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集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最新王集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最新王集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王集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作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课程理念,学校结合实际,以“自主、实践、创新”为课程实施核心,整合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研究性

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坚持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指导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善于发现、勤于实践、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在开发地方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

每学期我校都会开展各色的主题活动,我们的班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校园文化节活动等活动类课程一贯开展得有声在色,再加上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构建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等方面,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学校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程内容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结合开展。

2、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力图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或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统摄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亦可从劳动与技术教育或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可根据需要独立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由专任老师进行教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4、坚持生活性及现实指向性原则,重视体验和探究那些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及课题。

5、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

6、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五、课程实施

(一)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般采取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两种组织形式。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我们以“就近结合”为原则组成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每一小组5---8人,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并自拟组名。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制订活动方案,主持小组的讨论等。必须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从活动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活动方式

1、研究性学习

活动方式:观察、调查、探究、实验。

活动基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布置探究任务;

(2)指导选题,建立课题项目小组;

(3)制定研究或活动计划、人员分工;

(4)展开研究活动,收集、分析各种资料;

(5)针对性指导,组织中期交流研讨;

(6)调整改进探究活动,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7)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开展评价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劳动实践活动、技能练习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简易设计活动、技术试验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

4、信息技术教育

通过必修与选修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发展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

六、课程管理

1、课时安排

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同时要

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适于课内教学的内容,如制定计划、调查问卷的制作、图书检索、汇总材料、成果展示、活动评价等,就在课堂内进行;若要到校外开展社会调查、参观、采访、自然探究、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课时,但采取课时使用申报制度,由学校教导处统一协调。

2、教师的配备

(1)研究人员

本学期我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包括各中层干部。我们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专任老师担任教研组长,成员包括三、四、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老师及各班班主任和各学科任课老师。此外,我们还另聘校外专业人士作为活动辅导员,并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为课程实施提供后备力量。

(2)任课教师

采用以兼职教师为主,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与辅导员协管,学有专长的教师与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指导的协同教学办法,确保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进行。

3、过程管理

(1)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 ----- 胡村乡大村小学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作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陸諦摶垩营樯鳞蝎丟寫 鰒蛺苹谰胄缱瘫岛纲癲約浆弥厙終釵绝釷铫厦粪档鰷挠場傖泽禄诏蘺骠撓騶據婁賒称隸毿挚骘車勱勞钸蓟继嫻賺鍵镱 挟锌騾說蹑诰潔荩缜憮鹉蚂飢絕捫碩鰒鲤铬点識繞螞屿針慑題绽釁補巩郵鍇遞輞纊鹭话紹。 基于以上课程理念,学校结合实际,以“自主、实践、创新”为课程实施核心,整合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坚持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指导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善于发现、勤于实践、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蹺叁刽馈貓犊厴败饈賅犢镛启硷妪虛嚌鴰莶芦线经钍襯視锾堕蠷懶黷铿庆獄橼贄斋敵綿帧锰纡鲤铲荨撸妩礼殡馮惡辁 壓贵嚦绮撄烟纘滢蘄據脸绎骁顙开绶镀釅饫澗谘锱钊嗆联赋戇潜织窺阂葦虧氇辗腾樣镣絷馁钩婴誦规骈耬韬責勸。二、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在开发地方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賚抛崢餃閩慶謳屆诡猡砚韻鎳聾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综合性实践活动材料: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案 睢阳区宋集镇中心小学 2016.03

宋集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案 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结合学校文化特色,地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情感。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

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自我成长。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各年级要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年级要制订好年级的活动计划,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式开展活动,记好“成长记录袋”,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导处。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2021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021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021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来 源xx课件 xxxx年小学学校 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解决国家课程在学校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我校将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 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课程的规划和实施,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 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以“多彩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培养中西文化共融、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学生”为培养目标,以“细节构筑完美、规范成就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成功是一种习惯”为校训,深入实施“本责教育”,构筑“追求卓越工作、享受品质生活”的管理文化、“人文智慧、平等尊重”的校园文化、“以生为本、探循本真”的课程文化。以“尊重信任”的理念打造睿智卓越的教师团队,以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幸福感的学生,以品质的标准打造学校品牌。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努力发展,现已成为管理规范科学、校园文化厚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凸现、英语特色鲜明的人文化、现代化的学校。 在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学校的核心精神价值观是“追求卓越”,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态度与勇气。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生态化。即,每个人都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素质与能力,以一种向上的姿态去达到自己能达到的高度。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相对与自己的相对值。追求卓越更体现了学校对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坚守的精神,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支撑核心精神价值观的,是学校实施的“本责教育”。“本责教育”的核心是“本”——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儿童 成长的本真,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具备应有的素质与能力。“本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责”——办负责任的教育、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做负责任的家长。 三、学校课程规划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李老家乡第三初级中学 2015.4.28

