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 一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 一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 一

一、单选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C.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D. 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因为物种少,食物网简单。

正确答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和陆地生态学。

选择一项:

A. 陆地生态学

B.

普通生态学

C. 理论生态学

D. 海洋生态学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海洋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正确答案是:海洋生态学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和陆地生态学。

选择一项:

A.

理论生态学

B. 陆地生态学

C. 海洋生态学

D. 普通生态学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海洋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正确答案是:海洋生态学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是()农业的基本原理之一。

选择一项:

A. 生态

B. 有机

C. 持续

D. 生物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效应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生物种群相生互克原理、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

正确答案是:生态

题目5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 ) 。

选择一项:

A. 反复循环的

B. 单向运动的

C. 逐级递减的

D. 逐级递增的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大气的二氧化碳蓄库开始,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碳固定,生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和残体腐败分解后,再回到大气蓄库中。

正确答案是:反复循环的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初级消费者用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

进入生物群落的惟一途径

B. 光合作用是CO

2

C. 没有分解者,碳循环仍可保持平衡状态

D. 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是大气中CO

的产生途径之一

2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进入生物群落的惟一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解析:CO

2

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而。

不是CO

2

正确答案是:初级消费者用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流失率()。

选择一项:

A. 较强,较高

B. 较弱,较少

C. 较强,较少

D. 较弱,较高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之一。正确答案是:较弱,较高

题目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稻田养鱼利用了生态位原理。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稻田养鱼是把适宜的、价值高较的物种引入农业生态系统,以填补空白生态位。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有关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B. 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 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D. 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某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正确答案是: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题目10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 ) 。

选择一项:

A.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B.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C. 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D. 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是利用了化学信息,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及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而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是人类直接进行的调节

正确答案是: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题目11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

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

2

选择一项:

A. 呼吸作用

B. 自由扩散

C. 蒸腾作用

D. 光合作用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只有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如果没有解析:大气中的CO

2

这个途径,碳元素就不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呼吸作用是把碳

在大气圈和水圈中交换的方式,元素从生物群落中释放到大气中,自由扩散是CO

2

蒸腾作用与碳循环无关。因此答案为B。

正确答案是:光合作用

题目12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下列那种情况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中 ( ) 。

选择一项: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燃烧

D. 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释放碳进入碳循环实质是指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燃烧、呼吸作用和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的就是光合作用。

正确答案是:光合作用

题目1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用的食物结构为()。

选择一项:

A. 以禽类、蛋类为主

B. 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C. 以猪、牛等家畜类为主

D. 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食物链最短,以生产者为食。择选C。正确答案是: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判断题

题目1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和断层现象严重。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我国现有机制还没有把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因收益微薄导致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和相对紧缺的资金投入要求大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是发展我国生态农业

必要性之一。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6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美国在1975年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肯定了有机农业的优点,使有机农业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英国在1975年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肯定了有机农业的优点,使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人均农业资源贫乏,且农业单位产出,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等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 h㎡。不到世界平水平的一半。农业灌溉用水占水资源重量的70%,但有效利用仅为0.4~0.5,而发达国家则为0.7~0.8。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农药使用率最高的国家。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特点。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9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选择一项:

A. 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B. 森林中的全部蛇

C. 池塘中的全部水草

D. 森林中的全部松树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森林中的全部松树表现出性状上的相似,而且它们之间能相互交配并将其性状遗传给后代个体,符合种群的定义。

正确答案是:森林中的全部松树

题目20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产中常常采用作物套种来弥补生育期的不足,这主要是体现生物群落的()。

选择一项:

A. 营养结构

B. 垂直结构

C. 水平结构

D. 时间结构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就导致了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配置,形成了群落的时间结构。在某一时期,某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另一时期,则是另一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是:时间结构

题目2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B. 群落内的生物种类愈多,群落愈稳定

C. 群落发生演替时,生态组成和功能都发生变化

D. 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土壤环境等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正确答案是: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题目22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食物链越长,流向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多

