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第一课时)

细胞器(第一课时)
细胞器(第一课时)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考点解读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学习重点

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探究

工厂一般都由若干个部门和车间组成,那么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

一件产品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不同车间生产不同的零部件之后,要有组装车间完成装配工作,质量检测部门负责检查产品的质量。同时要有部门提供原材料,有部门提供设计图,还要有部门负责动力供应,等等。部门齐全,配合协调,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

介绍参观过的食品厂:采购部门,保管部门,生产车间,包装车间,质检部门

细胞内存在类似工厂的部门和车间吗?

例如蛋白质的合成(看成一个产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蛋白质的合成要在遗传信息的指导下进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同时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也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也是需要多个“部门”和“车间”协调配合完成的。

细胞内的各种“车间”和部门有哪些,又是怎样协调配合的呢?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展示图片:动植物亚显微结构

提问1: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哪几种结构?

回答1: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总结: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2层膜)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1层膜)细胞质核糖体、中心体(无膜)

细胞质基质: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核苷酸和多种酶细胞核

提问2:细胞器这么小,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

回答2:差速离心法——勇于探幽入微的克劳德

破坏细胞膜,得到细胞匀浆

放入离心管

差速离心用不同的转速离心

我们已经获得了各种细胞器,但是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如何呢?

(一)线粒体(线粒体亚显微结构)

形态结构:杆状或粒状

分布: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有少量的DNA

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提问3:分析下述例子,说明线粒体有何功能,分布上有何特点?

(1)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000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2)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较多。

(3)线粒体一般是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它在活细胞中能自由地移动,往往在细胞内新陈代旺盛的道听部位比集中。例如在小鼠受精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总结:

线粒体大多是颗粒状、短线状,一般情况下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它在活细胞中能自由移动,往往在细胞内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95%来自线粒体。

(二)叶绿体结构图

分布: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

结构:双层膜结构;内有基粒,由多个类囊体垛叠而成;含有少量的DNA

功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如果把一个细胞比作一辆汽车的话,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分别比作什么比较恰当?

发动机和油箱

(三)内质网结构图

分布: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中,成网状;

种类:粗面和光面两种;

结构:单层膜结构;

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四)高尔基体结构图

分布: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

结构:单层膜结构;

功能: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发送站”。

(五)其他有单层膜的细胞器:(自学)阅读课本46页

液泡溶酶体

分布

组成

功能

没有膜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分布

组成

功能

细胞器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 ②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

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比较和总结的能力。比如: ①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②思维训练: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制作叶绿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细胞器分工总结表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细胞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相关具体内容标准为: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3、“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课应有3课时完成。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多种细胞器,现安排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少量的“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内容。 第二课时是生物膜系统,第三课时是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2、通过绘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加深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难点:

细胞器专题复习

细胞器专题复习一.画出细胞器 二.落实细胞器 三. 比较细胞器

(1)从分布看 ①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②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③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2)从结构上看 ①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②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质网、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 ③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3)从成分上看 ①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②含R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③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4)从功能上分析 ②参与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 ③生理活动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复制和表达)、核糖体(翻译) 四. 归纳细胞器 (1)产生水的结构:除线粒体(有氧呼吸)、核糖体(脱水缩合)、叶绿体(光合作用)常考查外,还应知道细胞核(复制、转录)、质网、高尔基体也能产生水。

