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1

2009-01-22 12:24:56| 分类:旅游目的地发展实|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一些旅游教科书上,旅游被划分为三个部分,主体、客体和媒体。主体即旅游者,客体即旅游对象,也被称作旅游吸引物,媒体即各类旅游服务要素,这是从旅游活动过程展开的一种分析框架。另外也有一种划分方式,同样是把旅游划分为三部分,即客源地、目的地和中间体。客源地是旅游者的出发地,目的地是旅游者的到达地,包括了各类旅游要素,中间体主要是指交通运输,及由此产生的旅游者的位移,这是一种基于空间基础展开的分析框架。第一种三分法比较微观,其中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把旅游吸引物大体限定在传统的旅游资源概念上,而现实中,旅游吸引物越来越多样化,媒体本身也具有吸引物的意义。第二种三分法又过于宏观,其中比较大的局限性就是把中间体仅仅局限于交通运输方式,所以对有些问题的分析在这个框架之内难以进一步深化。

从研究的基础来说,任何一个不同的角度都会形成不同的分类体系。科学的基础就是分类,分类形成不同的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包容了不同的功能。而不同的分类又取决于不同的出发点,取决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首先是从学科的角度,就

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分析框架,比如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学科,对于旅游分析的出发点就显然是不同的。其次从研究方法的角度也形成不同的分类框架,至少包括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大类。第三是从实际发展需要出发的分类框架,这就要求跨学科、跨领域,针对实际进行分析。而旅游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涉及方方面面,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对旅游发展的分析,尤其是在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上,还要超越旅游产业的传统概念,所以自然而然倾向于第三种方式。黑格尔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一切事物的本质都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之中。所以相应问题的探讨也必然要在各类相关关系中全面和深化,而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要把一件事情的研究扩充到外延所及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各类关系的把握,恐怕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本质往往是简单的。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研究界于上述的两个三个之间,看起来是其中的一个题目,但是分析过程会涉及到两个三分法的各个方面,这样也会更容易把握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从一般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来说,在第一阶段,研究阶段,首先采用的是传统的归纳法,是从个别上升到特殊再上升到一般,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式。但在第二阶段,在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表述上,则采取演绎法,即从一般到特殊到个别。本章作为全书的导论,也试图在丰富的实践中抽象出一般,再通过一般逐步推演到特殊和个别。严格地说,理论

本身的推导就可以得出很多彻底的结论,这正是理论的力量所在,也是理论的魅力所在。但是由于我本人的学力不足和研究的不规范,所以很难达到彻底的程度。作为一种实证研究的结果,我更多的也是借助于实践本身,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总结各地一些好的做法,借鉴国际上的若干成功经验,努力形成一些结论,以使有关的研究更加深化,比较有效地推动实际的发展。

第一节概念分析

一、旅游目的地

什么是旅游目的地?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但这样的定义方式仅仅是一种描述定义,而且很容易进入循环定义的陷阱。因为目前缺少规范的定义,所以至少应该采用引申定义的方式,即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

这一定义可以分五个层次加以阐发。

一是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也是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对象和服务对象。这样,从目的地的营销角度来说,首先就要使旅游者产生动机,进一步要把这种动机转化为一种目的,由此,旅游目的地的根本才能得以形成。目的的产生

需要一个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也需要足够的吸引力才能把动机转化为目的。

二是追求。追求是一个过程,旅游者从浩如烟海的各类旅游目的地之中选定一个旅游目的地,并追求旅游目的的实现,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市场过程,对旅游者个人来说也是一个产生动机和追求目的的综合性过程。其中,旅游者既要有经济的考虑,也要文化的背景,更要有个人偏好的因素。

三是实现。追求动机的实现就形成旅游目的地的现实,从实现到现实,需要一系列的旅游消费活动,也需要一系列的旅游生产过程,两者之间对应得越紧密,实现的现实性越强,两者之间衔接得越圆满,实现的满意度就越高。

四是各类空间。空间是地域的概念,没有足够的空间也就不称其为旅游目的地,而只可能限于旅游吸引物。此处的空间同时又是各类的空间,就是说,在地域性空间的基础上,也要包括经济性空间、文化性空间以至心理性空间等等,是一个复合型的空间概念。另一方面,空间有大有小,作为旅游目的地来说,如果局限于一个小尺度的空间,就很难称其为旅游目的地,所以它至少应该是一个中尺度的空间,进而是一个大尺度的空间。

五是要素。要素至少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吸引要素,即各类旅游吸引物,都可以构成旅游吸引要素。这些吸引物除了有形的吸引物外,也包括无形的吸引物;除了物质性的因素

之外,也包括非物质性的因素。其次是服务要素,即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同时,服务要素本身也是一类吸引要素。第三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既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要素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条件。前两个方面可以集中称为吸引要素,而后一个方面可以集中称为发展要素。

以上五个方面的综合构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内涵,也使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吸引力得以形成。

二、概念的扩展

1、对应的概念

仅从词义上来看,第一,旅游目的有别于工作目的地,移民目的地,也就是说有别于长住性的目的地。但是由于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所以旅游目的地自然而然就包含了商务目的地、会议目的地等等。也就是说,一切满足人们短期居停的目的地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这是一个外延的对应概念。

第二,旅游目的地所对应的是客源地。也就是说,一个目的地的建设和发展更主要的是从供给者出发,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由此而形成了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的三条基本目的:努力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努力使人停留更长的时间,努力使停留者形成更多的花费。

从目的地与客源地的关系出发,又对应形成了第三个概念,即客源输入地与输出地的概念。从总体来看,有些目的地是比较单纯的客源输入地,有些客源地是比较单纯的客源输出地,但多数情况是一个目的地本身既是客源的输入地,同时也被其它的目的地视为客源的输出地,就形成了客源地与目的地、输入地与输出地相交的客观存在。从一地发展的角度来说,一般都希望较多的输入,较少的输出。而从客观现实来看,输入输出的关系以及权重、力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各种因素的合力构成了一地的旅游发展状态。

2、系列概念

如果从旅游过程来看,也就是说从旅游者的眼光出发,从旅游者的市场导向出发,会形成一个系列概念。

一是长住地,即分散的旅游者长期居住的地域,从营销的观念来看,旅游者的长住地只能视为潜在的客源地。

二是出发地,出发地既包括长住地,也是旅游者的主要出发地点。这里所讲的出发地一般而言指的是交通枢纽地点,形成旅游者集中汇聚的地点,也是现实的客源地。尤其是对于团队旅游者而言,从旅游过程来看,分散的旅游者也是通过交通枢纽的聚集和一部分团队性的聚集,由此而形成出发地的概念。

