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考研大纲

工程力学考研大纲
工程力学考研大纲

一、理论力学部分

1. 静力学部分

静力学基本概念,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法。

汇交力系与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空间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平面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

空间力系的简化与问题(单一物体)的解法。

2. 运动学部分

刚体的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刚体平面运动中速度分析的基点法、投影法和瞬心法;加速度分析的基点法。

平面机构综合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方法。

3. 动力学部分

动量、动量矩、动能、功、功率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

理想约束的概念。

动力学普遍定理的应用。

动量守恒、动量矩守恒与能量守恒问题的计算。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与动静法的应用。

动力学综合问题的解法。

二、材料力学部分

1.拉伸、压缩与剪切

杆件轴力;拉压杆横、斜截面应力;拉压杆强度计算。

低碳钢拉伸曲线四个阶段,卸载规律和应变硬化;低碳钢的压缩曲线;铸铁试件拉伸、压缩和扭转的强度与失效特征比较;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质参数σp、σs、σ0.2、σb、δ、ψ、E、μ、G。

单向胡克定律,拉压杆变形,杆系结构节点位移计算。

超静定概念和简单拉压超静定计算。

应力集中的概念。

工程剪切、挤压问题的实用计算方法。

2.扭转

扭转功率-力偶矩计算,杆件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剪切虎克定律,E、G、μ关系。圆轴扭转时横截面切应力,强度条件应用的计算。

圆轴扭转的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刚度条件应用的计算。

3.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图的绘制,要求线形、数值、折点、过渡和极值准确,方法任选。

4.弯曲应力

弯曲横截面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应用计算。

矩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位置、方向和大小。

5.弯曲变形

小变形挠曲线微分方程列法,边界、连接条件给法。

叠加法求简单结构在特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与计算,变形比较法。

6.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主方向、主截面、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

二向应力解析法,应力旋转公式的应用。

已知一个主应力的简单三向应力状态计算。

广义胡克定律与二向应力解析法的综合应用计算。

四个常用的概念。

7.组合变形

斜弯曲,拉弯组合的强度计算。

应用第三、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

8. 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的临界力,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压杆的柔度、压杆的比例极限柔度和屈服极限柔度。

中长压杆临界力的直线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9. 附录截面几何性质

静矩和形心,平面组合图形的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惯性积,移轴公式,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主惯性轴、主惯性矩、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暨南大学822工程力学2020年考研真题

考试科目:工程力学(822) 共 4 页,第 1 页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 卷) ********************************************************************************************招生专业与代码:土木与水利(085900)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工程力学(822)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1、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 确定。 2.两根材料相同的等直圆截面拉杆,两端所承受的拉伸荷载相同,其截面半径之比为1 : 2,杆长之比为1 : 2,则它们的拉伸变形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平面应力状态的单元体如题1-4图所示,α = 30°,图中应力单位为MPa ,则α斜截面上的应力σα = __________MPa ,τα = _________MPa 。 题1-4图 4.简支梁受满跨均布荷载作用,若矩形截面高度增加一倍,则最大挠度是原梁的_______倍。 5.压杆稳定临界应力计算公式——欧拉公式的适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如题2-1图所示实心圆轴,横截面直径d = 100mm ,在自由端受到M = 14kN·m 的外力偶作用,已知杆的剪切模量G = 79GPa ,则AC 两截面的相对扭转角?AC 为( )。 题2-1图 A 、1.55° B 、1.03° C 、1.65° D 、0.52°

