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解读微博的信息传播

运用《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解读微博的信息传播
运用《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解读微博的信息传播

摘要: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微博;群体心理;《乌合之众》

勒庞以18世纪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对运动中群众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了研究,成就了《乌合之众》这一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在勒庞看来这“乌合之众”就是群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心理的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这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

显然“乌合之众”不仅适乎18世纪的法国,更似乎暗合当下的网络社会。在天涯若比邻的信息时代,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是否是“乌合之众”他们有何特征笔者将以国内微博平台发展得最成熟的“新浪微博”为例进行群体心理学的分析。

一、微博和“新浪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这个最早诞生于美国,被称“Twitter”的信息平台如今已成了国人引为潮流的新媒介平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门户网站都兴奋地通过微博发表着自己的声音,营构着自己的新“王国”,而新浪恰恰是他们中的翘楚。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了第一家提供微博

服务的门户网站。根据2010年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每天发博数超过2500万条,微博总数累计超过20亿条,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最受瞩目的微博运营商。

正是这样一个面向大众、信息发布门槛低的平台,通过互联网聚拢起了广泛的大众,构建起了一个即时分享生活,随时传播信息的新的“心理群体”。

二、微博信息传播中的“乌合之众”

在传统媒体中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是相对清晰的,但在微博这种信息平台上用户可同时兼具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微博用户不仅仅是“观察者”和“接受者”,甚至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一)传受一体的“无名氏”——“微博心理群体”

2011年3月,新浪CEO曹国伟表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一亿。虽然这一亿用户中有

一部分名人、政要选择了实名制认证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绝大多数用户均是网络匿名。这种匿名无形中暗合了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一再强调的“无名氏”的群体。勒庞认为,在“狂热”的群体中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会失去效力,此时个体的利益和目标会在群体的汪洋大海中被消解,而个体也会在转瞬变成一个“无名氏”。人们使用微博时,常以相对的个体化方式发表言论,正是通过微博这一信息平台,众多的个体才逐渐地聚拢成了一个可能的群体。从网友们梳理出的2010年度十大微博事件中可看出,当在某种重要信息影响下,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就可能因暗示和相互传染而转向相同的方向,从而聚构成一个共同的“微博心理群体”。

(二)“乌合之众”强大的力量

匿名的“乌合之众”是极具力量的。正如勒庞所说“群众等同于无意识集体。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这里的“无意识”指缺乏理性、推理能力低下、少有深思熟虑。匿名催生了谣言,缺乏理性的转发使得微博或沦为了“公共厕所”。[2]2011年3月份因日本核辐射事件从温州等地刮起的“抢盐风波”透过新浪微博的匿名转发迅速传播,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市的盐价瞬间飙升,超市络绎不绝的抢盐人,货架之上食盐的颗粒残存,集体无意识透过微博的平台演化成了一场社会危机。仔细揣度,笔者发现抢购者往往抱着这样几种心态:有的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碘盐回去吃防辐射;有的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无法提炼盐;有的是看到微博这么传、别人这么抢生怕落后而跟着抢。

如此简单的逻辑经过微博的转发摧毁了大众的理性。对于“微博心理群体”中的个体而言,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然成为了某一特定“心理群体”中的一份子。

(三)微博名人,“乌合之众”的“领袖”

微博中的名人在信息传播中成为了广大粉丝们的“领袖”。新浪微博为了保障名人的权益推出名人认证系统。这种“名人”包括了媒体、明星、记者和企业等。新浪说这样的名人认证是“为了避免身份混淆,引起公众误解”[3]显然这是一个善意的举措。但在微博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这种“名人”竟成了“乌合之众”们心中的“领袖”。勒庞认为群体行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崇尚威势,迷信权威人物。他认为:“群体的轻信、极端与情绪化反应等弱点,显然既为领袖的品质划定了上限,也给他动员自己的信众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

2010年12月6日晚,拥有新浪“名人证”的《中国新闻周刊》在其新浪官方微博上转发了“金庸去世”的谣言,这个拥有30万余名粉丝的国家级正规媒体扮演了一次“乌合之众”的“领袖”,不加核实的消息被不断转发,甚至引来其他平面媒体、门户网站等的援引。30多万粉丝在心中“领袖”的指引下,使得金庸先生再一次“被去世”。

