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美国的崛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美国的崛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美国的崛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

史发展中的作用。

3、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

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美国崛起的主要史实,理解有关美国历史的发展线索,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概括综合知识、比较知识、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学、问题引领等多种形式,理解美国历史的发展线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汲取美国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振兴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归纳美国发展的主要史实,理解有关美国历史的发展线索,认识美国崛起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从感性的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真正提高复习效果,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如何培养培养学生感悟这段历史

的能力立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渲染气氛:(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图片配上歌曲)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今天让我们走进美国去了解美国。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能掌握和理解美国发展的基本线索,合作归纳每个发展阶段的基础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统一。

2、通过本课对美国发展史的专题复习,能从中获得本国发展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三、讲授新课

(一)线索导学网络构建(学生合作归纳)

以美国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序为线索,将美国发展线索整合为四个篇章:独立的美国:美国独立战争

统一的美国:美国南北战争

创新富强的美国: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

霸道的美国:冷战、美苏争霸

(二)自主学习,归纳整理:

学生自主阅读,按照美国历史发展线索,归纳出每个篇章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用了树状图,表格进行多种形式的落实基础知识。(三)问题引领,合作学习

问题1、

如果国家不能独立,主权得不到统一,领土不能够得到统一,我觉得它后面的大工业化还会推迟,或者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教授王希

归结启示: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强大的根本。

问题2、

美国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率先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出示史料:……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何顺果《美国的崛起

及其动力》

出示视频:国家对科技的重视

归结启示:重视科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保证。

问题3、罗斯福的做法与胡佛有何不同?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学生讨论,结合情境和材料中的关键词,设置问题注意梯度性,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

创设情境:宾夕法尼亚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出示材料:

材料一:胡佛政府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改进劳动标准……

归纳:(1)做法:胡佛“自愿联合政策”,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要在

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开创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

问题4、根据柱状图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小组合作完成)

归结启示:改革要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等。

问题5、如何看待美国的行为?

时政链接:(1)美菲举行联合军演地点直逼中国南海

(2)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的头条新闻披露:菊斯诺登爆料,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之名,对公众的电话、电邮、短信等信息进行监控,监控范围波及世界各地。

(四)感悟历史,展望未来:

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奥巴马当选演说《美国的变革》

美国历史中每一次的改变对我们中国的启示?

“冷战”

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综合国力

美苏争霸

板书设计

聆听大国崛起的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2. 人民网新闻报道:“奥巴马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下列什么历史事件使“黑人竞选总统”成为可能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黑奴贸易

C、美国废除黑奴制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近现代以来,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美国人最早发明的有

①火车②有线电话③汽车④电子计算机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小亮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了以下资料:“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运输机械的革命”“互联网与虚拟生活”“科学与人类的未来”。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蒸汽时代的开始B.电气时代的变迁

C.信息时代的来临D.科技发展的历程

5、美国的崛起

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的演说(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场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活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为此,罗斯福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谈话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4)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乡级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头绪繁杂,而人教版教材虽然将课程标准的内容纳入其中,但是教材过于简略,历史事件介绍得不够完整,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这就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取舍,补充新材料。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 三、教学效果分析: 把实现课标的要求作为我的教学目标,课堂行为和教学设计始终围绕课标来展开。在教学方式上,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学

