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65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的公园

对65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的公园
对65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的公园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

健康。 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间接触减少,社会活动和交往不多,以致消息闭塞,信息不灵。若是体力不佳,视听减弱,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间长久,会出现“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丧偶的老年人这种心境更为显著。创造一个舒适的人际交往空间对老年人的生活将会增添乐趣。 消沉没落感 这类老年人常为体弱多病或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待这些老年人,一方面积极防治老年病,解除实际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复给予鼓励,减轻这种对健康有害的消沉没落情绪。通过合理的户外休闲空间的设计,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和活动参与积极性,减轻或消除老年人的孤独与空虚感,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度过晚年生活。 焦虑恐惧感 有的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担心中风瘫痪,顾虑心绞痛、心脏骤变猝死等,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通过人际交往空间的创造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活动空间,创造真正属于老年人活动的空间环境。 2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很多地区将以往的收费公园转变成开放式的公园,这对公园的利用和城市的美化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公园开放对每个市民都意味着平等的享受安静和休憩的机会。根据老年活动场所功能的特殊性以及景观和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总结归纳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原则(2)生态性原则(3)易达性原则(4)可识别性原则(5)交往性原则 3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构成空间的设计要点 3.1 步行空间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 王晓巍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50040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也逐渐备受社会关注。美国建筑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说:“公园从来什么都不是,是人们赋予公园用途并使它成功的发挥了作用”。 对于退休的老人,公园是消磨无所事事的时光的好地方;如何使城市公园成功的发挥作用,成为人们理想的生活场景,需要建设者和使用者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建设者要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去考虑如何创造一个真正地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老有所乐。 1 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 1.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的视力日渐变差,对光线的感觉迟钝。所以在环境照明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一生理特征的改变。 老年人上了年纪常常会出现重听现象,所以,跟老年人说话时应适度放大声音,缓慢但使其易懂般地看着对方的脸来说话。在选择社交空间和尺度时,老年人更喜欢有围合感,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进行交流。 触觉、痛觉、味觉、嗅觉都开始缓慢下降,在周围环境设计上都应该注意。 老年人容易跌倒,是因为平衡感迟钝,身体不易取得平衡所致。在环境设计上应该注意地面的防滑处理。 1.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失落感 老年人在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生活节奏一下子由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甚至无所事事的状况,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心理上就会出现失落感,甚至郁郁寡欢。多到户外活动,陶冶一下情操将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 散步或慢跑是老年健身主要方式之一,步行空间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把握好道路的尺度,以便安全地集散人流。 路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还应避免高差变化过急,如果有较大的高差变化,一般要设置台阶与无障碍坡道并存。在坡道的入口或醒目地段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坡道与铺装广场材料要求坚实、平整、防滑,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轮椅的老人。 老年人对于步行道路的材质要求很高,表面应选用有弹性、防滑、不易脱落损坏并易于清扫的材料。老年人的步行路面应保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免在老年人散步时发生意外。另外,地面还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天打滑。 老年人的舒适行走距离只有150m,所以在超出这个范围的路线上,应设置休息处。 老年人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在道路的转折与终点处应该设置一些标志物,加强环境的可识别性。标识物的色彩应明亮、和谐,适当的部位使用鲜艳的色彩,以刺激人的视觉。 3.2 坐息空间 通过观察发现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类型主要以体育锻炼、聊天、看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坐息空间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满足老年人交流等不同的活动需要。 坐息空间设计时,座椅可以延长老年人的滞留时间。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座椅的平面构成,摆放方式以及所设置的位置。一般来讲,半封闭的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多凹型或凸凹两边形、弧形等形式的内向形空间可以形成一个使老人们使用的小空间,产生领域感,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其次,桌凳组合满足了老龄棋友、牌友的需求;对于一些多人参与的活动,常常有部分老人旁观,这种主动式与协从式的活动,可以采用亭,廊,花架的设计来满足老年人的活动。座椅的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的特点制作,座具的材质以木质为好。 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方面考虑,一般老年人喜欢选择背后有背景的地方进行休息,这样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安全感,所以坐息空间的背景可以用植物、建筑、地形、水面等作为界面要素。从老年人的生理条件考虑,夏天要有遮阴,冬天要挡风。在坐息空间范围内,老年人能以视听来感受他人活动,要有景可观。同时在配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