(四)群体的暗示所产生的集体幻觉

微博中“乌合之众”的行为往往会表现为一种情绪化、少理性的低智商,群体的暗示常常会轻易地“征服群体的理解力,并窒息一切的判断力”从而使得群体产生集体幻觉。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谈到“正像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样,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而且活跃,并且非常之敏感”。群体的智力并不见得就比个体的智力高明,相反,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形象化词语、事物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影响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利用某些吸引眼球的热点来巧妙地引导群体的想象力,从而制造出集体的幻觉。2010年的“江西宜黄强拆事件”触动了广大微博群体的心,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微博,特别是新浪微博超百万次的转发传播,对于事件的解决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此刻由“微博心理群体”想象力所构建成的集体幻觉显然已经被引导了。“九一八”我们的国耻日,全国各地都在拉响城市的防空警报。而此刻甚嚣尘上的“钓鱼岛事件”也正处关键点上,中秋将至,我中方船长依然被日本扣押。这些事在当天的微博上均不能占据重要地位,而是被宜黄事件把持着。这其实就已经曝露出了“微博心理群体”易受暗示和引导的弱点了。

(五)冲动易变、缺乏理性的“刽子手”

勒庞指出“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在微博这样一个平台内,大众极易沦为冲动易变、缺乏理性的“刽子手”,对个体造成身心上的创伤。2011年五一假期,武汉一位13岁的“五道杠”少年突然在网络间“走红”。在新浪微博上,对他比较全面的转发是这样的:“黄艺博,肩挂五条杠臂章的武汉市少先总队副总队长,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坚持每天读

《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如今12岁的黄艺博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

并附上了他颇具“官腔”的照片。一时间“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终于出现了,转世啊穿越啊什么的都是浮云”“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黄艺博同志!五条杠的你伤不起啊!三个人的表情,站位,动作真是官场的真实写照啊”等一系列的激烈反讽转发遍布了各大微博平台,仅新浪微博截止到5月4日就有162986条关于他的评论,位居新浪热门话题排行榜第四。

笔者亦不自觉地沦为了微博平台上的“乌合之众”转发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官样小大人”的悲慨。直到一天后看到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李小萌关于该事件的微博时,笔者方意识到如此高频的转发将会严重伤害到这个年仅13岁的孩子。对于一个并不具备独立见识孩子的戏谑怒骂,在虚拟的微博平台中将其视作靶子肆意地进行语言的狂欢,归结到底都是一种伪正义。笔者与多数公众一般,用冲动无情、缺乏理性的转发充当了一回“刽子手”。

三、微博的未来,是“乌合之众”还是“微言大义”

虽然勒庞意义上的心理群体同样也存在于微博这样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中,但基于网络所架构起来的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之间仍存在着很大差异。由微博所聚拢形成的“微博心理群体”不仅和现实社会中的心理群体具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展现出了鲜明的特征和具有良好趋向性的行为。

2011年春节,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发出“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了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大量的社会名人参与街拍,多个慈善基金共同协作,各地警方接连出警调查核实,部分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就此提案。2011年4月15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四川省委和中国青年报、微博校园共同组织全国109所高校大学生记者探访“512”特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大学生记者原创广播3696条,经过转

播、话题带动等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2011年4月22日,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

究实验室”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处于初期阶段的中国微博,各种声音、观点、思潮,如井喷般涌现,让人目不暇接。由微博而聚拢起的群众在瞬时间构成了所谓的“乌合之众”,但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导言中所说:“群众尽管有诸多在外人看起来很值得鄙夷和恐惧,但仍然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仍然是世界潮流的引航者,谁冒犯了群体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崩溃。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微博,一种媒介,一方平台,一道沟通大众心理的桥梁。未来,140字,由群体来书写,

中国式的微言大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博[OL]. [2]李光焱.谣言横飞或成“公共厕所”微博还能搏动多久[N].广州日报,2011-03-23.

[3]新浪微博.用户身份认证[OL].pub/verified.

