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低结构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陆颖)

运用低结构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陆颖)
运用低结构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陆颖)

运用低结构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

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陆颖

[摘要]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指出时代需要有自主性、创造力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促使其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美工区就是一个提供幼儿自由创作的活动区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投放了生活中大量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各种有趣的造型,并从中获得创造的乐趣。本文将对美工区低结构材料再利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做简单探讨。

[关键词] 低结构材料,美工区,创造力,做中学

幼儿园的美工区域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创作美、表现美,感受愉悦氛围,并从中获得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指出:“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教师有责任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美工区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仍起绝对的主导作用,“我说你听,我示范,你模仿”的现象普遍存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冷落,减弱了美工区的教育价值。因此开展美工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尊重幼儿,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主探究不受约束和干扰,宽松自由的氛围将促进课堂实现“教学做合一”。美工区的活动材料除了传统的各种笔、纸张、模具外,还可以投放各种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创作出各种有趣的造型,从中获得创造的乐趣。以低结构材料的开发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接受生活的馈赠,在实践活动中与生活废旧资源为伴,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创造独到的作品,并在过程中树立自主性和独立性,真正成为低结构材料的开发者和学习活动的主人。

一、让幼儿与低结构材料对话,丰富活动内容

幼儿是进行感知觉教育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鼓励幼儿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这个世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主题要定期更换,以吸引幼儿游戏兴趣,过去教师都要为美工区域的游戏材料投放大费心低结构材料以丰富、生动、直观、具体的形象时刻吸引着每个孩子,合理投放低结构材料进幼儿游戏活动,可促使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也可以丰富活动内容。

例如大自然中的树叶是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的,我带领着幼儿进行收集、整理、平整等活动。在收集树叶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其形,辨其色,分拣出较为漂亮完成的树叶,并按教师要求把树叶根据大小、颜色、形状分门别类放置,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幼儿利用视觉区分不同事物的能力。幼儿们的收集到的多是新鲜树叶,需要进行处理使其平整,幼儿们在教师指导下把树叶夹在书本里压平。到了美工活动时间,以往教师都依赖各种游戏材料和玩具,幼儿玩久了后就没有了新鲜感,容易失去游戏兴趣,这时教师让幼儿利用这些树叶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有的幼儿把一片长叶子两片圆叶子为规律进行排序排序,有的幼儿根据不同颜色分类后黏贴在白纸上变成了彩虹,有的幼儿把叶子建成各种几何形拼成各种小动物或衣服……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游戏兴趣,学会了排规律,同时也认识到了很多树叶的颜色、形状,丰富了感知觉,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表现和发展,同时大量自然资源进课堂幼儿进行自主游戏也为教师做玩具减少了负担。简单的低结构材料与幼儿的活动相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将他们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也丰富了活动内容。

二、让活动与低结构材料结合,实现手脑并用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这就要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并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同时又是能力有别,天赋各异,因此开展活动课堂时,放手让学生将低结构材料与活动相结合,使幼儿的脑袋“活”起来,手“动”起来,才能达到活动的真正教育目标。

在美工区区投入了塑料袋、一次性纸杯、报纸和许多小的装饰品,供幼儿进行制作时尚的娃娃。刚开始的时候,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被限定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结果大家制作出来的娃娃基本上都差不多。直到有一天小朋友拿着玉米皮跑到教师的跟前说:“老师,带了玉米皮打算今天做娃娃用”我好奇的问她:“为什么呢,你要那个做什么呢?”她说:“我想给我的娃娃用玉米皮做一件漂亮的婚纱,让她变成美丽的新娘子!”听到之后我很惊讶也很好奇,她做什么样子的婚纱裙子?美工活动开始了,我看着小朋友用剪刀将玉米皮剪成一个梯形,用胶粘在了娃娃身上,又剪了两条玉米皮贴在娃娃头的两边,那是新娘头上披的

头纱。我问她:“你为什么要给你的娃娃做成新娘子呢?”她说:“星期天我去参加了小姨的婚礼,小姨是新娘子,就是这样的,穿着漂亮的婚纱。”

小朋友因为最近刚刚参加了小姨的婚礼,所以老师提供的材料当大家都做的差不多样子时,她却迁移经验想到了用低结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新娘,很有新意,她通过思考已经实现了将生活经验迁移到区域活动中。当教师提供的材料中没有她想要的材料时,她却想到了家里废弃的玉米皮,玉米皮呈米黄色,是一片一片的,接近婚纱的样子,所以也充分体现了她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让实践与低结构材料结合,发展幼儿能力