B.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以全部流入次级消费者

C.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促进了生态系统能量循环

D.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正确答案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题目2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

选择一项:

A. 逐级递增,单向的

B. 逐级递减,循环的

C. 逐级递增,循环的

D. 逐级递减,单向的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正确答案是:逐级递减,单向的

题目24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B.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C.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以循环利用;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以10%~20%的比例传递,由此得出的能量金字塔是不会倒置的;能量不只在食物链中流动,也可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流动;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需要能量的驱动。

正确答案是: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题目2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终目的是( )。

选择一项:

A.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

B.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 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效率

D. 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正确答案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题目26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2020年《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2020.2) 问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外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试分析珠三角的家电出口优势。 2、代表性需求如何带来了比较优势?请举一例子说明。 3、请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关系。 4、试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会在哪个阶段获得优势。 5、说说什么理论可以解释我国大量专业工业园区的优势。 6、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7、试用内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国企业生产规模巨大的优势。 8、请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电动摩托车的竞争力来源。 9、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产业转移的成因有哪些。 10、运用外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分析深圳消费电子产业的竞争力。 答题区:(请标明题号)更多作业答案威yaoyao9894 1、答:在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李嘉图模型(2×2模型)中,不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还是绝对劣势,都可以通过生产成本或劳动生产率的对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各自生产本国优势较大的产品或劣势较小的产品,即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这样,两国的总产出会增加,各自的消费水平也会得到提高。珠三角小家电出口优势 (1)区位概况 在国际市场信息和物流运输方面,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江河网水系发达,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以及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2)人力资源 珠三角目前就业人数总体达到4 900多万人,占全国的1/5。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2月2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入粤农民工仍在增加,预计到春运结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7(考试重点)

红色为重点(2016年考题) 第一章 1-2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题1-4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解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若低于给定温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流量进行顺馈补偿,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其中,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给定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 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1-5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c的平方成正比,Uc增高,炉温就上升,Uc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Uf。Uf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r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Ue,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u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f正好等于给定电压Ur。此时,Ue=Ur-Uf=0,故U1=Ua=0,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Uc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C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C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u(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下图。 注意:方框图中被控对象和被控量放在最右边,检测的是被控量,非被控对象. 第二章 2-2 设机械系统如图2—57所示,其中x i为输入位移,x o为输出位移。试分别列写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及传递函数。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 本节要能够简述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掌握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掌握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搜集各种媒体的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过程: 三、知识点解析 1.生态工程的五大原理

提醒①生态工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②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③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2.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 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的说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类和 真菌等。

四、例题分析 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摩尔葡萄糖, 农户从猪中获取的能量最多相当于_____________摩尔的葡萄糖。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应用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这样,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人们可以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生物种群进行人为调节;用天敌减轻生物危害,用生产农产品的废弃物做饲料和肥料,减轻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能量和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按10%~20%逐级递减。 答案(1)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 2 例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 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答案】C 例3.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一一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它不属于 ()C A.生态经济B.循环经济C.生态工程D.生态农业 【解析】本题原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产下产生的生态农业中物质的多级利用,本题强调的是生产模式,生态工程与该模式有一定关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答案】C 例4.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二)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征收关税的机构是( A.海关) A.海关 B.工商管理部门 C.税务机构 D.公安 部门 2.下列对于关境与国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D.关境有时大于国境,有时小 于国境) A.关境等于国境 B.关境大于国境 C.关境小于国境 D.关境有时大于国境,有时小 于国境 3.海关税则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 A.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 说明),另一部分是关税税率表。 A.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 B.税则号(简称税号) C.货物分类目录 D.税率 4.社会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引入的社会壁垒标准主要是( C.SA8000 ) A.IS014000 B.IS09000 C.SA8000 D.IS02010 5.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给予出口 厂商一定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其中出口退税是出口补贴的常用方式 之一,它属于( B.间接补贴) A.直接补贴 B.间接补贴 C.反补贴税 D.现金 补贴 6.国际投资最重要的金融支柱是( D.跨国银行)。 A.各国政府 B.国际金融机构 C.跨国公司 D.跨国 银行 7.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C.北 美自由贸易区)。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洛美协定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环太平洋经济合作 8.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关税同 盟)。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经济联盟 D.完 全经济一体化