[4](法)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汉语121 周凯 1232026 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以下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号。另一方面微信和QQ是相互的独立的,即便是我们用QQ号进行登录,在运用微信的时候,我们的QQ号不会被泄露给任何人。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1. 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 用户关系:对等双向 VS 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而微博微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大关系。 3. 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 VS 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 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7%,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9%,每周1-2次的约占16.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博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博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而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 所谓群体性事件就是指群众性矛盾纠纷事件,它的参加人数少则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这类事件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社会复杂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体性纠纷不断涌现。深入研究分析新时期下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寻找妥善处理的办法,已成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一、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 新时期下群体性事件可分为城市群体性事件和农村群体性事件,城市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在职工利益受到侵害,企业改制时,职工利益得不到维护、社会保障得不到落实和居民对自己在市政建设中拆迁安臵补偿不满而造成的群体性矛盾。农村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在由于乱收费使农民负但过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损害群众利益,征地中存在政策不透明、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费用没有如期兑付或没有全部兑付到户而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山林、土地权属不清等原因引发的矛盾。其主要特点是:一是聚众性。群体性事件一般是触动相当部分人员的利益而引发,如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山林土地纠纷都涉及相当多的人员,一旦他们的利益受损,即使部分人不愿上访闹事,但在其他人的煽动下也随大流,参与上访闹事,因此这些事件都表现人多势众的“聚众性”。二是多元性。群体性事件涉及面比较广,常引发多种利益的矛盾纠合在一起。一般来说都有人操纵,有的是泄私愤,有的是图报复,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少数人鼓动跟着起哄,有的甚至是在群众中集资形成上访“专业户”,还有的是集资请“代言

人”,使这些纠纷形成多元化。三是突发性。一些纠纷起初是涉及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在处理过程中极易触动一个地段利益,特别是在信息网络不够健全的地区由于信息不灵,群众纠纷起来后,思想准备不足,感到突然性。四是反复性。群体性纠纷错综复杂,要经过调查,经过研究才能慎重处理。而群众往往等不得,要求当即表态,当即解决问题,以“到市里、省里甚至中央上访”为由进行要挟,重复上访。聚众闹事的方法事实上确实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与落实,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部分群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而一些问题久拖不决,甚至造成长期积压,也是造成群体性事件反复发生,为同一事件反复上访、闹事的重要原因。如近年来二次入伍退伍士兵因对退伍后的待遇不满,曾多次到玉林市、自治区上访。五是针对性和对抗性。当前,群体性事件往往把矛头直接指向党委和政府,以达到向党委政府施加压力,按照自己的心理预期解决问题的目的。而群体性事件与一般的个别信访案件不同,参与者情绪激动,带有激烈的对抗性质,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二、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造成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既有表面原因,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只有认真探究新时期群性事件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根据本人在基层工作实践经验,新时期群性事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依法行政,是引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因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单就个案而言,也许行政执法部门并未存在执法过错,但仍然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行政执法部门部分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滋生的有法不依、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的第二单元,要求学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我结合自身在基层政府工作,需要经常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较多接触到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特选取了《亚龙县平息槐树湾水电站被征地农民群体性事件》这个案例,进行评析。 一、案例情况 亚龙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槐树湾水电站位于其境内的化蝶河上,总投资3.9亿元,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该电站于2004年6月动工建设,2005年12月投产发电。 槐树湾电站共征用亚龙县土地1242亩,涉及拆迁户45户180人,征地560户2372人。按设计要求于2007年4月11日开闸放水,实施大坝消缺维修工程。然而次日上午,征地农民约80人聚集到电站坝首,阻拦电站检修施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上,农民认为政府执行的标准过低。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费加安置补助费)应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16倍。2003年省政府批准亚龙县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倍。亚龙县上报“一书四

方案”时2002年种植业产值尚未公布,补偿标准是按省政府公布的亚龙县1999-2001年三年土地平均产值的10倍报批后执行,即一类地(水地)每亩12000元,二类地(旱地)每亩7000元。但电站建设实际征地时间是2003年,此前2000-2002年三年平均产值的10倍为一类地每亩15360元,二类地每亩8000元,形成征地补偿标准前后每亩一类地相差3360元、二类地1000元。 第二,要求解决因电站建设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电站建设确实影响了一些农户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存在临时用地恢复困难等问题。 第三,在国家补偿规定之外提出了很多要求。如,要进电站当工人,自己用电要免费,至少要低于正常电价等。 面对如此形势,亚龙县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成“槐树洼水电站阻工事件”处置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 2、迅速对阻工事件性质作出判断: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了处置的基本方法,即说服教育,疏散疏导,平衡利益,化解矛盾。 3、深刻认识被征地农民阻工事件的复杂性严重性。形成了《阻工事件经济政治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这对以后有针对性制定、实施应对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传播学的角度浅谈《奇葩说》