美工区的活动是需要幼儿亲自动手实践的活动,而幼儿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需要集体游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游戏的效果最大化。幼儿园利用低结构材料开展的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由表达想法,自主探究不受约束和干扰,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创造力,并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促进幼儿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在利用废报纸、塑料瓶、果冻盒、环保胶、水粉等材料进行纸浆造型画的活动中,就采用了小组作的形式。幼儿们将废旧报纸剪碎,用水泡软变成纸浆,进而用干布进行过滤,最后给纸浆染上各种颜色备用。幼儿们有的把用这些纸浆黏在了各种瓶瓶罐罐上,变成了多彩的工艺品,有的现在纸板上画出动物的基本轮廓然后把染上颜色的纸浆黏上去,做成纸浆画。有的直接把纸浆捏出各种形状,像堆雪人一个堆出各种造型,创意十足又美观有趣。

从这个利用低结构材料开展的纸浆活动中,幼儿应用简单的环保材料进行了美工活动,他们不仅仅完成了一次活动,从中他们也了解到了低结构材料的妙用,相信从中他们知道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废弃物,可以变废为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操控着游戏,从中学会交往、合作的能力。而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体,在自主性开展以低结构材料为内容的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实现了创造能力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个广阔的空间,低结构材料亦多如牛毛,牛奶盒、饮料瓶、啤酒盖、报纸、塑料袋、甚至旧衣服、玉米皮、石头、落

叶等等,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充分挖掘低结构材料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可以在丰富的资源体验中,树立或改变他们对低结构材料的认识,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对低结构材料再利用的创造兴趣。

幼儿最初对事物的认知,对知识的获取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践行“做中学”的思想,带领幼儿认识低结构材料并利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各种美工活动,使之变废为宝。这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多带领幼儿感受生活,寻找有利于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低结构材料,开发开设相关活动,真正发挥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沙璐璐. 巧用废旧材料拓展幼儿美术活动[J]. 东方教育, 2014, (9): 191

[2] 顾芸. 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J]. 读书文摘, 2015, (8): 153-154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常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儿童时期就培养创造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儿童抓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创设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和材料 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与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探索创新 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错了、活动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指责,没什么可担心的。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孩子巨大的创新能量。 二、提供有兴趣、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为什么显得特别投入,主要原因是有可操作的材料,在提供材料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1、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充足,有几个孩子参加活动就有几 份材料提供,甚至更多一点,材料的品种也应齐全一点,以便于幼儿选择和多样性探索。 2、提供的材料应富有科学因素。如在“易倒和不易倒” 活动中,提供的粗细不同的材料,高度应一样;轻重不同的一 对材料,外观应一样。又如活动“斜面上的发现”中,为了探索光滑和粗糙的坡面上,物体运动的不同状态,所提供的坡面光滑与粗糙应很明显。这样一来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 三、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的探索与思考 1、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随机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如“这个半圆像什么”,“这条弯线像什么”“你想把这个圆变成什么样”等等。下雨时让幼儿在教室门口一边观察雨,一边回答问题,“雨像什么”“下过雨后地上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对雨产生了兴趣,继续探索,“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下雨时小动物都到哪儿去”等等。幼儿在一定量的信息储存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多方面进行思维,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都有很大提高。 又如在“软和硬”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我让幼儿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自己身上软和硬的东西,幼儿发现自己身上头发、皮肤、舌头等都是软的,而骨头、牙齿、头是硬的。再引导幼

