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训练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训练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训练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塌.败(tà)嫉.妒(jì)酌.油(zhuó)昏厥.(jué)

B.取缔.(dí) 涎.水(xián) 颠沛.(pèi) 诘.问(jié)

C.骷.髅(kū) 震悚.(sǒnɡ) 猝.然(cù) 掳.去(lǔ)

D.滞.笨(zhì) 憎.恶(zēnɡ) 惧惮.(chán) 孤孀.(suā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隍恐荒僻愧怍焦灼

B.疮疤镶嵌筹划恶耗

C.糟塌眼翳渴慕琐屑

D.霹雳尴尬肿胀絮说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________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________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________。

A.惨叫粗暴烦躁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躁D.喊叫粗野烦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卖油翁》一文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台阶》一文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生存状态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D.《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7.下面是《骆驼祥子》不同版本的三个封面,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一个?请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用一两句话谈谈理由。(4分)

8.综合性学习。(8分)

学习了第三单元后,七年级(4)班开展了“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个主题语。(2分)

(2)“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有多种,你们班采用了哪些形式?请举出两种与同学交流。(3分)

(3)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3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卖油翁(14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D.康肃忿然.曰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10.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熟能生巧。(2分)

1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放下,“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12.对陈康肃“十中八九”的高超射技,卖油翁“但微颔之”,这是因为,康肃感到“忿然”,可见康肃具有。(4分)

13.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意思对即可)

(二)爱的防弹衣(16分)

陈学长

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妻子开始埋怨我了,说,锻炼孩子,也不是这个法子啊。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买菜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竟也有了担心。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菜市场。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里放心不下。

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平时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今天竟然冷冷清清,买菜的比卖菜的人还少。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大叫起来。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他的前面,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粘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远远地看着。

“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苹果、橘子、香蕉等围成的半圆形摊位内,里面站着一位穿着蓝色围裙的中年男人,年纪约莫三十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可能是卖水果需要熬夜的原因,眼袋很大,眼圈略微发黑。他双手按在摊位上,伸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道。

“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歪倒了。”儿子说。

“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吗捡啊?”

“我是帮你啊。”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

“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还很不诚实。”

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人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顺风顺水的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接受点挫折教育也好。”妻子白了我一眼,对我的主意不太赞同,但还是依了我,继续旁观。

“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撞倒你的橘子筐。”儿子斩钉截铁地说。

“你这个小坏蛋,看你一身脏的,是个乞丐吧?犯了错,还不敢承认?”胖男人从半圆形摊位内走了出来。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这一次,我没有拉住,她一下子就冲到胖男人面前,指着胖男人嚷道:“我们说话都要讲道理呀,你凭什么说是我儿子撞的,我儿子说他没撞,我相信我儿子。”

“哎哟!”胖男人转脸又和妻子吵起来,“大人来了更好,我这橘子摔烂了很多,正愁找不到头儿呢!”

“你家橘子是摔烂了很多,我也很同情,可不一定就和我儿子有关系啊?他帮你捡拾,你不能赖上他呀。”妻子拉着儿子想走,被胖男人伸出的胳膊拦住。胖男人说:“继续捡吧,我不会错怪任何一个好人!”

我走过去拍拍胖男人的肩膀,说:“师傅,上面有监控呢,我们看看监控吧。如果是我儿子摔烂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喔!”

“好,看监控就看监控,我这橘子不能白摔。”胖男人喘着粗气,摆手让邻摊的一位老人帮他看摊,拉着我就去监控室。

录像放得很慢,也放了好几遍,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橘子筐倒时,我儿子离它有一大截距离呢,他只是恰巧经过。

“师傅,看清楚了吧?”我撇着嘴说。

“对不起,小兄弟,怪我没看清。”胖男人给儿子道了歉。

回家的路上,妻子问儿子:“孩子,那人骂你笨蛋,骂你乞丐,你心里难受吗?”

儿子仰着头回答说:“我不难受,我只是气愤。”

妻子很纳闷,问:“那话像子弹一样,很伤人的,为什么就伤不到你呢?”

儿子咧嘴笑了笑,说:“爸爸给我穿了防弹衣呢,爸爸经常夸我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孩子。”

(选自《安徽文学》2019年第6期,有改动)

14.根据语境,发挥想象,描摹画横线句子中“我”所“琢磨”的内容。(不超过60字)(4分)

15.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2)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

16.文章以“爱的防弹衣”为题,有何好处?(4分)

1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胖男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4分)

(三)水乡车夫(16分)

结识他,是种偶然。

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感动的三轮车夫。

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就在疑惑犹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只觉得心里暖暖的。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此刻的南浔,祥和而宁谧。他一边使劲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回道,随便你给吧。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怀着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我抬腕看了一下

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人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色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闻听此言,我惊讶得直视着他。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古宅老店。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卑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选自《人民日报》)