2015年湖北理工学院普通专升本《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2015年湖北理工学院普通专升本《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王明斌、庞永平主编.工程力学.2011年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范围 1.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的内容及应用,物体的受力分析。 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 力和力偶的合成与平衡,力、力矩、力偶的定义及性质,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3.平面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合力矩定理,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物体系统的平衡计算,平面桁架平衡问题应用。4.空间一般力系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的计算。 5.拉伸与压缩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内力及内力图,横截面与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材料受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强度条件,拉压超静定问题,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6.扭转 圆轴扭转时的内力及内力图,横截面上的应力,圆轴扭转变形,扭转超静定问题。 7.弯曲内力 弯曲变形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作法。 8.弯曲应力 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正应力、切应力,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性质计算(形心、静矩、惯性矩)。9.弯曲变形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叠加法求弯曲变形,刚度校核,简单超静定梁。 10.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及应用,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虎克定律,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内容及应用。 11.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分析,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偏心压缩(拉伸),扭转与弯曲组合。 12.压杆稳定 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适用范围,压杆稳定的校核,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 三、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四类,即:填空题或名词解释,选择题或判断题,作图题和计算题,具体题型及比例由制卷教师选择决定。 1、填空题或名词解释:要求概念清楚,表达清楚。 2、选择题:要求概念清楚,在三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判断题:要求根据题意判断对错。 3、作图题:要求图面清洁,标出图形中相应的数值或符号。 4、计算题:要求概念清楚,写出主要的计算步骤,作出相应的计算图形。 四、样卷(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20分,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刚体; 2.内力; 3.失稳; 4.主平面; 5.临界压力 (二).选择题(本大题12分,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 . 低碳钢在拉伸时的许用应力是由()除以安全系数得到的。 (1)比例极限应力;(2)弹性极限应力;(3)屈服极限应力

考研政治2017年毛中特粉笔笔记[整理版]

材料分析题重点在第八章或者第十二章 重点章节:第二章,第八章,第七章 今年重点:第十二章 毛中特有12个章节,大纲变动最大的就是毛中特。15→12.第八章是重点章节,是以前四个章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革命、建设、改革。 毛泽东思想解决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中特理论解决建设和改革的任务。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和“中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的是中国国情 4.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中特理论是第二次飞跃。新的革命 方法:群众路线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解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二次飞跃;思想基础;根本指针。 9.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毛泽东思想与中特理论相同点: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 1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核心。

工程力学大纲

工程力学大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ZZB0030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总学时】68 【学分】4 【理论学时】62 【实验、实践学时】6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工程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是所有结构计算的基础。包括两部分内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初步运用这些规律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科学的抽象,进而予以解决;学生应具有工程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及计算能力;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本专业有关结构的受力特性,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要求) (1)具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对常用的杆件结构具有选择计算简图的能力。 (2)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其中任一物体的受力图。 (3)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摩擦的问题)。 (4)初步获得课程有关的工程概念。提高相应的数字计算能力、文字和图象的表达能力。 (5)熟练运用强度、刚度、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 (6)有初步的设计构件的能力。 (7)具有对各种静定、超静定结构进行计算的能力,具有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对内力分布的合理性作出判断的能力。 (8)掌握本课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9)初步了解结构计算程序在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工程力学考试是工科机械类和土木水利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工科力学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本大纲遵照教育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指导小组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工科各专业对机构与结构的受力、强度、刚度的知识要求制订。本大纲力求反映专业特点,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尺度去测评考生的力学基础知识水平、基本判断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 (1) 理论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 (2) 材料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 (3) 理论力学基本方法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4) 材料力学基本方法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工程力学试卷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部分。考试的核心在基础理论和最基本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含有一定的代数、数值计算工作量,需要准备计算器。 (一)理论力学部分 1.1 静力学 静力学基本概念,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法。 汇交力系与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计算。 平面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法。 (二)材料力学部分 2.1拉伸、压缩与剪切、挤压 杆件轴力,正向假定,轴力图;拉压杆横截面应力;拉压杆强度计算。 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四个阶段,卸载规律和应变硬化。低碳钢试件的压缩曲线和扭转力学性质。铸铁试件的拉伸、压缩和扭转的强度与失效特征的比较。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质参数σp、σs、σ0.2、σb、δ、ψ、E、μ、G。 单向胡克定律,拉压杆变形,简单的杆系结构节点位移计算。