从传播学的角度浅谈《奇葩说》 西南林业大学—叶皓岩在“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电报、报纸、书信、广播等传统媒介逐步或即将淡出人们的视野,网络电视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网络电视节目会获得不同效果的传播影响,一般从收视率的高地上可以看出其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麻醉精神)等。拉斯韦尔将传播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将传播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及提供娱乐功能。施拉姆将二者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更为严谨的系统。通过网络电视向大众进行信息传递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当然也具备了这些功能。《奇葩说》是2014年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十八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拥趸。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该节目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轻松破10亿大关,在百度沸点2015年度热搜榜单上,《奇葩说》所显示的影响力更是足以和《天天向上》、《中国好声音》等卫视栏目PK。本文将以传播学的角度来浅析《奇葩说》引起收视率热潮的传播特点。 一、《奇葩说》的概况 《奇葩说第一季》是一档由马东工作室打造的中国说话达人秀节目,由马东主持,高晓松和蔡康永担任团长。该节目于2014年11月29日开播,主要是以辩论的形式来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奇葩说第二季》由马东、蔡康永、金星担任导师,节目于2015年6月26日播出。 《奇葩说》以奇葩之名为“奇葩”正名,在节目中,“一大波奇葩分子用奇葩方式传递奇葩观点”,每一位来到节目的选手都会用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征服评委和嘉宾,导师也从社会层面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尽管《奇葩说》将“奇葩”们一网打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档肤浅低俗的节目,‘奇葩’并不孤独,他们会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也会有积极的人生思考。 二、《奇葩说》的传播特点 1、以“最会说话”的传播主体“马(马东)晓(高晓松)康(蔡康永)”作为嘉宾,可堪比国内一线电视台的主持阵容。三人以“奇葩”的姿态加入《奇葩说》更好地吸引了更多观众的青睐。 2、《奇葩说》除了娱乐外,传达的价值都是在探索年轻人的人生观和内心世界。每期节目都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利用数据的信息在知乎、天涯、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热门后台整合出热点话题,在人文、情感、生活、创业等领域选取观众关注最多的问题并发动网友参与话题投票。从以往的揣测观众口味逐步拓展为定制精准创意,从而制作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媒体自制内容。” 3、《奇葩说》除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多维立体沟通,还开启了弹幕互动的新时代,传统的线上互动包括节目、嘉宾以及选手微博、百度贴吧、爱奇艺节目主页等等。线下互动包括现场见面会、奇葩说节目的衍生品发售等。而弹幕互动新形势地融入,将吐槽推荐送至节目,成为节目另一大看点。 4、《奇葩说》一上线就语出惊人,“40岁以上人士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将节目的受众定位为90后,为了迎合这一主题,三位嘉宾分别用苏格兰长裙、白色袜子这一搞怪奇葩的穿衣风格吸引受众的眼球,开场前用世界杯、植物大战僵尸等形式套用。这档以娱乐作为外衣,用轻松表现严肃的脱口秀节目,无论是从节目制作、嘉宾阵容、话题内容还是大数据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7%,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9%,每周1-2次的约占16.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博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博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而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微博也将因为手机平台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及SNS用户通过手机登陆访问的比例分别为39.0%、35.7%均超过3成。结合DCCI之前的预测,在2013年,手机网民

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将于2013年超越PC网民数量,无论是微博还是SNS 未来都需重视手机平台的应用不朋务,将之作为高增长潜力的发展平台。 (三)从忠诚度和认知度角度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仅使用一家的比例达到41.9%,用户高频次的使用,反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一家微博上,说明微博用户的忠诚度普遍较高;而使用两到三家SNS网站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2.3%,SNS网站的替代品较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对微博的认知状况方面,女性用户对微博得认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女性用户认为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述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够关注自己想要关注得内容与事情;在对微博的认知度方面,女性微博用户普遍高于男性。 (四)使用微博目的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认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相比较而言,SNS用户则主要使用SNS平台联系老同学,拓展新朋友等,将SNS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人际交友网络。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使自己不落伍”等方面比男性比例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在“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这方面比女性更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为事业发展考虑。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学历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方面,记录心情为各