18.文中开头写道:“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感动的三轮车夫。”结合下文,说说这位三轮车夫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4分)

19.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20.从文中看,这位叫李贺军的人力车夫有什么样的理想?(3分)

21.作者在结尾交代了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这一交代是否有必要?为什么?(3分)

22.本文和杨绛《老王》一文的写作对象都是人力车夫。这两位人力车夫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具有相同的性格特征。试说说两人身上有哪些相同的性格特征。(3分)

三、写作(50分)

23.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②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③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塌.败(tà)嫉.妒(jì)酌.油(zhuó)昏厥.(jué)

B.取缔.(dí) 涎.水(xián) 颠沛.(pèi) 诘.问(jié)

C.骷.髅(kū) 震悚.(sǒnɡ) 猝.然(cù) 掳.去(lǔ)

D.滞.笨(zhì) 憎.恶(zēnɡ) 惧惮.(chán) 孤孀.(suā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隍恐荒僻愧怍焦灼

B.疮疤镶嵌筹划恶耗

C.糟塌眼翳渴慕琐屑

D.霹雳尴尬肿胀絮说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________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________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________。

A.惨叫粗暴烦躁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躁D.喊叫粗野烦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卖油翁》一文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台阶》一文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生存状态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D.《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7.下面是《骆驼祥子》不同版本的三个封面,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一个?请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用一两句话谈谈理由。(4分)

示例一:我最喜欢_A版本,因为其突出了祥子绰号的来历,同时紧扣书名,形象突出。示例二:我最喜欢_B版本,因为封面突出了祥子人力车夫的身份,暗示了小说的主题。示例三:我最喜欢_C版本,封面主要表现了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形,紧扣小说主要内容,揭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8.综合性学习。(8分)

学习了第三单元后,七年级(4)班开展了“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个主题语。(2分)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__关爱他人,快乐自己。__爱满世界,情溢人间。

(2)“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有多种,你们班采用了哪些形式?请举出两种与同学交流。(3分)

示例: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主题班会__举办“让世界充满爱”主题演讲__举办“爱的故事”交流会

(3)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3分)

示例: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你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你会发现爱滋生于每一寸土壤,滋生于一草一木,祖国家庭,亲朋爱人,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爱是人类忍受苦难,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爱是人类感受快乐,体味幸福的无尽源头。让我们进入爱的世界,感受爱的温馨与芬芳吧!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卖油翁(14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D.康肃忿然.曰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10.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熟能生巧。(2分)

1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放下,“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如释重负(爱不释手)。(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12.对陈康肃“十中八九”的高超射技,卖油翁“但微颔之”,这是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手熟而已(意思对即可),康肃感到“忿然”,可见康肃具有狂妄、自负(或:骄傲自大)的心理。(4分)

13.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意思对即可)

(二)爱的防弹衣(16分)

陈学长

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妻子开始埋怨我了,说,锻炼孩子,也不是这个法子啊。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买菜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竟也有了担心。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菜市场。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里放心不下。

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平时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今天竟然冷冷清清,买菜的比卖菜的人还少。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大叫起来。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他的前面,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粘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远远地看着。

“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苹果、橘子、香蕉等围成的半圆形摊位内,里面站着一位穿着蓝色围裙的中年男人,年纪约莫三十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可能是卖水果需要熬夜的原因,眼袋很大,眼圈略微发黑。他双手按在摊位上,伸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道。

“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歪倒了。”儿子说。

“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吗捡啊?”

“我是帮你啊。”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

“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还很不诚实。”

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人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顺风顺水的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接受点挫折教育也好。”妻子白了我一眼,对我的主意不太赞同,但还是依了我,继续旁观。

“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撞倒你的橘子筐。”儿子斩钉截铁地说。

“你这个小坏蛋,看你一身脏的,是个乞丐吧?犯了错,还不敢承认?”胖男人从半圆形摊位内走了出来。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这一次,我没有拉住,她一下子就冲到胖男人面前,指着胖男人嚷道:“我们说话都要讲道理呀,你凭什么说是我儿子撞的,我儿子说他没撞,我相信我儿子。”

“哎哟!”胖男人转脸又和妻子吵起来,“大人来了更好,我这橘子摔烂了很多,正愁找不到头儿呢!”

“你家橘子是摔烂了很多,我也很同情,可不一定就和我儿子有关系啊?他帮你捡拾,你不能赖上他呀。”妻子拉着儿子想走,被胖男人伸出的胳膊拦住。胖男人说:“继续捡吧,我不会错怪任何一个好人!”

我走过去拍拍胖男人的肩膀,说:“师傅,上面有监控呢,我们看看监控吧。如果是我儿子摔烂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喔!”

