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系统与人类福祉生物多样性报告

生物系统与人类福祉生物多样性报告
生物系统与人类福祉生物多样性报告

遗传算法实验报告(仅供参照)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

遗传算法实验报告 一、问题描述 对遗传算法的选择操作,设种群规模为4,个体用二进制编码,适应度函数,x的取值区间为[0,30]。 若遗传操作规定如下: (1)选择概率为100%,选择算法为轮盘赌算法; (2)交叉概率为1,交叉算法为单点交叉,交叉顺序按个体在种群中的顺序; (3)变异几率为0 请编写程序,求取函数在区间[0,30]的最大值。 二、方法原理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群体进化机制形成的一种全局寻优算法。与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遗传算法具有如下优点:不是从单个点,而是从多个点构成的群体开始搜索;在搜索最优解过程中,只需要由目标函数值转换得来的适应值信息,而不需要导数等其它辅助信息;搜索过程不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目前,该算法已渗透到许多领域,并成为解决各领域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遗传算法中,将问题空间中的决策变量通过一定编码方法表示成遗传空间的一个个体,它是一个基因型串结构数据;同时,将目标函数值转换成适应值,它用来评价个体的优劣,并作为遗传操作的依据。遗传操作包括三个算子:选择、交叉和变异。选择用来实施适者生存的原则,即把当前群体中的个体按与适应值成比例的概率复制到新的群体中,构成交配池(当前代与下一代之间的中间群体)。选择算子的作用效果是提高了群体的平均适应值。由于选择算子没有产生新个体,所以群体中最好个体的适应值不会因选择操作而有所改进。交叉算子可以产生新的个体,它首先使从交配池中的个体随机配对,然后将两两配对的个体按某种方式相互交换部分基因。变异是对个体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基因值按某一较小概率进行改变。从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方面来说,交叉算子是产生新个体的主要方法,它决定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而变异算子只是产生新个体的辅助方法,但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决定了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交叉和变异相配合,共同完成对搜索空间的全局和局部搜索。 三、实现过程 (1)编码:使用二进制编码,随机产生一个初始种群。L 表示编码长度,通常由对问题的求解精度决定,编码长度L 越长,可期望的最优解的精度也就越高,过大的L 会增大运算量。 (2)生成初始群体:种群规模表示每一代种群中所含个体数目。随机产生N个初始串结构数据,每个串结构数据成为一个个体,N个个体组成一个初始群体,N表示种群规模的大小。当N取值较小时,可提高遗传算法的运算速度,但却降低种群的多样性,容易引起遗传算法早熟,出现假收敛;而N当取值较大时,又会使得遗传算法效率降低。一般建议的取值范围是20—100。遗传算法以该群体作为初始迭代点; (3)适应度检测:根据实际标准计算个体的适应度,评判个体的优劣,即该个体所代表的可行解的优劣。本例中适应度即为所求的目标函数; (4)选择:从当前群体中选择优良(适应度高的)个体,使它们有机会被选中进入下一次迭代过程,舍弃适应度低的个体。本例中采用轮盘赌的选择方法,即个体被选择的几率与其适应度值大小成正比; (5)交叉:遗传操作,根据设置的交叉概率对交配池中个体进行基因交叉操作,形成新一代的种群,新一代中间个体的信息来自父辈个体,体现了信息交换的原则。交叉概率控制

2018年高考生物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生态工程-解析版

2018年高考生物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生态工程-解析版 1 / 11 生态工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 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 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该生态工程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C. 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D. 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 AD.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D 正确; 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人的作用很关键,B 正确; C.生态工程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错误。 故选C 。 2. 国内许多城市多年来一直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 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 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 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 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建设使生物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ABC 正确,D 错误。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迅速地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地球母亲的其他生物日益的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酷的考验和威胁,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世界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条件,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形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物种和物种之间、物种和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在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

等的控制; 另外,人类自身制造的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数量与寿命都提高了 -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30年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现在达到65亿。 -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 1970年8亿人口, 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 -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我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约80%地方水土流失 -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 目前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 每年以2000万亩增加。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多样性与利用教案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多样性与利用 教案

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为: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的生命。 2010年0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 生物多样性促发展,促减贫。 2010年06月0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多样的物种?同壹个星球?共同的未来“ManySpecies.OnePlanet.OneFuture ”。 2010年0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010年0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主题为: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规律 ——生物多样性评估 ——生物多样性现状 1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壹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自然保护刊物上1.1定义(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条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NNEP)《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GBA)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全球 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 ——区域 生物多样性是指壹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综合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及其生态过程的总和