中国群体性事件原因与对策

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群体性和并发性。参与的人员复杂,涉及部门行业多主体 成分多元化。有各种职业各种身份各个阶层的人,例如国企下岗失业职工、房屋被拆迁居民、下岗军转干部、清洁工、出租车司机等等,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泛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因而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性的群体性治安事件,例如有因企业的改制、倒闭、兼并、破产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有因城市拆建改造、土地征用、水库移民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等等。 2、极大的破坏性。当前群体性事件常常对国家的法制秩序、 治安秩序、交通秩序产生冲击和破坏,影响社会安宁,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严重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3、具有组织性,且组织程度高。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已由自发 松散型向组织型方向发展,尤其是一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往往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目的明确、行动统一,组织程度明显提高,甚至出现跨地区、跨行业的串联活动。 4、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群体性事件的共性都是与权益相关, 有经济利益有民主权利也有自身权益,当这些得不到有效保护和解决时,他们就会在基本上同意偏差思想的支配下聚集在一块并通过偏激的行为来解决,保护其合法权益。 5、具有仿效性和反复性。一些群体性事件始初都只是限于少 数人和小区域,随着事态发展和影响扩大,就会引起周边区域个别与其利益相关或类似的人群的仿效,使事态更加严重。由于群体性事件反映的问题错综复杂,涉及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原因动机、历史纠纷和现实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难度大,所以经常反复。 6、事件发展有可预见性和可防性。一般群体性时间都是人民 内部矛盾引发的,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小变大的渐进过程,只要是坚持抓早抓小的原则,加强防范,超前工作,就会把事件扼杀在萌芽中。 二、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社会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贫富差距拉大。对分配不公,对不正当致富,社会心理及社 会舆论表现出强烈不满情绪。贫富差距过大损坏了社会公正原则,引起社会摩擦。那么不满和对抗情绪往往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表 现出来。 2.社会转型中群体利益的损失。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必然会 触及特定群体的利益,美国政治思想家亨廷顿说过:“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体制的转换引起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利益冲突激化便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改革开放 以来,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由单一趋于多元。一些人政治观念经济化、宗旨观念利己化、纪律观念自由化,对党和政府不信任。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不善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往往采取一些极端手段。还有一些人,缺乏社会主义荣辱观,只要权利不愿尽义务,采取闹事的方式来实现过分要求。 4.群众心里存在着“小事化大,大事闹事”的造势心理。认为闹 事是唯一解决问题、获取实际利益的办法,故意扩大事态,聚众上访。当出现利益磨擦或纠纷时,个别人错误地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引起政府机关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能尽快解决问题,便聚集起来寻求解决的方法,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5.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有些地方和 部门的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群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一部分干部蜕化变质,贪污腐化,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公正形象,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6.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和社会管理方式不相适应。我国 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也日益增长,而我们不少党政部门和干部却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一套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进行社会控制与管理,比较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推动工作,有时甚至强迫命令、违法施政,导致矛盾激化。 7.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存在问题。弱势群体由于缺乏有效 的利益表达手段,他们在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中处于弱势地位。在社会弱势利益群体由于资源有限,合法渠道又不畅通,利益被损害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采用施压性集体行动来宣泄利益诉求。 中国群体性事件原因与对策 梁云鹏李建波(山东警察学院)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参与的人员复杂,涉及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有各种职业各种身份各个阶层的人,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感知,都显示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社会冲突事件的高发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复杂,突发性群体事件不断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治安稳定的主力军,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尽快建立健全预防和调控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运行机制,探索正确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冲突冲突性质 (下转第25页) 政治 法制经纬23--

管理心理学案例详尽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详尽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 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