-321 - 健康。 孤独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间接触减少, 社会活动和交往不多, 以致消息闭塞, 信息不灵。若是体力不佳, 视听减弱,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间长久, 会出现“与世隔绝” “孤立无援” 的心境。丧偶的老年人这种心境更为显著。创造一个舒适的人际交往空间对老年人的生活将会增添乐趣。 消沉没落感这类老年人常为体弱多病或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待这些老年人,一方面积极防治老年病,解除实际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复给予鼓励,减轻这种对健康有害的消沉没落情绪。通过合理的户外休闲空间的设计,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和活动参与积极性,减轻或消除老年人的孤独与空虚感,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度过晚年生活。 焦虑恐惧感有的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担心中风瘫痪, 顾虑心绞痛、心脏骤变猝死等,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通过人际交往空间的创造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活动空间,创造真正属于老年人活动的空间环境。 2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很多地区将以往的收费公园转变成开放式的公园,这对公园的利用和城市的美化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公园开放对每个市民都意味着平等的享受安静和休憩的机会。根据老年活动场所功能的特殊性以及景观和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总结归纳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3易达性原则 (4可识别性原则 (5交往性原则 3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构成空间的设计要点 3.1步行空间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 王晓巍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150040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也逐渐备受社会关注。美国建筑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说:“公园从来什么都不是,是人们赋予公园用途并使它成功的发挥了作用” 。对于退休的老人, 公园是消磨无所事事的时光的好地方 ; 如何使城市公园成功的发挥作用,成为人们理想的生活场景,需要建设者和使用者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建设者要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去考虑如何创造一个真正地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老有所乐。 1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 1.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的视力日渐变差,对光线的感觉迟钝。所以在环境照明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一生理特征的改变。 老年人上了年纪常常会出现重听现象,所以,跟老年人说话时应适度放大声音,缓慢但使其易懂般地看着对方的脸来说话。在选择社交空间和尺度时,老年人更喜欢有围合感,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进行交流。

城市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营造

科技信息2012年第33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面对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如何解决与老年人相关的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且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公园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适宜的活动场地、广泛的社会参与,早已成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首选场所,因此,研究和建设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公园绿地是老龄化社会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老年人的特征 1.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方面:(1)贮备能力减少;(2)抵抗力下降;(3)适应能力减弱;(4)自理能力降低。这些都意味着老年人已表现出了明显的衰退趋势。 1.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由于老年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起了急剧的变化,从为国家为社会作奉献的地位变成受社会供养的“闲人”。身份地位变了,从有承担各种工作任务而忙碌变为无职务而整日无所事事。在这较大的转折时刻,自然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变化,有的容易产生动辄发怒、抑郁、焦虑、孤独悲凉,同时产生自卑,衰老感、失落感等消极心理状态。 1.3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 老年人离退休以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从主体角色退化为配角,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 1.4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 老年人户外活动常受自身因素(如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微气候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其活动特征表现为:(1)互感—— —集聚性,如老年戏曲爱好者、老年棋友等大多是集中式的围聚,且常伴有多个老年人旁观;(2)时域性,如在天气晴朗时,外出的老年人人数较多,而天气多云阴雨时,人数减少;(3)地域性,如老年人总是喜欢去那些自己常去的地方,即使搬迁后他们也时常回到过去的活动场所,以补偿内心所形成的“地域活动意识”;(4)恒常性,如我国老年人每日外出的时间段,一般集中在上午七点至十点,下午二点至四点以及傍晚六点半至八点,其中以上午外出的人数最多。 2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特殊需求 2.1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生理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的退化、功能的降低等,老年人需要到经常到公园绿地中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进身体健康。 2.2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心理需求 退休后,由于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随之消失,逐渐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自卑感等。因此,有必要在公园绿地中为老年人提供交往和活动的空间。 2.3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社会需求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子女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且多数子女不与老人同住,所以老年人退休在家,尤其一些独身的老人,则更感孤独。因此,需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互相亲近、交流情感的空间。 3公园绿地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营造 3.1步行空间 公园绿地中的步行路线应避免漫长而笔直的线路,修建蜿蜒而富于变化的道路可以使老年人的步行变得更加有趣,而且弯曲的道路比笔直的道路通常在减少风力干扰方面也有好处。如果到达目的地的距离较远,行进路线较长,则需在途中设置座椅,以提高老年人到达目的地的可能性,还可以方便老年人休息、聊天和观景,从而形成整体的“步行—— —休憩空间”体系。在步行线路的设计中,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表达,利用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等手段重复告知,让老年人随时随地可预知要到达的地点,在行走过程中感觉到安心和舒适。 步行空间避免高差变化过急,一般不要设置台阶,路面注意防滑,在适当部位,宜提供坐息之地,供散步后休息及观景、聊天。 3.2交往空间 与人见面和交谈似乎是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比较喜欢做的一件事。因此,交往空间的选址首先必须考虑老年人易达性,同时应与附近车道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车辆的干扰。而供老年人活动的区域地面必须平坦防滑,确保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此外,在交往空间的周边应栽种些花草树木,确保冬天的时候有充足的阳光,夏天的时候有丰富的阴影空间,供老年人避暑。如在公园的长廊上,经常有一大群老年人聚在那里唱戏,……十分投入;在湖边,一大清早就有许多老年人在那里健身、做操。 3.3健身空间 健康和锻炼是许多老年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他们使用户外活动空间的动机。所以在健身空间的设计上,应满足老年人多种健身活动的需求,适当地开辟诸如晨练场、门球场、棋牌场、太极小广场、健康步道等健身空间,并在其周围设置绿荫和座椅,以便老年人运动后休息使用。 健身器械作为老年人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其配置应着重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很特殊,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有损他们健康的设计,在使用方式上要求舒适、有益健康,而且器材不能直接建在水泥地或瓷砖地面,路面太滑,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可以选用耐压、耐磨抗折强度高、防滑性能好的材料。 3.4坐息空间 坐息空间以“停、坐、休息”为主,一般选择在大树下、建筑物的出入口,步行道的交汇点和日常使用频繁的服务设施附近等,并应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但不宜在风口。重点考虑老年人的安全保护、方便舒适和便于集聚交往。另外,坐息空间应具有连续性,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随处可见的休息和观赏处,进一步强化空间的趣味性及场所感等。 3.5绿化空间 老年人往往喜欢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健身、休憩,植物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及人的体温,还能吸收噪声,减少灰尘,并有利于有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的老年人恢复健康,因此创造一个能使老年人修身养性,健身交往的绿化空间是极其重要的。 绿化空间的营造,除遵循一般的绿化布置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老年人活动场所绿地尽可能平坦,避免种植带刺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造成老年人行走的障碍,宜选用一些易管、易长、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优良树种;第二,老年人活动场中的花坛或种植地应高出地面至少250mm,以防老年人被绊倒。另外,在植物季节景观的配置上,选用花色鲜艳,季节显著,具有明显的叶片质地、形状的变化以及不同香味的花、灌木和色叶树,以刺激老年人的视觉和嗅觉,让他们感受到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4结束语 在城市老龄化的过程中,老年人已经成为城市人口中越来越不能忽视的人群,他们的需求与城市的其他群体不同,所以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特征,结合我国国情,营造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空间,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使他们积极健康地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下转第409页) 城市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营造 彭静郭勇君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已经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的转变和行为活动等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特殊需求,进而提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活动空间应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关键词】老年人;公园绿地;活动空间 ●科 ○规划与设计○ 387

