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一二章测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二章测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二章测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三章填空题

1、统计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其

中________________是基本职能。

2、统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中____________是基本特征。

3、统计工作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统计描述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统计总体有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整的标志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7、标志按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按

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8、统计指标一般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9、统计指标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变异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分。

11、变量的具体取值称______________。

1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3、不连续变量又称_____________,是指变量值只能取_________的变量,相

邻两个整数之间不可能有____________连接。

14、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两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计调

查主要是搜集__________________。

15、统计调查的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7、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调查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9、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________________。

20、统计专门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核,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统计整理既是_______________的深化,又是______________的基础和前

提,在统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4、统计分组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统计分组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计分组体系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26、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汇总的技术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7、统计表从外观形式上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从内容上分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部分。

28、统计表按总体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9、分配数量有两个要素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0、分配数量按选用的分组标志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1、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2、社会经济现象中常见的次数分布的表现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统计学认识客观世界的特点有()

A、数量性、社会性、具体性、总体性

B、数量性、总体性、连续性、经常性

C、科学性、群众性、社会性、准确性

D、广泛性、通用性、数量性、工具性

2、下列数据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学生的住址

B、学生的年龄

C、学生的专业

D、学生的性别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家庭收入

B、产品等级

C、人口年龄

D、学生人数

4、在教师情况调查中,“教师工资”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枝值

D、连续变量值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大中型企业个数

B、大中型企业的职工人数

C、大中型企业的设备台数

D、大中型企业的销售额

6、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7、要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情况,那么统计总体单位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设备

C、该市每个工业企业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8、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水塘中所养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

D、工业中连续生产的产品产量

9、某单位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C、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10、标志是()

A、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C、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

D、说明品质特征的名称

11、国营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A 每台生产设备

B 每个国营工业企业

C 所有国营工业企业

D 所有国营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12、.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填报单位

D 调查对象

13、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A 每一户的户主

B 所有是户主

C 每一个人

D 所有的人

14、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 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

B 各组分布频数相互之比

C 各组分布频数与频率之比

D 各组分布频数与总品住之比

15、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分组的统计方法()

A 品质标志分组

B 数量标志分组

C 复合标志分组

D 混合标志分组

16、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A 每一户的户主

B 所有是户主

C 每一个人

D 所有的人

17、对各组的上限和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

A 组中值

B 组平均数

C 组距

D 组数

18、要了解某批灯泡的使用寿命,宜采用()方法。

A、典型调查

B、直接调查

C、抽样调查

D、全面调查

19、某市通过调查100个大中型企业来了解全市职工工资情况,则该调查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2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上限为()

A、260

B、215

C、230

D、185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在工业普查中()

A、机器台数是统计指标

B、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

C、工业总产值5亿元是统计指标

D、工业总产值是离散变量

E、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工人人数

B、性别

C、文化程度

D、企业经济类型

E、先进工作者人数

3、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A、全国总人口数

B、人的年龄

C、工资

D、钢铁产量

E、性别

4、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A、人数

B、体重

C、身高

D、工厂数

E、机器台数

5、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

A、人口普查

B、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果调查

C、职工家庭收支变化调查

D、单位产品成本变动调查

E、全国国有耕地面积调查

6、统计专门调查包括()

A 统计报表

B 抽样调查

C 普查

D 重点调查

E 典型调查

7、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是()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时期指标

8、重点调查是()

A 全面调查

B 专门调查

C 非全面调查

D 统计报表

E 可与普查结合进行

9、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E、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10、在某厂工人按工资分组的变量数列中()

A、“工资”是分组的标志

B、各组工人的工资额是变量值

C、各组的工人数是次数或频数

D、各组工人数的比重是频率

E、分组变量是离散变量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4分)

1、统计在研究客观事物现象时,是以客观事物现象的定量认识为基础的。

()

2、统计整理仅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3、统计中的标志都是不变的()

4、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统计总体:

2、指标:

3、统计调查:

2、问答题(共计19分)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3、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9月月考试题 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总分:70分出题人:张莹莹 一、单项选择: 1、数据通信是()相结合的产物。 A.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B.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 C.数据处理技术与通信技术 D.数据处理技术与计算技术 2、一座办公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PAN B. LAN C. MAN D. WAN 3、计算机网络最核心的功能是( )。 A.预防病毒 B.资源共享 C.信息浏览 D.下载文件 4、计算机网络从拓扑结构上来看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通信链路和()。 A.网络主机 B.网络终端 C.网络客户机 D.网络节点 5、下列网络设备中,属于用户资源子网的是()。 A、打印机 B、中继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6、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是由相互()的多个计算机构成。 A、通信 B、独立 C、连接 D、分离 7、网络服务器与普通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计算速度快 B、硬盘容量大 C、外设丰富 D、体积大 8、互连网络的基本含义是()。 A、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B、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C、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D、国内计算机与国际计算机互连9、下列( ) 不属于网络软件系统。 A、文字处理系统 B、网络安全系统 C、网络操作系统 D、网络通信协议 10、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来划分的。 A、信息交换方式 B、网络使用者 C、网络连接距离 D、传输控制方法 11、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能够正确传送 信息,须按照()来相互通信。 A、信息交换方式 B、网卡 C、传输装置 D、网络协议 1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称为() A、因特网 B、阿帕网 C、地域网 D、联机系统 13、()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传输的信息量。 A、传输速率 B、误码率 C、频带利用率 D、信道容量 14、表示数据传输有效性的指标是()。 A、传输率 B、误码率 C、频带利用率 D、信道容量 15、使用全双工通信方式的典型例子是()。 A、无线电广播 B、对讲机 C、电话 D、电视 16、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信子网是由主机、终端组成 B、资源子网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C、通信子网主要完成数据和共享资源的任务 D、通信子网主要完成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17、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网状型网是按照()分类。 A、网络功能 B、网络拓扑 C、管理性质 D、网络覆盖 18、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 A、主机、程序、通信信道和数据 B、主机、外设、通信信道和数据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2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 02 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 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复习题1 一、不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2,对任意1 s来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B.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末的速度大3 m/s D.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初的速度大6 m/s 4.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增加C.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D.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能为零 5.A、B、C三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右图所示,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在10s内的位移相等 B.三个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三个物体在10s 内的平均速率相等 D .三个物体在10s 内的路程相等 6.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1的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t 2~t 3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B .t 1~t 2时间内物体静止 C .0~t 3时间内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D .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位移等于梯形的面积 7.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火箭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是120s B .火箭前40s 上升,以后下降 C .火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 2 D .火箭离地最大的高度是48000m 8.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 2 B .4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 .6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 .8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9.已知直线AC 的中点为B ,物体沿AC 做变速直线运动,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6 m/s ,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4m/s ,那么AC 段的平均速度是( ) A .4.8 m/s B .5.0 m/s C .5.2 m/s D .13 m/s 10.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 =(24t -1.5t 2)m ,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阈强度 3.阈电位 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_______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度扩散。 8.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 9.O2和CO2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正常状态下细胞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 11.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 12.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处于开放状态。 14.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 15.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 16.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7.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18.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H带_______。 19.横桥与_______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的功能特征。 22.阈下刺激引_______扩布。 三、判断题 1.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 ) 2.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 ) 3.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 ) 4.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 ) 5.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 ) 6.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 ) 7.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 ) 8.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 ) 9.局部去极化电紧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 10.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围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 11.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需要消耗ATP,而舒过程是一种弹性复原,无需消耗ATP。 ( ) 12.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中,横桥与Ca2+结合,牵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 ) 13.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每次新收缩的收缩期都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过程中。( )

