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案 北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案 北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案 北师

课题: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二)神奇的编钟

多媒体展示图片

三、【感悟历史,归纳新知】

整体归纳,小结升华

同学们能不能用你喜欢的任何一种形式,例如:图形、图示、图表等形式,来为本课设计一个知识线索或知识结构?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设计得既快又有创意?

四、【反馈训练,巩固新知】(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

A.楚国B.赵国C.秦国 D.蜀国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①二王庙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④飞沙堰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3.都江堰中水利工程中使江水分流的工程是( )

A.分水鱼嘴B.分洪区C.内江D.宝瓶口

4.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5.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B.编钟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C.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十件一组。

D.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二)读下列材料(共50分)

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华大地上修建了一个又一个水利工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就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按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合理控制内、外江的江水流量,合理控制,利用自然资源,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千多年前,李冰有这样高超的设计和施工安排,不能不令人赞叹!

请完成下列问题:

谈谈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五、【课外延伸】

【请你当导游】

1.作为导游,如果你带一外国水利考察团从武汉出发,沿江乘船去四川考察旅游,你将要作哪些准备?

2.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悠长,民族乐器各类繁多,请你简单介绍一种我国的民族乐器

答的方式进行。

材料题

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表述正确到位。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强调要点或补充说明问题资料。

【思路解析】:结合材料提供的线索,再根据有关都江堰的各种资料,综合分析都江堰防洪、灌溉的功能及其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3)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一座综合型、生态型水利枢纽。(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2017秋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统一同步练习

《秦朝的统一》练习 一,选择题: 1.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中不包括() A.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统一成为趋势 B.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C.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进攻 D.秦始皇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2.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3.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那一种()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4.我国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政权巩固。在秦朝,中央负责反腐倡廉、监察百官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5.秦始皇巩固统一是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车同轨,书同文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货币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 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 A.④⑤①②③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秦朝 C.周朝 D.汉朝 8.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可能是() A 甲骨文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9. “一法度蘅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这反映谁的治国之道()

A.汉高祖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C.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D.曹操北方改革 10.跨越历史时空,我们来到秦朝,下列说法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A.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 B.在市场上用秦半两钱买一石米和一匹布 C.在公告栏上看到用小篆书写的一则公文 D.看到丞相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二、填空题 1.秦朝建立时间:①年;建立者:②;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③王朝;都城:④_。 2.秦朝设立的三公是⑤;⑥;⑦。 三、材料题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 (2)灭亡六国的顺序是怎样的? (3)扫六合后,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的?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57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穿越时空 洪水无情人有情, 98抗洪见真情, 绝望、期望、有希望, 民族团结挽狂澜。 98抗洪之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你一定要问,几千年前的中国,河水安分守己吗?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政府的水利投资,一旦洪魔袭来怎么办?你可以放心的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工程集中体现了先民的勇敢和智慧。与此同时,湖北省古代人民又把美妙的编钟音乐的乐曲送到了人间,在每一个音符中,回荡着先民的智慧,激荡着民族的骄傲,让我们一同去感受…… 感悟历史 本课导航 战国时期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战国时先民的创造地区构成作用和地位 修筑都江堰四川岷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 口 防洪、灌溉,至今仍发挥作用

