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uino知识点教学文稿

Arduino知识点教学文稿
Arduino知识点教学文稿

#define 常量名常量值

% 取模运算符

String abc / char abc[n] 定义字符串

pinMode(pin,mode); 用于引脚的初始化 mode包括INPUT/OUTPUT/INPUT_PULLUP Arduino 数模转换器有10位精度,可以将0-5V转换为0-1023,仅用于analogRead(pin) analogWrite(n) 写的并不是真正的模拟信号,而是占空比不同的方波:电压=占空比×5V,n∈(0,255),PWM(脉冲宽度调制)波

millis()/micros() 获取系统通电或复位后的运行时间,单位是毫秒/微秒

当引脚悬空时,其电压值处于不定状态,故要根据电压值进行其他操作时应避免悬空

tone(pin,frequency,duration) 占空比为定值50%,duration默认无穷大,若无duration,则应用noTone()来停止发声,注意:同一时间tone()仅能作用于一个引脚

pulseIn(pin,value,timeout) 返回脉冲宽度,单位为微秒,timeout超时时间,默认为1s 串口监视器中的停止符是在按下“发送”后系统自动发动的

外部中断

LOW/CHANGE/RISING/FALLING 低电平/变电平/上升沿/下降沿触发

attachInterrupt(中断编号,中断函数名(返回void),中断模式) 初始化中断引脚detachInterrupt(中断编号) 禁用外部中断

编写library

#if ARDUINO >= 100 //版本兼容设置

#include"Arduino.h"

#else

#include"WProgram.h"

#endif

class XXX{ //声明类

private:

public:

}

#ifndef XXX_H //条件编译命令,判断XXX_H是不是已经存在

#define XXX_H

.

.

.

#endif

#include"XXX.H" //编写cpp文件,注意应加上版本兼容语句

XXX::XXX()

返回类型 XXX::other_func()

func_name1 KEYWORD1 //关键字高亮显示

func_name2 KEYWORD2

硬件串口(UART)通信

两个设备TX与RX交叉连接,GND相连

在MEGA上USB口是和引脚0,1连在一块的

Serial.available() 返回串口接收缓冲区的字节数

Serial.begin(speed,config) 初始化串口,speed波特率,config数据、校验、停止位Serial.end() 释放串口通信引脚,使其作为普通引脚

Serial.find(target) 在缓冲区中搜索target,找到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Serial.findUntil(target,terminal) 搜索target直至terminal,无返回值

Serial.flush() 等待正在发送的数据发送完成

Serial.peek() 返回但不删除一字节数据

Serial.print(value,format) 以ASCII码格式输出数据

Serial.read() 读取并删除一字节数据

Serial.readBytes(buffer,length) 读取length长度的数据并存入buffer

Serial.readBytesUntil(character,buffer,length)

Serial.setTimeout(time) 设置超时(等待串口数据)时间,与前两个函数配合使用Serial.write(val/str/(buf,len)) 以字节形式输出数据到串口,返回输出的字节数

ps:对于MEGA,Serial包括Serial,Serial1,Serial2,Serial3,Serial4

String += (char)Char 将Char添加到String后面

void serialEvent() 串口事件,在串口缓冲区有数据时触发,实际是运行在两次loop之间软件模拟串口通信

SoftwareSerial mySerial(rxPin.txPin)构造函数,创建一个软串口

mySerial.listen() 开启软串口监视状态,一个时刻只能监视一个软串口

mySerial.isListening() 判断是不是处在监视状态

mySerial.overflow() 检测缓冲区是不是已经溢出

其他函数和硬串口一样

IIC总线与Wire类库函数

Wire.begin(none/address) 以主机/从机模式加入IIC总线

Wire.requestFrom(address,quantity,stop)主机向从机发送数据请求,stop:true释放IIC Wire.beginTransmission(address) 告诉某从机主机要向它发送数据

