壳) secondary containment building 第二层安全壳 turbine涡轮 condenser冷凝器 backup steam generator备用蒸汽发电机 Normal operation 正常状态 In operation since the early 1970s, Japan's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lant uses six boiling water reactors, which rely on uranium nuclear fission to generate heat. Water surrounding the core boils into steam that drives turbines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The reactor vessel is surrounded by a thick steel-and-concrete primary containment vessel, equipped with a water reservoir designed to suppress overheating of the vessel. 反应堆由一个钢与混凝土构成的厚实外壳(第一层安全壳)保护着,另外还配有一个蓄水库,防止反应堆过热。The suppression pool is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primary vessel if the core gets too hot. Valves release steam into the pool, where it condenses, relieving dangerous pressure. 当核心过热时,抑压池可以起到保护第一层安全壳的作用。这时阀门会打开,水蒸气就能进入抑压池内冷凝,减缓压力过大造成的危险。 Earthquake damage 地震时 The earthquake initiated a rapid shutdown of the reactors, but the disaster cut power to controls and pumps, and the tsunami disabled backup generators. New diesel generators were delivered after batteries used to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the reactor were exhausted. 周五的地震切断了各种控制系统和水泵的电力供应,而海啸又使备用发电机组无法工作。在控制反应堆运作的电池报废后,不得不启用第二套柴油发电机。 Since the quake hit, fuel rods in the cores of reactor 1, 2 and 3 have overheated because of a lack of cooling water. 自地震以来,由于冷却用水的缺少,1、2、3号反应堆核心中的燃料棒一直处于过热状态。 Control rod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cores to stop fission, but cores need several days to cool down. 控制棒已经插入,但是核心需要好几天时间来冷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