跨越障碍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请你举出它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并说明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都江堰是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在结构上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第一,分水鱼嘴,即分水堤。它的作用是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分出内江和外江。第二,飞沙堰,即溢洪道。其主要作用是确保洪水期内江水通过堰顶溢入外江,减少内江水流,达到分洪减灾的目的。第三,宝瓶口,即引水口。其主要作用是,将内江水从宝瓶口引入,流向成都平原,达到灌溉的目的。 都江堰工程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布局合理,结构相依而存,奇巧科学。三者之间配合巧妙,分水、分洪、引水缺一不可。成都平原成为主要的受益地。灌溉农田,农业发展,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享誉全国。 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厚而博大。仅古代乐器,就可以说是各具特色。请你根据本课内容和课外知识至少列出三种古乐器。并介绍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古乐器的特点 古筝、古笛、古编钟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古乐器。他们形状不一,声色各异,独具风格。而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乐器中的珍贵艺术品。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规模大,结构复杂。全套编钟共8组,65件,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排列有序,坚固稳定。第二,设计精巧,艺术价值高。钟面有装饰,钟架梁上有彩绘、花纹、浮雕,精美细致,工艺非凡。第三,音色多而清脆,音域宽广,悦耳动听,能奏出中外多种乐曲。编钟上刻有乐律铭文,留下了宝贵的乐曲财富。从编钟的特点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国2000年前音乐的高水平。 都江堰的修建有哪些意义? 第一,防洪、灌溉并举,改变岷江两岸西涝东旱局面。 第二,工程的修建方法为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第三,积累了经验,形成科学的治水方法,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第四,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智慧和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 互动天地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一项伟大工程。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定稿)

课题: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定稿) 课型:新授主备:董玉娟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班级姓名学号 【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江堰的修建、编钟的出土等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知道编钟的由来,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重点难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温故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 【课堂助学】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 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进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旱季水量减少,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治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改变这种水旱连连的困难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又在离堆脚下凿石穿山修宝瓶口,把江水导入四通八达的灌溉渠网。水渠总长达1100多公里,另外在定瓶口上面,筑起飞沙堰,以备旱季挡水,雨季溢洪。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教学方法:活动法,启发法,谈话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与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三个部分有着因果承接关系,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吸取秦王朝暴政,推行了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治,使得民生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而汉文帝、汉景帝继承了这一治国理念,继续休养生息,迎来了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秦王朝暴政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很容易从反方向上理解,只有与民休息才能长治久安。但是其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可能不是很清楚,因此,老师在这一方面,应注重设计,为学生们打开豁然开朗之门,更好的学习本课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的基本事实。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对比,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局面 教学难点: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西汉强盛的历史因素。 教学过程: 一、新课预习 1、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被称为汉高祖。 2、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回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又采取了轻徭薄赋减免地租、兵 役,注重农业生产,使社会局势安定下来。 3、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将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并重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二、新课导入 师:关于楚汉战争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刘邦和项羽极具戏剧性的逆转也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无数色彩,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几幅图片,为大家叙述楚汉战争的传奇? 鸿门宴楚汉之争霸王别姬刘邦称帝 生:开始刘邦和项羽一起起兵反抗秦朝,刘邦最先攻入咸阳,灭掉了秦朝。但是当时项羽却是最有实力的,于是项羽摆下鸿门宴,邀请刘邦赴宴,想在宴会上杀了刘邦,当时没有成功。之后,刘邦联合其他诸侯,一同讨伐项羽,最后项羽自刎乌江,刘邦成功当了皇帝,建立西汉。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项羽为什么会失败,而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呢?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只会屠杀,刘邦会收买人心。 师: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按照刘邦自己的理解,他能够重用人才,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 都能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项羽却不知道如何任用人才与治理国家,所以注定失败。 老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刘邦是消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 当时的中国,经过秦朝的暴政,又经过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刘邦又是 如何收拾旧山河的呢? 阅读材料,分析思考问题

2020秋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第11课“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3.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5.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6.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7.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 8.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刚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9.“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11.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评奖”() A.孔子B.墨子 C.老子D.庄子 12.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13.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三、材料分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各个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修建和战国编钟。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设计原理。 教学方法:以讨论、讲故事等学生活动为主。 课型设计:新授课 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第二组负责搜集有关编钟的资料以及有关公输班和墨子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资料整理和加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现在我们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吧! 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进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旱季水量减少,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治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改变这种水旱连连的困难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又在离堆脚下凿石穿山修宝瓶口,把江水导入四通八达的灌溉渠网。水渠总长达1100多公里,另外在定瓶口上面,筑起飞沙堰,以备旱季挡水,雨季溢洪。 3、都江堰的基本结构

2020七年级历史《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 (4)

