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提分卷(四)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提分卷(四)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提分卷(四)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专项提分卷(四) 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2分)

1.(2018·巴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

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张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她________个体心灵、________民族精神、________民众心智,________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振奋启迪引领

B.启迪引领安顿振奋

C.安顿引领振奋启迪

D.启迪安顿振奋引领

2.(2018·孝感)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A)(2分)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焦躁豁然开朗困惑蕴藏

B.焦虑豁然开朗疑惑蕴含

C.焦躁茅塞顿开困惑蕴含

D.焦虑茅塞顿开疑惑蕴藏

3.(2018·沈阳)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___,光荣永远___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

B.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

C.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递

D.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承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在治安不好的年代,火车站人流量大,容易成为藏污纳垢

....的地方。

B.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天伦之乐

....的喜悦中。

C.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

....,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D.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对方辩友的论辩顿时显得黯然失色

....。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

....,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

....,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

....,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

....的作用。

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制裁“中兴通讯”、发动中美贸易战、打击叙利亚政府等举措,其实是他们根深蒂固

....的霸权主义思想在作祟。

B.周敦颐所著的《爱莲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传诵至今,家喻户晓

....。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

....的工匠精神。

D.在参天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

....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二、病句的辨析与修改(38分)

7.(2018·鄂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

A.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B.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 000万元。

8.(2018·铜仁)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A.随着铜仁市交通的日益发达,铜仁人民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B.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C.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潮水般熙来攘往的人群,无不标志着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D.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

9.(2018·锦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分)

A.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10.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6分)

(1)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修改意见: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精神”。

(2)忧国家治理,养浩然正气,这是中央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所在,是壮大和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培育“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将“壮大”和“巩固”调换位置。

(3)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全部主力队员上阵。

修改意见:语意重复,删去“尽”或“全部”。

(4)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修改意见:否定不当,删去“不”。

(5)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修改意见:一面对两面,应在“能”后加“否”。

(6)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修改意见:句式杂糅,应改为“在常规能源中,水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其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

11.下面文段中第④⑤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人是可以独自快乐的,因为人的感觉不相通。②既然没有人能代替我们承受切肤之痛,

就没有人能指责我们的独自快乐。③不要以为快乐是自私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播种了快乐的种子。④我们把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我们善待周围的世界,又怎么能说快乐不自私呢?⑤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不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德行。

(1)第④句修改意见:否定不当,删去“不”。

(2)第⑤句修改意见: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更是”改为“而是”。

12.下面文段中第③⑤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没有“仪式感”的端午佳节,总让人觉得有些索然无味。②犹记得古人看书之前,必要“沐浴更衣”的习俗。③对待端午佳节,对待桌上的美食粽子,我们既然不必沐浴焚香,但是却应该记得这个节日的起源。④而现实情况是,尽管借助于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人们对于端午节的认识更加广泛和多元,但是谈到节日如何过、怎样过,大多数人还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⑤随着“仪式感”的缺失,让很多青年人,正在逐渐失去对于端午节的兴趣。

(1)第③句修改意见:将“既然”改为“虽然”。

(2)第⑤句修改意见:去掉“随着”或“让”。

13.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②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但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③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④正义应融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

(1)第②句修改意见:关联词使用有误,应将“但是”改为“而是”。

(2)第③句修改意见: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参与”。

14.方明为了参加学校的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想托亚玲的妈妈在图书馆借本长篇小说《红岩》。下面是他发给亚玲妈妈的微信,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王阿姨,您好,我是亚玲的好朋友方明。①虽然没有与您见过面,但您的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详。我现在有一件事情想麻烦您:最近,学校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②我很想读一读《红岩》这部小说,详细体察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可我们学校图书室和同学都没有此书。不知你们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如果有,请亚玲同学带给我;③如果没有,必须及时告诉我。多谢您的帮助。

(1)第①句用词不当,应将“耳熟能详”改为“熟悉”。

(2)第②句搭配不当,应将“体察”改为“了解”。

(3)第③句用语不得体,应将“必须”改为“麻烦(或烦劳)”。

15.下面的“寻物启事”在格式和内容上共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4分)

寻物启事

本人于5月15日骑车经过河北大学教授楼附近时,不小心丢失皮包一只。有拾到者请交给本人,我愿意付出重金表示感谢。

此致

敬礼!