(2)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光合作用:光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线粒体(有氧呼吸:稳定的化学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3)生理活动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结构:细胞核(DNA复制、转录)、线粒体(自身DNA 复制、转录、翻译)、叶绿体(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核糖体(翻译)。 (4)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5)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6)不同细胞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上 (7)在代旺盛的细胞线粒体含量较多;②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含量较多;③叶肉细胞中含大量叶绿体,而根细胞不含叶绿体;④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8)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和大液泡,是观察有丝分裂的好材料,成熟区等根部和其他不见光部位的细胞都无叶绿体。 (9)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含叶绿体,但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10)花粉、极核、卵细胞都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11)肾小管细胞、心肌、肝脏等部位细胞因代旺盛,线粒体含量多;肠腺等一些合成消化酶或蛋白质类激素的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多。 (12)(蛔虫的体细胞和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原料是葡萄糖,产物是乳酸,且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再进行分裂,是提取细胞膜的首选材料。 (6)神经细胞表面形成突起——树突和轴突,是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细胞。 (7)癌细胞:无限增殖,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因不断合成蛋白质,故核糖体多而且代旺盛,核仁较大。 (8)常考的生物学观点——组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①观点:物质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组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②正例:肾小管细胞、心肌、肝脏等部位细胞因代旺盛,线粒体含量多;肠腺等一些合成消化酶或蛋白质类激素的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多。 ③反例:蛔虫的体细胞和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原料是葡萄糖,产物是乳酸),且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再进行分裂。 五.巧记细胞器 线叶双膜加核膜,无膜中心核糖体,产水结构有六处①,高核叶制有机②,植物特有叶液壁,低植还有中心体,互补配对线叶核③,动植异功高尔基,结构功能相适应,特殊细胞常出题。 六.判断细胞器 1.光合作用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第一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第一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学案新 人教版必修1 知识点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把叶绿体比喻成“养料制造工厂” B.人们把内质网比喻成“酶仓库”和“消化车间” C.人们把核糖体比喻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D.人们把高尔基体比喻成蛋白质的“加工厂” 答案 B 解析“酶仓库”和“消化车间”指的是溶酶体。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比较如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细胞器结构或存在部位功能 A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力车间 B 叶绿体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养料制造车间 C 核糖体单层膜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D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消化车间 解析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它是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A错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如根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B错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或病毒,D正确。 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的细胞分裂都与中心体有关 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 C.性激素和磷脂都能在人体细胞的内质网中合成 D.动植物细胞中都有高尔基体,其功能相同 答案 C 解析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A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性激素和磷脂都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C正确;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相关,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相关,D错误。 4.下列关于各种细胞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质网是一种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详解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一) 班级 姓名 上课时间:______设计人:赵家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细胞质的概念、组成成分; 2. 了解细胞器的种类; 3. 掌握线粒体的分布、化学成分、结构及主要功能; 4. 掌握叶绿体结构、成分和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重、难点】 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环节】 复习: 1. 原生质分化为那几部分?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讲授新课】: 细胞质: 1. 定义: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2. 组成部分: 定 义:细胞中未分化的部分。 细胞质基质 组成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 酸、还有许多酶。 作 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正 常进行提供所需的物质和环境条件。 细 胞 器:是指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一些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一. 线粒体: 1. 分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 2. 形态: 光学显微镜:粒状、棒状; 电子显微镜: 外膜 内膜 量 说明:内、外膜在化学成分上有显著的差异,如蛋白质的含量、类脂的分布很不相 同 嵴增大了线粒体的内膜面积; 3. 主要成分: 1)含有少量的DNA 24. 分布: 广范地分布的细胞质中。 说明: 1) 在不同的细胞中,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多;线粒体最多的细胞是肝 脏的肝细胞,肝细胞是体内生命活动最活跃的细胞。 2) 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代谢旺盛的部位,线粒体较多。如 精子的尾部线粒体数目多; 5. 作用: 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它为生命活动提供95%的能量, 因此人们把它称为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或“能量转换站” 说明: 1) 2) 由于线粒体内消耗O 2 ,产生CO 2 ,所以它是生物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氧气浓度最低的部位。 【练习】: 1、 在肾小管的细胞内发现了大量的线粒体,这说明肾小管和对物质的复吸收作用属于下列那一种方式( ) A. 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 内吞 D. 外排 2、 在成人的心肌细胞中明显比腹肌细胞中较多的细胞器是( ) 提示: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角度来考虑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二. 叶绿体: 1 分布:

常用的五种动物细胞培养方式

?一、半连续式培养 1.半连续式培养又称为重复分批式培养或换液培养。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 统,悬浮培养形式。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再用新的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使反应器内的总体积不变。这种类型的操作是将细胞接种一定体积的培养基,让其生长至一定的密度,在细胞生长至最大密度之前,用新鲜的培养基稀释培养物,每次稀释反应器培养体积的1/2~3/4,以维持细胞的指数生长状态,随着稀释率的增加培养体积逐步增加。或者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定期取出部分培养物,或是条件培养基,或是连同细胞、载体一起取出,然后补加细胞或载体,或是新鲜的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的一种操作模式。剩余的培养物可作为种子,继续培养,从而可维持反复培养,而无需反应器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半连续式操作中由于细胞适应了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和相当高的接种量,经过几次的稀释、换液培养过程,细胞密度常常会提高。 2.半连续式特点: ·培养物的体积逐步增加; ·可进行多次收获; ·细胞可持续指数生长,并可保持产物和细胞在一较高的浓度水平,培养过程可延续到很长时间。该操作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可长时期进行生产,反复收获产品,可使细胞密度和产品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药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二、连续式培养 1.连续式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该模 式是将细胞接种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一中李晓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中已经理解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第二章的学习更进一步地认知了细胞内的化合物,对与细胞的物质组成有了一定的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细胞的结构有所了解,有了细胞膜的知识储备,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细胞器内容多,识图难,老师更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 ①能够说出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能够识图,辨认各种细胞器。 2、能力目标 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教材和辅导资料的补充,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比较细胞器之间的异同点。 2、教学难点

①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自制学案,挂图。 【教学过程】

细胞器按照膜结构来分,双层膜结构的站起 来,告诉同学们,你们是哪些细胞器。对, 双层膜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单层膜的也站起来,告诉大家你们是什 么?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以及溶酶体。 无膜结构的呢?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按照分布,动植物细胞都有的是哪些?站起 来说一下。是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核糖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 有的呢?好,是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有 而高等植物细胞没有的呢?中心体。学生回答 没有。 按照老师 的分类标 准,学生 所扮演的 细胞器进 行分类记 忆。 通过分类记 忆加深学生 的印象。有 趣地把复杂 和抽象转化 为简单和具 体。 细胞骨架和实验 课本47页小字部分,提到了真核细胞中细胞骨架。同学们简单了解一下即可,细胞骨架就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对维持细胞形态和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一定作用。实验我们将在后面找时间补上,大家有时间可以先看一下。 课后巩固 完成发给你们的学案以及世纪金榜的自 主演练和课后巩固,明天交。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线粒体:与有氧呼吸有关,提供能量。 双层膜结构

常用的五种动物细胞培养方式

一、半连续式培养 1.半连续式培养又称为重复分批式培养或换液培养。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 统,悬浮培养形式。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再用新的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使反应器内的总体积不变。这种类型的操作是将细胞接种一定体积的培养基,让其生长至一定的密度,在细胞生长至最大密度之前,用新鲜的培养基稀释培养物,每次稀释反应器培养体积的1/2~3/4,以维持细胞的指数生长状态,随着稀释率的增加培养体积逐步增加。或者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定期取出部分培养物,或是条件培养基,或是连同细胞、载体一起取出,然后补加细胞或载体,或是新鲜的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的一种操作模式。剩余的培养物可作为种子,继续培养,从而可维持反复培养,而无需反应器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半连续式操作中由于细胞适应了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和相当高的接种量,经过几次的稀释、换液培养过程,细胞密度常常会提高。 2.半连续式特点: ·培养物的体积逐步增加; ·可进行多次收获; ·细胞可持续指数生长,并可保持产物和细胞在一较高的浓度水平,培养过程可延续到很长时间。该操作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可长时期进行生产,反复收获产品,可使细胞密度和产品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药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二、连续式培养 1.连续式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该模 式是将细胞接种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