应力集中的概念。 剪切、挤压的概念,工程剪切、挤压问题的实用计算方法。 2.2 扭转 扭转功率-力偶矩计算。轴的扭矩和扭矩图。 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剪切虎克定律,E、G、μ关系。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切应力,强度条件应用计算。 圆轴扭转的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刚度条件应用计算。 2.3 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图的绘制,要求线形、数值、折点、极值及其位置准确。 2.4 弯曲应力 横力弯曲和纯弯曲的概念。 弯曲横截面正应力,弯矩曲率关系,抗弯截面系数,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应用计算。 矩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位置、方向和大小。 2.5 弯曲变形 小变形挠曲线微分方程列法,边界、连续条件给法。 叠加法求简单结构在特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2.6 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主方向、主截面、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 二向应力解析法,应力旋转公式的应用。了解用应力圆定性分析应力状态的基本方法。 已知一个主应力的简单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计算。 广义胡克定律与二向应力解析法的综合应用。 2.7 组合变形 含有拉弯组合问题的强度综合应用。 应用第3、第4强度理论针对弯扭组合问题的综合应用。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考研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809工程力学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工程力学考试科目代码:809 一、考试要求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085203)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内容包含静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这门课程是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静力学部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力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要求考生具有正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分析计算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静力学部分: (1)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定理。 (2)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3)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简化、合成及平衡条件,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二)材料力学部分: (1)熟练掌握截面法求拉(压)、扭转和弯曲构件的内力,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2)熟练掌握杆件在拉(压)、剪切、圆轴扭转、弯曲变形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以及强度与刚度分析。掌握简单的拉压静不定问题和静不定梁的计算。 (3)熟练掌握二向应力状态的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主应力、主平面的概念与计算。 (4)熟练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与强度理论,能够解决复杂应力状态(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问题。 (5)掌握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及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 (6)熟练掌握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拉、压实验;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测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参考书目 1、杨庆生,崔芸,龙连春主编,工程力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5年。

2017考研政治重要会议解读

2017考研政治重要会议解读 2015考研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在章节结构上作了较大调整,由原来的十五章调整为十三章,其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章内容合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章,这是最大的一个调整,同时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独立成章,在作了此调整之后,我们发现其内容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极度相近,当然,在不同的学科设置中必然会有不同的考查角度,但这并不影响考生对于此知识点的系统把握。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探索就是中共八大的召开,从前面的讲述中也会发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的考点无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命题都是可以的,从命题角度来看,中共八大的知识点是比较容易命制选择题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史纲一个重要的线索,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有助于帮助考生了解当时阶段的社会主要任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明确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并不是在八大,而是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来的。 2、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的是在党的哪次会议?答案是中共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路线,考生还需要了解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及“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些方针路线都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出的,考生需要加以比较记忆。 一直以来,党的会议都是考研政治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线索,尤其在近几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都有过命题,例如2014年的考题对于中共七大就做了考查,题目通过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考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对于七大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介绍,对于党的会议比较了解的学生会迅速的选出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这种题型我们也可以发现考研政治并不真正的需要死记硬背,有的通过阅读题干就能很容易的选择出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十二大会议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都有其内容表述,但一般来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会议较容易放到毛中特中命制题目,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之后的会议时不是要关注在此次会议的背景上,而要关注其理论内容及历史地位上。 从内容上来说,有两个知识点是可以命制选择题的,第一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力学 2、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3、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论力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内容: (理论力学部分) 1、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4学时) 刚体和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及平面力偶系(2学时)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理论。 3、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4学时)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及静定和静不定问题。 4、第四章空间力系(2学时) 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 5、第五章摩擦(2学时) 滑动摩擦。最大静摩擦力。,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滚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大专《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ZJD-15-3-00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工科专科生、工程造价专业(3年制) 总学时: 76学时讲授学时: 52 学时课内实践学时:4 学 时独立实践学时:学时 一、考试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及其运用;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 序;熟练掌握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培养 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工程力学》的课程考试命题是以课程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 计划为依据,按照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 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根据考试时间 9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上;题量适当: 主客观题比例适当;难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层次题量比例为2∶5∶2∶ 1(容易∶一般∶较难∶难);没有偏题、怪题,90%以上的题都是各章节的 重点。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主要是30道客观题),大题目主要是5 道主管业务题,占分也不多;中小题目与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为6:4。客观性的题目占比较重的份量,分值达到50-60分。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要进行课终实验考核,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也 可适当进行实验理论知识笔试。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是否进行课终实验