2019年5月16日

(1)格式上:①标题应放中间;②“此致”“敬礼!”多余。

(2)内容上:①没说清如何交还;②没有署名。

16.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和内容上共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4分)

通知

研究决定,本星期六下午第二节课后分年级召开各班学生代表会议,收集对各科教学的意见。希望各班派代表按时参加会议。

此致

敬礼

教务处3月1日

(1)格式上:①通知的发布者和日期应分两行写;②“此致”“敬礼”应删去。

(2)内容上:①会议地点不明;②代表人数不明。

2018年超[完整版]中考英语1600词汇对照表-[带音标]

词汇表对照表 考试大纲词汇表词性词意短语搭配或句子a(an)[?,e?(?n)]art.一(个、件……) ability[??b?l?t?]n.能力;才能 able[?e?b(?)l] a.能够;有能力的 about[??ba?t]ad. prep.大约;到处;四处关于;在各处;四处 above[??b?v]prep.在……上面 abroad[??br??d]ad.到(在)国外 absent[??bs?nt] a.缺席;不在 accept[?k?sept]vt.接受I received his invitation but I didn’ t accept it.(我收到他的邀请,但我没接 受。) according to根据,按照 achieve[??t?i?v]vt.达到;取得He hopes to achieve all the aims soon. (他希望很快达成所有目标。) across[??kr?s]prep横过;穿过 act[?kt]n. v.法令;条例 表演,扮演(角色);演出,行动 action[??k?(?)n]n.行动 active[??kt?v] a.积极的,主动的 activity[?k?t?v?t?]n.活动 actor[??kt?]n.演员,男演员,行动者 actress[??ktr?s]n.女演员 add[?d]vt.增添;增加 address[??dres]n.地址 advantage[?d?vɑ? nt?d?] n.优点;好处 advice[?d?va?s]n.忠告;劝告;建议 advise[?d?va?z]vt.忠告;劝告;建议My teacher advised me to do more reading. (我的老师建议我多读。) afford[??f??d]vt.负担的起(……的费 用);抽的出(时间); 提供Mary was not able to afford a new car.(玛丽买不起新车。) afraid[??fre?d] a.害怕的;担心的Africa n.非洲 African a.非洲的,非洲人的 after[?ɑ?ft?(r)]ad. prep. conj.在后;后来 在……之后;在……后面 在……以后 afternoon[ɑ?ft??nu? n] n.下午,午后again[??ɡe?n]ad.再一次;再,又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概念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