第二章试题与参考答案

1、业务专用章的使用范围有哪些? 1、答:(1)签发单位定期存款存单、单位定期存款证实书、协议存款凭证等;(2)现金调拨单、假币收缴凭证、挂失止付通知书、拒绝受理(退票理由)书、对账等业务及传票封皮和各类手工登记薄账首等;(3)办理资信证明、委托调查、反馈征询以及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扣划函件等;(4)涉及会计业务的各类申请书、账户管理协议、理财协议、代理业务协议及委托书等。 2、什么情况下需要办理印章停用手续? 因机构拆并、机构更名或印章损毁、印章规格内容变更等导致会计业务类印章停用的,应当及时办理印章停用手续,并登记《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会计业务印章停用清册》,印章实物及时封存入金库或保险箱(柜)保管。 3、会计业务类印章或个人名章遗失后如何处理? 会计业务类印章或个人名章遗失后,当事人应当于遗失印章的当日以书面形式报告本机构印章管理部门,报告中应当记载遗失业务印章的名称、数量、遗失时间等信息,并从预留印模中复印所遗失业务印章的印模。本机构印章管理部门接到遗失业务印章的报告后,应当于当日逐级上报至印章制发机构。印章制发机构接到遗失印章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有关单位发出遗失印章通知,并附上印模,明 确注明停用日期。需要重新 刻制会计业务类用章时,应 当使用新的序号,不得与遗 失印章的编号相同。 4、印章、密押、压数机的 作用分别是什么? 印章是信用社受理业务的 证明,是信用社对外承担责 任、对内划分职责的重要依 据;密押则是按特定法则编 制而成的密码,是辨别异地 资金汇划凭证真伪的主要 技术措施,是保证结算资金 安全的重要工具;压数机则 是在银行票据上压印小写 金额数字的一种防伪工具。 印章、密押及压数机共同构 成了信用社辨别会计单证 真伪的核心要素。 5、为什么不允许使用字迹 不清的印章办理业务? 产生纠纷后,由于磨损或字 迹不清的印章易形成责任 不清等问题,所以要及时更 换,旧章按规定上缴联社统 一销毁。 6、为什么不能在重要空白 凭证上预先加盖印章备 用?重要空白凭证是指已 经预先印制格式但尚未填 写凭证要素、经信用社或客 户按规定要求填写并签章 后即具有支付效力或公证 效力的空白会计凭证,它是 信用社业务活动中资金和 权利的载体,是凭以办理收 付款项的重要书面依据。印 章则是信用社受理业务的 证明,是对外承担责任和对 内划分职责的重要依据。二 者是构成信用社对外承担 责任的两大文义性要素,所 以从加强内控管理的角度 出发,要求必须分管分用。 而在重要空白凭证上预先 加盖印章后,印、证之间的 岗位制约就会失效,会给信 用社的日常经营造成极大 的风险隐患。 7、非重要空白凭证上能否 预先加盖印章备用? 不能。因为印章是信用社受 理业务的证明,是对外承担 责任和对内划分职责的重 要依据,必须在业务办理完 毕之后,方可加盖相应的印 章。预先加盖印章后的会计 凭证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 信用社必然要承担由此带 来的一切责任,会给信用社 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尤其 是客户回单类凭证,在资金 实际划转之前要绝对禁止 加盖业务办讫章。 8、为什么不同柜员间不能 混用、共用或乱用会计业务 类印章和个人名章? 印章启用后,在领用、保管、 使用、交接等环节都有明确 的记载,目的就是为了让信 用社在办理日常业务的同 时,便于明确每笔业务的责 任人,有利于加强内控管 理。若混用、共用或乱用上 述印章,就会造成管理混 乱、责任不明,给不法分子 留下可趁之机。而且从发生 的实际案例中不难看出,偷 盖别人会计业务类印章或 个人名章以嫁祸他人是大 多数不法分子用于作案的 惯用伎俩,必须引起所有员 工的高度警惕。 9、为什么会计业务类印章 作废后要及时销毁? 由于社会公众对信用社会 计业务类印章当前是处于 正在使用状态还是处于停 止使用状态没有鉴别力,如 不及时销毁,已经作废的会 计业务类印章极易被不法 分子用来出具虚假债权债 务证明、签订虚假合同等来 侵占客户或信用社资金、套 取信用社信用。因此,对已 经作废的会计业务类印章 必须交旧换新,及时清理销 毁。 10、业务办讫章和储蓄专 用章中嵌套的个人名章有 何规定? 在“综合柜员制”劳动组合 模式下,业务办讫章和储蓄 专用章中嵌套的个人名章 为本柜员名章;在“复核制” 劳动组合模式下,上述印章 中嵌套的个人名章为本柜 组柜员B名章。 11、在会计单证上加盖个 人名章有何规定? 在会计单证上加盖个人名 章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 综合业务系统在各类会 计单证上打印的柜员号和 柜员姓名与单独加盖的个 人名章具有同等效力,会计 单证上已经打印柜员号和 柜员姓名的,可不再单独加 盖同一柜员名章; 2) 随业务办讫章和储蓄专 用章同时加盖的内嵌个人 名章与单独加盖的个人名 章具有同等效力,会计单证 上加盖的办讫章和储蓄专 用章中同时嵌套个人名章 的,可不再单独加盖同一柜 员名章; 3) 除上述2、3两种情形外, 所有会计单证上需加盖个 人名章的位置,均必须单独 加盖相应柜员名章;