Wire.endTransmission(none/stop) 告诉从机数据发送完毕,stop:true释放IIC

Wire.write(value/string/(date,length)) 主机从机间发送数据

Wire.available() 返回缓冲区的字节数

Wire.read() 从机或主机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

Wire.onReceive(myHandler1) 从机的函数,主机endTransmission后myHandler1被触发Wire.onRequest(myHandler2) 从机的函数,主机requestFrom后myHandler2被触发

其中:void myHandler1(int numBytes) void myHandler2() numBytes:主机发送的字节数SPI总线与SPI类库函数

SPI.begin() 初始化SPI通信

SPI.end() 关闭SPI通信

SPI.transfer(val) val要发送的字节数据,返回读到的字节数据

shiftOut(datePin,clockPin,bitOrder,value) IDE自带函数,模拟SPI串行输出,无返回shiftIn(datePin,clockPin,bitOrder) IDE自带函数,模拟SPI串行输入,返回输入数据EEPROM类库

EEPROM.write(address,value) 对指定地址写入数据,无返回值

EEPROM.read(address) 从指定地址读数据,若无数据,则读出255

union date 共用体类型,将大于1B的数据存到EEPROM

{ 此例将float数据存到EEPROM中

float a; 读写的时候是对c.b[i]操作,输出或其他是对c.a操作

byte b[4];

}

date c;

SD卡类库

对SD卡中的文件进行操作,用SD类

对SD卡文件中的具体内容操作用file类

SD.begin(csPin) csPin为输出模式,连到SD卡使能端,返回true/false

SD.exists(filename) 判断某文件夹是否存在,返回true/false

SD.open(filename,mode) 打开某文件,mode:FILE_READ/FILE_WRITE,返回true/false SD.remove(filename) 移除某文件夹,返回true/false

SD.mkdir(filename) 创建某文件夹,返回true/false

SD.rmdir(filename) 移除某空文件夹,返回true/false

file.available() 检查并返回当前文件中可读的字节数

file.close() 关闭某文件

file.peek() 读取当前字节,但并不移动到下一字节

file.position() 获取“光标”在当前文件中的位置

file.print(date,FORMAT) 以某格式输出数据到文件

file.seek(position) 将“光标”移到某一位置

file.size() 获取文件大小

file.read() 读取1B数据

file.write(date/(buf,len)) 写入数据到文件

以上file为一个File类对象

定义一个File对象myFile,再用myFile = SD.open()打开文件,此文件就和myFile关联了IRremote类库

IRrecv object(recvPin) 构造函数,创建一个红外接收头对象,recvPin连到接收头引脚IRrecv.enableIRIn() 初始化红外解码

IRrecv.decode(&results) 检查是否收到编码,解码信息存入decode_results对象results IRrecv.resume() 接收下一个编码