2018年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docx

any pron.(无论)哪一个;哪些 任何的;(用于疑问句、否定句)一些;什么 2017-2018学年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 a (an ) art. 一(个、件 ........................ ) able a.能够;有能力的 prep.关于;在各处;四处 ad.在 之上 accident n.事故,意外的事 absence n.不在,缺席 accent n. 口音,音调 achieve vt.达到,取得 Asia n.亚洲 arrive vi.抵达;达到 Australia n.澳洲; act n active ability n.能力;才能 about ad.大约;到处;四处 above prep.在 ...... 上面a.上面的 abroad ad.到(在)国外 ache vi.& n.痛,疼痛 absent a.缺席,不在 accept vt.接受 across prep.横过,穿过 Asian a.亚洲的,亚洲人的n.亚洲人 Australian a.澳洲的,澳大利亚人的n. 澳大利亚人 澳大利亚 action n.行动 .法令,条例v.(戏)表演,扮演(角色),演出(戏);行动,做事 a.积极的,主动的 activity n.活动 增加 address n.地址 add vt.添加, advantage n. advice n. afford 优点;好处 忠告,劝告,建议 advertisement n.广告 advise vt.忠告,劝告,建议 vt.负担得起(……的费用);抽得出(时间);提供 afraid a.害怕的;担心 after noon after ad. again age n. agree airline airport n.下午,午后 在后;后来prep.在 ..... 之后;在后面conj.在 ...... 以后 ad.再一次;再,又 年龄;时代 V.同意;应允 n.航空公司;航空系统 n.航空站,飞机场 against prep.对着,反对 ago ad.以前 airplane n.(美)飞机 air n.空气;大气 all ad.全部地a.全(部); alive a.活着的,存在的 allow vt.允许,准许 alone a.单独的,孤独的 aloud ad.大声地 also ad.也 am v. (be 的人称形式之一) America n.美国; 美溯N American among prep. 在…中间; and conj.和;又;而 animal n.动物 another a.再一; answer n. ant n.蚂蚁 所有的;总;整pron.全部;全体人员 although conj.虽然,尽管 almost ad.儿乎,差不多 along ad.向前;和 ------ 起;一同prep.沿着;顺着 already ad.已经 always ad.总是;一直;永远 a.美国的;美国人的n.美国人 在(三个以上)之间 ancient a.古代的,古老的 angry a.生气的,愤怒的 另一;别的;不同的pron.另一个 冋答,答复;冋信;答案v.冋答,答复;回信;(作出)答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复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复习题及答案 一、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 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 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感》) 7. 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9. 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 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同上) 11. 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13.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同上) 15.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 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 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18. ______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同上) 19.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3. 逢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 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 1.(山东临沂20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示例:上阕,作者长途跋涉,日高人困,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乡村中了。这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廖廖几句,由声入耳,有声有色,有景有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2.(山东枣庄20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 曹操观沧海 (2)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意思对即可) 3.(山东潍坊201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分)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 (2)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2分) 4.(山东泰安20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 衡阳雁去 B. 四面边声 C. 长烟落日 D. 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 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 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018年中考英语词汇(最新版)

2018年中考英语词汇 a (an) art. 一(个、件……) ability n.能力 able a. 能够;有能力的 about ad. 大约;到处;四处prep.关于;在各处; 四处 above prep. 在……上面;a. 上面的ad.在……之上 abroad ad. 到(在)国外 absent a. 缺席的,不在的 accept v. 接受;收受 accident n. 事故,意外的事 achieve vt. 达到,取得 across prep. 横过,穿过 act n. 法令,条例v.(戏)表演,扮演(角色),演出(戏);行动,做事 action n. 行动active a. 积极的,主动的activity n. 活动actor n.演员 actress n. 女演员 actually ad. 实际上,事实上ad.(=advertisemnt) n.广告add v.添加,增加 address n. 地址 advantage n. 优点,有利条件(因素) advertising n. (总称)广告 a. 广告的 advice n. 忠告,劝告,建议 advise v.建议;劝告 afford v.买得起;提供 afraid a. 害怕的;担心 Africa n.非洲 African a. 非洲的n. 非洲人 after ad. 在后;后来prep.在……之后conj. 在……以后 afternoon n. 下午,午后 again ad. 再一次;再,又 against prep. 对着,反对 age n. 年龄;时代 ago ad. 以前 agree v. 同意;应允 agreement n. 协议;同意;一致 air n. 空气;大气 airport n. 航空站,飞机场 alive a. 活着的,存在的 all a. 全(部);所有的;总;整 pron.全部;全体人员 allow vt. 允许,准许 almost ad. 几乎,差不多 alone a. 单独的,孤独的 along ad. 向前;和……一起;一同prep.沿着; 顺着 aloud adv.大声地;出声地 already ad. 已经 also ad. 也 although conj. 虽然,尽管 always ad. 总是;一直;永远 amazing a. 了不起的 America n. 美国;美洲 American a. 美国的;美国人的n. 美国人among prep. 在……中间;在(三个以上)之间ancient a. 古代的,古老的 and conj. 和;又;而 angry a. 生气的,愤怒的 animal n. 动物