(word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 班级姓名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与1N的力的大小相当的是() 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B、一头大象的体重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 D、托起一只蚂蚁所用的力 2.甲、乙两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用力推乙一下,其结果是( )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3. 人在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四肢向前运动产生的动力 B、人对水的作用力 C、水对人的作用力 D、上面各力的共同作用 4.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今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5.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A.手对球的推力B.重力 C.不受力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 6.假如没有重力,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就不会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了B.玻璃杯掷到地上不会破碎 C.传统的体育比赛都失去了意义D.“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7. 在体操比赛中,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太紧,他这样做 的目的是…………………………………()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8.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9.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0.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一对力是书受到的平衡力( )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1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姓名 一、填一填。21分 1.50以内9的倍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25的因数有( ),65的因数有()。 3.()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从199起,连续写5个奇数(),从388起,连续写5个偶数() 5.10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6.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7.24=1×24=2×()=()×()=()×() 8.在0、1、0.8、25.2、35、-4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 9.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 10.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8分 1.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2.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3、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合数都是2的倍数。()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7.3×0.4=1.2 ,3是1.2的因数。() 8.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 A.36和9 B.210和70 C.0.2和100 D.30和60 2.自然数包括( )。 A.质数、合数 B.因数和倍数 C.奇数和偶数 3.2是最小的( )。 A.合数 B.质数 C.自然数 D.偶数 4.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积一定是( )。 A.奇数 B.偶数 C.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一个奇数要( ),结果才能是偶数。 A.乘3 B.加2 C.减1 6.一个合数,它是由两个不同的质数相乘得来的,这个合数至少有( )因数。 A.2 B.3 C.1 D.不能确定 四、找一找、连一连。 5分 1.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个)。 12分 9 因数: 倍数: 20 因数: 倍数: 25 因数: 倍数: 17 因数: 倍数: 21 因数: 倍数: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 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2.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 完全确定。 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 全确定。 4.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5.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 + W 的值一般也不相同。 6.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 7.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当温度、压力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的总量成正比。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9.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0.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11.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2.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13.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14.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环境也会复原。 15.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16.(?U/?V)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1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0℃、200kPa的始态反抗恒定外压(p环= 100kPa) 绝热膨胀达平衡,则末态温度不变。 18.当系统向环境传热(Q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一定减少。

第1、2章测试题-答案版

第一章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一、单选题 1.工程造价的第一种含义是从投资者或业主的角度定义的,按照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 ( B)。 A.建设项目总投资B.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C.建设工程其他投资D.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2.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是(B )。 A.精打细算B.技术与经济相结合C.强化设计D.推行招投标制 3.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 A)。 A.投资估算B.总概算C.施工图预算D.修正概算 4.工程造价的含义之一,可以理解为工程造价是指(D )。 A.工程价值B.工程价格C.工程成本D.建安工程价格 二、多选题 1.工程造价的特点是( ABDE)。 A.大额性B.单个性C.多次性D.层次性E.兼容性 2.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包括(AB )。 A.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B.工程价格管理 C.工程价值管理D.工程造价依据管理 E.工程造价专业队伍建设的管理3.关于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业务承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E )。 A.只能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业务 B.可以从事工程造价5000万元以下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 C.不受行政区域限制D.任意规模建设项目 E.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接工程咨询活动。 第二章建设工程造价的构成 一、单选题 1.根据我国现行建设项目投资构成,建设投资中没有包括的费用是( C)。 A.工程费用B.工程建设其他费用C.建设期利息D.预备费 2.在某建设项目投资构成中,设备及工期具购置费为2000万元,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00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500万元,基本预备费为120万元,涨价预备费为80万元,建设期贷款为1800万元,应计利息为8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则该项目的建设总投资为(B)。 A.5980 万元B.4180 万元C.3700 万元D.3620万元 3.某项目需购入一台国产非标准设备,该设备材料费为12万元,加工费为3万元,辅助材 料费为1.8万元,外购配套件费为1.5万元,非标准设备设计费为2万元,专用工具费率3%,废品损失费率及包装费率皆为2%,增值税率为17%,利润率为10%,则次国产非标准设备的利润为(C)万元。 A.1.95 B.2.15 C.1.8 D.1.77 利润={[(12+3+1.8) *(1+3%)*(1+2%)+1.5]*(1+2%)-1.5}*10%=1.8万元 4.我国进口设备采用最多的一种货价是( C)。 A.运费在内价B.保险费在内价C.装运港船上交货价D.目的港船上交货价 5.下列关于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该项费用属于设备费 B.该项费用属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C.该项费用是为了保证项目生产运营期的需要而支付的相关购置费用