IRsend object() 创建IRsend类对象

IRsend.sendNEC(data,nbits) 以NEC编码格式发送指定值

IRsend.sendRaw(buf,len,hz) 以原始编码格式发送信号

result.value 是接收到的编码数据

LiquidCrystal类库

LiquidCrystal(rs,(rw),enable,(d0,d1,d2,d3),d4,d5,d6,d7) 初始化LCD

lcd.begin(cols,rows) 设置显示器的宽度和高度

lcd.clear() 清屏,光标移到左上角

lcd.home() 光标复位到左上角

lcd.setCursor(col,row) 设置光标到指定位置

lcd.write(data) 输出一个字符到LCD

lcd.print(data) 输出一串字符到LCD,返回输出的字符数

lcd.(no)c/Cursor() 显示/隐藏光标

lcd.(no)b/Blink() 开启/关闭光标闪烁

lcd.(no)d/Display() 开启/关闭LCD显示功能

lcd.scrollDisplayLeft/Right() 向左/右滚屏

lcd.(no)a/Autoscroll() 开启/关闭自动滚屏

lcd.createChar(num,data) 创建自定义字符,num自定义字符编号,data像素数据

一《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动手实践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逐步形成长方体的表象,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再发现”的乐趣。 2、重视“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 本节课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且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从而认识长方体,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推理中得到共性的东西——对长方体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对其他立体图形的认识兴趣,发挥了“合作——探索”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等优点。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得到大力发扬,学生群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感知、操作和归纳等过程,发现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 2、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五、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1、教具: 学具袋(内装四类几何体:长方体、三棱柱、球等),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具袋,三类小组制作材料(塑料刀、橡皮泥、三色塑料吸管、长方形纸片,透明胶条,剪刀),实践报告单。 六、教学过程 (一)实物感知,建立表象 师:这节课,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袋,里面装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吗? 指名学生上台摸。 师:他摸出的是长方体吗? 生:是。 师:勇气可佳,你真了不起!(鼓掌祝贺)

“0的认识”案例及反思

“0的认识”案例及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本文是我在“0的认识”中的一个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勉。 案例描述:

一、游戏引入,激活学习兴趣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字?(认识了1 2 3 4 5) 2.出示5幅图片,图后藏着相应数量的数字。 提问:今天我们这几个数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学生找数字,并说明这样猜的理由。) 3.出示第六幅图,图中什么都没有。 师:你们猜猜这幅图的后面藏着数字几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 4.揭示题目:“0”的认识。 二、寻找生活中的0,追寻数学的足迹 1.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0”的图片。 三、情景引入,理解0的意义 1.媒体出现画面(小兔采蘑菇)。 讲故事: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大兔专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3个蘑菇,二兔采到了2个蘑菇,连三弟也采到了1个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两意,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说:“孩子,

0的认识教学设计

《0的认识》教学设计 王萍萍 教学内容: 第29页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0”,了解其含义,会写“0”。 2、掌握0—10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0”,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可以表示起点。 教学关键: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0”、理解“0”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桃子树图、课件、田字格、直尺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秋天到了,果子都成熟了,同学们你摘过果子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棵特别的桃子树(出示桃子树图)你发现什么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如一共有10个桃子,每个桃子上面都标有一个数等。) 你们想摘下这些桃子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桃子的游戏,好不好? 二、探究新课 1、摘桃子,提出问题 老师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桃子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指几名学生上前摘桃子。 提问:桃子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观察,引导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能不能把这些桃子排排队?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等等 2、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独立回答,交流不同的方法。 (2)如果把这些桃子排排队,可以怎么排?同桌相互说一

说。让学生上前排,展示不同的排法。 (3)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4)教师说明: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 3、及时巩固“0”的第一种含义(课件出示) 课件依次出示小猴子吃桃子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回答,一共有几个桃子?(用数字几表示?)小猴子吃了一个后还有几个?再吃了一个还有几个?最后盘子里没有了该用数字几表示? 想一想:你能正确表示0吗?(老师引导) 4、认识“0” (1)学写0 老师:同学们“0”像什么呢?你会写吗?用手书空试试看。 老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再让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写“0”,看谁写得最漂亮! (2)生活中的“0”,0的第二种含义 想一想: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0”?(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直尺,找找0在哪儿?它表示什么意义呢? 交流讨论,老师小结:“0”还表示起点。展示温度计之类的图片加深记忆 (3)排序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你能帮它们(0—5)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吗?(用数字卡片在黑板上排)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师:大家学得真好,想跟小猫一起去钓鱼吗?我们要经过一条小路,要准确地说出石块上的数字才能过去。 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四、作业布置:P30页1、2题 五、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老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意思。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它、用到它,好吗?