1.2层次 1.2.1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基因(遗传)多样性——分子层次 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基因型多样性 生物个体——基因型 ——基因库多样性 生物种群——基因库 1.2.1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基本层次 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群落物种多样性 群落——不少于2个种群(基因库)——区域物种多样性 区域——不少于2个群落 生物学物种概念—— 种内——生殖无隔离 能够产生后代,后代能够繁衍 种外——生殖有隔离 不能产生后代强制产生后代,后代不能繁衍 ——物种形成:异域成种;邻域成种;同域成种 ——物种灭绝:突发事件;种间作用;过度捕食 1.2.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系统层次 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不少于2个生态系统 景观结构三要素: 斑块;廊道;基质 ——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 区域——不少于2个景观 1.3价值(为什么) 地球自然资源—— 气侯资源:空气;热量;光线;风;降水等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题目: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摘要:我们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子女之一,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们本应与我们同样的享受地母的爱抚于恩赐,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对地母的掠夺对其他生命的迫害日益加剧。人类的生产活动将其他生命的生活范围与生存资源一次又一次的压榨,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动植物的生存面临更加巨大的危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的平衡、促进人类生活的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多姿的生物环境,多彩的生存空间对于人类的经济和身心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长远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物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资源短缺 正文: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上帝是在第七日创造的人类,在我们人类被创造之前已经造出了鸟兽虫鱼。虽然说是非科学的神话传说,没有科学的依据基础但是从另一种角度去分析却也不难反映出物种是多样性的,我们人类并不是唯一的一种生物,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 1、生物环境现状 1.1生物分类 在生物学的界绸中,依其科学的标准,将除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上这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按照生物学的分类系统,将其划分为七个主要的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而这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划分单元中,种既物种是其基本单元,而属是近缘的种的总合的归合。而近缘的属又被其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1.2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的世界上正因为有了这些许许多多的生物物种的存在,我们的自然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下面就让我通过收集到的一些数据来向大家说明这一点。就离我们最近的20世纪来说,仅这短短的一点时间就有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 1.2.1仅二十世纪消失于地球上的动物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亚洲狮于1908年灭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实验)

《曹二校园草坪杂草物种多样性调查》预习学案请同学们预习以下内容,回顾物种多样性的理论知识,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完成以下预习作业,并自学微信小程序“形色识花”操作步骤。 一、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课本P76) D:多样性指数; N:;n i:;S: 例如:一个群落中有3个物种,其中一个物种个体数为10,一个物种个体数为5,还有一个物种个体数为3,求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多少? 解:已知S=3;n1=10; n2=5; n3=3,则N=n1+n2+n3= 二、物种多样性 物种:简称,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物种的多样化,包括某一区域内 和。 三、物种鉴定方法:微信小程序“形色识花”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形色识花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设计并运行的小程序,可以用来识别各类植物,目前形色的识别正确率已经达到90%以上。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打开微信,搜索“形色识花”并打开小程序; 2、点击界面下方“拍照识花”进行拍照,或者从相册上传植物图片; 3、将匹配度高的图片信息与你需要辨认的植物进行对比,选择你认为正确的植物物种名称。

《曹二校园草坪杂草物种多样性调查》课堂活动单一、曹二小花园区域划分图 二、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步骤: 1、选择样方 2、调查与记录:物种种类及物种数量 3、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三、调查器械及小组分工 调查器械:卷尺、竹桩、绳子、计算器

四、曹二草坪杂草物种多样性调查记录表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 数均为50,按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则甲、乙两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生物技术法律法规

