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4 四季【教案】

4 四季

1.能正确认读“尖、说”等10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折文3个偏旁;正确认读多音字“地”在本课的读音,能根据语境选择读音,能正确书写“天、四、是”3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4.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言字旁等3个偏旁;能正确书写“天、四、是”3个生字。

难点

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能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1.字词教学。

识字:“读”占鳌头。读准字音是识记字形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多次通过朗读的形式接触生字,加深每个字音字形在脑海中的印象,为准确识记生字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自由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相互读一读、在小组内展示朗读、班级内放声朗读、听录音或教师范读,通过随文阅读积累丰富语言的同时识记字音,达到正音的结果。再运用卡片、课件展示、小练习等方式考查学生,以夯实识字功底。识记字形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再在班内展示自己的识记方法,教师引导用加一加、数笔画或观察图片等方式识记。

2.指导朗读。

课文语言亲切、生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典型词语和语言进行有滋有味的品读。比如:“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联系生活储备感受他们的样子,读出可爱的感觉,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特别是最后一节的表达与前三节不一样,引导学生抓住雪人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演一演,用语速的快慢缓急读出不同季节的特点。

3.积累运用。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要求,通过读课文,找一找相同和不同,让学生学会发现规

律,学会归纳共同点并尝试运用。比如:句式相同的“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学生可以联系生活的经验来说一说“花儿朵朵、红旗飘飘、春雨绵绵、河水哗哗”等;课文结构大致相同,每小节都以某种事物说“我是……”来结尾,发现规律后仿造着写一段话,在迁移运用中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地”的字音。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再读课文,尝试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季节。

4.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同学们,还记得之前学习过的秋天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一起自信地背诵一遍。(背诵课文)谁能告诉教师,从文章中你知道了秋天有什么典型特点呀?

(课件出示秋天图片)

1.随文识记“尖、说”等10个生字,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地”。会写生字“四”。

2.初读感知每个季节的特点。

指生交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大雁南飞等。

2.谈话导入:同学们真棒,记得真准!通过第一课的读书学习,我们认识了秋天。那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哪几个季节呢?(春、夏、冬)(依次出现春夏冬季的图片)秋天加上春天、夏天、冬天就组成了四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四季。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教师指导识字并写字。(课件出示“四”字)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字,怎么记住并写好它呢?“四”可以用数笔顺的方法记住它:竖、横折、撇、竖弯、横。同桌相互说着笔画名称书空一遍。闭上眼睛,自己再书空一遍。

要想写好“四”字,必须注意外框上宽下窄,不要把竖弯写成竖钩。请大家试着描红两遍再临帖写两个,看谁写得更规范、漂亮。

4.已经记住这个字的同学请举起手。好,不错,我们再来齐读课题一次。

温故而知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入手,即复习秋天导入课题,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固所学的知识,也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随机指导识字并书写,将识字、写字落到实处。也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随机指导识字并书写,将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正音。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两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或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同桌帮忙。

(3)用圆圈圈出本课的10个生字,大声读给同桌听。

(4)识记多音字“地”。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读书非常认真,收获一定很大,一起来展示一下吧!

2.检查汇报。

(1)本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四个)是的,共有四个小节。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标对了序号。

(2)学生接读课文。找四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哪里读得好,可以模仿着读一读。

(3)交流朗读的情况。

预设:“草芽”“尖尖”“谷穗”“鞠着躬”“一挺”发音需要强调,容易出错。引导学生标画出来,自由读两遍。

(4)这几名同学读得都不错,都把字音读准确了,教师给你们点赞。下面教师可要把本课的生字请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了,大家能准确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吗?

3.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会认字):尖说春青蛙夏弯就冬

师:这是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全班先来拼读一遍。教师依次出示生字卡片,全班同学齐声拼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音及时指导。比如:“尖、说、夏”是三拼音节,“说、春”是翘舌音,“青、冬”是后鼻音,“尖、春、弯”是前鼻音,发音时要注意读准。

(2)自由练习读一读。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教师抽检生字认读情况。

尖说春青蛙

夏弯就冬

(4)认识多音字:地。

卡片出示多音字“地”,全班同学认读。这是一个多音字,在本文中读轻声,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ì)谁能用“dì”这个读音组词呢?(大地、地方、土地、天地)

再次读一读这两个读音,读出轻声和四声的不同。

读轻声:顽皮地

读四声:大地、地方、土地、天地

小结: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相信这些生字朋友一定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好,帮助我们读更多的文章。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朗读课文)

(5)同学们读得真好。为了帮助大家把文章读得更好,教师还准备了录音呢!听一听录音是怎么读的呢?