《0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首先老师讲述今天我们来认识几个数字朋友,它们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你们是那几个数字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告诉学生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然后讲故事: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大兔专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3个蘑菇,二兔采到了2个蘑菇,连三弟也采到了1个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两意,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两意,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自从那以后,四弟再也不敢贪玩了。情景引入,理解0的意义即课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例1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例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没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并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教学0的写法。“想想做做”一方面巩固0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生分析 这虽是学生初入学的第三课,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对“0”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0”的经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教师选择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在动中完成学习。经历了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五、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格尺等也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数字“0”的具体含义。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倍的认识》教学课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 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理解了乘除法意义,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和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以乘法的意义为知识基础。?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 “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概念,新教材把这部分内容从二年级后移到三年级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的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的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阐述 过去,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材代替学生的思考,教给学 生现有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可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予重视、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 我完善。 下面就以我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作一粗浅的分析。 二、教学预案 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三角形的特性和三条边的关系来展开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情境创 设、操作交流、练习反馈和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⒉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在探 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有很多塔吊的建筑工地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很多塔吊,塔吊上有很多三角形。) 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等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所谓辨析,就是辨别与分析。在对知识概念辨别、对比,对正反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获取新知。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我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多个正反事例,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得出三角形的概念。在学习三角的种类时,我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刚学的知识进行辨析,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下面摘录了我在上《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的三个片断,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片断一] 导入新课后…… 师:我们平时常常见到三角形,谁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随手画了一个图形问:这个是三角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它的边都出头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不能出头的。 师:那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是不是所有有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谁能举出一个反例? 学生思考了一会,有一名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黑板上将图形画出来。 生画: 师:这个图形也有三个角,那它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的,而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直的。 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完整,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顶点的图形是三角形。 这时不用老师问,学生中已经有人又有不同意见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赏析_0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赏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赏析 三年三班张晶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师:(课件演示例1情境)小明最近搬了新家,他和好朋友来到商场,挑中了这张书桌,想看看合不合适。同学们看桌子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一起读一下。(板书长度:5分米,4分米) 5分米是多长呢?(出示米尺)看,这是一米,等于10分米,5分米是这么长,5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呢? 师:(板书:=)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 谁也能这样来说说?(谁能说的更好?)

生:说一说。 师:及时评价,领着学生一起说一说。 然后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5分米是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五米。请你这样说给同桌听。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5分米是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五米。5/10米可以写成这样一个数,出示:0.5米。

一起读一读。很好。0.5就是一个小数,读作:零点五。 这就是一个小数,(板书)(指着小数点)这个小圆点就是小数点(板书)。举起右手写一遍,这个数读作—— 生:书空再齐读。 师:5分米用米做单位,可以写成5/10米,它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5分米是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五米,也就是0.5米。0.5米和5/10米的意义是一样的。

那么4分米用分数、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呢?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回答。

师: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4分米是其中的4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四米,十分之四米就是零点四米,零点四米就是十分之四米。 板书:4分米=4/10米=0.4米, 我们一起读一读写一写0.4。 请学生书空并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5分米=5/10米=0.5米、4分米=4/10米=0.4米。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教学内容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桐梓县茅石镇茅石中学:黄映 一、教学案例及基本特征 (一)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挑选出来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境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核对实际活动的反思。目前对教学案例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能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实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未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

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渔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还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每个教学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背景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 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小学一年级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突破重点难点,主要设计了数数、摆小棒和学习拍手歌三个环节。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读出11—20各数。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片段: 一、数数 1、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是多少根? 2、指名来数一数,和你猜测的一样吗?学生踊跃参加。 3、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将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5、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十),捆成一捆,一捆是一个(十)。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本环节中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捆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二、数的组成,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 教学案例与反思(示范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示范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示 范文本)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交流的品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0的第一种含义(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2)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0、1、2、3。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探索性实践操作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教材中的重 点、难点的关键时刻所采取的一种关键操作。通过操作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积极地进行研究,探讨新问题,从而解决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片断: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我把许多这样的纸叠在一起,猜想一下,会出现什么形状? 生:长方体 师:说得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长方体形的物体,你能把自己喜欢的介绍给大家吗? 师:长方体与我们的联系真密切,你们想进一步地了解 它吗?揭题后,进行操作活动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切萝卜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这个叫做“面”。一刀切下去,得到一个平平的面 再切一刀,切出了几个面?还切出了什么? 生:切出两个面。两个面有一条相交的边。 师: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的边。这条边叫什么?请同