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运用

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园户外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是在幼儿动作发展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如何充分有效地让幼儿在这段时间中积极投入,参与活动,得到充分锻炼,除了制定必要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指导外,在其活动中如何正确、科学、有效地进行环境创设和提供各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低结构材料,顾名 思义就是结构简单,功能多元操作性强,可以按幼儿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的材料。本文主要研究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在本课题研究 中,我们将从户外中低结构材料入手,积极挖掘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以激发幼儿兴趣、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不断优化材料的开发与研究、使幼儿通过与活动材料的互动,不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低结构材料作用于幼儿发展需要■ 在当前的幼儿教学实践中,材料的低结构化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究其原因可能更多的是低结构材料由于自身材料具备的教育目标的稳定性,材料又具有 多样性探索与表现,可按幼儿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组合材料的过程本身比产生的结果更让孩子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往往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学习。户外活动的开展由于低结构材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给孩子们带来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更有利于孩子根据游戏意愿想法设法解决困难,因此也有利于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二)基于户外活动对材料的需求 户外活动中幼儿能够广泛接触户外自然、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的温暖,也有利于与材料互动,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在全社会高度呼吁学前教育要“回归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同时,户外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培养发展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不同材料对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幼儿在开展户外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认知经验、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等方面的制约,这些因素制约着幼儿活动的发展水平。我们发现低结构材料因其无特定功能、无特定玩法的特征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想象性,以及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活动中的发展,因此也可以说低结构材料是幼儿户外活动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基于户外活动现状需求 在教师户外活动给幼儿提供材料中,容易发生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盲目,二是主观。 因此,就在当前社会呼吁把“游戏还给孩子”的同时,也催生了我们思考:哪些低结构材料能够推进孩子的户外活动发展,户外活动中低结构材料的提供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有怎样的价值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我们的课题。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目标 1、研究适用于户外活动的低结构材料的类别及其投放方式。 2、低结构材料的运用在户外活动中对幼儿价值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1、传统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低结构材料投放内容、方式、使用功能上的不同点。 2、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低结构材料开展户外活动的基本规律。 3、解释在使用低结构材料指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方式。 4、幼儿在开展户外活动中使用低结构材料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

浅谈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有了大胆的创想,科学才不断发展,有了丰富的想象,时代才不断前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已成为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想象力的培养应从婴幼儿开始,针对幼儿想象的生理心理特征,探索幼儿想象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中的形象,并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对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 幼儿在一岁之内是没有想象的,一至两岁出现想象的因素。二至三岁想象有所发展,还是处在初级阶段。三岁以后,幼儿的想象也没有预定目的,没有主题,常有外界刺激直接不自觉而产生,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有意性和创造性的想象初步发展。基于这些特点,笔者建议通过下述途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的多少。 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指导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模仿,去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 有一次我带领我班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当看到蓝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老师,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我问“为什么啊?”“我想吃啊,好甜。那是棉花糖啊!”我抬头望去,这片片白云蓬松、柔软,多象一块棉花糖!看来这个小朋友一定经常吃棉花糖。 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爷爷放的一群绵羊”,原来这个小朋友的爷爷在农村,养了一群羊,怪不得幼儿对羊的记忆表象特别清晰。可见,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 二、充分利用文学艺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 幼儿园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 首先,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活动。想象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需要经过分

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论文: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思维家庭环境 一、启发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幼儿园一般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先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幼儿未来

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三、利用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如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要摆弄玩具,使用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构造性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而幼儿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都具有使幼儿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 四、鼓励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教师发问,这是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幼儿向教师提问,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在幼儿主动求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重视,并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幼儿向教师

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陈平

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 的应用陈平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一、引言 认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提炼,再回到具体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和材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心智发育还未成熟,他们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对环境和材料理解的过程。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他们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内在的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和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指南》在说明中也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具体到幼儿教学。区域创设就是环境,材料就是组成环境的元素。在系统学习《指南》以后,我园开始探索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选用报纸、布袋、瓶罐、衣服、筷子、棋牌、贝壳、棉花、纽扣等多种可塑性强、不固定玩法原始材料,投放到建构、美工、科学、数学、生活区、语言区、娃娃家等区角中去,丰富了教学方法。 二、低结构材料的定义 所谓低结构材料,我的理解是: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基本简单材料。 特点:

1、结构简单。既然是低结构,那么它就是一个相对单一材质的个体,而不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东西。比如相对于矿泉水瓶,瓶盖就是低结构材料,报纸、粘土、火柴棍、积木等等。 2、获取方便。提供的低结构材料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处处可见,幼儿在日常生活对其也有一定的认识,能引起孩子生活经验的回忆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可塑性强。金箍棒可以千变万化,我们使用的低结构材料也要能制作成各种形象的日常用品和器具。比如:纸皮。我们可以制作成电视、洗衣机、冰箱等等。 4、安全性。幼儿在玩转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一些可能对幼儿造成生理、心理伤害的材料不能投放到区域环境中。比如:玻璃瓶。 5、兼顾环保。低结构材料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废弃物。比如废报纸、塑料瓶等等。不但可以废物利用,还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环境,循环使用的重要性。 三、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应用的优势 1、素材可以只有一种,成品却千变万化。 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参加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切都为幼儿发展创造能力提供了可能。幼儿已经有了创造能力的萌芽,又值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期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我国幼教界普遍掀起了创造教育的热潮,出现了形形色色培养创造力的活动,然而在这些教育中却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许多教育者认为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画上了等号;还有的教师认为创造思维就是求异思维,在活动中极端的培养幼儿“标新立异”等等,其实创造性既不可以等同于一般的知识,也很难通过“灌输”“赋予”而获得;更不能把创造力的培养等同于创造技能的培养,而一味的要求幼儿做到“回答的和别人不一样”;这样往往使幼儿在活动中也不会懂得去思考、倾听别人的观点,不在于思考问题的本身而只为赢得赞许。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呢?一、掌握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的因素,创造思维也具有自身的特点。(1)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间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2)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兴趣。(3)幼儿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如果这些幼儿的创造才能能够尽早得到发现和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有环境和教育起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但不能根据幼儿的一时表现,就断言其创造能力的高下。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必须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的动机、兴趣、意识、精神等动力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些家庭亲子互动小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还可以对大脑进行良好的刺激,使得孩子更具备想象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 制作玩具 游戏离不开玩具,给孩子的玩具并不在于它价格是否昂贵,重要的是看它能否满足孩子想象力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利用废旧物品和孩子一块制作玩具,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制作过程就是激发孩子想象的绝佳时机。 捏橡皮泥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橡皮泥,教孩子揉、压、卷、捏等动作,接着塑造各种人和物的形象。家长可适当给予指导。孩子刚开始学时,可先做些简单的造型,如面条、筷子、皮球、饼干等,等孩子再大些,可教他们学塑胡萝h、麻花、饺子、茶碗、糖葫芦、小兔、小鸭、苹果、柿子、飞机、坦克等复杂的造型。 堆雪人 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雪天可玩雪塑,让孩子用雪堆塑成各种形象,如雪人、雪山、雪屋、雪船等。雪塑的形象既可以是模拟的现实事物,也可以是想象的未来事物或童话世界中的人和物。 折纸 折纸是一种很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锻炼手的技能。折纸需要的材料极其简单:废旧纸张和剪刀。教会孩子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连续几次向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等,并在此基础上折成各种玩意儿。小一些的孩子可折钱包、房子、船、飞机,再大一些可学折青蛙、鸭子、金鱼、手枪、裤子、书包等。

拼贴画 让孩子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如细绳、毛线、小塑料片、彩纸片、烟盒纸、包装纸、羽毛、树叶、贝壳等粘在纸上,不能用浆糊粘的也可用胶带粘。任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创造,怎么摆都行,最后构成一幅图画。 想象字母 在纸上写下一些字母并运用字母的外型创造其他事物。将大写的M当作骆驼,将大写的B当作蝴蝶的半边翅膀。让孩子自由地想象和创造。这个游戏锻炼字母辨认与记忆技能,激发想象。 木偶 根据孩子最喜欢的书中角色做一个彩色木偶。先在木棍上画出脸蛋,加些纤维当作头发和衣服。下一次你们一起阅读时,让孩子利用木偶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游戏完后,将木偶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苹果里的星星 下次吃苹果时,切开果芯,看一下里面的种子是如何排列的。问孩子这像什么形状?一朵花?一颗星星?现在,将所有的种子从果芯中拿出,数一下共几个。画一个苹果,让孩子将种子粘到苹果中心。 打电话 带小孩坐车外出时,装着互相打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当他应答时,问他窗外看到了什么、目的地是哪里,如你在商店里干什么?你喜欢去商店吗?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八种方法 阅读激发灵感

创造性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

创造性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皮亚杰认为,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儿童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研究表明: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尤为重要,材料是进行创造性游戏必备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激发幼儿创造性的作用,还能不断推进游戏的进程,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 开展游戏,离不开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材料的准备。对教师来说,提供合适的创造性游戏材料是另一种观察和指导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游戏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孩 子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游戏材料,促使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 认识到游戏材料对游戏的重要性后,我园老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就更多地加以关注。除了高结构材料的提供外,每个班都有一个低结构材料的区域――百宝箱。所谓低结构材料,是指那些没有定型、没有固定用法、没有具体特征的一些材