三是过境地,有一些被视为旅游目的地的地方,实际上严格的说并不是旅游目的地,而是由于其交通位置形成一个旅游

的过境地。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中常常会形成一种错觉,即由于旅游者大规模的流动过境,而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四是集散地,集散地与过境地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过境地更多地集中在主要的口岸和交通枢纽,而很多集散地除了这方面之外,还体现在中心城市。很多中心城市本身缺乏目的地的相应吸引力,但由于是中心城市,所以客观上构成了一个旅游者的集散地。

从长住地到出发地到过境地到集散地到目的地,既可以视为一个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视为需求与供给的衔接,在现实中具有针对性的意义。长住地和出发地的区别是我们对于市场营销的一个深化的理解,也是我们能得以针锋相对开展工作的一个概念性抓手。过境地、集散地、目的地的区别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明确定位,很多主要局限于过境地和集散地的地方,应当进一步提升,形成过境地、集散地加目的地的状况。终级目的地自身,除了完善各类要素以增加吸引力之外,也需要研究目的地的终极性所带来的局限性。

三、概念的深化

从供给者和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目的地不仅是一个过程的结果,而且是另一个过程的开端。目的地的基础首先是资源地,通过对资源地的开发建设形成各类旅游产品,构成各类吸引

要素和发展要素,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目的地,这是一个过程的结果。

作为另一个过程的开端,就是目的地对应客源地进行市场化的营销。没有与客源地的对应,目的地就构不成概念意义的目的地;没有各类旅游者前来消费,目的地也难以构成真正现实意义上的目的地,也就是难以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惊人一跃。这样一个过程,使目的地处于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之间,同时也使目的地形成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同一。资源地只是潜在的概念,旅游产品的形成是现实的概念,但只有上升到目的地这个层次才是真正实现的概念,这也是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的扩展,从对应概念到系列概念形成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二节结构分析

在现实的旅游经济生活中,旅游目的地是千姿百态的,甚至可以说是无限丰富的,因为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其相对的唯一性,正是这种唯一性构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独特的吸引力。从结构上来划分,大体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空间分类

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按照空间尺度和地域的大小,旅游目

的地总体可以分成三类。

一是国家。一个独立的国家或地区都可以视为一个单独的旅游目的地,这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待,比如我们经常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正是在这个角度上来使用的,这也是我们最常使用的目的地概念,也基本上是一个大尺度的概念。但国家有大小,对于大国来说,如果只在国家这样的大空间、大尺度范围内进行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营销,往往容易造成主题形象不清,重复性建设增加等问题。

二是城市。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般来说是一个中尺度的概念。城市是旅游目的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他既是客源的集散地,同时也是目的地本身。但是我们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城市作为目的地的功能。国际上很多城市型的国家和地区,如欧洲的摩纳哥、马耳他,亚洲的新加坡、香港,由于本身就是城市型的目的地,所以目的地的概念非常突出,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效果就是旅游发展自然而然成为一地的主导产业,甚至是主体产业。

三是功能区域。功能区域是一个中等或偏小尺度的概念,是以某一主要功能非常突出所形成的终级型旅游目的地。如各类观光旅游地、度假旅游地、探险旅游地、森林旅游地、游憩旅游地等等。但这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旅游景区、景点的概念,大尺度的旅游景区与功能区域有相重合的一面,若干旅游景点有可能构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区域,但只就一

个景点本身,只是一个旅游吸引物,无论什么样功能的景点都不足以构成一个旅游目的地。

以上三种空间分类之间,有相重合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相区别的一面。其间既有尺度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区别,各类不同的功能区域构成一个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全面形态,各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构成一个国家级整体的旅游目的地。也有若干种功能同一的,也有这三个层次同一的。由此构成了现实中丰富多彩的旅游目的地结构。

此外,在行政区划的既定情况下,还有省一级的旅游目的地,在现实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以上三个层次。

二、时间分类

这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按照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形成了远程目的地、中程目的地和近程目的地三类。

之所以没有采用距离分类,而采用时间分类,是因为现代的距离概念主要体现在时间上,这也是现代旅游者的基本要求。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地方的人谈到区位条件较好,具备相当的区位优势,距离某城市三百公里,距离另外一个城市五百公里,由此得出上述结论。但是如果从交通的时间概念来说,这样的优势就很难确立,三百公里的距离也

许要花费6个小时的时间,而现在从北京到新加坡坐飞机也不过是6个小时,北京到东京只要4个小时。所以,从地理距离上视为中程目的地的很多地方在时间概念上只能视为

远程目的地。时间花费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一个目的地吸引力的函数,除了特殊目的地对特殊客源层的吸引之外,一般而言,吸引力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中国对应欧美主要旅游客源来说,就是一个远程目的地,这样的远程目的地客观上为我们的目的地营销产生了很多制约因素。中西部的很多目的地对东部主要客源产出地来说某种意义上也是

远程目的地,同样存在着相关的制约因素。

三、功能分类

从大旅游的角度出发,目的地一般都是多种功能所构成的复合型的目的地。旅游者的消费偏好是多种多样的,也自然在寻求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在现实中就构成了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从经营角度来看,则是多种目的地对应多种目的的满足。从供给角度出发,就需要研究目的地的多种功能和主要功能问题。一般来说,目的地的功能复合性越强,对应面也就越广。但是复合性越强,也往往使旅游者的选择迷失方向,无所措手足,在现实中很容易论为一种集散地为主的状况。而一个目的地的主题功能越强,市场形象越鲜明,但由此引发的弊端则是市场的适应性不足。所以,如何按照一个资源地

的优势条件和约束条件,进行规划建设,处理好主要功能和复合功能的关系,往往成为一个目的地建设的成败。

四、目的地形象与特色

空间分类、时间分类、功能分类,三种分类之间的交叉点和集中点,就是目的地的形象与特色,也构成了一个目的地质量与竞争力的基础。

首先,一个目的地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目的地,这是目的地发展的根本。埃及的恐怖主义者袭击外来旅游者的事件使埃及旅游业自此一蹶不振,美国9.11事件使美国的旅游业大幅度下滑,都是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发展的活生生的事例。财务安全不能得到保证也使意大利文物古迹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其次,一个旅游目的地应该是一个友好的目的地。在目的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之中,往往容易形成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关系的折冲。在旅游发展的早期,由于旅游者前来,使当地的物价上升,旅游地形成了一个物价高原,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般会引起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抵触,这样的目的地不能叫友好的目的地。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增加,生意机会增加,此时对旅游者持一种欢迎的态度,但是一般会演变出宰客的局面,这也不能叫做友好的目的地。旅游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旅游者与当地居民