考核,实验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要求自行决定,但实验成绩应占理论课程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并且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相应理论课程的考试。 实验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由平时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与课终实验考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每个实验项目成绩要按实验提问、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作业、出勤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具体比例由各系根据学科特点自定。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2017考研政治思修:诚信必背五点内容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思修:诚信必背五点内容 考研考生在复习考研政治这门学科时,会发现“诚信”这一知识点出现的频率较高,特别在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这门课程中。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我们来总结考研政治大纲中关于“诚信”所链接的相关知识点具体内容: 第一,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这一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毛中特课程的第八章。考生在复习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分开。此外,考生还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 第二,诚信原则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之一。这一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三章。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点记忆: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关键,即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考生还应掌握诚信原则在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中的保证作用。 第三,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四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第四,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这一知识点也是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四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它是市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五,诚实守信是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之一。这一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七章。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此外,诚实守信这一基础原则还贯穿于民法商法之中,此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五章。 综上,“诚信”在考研政治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生零散记忆容易遗忘且发生记忆混淆,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学会总结记忆。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4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后续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大纲执笔人:FGFG 参加人:FGFHHH 审核人:FGFD 编写时间:2012 年8 月 编写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综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学》、《机械设计》、《化工容器与设备》多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一门多学科、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机械类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无须设置多门课程,比较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继化工工艺专业之后,像轻工、食品、制药、环保、能源等非机械类专业,也在开设类似或相同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杆件、平板、回转形壳体的基础力学理论和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具备设计、使用和管理中、低压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杆件弹性变形的一般规律。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化工、生物、轻工、食品及制药等工艺过程需要由设备来完成物料的粉碎、混合、储存、分离、传热、反应等操作。化工设备是化工、生物等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课程是化工、生物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石油,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外压容器的设计原则,掌握中、低压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准确为容器选配法兰、支座、人孔等零部件及标准件,了解塔设备、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具备对塔设备和换热设备进行机械设计及校核的能力。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机械基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课程如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的重要基础。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物理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如何从构件所受的已知外力求取未知外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受力分析,确定未知的约束反力力线方位;第二步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平衡规律,利用这一规律求取未知外力。 2、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2)刚体的受力分析 (3)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4)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

暨南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生考研考试真题

南京越考考研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学科、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如图所示对x 轴的截面静矩为 ,尺寸单位为cm 。 2. 在所研究的机械运动问题中,物体的变形可以不予考虑,那么此物体可视为 。 3.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时,只有 平衡方程。 4.平面任意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的限制条件是 。 5. EI 称为梁的 ,其物理意义是表示梁抵抗 的能力。 6. 为使梁只产生弯曲而不发生扭转,横向外力须作用在 的纵向平面内。 7.对于图示应力状态,当材料为铸铁时,许用应力为[]σ, 许用拉应力为[]t σ,其强度条件可写为 。 8.对于图示应力状态,许用应力为[]σ, 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条件为 。 xy τ 3σ τσ =