料,也就是半成品,幼儿可以用它们来以物代物,或是制作成成品,是一物多玩的材料。低结构材料的特点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因操作方式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但从目前的做法来看,低结构材料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低结构材料投放种类不丰富,种类与数量不足; 2.低结构材料呈现方式无次序,摆放与收拾不够合理到位; 3.低结构材料使用方法欠妥当,用后归还不保留; 4.低结构材料投放少层次,随机投放与投放的方向性无预设。 二、实施的策略 (一)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 1.根据年龄特点提供低结构材料。 布鲁纳曾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幼儿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动态性互动,就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如果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中多考虑其形象性、情景性和挑战性,将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一个人成年后的创造力如何,重要因素之一,是看其在儿童暑期创造力是否得到开发和保护,得到怎样的开发和保护,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家庭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创造力:家庭环境;开发途径;培养方法 一位教育工作者指出:“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众所周知,家庭对孩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并影响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对每个家庭来说,面对21世纪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局面,如何调整好家庭教育策略,使自己的下一代更好地适应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无疑已成为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其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关键环节,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一代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真正的有用人才。心理学认为,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儿童创造力亦复如此,也能构建出新颖、独特的新事物。只是,他们的创造与成人不同:他们创造的新产品是相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的。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儿童可以把积木搭成小猫的房子,可以画出在月亮上荡秋千的图画,这些对成人或许不是新鲜事物,甚至于被认为纯属胡思乱想,但对儿童而言却是全新的。这些完全可以视为儿童创造力的表现,视为真正创造力的雏形。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创造力是否能得到发现和发展,一个决定性的前提就是,家长自身的观念和素质。 一、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1、儿童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成人的创造力已经基本定型,即使有变化也不大,而儿童的情况则大不相同。随

幼儿低结构材料建构指导漫谈

诸暨市浣江幼教集团蔡黛玲 低结构材料是与高结构材料相对而言的,指那些没有明确目标、规定玩法的材料,如纸箱、木板、易拉罐等,它们低成本、多变化,能引发幼儿不断思考,主动地探究与学习,是当前幼儿园最热门的活动材料。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向,活动过程中教师的预设目标、指导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构中,我发现相同的低结构材料在不同兴趣、不同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手上会建构出不同的物体,孩子的操作也存在着较大的水平差异,有的孩子信手拈来,就能构划出各种主题,也有的孩子面对一堆材料东叠西堆,却总是无法成型。如何引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在摆弄低结构材料的过程获得更多的成功与不成功的体验,学会学习,这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设计图”帮助孩子构想主题 由于低结构材料无明确的操作指向,孩子面对它时,有时会出现茫然无措,不知怎么玩的情况。这时我就会让孩子想想,这个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替代什么怎样建构才能达到自己希望的结果引领孩子对所提供的低结构材料进行思考、选择、加工,提出各种不同主题。针对孩子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差的问题,我让孩子有目的地进行建构,建构前先说一说想搭建什么,把要搭建的东西画出设计图。随着活动的深入,有些孩子的设计图简化成了符号设计,简单明了,一目了然。通过观察我发现了画设计图的优势。画好设计图后去建构,孩子搭建时的责任感、坚持性增强了,很少有幼儿游离主题,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的增多了,孩子也更注重于细节的完善了。有了设计图教师更容易发现孩子搭建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供辅助材料心中也更有底了。 二、“抛问题”诱发建构深入 关注问题是建构游戏指导的根本,如何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引导建构走向深入的关键。 (一)帮助幼儿发现问题 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发问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与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如俊俊搭建好了一座很大的房子,找我给它拍照,我发现了大房子没有门和通道,我就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发现问题:“客人来了,门也没找到,从哪里进去呢进去以后怎么走呢”俊俊很快找来两根圆形线筒立在房子前面告诉我这是大门,转身要去找铺通道的辅助材料。我又问:“门怎么没顶呢”俊俊忽然想到说:“前几天有个破掉的茶叶盒,边上掉下来的一块放在上面刚刚好。”“是呀,可惜我们已经收拾掉了,下次还可以用一个筐子盛起来再利用呢,这次只好去辅助材料筐找了。”在老师的提问帮助下,俊俊发现了搭建中的问题,顺利地完成了作品。 (二)问题节点处的支持 孩子在建构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当他们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应进行巧妙与有效的回应。如有一个小女孩设计了一朵七色花,并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材料(一根圆柱形线筒、一个圆形饼干盒和几个爱心形巧克力盒子),在拼搭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就找老师帮忙,要求帮忙解决七色花瓣如何粘在圆柱形的花枝上的问题。于是我帮它找来一块绿色泡沫地垫,请她在地垫上摆放好七色花再粘贴,孩子满意的继续工作,过了一会儿又来找我,说:“材料筐里都找了,七色花瓣不够。”“那你的巧克力盒子能打开吗”“那我去试试看。”小女孩回去打开盒子后数数,发现多了又把它盖回去了,最后数到七个时在那里兴奋的跳了起来。在这个案例