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融合,当地居民对旅游者既欢迎又友好,这样的目的地才是一个真正能够受到旅游欢迎的目的地。

第三,一个目的地应该是一个高质的目的地,这里所讲的高质主要体现在各类服务要素上,要能够按照国际化的要求,形成国际化的运行,达到国际化的标准。

第四,一个目的地要建成具有特色的目的地,甚至成为具有唯一性的目的地。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主题功能方面,在现实中尤其是要通过文化体现出来。文化的差异形成吸引力,文化的独特性构成更大的吸引力,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现实生活与传统生活的有机结合等等,都会使一个目的地的特色烨烨生辉。说到底,旅游者是在寻求差异,旅游经营者就要创造差异。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尤其需要把握好服务的同质化与文化的异质化之间的关系。旅游者的需求是现代的享受和文化的差异的统一,在文化的差异方面我们需要把文章做足,做透,但不能偏颇,要准确地寻求差异化的程度。所谓对原汁原味的追求,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误区。另一方面则是抹杀特色,单纯追求所谓现代化发展。这些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特色越来越少,变成了千城一面,千地一腔。景区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现象也同样如此。对于独特文化不加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就

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即使是对同质化程度最高的海滨度假旅游而言,也是如此。各国发展海滨度假目的地的基本元素就是3S,阳光、沙滩、蓝天,但是除了白天的度假之外,晚上的文化生活也是一个海滨度假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晚上的文化性活动和白天的海滨休闲是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的,这里同样也需要在白天的同质化基础上突出晚上的异质化,才能够真正构成旅游目的地形象与特色。

总之,安全、友好、高质、特色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质量与竞争力,也构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主体形象,从而形成其在旅游市场上的最终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导论:旅游目的地2

2009-01-22 12:25:56| 分类:旅游目的地发展实|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三节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

一、发展过程与发展阶段

横看世界一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现状,纵观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逐步升级、逐步扩大、逐步拉动的发展状况。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发展,在外延上不断

拓展,在层次上不断提高,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1、传统资源直接利用

在初期开发上,各地都是以直接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作为对象物,开发成为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景区、景点的集合构成早期的旅游目的地,由此形成普遍开发和遍地开花的局面。作为观光型的旅游目的地,这一局面到现在为止也是一种主体性的局面,这是从资源地的基础上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格局。从长远来看,文化性的旅游资源是中国最具国际比较优势的资源,因此,这一格局也必然是长期持续的一个格局。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类型,这就是以经济发展和经济发达为基础的城市型旅游目的地格局。从国际上来看,欧洲是以文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到文化型与城市型兼容的旅游目的地格局。而美国则是继欧洲之后以经济发达为基础的,以城市型为主兼有自然与文化型的旅游目的地格局。从国内来看,深圳是一个典型的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型旅游目的地格局,深圳主题公园的建设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另外一个条件就是目的地与客源地毗邻的重要优势。上海在90年代以后,明确了都市旅游的发展战略,不仅在创造新的都市文化,同时在努力挖掘原有的海派文化,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性旅游目的地。以上两种类型在发展中并行不悖,在现实中就表现为各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开发,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景区景点,同时构造了一系列的主题公园。

2、社会资源延伸结合

随着发展,很多地方开始感觉到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足了,资源型的建设需要深化,经济发达型的建设需要提升,所以一些新的观念也在产生。在现实中,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建设和社会的各类经济文化资源延伸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做法。

一是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农业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直接结合,这些年在我国各个城市发展中都比较突出。以成都的农家乐为开端,现在农家乐这样的项目可以说各个城市都有,进一步提升为农业科技观光园。这样的结合,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使农业资源在更广泛的程度上为旅游所用。

二是观赏林业。林业原来是以采伐加工为主的产业,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加强,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环境的弱势,现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基本上不允许砍树了。不能砍树,林业如何发展?森工企业如何生存?自然而然逼着转向,出路就是从砍树转化为看树,从采伐林业转化为观赏林业。长江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两年,直接的影响就是涉及范围内的群众收入大幅度下降,这就逼着这些地方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转换。所以,观赏林业的地位就越来越突出。再升华一步,观赏林业就变成了采摘林业,这就是林业和旅游的进一步结合。很多大城市的郊区都纷纷开办金秋山野采

摘节活动,使城市人既能够满足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又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体会了天伦之乐,林业也随之提高了附加值。这种感受是直接购买产品购买不到的。

三是休闲渔业。休闲渔业现在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发展养鱼池,吸引城里人来钓鱼。另外一种是在一些海滨和一些比较大的湖畔,渔民拉着客人到水上去打鱼,渔民身份已经开始转换了,从一个捕捞者变成了一个教练者和服务者。这是旅游者在钓鱼,也是渔民在钓旅游者,都是愿者上钩。如果只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休闲渔业活动中的鱼价格甚至比在市场上购买还贵。原因很简单,游客花的钱不光是买鱼的钱,还包括钓鱼的体验过程和在这种环境里的游乐过程。

四是工业旅游的发展。很多工业企业打开大门,创造旅游条件,吸引旅游者到企业来参观。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既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广告效益。对于旅游者来说,亲眼目睹各类商品的生产过程,而且就地购买一些商品,也构成了一种乐趣,形成原产消费和原创消费的推动力。进一步,也会培育出一个旅游工业体系,这个体系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为发端,以旅游装备工业为前导,以农副土特产品和各类生活用品为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

五是科教旅游。现在大学一日游也开展起来了,这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的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偏好。这种偏好有时候能够强化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就是自己怎么省吃俭用

都可以,为子女的教育花多少钱都行。现在有些大学反倒保守,认为大学一日游是对宁静学府的一种骚扰,所以排斥大学一日游。但是市场的客观需求是挡不住的,大家还是要去。科技馆、海洋馆、生物馆、植物园等各类科学研究的资源在这几年中也悄然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这里面除了教育因素之外,也和社会总体的文化素质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各类文化旅游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之中,体育旅游更成为多年的热点之一。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旅游发展过程中与社会资源的全面结合和深化结合,充分体现了旅游的综合性很强的特点,同时也使得旅游目的的产品类型更加丰富,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体系逐步完善。

3、经济资源深化结合

随着大规模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旅游在其中的作用也在逐步体现,形成了旅居结合,景观房产的新型运作方式。即旅游与居住相结合,所形成的房产更强调环境和景观。从消费者的购房过程也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的层次也在逐步提升。开始购房者追求面积和朝向,进一步是追求户型,现在更看重的是环境和个性。所以,房地产市场自身也在向景观房产方向发展。在旅游目的的建设中,旅游与居住相结合,也自然而然变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在开发过程中,围绕着景观所形成的房地产项目,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好的项目,有一些不算成功的主题公园由于借助了旅居结合和景观