各种细胞器的比较归纳

各种细胞器的比较及归纳 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名称线粒体叶绿体形态短棒状、粒状、圆球状椭球形、球形 成分①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②含少量DNA、 RNA 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②含 少量DNA、RNA,含光合色素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 相同点①具有双层膜结构;②含有少量DNA和RNA;③具有能量转换功能;④有液态的基质;⑤能运动 不同点①分布上:线粒体在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而叶绿体只存在植物叶肉细胞和幼茎皮层细胞中;②形态上:二者形态不同;③内膜结构上: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叶绿体没有;④功能上,二者所含酶的不同,导致功能出现差异。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名 称 分布、结构、分类生理功能 内质网 ①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的 内质网;②滑面内质网:无核糖 体附着的内质网 ①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②膜上附着有多种酶, 为各种生化反应创造有利条件;③是蛋白质合 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①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②对蛋白质进行 加工和转运;③在植物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 的形成有关 液泡植物细胞内特有的泡状结构,内 有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 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①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有利于细胞渗透吸水; ②充盈的液泡可以使细胞保持坚挺 溶 酶 体 囊状结构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 3.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名称核糖体中心体 分布、结构、分类①附着在内质网上;②游离在细胞质基 质中;③附着在核膜的外膜上; 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特有 生理功能①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 分泌蛋白;②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 内蛋白每个中心体主要由两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裂有关

细胞器复习划重点比较及总结大全

分布形态结构、图例成分主要功能其它 线粒体动、植物细 胞中 呈粒状、棒状; 双层膜;内有少量DNA 和RNA;内膜突起形成 嵴;内膜、基质和基粒 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 有关的酶 蛋白质、磷 脂、有氧呼 吸酶,少量 DNA和 RNA 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 场所;生命活动需要 的能量约占95%; 产生ATP的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能量转换器之称” 与主动 运输有 关的细 胞器 (提供 能量) 叶绿体植物细胞 中,主要存 在绿色植物 叶肉细胞, 分布在基粒 片层的膜上 呈扁平椭球形或球形; 双层膜;含叶绿素和类 胡萝卜素;少量DNA 和RNA;片层结构的膜 上、叶绿体内基质中含 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蛋白质、磷 脂、光合作 用酶、色 素,少量 DNA、 RNA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光反应、暗反应) 的场所;植物细胞的 “养料制造车间”; 产生ATP的场所; “能量转换器之称” 核糖体动、植物细 胞中,有些 附着在内质 网,有些游 离在细胞质 基质 椭球形粒状小体; 无膜 附着核糖体:分泌蛋 白; 游离核糖体:组织蛋 白; 蛋白质、 rRNA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 场所; 合成多肽的“车间” 蛋白质的“装配机 器” 与主动 运输有 关的细 胞器 (合成 载体) 内质网动、植物细 胞中 由膜结构连接成的网状 物;外连细胞膜,内连 核膜,附着许多酶;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附 着,光面内质网无核糖 体附着;单层膜 蛋白质、磷 脂等 蛋白质合成和加工; 脂质合成的“车间”; 与糖类的合成有关; “有机物的合成车 间” 将质膜 与核膜 连成一 体的细 胞器 高尔基体动、植物细 胞中 由单层膜形成的囊泡和 扁平囊组成; 单层膜 蛋白质、磷 脂等 植物细胞与细胞壁形 成有关;动物细胞与 分泌物(分泌蛋白) 的形成、加工、分类 运输有关 中心体动物细胞低 等植物细胞 中 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 粒,呈垂直排列; 无膜 蛋白质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 裂有关 液泡成熟植物细 胞中 液泡内有细胞液; 化学成分:有机酸、生 物碱、糖类、蛋白质、 无机盐、色素等; 单层膜 蛋白质、磷 脂、有机酸 生物碱、糖 类、无机盐 色素等 维持细胞形态、储存 养料、调节细胞渗透 吸水 溶酶体动、植物细 胞中 内含多种水解酶 单层膜 有“消化车间”之称; 水解酶能分解衰老、 损伤的细胞器,吞噬 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 毒或病菌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 米力 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中心,国家863西安细胞工程基地 陕西西安,710032 动物细胞培养工艺的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一点是该产品所涉及的生物反应器系统。选择反应器系统也就是选择产品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选择将决定该产品工艺的产物浓度、杂质量和形式、底物转换度、添加形式、产量和成本,工艺可靠性等。与许多传统的化学工艺不同,动物细胞反应器设备占整个工艺资金总投入的主要部分(>50%),也就是说动物细胞培养工艺的选择主要部分是生物反应器系统的选择。选择反应器系统及培养工艺时,必须对工艺的整体性进行全面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胞株及生长形式、产物表达量和稳定性,培养基质及代谢物,产物分离和纯化难度等。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操作模式,一般分为分批式操作(batch)、流加式操作(Fed-batch)、半连续式操作(semi-continuous)、连续式操作(continuous)和灌流式操作(perfusion)五种操作模式。 1. 批式操作(batch culture) 批式操作是动物细胞规模培养发展进程中较早期采用的方式,也是其它操作方式的基础。该方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将细胞扩大培养后,一次性转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积不变,不添加其它成分,待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积累到适当的时间,一次性收获细胞、产物、培养基的操作方式。 该方式的特点:(1) 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反应器系统属于封闭式,培养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物料交换,除了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外,不进行其他任何控制,因此操作简单,