习,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灌输,让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无非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把抽象、艰涩的知识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展现给学生,学生自己思考,分组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启迪总结。总之,在历史教学要敢于探索和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初中历史《1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 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贯穿了“走进圣贤,汲取智慧”的设计思想。 1、“一条线索”: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人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种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叶小兵《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从教学案例看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课上好,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体现。课上得如何,取决于课备得怎样。每节好课,看 上去是上出来的,实际上是备出来的,即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 基本功。如何搞好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所面对的问题。 一、案例一:在一节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初中历史课上,教师讲到万隆会议,主要介绍 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出示了多幅周总理的照片,播放了周总理在会议上演讲的影视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起的作用。 问题在于:是否遵循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的教学角度,要依据课标要求,要在钻研课标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如万隆会议,实验稿课标上写的是: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而新版课标的要求,在中国史中是: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史是:通过万隆会议┄┄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因此,这一问题的教学角度不是周总理的外交风采,而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作用,以及 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历史的阐述是有多种角度和侧重的,但从教学上来说,确定教学角度,首先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课标要求来设计。 启示:要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 二、案例二:有位教师在讲洋务运动时,在讲完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后,讲道: 洋务派办的这些新兴工业,需要引进外国的设备、技术和人员,而当时的人都不懂外语,难以操作。为此,洋务派推行新式教育,兴办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问题在于:是否厘清历史的逻辑,将历史的逻辑转化为教学过程的逻辑: 1.教学环节解决课堂教学是如何展开和进行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的总体进程和每一个步骤。 2.教学内容梳理本课内容所涉及史事的逻辑与层次,厘清所教史事的范围、要素和前后关 系。 3.学生认知预设问题和设计活动,牵引学生的认知,通过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 容。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历史发展线索的梳理,然 后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编排,使得教学环节有前后相连的逻辑关系,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同步而有序地展开。而这一切的基础,要以历史时序为基础,符合历史发展逻辑。 启示: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案例三:有位教师在讲三国鼎立时,大约用了20 分钟具体而生动地讲述官渡之战的 过程。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的建立与发展。 问题在于:是否把握教学的重点。重点即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没有 重点,就会面面俱到,平淡无奇;如果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还是一锅粥。需要思考的。 1.是重点的选择: 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本课中的地位。 2.是如何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策略活化重点,强化重点,围绕着重点: 补充相应的材料; 设计思考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 看透教材(史实)+理论(理论背景)、认识教材和理解教材 参考书目: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叶小兵《历史教育学》 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 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教师指导学生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 分类: 一是:呈现方式或者载体划分(物化材料) 1、文字类: ?教科书(常用的基本的历史教材)、 ?教辅用书(讲义、教师用书、练习册、地图册、绘图册、学 习指导书、习题集)、 ?历史文献资料(官私档案、家谱、方志、正史、日记、报刊、 碑刻)、 ?历史著作及读物(故事、小说、论文、专著、剧本等历史题 材的文学作品)。 2、电子音像类:图片、图表、地图、录像、录音、影视、计算机软件 3、实物类:文物、模型 二是:使用状况/重视程度基本教材(常规教材)、辅助材料 教材的功能与作用: 呈现资料(信息载体)、解释资料、启发刺激思维的工具、帮助学生从历史求证现实,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范围 推荐读物: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 从教学论、课题论的角度: ?是历史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 ?是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凭借、 ?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 历史教材的编写 与史学著作的区别:适用对象的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取材标准不同(选材取材依据课程标准)、编著类别不同(编为主)、内容呈现方式不同(教科书对史学专著的转化方式、较为简单易懂,史著为引人新材料、专业知识)

编写的制约因素:符合国家立场、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受制于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从传统“教本”转到“学本”、挑选一些基础的,学生需要了解又能掌握的历史知识 编写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取向: 原则: 科学性原则(客观真实、符合事实、真实可靠、非史学家少用、多用 权威大家公认的、图片视频选取要著名出处) 教育性原则(具有教育意义、哲学意义、体现主流意识、符合教育客 观规律(掌握学生思维规律)) 基础性原则(基本史实需要学生掌握了解、面大不是专题知识、建立 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上) 结构性原则(结构优化、知识结构的讲解、并非专业化展示) 可读性原则(利于学生理解、难度与容量适当,难度适中) 适用性原则(可接受性高、章节之间、课与课之间尽量均衡) 内容取向: ●教师取向:一般选择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勾勒基本的知识框架, 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备课方便,如人教版教材。 ●学生取向:史料与图文并茂,以学生为主(人民版、岳麓版) ●知识灌输取向:选择历史认识的已有成果。 ●能力培养取向:选择典型的历史事实的陈述及原始资料(选择与 学生直接经验比较接近的直现性强的,具体历史细节编入教科书。 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体例是指教科书的编撰架构和组织样式,现今主要有章节 体、课题体、专题体。 1.章节体:把历史划分为各个不同时代为章,再把政治、经济、文化等划分为 几个节来阐述历史既有横向,也有纵向。优点:阶段性与全面性的结合,且主次有别。劣势:割裂了一时段内史实之间的联系,不利于考察一个时代的总体特征、形式教呆板。如1904,夏曾佑《中学历史教科书》。 2.课题体:90年代后,主要在新课改初中历史教科书。以课为单位,按照历史 发展时间顺序,以历史事件、现象为纲目,每课讲授一课时。优点:每课一主题,内容集中,层次简单,好教好学较为自由,发展空间大。缺点:阶段性不明,历史现象主次不分明。 3.专题体:90年代后,主要在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在书中设置若干专题进行 编写。优点:为师生教学的创造性留下空间,师生可以就某个专题深入探讨,