房产的概念反而救活了主题公园自身,一些城市边缘的废弃地也同样借助这一概念得到了新的发展。如浙江宋城集团在杭州郊区开发的杭州乐园项目,就是利用一个砖瓦厂的废弃地,围绕着景观房产的概念,既开发了一个主题公园,同时又形成了一片房产,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了很好的收益,而且对当地环境的改善和目的地吸引力的形成都产生了大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来看,这不仅是旅游与房地产的结合,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体现在城市市容的改善上,其次体现在城市形象的提升上,如果同时在其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也可以进一步形成城市的特色,从而增加一个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是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经济要素的深化结合。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金,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创新理念逐步产生,新型技术逐步引入,新兴人才不断进入,创新方式正在发生,展示了全新的发展前景。

4、区域资源专题整合

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休闲社区和主题城镇的概念,这是区域资源在某一个专题上进行的整合。如华侨城集团最近与北京朝阳区正式签订协议,合作开发大型旅游主题社区项目,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累计总投资超过20亿元,根据该项

目总体规划方案,该项目将以一个大型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为核心,辅以主题房地产开发、主题商业开发、主题文化产业开发,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文化旅游社区。在建设上将运用“体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体验”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最新高科技成果,以绿色和生态为背景主题,以都市的时尚文化为基本主题,形成一个充满现代都市娱乐气氛的生态旅游主题公园,开发建设一个容居住、文化、教育、娱乐、信息、社区、医疗、商业及生活服务全要素于一体的完善的生态型人居系统。

从主题城镇来说,中国古人始终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遗留下来的很多古村、古镇已经构成了一个主题城镇的概念。江苏三大古镇开发成功、浙江三大古镇续之而起,黄山的宏村、西递村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的大研古城、桂林阳朔的西街、大理的洋人街等等,都是传统古镇在现代背景之下形成的主题城镇。随着发展,一批新的主题城镇,现代化的主题城镇也会逐步形成。这一类主题城镇的形成将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也会构成新的独特的吸引力。

5、区域资源全面整合

这是在比较完整的旅游目的建设意义上的整合,体现得最充分的就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这项活动从1993

