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常规报告单分析

一、相关项目

1. RBC、Hb、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红细胞压积)、MCH(平均RBC

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RDW(RBC体积分布宽度);

2. WBC、DC(LY、MO、GR)绝对值;

3. PLT、PCT(血小板比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

板体积)

二、各主要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1.RBC及Hb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上限。一

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60g/L,女性RBC>5.5×1012/L,Hb>150g/L时认为增多。可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①相对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RBC容量相对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②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RBC增多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者即真红。

2.RBC及Hb减少: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血细胞比容(HCT)

低于参考值,通常称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人男性Hb<120g/L,成人女性Hb<110g/L,皆可认为是贫血。临床上还根据Hb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Hb<90g/L;中度:Hb:90-60g/L;重度:Hb:60-30g/L;

极重度:Hb<30g/L。引起减少原因包括两类:①生理性减少: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低,均可导致RBC、Hb减少,统称生理性贫血。②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3.参考值(※)

RBC Hb

成人男 4.0-5.5×1012/L120-160g/L

成人女 3.5-5.0×1012/L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170-200g/L

4.血细胞压积(HCT)

HCT可反映RBC的增多或减少,但受血浆容量的影响,同时也受RBC体积大小的影响。

参考值:男:0.4-0.5L/L;女:0.37-0.48L/L。

5.MCV(平均RBC比容)

参考值:血细胞仪:80-100fl

6.MCH(平均Hb含量)

参考值:血细胞仪:27-34Pg

7.MCHC(平均RBC、Hb浓度)

参考值:320-360g/L

临床意义:根据上述三项RBC平均值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⑴正细胞性贫血:见于AA、先天性贫血、多数溶贫、骨髓病性贫

血如白血病等。

⑵大细胞性贫血:见于叶酸、B12缺乏所引起的MA、如营养不良性

贫血、妊娠期、婴儿期MA及恶性贫血。

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MDS-RA S。

⑷单纯小细胞性贫血:见于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恶

性肿瘤、风湿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8.RDW(RBC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RBC体积大小不等程度的客观指标,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值:RDW-CV:11.5-14.5%

临床意义:①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

②用于缺铁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9.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

循环血液中的WBC包括:N、L、M、E、B五种,WBC时测定血液中

的各种WBC的总和;而分类计数则要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

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的白细胞比值(%)。

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临床意义:通常WBC高于10×109/L称为WBC增多,低于4×109/L

称为WBC减少。白细胞数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有差异。

由于外周血中WBC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核淋巴细

胞,尤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在大多情况下,WBC↑

或↓主要受N的影响,因WBC↑或↓通常就与N↑或↓

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相同意义。

N↑:①生理性:如下午较早晨为高。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

动、高温或严寒等。新生儿、月经期、妊娠、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急、慢粒白血病等。

N↓:病毒感染、粒细胞减少,见于AA、粒缺等,物理、化学因

素等。

10.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

①PLT计数参考范围:100-300×109/L

②MPV(PLT平均体积)参考范围:6.0-11.5fl

由于PLT与RBC测量在一个测试系统,小红细胞核大血小板的存

在对血小板数及MPV检查有很大的干扰,当待测标本中小细胞增

多或出现细胞碎片,或血小板聚集时影响实验结果,血小板体积

直方图均能反应这些变化,因此要观察图形变化,必要时行血涂

片检查。

③PDW(PLT分布宽度) 参考范围:15.5-18.1%

④PCT(PLT比积) 参考范围:0.178-0.346%

PCT是由PLT和MPV经过计算而得的。单项PCT无参考价值,必须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解释。如慢淋、糖尿病等四项均正常;急非

淋化疗、MA及恶性贫血,PLT、MPV均降低,而PDW增高;慢粒四

项指标均增高。

血小板减少:见于骨髓巨核细胞生成不良,如AA、AL、急性放射病。

血小板破坏增加,如ITP、DIC、血小板分布异常,如

脾大等,家族性PLT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增多:见于CML、真红、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溶血、脾切除

术后。

MPV增大:见于ITP、MDS、AL缓解期,妊娠晚期、MA、血栓病等。

MPV减少:见于AL化疗期、AA、脾亢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