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是幼儿创造力的萌芽期。让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新形势下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呢? 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六大解放”是幼儿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把这些教育思想贯穿其中,充分民主,宽容以待。 二、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策略 (一)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1.创造有助于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环境。 《纲要》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良好的环境创造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引起探索与冒险精神,增强自主、自信。首先结合纲要的五大领域内容:艺术活动、健康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寓于生活之中,提供或收集各种丰富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废旧物,交替、定期、不定期地更换,保证幼儿探索的新鲜感,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品质。 其次,创造幼儿轻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我们要消除幼儿害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幻想,鼓励幼儿所表现出的首创性、互异性、多样性等。哪怕

是微不足道的或幼稚可笑的创造性表现,都应受到赏识和鼓励,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而乐于探索、创新。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民主的活动氛围。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仅有教师创造性的言传身教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营造民主的活动氛围。在活动时,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以商量的口吻和讲座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会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较放松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和创新的可能性。 (二)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和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可在活动的开展阶段明确提出操作要求,但不做任何指向性说明,通过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把幼儿引入一般性的讨论,让幼儿有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想出多种方法。如模仿小袋鼠走路的健康活动中,先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玩法。有的幼儿模仿小袋鼠学走路;有的过“小河”;有的钻“山洞”;有的学跳舞;有的两三个人一组向左右跳。由于每个动作是由幼儿根据问题展开想象自由编排出来的,因此他们玩得十分开心。 2.鼓励幼儿一起玩,创新玩法。 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一物多玩,因为这种活动比较自由,形式、方法相对灵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想象、创造,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例如,(多功能的“旺仔”罐)活动中,尝试用“旺仔”罐创编多种玩法,自己玩“旺仔”罐的不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尝试—讨论、交流—共同合作创编多种集体玩法,使活

浅谈幼儿想象力

浅谈幼儿想象力 ”, 浅谈幼儿的想象力 筠奕幽竹 每个人都有想象,每个人也都会想象,想象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不论年龄,不论年代,都有着想象的意义和需要,尤其是孩子的想象力,更是神奇和美妙,那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在此,我想和大家说说我对幼儿想象创造力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其中的一些奥秘与问题. 一,什么是想象力?幼儿想象力的特点?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儿童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世界,每个人艺术的天分,正是从孩提时代的想象力开始萌发的.表面上看,儿童的想象力显得可笑而幼稚,但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健康成长是非常珍贵的.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富于想象力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想象力往往是幼稚的,幼儿想象有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等几种.想象的特点表现为:(1)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易变化;(2)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3)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4)想象具

有特殊的夸大性;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想象创造之地,天天是想象创造之时,人人是想象创造之人,而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注重解放儿童的想象创造力. 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有猴头人身,猪头人身的怪物,然而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却创造出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生动形象;幼儿汪侃磊在”星宝宝”中也创造出了脚踏白云的孙悟空,手举月牙作摇篮,摇着星宝宝的可爱形象,设计师们为了造福人类,头脑中不断形成着未出世的新产品的形象.上述这一切形象形成的过程,心理学上称之为想象.现象中的形象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新形象的创造.不过,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的结果 二,想象的意义和重要性. 人在实践活动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需要,而想象是解决这些问题和需要的非常必要的条件.总之,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想象在儿童生活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幼儿的游戏,还是绘画,表演以及早期学习,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与他们整个心理水平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不仅是智力发展的体现,而且是他们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幼儿教育中的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幼儿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主题,应从课堂内容、主题活动、游戏等方方面面着手去发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创造力 一、幼儿创造力的特点 幼儿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它更异想天开、更别出心裁,也许并不与现实相符,但这便是幼儿创造力的独特之处。 1.模仿性 创造与模仿本就是一对双生姐妹,相伴而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幼儿的大脑世界最初是一张白纸,他没有很多经验可以参考,所以更多的是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模仿,在模仿中却能加进自己独特的点子。 2.自发性 幼儿的创造活动是一种随意行为,是幼儿自发地、自主地发生,没有什么既定的计划与目标。 3.灵活性 幼儿的创造活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不会照葫芦画瓢,他会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意识,探索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同于他人。 4.差异性 幼儿的创造力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不同性别的儿童、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创造力是不同的。有的幼儿创造性强,有的幼儿创造性弱;有的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创造力弱,而在另