中考语文专题词语运用复习

中考词语运用复习 一、题例解析 1、(2013广州中考)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清晰真切。 A.历历在目 B.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眼花缭乱 解析:答案 D 。自相矛盾,“眼花缭乱”与下文的“清晰真切”表意矛盾,不合情理。2、(2012广州中考)下列语段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和沁人的花香相得益彰,广州处处春意盎然,美不胜收。无论在增城的白水寨、南沙的百万葵园,还是市内的流花湖公园、云台花园,到处都是碧草连天、花团锦簇,一派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时节,与同学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A. 相得益彰 B.美不胜收 C.花团锦簇 D.天伦之乐 解析:答案D 。用错对象,“天伦之乐”指父母子女团聚一堂,不用于同学聚会。 3、(2011广州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全长仅600多米的文德路上,文化商肆林立,卖古玩、字画、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商铺____________,成行成市。(鳞次栉比星罗棋布) ②亚运期间,志愿者热心服务大众,他们既能详细地为游客提供各类场馆的介绍,又能__________地向大家讲解场馆各自的特点。(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③广州沙面随处可见的古榕树大多___________相仿,它们虽然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依然挺拔葱茏,生机盎然。(年纪年龄) A.鳞次栉比绘声绘色年龄B.星罗棋布绘声绘色年纪 C.鳞次栉比栩栩如生年纪D.星罗棋布栩栩如生年龄 解析:答案 A 。近义词辨析,“星罗棋布”指分布广,600米的路范围不广;“栩栩如生”指事物像活的一样;“年纪”专指人的年龄。 二、中考常用错成语: ◎始作俑者:第一个干坏事的人,被误解释为第一个发起某事的人。褒贬混淆。 ◎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然能来风,必定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而如今则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物,意思恰好完全相反。 ◎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实在是不恰当。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美轮美奂:本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如今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2019中考语文词语积累手册

2019中考语文词语积累手册 名师指点高效备考 2019中考语文词语积累手册 《初中语文词语积累手册》 2019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针对附录五的两字词语进行了调整,在词语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增删替换了20个词语。 历年来的北京中考语文试卷中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都是相对固定的,本手册以2019年《考试说明》中的附录为根本,将2019年和2019年的增删词汇独立列出,希望考生能够重视新增30个词语,做好备考学习。 2019年中考真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捕获(pǔ).B.翘首 (qiáo).C.诘责(ji?).D.惬意(xiá). 单薄(b?). 脂肪(zhǐ). 鸟瞰(kàn).机械(jia). 情不自禁(jìn). 追本溯源(shu?).谆谆教诲(zhūn).惩恶扬善(ch?ng). 该题出现了很多历年中考的老朋友:07年北京真题的“情不自禁(jìn)”、“机械 (jiè)”、04年北京真题的“脂肪(zhǐ)”、09年北京真题的“追本溯源(shuò)”,10年 人教模拟“诘责(jié)”、09年河北真题“捕(pū)风捉影”,考纲新增词汇“鸟瞰(kàn)”、“惩恶扬善(chéng)”。备考时不能简单认为曾经考查过的重难点不会再考,另应更重视 新增词汇。正确答案:C 此题难度:★★★ 2019年中考真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巢穴(xu?)记载(zài)斤斤计 较(jiǎo)...B.解剖(pāo)暂时(zhàn)茅塞顿开(sa)...C.脑髓 (suǐ).D.酝酿(niànɡ). 正确答案:D 颠簸(bō). 应酬(yìng).牵强附会(qiáng).