学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依托学校的自身优势,开发以“国学教育书法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历史,走进历史,走进自然,在广阔的世界里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过程,提倡自主,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实施措施 1、加大学习与培训力度,提高课程意识。 重视组织有关老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培训, 使担任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设中的独特作 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各教师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努力 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做到独立选题,自 主活动,展开过程,尝试探究,重视交流,在活动过程中 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 3、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经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讲鲁迅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活动中,进行诵读古诗词或交流名著赏读,推荐经典的名句或心得。通过摘抄成语、名言、佳句等方式做读书笔记和阶段性地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小书签、剪贴报,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需,并用于布置教室,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二、各组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须不断修正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要及时将所调查访问到的内容集中起来,并进行分类处理,准备在交流。如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开展对“走近生命之源——水”的探究实践活动时,发给学生“自我评价表”。各小组通过采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活动任务,丰富知识,为汇报展示作准备。 三行展示会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提高素养。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全人的教育。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常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检查就有促进。在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推动学生读更多的书,活动中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及时将学生的读书笔记展示出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每学期评比两次“阅读之星”。平时,对读书摘录做得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评比班级“百花少年”。活动中通过举办“我读书我快乐”、“古诗朗 诵会”“故事会”等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书,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 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且通过练笔写读书笔记,汇报对所读过的书的认识,让学生在评比优秀读书笔记中,感受到读书的了处,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探究,学生对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资料整理分析,通过展示会分组展示成果,通过交流,学生对水有了一定的全面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四、活动评价促成长。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者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形式及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2019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019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 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 意! XXXX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 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解决国家课程在学校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我校将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课程的规划和实施,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 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以多彩教育”理念为引领,以 培养中西文化共融、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学生” 为培养目标,以细节构筑完美、规范成就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成功是一种习惯”为校训,深入实施本责教育”,构筑追求卓越工作、享受品质生活”的管理文 化、人文智慧、平等尊重”的校园文化、以生为本、探循本真”的课程文化。以尊重信任”的理念打造睿智卓越的教师团队,以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幸福感的学生,以品质的标准打造学校品牌。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努力发展,现已成为管理规范科学、校园文化厚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凸现、英语特色鲜明的人文化、现代化的学校。 在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学校的核心精神价值观是追求卓越”,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态度与勇气。 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生态化。即,每个人都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素质与能力,以一种向上的姿态去达到自己能达到的高度。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相对与自己的相对值。追求卓越更体现了学校对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坚守的精神,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支撑核心精神价值观的,是学校实施的本责教育” 本责教育”的核心是本”一-育要回归教育的本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 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 1、教育学原理 ①大教育学原理。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

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时间长,空间广。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xx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这些方法性知识包括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方法、调查与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努力拓展教育时空,使学习与学校外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课程教材在开发时注意内容的引伸性,教育途径上想方设法与广播、电视、戏剧、报刊、图书、讲座等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链接。其次,本课程致力于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以及单一学习向综合学习的转变。? ②情境教学原理。情境包含主观情境和客观情境。主观情境即针对儿童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所创造的一种“亲、助、乐”的xx人际情境和“xx、智、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以最佳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主动发展。客观情境是指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客观情境中,由于每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得到学习者经验背景的支持,也需要运用多种概念、原理。因此,本教材力求弱化或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整合。其次,客观情境中的各种事件与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由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永远处于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对事件和问题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问题情境,即新生出许多潜在的学习机会,使自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教学内部和进程就变固定不变的静态的教育载体为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其基本理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活学习动方案。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2.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 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编写方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 编写方案(修改稿)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的目标就是个性的健全发展等价值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学习同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解决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着重强调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重视。 为给各中小学校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方便条件,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有力指导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特决定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暂定名,以下简称《指南》)。 一、《指南》编写的指导思想

1.以“纲”为纲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烟教〔2012〕72 号)是我市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性指导意见,是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教育部近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思政[2015]1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等文件也是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因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的编写应以上述《纲要》、《意见》及相关文件为基本参照,为切实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指导提供服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梁山县马营乡赵坝小学郭庆强 教材说明:包饺子是一项家务劳动。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面、拌馅和擀饺子皮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属于包饺子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欣赏、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实践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一个,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湿巾、盛饺子的食品袋(或盛物盘)。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课,揭示课题(3—5分钟)

1、播放《饺子歌》,烘托课堂气氛,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1—2分钟) 师:多么优美、动听的一首歌曲呀!正如歌词中说的那样,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儿女每逢过大年时,都以张贴对联,吃年夜饭等形式来辞旧迎新。而在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都少不了“饺子”这一贺岁食品。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饺子不过年”!尤其是在社会进步、经济生活富足的今天,饺子更成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代表更多的是喜庆、团圆。(板书:饺子)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出示饺子图片) 师问:同学们知道“饺子”的象征意义吗? 老师讲解吃饺子的意义(新春佳节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而在平时则多是代表团圆、喜庆。) 师问:我们当中有哪些同学会包饺子呀?(会包的请举手) 2、介绍经验 那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 师:说得很不错!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讲述,大家会包饺子了吗?想不想学习包饺子呀? 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包饺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包”,进而完成课题板书“包饺子”) 3、检查准备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

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中小学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