固体物理第一二章习题解答(终审稿)

固体物理第一二章习题 解答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一章习题 1.画出下列晶体的惯用原胞和布拉菲格子,指明各晶体的结构以及惯用原胞、初基 原胞中的原子个数和配位数。 (1)氯化钾;(2)氯化钛;(3)硅;(4)砷化镓;(5)碳化硅(6)钽酸锂; (7)铍;(8)钼;(9)铂。 解: 名称分子式结构惯用元胞布拉 菲格 子 初基元胞 中原子数 惯用元 胞中原 子数 配位数 氯化钾KCl NaCl结 构 fcc286 氯化钛TiCl CsCl结 构 sc228 硅Si金刚石fcc284砷化镓GaAs闪锌矿fcc284

碳化硅SiC闪锌矿fcc284 钽酸锂LiTaO 3钙钛矿sc55 2、6、12 O、Ta、 Li 铍Be hcp 简单 六角 2612 钼Mo bcc bcc128铂Pt fcc fcc1412 2.试证明:理想六角密堆积结构的 1 2 8 1.633 3 c a ?? == ? ?? 。如果实际的 c a 值比这个数值大 得多,可以把晶体视为由原子密排平面所组成,这些面是疏松堆垛的。 证明:如右图所示,六角层内最近邻原子间距为a,而相邻两层的最近邻原子间距 为: 2 1 2 2 4 3? ? ? ? ? ? + = c a d。 当d=a时构成理想密堆积结构,此时有: 2 1 2 2 4 3? ? ? ? ? ? + = c a a,由此解出:633 .1 3 821 = ? ? ? ? ? = a c 。

若 633.1>a c 时,则表示原子平面的层间距较理想结构的层间距大, 因此层间堆积不够紧密。 3. 画出立方晶系中的下列晶向和晶面:[101]、[110]、[112]、[121]、(110)、 (211)、(111)、(112)。 解: 4. 考虑指数为(100)和(001)的面,其晶格属于面心立方,且指数指的是立方惯 用原胞。若采用初基原胞基矢坐标系为轴,这些面的指数是多少 解:如右图所示:在立方惯用原胞中的(100)晶面,在初基原胞基矢坐标 系中,在1a 、2a 、3a 三个基矢坐标上的截距为() 2,,2∞,则晶面 指数为(101)。同理,(001)晶面在初基原胞基矢坐标系1a 、2a 、 3a 上的截距为 ( ) ∞,2,2,则晶面指数为(110)。 5. 试求面心立方结构(100)、(110)、(111)晶面族的原子数面密度和面间 距,并比较大小;说明垂直于上述各晶面的轴线是什么对称轴 解: 晶面指数 原子数面密度 面间距 对称轴 (100) 2 2a a C 4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测试题

信达 第二章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2.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 .速度和加速度反向 C .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 .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 答案:D 解析: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图 1