南京越考考研考试科目:工程力学共6 页,第1 页

9.图(a )和 (b )两根都是大柔度压杆,材料、杆长和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杆端约束不同。其中(a )为两端铰支,(b )是一端固定,一端自由。那么两杆临界压应力之比 ,,/cr a cr b σσ= 。 (a ) (b ) 10.为避免连接件破坏,需要进行 强度校核、抗拉强度校核和 强度校核。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两根受相同轴向拉力作用的杆件,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杆1的长度是杆2的2倍,试比较它们的轴力与轴向变形。正确结论是: (A )两根杆的轴力与轴向变形相同; (B )两根杆的轴力相同,杆1的轴向变形比杆2的小; (C )两根杆的轴力相同,杆2的轴向变形比杆1的小; (D )两根杆的轴向变形相同,杆1的轴力比杆2的大; 2.在连接件剪切实用计算中,一般对连接件受剪面上进行简化,此时采用的剪应力为: (A )名义剪应力; (B )实际剪应力; (C )最大剪应力 ;(D )纯剪应力 3. 图示矩形截面梁的横截面上作用了正弯矩,假设材料拉伸弹性模量与压缩弹性模量之比为4:3,则中性轴z 所在位置应使受拉区I 与受压区II 等于3:4。 (A ) 对z 轴的横截面惯性矩比:I II I I (B ) 面积比:I II A A (C ) 高度比12:y y (D ) 对z 轴的截面静矩绝对值之比:I II S S 考试科目:工程力学 共 6 页,第 2 页 l l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课时:60 考试对象: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工程设计、事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经济合理地设计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且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考试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1.理解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基本概念,并应用其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2.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并灵活应用平衡方程的不同形式求解约束反力; (2)材料力学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会分析杆件的内力并绘出相应的内力图; 2.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3.掌握应力状态理论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强度理论;

4.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荷载,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三、考试题型及分值分配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题型包括: 1、客观型试题:(30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判断题10分 2、主观型试题(70分) 填空题10分 作图题24分 计算题36分 四、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篇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力、刚体、力系、平衡 2.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 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二力平衡公理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5.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第三节常见约束与约束反力 柔索约束,光滑接触表面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链杆约束,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轴承,球铰链。 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学与考研考试大纲

《管理学》教学与期末考试考研大纲参考版 2017年2月

前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管理学》课程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以经济管理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本科学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以及发展趋势,为深入掌握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基本掌握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系统的经济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工作能力,能够有意识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学》知识来自对不同经济组织长期经济活动有益探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运用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其内容,领会其实质。《管理学》知识与组织生存的客观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动关系,其知识体系、内容结构充满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站在客观环境的角度进行学习,以掌握《管理学》知识的本质。 先修课程要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本课程计划54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自学相结合。 考核方法:闭卷笔试。 注:※符号标注的内容由任课老师自主安排讲授,不在考试范围之例。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的工作 一、学习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其性质。 二、本章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条件 共同劳动;组织;组织目标 二、管理的定义(教材第5页)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 一、管理过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9页) 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管理职能(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7页) 1、计划:设定组织目标并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2、组织:决定资源和活动组合的最佳方式。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工作 4、控制:监督和纠正当前活动以保证目标实现。 第三节管理者和管理工作 一、管理者的定义(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6页) 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职责的组织成员,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者的类型(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9页) 管理者依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以及营销、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等专业管理者。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同名《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21574)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工程及众多相关工程都离不开工程力学,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程力学知识,能正确地使用、安装、维护各类机械,从而提高操作技术和生产技能,并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力学的简单问题。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合理地设计或选用构件,使机械安全、可靠地工作。 3、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本课程与有关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要求 第一篇理论力学 1、初步培养从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静力学)问题, 从而抽象出静力学模型的能力,掌握简单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并正确地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明确力、平衡、刚体和约束等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所概括的力

的基本性质,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其作用效应,能熟练地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点的矩。 3、能正确地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简单的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明确力的概念、刚体概念和平衡的概念。 2、掌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3、掌握几种基本类型约束的构造、特性及约束反力的方向。 4、掌握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 1、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方法与平衡条件。 2、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和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方法。 3、熟练运用平衡的解析条件及平衡方程,解决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三章力矩和力偶 1、明确力对点的矩的概念及力偶的概念。 2、掌握合力矩定理及力矩平衡条件。 3、理解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了解力的平移定理。 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2018年暨南大学考研真题 822工程力学