1、基因歧视的根源是什么?体现在哪里?如何防止? 根源:基因是个体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起承载、转运、复制遗传信息的作用。就人类基因而言,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基因的缺陷,在基因问题上强加人为的所谓“好”或“坏”的价值判断必然破坏基因平等原则,而首先就会导致基因歧视现象的产生。(基因不平等?!基因决定论?!) 体现在:基因优生学& 个人合法机会的剥夺 防止:第一:我们要认识到基因是控制人类等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第二:防止基因歧视,需要人们用理解和智慧,确保适宜地开发利用遗传学为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第三:提高我们的素质,修养,对于有基因缺陷的人,不应有歧视,特别是在以后基因检测技术普遍的情况下,我们更应以高视野的角度去看问题。第四:各国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立法来消除基因研究成果的被滥用。第五:确立基因平等权 2、假如农业部和中科院要成立一个“反生物入侵”的工作小组,请你给出一些反生物入侵的意见和建议 1、熟悉掌握立法与管理对策,并联系我国立法机关就针对我国立法中1)立法分散,可操作性不强、2)我国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3)立法目的。4)现有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这四个不足反应。 2、联系相关检查部门,加强检疫,截获有害外来物种,及时将有害的外来物种拒之于国门之外 a)重点检查列入检疫对象的种类, b)对其他已检出的外来物种都要有足够的重视,建立档案, c)及时掌握各国恶性杂草或有害生物的危害情况 d)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严厉打击走私动植物和逃避检疫事件 e)建立隔离检疫制度 3、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及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 4、建立和加强对外来物种引种的风险性评估制度 5、积极开展对有害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研究 6、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新的生物防卫道德规范 7、开展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研究 8、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9、利用(变废为益)对策。 3、结合ppt案例及国际公约等谈谈如何保护基因资源的合理利用(你对我国基因资源保护的立法有何建议) 政府: 1、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法律、并参与其中成为缔约国。 2、参与ITPGR等未参与的国际公约中。 3、参照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区域的立法,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基因资源的有效立法。 4、利用专利制度保护基因资源:来源公开和无效宣告

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的提案

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97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魏传忠 主题词:物种,资源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李克强同志指出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优化发展结合起来,把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工作的基本现状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生物物种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拥有高等植物35487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7968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2版)。据统计,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每年高达4.6万亿美元(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工作,先后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条约,并积极建立履约长效工作机制。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家保护委员会,建立了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履约执法协调小组,制定和实施了保护行动计划。在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项目立项、生物物种资源调查、进出境执法检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仍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物种资源流失严重。大量的物种及其遗传资源被国外研究人员和商业机构非法获取,一些资源在国外经生物技术加工后,形成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再销至国内,造成国家经济利益的重大损失。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同时还有大量物种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海外。2011年统计结果表明,中国被国外引种或流失的森林植物遗传资源达168科392属3364种,农作物遗传资源为159种21444个品系,此外还有大量观赏及药用植物品种流失(武建勇,薛达元,周可新.《中国植物遗传资源引进、引出或流失历史与现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49-53)。另一方面,外来生物入侵形势严峻。调查研究表明,百余年来,已有520余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境内森林、草原、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行业资料:________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生命支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地球上究竟存在多少物种?我们目前仍不知晓,可能达1/10都尚未掌握。在地球上大约1000万~3000万的物种中,只有140万已经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对多数研究较深的生物类群来说,物种的丰富程度从极地到赤道呈增加趋势。密闭的热带森林几乎包含了世界物种的一半以上,这儿充满着各种生命:林木、灌木、攀缘植物、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地衣、苔藓、水藻、真菌、蕨类等。在秘鲁1公顷的森林中,就发现了283种树木和17种藤本植物,在一棵树上就有43种蚂蚁,几乎同整个英国的蚂蚁种类差不多。在厄瓜多尔0.1公顷森林中,就有365种花科植物,比英国全部植物种类还多20%以上。在巴西瑙斯地区1公顷的森林中,发现了179种直径15厘米或15厘米以上的树木以上几个实例可以说明滥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一种自我毁灭。 生物资源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这些资源的社会、伦理、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有记载的历史的最早时期起,就已经在宗教、艺术和文学方面得到认识。我们所有的食物都来自野生物种的驯化,世界上许多在经济上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分布在物种多样性并不特别丰富的地区,人类已利用了大约5000种植物作为粮食作物,其中不到20种提供了世界绝大部分的粮食。植物和动物是主要的工业原料,现存和早期灭绝的物种支持着工业的过程。大多数医药起先都 第 2 页共 6 页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8.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9.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分析