2018年初中英语考标词汇

初中英语考标词汇 一、单词 本表共收单词2,006个,重点词汇用黑体标出。 A a (an) art.一(个、件……) A. M.abbr.=a.m. 上午 ability n.能力;才能 able adj. 能够;有能力的 about adv. 大约;到处;四处 prep.关于;在各处;四处above prep.在……上面 adj. 上面的 adv. 在……之上 abroad adv. 到(在)国外 absent adj. 缺席,不在 accept v.接受 accident n.事故,意外的事 achieve v.达到,取得 achievement n.成就;成绩 across prep.横过,穿过 act n.表演者 v.表演,扮演 action n.行动 active adj. 积极的,主动的 activity n.活动 actor n.演员(尤指男演员) actress n.女演员 actually adv. 真实地;事实上 add v.添加,增加 address n.地址 admire v.欣赏;仰慕 adult adj. 成年的;成年人 n.成人;成年动物advantage n.优点;好处 advice n. 忠告,劝告,建议 advise v. 忠告,劝告,建议 afford v. 付得起,提供 afraid adj. 害怕的;担心 Africa n. 非洲 African adj. 非洲的;非洲人的after adv.在后;后来 prep. 在……之后 conj. 在……以后 afternoon n. 下午,午后 again adv. 再一次;再,又 against prep.对着,反对 age n. 年龄;时代 agent n. 代理人;经纪人 ago adv. 以前 agree v. 同意;应允 agreement n.同意,一致;协定,协议ahead adv. 向前面;在前面 air n. 空气;大气 airport n. 航空站,飞机场 alarm n. 闹钟 alien n. 外星人 alive adj. 活着的,存在的 all adv. 全部地 adj. 全(部);所有的;总;整 pron.全部;全体人员 allow v. 允许,准许 almost adv. 几乎,差不多 alone adj. 单独的,孤独的 along adv. 向前;和……一起;一同prep.沿着;顺着 aloud adv. 大声地 already adv. 已经 also adv. 也;而且 although conj. 虽然,尽管 always adv. 总是;一直;永远 am v. 是 amazing adj. 令人大为惊奇的;令人 (惊喜)或惊叹的 America n. 美国;美洲American adj.美国的;美国人的 n. 美国人 among prep.在……中间;在(三个 以上)之间 amusement n.娱乐;游戏 ancestor n. 祖宗;祖先

2019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

2019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 【广州市】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福建省】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5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5.“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 【答案】

4.(3分)C 5.(2分)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江西省】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春尽 [唐]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 [宋]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 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 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 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 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 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 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答案】6. A 7. B 【解析】

3词语(成语)的理解及运用

一、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常见题型是选择题:选出的词语解释恰当(不恰当)的一项,或选择填入句中横线的近义词。常考的知识点有:1、字词义的解释与选择;2、同义(近义)词的辨析;3、关联词语的运用;4、成语的理解与运用;5、具体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等。可以预见,今后的中考在词语方面的命题将会不断创新,对词语的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将会比较灵活,同义(近义)词不达意的辨析及成语仍将是考查的重点。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 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如“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第2课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运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运用(含答案) 词语运用私信回复"编号01" 获取电子版【题型专练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电视上看到不法分子伤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时,他顿时义愤填膺。B.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都并不遥远。C.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不惜花重金请家教或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可以说是无所不为。D.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目光深邃,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B.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C.海上日出真是美轮美奂。D.流落到荒岛的鲁滨孙十分孤独,为了回归人类社会,他苦心孤诣于制造独木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D.为了让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地为他们辅导。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B.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

望眼欲穿,使坏人无法遁形。C.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坐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D.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老者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B.两位参加散打比赛的少年各自使出了自家的浑身解数和本领,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C.他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D.飞往留学地的飞机即将起飞,弥留之际,这位性格内向的男孩终于喊出了“妈妈,我爱你!”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连日来,暴雨袭击邕城,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细心排查安全隐患。C.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D.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B.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关联词语)