“好,看监控就看监控,我这橘子不能白摔。”胖男人喘着粗气,摆手让邻摊的一位老人帮他看摊,拉着我就去监控室。

录像放得很慢,也放了好几遍,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橘子筐倒时,我儿子离它有一大截距离呢,他只是恰巧经过。

“师傅,看清楚了吧?”我撇着嘴说。

“对不起,小兄弟,怪我没看清。”胖男人给儿子道了歉。

回家的路上,妻子问儿子:“孩子,那人骂你笨蛋,骂你乞丐,你心里难受吗?”

儿子仰着头回答说:“我不难受,我只是气愤。”

妻子很纳闷,问:“那话像子弹一样,很伤人的,为什么就伤不到你呢?”

儿子咧嘴笑了笑,说:“爸爸给我穿了防弹衣呢,爸爸经常夸我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孩子。”

(选自《安徽文学》2019年第6期,有改动)

14.根据语境,发挥想象,描摹画横线句子中“我”所“琢磨”的内容。(不超过60字)(4分)

示例一:十一二岁的孩子了,难道不应该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吗?不过,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吧?外面雨下得这么大,该不会出什么事吧?

示例二:凡事都会有第一次嘛,当然,孩子毕竟要独自横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呢。这都走了一个多小时,按理应该早就回来了呀!

15.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用一个拟声词和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大雨倾盆的情状,创设了特定的场景,也为后面写自己的担心和故事冲突做了必要的铺垫。

(2)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

将话语比作颇具杀伤力的“子弹”,表现了“胖男人”的诬陷与辱骂在“我”和“妻子”心中所激起的强烈反应,“充盈”一词,也生动地写出了妻子对儿子的怜惜之情。

16.文章以“爱的防弹衣”为题,有何好处?(4分)

①“防弹衣”比喻新奇,对读者的阅读期待形成了强烈的吸引。②这一标题也很好地表现了文章主旨:父亲对儿子的鼓励、欣赏及挫折教育像一道坚固的屏障,让儿子的内心变得十分强大。

1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胖男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4分)

①“胖男人”是一个底层劳动者的形象。“胖男人”是一个水果摊的摊主,穿着围裙、眼袋很大、眼圈发黑等都表现出他生活的不易。②“胖男人”是主观的,霸道的。他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是“儿子”撞倒了橘子筐,并强迫“儿子”把橘子捡拾起来,表现出他自以为是和恃强凌弱的一面。③“胖男人”是偏执的,刻薄的。他根本不听“儿子”和“妻子”的辩解,并恶语相向,咄咄逼人,表现出他胡搅蛮缠和素质低下的一面。④“胖男人”是知过能改的。在事实面前,他马上承认了错误并给“儿子”道了歉。

(三)水乡车夫(16分)

结识他,是种偶然。

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感动的三轮车夫。

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就在疑惑犹

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只觉得心里暖暖的。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此刻的南浔,祥和而宁谧。他一边使劲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回道,随便你给吧。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怀着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我抬腕看了一下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人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色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闻听此言,我惊讶得直视着他。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古宅老店。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卑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选自《人民日报》)

18.文中开头写道:“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感动的三轮车夫。”结合下文,说说这位三轮车夫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4分) 这位三轮车夫不仅待客热情,服务细致周到,不计较车费,而且还具有不甘落后的上进心。

19.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示例:这句话描写了人力车穿行时该慢则慢、该快则快的从容情形及顾客的感受,从侧面衬托了人力车夫驾驶技术的高超和娴熟。

20.从文中看,这位叫李贺军的人力车夫有什么样的理想?(3分)

要学会英语,以便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21.作者在结尾交代了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这一交代是否有必要?为什么?(3分)

有必要。因为作者在结尾交代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显示出本文所写内容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交代人物身份的普通来反衬出人物形象的伟大,表达出对他的敬意。

22.本文和杨绛《老王》一文的写作对象都是人力车夫。这两位人力车夫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具有相同的性格特征。试说说两人身上有哪些相同的性格特征。(3分)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重感情。

三、写作(50分)