细胞器定义及简介

定义及简介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中心体。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色素(花青素). 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 内质网 一般真核细胞中都有内质网,只有少数高度分化真核细胞,如人的成熟红细胞以及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内质网是一种复杂的内膜结构,它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状的腔或管,这些管腔彼此之间以及与核被膜之间是相连通的。内质网按功能分为糙面内质网(rough ER)和光面内质网(smooth ER)两类。糙面内质网上所附着的颗粒是核糖体,它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糙面内质网最主要的功能是合成分泌性蛋白质,膜蛋白以及内质网和溶酶体中的蛋白质。所合成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及其折叠与装配也都发生在内质网中。其次是参与制造更多的膜。光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但是在膜上却镶嵌着许多具有活性的酶。光面内质网最主要的功能是合成脂类,包括脂肪、磷脂和甾醇等。 核糖体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在表面,RN A在内部,并以共价键结合。核糖体是多种酶的集合体,有多个活性中心共同承担蛋白质合成功能。而每个活性中心又都是由一组特殊的蛋白质构成,每种酶或蛋白也只有在整体结构中才具有催化活性。 每一细胞内核糖体的数目可达数百万个,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质留存的蛋白质,如膜中的结构蛋白;而附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合成后向S-ER输送,形成分泌泡,输送到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加工、排放。 高尔基体

细胞器(第一课时)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考点解读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学习重点 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探究

工厂一般都由若干个部门和车间组成,那么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 一件产品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不同车间生产不同的零部件之后,要有组装车间完成装配工作,质量检测部门负责检查产品的质量。同时要有部门提供原材料,有部门提供设计图,还要有部门负责动力供应,等等。部门齐全,配合协调,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 介绍参观过的食品厂:采购部门,保管部门,生产车间,包装车间,质检部门 细胞内存在类似工厂的部门和车间吗? 例如蛋白质的合成(看成一个产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蛋白质的合成要在遗传信息的指导下进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同时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也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也是需要多个“部门”和“车间”协调配合完成的。 细胞内的各种“车间”和部门有哪些,又是怎样协调配合的呢?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展示图片:动植物亚显微结构 提问1: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哪几种结构? 回答1: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总结: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2层膜)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1层膜)细胞质核糖体、中心体(无膜) 细胞质基质: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核苷酸和多种酶细胞核 提问2:细胞器这么小,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 回答2:差速离心法——勇于探幽入微的克劳德 破坏细胞膜,得到细胞匀浆 放入离心管 差速离心用不同的转速离心 我们已经获得了各种细胞器,但是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如何呢? (一)线粒体(线粒体亚显微结构) 形态结构:杆状或粒状 分布: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有少量的DNA 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提问3:分析下述例子,说明线粒体有何功能,分布上有何特点? (1)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000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2)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较多。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讲课讲稿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 米力 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中心,国家863西安细胞工程基地 陕西西安,710032 动物细胞培养工艺的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一点是该产品所涉及的生物反应器系统。选择反应器系统也就是选择产品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选择将决定该产品工艺的产物浓度、杂质量和形式、底物转换度、添加形式、产量和成本,工艺可靠性等。与许多传统的化学工艺不同,动物细胞反应器设备占整个工艺资金总投入的主要部分(>50%),也就是说动物细胞培养工艺的选择主要部分是生物反应器系统的选择。选择反应器系统及培养工艺时,必须对工艺的整体性进行全面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胞株及生长形式、产物表达量和稳定性,培养基质及代谢物,产物分离和纯化难度等。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操作模式,一般分为分批式操作(batch)、流加式操作(Fed-batch)、半连续式操作(semi-continuous)、连续式操作(continuous)和灌流式操作(perfusion)五种操作模式。 1. 批式操作(batch culture) 批式操作是动物细胞规模培养发展进程中较早期采用的方式,也是其它操作方式的基础。该方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将细胞扩大培养后,一次性转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积不变,不添加其它成分,待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积累到适当的时间,一次性收获细胞、产物、培养基的操作方式。