微博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分析

微博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分析 摘要:自2006年Twitter诞生以来,微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发展。中国也逐渐形成了一批出色的微博网站,如新浪、腾讯、网易等。至此,人们进入了一个微博时代,网络舆论传播也因此进入了微博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微博不仅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媒介体验,在公共舆论方面也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微博在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已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正逐渐改变网络舆论载体格局。 关键词: 正文:微博即微型博客(即时博客),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界限,让用户通过手机、IM软件(MSN、QQ、skype、gtalk)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即时向外发布140字以内的文本。 2011年3月2日,新浪公布的2010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称:“新浪微博用户基础在2010年扩大了25倍多,现在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超过1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4亿,按这个数字计算,全国约至少有20%的互联网用户在使用新浪微博。 微博的传播特性 1.操作简易,收发方式多样 微博注册简单,网民只需填写电子邮件地址,设置登陆密码即可成为微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微博实行低门槛制:寥寥数语、发发感慨、情绪宣泄、灵感突现即使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用户就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发送到个人微博上。简单的记录方式降低了对用户的文字功底要求,也节约了时间成本,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2.原创性强,叙事风格独特 微博的简易操作和低门槛进入制,吸引了众多的草根民众。简易的信息操作机制和随性的记录方式,催生了用户的个人表达欲。个体化、私语话的叙事风格在微博中较为凸显,大量原创性的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一些源于普通民众的语句经过微博的传播后,被网民称为“经典”,丰富了百姓生活。如“经典语录”告诉我们:“人生朋友分三种:一辈子的、一杯子的、一被子的。得意时,朋友们认识了你;落难时,你重新认识了朋友。”“当全世界都要我放弃的时候,我还是期待有人轻语一声:“再试一次。” 3.即时传播,占据信息发布制高点 2008年11月印度孟买的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都由Twitter首发。在国内,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当天下午2点35分33秒Twitter上出现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比彭博社、路透社等的通讯社电稿都要快; 2011年高铁事件“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造成了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变化,使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政府不建立行之有效的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机构,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提出更为合理的地方政府应对当前去提醒事件的策略和措施,对于吧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领域的研究成为当今我国学术界一项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专家对群体性事件的根源、特征、规律和对策等都做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研究,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地方政府应对措施,从经济、法制、政府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对策研究 1.群体性事件概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方方面面,其中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如何构建利益协调机制,预防和消解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进入到学界公认的社会转型期。根据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处于转型期的国家,社会容易动荡不稳,出现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大大增加。群体性事件在中国发生发展的10余年来,中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迅速增加。1993年全国共发生8709宗,此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总数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87000宗,上升了近10倍。而从2006年到现在,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又增加了l倍。2010年,群体性事件的数量有增无减,且参与人数、规模和对抗形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综合矛盾的反映,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1.1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还有一点需说明,所谓“群体性事件”,必须是3人以上参与,才称之为“群体

(完整版)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7%,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9%,每周1-2次的约占16.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博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博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而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微博也将因为手机平台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及SNS用户通过手机登陆访问的比例分别为39.0%、35.7%均超过3成。结合DCCI之前的预测,在2013年,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将于2013年超越PC网民数量,无论是微博还是SNS未来都需重视手机平台的应用不朋务,将之作为高增长潜力的发展平台。 (三)从忠诚度和认知度角度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仅使用一家的比例达到41.9%,用户高频次的使用,反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一家微博上,说明微博用户的忠诚度普遍较高;而使用两到三家SNS网站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2.3%,SNS网站的替代品较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对微博的认知状况方面,女性用户对微博得认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女性用户认为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述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够关注自己想要关注得内容与事情;在对微博的认知度方面,女性微博用户普遍高于男性。 (四)使用微博目的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认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相比较而言,SNS用户则主要使用SNS平台联系老同学,拓展新朋友等,将SNS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人际交友网络。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使自己不落伍”等方面比男性比例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在“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这方面比女性更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为事业发展考虑。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学历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方面,记录心情为各