学生认真倾听,再试着模仿着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好。

三、整体感知,通览全文。

1.教师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1.课文按顺序写了哪几个季节?请用三角符号标出来。

2.每个季节都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呢?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自由标画,教师来回巡视,及时指导。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预设:课文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天草芽尖尖,夏天荷叶圆圆,秋天谷穗弯弯,冬天雪人大肚子。

小结:同学们真会发现、会思考,把问题都解决了,说明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祝贺你们这节课

收获这么多。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深入地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首先,学习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调动。其次,要注重朗读的多样化、层次化,让学生由不会读到会读,由读不好到读好,逐步培养读书能力,丰富语感,丰富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朗读能力。再次,识字遵循随文识记和归类识记的规律,让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来达到识准音、记准形的识字目标。最后,初读感知更是尊重学生的认知程度,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标画,既动手又动脑,逐步培养阅读习惯。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大家的表现非常棒,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懂了课文的内容。教师想看看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吗?

(课件出示会认的生字)大家还会读这些字吗?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尖 说 春 青 蛙 夏 弯

就 冬

师:很好,这些字大家都认识了,那大家再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季节,课文中写了哪些代表事物?

指生来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春天(草芽尖尖)、夏天(荷叶圆圆)、秋天(谷穗弯弯)、冬天(雪人大肚子)。

2.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四季的美丽,也来学着描绘四季的美丽。

通过复习检查了解学情,也便于巩固重点知识,加深印象。

二、以读代讲,品读四季的美丽。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大家读得很好,字音读得很准确。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一小节中的“说”字。(课件出示“说”字)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个字,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说”字的偏旁。(出示言字旁)这个偏旁的名称是言字旁,它的笔画名称是:点、横折

提。我们一起来书空言字旁。

1.复习会认字,认识言字旁、虫字旁、折文3个偏旁;能正确书写“天、是”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3.再来看看生字“天”。(课件出示“天”字)这个字应该怎样写呢?教师指导学生按笔顺指导书写,先写短横,再在横中线上写一长横,撇和捺要舒展。

学生自由描红两遍,再临写两遍。

过渡:大家写得很好。接下来教师考考大家,看看你会思考吗?请看题目要求。4.理解文本内容。

“他”在文中指的是谁?

“他”真的是春天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2)交流问题一:“他”指的是谁呢?指生交流。

预设一:“他”指的是小草。(教师相机进行评价:找得真对,“他”就是小草。)

预设二:“他”指的是尖尖的小草。(教师相机进行评价:你真会发现和思考,都能知道是什么样的小草。)

(3)交流问题二:“他”真的是春天吗?

①合作探究:这个问题有点难,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思考结果,以了解学情,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案。

②全班展示:谁愿意把刚才的交流收获给大家展示一下?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一:因为春天来了,小草就会发芽。

预设二:春天来了,小草就会露出尖尖的小脑袋。所以说小草发芽了就代表春天来了。

③走近内心,体会情感:同学们真会思考,也很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储备来理解,这可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呀!同学们再想一想:当小草冲破了泥土,露出了尖尖的小脑袋,他可能看到了什么呢?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可能会看到迎春花、柳树芽等,可能会说:外面的世界真美呀!