23.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②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③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é)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é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ó)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ó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è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ò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2020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 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j ī)杼(zhù)鞯(ji ān)辔(pèi )头柝(tu ò)姊(zǐ)霍(huò)著(zhuó)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精品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 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 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生字词汇总 1.《邓稼先》 元勋xūn 奠diàn基选聘pìn 谣yáo言 Zhòu昼夜昆仑lún 挚友zhì可歌可泣 鲜xiǎn为人知至死不懈 xiè鞠躬jū gōng尽瘁 cuì 当dāng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rú皆知 背诵sòng 宰割开拓tuò截然不同 热泪盈眶kuàng 筹划chóuhuà殷yān红兽铤亡群tíng 燕然勒功yān 萦绕yíng 提议嘱咐zhǔfù 2.《说和做》 抱歉秩序zhì深宵 xiāo 伴侣lǚ 小楷 kǎi 硕果shuò卓zhuó越迭dié起 澎湃péng pài 大无畏锲qiè而不舍目不窥kuī园 沥lì尽心血 xuè心不在焉yān 慷慨淋漓kǎ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 dǒu niú炯炯目光jiǒng 兀兀穷年wù群蚁排衙 赫然hè心会神凝níng 迥乎不同jiǒng 一反既往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水揩kāi油碟dié捆kǔn 咳嗽sòu 调羹tiáo gēng 绞肉jiǎo 薪金xīn 校对jiào 草率悠然吩咐fēn fu 抹杀mǒ疙瘩gēda 深恶wù痛绝不以为然 5.《黄河颂》 山巅diān 劈pī开气魄pò狂澜 lán 浊流zhuó宛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 榜样浩浩荡荡澎湃péng pài 一泻万丈 6.《最后一课》 捂wǔ着踱duó步婉转wǎn zhuǎn 喧闹xuān

气氛 fēn 诧异chà懊悔huǐ惩罚chéng fá 奴隶nú lì钥匙yào shi 字帖tiè祈祷qídǎo 强迫哽住gěng 挚痛zhì 7.《土地的誓言》 碾niǎn压誓言胸膛嗥鸣háo 山涧 jiàn 高粱 liáng 斑斓 lán 缠绕rào 亘古gèn 耻辱 chǐrǔ默契 qì埋葬 田垄 lǒng 镐头gǎo 土壤rǎng 禾稻 丰饶ráo 污秽huì泛滥谰语lán 9.《阿长与<山海经>》 搁gē着掷zhì下肚脐qí憎恶zēng wù 菩萨pú sà竹竿烦琐suǒ土匪fěi 辫子biàn 胸脯pú灸疮疤chuāng bā诘问jié 哀悼 dào 茉莉书斋 zhāi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g 粗拙zhuō守寡 guǎ辟头 深不可测惧惮莫名其妙懿行 10.《老王》 蹬dēng绷bēng 捎shāo带惶恐huáng kǒng 肿zhǒng 胀荒僻pì取缔 dì降格 镶嵌xiāng qiàn 门框kuàng滞zhì笨侮辱wǔ rǔ 愧怍kuìzuò攥zuàn 抱歉 11.《台阶》 啃kěn骨头蹦bèng跳撬qiào开磕kē头 门槛 kǎn 厚道糟糕 gāo 醒悟 晌午shǎng 烦躁zào 头颅 lú自言自语 言外之意微不足道大庭广众凹凼dàng 低眉顺眼绿荫瓦罐膝盖xī庄稼茬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一、字音字形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 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 yǒu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sǐbúxiè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 tóu 抱歉bào qiàn 秩序zhìxù深宵shēn xiāo 伴侣bàn lǚ 小楷xiǎo kǎi 硕果shuò guǒ卓越zhuó yuè迭起dié qǐ澎湃péng pài 大无畏dà wú wèi 锲而不舍qièér bù shě目不窥园mù bù kuīyuán 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 慷慨淋漓kǎ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 揩kāi 碟dié捆kǔn 咳嗽ké sou 调羹tiáo gēng 绞肉jiǎo ròu 薪金xīn jīn 校对jiào duì草率cǎo shuài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 rán 吩咐fēn fu 抹杀mǒ shā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不以为然bù yí wéu rán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ī气魄qì pò狂澜kuáng lán 浊流zhuó liú 宛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榜样bǎng yàng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6.《老山界》 攀谈pān tán峭壁qiào bì骨碌gū lu咀嚼jǔ jué呜咽wū yè 督促dū cù灌输guàn shū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 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4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B.孰若.孤/若.为佣耕 C.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 D.见.往事耳/有时见.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B.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C.鲁肃最后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现出鲁肃的敬才、爱才。 D.本文赞扬了孙权和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告诫人们,重任在身不可不学习的道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皆以.美于徐公 B.孤常读书,自以为 ..军谘祭酒 ..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 D.遂.与外人间隔/肃遂.拜蒙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学聚会,见大家变化很大,班长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况是分别三年了呢!”(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本文极简略且剪裁精当,以精炼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 C.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两人风趣的一问一答,以此来表现孙权的善劝。 D.本文写事情的结果,不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1.A 解析:A项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B项第一个“若”是“及,比得上”的意思,第二个“若”是“你”的意思。C项第一个“过”是“到”的意思,第二个“过”是“犯错误”的意思。D项第一个“见”是“了解”的意思,第二个“见”是“看见”的意思。 2.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3.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4.D 解析:没有赞扬孙权的认真学习精神。 5.D 解析: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B项第一个“以为”是动词,“认为”;第二个“以为”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的词组,“把……作为”。C项第一个“之”是副词,“这么”;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两个“遂”都是介词,“于是”。 6.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C 解析:应是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