【优质文档】九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N h=T O u(f鬳筄 学情分析 一、思想状况分析 九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 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但有部分学 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 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 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 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 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二、学习状况分析 九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 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 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 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 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这些孩子的家长当 然也在督促。 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 另外,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 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 弱,通过七、八年级的精心培养,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行为习惯。语言文明,思想健康,积极、认真、扎实。但有的学生对自 己的学习没信心,在自动放弃学习。 三、今后措施 1、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 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 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 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多督促、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贴近生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有所帮助,同时希望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规划,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起来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人教版全册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全册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 研说人:田茂利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中国古代史有九大学习主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三、统一国家的建立;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八、科学技术;九、思想文化。前七个主题内容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相一致,组成七个单元;第八、第九两个主题分别归至各自相关的单元中。新版教科书将这七个单元分布在两册书中,由此构成上册四个单元,下册三个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 编者意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编者把历史教科书编成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全册书按课程标准分为3个单元22课。4节活动课,分别穿插在有关内容的课后。 (二)、说教材的结构特点

1、教材的结构主要由写给同学们(前言)、目录、主体课文、主题活动、附录构成。其中“写给同学们”主要简介一下编者的意图。主体课文实际上也就是每单元的课标要点。主题活动即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科书后面,除列有大事年表外,还附录了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和探索。 2、历史新教材几个突出特点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尊重传统史学,内容整合更合理 (三)、说教材内容分析 说教材内容分析及处理 七年级下册三个单元,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三个主题及其内容标准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主要体现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和中印、中日交往以及隋唐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明。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

初中历史学生学情分析

初中历史学生学情分析 尚志市希望中学毛福良 一'1、形势分析 初中历史考试,面对历史内容多、时间紧的新形势,历史教学也亟需逐步转变观念,适应改革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仅仅关注课本知识点的传授、解读上,更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历史思维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解决历史认知问题的基本能力。对于各年级来说,将要面对的是考查范围大、考查难度高,不从现在就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加强能力训练,必然意味着中考的竞争危机。2、学情分析: 由于历史列入中考已经为大多数学生知道,所以,相当多学生对待历史学习的态度已有转变,听课认真程度有提高、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学生对历史学习仍然存在种种误解,以为历史学习就是掌握一些“死”的知识,觉得考试可以依靠复习阶段的突击来应付等等。这些都在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观、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而这正是我们历史教师亟待努力去改变的。在历史进入中考的新形势下,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和爱护生动活泼、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要努力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历史课程改革深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快尽适应新课程的具体要求,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倡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继续抓好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备课,在教案撰写中侧重于教学过程,做到具体详尽,侧重于教法学法,体现出风格特色,侧重于理论的探究。 3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要在备课、上课、练习、测试等方面着力,强调规范化操作。对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引领作用,要在努力保持让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增强知识的结构性,强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案的设计,要贯彻少而精的方针,努力在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 4、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通过学习、交流、互动、观摩,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中学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版2 (1)】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时间:2013年月日设计人:张国栋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1 2 3 4 5 【篇二: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简介: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正文开始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突出地讲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与“商鞅变法”两个史实,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 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 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 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 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和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程,以及对商鞅变 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 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置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入具有初步判断、推理能力;养成自 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认识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树立凡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的改革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 义改革事业中去。 重点、难点: 本课有两个重点:一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二是商鞅变法。本课的难点是“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即铁农具与牛耕的 推广与各国变法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或“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本人采用 前一种)。因为本课内容难度较大,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所有教 学内容均以提问置疑方式切入,然 教学过程: 一、关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这一目的可以分为“铁农具” 和“牛耕”两个部分来讨论。 1、“铁农具”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②想一想:图中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 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 然后组织讨论)。

高一历史期末学情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学情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有问题:有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足,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意识,惰性强,对历史的投入不够,且很大一部分同学平时根本没安排学习历史的必要时间,只是在考试来临时,才翻翻书,划划知识点,突击背诵。 2、基础知识不扎实,做题是是而非: ①记忆不准确,知识混乱,学生平时学习重强记轻理解,学习方法单一。 ②概念把握不准确: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③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3、阅读、审题、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材料分析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提供的历史材料的理解程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能力、将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对学生能力要求最高的题目。这类试题学生做得不够理想,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读史时,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的获取不准确,不全面读史以偏概全,没有对史料中的信息全面概括,读原始史料的能力弱,导致判断失误失分。同时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缺乏历史术语。 二、措施: 1、夯实基础,把好复习的知识关,消除知识盲点,不要因为知识模糊失分。课堂教学要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工作不仅做在课后,更要落实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要重点强调历史概念的准确性、严谨性,需要当堂记的就要当堂记。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现有的历史材料,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而不是等到课后。 2、走进学生,通过谈话的方式提示他以后做题少犯错误,减少没必要的失分。 3、加大训练力度,尤其是加大材料题型训练的量和难度,分层训练,积累经验,逐渐提高读史、审题、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理性判断等能力,以后尽量在同类问题上少出错。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0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或史料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引领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史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会“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 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课文标题及行文重心确定本课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因为第一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第二,它与本单元后续内容构成因果联系,起 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因为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重大决策,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政策才得以实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才取得巨大成就。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主要依据以下三点:第一,本课的核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它的召开历经波折,关键点在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打破了“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禁区,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与思想解放运动。第二,这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提升。第三,其对于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等内容密切相关。 教学策略 时事导入。由今年两会的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由1977 年恢复高考,被称为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号角。引出当时人们对改变文革错误与两个凡是的矛盾。, 由新闻导入,用几个新闻报道来串起本课的内容,导入的问题进行首尾呼应。 4. 用浅显的事例,糖果的味道来让学生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用“按图索骥”的 成语来解释教条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新闻: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 导语: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一美国的独立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思想认识: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能力培养: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是受到外来势力英国的压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区别于英国和法国的重要特点。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对于把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亦有很大帮助。 难点分析: 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种植园虽然是用黑人奴隶劳动但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不明确这一条就无法理解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的反英斗争中能够达成一致。当然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差异又为日后的美国内战打下伏笔。