9.区域经济一体化最高阶段的组织形式是( C.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D.经济同盟)。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D.经济同盟 10.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A .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A .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B.对外自由,对内保护 C. 对内外均自由 D.对内外均保护 二、判断题 1.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和劳务。(f) 2.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普遍给予的关税优惠待遇。( f ) 3.选择税是指对同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税率,一般选择其中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的关税。( t ) 4.“自动”出口配额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t ) 5.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f ) 6.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共同之处在于建立对外统一关税。( f ) 7.共同市场的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各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t ) 8.经济一体化的规律是由低级的组织形式向高级组织形式逐渐演进。 (t ) 9.贸易创造效应使得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f ) 10.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f ) 三、名词解释 1.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的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者取消进口关税待遇的一种税收优惠. 2.商品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集中或持续地大量向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3.国际投资: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实现资本增值的国际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或区域之间国家或政治实体同股票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者组建一定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谋求区域内商品流通或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及生产分工最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和要素市场,经济和社会政策或者体制等统一的过程 四、问答题 1.非关税壁垒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 非关税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比。

华工 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 参考解答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 1.试将下列系统的结构图化简(本题10分) (说明:本题考查对第二章第三节系统结构图化简及等效变换的掌握程度,该类题目有两种求解方法。第一种求解方法可参见课本44~47页的例题2-11、2-12、2-13等。第二种方法可利用46页公式2-82,两种方法结果一样。)

2.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放大系数K 的取值范围。(本题10分) ()(1)(4) K K G s s s s =++ (说明:本题考查对 第三章第一节 劳斯稳定判据的理解和应用,可参见课本67页例题3-6。一样的求解思路) 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10()+(s 2) = G s s 。(本题20分) 1)试判断该系统属于几型系统。 2)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 是多少? 3)试判断该系统是否稳定。 4)试求在输入信号2()5=r t t 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多少。 (说明:本题考查对第三章第六节 稳态误差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计算。可参见课

本105页表3-6的总结及例题3-16。) 4. 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求解以下性能指标:峰值时间p t ,调解时间s t ,超调量%σ。(本题15分) () 10() 3.16G s s s =+

5. 已知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0()(21)(81) k G s s s =++,试绘制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要求画图标明转折频率及斜率变化,必过点等必要数据,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与说明。(本题15分) (说明:本题考查对 第五章第四节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要点,可参见课本213~217页,对绘制步骤有详细的说明,绘制要点是确定低频渐近线斜率、转折频率、及转折后斜率的变化量。可参看课本作业题5-8。一样的求解思路) 6.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5)g k K G s s s s = ++,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本题10 分) (说明:本题考查对 第四章第二节 系统根轨迹的绘制要点的理解,可参见课本141~155页的内容和例题4-4,4-14等。)

农业生态学原理

第一章 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 弱。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 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鱼。 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

国际贸易原理概述

国际贸易原理概述 1. 国际贸易就是国家之间的贸易。 参考答案:× 2. 国际贸易指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货物贸易。 参考答案:×

1. 国际贸易的本质功能就在于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资源配置行为由国内扩张到世界范围;从而提高了各国的经济效率。 参考答案:√ 2. 类似日本这样的国家,国际贸易是成就其世界经济他国地位的最重要的经济条件之一。 参考答案:√ 3. 商品就是用于交易的货物。 参考答案:× 4. 独立关税区经济体能够独立地决定关税制度并予以执行的经济体区域。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独立关税区。 参考答案:× 5. 国际贸易值又称国际贸易总额,等于世界上所有独立关税区经济体对外贸易值之和。 参考答案:× 6. 对外贸易量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值。不变价格指统计期内认定的基期年份当年的价格。 参考答案:√ 7. 贸易条件(TOT)指开展国际贸易的各种条件。 参考答案:× 8. 间接贸易一定包含着转口贸易。 参考答案:√ 9. 转口贸易就是间接贸易。