信达 A .用水钟计时 B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C .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 /t 2的比值的大小 D .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CD 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来,汽车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1v 和2v ,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a v 和b v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v ∶2v =(2 +1)∶1,a v ∶b v =1∶3 B.1v ∶2v =1∶(2-1),a v ∶b v =3∶1 C.1v ∶2v =2∶1,a v ∶b v =3∶1 D.1v ∶2v =3∶1,a v ∶b v =(2+1)∶1 答案:B 解析:将汽车的运动看做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通过后一半位移和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再由v =x t 得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1v ∶2v =1∶(2-1);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和前一半时间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同理可得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之比a v ∶b v =3∶1,选项B 正确。 图2 5.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分别如图2中的a 和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在t 2时刻甲与乙相遇 C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D .在0~t 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 答案:A 解析: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竖直向下,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 章测试题(2) 一、选择题: 1.已知p >q >1,0 B .a a q p > C .q p a a --> D .a a q p --> 2、已知(10)x f x =,则(5)f = ( ) A 、510 B 、105 C 、lg10 D 、lg 5 3.函数x y a log =当x >2 时恒有y >1,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22 1≠≤≤a a 且 B .0212 1 ≤<≤> B 、213y y y >> C 、1 3 2 y y y >> D 、1 2 3 y y y >> 6. 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 的 是 ( ) A . y = ln(x + 2) B .y =-x +1 C . y = ??? ? 12x D .y =x +1 x 7. 若a <1 2,则化简4(2a -1)2的结果是 ( ) A.2a -1 B .-2a -1 C.1-2a D .-1-2a 8. 函数y =lg x +lg(5-3x )的定义域是 ( ) A .[0,53 ) B .[0,5 3 ] C . [1 , 53 ) D .[1,5 3] 9. 幂函数的图象过点??? ?2,1 4,则它的单 调递增区间是 ( ) A .(0,+∞) B .[0,+∞) C .(-∞ ,0) D .(-∞,+∞) 10. 函数y =2+log 2(x 2+3)(x ≥1)的值域 为 ( ) A .(2,+ ∞) B .(-∞,2) C .[4 , +∞) D .[3,+∞) 11. 函数y =a x -1a (a >0,且a ≠1)的图象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编译原理》单元测试第二章试题

编译原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闭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出题人刘兵班级 02 一、选择题(5*2分)(每题1分,共10分) 1.文法分为四种类型,即0型、1型、2型、3型。其中3型文法是_____。 A. 短语文法 B.正则文法 C.上下文有关文法 D.上下文无关文法 2.文法G[N]=({b},{N,B},N,{N→b│bB,B→bN}),该文法所描述的语言是 _____ A. L(G[N])={bi│i≥0} B. L(G[N])={b2i│i≥0} C. L(G[N])={b2i+1│i≥0} D. L(G[N])={b2i+1│i≥1} 3.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组非终结符号,一组终结符 号,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_______ A. 句子 B. 句型 C. 单词 D. 产生式 4.一个句型中的最左______称为该句型的句柄。 可选项有: A. 短语 B. 简单短语 C. 素短语 D. 终结符号 5.文法G[E]:E→T∣E+T T→F∣T﹡F F→a∣(E)该文法句型E+F﹡(E+T)的简单短语 是下列符号串中的______ 。 ①(E+T)②E+T ③F ④ F﹡(E+T) 可选项有: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③ 二、简答题(2*10分)(每题10分,共20分) 1.解释语言、语法和语义的概念。

2. 文法 S→S(S)S|ε (1) 生成的语言是什么? (2) 该文法是二义的吗?说明理由。 三、分析题(4题共70分) 1. 文法 G[S]为: S→Ac|aB A→ab B→bc 该文法是否为二义的?为什么? 2.考虑下面上下文无关文法: S→SS*|SS+|a (1)表明通过此文法如何生成串 aa+a* (2)G[S]的语言是什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一数学必修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三角函数》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答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D CD AB +-等于() A . B . C . D . 2.若|a |=2,|b |=5,|a +b |=4,则|a -b |的值() A .13 B .3 C .42 D .7 3.函数sin(2)3 y x π =+图像的对称轴方程可能是() A .6 x π =- B .12 x π=- C .6 x π= D .12 x π = 5.点A(x,y)是300°角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则 x y 值为() 33 3333函数)32sin(π -=x y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 ? ?? ?+ - 125,12 πππ πk k Z k ∈ B .??? ?? ? + - 1252,12 2πππ πk k Z k ∈ C .?? ? ?? ? + -65,6 πππ πk k Z k ∈ D .?? ? ?? ? + - 652,6 2πππ πk k Z k ∈ 7.sin(- 3 10 π)的值等于() A . 21B .-2 1 C .23 D .-23 8.在△ABC 中,若)sin()sin(C B A C B A +-=-+,则△ABC 必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 9.函数x x y sin sin -=的值域是() A .0 B .[]1,1- C .[]1,0 D .[]0,2- 10.函数x x y sin sin -=的值域是() A .[]1,1- B .[]2,0 C .[]2,2- D .[]0,2- 11.函数x x y tan sin +=的奇偶性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