九年级历史教材分析

瓦寨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龙梅 本期为九年级下学期,教材为《世界历史》下册,内容包括整个世界现代史部分,时间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20世纪末期。 (一)、基础知识部分包括: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了世界现代史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在战后得到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意大利、日本、德国先后法西斯化。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战后时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了飞速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战后,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当代国际面临的重大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同时,文学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觉醒的亚非拉的文学艺术开始勃兴;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学艺术领域里,产生了各种流派,反映了社会的复杂面貌。 (二)、思想教育部分包括:世界现代史教学,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向学生进行下列思想、观点和品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社会发展的观点;改革奋进的精神;事物互相联系的观点;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 (三)、能力培养部分包括:通过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下列能力: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编出提纲;简要记录教师讲课的内容要点;编出历史大事年表;在世界历史地图中,找出历史上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填出教材中叙述到的主要国家、重要城市和重大战役的地点;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根据教科书或课外历史读物所提供的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发表意见;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评价;比较类似的中外历史事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作出简单的结论;联系当今世界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重大问题,运用所学的世界历史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二)、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 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 (三)、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word完整版)张宗岗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报告 王庄镇第三初级中学张宗岗本届七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10%,中等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中等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中等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七年级才接触历史,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历史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

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本学期化学课的“单元检测”模式探索和自测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思路: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很重要的一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分别确定为: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从原因上来看,应该从当时英国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分析,概括出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直接原因。 3、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学中,教师应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多次的反复,最终才取得革命的成功。 4、教学方法采用区教研室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首先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的影响导入本课的学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解应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预习情况有重点的讲解,体现有针对性,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面面俱到。师生共同探究是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中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教师应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总结历史结论的能力。 5、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查,练习的设计应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求多求全。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选编,力求事半功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历史必修2一共有八个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8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一、三、四、五主要介绍了从古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变迁和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变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专题二、六、七、八主要讲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典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对于经济危机的应对和典型社会主义的建设,直到最后专题八的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历史必修2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反映的是中外历史经济领域的发展,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作用的刻画,反映出经济制度的创新是贯穿整本教材的主线。 在经济文明史教学中要着重传达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从三次社会大分工,从自然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出现的漫长而快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在经济文明史教学内容中药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所付出的努力。 【二】专题分析 1.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古代经济政策,包括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商业的发展和经济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 2.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包括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但同时也带来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所产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从蒸汽时代又进入了电气时代。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在列强入侵以来导致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和洋务运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10课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主要讲述了从甲午战争后到日本侵华战争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而曲折的发展。虽然历经社会动荡,但是为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和失误为下一课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伟大历史转折做了铺

八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在上一个学年,我担任了七年级也就是现在的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对两个班的学生有很深刻的了解。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要求上进,自觉、刻苦,成绩好,然而事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总是有些学生不自觉,或不太自觉,不愿学习,害怕学习。有些学生不愿学习、害怕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态度、方法方面的,又有信心、毅力的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又有外在的,而最关键的、最根本的则是缺少学习动力。 那么,学生动力从那里来呢?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适度的压力、不断的成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美感,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历史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 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班级与班级各种情况不同,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上,有层次教学,如《鸦片战争》中,有的学生只查找有关鸦片的由来,但有的班级不仅做这些,还要写出论文,“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彼此增加了知识容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缩短了师声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生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施加适当的压力,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如果说兴趣、成功使学生获得了热情,那么压力则让学生多了一份冷静。动力提供目标,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压力促使学生坚持,并快速前进,成功则坚定了学生的信心,获得了希望,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兴趣,坚定信心,实现理想,达到目的。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探索,进一步地了解学生,总结教学经验,以更好的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