10. 转口贸易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商品输出到另一国时必须经过本国国境,所以一定是过境贸易。 参考答案:× 1. PPF曲线既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的多寡,也可以用来表示该国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参考答案:√ 2. 对应于机会成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三种生产技术,PPF曲线分别表现为凸向原点的曲线、凹向原点的曲线和直线。 参考答案:× 3. 两种产品X和Y都是属于规模报酬递减技术的产出品时,它们一定也都是机会成本递增的产品。 参考答案:√ 4. 生产可能区域内任何一点所表示生产组合意味着:在资源完全使用的情况下,生产上没有达到最高效率的生产组合。 参考答案:√ 1. 关于无差异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条线上任何两点所代表的消费组合能够带来的效用一样 B.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该点横轴表示商品的机会成本 C.越是远离原点的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D.不同的两条线有可能相交 参考答案:D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1.生态农业的概念。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2.生态农业的内涵。一是在健康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化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3.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二)生物种群与群落 1.种群。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群落。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点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特点: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三)生态系统 1.概念。指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其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2.基本特征。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有一定的负荷力;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3.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水、土体。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分解者)。 (四)农业生态系统 1.概念。是指某一特定空间内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互相作用联结成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如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家蚕等,以及与这些生物有 密切联系的病虫害、杂草等。其中的大型消费者也包括人。环境组分:受到人类的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而有些环境如温室、禽舍等完全是人工环境。 3.特点。(1)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5)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差。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系统,氮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 (六)生态农业的模式 1.农、林、牧、渔、加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1)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 主要包括农林复合生态模式、林牧复合生态技术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和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4个基本类型。 (2)农、牧、渔、加复合生态模式 主要包括农、渔复合生态模式、农、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和农、牧、渔、加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模式3个基本类型。 2.种、养、加复合模式 主要包括鱼—桑—鸡模式、鸡—猪—鱼模式、牛—鱼模式、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鸡—猪模式、鸡—猪—牛模式。3.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4.设施生态栽培模式 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其典型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和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5.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6.草地生态恢复与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 (1)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2)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沟模式、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和生态果园模式。 (七)立体种养技术 1.立体种植技术。指在同一田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 (1)果园间套地膜马铃薯。(2)温室葡萄与蔬菜间作。(3)大蒜、黄瓜、菜豆间套栽培技术。(4)新蒜、春黄瓜、秋黄瓜温室蔬菜栽培技术。(5)旱地玉米间作马铃薯的立体种植技术。(6)麦套春棉地膜覆盖立体栽培技术。(7)麦套花生粮油型立体种植技术。 2.立体养殖技术。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 3.立体种养技术。(1)“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农牧结合模式。(2)粮、经、饲三元种结构,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农牧结合模式。(3)利用冬闲田种草,发展草食家畜的农牧结合模式。(4)草图轮作,以草养畜,治理盐碱沙荒地的农牧结合模式。(5)种养复合式农牧结合模式。(6)北方“养猪、养鸡、种菜、种果”庭院生产模式。(7)莲田养鱼模式 (八)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以虫治虫,即利用捕食性、寄生性的昆虫如蚜狮、草蛉、寄生蜂和瓢虫等防治害虫;(2)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防治害虫;(3)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即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抗生物质等)防治植物病原菌(包括土壤中的病原菌);(4)杂草的生物防治,即利用食草昆虫和专性寄生于杂草的病原菌防治杂草。 (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配方施肥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综合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气候条件,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制定合理的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中微适宜用量和比例、相应的施肥技术),实行无机与有机、氮肥与磷、钾肥,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2)作用。增肥增收效益明显;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提高品质;调控营养防治病害;有限肥源合理分配。 2.方法。地力分区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 3.流程。采集土样→土壤化验→确定配方→加工配方肥→按方购肥→科学用肥→田间监测→修订配方。 (十)设施农业技术 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地膜覆盖类型。(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3.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十一)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模式 模式的组成: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特点: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合理利用光热资源;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与卫生条件;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2)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3)施工技术:要想使“四位一体”工程取得良好运行效果,标准化施工是关键。 2.西北“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 模式的组成:是从西北丘陵旱作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具体形式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和一个看营房。详见下图。技术要点:沼气池是生态果园的核心;集水系统;滴灌系统 3.南方“猪—沼—果”生态家园模式。模式的组成:是以沼气池为纽带,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实用技术体系。 4.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稻—沼—蟹”模式,“莲—沼—鱼“模式。 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处理模式 模式组成:是根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沼气发酵为核心,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养殖场粪污的目的。 技术组成: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饲料清洁生产技术、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有机肥和复合肥生产技术。 (十二)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和生态循环关系,建立并优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地通过食物链和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以实现增值,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结构。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答案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1234 [2010秋] 2010年10月教学科转自省电大在线学习平台 注意事项:请各位学员按作业次序,将作业答案(标明题号)写在“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考核专用纸”上,注明班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适用班级:09秋会计本科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一)1-3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D)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B.商品贸易额 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B)。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D)。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6.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A)。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7.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B)。 A.公平贸易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D.管理贸易 8.俄林认为(B)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C.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9.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C)。 A.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10.依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B)提出的。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D.俄林 11.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 A)。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2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1.生态农业的概念。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2.生态农业的内涵。一是在健康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化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3.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二)生物种群与群落 1.种群。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群落。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点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特点: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三)生态系统 1.概念。指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其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2.基本特征。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有一定的负荷力;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3.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水、土体。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分解者)。 (四)农业生态系统 1.概念。是指某一特定空间内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互相作用联结成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如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家蚕等,以及与这些生物有密切联系的病虫害、杂草等。其中的大型消费者也包括人。环境组分:受到人类的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而有些环境如温室、禽舍等完全是人工环境。 3.特点。(1)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5)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差。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系统,氮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 (六)生态农业的模式 1.农、林、牧、渔、加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1)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 主要包括农林复合生态模式、林牧复合生态技术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和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4个基本类型。 (2)农、牧、渔、加复合生态模式 主要包括农、渔复合生态模式、农、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和农、牧、渔、加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模式3个基本类型。 2.种、养、加复合模式 主要包括鱼—桑—鸡模式、鸡—猪—鱼模式、牛—鱼模式、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鸡—猪模式、鸡—猪—牛模式。 3.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4.设施生态栽培模式 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其典型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和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5.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6.草地生态恢复与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 (1)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2)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沟模式、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和生态果园模式。 (七)立体种养技术 1.立体种植技术。指在同一田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 (1)果园间套地膜马铃薯。(2)温室葡萄与蔬菜间作。(3)大蒜、黄瓜、菜豆间套栽培技术。(4)新蒜、春黄瓜、秋黄瓜温室蔬菜栽培技术。(5)旱地玉米间作马铃薯的立体种植技术。(6)麦套春棉地膜覆盖立体栽培技术。(7)麦套花生粮油型立体种植技术。 2.立体养殖技术。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 3.立体种养技术。(1)“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农牧结合模式。(2)粮、经、饲三元种结构,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农牧结合模式。(3)利用冬闲田种草,发展草食家畜的农牧结合模式。(4)草图轮作,以草养畜,治理盐碱沙荒地的农牧结合模式。(5)种养复合式农牧结合模式。(6)北方“养猪、养鸡、种菜、种果”庭院生产模式。(7)莲田养鱼模式(八)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以虫治虫,即利用捕食性、寄生性的昆虫如蚜狮、草蛉、寄生蜂和瓢虫等防治害虫;(2)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防治害虫;(3)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即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抗生物质等)防治植物病原菌(包括土壤中的病原菌);(4)杂草的生物防治,即利用食草昆虫和专性寄生于杂草的病原菌防治杂草。 (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配方施肥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综合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气候条件,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制定合理的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中微适宜用量和比例、相应的施肥技术),实行无机与有机、氮肥与磷、钾肥,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2)作用。增肥增收效益明显;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提高品质;调控营养防治病害;有限肥源合理分配。 2.方法。地力分区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 3.流程。采集土样→土壤化验→确定配方→加工配方肥→按方购肥→科学用肥→田间监测→修订配方。 (十)设施农业技术 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地膜覆盖类型。(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3.