一个方面的创造性却很强;有的幼儿的创造性发展的比较早, 而有些幼儿的创造性能力发展的较迟。 5.低价值性 幼儿的创造活动是幼儿自发的、随意的一种行为,由于其年龄特点,经验有限、认知有限,其创造性的活动并不能直接变成有利于社会的发明创造,并不能给世界、社会带来可观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始步伐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家长对小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送到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去留洋。在国外学习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中国孩子的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基础知识较扎实、学习认真刻苦,常常为外国师生所赞服。但当他们走进实验室、设计方案、参加讨论课时,往往让老师们感到很困惑,甚至失望的是他们的动手能力之低下、创造能力之缺乏。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思索: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是不是落伍了,教育理念是不是已经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呢? 虽然在教育领界不少的专家、学者早已发现这些问题,甚至家长也若有洞察到,关于教育方式、方针的改革呼声也不断高涨,但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在督促孩子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大力的培养孩子的自主创造能力。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当前最主要的是要从幼儿阶段开始,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三、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1.从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认知、经验都还很不成熟,语言的发展有限。因此,幼儿更多的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对

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总结归纳陈平

精心整理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一、引言 认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提炼,再回到具体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和材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心智发育还未成熟,他们的学习其实 《指 验的需要。 所谓低结构材料,我的理解是: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基本简单材料。 特点: 1、结构简单。既然是低结构,那么它就是一个相对单一材质的个体,而不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东西。比如相对于矿泉水瓶,瓶盖就是低结构材料,报纸、粘土、

火柴棍、积木等等。 2、获取方便。提供的低结构材料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处处可见,幼儿在日常生活对其也有一定的认识,能引起孩子生活经验的回忆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可塑性强。金箍棒可以千变万化,我们使用的低结构材料也要能制作成各种形象的日常用品和器具。比如:纸皮。我们可以制作成电视、洗衣机、冰箱等等。 4、安全性。 5、兼顾环保。 三、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应用的优势 1 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2、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 3、加强幼儿立体三维空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寓教于乐。 4、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思想。 四、材料投放的要求 1、针对性提供材料。

在组织某个主题的时候,要提供符合整个环境特点的材料。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园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 2 或制作某些特殊物品的时候,比如:火柴、煤气灶、注射器等,要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去玩、去捡。 3、个体差异。 每个小朋友的心理、生理水平都不尽相同,生活环境也不一样。使得他们的心智、情感都不太一样,对某些具体事务的理解也不一样。 4、要注重游戏材料注重层次性。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方法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方法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方法其一,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绘画是学前儿童最为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用各种途径启发教学,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多触摸,多尝试,进而发展儿童感官,丰富儿童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从而为他们的绘画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经验积累。自然界的景是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它是开展儿童绘画活动时最好的环境,接触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与景色能够扩展儿童想象力的空间,孩子在绘画中也能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另外,孩子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色彩,孩子们在自己与同学的作品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还能激发孩子更多的想象力,所以幼儿教师在教育与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的鼓励互相观摩。 其二,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敏感度很高。音乐鉴赏是一种艺术,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等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学前儿童不能很深入地了解歌词艺术,但他们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在浅层次对音乐有大体的领悟,其三,运用民间故事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民间故事风格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神奇色彩,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及流传的能让儿童朗诵与倾听的故