年开始构思,1995年国家旅游局正式部署,到1998年产生

(完整版)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

《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读书笔记 我选择的书是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这本书是以旅游地理学为视角进行的一些世界上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案例的分析。该书提供了36个典型案例,都是目前学术界和业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旅游业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生态脆弱地区的旅游开发、旅游危机管理、旅游生态税的合理性问题、扶贫与旅游的关系、滞缓旅游地的愿景规划、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等。因为该书讲解的知识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使我更容易理解书中关于经营管理的知识,以及旅游目的地经营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该书中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对知识的实际操作和运用。下面是我针对本书一些我已阅读并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进行的而一些摘要: 一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的平衡发展(以格拉帕戈斯群岛为例) (一)格拉帕戈斯群岛简介 格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瓜亚基尔以西1000公里的天平洋上,这些岛屿上的野生动植物既是世界级的旅游景观,又是不可再生的的资源,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遗产和生物圈保护区。以前,哟与地理位置偏远和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少,格拉帕戈群岛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之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人数的逐步增加,一方面,公众开始对群岛进行关注,为保护群岛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加剧对群岛上脆弱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严峻的问题。 (二)资源管理 1 国家公园的认定,致力于保护群岛内的生态系统,并设置“游客禁区”,限制游客数量。 2 区域划分国家公园划分为五个区域,给予不同的保护级别,很据保护区的首要目标达到游客需求的平衡: ●特别利用区——比邻居住区,当地居民在严格的控制下使用 ●集约利用区——包括大部分旅游景点,每天最大接待量为4~5个旅游团队, 每个团队的人数不超过20人 ●保护利用区——包括了较少旅游景点,之允许每天不超过20名游客观光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及其启示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Goodrich、Pearce、Phelps、Calantone、Echtner和Ritchi e以及Milman和Pizam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11-16]Mayo认为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景色、气候和等方面的差异[17]。Anderssen和Collberg也作了类似研究,发现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存在8种属性差异[18]。Goodrich则对旅游者关于旅游目的地感知和判断的相似性做了评估,发现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娱乐和文化生活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影响因素[19]。Po-Ju and Debora h在调查中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取决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人口等统计变量[20]。态度、行为和社会阶层方面的文化差异,会影响旅游形象的感知[21,22],在旅游目的地吸引下,在旅游客源国的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满意度;收入较低和水平较低的旅游者、低层社会的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期望较低,会认为到国外度假是奢侈消费,因而旅游满意度较高。 由于旅游决策归因于目的地形象,国外许多研究者试图解释影响选择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因素,Crompton的实证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形象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决策[23]。旅游形象的感知属性,可以通过感知的目的地之间的类似性,识别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对于其他目的地形象的优势与劣势[24-31]。John认为通过RG对旅游感知形象进行评估,避免了其它方法所产生的固有偏见,使旅游感知形象更利于解释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各自特有的旅游环境结构,更有可能成为决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创新功能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创新功能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络对旅游业的冲击和渗透,旅游目的地的政府管理机构也开始运用旅游电子商务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进行整合,这样就产生了DM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本文将DMS的组成部分之一——DMS站作为研究对象,以省级DMS——活力广东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创新功能,揭示其在旅游信息化和旅游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DMS 创新功能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及其站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estination Marketing System,简称DMS)是旅游目的地通过互联进行络营销的完整解决方案,由政府旅游管理机构主导建设,多个主体包括旅游、旅游者和媒体等积极参与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DMS的根本意义在于: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提升目的地营销的整体水平。 目的地营销的概念和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在奥地利、爱尔兰、芬兰、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它已演变为一种新的旅游营销模式,通过将络营销和传统营销业务有效地结合,支持了当地的旅游,显着提高了旅游营销效果,成为旅游业信息化的一个最核心系统,目前,世界旅游组织(WTO)正在向更多的目的地政府管理机构推广此概念和系统。在中国,DMS包括三方面内涵:是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工程——“金旅工程”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符合金旅工程的总体规范;基于旅游信息标准化的营销系统;全国性的络营销平台。我国的DMS应用主要以DMS站为平台,DMS站是旅游政府管理部门宣传目的地形象的主要渠道,也是和消费者进行接触的主要方式,DMS站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门户,作用在于为目的地树立一个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旅游品牌。 DMS站的创新功能 DMS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电子商务站,它是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整体应用,从技术层面上,它能促进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行业服务层面上,各级各类旅游的积极参与能够为旅游者营造顺畅的目的地旅游信息流和服务流,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从营销层面上,使络营销与传统营销实现实时对接,提高目的地产品的整体营销水平。DMS的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形象展示功能、基础功能和延伸功能,本文以我国首个DMS省级试点——活力广东为例,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目录 引言 (2) 一、调查背景 (2) (一)杭州市大学生旅游现状 (2)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二、调查结果分析 (3) (一)调查问卷图像分析 (3) (二)调查样本的人类学特征分析 (7) 1、大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7) 2、大学生的出游费用用途 (7) (三)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 (7) 1、大学生出游目的分析 (7) 2、大学生的出游时间和范围分析 (7) (四)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心里分析 (7) 三、结论与思考 (8) (一)结论 (8) (二)思考 (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而大学生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其开发与利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效益。而杭州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杭州处于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其地位突出、所以大学生的旅游也日渐升温。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杭州大学生旅游特点,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对市场的开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结果,对促进杭州大学生的市场开发对策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 关键字:大学生旅游市场 大学生旅游调查分析 引言 近几年来大学生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人数2144.657万人。今年已经是2011年大学生的总人数至少2100万,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这个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他们的出游时间集中在暑假期间。现在旅游研究的发展情况由于没有普遍认可权威的理论,所以我们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大学生旅游现状的分析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在对回收的108份问卷分成男女对比的整理和分析后,得出一系列的结论,为开发杭州大学生暑期旅游市场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背景 (一)杭州市大学生旅游现状 大学生旅游市场常常被旅行社看作低利润,低消费的群体。因此,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研究常常被旅游公司忽略,大学生暑期旅游调查更是不受重视,针对这个市场的产品开发也不受重视。实际上,大学生旅游市场商机巨大,只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对这个市场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 对旅游的认知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旅游学至今仍是一门尚未定型的新兴学科。对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争论持续至今,而结论却很不统一。”所以大学生旅游的市场研究,也没有权威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但调查问卷时普遍认可的方法之一。旅游学刊中有一篇专门研究“从2000-2009年《旅游学刊》载文统计探究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的论文,里面详细列举了各种旅游内容的安就,但没有专门的对大学生暑期旅游的调查或研究。所以我们想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的旅游做一次调查,本文希望通过对我校大学生旅游的调查这个微小面透射出大学生旅游这个大市场,为旅行社,酒店企业等相关旅游企业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且为其决策层做出决定提供依据。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策略选择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一个新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营销理论逐步导入景区经营管理工作,市场细分、定位战略和4P 营销组合策略,已为国内众多景区的营销管理者所熟知,并在市场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然而,旅游目的地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营销传播,有待我们在旅游实践中积极探索。跟景区营销相比,旅游目的地营销有何不同呢?从策略层面看,景区营销运用最多的是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net)、价格(Prie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这一策略选择的思维基点,主要是从企业和产品出发的。虽然我们一直强调重视客户需求,但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还是为企业获取利润。而旅游目的地营销在这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就是要融合4P和4C,并且要更多的运用4C营销组合策 略。 4C营销组合策略,简单讲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其基本要素是:顾客(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o4C营销组合策略如果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策略选择,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要从以景区为中心,转向以游客为中心,把游客满意度放在第一位。那么,旅游目的地营销对4C营销组合的策 略运用,其必要性和市场可行性如何呢?我们对这两种营销组合策略做一个要素对比分析。 1、产品导向VS 客户导向 国内旅游目前经历了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两个发展阶段。观光旅游的营销要领,是处理好景点和线路的关系。游客是冲着景点去的,旅行社是将景点串联成线。观光旅游的产品稀缺性和资源依赖性,决定了游客的消费选择是有限的,消费行为是被动的,景区和旅行社处于强势地位。比如团队出行,导游旗摇到哪里,游客只能跟到哪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导向必然成为景区营销的一种占优选择。我们只要做好景区产品和服务,加强跟旅行社的合作关系,将景区纳入旅行社的常规线路,就能使景区业绩获得增长。 进入休闲旅游时代,自驾游的自主性,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自驾游的高度机动性,使“景点旅游”扩展为“区域旅游”。游客的关注重点,从景区产品品质上升为全程旅游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景区还是旅行社,只有以客户为导向,跟踪研究游客的实际需求,并根据游客的需求改进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才能产生实际效益。 在未来,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和航空业规模优势的形成,我们将会走进度假旅游时代。从本质上讲,旅游目的地营销是跟远程旅游和度假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休闲旅游的基本特征是周末短期近途,高频次和低消费。而度假旅游通常是中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游客的旅游时间长,旅游花费大,购买决策和消费心理较复杂。比如一个北方游客去海南三亚,也许会住在酒店呆上十天八天。而他到广东,也许看了开平碉楼之后,晚上就去住海岛,或者去泡温泉。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目的地营销只做景区宣传是不够的,应以客户为导向,贴近游客的需求,做好产品线扩展、品牌营销、服务营销、细节营销和联合营销。 2、价格优势VS 成本优势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班级:市营3132班 撰写人:朱民军 指导老师:李雄 时间:2015年9月21日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摘要:为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长沙某旅行社于2014年5月24-25日对临近的几所高校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取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0份。 通过对学生的旅游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解释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目的 目录

一、引言 (一)调查目的 本报告着重就大学生假期旅游目的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为我国旅游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总体界定为在校大学生。大一有80人,所占比例为8%,大二有290人,所占比例为29%,大三有520人,所占比例为52%,大四有110人,所占比例为11%。 主要调查内容为:在校期间的旅游次数、在校期间的旅游形式、在校期间的出游范围、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素。 (三)调查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有限,且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组对临近的几所高校(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经我们认真审核以及与被调查者的沟通保证了收回调查问卷的质量。

时间:2014年6月24-25日,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0份。 方式:采取上门调查、校门口随机填写问卷、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发放1000份问卷中男性占54%,女 性占46%(如图2-1所示)。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图2-1 性别结构 表2-1 性别结构 2.年级分布特征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竞争力提升 饶奔奔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21班姓名:饶奔奔)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市场越来越大,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旅游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旅游地已经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化为形象的竞争,好的形象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秘密武器”。因此如何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管理变得异常重要。随着旅游目的地形象重要性的日益凸现,构建一套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迫在眉睫。 随着旅游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旅游业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其相关研究先后得到了国外和国内的重视。各大旅游地点纷纷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提高其竞争力,提升其旅游业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论述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与竞争力地因素,以及如何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竞争力提升 一、相关概念 (一)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所谓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从传统的旅游理论来看,旅游目的地的范围更多地是从地理意义上来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城市、地域等进行分类。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当前,伴随旅游产业蓬勃的发展,旅游目的地成为了一个见仁见智的主观概念。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