用矛盾的观点的分析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定义: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 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面对群体性事件,堵不如疏 数量增多规模扩大:2000年以来,中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统计数据)。 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参与的人员复杂,有各种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加:有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权益受损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房屋被拆迁居民,库区移民,下岗的军转干部,出租车司机,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等。 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维权内容不同农民以基层政府和官员为主要抗争对象;工人以企业管理者为主要抗争对象。农民抗争以要求补偿受损利益和实现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失地或受环境污染的农民要求维护权益成了中心议题;工人抗争以维护经济权利和要求管理企业事务为主要内容,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雇佣工人要求发放足额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农民工要求发放欠发的工资,下岗工人要求工作,改制国企的工人要求保护国家财产不能流失等。 表现方式激烈内部矛盾逐渐对抗化群体性事件大多采取较为平和的表现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暴力性、破坏性群体性事件逐渐增长,出现激化现象,对抗程度加剧。 组织程度高经济矛盾趋向政治化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组织的,而且开始出现跨区域、跨行业串联声援的倾向。尤其是那些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反复性强的群体性事件事先都经过周密策划,目标明确,行动统一。 事例2005年06月安徽池州发生群体性事件 2007年01月四川达州发生群体性事件 2007年06月广东河源发生群体性事件

微博传播路径分析图

微博传播路径分析图 作者: | 来源:艾瑞网 发布于:2011-07-25 微博的功能在于可扩大媒体传播力度、相同话题的群体、以关系为核心的群发布,而媒体的盈利模式在于广告推送,是被动接受,恰恰微薄传播方式是 主动获取所以在信息接收层面来说,微博的软营销与微博的产品诉求是冲突的。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通过奖励的转发评论等)带来的粉丝,是被动加入的,而非主动加入。因为对于企业所提供信息而言,并没有给粉丝明确的 需求。其实企业通过微博在线上获取的用户,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户转化率问题。 而转化率的关键在于通过长时间的转发从而真正寻找到合适恰当的用户,这需 要较长的时间与较大的精力和财力的投入。 企业建立微博的路径: 第一,企业投入一定的成本,或通过线上活动,或通过线下推广,获得大规模粉丝关注(当然通过这样的手段所获得的粉丝的忠实度需要思考)。 第二,通过发布大量可读性的信息,吸引大量用户对其话题的讨论、转发。 从而引发更多的关注与粉丝。这要求博主找到与自身企业与公众之间好的话题 切入点,同时企业要花费大量精力与成本对内容持续长期的经营。事实证明,企业结合自身行业,对该行业的分析论述更容易找到最终的客户群体,并能引 发较长尾的Follow。 思考: 默默的为微博平台提供有价值可读的信息,一旦内容失去可读性,粉丝群将大量流失。之前的工作将前功尽废。 企业微博传播路径图:

释义: 行业知识(行业分析、价格指数): 跟随者:客户、准客户 转化率:随Follow的级别的增加跟随者数量减少但是客户的精度也随之提高。 营销: 1、活动: 跟随者:非客户、准客户、客户