公园老人需要“老人公园”

公园老人需要“老人公园” 城市公园有改善空气、减低噪音、减灾防灾的生态功能,有承托建筑、美化市容的美化功能,还有休憩、娱乐、观光旅游和修养基地的使用功能。然而,鲜有外地游客的中小城市公园,因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和主要游客来源,决定了其使用功能主要是为当地市民提供日常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笔者在甘肃省白银市园林部门工作多年,通过仔细观察当地公园中主要游客以及主要游客的活动区域和活动设施,并与游客进行了大量交流后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区域和设施较为缺乏。所以笔者建议,在鲜有外地游客的中小城市公园建设改造中应该增加老人活动空间和活动设施。 一、加大老人活动区域和设施的必要性 (一)中小城市公园的主要游客是老人 以甘肃省白银市金鱼公园为例。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距离省会兰州90km,是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建城区面积42 km2 ,常住人口29万人。市区内没有重要的旅游景点。目前已建成的市级大型公园有四个——金鱼公园、银光公园、西山公园、张家岭公园。金鱼公园是四个公园中功能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位于东城闹市区,占地444亩,游客数量最多。

笔者对金鱼公园的游客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公园服务半径 1.5km左右 主要游客来源周边1.5km左右常住人口 主要游客结构离退休老年人 日游客高峰期早晨、傍晚 周游客分布周一至周五老年人占80%以上,周六、周日老年人占75%。 游客来公园目的锻炼、休闲、娱乐、聊天 主要游客入园时间早晨6:00-11:00 下午3:00-5:00 傍晚 6:30-8: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园主要游客是周边1.5km范围内的离退休老年人,占总游客的75%以上。所以称金鱼公园是“老人公园”并不为过。而这些老人们大多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来公园锻炼。打太极、练气功、散步、唱歌、跳舞等等。晨练结束后,这些老人们大多喜欢坐在一起玩牌、聊天等。时间一般是从早晨6:00开始到上午10点半到11点之间离开,主要是回家吃饭休息。下午3点左右,老人们大多又都回来了,继续打牌、聊天、唱歌听戏等。总之,公园是他们消遣娱乐的主要场所。这些老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老人”。正因为公园是“老人公园”,老人是“公园老人”,

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使老年人身心健康地安度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城市公园绿地是老年人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创造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的公园环境成为景观设计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公园绿地空间有助于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和参与社交活动的能力,使其度过一个安静、祥和、愉快的晚年。本文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探讨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及方法,以期为老年人构建理想的公园环境提出参考依据。 【关键字】老年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环境设计,心理需求,生理特征 一.前言 我国已于20世纪末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目前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后,老年人活动需求对城市公园绿地资源提出了新要求。与其它年龄段人群相比,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相对退化,行动及思维敏捷度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此,老年人对户外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建设者应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去考虑如何创造一个真正地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老有所乐。 二.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感官能力都会相应下降。老年人视力变差,对光线的感觉迟钝,因此在环境照明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一生理特征的改变。老年人听力衰退,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社交空间和尺度。老年人更喜欢有围合感,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进行交流。老年人容易跌倒,是因为平衡感迟钝,身体不易取得平衡所致。在环境设计上应该注意地面的防滑处理。 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失落感 老年人在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生活节奏一下子由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甚至无所事事的状况,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心理上就会出现失落感,甚至郁郁寡欢。多到户外活动,陶冶一下情操将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焦虑恐惧感 有的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担心中风瘫痪,顾虑心绞痛、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