旅游目的地(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 近年来,源于旅游消费方式转变,旅游业做为国家支柱型战略行业发展的升级、互联网经济大发展的趋动力,景区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成为景区、旅游管理机构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网络营销有“网”无“络”,在线旅游“不在线”,目的地营销多“销”少“营”等非常态的发展状况却成了随处可见的常态。如何科学、统筹、系统而长效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究其根本,我国旅游目的地(景区)网络营销正面临组织运营、盈利模式与管理再造的破冰之旅。 一、透视网络营销“围城”效应 某景区网站的首页赫然挂着一个“电子商务”的频道链接,点开链接一看,无非是放着几个星级酒店的简介和预订电话,稍有点电子化味道的是外加一个在线预订景区门票的入口。至于这种网站能为游客提供多少实质服务,不得而知。 将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企业都拼凑触网就自以为网络营销了,这种所谓的大拼盘式的营销网站看似热闹却形成不了上下游服务链的协同营销关系,更谈不上针对游客的一条龙预订服务;还有的目的地网站,有资源,也有产品,却没有客服在线和接待流程,游客心动,却

难以产生行动;更多的目的地网络营销,则将旅游资源本身视为成熟的旅游产品服务,只管一味推销美图美景,却不整合服务,设计产品,推销有余,经营乏力,诺大的目的地旅游品牌营销被萎缩成了一个单一的宣传窗口,忘却了营销的基本目的是价值交换,满足消费。 网络营销“互”而不联,有“网”无“络”;在线旅游“不在线”,有名无实;目的地营销多“销”少“营”,诸如此类的非常态加剧了“围城”效应的扩散:进城的人积重难返,进退两难,不得其味。想进城的人,趋众而至,却又雾里看花,不得其法,误入歧途。 旅游目的地(景区)网络营销的“围城”效应,还普遍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政府管理机构大搞网络形象工程,而基于游客消费的上下游服务企业却难以真正参与其中,形成合力。从目的地网络营销资金链的自身评估上,其结果也是黄金散尽,覆水难收。投入产出资金链难以闭合循环,滚动经营、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人为定义的范畴,在旅游者的眼中,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包括从其离家外出直至返回这一期间,在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多重消费需要。这些消费项目中,除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长途交通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其他的项目都发生在旅游目的地。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一、概要 (一)目的 本报告着重就大学生假期旅游目的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为我国旅游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二)对象 本次调研的总体界定为在校大学生。 主要调查内容为:在校期间的旅游次数、在校期间的旅游形式、在校期间的出游范围、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素。 (三)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有限,且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组对临近的几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于年月 - 日,分别到临近几所高校及对上的一部分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取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份,经我们认真审核以及与被调查者的沟通保证了收回调查问卷的质量。 二、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发放100份问卷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年级分布特征 本次调研小组对各大高校随机问卷调查的样本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8%,大二学生占29%,大三学生占52%,大四学生占11%。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居多。 (二)大学生旅游基本特征分析 1.旅游喜好 据统计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7%选择喜欢旅游,其中更有35%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说明在大学生群中旅游市场或说其潜在市场巨大。 2.旅游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1次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88%,2次以上的人数比例为3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高。 3.旅游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的安排上选择寒暑假这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选择在法定假日出游的人数比例为35%。最后选择在周末出游的人数最少,只占到总人数的23%。综上可知,寒暑假的假期长,有利于长途旅行。而在普通节假日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游后的休整。另外,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亦是旅游高峰,故选择法定假日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三)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 1.旅游目的地 调查显示,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占总人数45%的人偏向于在国内,而选择省内的有38%,最后选择在学校周边和国外的比例分别为11%、6%。这说明大学生旅游已经不再局限于室内,而延伸至省内、国内甚至是国外。 2.旅游景观类型 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偏好于名山大川等自然文化景观,其人数占到总数的48%。其次是繁华的现代都市人文景观,人数比例占总数的32%。而对于其他景观例如历史文化景观只占到20%。以上说明自然旅游在对在校大学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当中应该占据重要位置。 3.旅游目的地信息获取 大学生旅游信息的:大学生信息比较广泛,各种媒体方式都有涉及,如电视、报纸、旅游杂志、互联、旅行社,另外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信息是朋友及熟人的介绍。和其他的群体一样,朋友及熟人的介绍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大学生的群体意识比较强烈,同时独立判断能力也在增强。目前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传统方式依旧占主要地位,通过同学熟人介绍(44%)和广告宣传(14%)了解旅游信息的占到了总体的58%;另外随着络的迅速发展,通过络途径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可取,调查得知有31%的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络,说明络对大学生出游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只有5%的大学生则通过咨询旅行社了解旅游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旅行社对大学生的旅游宣传力度还尚待提高。 4.旅游目的 在本次调查中,我组发现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为娱乐身心为主,选择此项的人数为64人。同时,出于增长知识目的人数为21人。通过跟被调查对象的交谈中,以探访亲友和人际交往需要为目的的旅游并没有我们最初预想的多,仅有15人和12人。

关于大学生旅游意向报告

关于大学生旅游意向报告

关于大学生旅游意向报告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升,一个家庭用于旅游的消遣费用比重不断上升。旅游行业在这种有利的宏观大环境下日益茁壮成长,旅游开发成为各大企业竞争的又一领地。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关于大学生旅游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旅游的调查报告一 1、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处在具有时尚文化代表的大学生们也不该落后,他们旅游动机强烈,闲暇时间较多,旅游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可见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想设计大学生假期3日游。 2、调查对象 大学城在校生 3、调查时间

11月22日——11月23日确立调查主题及前期准备 11月23日——11月24日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活动安排 11月24日——11月25日调查活动及问卷回收 11月25日——11月26日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11月27日——11月30日调查报告撰写 4、调查范围:大学城 5、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6、调查人员:xxx 7、调查情况收获——通过此次市场调查,大多数组员都反映有较大的收获。 1大致了解市场调查的主要过程以及需要做的工作。 2自主完成调查问卷的制作。 3调查活动的实施有了实际体会。

4掌握对于调查数据的处理以及相关的处理方法。 5了解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以及编写。存在的不足——此次是我们第一次做市场调查,鉴于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欠缺,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①对于调查主题的确定过于宽泛,没有确立较为明确的主题。 ②问卷设计中有些词义表达不是特别恰当,问题类型的多样性及问题内容的深刻性似乎还有一些不足,其中问题的有效性不够,在最后统计时发现问题有一些重复。 ③调查活动的安排上,时间与地点的安排有些混乱,分工的安排也缺乏事先统筹。 ④数据统计可能不太全面。 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10张,收回10张。其中有效问卷10份,无效问卷0份。为了使这次调查更加公正合理,且考虑闲暇时间,大一发放4份,大二发放3份大三发放三份。 2、数据统计与分析部分