④同学们想得可真有意思。那课文中,草芽看见了谁呢?(小鸟)大家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小草高兴的心情。

课件出示: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5.想一想春天的景物和特点,仿造作者对话的形式写一写。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柳芽_______,他对_______说:“我是春天。”

___________,他对_______说:“我是春天。”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来回巡视,及时指导学生打开思路。

预设:柳芽嫩嫩,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桃花红红,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6.同学们真棒,也会抓住特点来写诗了,把掌声送给自己。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小节。

(1)请大家先读一读第二小节。(学生读文)这一小节写的是哪个季节?(夏天)对,就是夏天。我们来看看“夏”字,它的偏旁是折文,这是一个新偏旁,大家跟教师一起来写一写:撇、横撇、捺。本课中还有一个字也是折文旁,大家知道是哪个字吗?(冬)

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这一小节写了夏天里的哪些景物呢?(荷叶、青蛙)我们来看看“蛙”字,它的偏旁是“虫”,虫字旁的字大多与虫有关。

(课件出示折文旁和“夏、冬”、虫字旁和“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新偏旁。

(2)课件出示夏天青蛙荷叶图。通过第二小节,我们知道从荷叶和青蛙这两种事物中可以看出夏天来了,那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夏天来了呢?

预设:天气变热、知了叫了等。

7.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四小节,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个小节。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谷穗说“他”是秋天,为什么雪人说“他”就是冬天?

(1)学生读第三、四小节,教师指导朗读:读秋天的句子要读出谷穗弯腰有礼貌的感觉,读冬天的句子要读出雪人的可爱、顽皮。

(2)根据朗读指导,同桌互读第三、四小节,讨论问题。

(3)学生汇报问题一,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4)学生汇报问题二,课件出示冬天的雪景和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冬天玩耍的快乐。

8.写一写,做小诗人。

师:我们写了春天的景色,那么同学们能仿照课文说一说夏、秋、冬季的景色吗?请大家讨论一下,试着写一写吧。

学生自由创作后交流。

预设:蝉声知了知了,他会说:“我是夏天。”荷花绽放,他会说:“我是夏天。”高粱涨红了脸,他会说:“我是秋天。”柿子红红,他会说:“我是秋天。”河面结冰,他会说:“我是冬天。”

教师读完文章后也作了一首小诗,一起来读一读。

迎春花黄黄,

他对小蚂蚁说:

“我是春天。”

大雨哗哗,

他对乌云说:

“我是夏天。”

枫叶红红,

他红着脸说:

“我是秋天。”

冰面滑滑,

他淘气地说:

“我是冬天。”

以读代讲,在读中思,在思考中丰富语感,培养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由扶到放,重点突出。在读书中感悟、识字、写字,熟读后背诵、创作,一步一个台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素养。

三、合作探究。

1.导入:请同学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看一看四个小节的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2.交流:学生自由发现,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交流。最后,教师统一归纳:

相同点:对话,每个季节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和特点,最后点明季节。

不同点:每小节展示了不同的季节。一、二小节是两种事物对话,三、四小节是自由表达。

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这样的创作方法我们也已经学会了,相信随着知识量的增加我们还能写得更好。

学会观察才会思考,也才能形成能力。创设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四、指导写字,诵读积累。

1.导入: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需要写好,就是“是”字。(课件出示生字“是”)仔细观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并写好它呢?

2.学生说一说记住它的方法。

预设:上下结构。共9画。上面是“日”字,下面笔顺是:横、竖、横、撇、捺。

3.指导书写:“日”在横中线上方,要写成倒梯形,略细长;撇起笔在左下格,与横折的起笔处对齐;最后一笔捺从撇的上半部分起笔,要舒展修长。

教师边说规律边在黑板上书写,学生一起书空,记忆字形和笔顺。学生认真描红三遍,临帖两遍。

4.比赛背诵:比一比,看谁最先把课文完整地背诵下来。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及时表扬、鼓励。

从观察入手自主识字写字,再重点指导把字写美观,有的放矢,培养写好字的习惯。通过比赛背诵积淀丰富的语言,为交流表达奠定基础。

教学本文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个结合:

一是读书和识字相结合。导课伊始,我便引导学生通过课题认识生字并指导写字。在第一课时中创设读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读课文、读字词中多次接触生字,在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认读每个生字,真正落实识字目标。

二是读书和思考相结合。学生任何一次的读书都是有目标的,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让学生把握关键信息,学着去处理信息,同时学生的语言材料也不断丰富,语言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问题的设计注重由易到难,由表层到内在,在一次次解决完问题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三是读书和写话相结合。读书的终极目标是学会表达,因此,第一小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春天还会有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说话的基础上写话,降低了难度。最后,在整篇文章熟读感知的基础上模仿创作,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中还注重通过复习旧知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的培养,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探究中提升综合素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