学们沿着和第二刀垂直的方面再切一刀,我们切出的是几个 平面?几条棱? 生:切出三平面,三条棱。 师:请用手摸一摸三条棱的相交点,这个点就是什么点? 生:这个点叫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呢?现在请你们利用桌子上的工具与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想办法证明你们发现的特征,最后由一组长负责共同填写研究报告单。 “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面 棱 顶点 学生分组探究。 反思: 本片断在导入学习新知识之前总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又根据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利用探索性实践操作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切一切,画一画,说一说.............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 实践中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从感觉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尊重儿童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探索、观察、分析、判

认识WORD教学案例

认识WORD教学案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够说出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学生能在WORD中正确启动和退出Word。 3.学生能准确说出Word窗口的组成。 4.学生能在Word中正确新建文档和保存文档。 教学重点是: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带有图片、艺术字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并告诉学生这样的例子在学完WORD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做出来,从而引起学生对WORD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 1.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我首先出示一篇没有进行修饰排版过的文章,然后再拿另外一个已经进行修饰排版的文章与前一个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提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最后指出Word有哪些功能? 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总结结果进行补充,最后指出: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通过看书和上网查找资料,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小组讨论总结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功能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做最后补充。 4.新建Word文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 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1)使用菜单。5.输入文字。 教师提问:默认文字输入状态是什么?进入中文输入状态有哪几种方法?如何进行输入状态之间的转换?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练习”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教师要求学生演示保存文档的方法(两种方法),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布置任务: (1)试一试将这篇文章适当修改后,再次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 (2)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练习”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教师提问:怎样退出Word?学生讨论并演示所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如果在退出Word时,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应怎样处理?

《10的认识》教学案例

《10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想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活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拍手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浮躁的心理,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在教学10的组成时,同桌合作交流,通过摆、分、写等实际操作总结归纳10的组成,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巩固10的组成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和儿歌的形式巩固,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学生对序数已经很熟悉了,没有必要集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目的是为了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10的组成是这节课的重点。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它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持久性不长,因此我采用游戏、儿歌、自己动手实践等不同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10,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了知识上的铺垫。但10的组成是凑十法的基础,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是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10的组成上,理解10的组成,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4、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教学难点是熟练掌握10的组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节课的设计以游戏激趣导入,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本课的教学从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

0的认识教学案例

0的认识教学案例 “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0”再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0的第一种含义(教学例1)。出示主题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0、1、2、3。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0的第二种含义(教学例3)。学生观察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从左到右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说0为什么排在第一个?指出:我们用尺子量东西的时候就是从0开始的,以后数越大,数越大,离0就越远,这个0在这里表示起点。试一试,用尺子量上一量,体会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教师出示温度计,问:“认识它吗?温度计上有0吗?”“如果让你给温度计上标数字,你会在0在上面写几呢?0在下面呢?”课件出示,介绍北极的寒冷。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介绍中得到什么启示?温度计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 0的认识反思: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出示了一个0的卡通形象,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一段0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都能说出是0)对了,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过我?学生都被这个可爱的、人物化了的0吸引了。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满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0的认识 教学案例与反思

0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Case study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gnition tea ching of "0"