自主学习 1.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蜀郡太守父子。 2.两千多年前的,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3.神奇的编钟是周朝贵族在、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4.湖北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表明了我国多年前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5.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①二王庙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④飞沙堰⑤宝瓶口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④⑤ 6.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音乐是( ) A.韶乐B.钟鼓之乐 C.祭祀礼乐D.唐乐 基础巩固 7.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 ) A.楚国B.赵国 C.秦国D.蜀国 8.把内江的水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的工程是( ) 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二王庙

9.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使江水分流的工程是( )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10.“天府之国”在今天的( ) A.广东B.四川 C.湖南D.云南 11.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是( ) A.青城山B.都江堰 C.郑国渠D.随县编钟 1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反映的是哪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 A.郑国渠B.都江堰 C.六辅渠D.白渠 1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是( ) A.都江堰B.长城 C.大运河D.赵州桥 14.下列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②消除了岷江水患③修建于春秋时期④灌溉了大片田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5.编钟最早起源于( ) A.夏B.西周 C.商D.战国 16.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编钟,出土的省份是( ) A.湖南B.湖北 C.陕西D.四川 17.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的历史年代是(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8.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B.编钟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C.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十件一组D.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19.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 A.都江堰B.赵州桥 C.通济渠D.永济渠 20.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 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 A.灌溉 B.播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元朝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 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 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 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 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对西藏、台湾进行管辖?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节课的主题是先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教学内容是文化史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课堂内容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收集课外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灵活地运用教材。 ·教学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工程结构及运作。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并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及修建的时间,所建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区,加强时空感。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依据课文内容及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工程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正确引导,尽可能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多讲多做,动脑动手,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感知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智慧,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先展示本课题目“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提出问题:你所知道的中国智慧的先民有哪些伟大的创造?(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土与水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冶炼技术的进步,给兴修水利提供了比较锋利的铁工具,能够大规模地挖掘泥土,开凿山石,所以水利灌溉事业得以迅速的发展。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本课的内容。 ·中国的江河很多,自然条件各异,自古以来洪水一直困扰着人类。那么,古代人民是如何面对洪水的肆虐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两千多年前四川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来战胜水灾的!(出标题——解读都江堰) ·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现在我们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吧! ·2、【都江堰水利工程】 教师提问:什么叫“堰”?提出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理解并回答。 (生)挡水提坝 师:请大家看书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教师提问:都江堰所处的地理位置?主持修建者是谁? (生)都江堰处于岷江流域,主持修建者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工程? (生) 害河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变水害为水利。 教师提问:都江堰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都江堰建成后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生)都江堰由分水鱼嘴——分水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三部

先民的智慧与创13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 周家二中刘显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2.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 提高空间想像力。 3.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乐,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 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2.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懂得 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 国的深厚情感。 2.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 识。 重点: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难点: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准备 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准备都江堰示意图与现状图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动画《大禹治水》,借助动画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与当代著名 水利工程,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人民采用各种巧妙方法来治理水患的情况。 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 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 学生阅读课文导读部分。 讲授新课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显示《都江堰》实景图。 问题:都江堰由谁来修建?在什么地方修建?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学生能正确说出李冰父子和岷江流域。 投影李冰头像及李冰父子二王庙的图片。 问题:都江堰修建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每当春夏之季,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学习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显示岷江流域及玉垒山一带的图片。 问题:你认为李冰治水的思路是什么?根据这个思路该怎样设计工程?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

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 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小结 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使学生了解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布置作业秦朝灭亡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含反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 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刘邦的《大风歌》 学生:朗诵 教师: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