(生物科技行业)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分析

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分析 萧山区裘江小学徐春建壹、科学概念阐述: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分化和种群内生物个体的多样。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现为生物群落的多种多样。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和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从结构上见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地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正常流动。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本单元希望学生能在如下层面上形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1)、生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物种的多样和种群中个体的多种多样。主要指向《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等五课。 (2)、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殊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生物形态特征的变化(《谁选择了它们》)。 二、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8课,其主要内容如下: 《1.校园生物大搜索》——调查校园中的植物和动物,认识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描述校园中动植物的种类及环境。《3.多种多样的植物》——由校园内植物到校园外植物,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体会植物种类的多种多样。《4.种类繁多的动物》——由校园内动物到校园外动物,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体会动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5.相貌各异的我们》——由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到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进壹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观察生物特殊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7.谁选择了它们》——通过观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种生物的外形特征,了解环境变化生物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其中1—5课是描述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壹种生物形态结构也各不相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这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6—7课是描述环境的多样性

【高考生物】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生物科技行业)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关于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而物种一旦消失,就不会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1992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六个国家之一,并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我国物种丰富,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特有种1.7万多种;有脊椎动物6347种,特有种约670种。我国的栽培植物、家养植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并且也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有近1900多个品种和类群。我国有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丰富多彩的陆生生态系统,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二、工具备品 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其基本步骤是: 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 (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 (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 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 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 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 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 一、样地基本概况 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 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 经纬度:坡位:半山腰 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 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 二、地质、土壤调查 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 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 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 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 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观察研究报告

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调查研究 背景: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总面积不断减少,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在我国广阔的海域内,人们不顾后果的开发导致海洋渔场也被无情破坏,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了珊瑚礁面积的大量减少和许多珍稀鱼类的灭绝另外种子资源保护不利,很多资源被破坏。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一).生态系统类型多 据统计,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共有27个大类、460个类型(其中,森林有16个大类、185个类型;草地有4个大类、56个类型;荒漠有7个大类、79个类型);湿地和淡水水域有5个大类;海洋生态系统有6个大类、30个类型。在这38个大类中,有5个是全球唯一的生态区。 (二).生物种类多 中国的植物种类共有3.28万种,包括470科和3700余属,占世界植物物种总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4.5万)和巴西(4万),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的苔藓植物有106科,蕨类植物52科,分别高达全球总数的70%和80%。中国的动物种类共有10.45万种,约达世界动物物种总数的10%,其中已发现哺乳类499种,鸟类1 186种,爬行类370种,两栖类279种,鱼类2804种,昆虫已定名的有4万

多种。中国鸟类中的鹤类有9种,兽类449种,分别达全球的60% 和11%。全球海洋生物40多门,中国几乎都有,而且数量很大。除这些动、植物外,中国还记录了真菌约8000种,藻类约50O种,细菌约5000种,分别占世界已记录物种数的17%、16.3%和18.6%。(三).特有种属多 在中国已知的动物中共有667个特有种,植物中共有253个特有属,中国特有物种约占全球相应物种总数的10.2%。大熊猫、白暨豚、 鹦鹉螺、鲎、水杉、银杏等素有活化石之称。许多特有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经济价值。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 XX 摘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人类与自然界多种多样生物的相互协调、依存与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归纳总结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农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与农业害虫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理对策的理论早为生态学者所关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害虫生物多样性 一、多样性的概念和涵义 1.物种多样性 在一定压城内组成生物群落所有植物,动物和镦生物种类的多少是物种多样性的标志,其最简明的定义就是物种的丰富度,用以表达一个生物群落内组成物种及其相对致量的尺度。物种多样性及其复杂的种蔺关系,对生物群藉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生态学者提出物种多样性或丰富度指鼓-优势度或均匀度指数。用以定量描述生钉群蒜的特征,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及其对志系统的影响。 2.结构多样性 任一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并表达一定的功能.在农田昆虫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是以营养联系为基础,组成植食一肉食 (捕食和寄生)一腐食等多投食物链和食物网,像持着保持着物质代谢和能量循环的曲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网络结构越多,则动态平衡调节功能越强。结构多样性还与生境多样性有密切关系。包括适宜的土壤环境,植物种类与形态结构,物候与营养联系,为物种提供多样化生存空间或生态位。因此,保持植物区系的多样性是改善生态系结构多样性的基础。 3. 气候多样性