专题二词语理解与运用(含关联词语) 类型1 近义词选词填空 1.[2019·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首先致辞:“艺术就像蓝天上舞动的云霞,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缤纷,时而柔曼,时而辉煌热烈……艺术可以让人生充满诗意,时时处处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从热爱艺术开始,热爱生活吧!”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A.轻快点缀感慨 B.轻盈连缀感慨 C.轻盈点缀感染 D.轻快连缀感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理解及运用。轻快:(动作)不费力。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与带有一定拟人色彩的词语“柔曼”搭配,“轻盈”更合适。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连缀:联接。与“生活”搭配应选用“点缀”。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感慨”的主语应为人,不能为“讲话”。 2.[2019·郴州]下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春天的雨,()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细腻凉爽迅疾慈祥 B.凉爽迅疾慈祥细腻 C.细腻迅疾凉爽慈祥 D.凉爽细腻慈祥迅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理解及运用。细腻,指细致滑润,精细,细密深入。凉爽,指清凉爽快。迅疾,指形容速度非常快。慈祥,指仁慈温和。再看“春天的雨”“披”具有“温柔”等特点,可知第一个空选细腻。第二空“夏天的雷”所具有的“猛烈”等如同“战鼓般的特点,可选迅疾。第三空“秋天的风”,秋天到来天气变凉爽起来,可选“凉爽”。第四空“冬天的雪”“多情的呵护”而又与“温厚”相一致,因此可选“慈祥”。 3.[2019·株洲]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过去的道德观念来 ②那一年他以同等申请了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③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 A.判别学历全神贯注 B.判别学历吹毛求疵 C.评判学力吹毛求疵 D.评判学力全神贯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理解及运用。“判别”指根据不同点加以区分,辨别。“评判”指评论性的评价或判断。也指辩论赛中专业的评委,不依据自己的常识、专业知识、价值取向的评价判决。①是对历史人物评判。“学历”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学力”:指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②应是学习能力申请考试。“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全神贯注”意为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③盖演题须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4.[2019·广州]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给当的一项是() 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了。 A.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 B.鱼目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 C.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 D.鱼目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理解及运用。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易分辨。鱼目混珠:拿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初中语文词语成语运用题汇编(含答案)

词语运用小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 ....,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 C.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 ....地完成了作业。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 者各得其所 ....。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C.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 D.在这里没有什么想法太离谱,人们都洗耳恭听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 B.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 D. 我是集邮迷,每次得到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 ....,惜爱有加。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丽华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地心惊肉跳 ....。 B.北京公安网监人员明察秋毫 ....,破获了一起性质恶劣的要案,还网民以安宁。 C.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晋小心翼翼 ....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D.2013年3月全国“两会”上,“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一丝不苟 ....守住食品安全防线应成为食品企业的首要任务。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怪石滩天高、海蓝、石奇,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 ....、沧海情深、深情似海等主题婚纱摄影的最佳场所。 B.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 C.迄今为止,观众可以看到的优秀国产动漫产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 D.在一次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 ....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7.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最新中考语文词语运用复习

最新中考语文词语运用复习 中考语文词语运用复习:词语解释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温馨提示】结合语境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前提。脱离开语言环境,单纯的解释词语,已经被摒弃,代之的则是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我们称之为"动态解词"。词的含义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不

一样。在新的语境中,会产生新的意思。正确使用词语要结合语境,弄清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内容,才能做到正确使用。其实,词语考查的解题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结合词语本义来分析具体的语境义及其变化,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快速回答的准确率。 中考语文词语运用复习:常考词辨析 翱翔遨游 这两组字形必须搭配。字形区分:前者是"羽"对"羽"。

飘渺缥缈 这两组字形可以这样记忆,前者可谓"我是风儿你是沙",后者是"丝儿"对"丝儿"。 沉湎缅怀 前者是"水"对"水",后者可谓"我是丝儿把你牵"。 严密周密

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严密(完备、细密),范围更大,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 唆使指使 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