该方式的特点:(1) 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反应器系统属于封闭式,培养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物料交换,除了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外,不进行其他任何控制,因此操作简单,容易掌握;(2)直观的反应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由于培养期间细胞的生长代谢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营养环境,不添加任何营养成分,因此可直观的反应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是动物细胞工艺基础条件或"小试"研究常用的手段;(3)可直接放大。由于培养过程工艺简单,对设备和控制的要求较低,设备的通用性强,反应器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比较其它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在工业化生产中分批式操作是传统的、常用的方法,其工业反应器(Genetech)规模可达12000L。 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分为五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见图1。分批培养的周期时间多在3~5天,细胞生长动力学表现为细胞先经历对数生长期(48~72h)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值后,由于营养物质耗劫或代谢毒副产物的累积细胞生长进入衰退期进而死亡,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收获产物通常是在细胞快要死亡前或已经死亡后进行。 图1 分批式培养动物细胞生长曲线

生物细胞器

一、细胞器的比较 结构分布其他功能叶绿体 线粒体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中心体 液泡 溶酶体 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线粒体A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溶酶体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液泡C蛋白质的加工和发送 4核糖体D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5高尔基体E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中心体F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7内质网G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8叶绿体H储存物质,使植物细胞坚挺

三、识图 四、将各种细胞器归类 1、结构:①含双层膜: ②含单层膜: ③不含膜结构: 2、分布:①动物和高等植物共有的: ②高等植物特有: ③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共有:

3、成分、①含DNA的细胞器: ②含色素的细胞器: 4、功能、①与能量转换有关: ②与蛋白质合成加工相关的细胞器: 练习: 1.植物细胞内合成葡萄糖和蛋白质的细胞器分别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叶绿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核糖体和中心体 2、下列各项中,不含有大量磷脂的是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3、下列细胞中,同时含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 A.心肌细胞B.团藻体细胞 C.叶肉细胞D.根毛细胞 4、右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A.有无膜结构 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是否含有色素 D.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叶绿体 高尔基 体 液泡

5、某位科学家用活细胞做了许多张连续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切片后他画出了一个综合图(如右图),有理由认为这一细胞不是 A、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 B、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C、真核细胞 D、植物细胞 6.给鸡注射禽流感疫苗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鸡的血清中出现了抗禽流感的抗体,这种抗体的组成单位和细胞中产生这种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葡萄糖和叶绿体 B、葡萄糖和线粒体 C、氨基酸和核糖体 D、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7、紫色洋葱头外表皮细胞的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液泡 D、细胞核 8.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C.神经细胞吸收K+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9/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 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高中生物细胞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器知识点(一)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doc

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 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生物反应器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关键设备,为细胞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之快速增殖并形成所需的生物组织制品。由于动物细胞在其形态结构、培养方法以及所需的力学环境等方面均不同于微生物细胞,因而传统的微生物反应器显然已不适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特别是组织工程的需要,促使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 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分类及结构特点

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 1、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搅拌式反应器靠搅拌桨提供液相搅拌的动力,它有较大的操作范围、良好的混合性和浓度均匀性,因此在生物反应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因此对剪切作用十分敏感,直接的机械搅拌很容易对其造成损害,传统的用于微生物的搅拌反应器用作动物细胞的培养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动物细胞培养中的搅拌式反应器都是经过改进的,包括改进供氧方式、搅拌桨的形式及在反应器内加装辅件等。 (1)供氧方式的改进 一般情况下搅拌式反应器还常伴有鼓泡,为细胞生长提供所需氧分。由于动物细胞对鼓泡的剪胞生长提供所需氧分。由于动物细胞对鼓泡的剪切也很敏感,所以人们在供氧方式的改进上做了许多工作。