事,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教师一旦运用好民间故事教学,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必会带来很大发展。作为文学鉴赏活动,需要教师语言素质良好,还要具备较强的启发能力,能够让幼儿对民间故事的内容提起关注,教师需要把握好故事的重点环节以及主要矛盾。首先,可以让孩子大胆地发挥想象,在说故事的过程中,突然戛然而止,让孩子们猜想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循着他们的思维途径,步步引导,推波助澜。其次,根据幼儿模仿性强、活泼好动、爱表现等特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来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模仿所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此类模仿一方面可以让知识再现在孩子头脑中,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了他们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从而感知人物形象更生动,能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到快乐。第三,将联想巧妙地运用到活动中,让幼儿对故事的后继展开联想。每一个故事都不只局限于情节,而且故事的情节都没有终点,每个故事都通过代代相传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深刻。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新时代的孩子把传统的民间故事续编下去,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方式。 民间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在讲解和编写民间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到一定高度。 其四,在游戏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孩子的生活有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想象的虚幻世界中度过的,因为游戏是孩子日常活动的主要内容,游戏本身就存在虚构与想象。实际上儿童的想象要比成人更丰富,由于孩子没有太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他们随意性非常大,一旦有一个事物触动到孩子的思维,他们立刻就能创

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投放

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投放 所谓低结构材料,我的理解就是其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在现今大力倡导幼儿自主性活动的形式下,低结构材料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布鲁纳曾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那么幼儿将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动态性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如果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中多考虑其层次性、递进性,将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生活化低结构材料的研究,我在实施过程中,重点从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做起, 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满足了他们探索和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为中班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结合实践谈谈点滴体会。 一、提供的低结构材料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能引起孩子生活经验的回忆,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如在本学期开展的“热闹的马路”主题活动中,我先是引导孩子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然后在教室里创设了这一场景,可没有一辆车子,很多小朋友就把家里的玩具车给拿来了,我就请一位家长用牙膏盒做了一辆车,孩子们看到了都高兴了起来,他们不再是拿车过来了,而是拿来了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子,有牙膏盒、药盒等等,一会儿篮子里就装的满满的,接着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还需要一些圆形的片片,这可以做汽车的车灯车轮,在孩子们的创意下,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个“百宝箱”,区域活动时这个区域也是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特别象顾郁、朱天乐等几个平时很不愿动手的弟弟小朋友,就经常会去那儿制作,每次制作时还会讨论我今天又看到了什么车了,做做看好吗?从孩子的讨论和制作中,我发现汽车就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那些包装盒也是他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他们在摆弄中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他们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二、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由于个体差异造成孩子在学习、动作和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差别,又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孩子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幼儿间的差异,逐步增加难度,使各个层次的幼儿都

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运用

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运用幼儿园户外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是在幼儿动作发展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如何充分有效地让幼儿在这段时间中积极投入,参与活动,得到充分锻炼,除了制定必要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指导外,在其活动中如何正确、科学、有效地进行环境创设和提供各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低结构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结构简单,功能多元操作性强,可以按幼儿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的材料。本文主要研究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从户外中低结构材料入手,积极挖掘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以激发幼儿兴趣、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不断优化材料的开发与研究、使幼儿通过与活动材料的互动, 不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低结构材料作用于幼儿发展需要 在当前的幼儿教学实践中,材料的低结构化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究其原因可能更多的是低结构材料由于自身材料具备的教育目标的稳定性,材料又具有多样性探索与表现,可按幼儿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组合材料的过程本身比产生的结果更让孩子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往往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学习。户外活动的开展由于低结构材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给孩子们带来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更有利于孩子根据游戏意愿想法设法解决困难,因此也有利于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二)基于户外活动对材料的需求 户外活动中幼儿能够广泛接触户外自然、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的温暖,也有利于与材料互动,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在全社会高度呼吁学前教育要“回归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同时,户外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培养发展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不同材料对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幼儿在开展户外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认知经验、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等方面的制约,这些因素制约着幼儿活动的发展水平。我们发现低结构材料因其无特定功能、无特定玩法的特征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想象性,以及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活动中的发展,因此也可以说低结构材料是幼儿户外活动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基于户外活动现状需求 在教师户外活动给幼儿提供材料中,容易发生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盲目,二是主观。 因此,就在当前社会呼吁把“游戏还给孩子”的同时,也催生了我们思考:哪些低结构材料能够推进孩子的户外活动发展,户外活动中低结构材料的提供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有怎样的价值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我们的课题。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目标 1、研究适用于户外活动的低结构材料的类别及其投放方式。 2、低结构材料的运用在户外活动中对幼儿价值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1、传统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低结构材料投放内容、方式、使用功能上的不同点。 2、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低结构材料开展户外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