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十一)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模式 模式的组成: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特点: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合理利用光热资源;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与卫生条件;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2)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3)施工技术:要想使“四位一体”工程取得良好运行效果,标准化施工是关键。 2.西北“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 模式的组成:是从西北丘陵旱作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具体形式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和一个看营房。详见下图。技术要点:沼气池是生态果园的核心;集水系统;滴灌系统 3.南方“猪—沼—果”生态家园模式。模式的组成:是以沼气池为纽带,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实用技术体系。 4.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稻—沼—蟹”模式,“莲—沼—鱼“模式。 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处理模式 模式组成:是根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沼气发酵为核心,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养殖场粪污的目的。 技术组成: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饲料清洁生产技术、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有机肥和复合肥生产技术。 (十二)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和生态循环关系,建立并优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地通过食物链和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以实现增值,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结构。 1.生态建设与主要做法。(1)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建设。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注重可持续发展。(2)农业有机肥料综合利用。(3)新能源建设。 2.建设成效及经济效益。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十三)山东胜利油田生态农场 1.生态建设 (1)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经济建设;(2)农业生态工程建设;(3)沼气工程建设 2.成效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生产产值大幅度增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大为提高;产业结构日益合理。生态效益分析: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饲料报酬率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十四)辽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 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1.主要做法。(1)系统结构的设计和确定。系统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水生生态系统和有机污水净化系统。(2)污水的三段净化、四步利用。猪圈的污水通过猪舍两侧的排水沟排到水葫芦池、细绿萍地、鱼蚌混养池、水稻田,逐步完成三段净化、四步利用。 2.效益分析。生态效益: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大大提高;环境景观大为改善。 (十五)珠江三角洲的人工基塘系统 一种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在塘基上种植经济作物(如桑、花、蔗等),将其副产品或废物饲喂塘中养殖的动物(如鱼、蟹等),用塘水浇灌、塘泥施肥于基上植物,从而使水陆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联结成一个互利共生、良性循环的复合系统。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1-4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原理》 平时作业第一次 (第一次)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C )的总和。 C.进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B )。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D )。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 )。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6.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A )。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7.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B )。 B.自由贸易 8.俄林认为( B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9.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C )。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10.依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B )提出的。 B.大卫·李嘉图 11.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 C )。 C.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说 12.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B )。 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二、判断题 1.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 )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国进出口交易的地区分布或国别分布。(×) 3.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4.二战前,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5.需求相似理论又称作需求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它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发展。(√) 6.当两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趋于接近时,其需求结构也趋于接近,产业间的贸易发展倾向因此也就越强。(√) 7.从单个国家的角度看,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即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 8.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的.( √ ) 9.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在对外贸易的每笔交易中都保持顺差,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10.管理贸易是“披自由贸易之皮,行保护贸易之实”的贸易政策。(√)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2.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3.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4.世界市场:指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国家间各种类型市场的组合。 5.对外贸易政策: 国家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各项政策的总称。 6.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无论是以往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贸组织,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对外贸易额与贸易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对外贸易额也称为对外贸易值,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是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该国同时期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的. 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批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作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 2.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课本P56 1)供求关系 2)垄断 3)经济周期 4)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5)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6)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7)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3.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课本P67 1)经济实力的强弱 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3)利益集团的影响 4)国家的就业与失业状况 5)国际收支、贸易差额状况 6)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4.贸易自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本P81 大幅降低关税,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