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经典练习附答案

诉衷情经典练习附答案
诉衷情经典练习附答案

精品文档

诉衷情

、解释:

1、词中“关河”是指

,“胡”是指______________ ,“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梦断:

3、鬓先秋:三、理解: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 为国家建功立业

B. 获得侯的爵位

C. 获取高官厚禄

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A. 少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晚年时期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 ?“尘暗” 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 “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 .“梦断” 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 ?词下片中的“未”“先” “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7、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精品文档

A ?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 ?《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 ?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 “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 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9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意思是作者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

B 、“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本词中指的是金。

C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洲城中闲居,慢慢老去。

D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望的忧伤之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 “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 “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 “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1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 “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5、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7 ?“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

朝廷的不满和愤慨。(2分)四、积累:

这首词选自《 _________ 》,它的作者是____ (朝代)的_________ ,他字______ ,号_______

答案

二、1、山川险要处金兵抗金前线2、梦醒3、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三、1 A 2 D 3 B 4 D 5 D 6 C 7 C 8 D 9 D 10 C 11 D 12 C 5 、当年与现今

两个生活场景7 、失望痛苦无奈等。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类似的词语。

四、《放翁词》南宋陆游务观放翁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 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 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 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 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 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 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 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 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 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 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胡未灭……) 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请同学们读读这三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说 好啊,我们读出了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b、看看陆游鬓先秋,泪空流,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这样 的情感宣泄呢?从那里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暗旧貂裘。)

诉衷情语文版八年级下教案修订稿

诉衷情语文版八年级下 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二十一、诉衷情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说明: 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所产生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应该对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教师在教学前先要对词人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比较完整地把握,在具体教学词的过程中,不宜对词的字面意义做面面俱到的解释,而应着眼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在琅琅的书声中、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说明: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教学难点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首词的主旨确立的,是针对学生在诗词的整体感知上比较薄弱这种现状而设定。

初二上海词诉衷情等语文练习【含答案】

2010学年初二期末复习练习 一.默写 1.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所作题材广阔,气势纵横,词风以豪放为主,但亦不拘一格。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却道天凉好个秋句谈天气,表面形似轻脱,实则深沉含蓄,充分体现了词人胸中的忧愁。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描写雄壮的军容,表现将军及士兵们满怀高昂的战斗情绪,准备出征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可怜白发生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阅读练习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D )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 5、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6、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8、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八年级上册《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诉衷情》教案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简介陆游 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出示《诉衷情》 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 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

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胡未灭……) 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请同学们读读这三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说 好啊,我们读出了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b、看看陆游鬓先秋,泪空流,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这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诉衷情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关键字】八年级 《诉衷情》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2.通过对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品内容。 3.理解作者在词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课文提示】 1.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影响。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2.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理解词句本身反映的景和情,通过对词句的品味,细细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正音正字】中学语文在线() 为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戊戍戌戎 戊(wù,戊戌变法)戍(shù,戍边)戌(xū,戊戌变法)戎(投笔从戎) 【朗读课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课文分析】 这首词,是作者年近七十、隐居山阴农村时写的。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时代风雨,英雄本色,艰难现实,共同酿成了这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的压抑感,又形成了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扫尾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觅封侯”不能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在这里作者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河”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这是写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暗”字写出岁月流逝、人事消磨的暗淡画面,写出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扫尾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功业未成,岁月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所以说,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对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