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 生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 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展示: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将相出行乘坐的牛车 讨论:结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设计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 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华东师大版1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有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汉武帝是中国古代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知道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措施进行比较,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做认同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它是介绍中国古代哪个皇帝的历史事迹的? 学生:汉武帝。 教师: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刻画古代人物的,而我们这节课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学习新课: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汉武帝之所以能施展雄才伟略,是因为西汉初年的几位皇帝的统治为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政治保证。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刘邦建议”和“文景之治”的概况。 教师: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旧活跃,思想领域不统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为能更好的施展雄才伟略,他召集各地学者,询问治国方法。 让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学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投影介绍董仲舒的生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论:思想上大一统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的正统思想。但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出示西汉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七国之乱”和“金缕玉衣”资料,并介绍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汉武帝之前”两汉的诸侯王势力发展的如何? 学生:势力膨胀,生活奢侈,对皇权构成威胁。 教师:出现这种情况后,汉武帝是如何做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什么是推恩令?”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用图示法,进行复述讲解。 学生思考:“推恩令”实质是要干什么?(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这一法令与汉景帝时出现的“七国之乱”形成对比,而“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呢? 学生: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削弱了封国的势力。 3.强化监察制度 教师: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强化监察制度”。 投影提问:(1)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他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主要是加强对京师百官,皇族和郡国官吏的监察) 课堂小结: 结合所授内容总结:除了在思想文化上、政治上的措施外,汉武帝还在经济上推行新农具、新的耕作技术,兴修水利、改革币制;在军事上,打击匈奴等。他的政绩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国。但同时他出击匈奴,大肆征兵,也给人民带来了痛苦。无论怎样,汉武帝时期版图扩大,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2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功效,知道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作出的巨大贡 献。 2、知道编钟的出土地点,认识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填填看〗 ⒈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__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2.战国时期,秦蜀郡守____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湖北随县出土了我国战国青铜曾侯乙____。这些乐器的大量出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了很高水平。 4、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 )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合作探究学习〗 5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对郫县有什么好处 *二课堂回顾 这是战国时期的着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②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③你能说出“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几部分的作用吗 ④它为什么会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 *三、课堂延伸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1.请你翻译古文 2.说的是什么地方 3.为什么是天府呢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课堂训练

1、都江堰;母戊大方鼎 2、李冰 3、编钟 4、C 5、(略) 二、课堂回顾 1.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都江堰。 ②它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③江中修建“分水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飞沙堰”是都江堰泄洪排沙设施,夏季雨水大时,内江的水可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障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④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都江堰会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课堂延伸 1、意译:水旱情况依据人的意志为转移,农业生产情况较好,当地人生活有保障,无饥饿、灾荒等现象,所以当时的人称此处为“天府之国”。 2、四川 3、因为当地农业生产有保障,人们生活比较富裕,就象天上的神仙们居住的天堂一样。

七年级上历史第11课教案

教者学校学科历史时间 课题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班级初一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有关情况,知道编钟的知识 培养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增强对先民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 观看都江堰运作动画资料增强认识 利用身边材料制作演奏乐器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都江堰工程和编钟,体会古人的智慧。 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提问世界上著名的水 利工程有哪些? 2播放用编钟演奏的乐 曲《东方红》问这是用 什么演奏的? 边思考边回答,畅 所欲言 激活情趣, 动心入境 合作探究1造福千秋 的都江 2神奇的编 钟 1由学生的交流引出学 习内容:指导读书勾画 2请你用各种喜欢的方 式向大家介绍对都江堰 和编钟的了解 你可否绘制都江堰的失 意图 3播放都江堰运作动画 片 4再次播放《东方红》 VCD 5介绍编钟展示不同的 样式 6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回答 用各种材料介绍 动手画图讲解 观看激趣 感受编钟的气势 发表感想 培养学生阅读 分析问题和归 纳问题的能 力。 培养交流,合 作学习能力 记忆知识 体会古人的创 造 培养从文字资 料和图片资料 中获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 质疑创新1、鼓励对感兴趣的 问题提问 请发挥你的想像用手 中的物品制作乐器并 演奏 如何在江中做出分水 鱼嘴? …… 青城山有什么特色? 动手合作制作 培养自主学习和 探索精神 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本课 主要内容 1、 2、引导归纳总结 学生根据板书归纳总 结本课的学习主要内 容 培养归纳总结问 题的能力 检测知识能力目标1、材料阅读 2、自我测评 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知识目标 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引导学生评价自评、互评渗透情感态度价 值观 板书设计 第11课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战国李冰父子 结构:用图示 神奇的编钟:战国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