笼式供氧是搅拌式动物细胞反应器供氧方式的一种,即气泡用丝网隔开,不与细胞直接接触。反应器既能保证混合效果又有尽可能小的剪切力,以满足细胞生长的要求。北野昭一报道了一个经过改进的搅拌式动物细胞反应器,整体呈梨形,搅拌置于反应器底部,在搅拌轴外装了一个锥形不锈钢丝网与搅拌轴一起转动。轴心处的鼓泡管在丝网内侧鼓泡,丝网外侧的细胞不与气泡直接接触。 (2)搅拌桨的改进 搅拌桨的形式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非常大,这方面的改进主要考虑如何减小细胞所受的剪切力。有人对搅拌桨的形式作了改进,并在反应器内加装了辅件,实验证明改进后的反应器适用于对剪切力敏感的细胞进行高密度培养。反应器采用了一个双螺旋带状搅拌桨,顶部的法兰盖上安装了3块表面挡板。每块挡板相对于径向的夹角为30°,垂直插入液面。挡板的存在减小了液面上的旋涡。这个反应器维持了较小的剪切力,实验中用于昆虫细胞的培养,最终的培养密度达到6×106个/mL,成活率在98%以上。 2、非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用于动物细胞培养存在的最大缺点是剪切力大,容易损伤细胞,虽然经过各种改进,这个问题仍很难避免。相比之下,

最经典总结-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最新考纲]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2.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5年10考) 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连线) ■助学巧记 巧记细胞器的“0、一、二” 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1.下图为真、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概念图,你能否写出①~④内容? 提示①核膜②原核细胞③细胞壁④中心体 2.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内的哪些结构? 提示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需染色)、染色体(需染色)。若显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判断下图是否正确(2015·广东卷,6C)(×) (2)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2015·北京卷,6A)(×) (3)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2014·江苏,3A)(×)

(4)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013·新课标Ⅱ,1D)(×) (5)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2013·安徽,1D)(×) (6)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全国卷,2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1教材P45~46细胞器及其功能。准确掌握并识别8种细胞器结构及相关分布、功能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2.(教材必修1P50-1改编)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找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正。 (2)若甲图表示白兔的组织细胞,乙图表示棉花的叶肉细胞,两图中最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提示甲图中应无叶绿体,乙图中应无中心粒 细胞器及其功能 【典例】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器资料

原核细胞简介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通常称为细菌(bacterium)。 原核细胞procaryotic/prokaryotic cell 指没有核膜且不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细胞。这种细胞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样运动。鞭毛(fl agellum)呈单一的结构。光合作用、氧化磷酸化在细胞膜进行,没有叶绿体(chloropl 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器(organelles)的分化,只有核糖体。由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它包括所有的细菌和蓝藻类。即构成细菌和蓝藻等低等生物体的细胞。它没有真正的细胞核(nucleus),只有原核或拟核,所含的一个基因带(或染色体),是环状双股单一顺序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没有组蛋白(histon e)与之结合无核仁(nucleolus),缺乏核膜(nuclear envelope)。外层原生质中有70 S 核糖体与中间体,缺乏高尔基体(Golgi)、内质网(E.R.)、线粒体和中心体(centrosomes)等。转录和转译(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同时进行,四周质膜内含有呼吸酶。无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原核细胞主要生物种类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通常称为细菌(bacterium)。 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为“三菌三体”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一、细菌 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可根据形状分成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一)细胞壁 细胞壁厚度因细菌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nm。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构成双糖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侧链,相邻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革兰氏阳性菌)或肽键(革兰氏阴性菌)桥接起来,形成了肽聚糖片层,像胶合板一样,粘合成多层。 肽聚糖中的多糖链在各物种中都一样,而横向短肽链却有种间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每层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有的还具有少量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