0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交流的品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0的第一种含义(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2)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0、1、2、3。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0的第二种含义(教学例3)。 (1)学生观察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从左到右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说0为什么排在第一个?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的教学案例 随县环潭镇第二小学张秋菊 《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教学内容。本案例是我在2014年4月15日校内骨干教师献课活动中上的一节公开课。【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咱们班有多少人?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365,366,52) 师: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呢? 生:都是整数。 师:今天老师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新数,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这些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生: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 生:叫小数。 师:你们真聪明!想不想认识小数?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情境,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学习分数时,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小横线,我们把它叫做分数线,小数中间的小圆点,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小数点。 师:对,就叫小数点,仔细观察一下小数点将小数分成了几个部分? 生:两个部分。 师:哪两个部分? 生:小数点左边部分和小数点右边部分。 师:左边的部分叫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叫小数部分。) 师:你会读小数吗?哪位同学读一读?(多媒体出示:、、) 生1:四十二点三十五。 生2:四十二点三五。 师:哪位同学读的对? 生:第二位同学。 …… 师:读小数时整数部分应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师:除了老师写的这些小数,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生1:超市里. 生2:数学书的定价是元。 生3:我这里有的铅笔芯。 生4:同学的身高。 …… 师: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粗细。 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当用小数来表示商品的价格,物体长度的时候,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你们的脸上老师已读出了答案。想不想知道?

《0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首先老师讲述今天我们来认识几个数字朋友,它们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 他们呀, 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 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你们是那几个数字呢?随 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 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告诉学生 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 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 3 个蘑菇, 二兔采到了 2 个蘑菇, 连三弟也采到了 1 个蘑菇,而四 弟做事三心两意,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说: 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两意,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 了。情景引入,理解 0 的意义即课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 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 感兴趣、能够接受的 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例 1 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 0 的认识,让学生知道 “一个也没有 ” 用 0 表示, 0 和 3、 2、 1 一样也是一个数;例 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 “没有了 ”也 用 0 表示;例 3 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 三、学生分析 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 “0的”经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 上开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活动 ”为主的教学:教师选择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在动中完成学习。经历了观察 —“眼”动,操作 —“手”动,讨论 —“嘴 ”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在动 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五、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的。 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格尺等也成为教学必不可少 的工具。 教学目标 0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数字’0”的具体含义。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一年级《 0 的认识》教学案例 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然后讲故事: 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 大兔专 ”自从那以后,四弟再也不敢贪玩 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 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激活学生已有的 从 0 开始 ”,体会 0 可以表示起点,并 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 接着教学 0的写法。 想想做做 ”一方面巩固 0的认识和 5 以内 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 0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虽是学生初入学的第三课,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对 0”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教 1、理解 0 的具体含义,会读、写 0。 2、掌握 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案例与反思 淄川区北关小学张学佳 教材分析:一、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 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这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小数,虽说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 教案目标: 1、能识别小数,并会正确读写。、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M”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案重点:学习以“元”为单位、以“M”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案难点:以“M”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学情分析: 1、通过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2、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

1 / 7 3、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在交流中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境界。 三、教案方法和手段: 1、生活情景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 3、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案过程: (一)展示资料,引入课题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去超市),你看到了什么?小声说一说,读一读。 橡皮0.41元一箱奶29.83元一箱啤酒160.90元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1、这些是小数。2、数的中间有一个小圆点。……师:是的,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小数。而小数中间的这一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 (二)读小数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通过三个层面的活动来组织教学。 一、利用实物初步认识感知圆柱特征 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1:水管、日光灯 生2:茶叶罐 生3:铅笔 生4:应该是没有削过的铅笔 ……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那你们觉得圆柱形物体有什么特征呢?

请大家拿起圆柱形的物品,先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并把自己发现的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回答:1、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的。 2、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上到下都一样粗。 圆柱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物体,因此学生很容易找到圆柱形的实物,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形状的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学生活动的方式主要是观察和触摸,其活动是浅层次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画一画等方法让学生对圆柱形物品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建立初步的表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作圆柱,深入了解圆柱特征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圆柱的特征,在学生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仿照手中的实物制作圆柱。 师:请同学们仿照所带实物的形状,分小组制作出一个圆柱体。 学生操作,师课间巡视,参与合作。 生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并汇报制作过程。 生1:我们组拿一张长方形硬纸围着茶叶罐绕一圈,像是给它“穿衣服”似的,剪去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