如何正确选择旅游目的地讲课教案

如何正确选择旅游目 的地

如何正确选择旅游目的地 一、选择旅游目的地考虑因素——个人喜好 旅游是很个性化的休闲方式,选择旅游目的地首先要考虑的是个人的喜好,喜欢哪一类的景区或景点,便可以锁定不同区域的国家、省份及城市。旅游者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同样感兴趣的话,专家建议游客优先选择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大自然之神对人类的馈赠,但很多自然景观可能会因气候恶化、环境变迁等因素丧失其原有的秀美、险峻等等的独特魅力,优先前往自然景观,可能它被人类破坏、被环境破坏的痕迹相对少一些,游客欣赏到的风景就更完美。 二、选择旅游目的地考虑因素——假期 假期长短是旅游目的地选择中的重要因素,假期较长可选择行程较远的出境游,假期较短则建议选择国内游或者出境短线游。众所周知,旅游尽量不要安排在公共假期,但绝对大部分旅游者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能选择公共假期出行,但在公共假期出行时要避免在最高峰的时候去最热门的旅游地。如果大家是七天或五天一起出行,甚至出行目的地也基本相同,但到达目的地以后,自助游的游客可能自由度更高一些。团队出游的话,有经验的领队导游会安排错峰,避免安排和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时间去同一个旅游目的地。 三、选择旅游目的地考虑因素——费用预算 一个人的人生很长,现代人追求的置房购车未必能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与幸福,如果你是一个很热爱旅游的人,可以考虑把你的部分收入放在旅游上,尤其是在年轻人,在体力和精力都充沛,去任何地方都基本没有障碍的时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你有既定的费用预算的话,可以根据费用预算的多少来确定是周边游、国内游或者是出境游。旅游虽不必精打

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我国旅游业发展极其迅速,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扩大。然而经济社会的迅速崛起发展,也使得旅游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能力去降低和弱化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所受到的来自自身和外在的限制。本篇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相关的结果并进行数据的量化分析,根据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论文研究结论,由此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给出可行性较高的一些建议和举措:旅游目的地要重视安全因素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产生的巨大影响;旅游目的地要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丰富旅游活动,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并且吸引更多潜在的旅游者;旅游目的地要通过大量且符合实际的信息传递,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企业要重视情境因素对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过程中的影响[1]。这将为旅游业更加完善的发展以及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更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和方针。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choice Abstact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s extremely rapid, people's tourism needs continue to expand. However, the rapid ris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makes the tourism consumers have more ability to reduce and weaken the choic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from their own and external restriction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levant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is carried 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choice.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s obtained, and then the feasibility of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is given Some of the higher recommendations and initiatives: tourism destin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security factors on the choice of destination tourists; tourism destination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ourism services, rich tourism activities,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ourists and attract more potential Tourism touris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on the choice of tourists in the course of destination selection.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should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and

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

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 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现状 1产品不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我国旅行社产品在设计上大多数是景点和交通的简单组合,共性的东西较多,加之长期形成的以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产品缺乏特色。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路线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仍处于停滞阶段。 2旅行社的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 3大学生对旅游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信任度低 相对于旅行社认为大学生旅游风险大而言,涉世经验较少,甚至对有些生活基本常识和旅游常识掌握较少的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很难对某家旅行社在短时间内产生信赖感。 4对旅行社的产品价格接受度小 旅行社的价格一般以团体包价为主,行程大多是旅行社设计的常规线路,价格为一个总的价格,灵活性较差,直观上让学生很难接受。 我国大学生旅游现状 1.注重价格,讲究经济,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大学生目前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2.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短期、邻近地区类为主 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出游多以短期到邻近地区为主。 3.出游方式多以自组群体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外出旅游多不愿受限于现行的旅行社线路和组团安排 4.出游顾虑较多 大学生旅游愿望非常强烈,但因其长期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范围内,缺乏旅游经验,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出游顾虑较多。 大学生旅游需要 1.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 2.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3.大学生旅游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 4.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开发面向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1)服务于课堂的认知旅游。如文物古迹考察、建筑风格鉴赏、动植物品种辨别、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实务以及各种工艺流程操作等 (2)服务于企业的商务旅游。如产品推销、市场调研式的商务旅游,也正在成为校园的时尚。大学生的商务旅游可以细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使校企实现资源共享。 (3)工业旅游。它以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让旅游消费者了解工业生产与工业操作等工艺生产过程,在满足旅游消费者基本旅游需求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工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4)专题修学游。它以某一个专题为考察学习目标,或考察某地风俗文化,或了解一门学科,或学习一种语言,或参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出国参观知名高校,与当地学生一起听课、用餐、交流,了解异域文化,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修学游的重要形式。

旅游目的地管理50道选择题(优.选)

旅游目的地管理50道选择题 1、旅游营销者就是通过宣传和促销让旅游者认知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满足旅游者需要的目的。 2、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载体,是开发旅游产品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3、旅游市场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旅游需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地方性是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性,是地方特征的集中体现,为地方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和个性。 5、地方依恋构建了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的结构。 6、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资源条件的好坏往往决定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发展程度和发展后劲,其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康体休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7、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后盾。 8、区位条件包括地理区位、经济区位、旅游区位三个方面因素。 9、旅游目的地形象会受到旅游者个人因素和外界刺激因素的影响。 10、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利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11、《旅游开发》为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外部的信息、人力和资金,也促进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区域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和活力。 12、旅游功能的五要素有哪些?旅游者、信息和促销、交通、吸引物、

服务 13、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市场定位宣传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名称、象征物和欢迎语 14、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基本理论有哪些?系统论、可持续发展论、空间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 1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Maslow's Hierarchy)认为人的需要是一级一级完成的,一级需要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需要由低向高可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需要、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潜伏生成期,显现爆发期,持续演进期,消解减缓期,解除消失期。 16、英国学者布哈里斯认为,目的地产品是与目的地有关的市场形象的一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总体,即旅游目的地的由6个“A”组成,这6“A”分别指的是旅游吸引物、交通、设施和服务、包价服务、活动、辅助性服务。 17、旅游危机根据成因可以划分为自然危机和人为危机。 18、从危机影响的范围角度划分为本地危机,局部或区域危机,全国危机,国际性危机。 19、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吸引物、接待设施、进入通道、辅助性服务。 20、地方依恋测量表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李克特量表、格特曼量表以及哈迈特和斯图尔特量表。