转化率:前期建立的粉丝较多,但精准性差,Follow的级别多,精度不高。 活动的一级传播是针对原有企业粉丝,所以一级传播精准度较高之后级别更高。 2、硬广 跟随者:无跟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从信息的传播上来看,当年社区的泛娱乐化传播和今日的微博非常相似,而这些社区也在苦苦思索盈利模式,营销传播模式,其根源并非在于泛娱乐化平台,而在于这些以群、圈、关系、兴趣点为核心的社区是否能够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单纯的信息传播,恐怕很难成为垄断级产品。 所以微博是猫扑、天涯是博客还是qq,就要看能否改变泛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模式,提出更具实用价值的功能,才是微博的杀手级别的应用。微博值得思考当年的腾讯qq是怎样通过对用户生活的微渗透,从娱乐化工具逐渐转变为实用性工具的。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NEWSWORLD 《新闻世界》网络新媒 一、微博概述 微博(网络潮语用“围脖”),简而言之,就是微型博客,用户的每条博文都必须在140个字符(不同的微博网站限定的字数可能不同)以内,超过则无法发布成功。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或者QQ等途径来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视频到微博上。 微博起源于美国,它的开山鼻祖是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Ab vious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Twitter服务。①而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是类似于Twitter的饭否网站。该网站是由校内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从2007年第一家微博网站建立至今,中国微博创业大致经历了两个热潮。第一次热潮的代表网站是饭否、叽歪和嘀咕等;第二次热潮是以2009年5月,以同学网宣布进入微博客领域为标志,紧跟其后宣布上线公测或内测的有6月份的follows,7月份的贫嘴和8月份的新浪微博。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微博已经进入了很多网友的视域,2008年6月1日,滔滔注册用户过4000万;同学网海内外的注册用户也超过1500万;到2010年3月,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拥有500万户,居四大门户网站之首。网易、搜狐、腾讯微博由于上线时间不久,用户数与新浪相比仍很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网罗了大量的娱乐明星、企业高层和媒体精英,并在“微博广场”有名人们的“人气关注榜”、“草根人气榜”、“1小时话题榜”、“名人推荐”、“热门转帖”以及“热门评论”,将最热门的人和事件告知它的用户,从而方便用户选择关注对象,迅速地从大量的微博中找到最新、最炫的信息。 微博有如此众多的用户,可以说与网友开放的心态是分不开的,但是光这一点 是不行的。人们接触了微博之后,只有在 发现了它的有用性的前提下,才会继续使 用它,甚至依赖它。一言以蔽之,就是它必 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能满足或者激 发“脖友”们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拥 有持久的活力。 二、功能强大成亮点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 大众媒介以及大众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 求两个角度研究媒介与受众的关系。②本 文则着重研究后者,即微博作为大众媒介 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哪些功能来吸 引和满足它的受众的。这些功能也是微博 备受瞩目的原因。 首先,是记录和表达的平台。世界上 最早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Twitter的意 思是喋喋不休、叽叽喳喳以及鸟鸣声,第 一波中文微博网大多取类似的名称,如饭 否、叽歪、嘀咕和滔滔等。这些名字生动地 表述了个人对日常生活、事物和思想进行 漫不经心的记录和表达。这可能是微博最 基本的功能。相对于博客而言,微博的使 用门槛更低、更方便,自然,大众化的潜力 也更大。博文要有相当的长度,并且要有 逻辑性和一定的思想深度,所以更新博文 对于博主来说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微 博客的写作则随意得多,你可以在140字 符的范围内写很有深度的东西,跟踪某个 新闻事件,写写小评论,但更多的是写些 所见所闻,对生活发发感慨,抑或仅仅是 告诉你的“脖友”们你现在在干些什么,让 他们随时了解你的动态。“微博发展的初 期,自言自语,仍然可以成为许多用户的 使用起点。”③正如新浪微博的宣传语:随 意记录生活,即使只是1句话、1张照片、 1个链接;随时随地发微博…… 其次,是交友平台。“脖友”们即时的 互动为这个记录和表达平台锦上添花。笔 者的微博在注册的第11天中,就有了19 位Fans。这些人会为笔者的微博写评论, 还对笔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地做出答复。我 们彼此素不相识,但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 我们建立了新的、与现实生活不同的人际 关系,大家坦诚交流,可以讨论很严肃的 学术问题,也可以只是简单地分享娱乐。 这些让我们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并且觉 得个人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第三,是名人及时跟踪器。曾经,名人 开博客是一种时尚,新浪博客就聚集了大 量的名人,并有名人博客点击率排名。而 现在,新浪微博再次发挥了它的名人效 应,利用大量的名人资源,在不到9个月 (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的时间里, 居然吸引了500万的用户。在新浪微博 上,有许多一线的影视明星、行业精英开 微博,也有大量关注时事、才华横溢的草 根“舆论领袖”频繁地编织“围脖”。因为简 单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写微博,名人们经 常在微博上发布他们的最新消息,有不少 还是即时讯息,并且是独家的,这让他们 的Fans大为惊喜。更让Fans欢呼`雀跃 的是“围脖”往往是名人们本人织的,而不 是像博客那样,被怀疑是他们身边的人代 写的。于是,Fans觉得自己能与偶像们亲 密对话了,他们纷纷在微博上跟踪钟爱的 偶像,只要轻轻点击“关注”,无需名人们 的同意,这一点弥补了其他信息发布形式 的不足,使用户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最后,是公共信息展橱。虽然传统的 媒体以及门户网站、论坛等都在发挥着传 递公共信息的职能,但是,由于微博有着 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以及独特的操 作模式,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很多不一样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刘红平曹君如 【摘要】近来,微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社交网站的新宠,也成为了四大门户网站比拼人气的新的撒手锏。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这一新现象,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 解释微博的功能与其受“脖友”青睐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微博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 【关键词】微博使用与满足互动定制新闻 2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