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招生专业与代码: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工程力学(822) 题1-1图题1-6图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共10分)

题2-2图 2-3图所示矩形截面拉杆外表面上画一斜线ab,当杆件受拉伸长后,斜线 题2-3图题2-5图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5小题,共40分) 题3-1图题3-2图 (a)(b)

四、计算题(共5小题,共90分) 4-1.如题4-1图所示的刚性梁由三根弹性钢杆支承,弹性钢杆的横截面面积A 均为20cm 2,杆2的长度比杆1和3短了δ=0.5mm ,杆1和杆3长1m 。试求结构安装后,各杆横截面上的应力。(20分) 4-2.当力直接作用在如题4-2图所示梁AB 的中点时,梁内的弯曲正应力超过许用应力30%。为了消除过载现象,配置辅助梁CD ,以满足强度要求。试求此辅助梁跨度a 的最小值。已知l = 6m 。假设CD 梁始终满足强度要求。(15分) 4-3.试作如题4-3图所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并求出剪力和弯矩绝对值的最大值,设q 、a 均为已知。(15分) 4-4.平面桁架如题4-4图所示,已知F 、l ,(1)求杆1的内力;(2)假设杆2为等截面圆环形空心杆,内外径分别为d = 28mm 和D = 38mm ,l = 1m ,杆弹性模量200E =GPa ,5F =kN ,稳定性安全因子 1.5st n =,试校核该杆的稳定性。(20分) 4-5.弯扭组合变形的圆轴,已知该轴危险点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如题4-5图所示(单位:MPa )。试利用莫尔应力圆理论确定该点切应力的最大值及其最大切应力所在截面的方位角α(可画图测量或根据几何关系计算)。(20分) 题4-1图 题4-2图 题4-3图 题4-4图 题4-5图

工程力学考研大纲

一、理论力学部分 1. 静力学部分 静力学基本概念,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法。 汇交力系与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空间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平面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 空间力系的简化与问题(单一物体)的解法。 2. 运动学部分 刚体的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刚体平面运动中速度分析的基点法、投影法和瞬心法;加速度分析的基点法。 平面机构综合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方法。 3. 动力学部分 动量、动量矩、动能、功、功率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 理想约束的概念。 动力学普遍定理的应用。 动量守恒、动量矩守恒与能量守恒问题的计算。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与动静法的应用。 动力学综合问题的解法。 二、材料力学部分 1.拉伸、压缩与剪切 杆件轴力;拉压杆横、斜截面应力;拉压杆强度计算。 低碳钢拉伸曲线四个阶段,卸载规律和应变硬化;低碳钢的压缩曲线;铸铁试件拉伸、压缩和扭转的强度与失效特征比较;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质参数σp、σs、σ0.2、σb、δ、ψ、E、μ、G。 单向胡克定律,拉压杆变形,杆系结构节点位移计算。 超静定概念和简单拉压超静定计算。 应力集中的概念。 工程剪切、挤压问题的实用计算方法。 2.扭转 扭转功率-力偶矩计算,杆件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剪切虎克定律,E、G、μ关系。圆轴扭转时横截面切应力,强度条件应用的计算。 圆轴扭转的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刚度条件应用的计算。 3.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图的绘制,要求线形、数值、折点、过渡和极值准确,方法任选。 4.弯曲应力 弯曲横截面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应用计算。 矩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位置、方向和大小。 5.弯曲变形 小变形挠曲线微分方程列法,边界、连接条件给法。 叠加法求简单结构在特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与计算,变形比较法。 6.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主方向、主截面、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 二向应力解析法,应力旋转公式的应用。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年7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2002年8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包 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算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