大学生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

大学生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收集了大学生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大学生旅游的趣向和取向是我们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提和基础,而对大学生旅游趣向和取向的开发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来确定市场开发的方式。通过本文第一、第二部分的阐述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从旅游趣向到对旅游取向的转换,会受到各种因素 * ,并根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在这里我们主要沿引营销学里4C理论中的消费者和成本这两个方面对其开发模式进行大学生旅游的二向性分析。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sneeds)、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1、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消费者 (Consumer'sneedsandwants)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流向,决定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而这一切都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支撑,但这种需求又经常处在矛盾和冲突之中,就像是生产过剩与购买力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能否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组合来满足多样化需求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大学生旅游趣向,来满足大学生对旅游的需要。我们把大学生旅游的客源市场流向分为文化科研类、户外运动类和休闲交友类,并进一步细分为追忆

旅游、调研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交友旅游、情侣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3个大类12个小项。 (1)文化科研类(调研旅游、追忆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学习性,满足大学生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以达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目的。 (2)户外运动类(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运动竞技项目,刺激大学生的求新、求异的探索猎奇需要,满足年轻人对运动和竞技活动的需要。 (3)休闲交友类(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交友旅游、情侣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休闲交友功能,有效减缓大学生学习压力。 2、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成本(Cost)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对其旅游趣向和取向有着强烈地制约作用,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合理定位是打破这种防御机制的可行方式。针对大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 ,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 点及消费特点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普通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因其本身涵盖了商品的概念,所以在总体上这个规则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如今大学生还没有固定收入,其旅游支出还父母资助,价格弹性机制显得十分敏感。如此可见,价格对旅游需求 * 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大

18192学期旅游目的地管理课后练习题2

第四章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以及相应的旅游设施和交通条件,具备一定旅游吸引力,能够吸引一定规模数量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是()。 A.旅游客源地 B.旅游目的地 C.旅游集散地 D.旅游开发区 2.无论旅游目的地的范围有多大,某一地区要成为旅游目的地,就必须拥有特定的()。 A.旅游资源 B.旅游设施 C. 旅游服务 D.旅游产品 3.主题公园有五大类型,其中年游客量在150万人次到350万人次,具有一定主题的路线和表演,有潜在的品牌的是()。 A.大型公园和目的地公园 B.游乐园 C.地区性主题公园 D.小规模公园和景点 4.国际出境游的竞争对象是()。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B.发达国家之间 C.发展中国家之间 D.三者都是 5.用旅游直接影响行业最终产品带动力系数来衡量旅游的关联效应,各地的系数一般()。 A.小于0 B.等于1 C.小于1 D.大于1 6.由于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复制性的显著特点,为此导致了()。 A.特许经营 B.许可经营 C.垄断经营 D.自主经营 7.食宿接待设施是满足旅游者食宿需要的凭借物,其集中代表的标志是()。 A.现代化的饭店 B.现代化的娱乐设施 C.现代化的商场 D.现代化的服务 8.旅游产品的价格与旅游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化是指()。 A.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B.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C. 旅游需求交叉弹性 D.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目的地构成的条件()。 A.拥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资源 B.拥有与各种旅游资源相适应的地面旅游设施 C.人拥有与各种旅游资源相适应的交通条件 D.具有一定的客流量 E.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旅游目的地合作的必要性体现在()。 A.综合性的空间消费 B.关联性强 C.旅游资源消耗性大 D.满足多样性需求 E.拉动周边经济 3.旅游目的地合作的主要途径() A.联合营销提高竞争力 B.互相开放市场 C.共同制定相关制度 D.资源共同开发 E.人力资源合作开发 4.旅游供给的内涵()。 A.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B.愿意提供旅游产品 C.可能提供的产品 D.供给方式 E.供给习惯 5.旅游供给的内容()。 A.旅游资源 B.旅游设施 C.旅游服务 D.旅游基础设施 E.旅游交通 6.旅游供给的种类(0。 A.Esp﹥1 B. Esp﹤1 C. Esp=0 D. 0﹤Esp﹤1 E. Esp=∽ 7.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旅游资源和环境容量 D.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 E.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三、判断题 1.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地域概念。 2.观光旅游目的地的特点是能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和休养需要的旅游地。 3.度假旅游目的地主要有海滨度假地、山地温泉度假地和乡村旅游度假地。 4.科技中心、博物馆、水族馆是属于教育型景点。

浅析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

旅游目的地营销已经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的地营销就是要在确定的目标市场上,通过传播、提升、组合目的地的关键要素改变消费者的感知,建立目的地形象,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进而影响到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引发市场需求、开拓旅游市场的目的。旅游营销之于旅游业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旅游规划中旅游营销的地位也在与日俱增,当前旅游营销发展的大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以往的大规模营销向细分目标市场营销转变,以往拉网式大面积的营销存在着重点不明确、目标不突出、资源欠集约的现象,细分目标市场营销的针对性更强,目标突出,资源利用率高,充分考虑了旅游市场的需求。由以往的单一模式营销向多种模式营销转变,以往的营销模式单一化现象明显,只针对营销过程的某个阶段做出营销,很多营销重点并没有把握,多种模式营销可以多管齐下,面面俱到。品牌营销的理念深入人心,品牌营销是新兴的营销模式,品牌营销的成功体现了一套完整营销体系的成功,通过营销体系使得旅游营销得以奏效,品牌营销使得旅游深入人心。1、旅游营销战略的内涵旅游营销战略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为了谋求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旅游市场所做的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计划与谋略,它是旅游目的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4]。

完备而健全的旅游营销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旅游营销战略的确定,旅游营销系统存在着因地而异、因时而动的特征,但是旅游营销战略的指导意义则是一成不变的,明确且清晰的旅游营销战略可以提升旅游营销的效率,进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营销战略可以从旅游营销总体目标,目标市场的定位,产品战略的定位,品牌传播定位,营销推广策略和战略阶段性划分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释,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不同的旅游企业,需因地制宜,从宏观的角度高屋建瓴,确定符合自身旅游发展的旅游营销战略。2、旅游营销战略构建2.1、营销总体目标营销总体目标是从战略意义上对旅游营销对象做出定位,提出打造旅游营销对象的总体方向,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明确目标。营销总体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建立在对当地的旅游资源现状、旅游产品现状、旅游营销现状等多个方面的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最能够反映旅游资源特色的营销定位。营销总体目标确定的完善工作也尤为重要,很多营销总体目标通俗易懂,但是内涵不足,很多则是为了表达更深刻的寓意而稍显抽象,故而需要对营销总体目标进行详细的解读,从字面的意思入手,进而深入到其内涵,使得营销总体目标脱离简单的咬文嚼字,形成一个丰富且寓意深刻的综合体。 2.2、市场定位战略 详尽且细致的市场分析是旅游营销规划必不可少的部分,当前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宏观形势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