气候因素是构成无机环境的基本要素和生物群落牲赖以热能调节和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所谓气候多样性是指气候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动的频率和幅度。V]Ban Emden (1974)在论述了热带和温带气候变化与农林害虫发生稳定性关系后认为,气候多样性有减少植物和动物区系,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趋势。是干扰害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4.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于生物群落组成物种和生境类型的变化,生态系统不论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可分为若干亚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内,种植业中的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生态系统都各有不同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结构。同时又与土壤、森林、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各个系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群落之间的物种不断进行着种群交换和生境转移,各自利用自然资源,使整个系统处于有机联系状态.因此,研究农业害虫必须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充分了解各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制定区域性害虫治理对策。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许多学者通过种植多种作物的摸拟试验和来自田间的大量词查资料,总结论述了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昆虫稳定性关系,得出了“多样性越高,稳定性的机率越大”的结论。这里所说的稳定性主要是昆虫种群很少出现或轻微的波动,经常处于经济阈值以下的平衡状态。围绕这一概念虽然出现过争议,认为不能成成为普遍的规律,但是已为田间大量实践所支持,多数农林害虫的暴发出现在作物单一的地区。并提出不作物混作或混交林作为控制害虫的理论依据。 1. 耕制与作物结构调着整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80年代开始,我国农业进行了区域性的耕作调整.实行粮棉、粮油、粮菜等间作种立体种植摸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在长江流域棉区.麦一棉套种.蚕豆一棉花套种的棉田。早期昆虫群落结构和纯作棉田相比,物种丰富度指教(H ).麦棉套作田(1.26)>蚕豆棉套作田 (1.16) >纯作棉田(0.058);物种优势度指数 (c).纯作棉田 (9.80) 蚕豆棉套作田(3.92)>麦棉套田 (3.58),这些参教说明,套作棉田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多,棉蚜数量减少,种群结构比较合理,早期棉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对棉蚜有明显的生态控制效应。 农田作物多样化使害虫数量下降的生态学机制有二个论点来解释: (1)捕食假说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永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永续利用 摘要:通过阐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概念,探讨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影响,分析生物资源研究状况、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在生物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等,提出了在扩大内需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之时,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机制、长效保护策略研究,为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资源永续利用研发,推动新兴生物产业升级,对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寻求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是人类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保护,永续利用,生物产业 经典的生物资源是指当前人类已知的有利用价值的生物材料,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病毒等资源。泛义而论,对人类具有直接、间接或具潜在的经济、科研价值的生命有机体都可称之为生物资源,包括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等。作为地球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生物广泛分布于地球,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土壤圈和水圈。当然,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各圈层的交界处,这是生物圈的核心。地球表面结构千差万别气候各异且错综复杂,既有平原、丘陵、高山、荒漠等地形地貌,也有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还有寒带、温带、热带等气候带,生境的差异造成生物多样性丰度极高。目前已经鉴定的生物物种约有200 万种,据估计,在地球上存活着的生物约有2 000—5 000 万种。早期的生物多样性概念是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是遗传多样性存在的基础。过去20 多年据此开展的研究工作,对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生命有机体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物质基础,同时必须有保障生命存在的环境支撑系统,生命和生境两者并存,若缺其一,生物多样性将不复存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病毒等生命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生境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整合;生物多样性研究应紧密围绕国家对新兴生物产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需求,提炼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生物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针对特定区域重要生物类群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生物、非生物因子,从基因、蛋白、细胞、个体至群落等各层次,通过各种组学及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1 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生命经过亿万年的演化,由最初的简单形式发展为现在的纷繁复杂,不同生物物种之间都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从简单互助到互生、共生和寄生等多种生命形态。人类的发展,其基本的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绝大部分依赖于各种生物资源的供给。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人类的食物几乎全部取自生物资源。人类历史上约有3 000 种植物被用作食物,另有75 000种可食性植物,当前被人类种植的约有150 种。现在,全世界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于牛、羊、猪、鸡、鸭等几种畜禽。全世界生产的水产品一半以上来源于天然捕捞,这些产品有的直接上市供人类食用,有的作为养殖饲料间接地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质。在不发达国家或地区,人们还相当依赖获取野生动植物作为食物。加纳人所需蛋白质的75%来源于野生鱼类、昆虫和蜗牛等;在博茨瓦纳某些地区,食物总量的40%取自于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有关于环境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逐步认识到经济是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会进步,它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环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有关环保的议案放在了联合国大会的办公桌上,环境保护也被提上了人类发展计划的重要的一部分。于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国际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一次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要促使人们和各国政府注意人类的活动正在破坏自然环境,并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会议通过了全球性保护环境的《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它开创了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同年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为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和总结了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七点共同看法的大意是: ①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能在空前规模上改造和利 用环境。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 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 都是必不可少的。 ②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 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 国政府的责任。 ③在现代,如果人类明智地改造环境,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 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人类和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