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沁园春 雪

第1课  沁园春 雪
第1课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②品味本词的语言。

2、难点①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②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题解与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

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

(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

(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4)、“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5)、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6)、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下阙:

1、自由朗读下阙。

2、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明确:三层。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讨论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明确:惜(可惜、惋惜)

(3)、诗人在“惜”什么人?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一样。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诗人评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6)、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揭示中心思想。

(7)、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五、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2、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六、拓展延伸:

1、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

总写之景意境壮阔热爱

祖国

上阕写景:具体实景动静结合江山多娇山河想象之景艳丽多姿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论史:评古:短于文治

论今:风流人物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1.《沁园春·雪》导学案(人教版)

1.《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3、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4.学习情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及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沁.园春莽莽 ..分.外稍逊.数.风流人物今朝. ..妖娆 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折腰:妖娆: 文采:风流人物: 3.读课文,理解本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4.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片各有侧重,上片侧重哪种表达方式?下片呢? 课堂探究 5.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上片分为三个层次。

6. 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豪迈,奋发的气势?为什么? 7.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 8.试归纳文章主题。 9.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5.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一)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 学设计 内容预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改为用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或改为重庆谈判毛泽东和柳亚字唱和来导入。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

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

沁园春雪(课时)

1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导入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指名介绍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以前我们学过的有《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为人民服务》 3、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毛泽东的诗词向来豪放大气,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这首诗又抒发了怎么样的情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2、听课文录音,正音 3、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5、齐读课文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词语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 1、诗歌诵读训练 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 3、感受毛主席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训练: 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 2、感受诗词炼字炼词的魅力 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咀嚼玩味,体会本诗表达的精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诗人毛主席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常于马背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站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毛主席是革命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二、诵读入情 1、个人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比如: 莽红装素裹妖娆竞折腰风骚 2、个人表演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 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 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 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 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 3、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 4、听朗读录音,自由点评录音朗读中的各种处理 5、全班齐读 三、推敲入境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我们基本上能够在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形

第1课《沁园春·雪》名师教案

1 沁园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示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还.看今朝(hái) 稍逊.风骚(xùn)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

1 / 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xx·雪》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理解、积累 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 投影仪,小黑板,录音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2 / 4 1.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 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九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全词以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在熟读中,悉心揣摩词作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讨论法与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文:同学们好!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多媒体播 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视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 情的对象。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胸襟的人,面对漫天飞雪,会有迥然

不同的个性情怀。边塞诗人岑参,坚韧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欣喜;遭贬诗人柳宗元,郁闷流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一代 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胸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今天就 让我们一同来领略! 二、认识作者:说到毛泽东,中国人都不该陌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毛泽东”(幻灯展示毛泽东图象与简介)提到毛泽东,大家通常会说他是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其实,他 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沁园春 雪》就是他诗词的一个代表作。(幻灯展示并板书课题) 三、了解题目:大家看懂文题的意思吗?“沁园春”,是词牌名,据说“沁园”一 词是出自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现在作为词牌与词的内容已无关系, 只决定词的韵律结构。雪才是本文的题目。 四、美文朗读: 1.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也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在学生朗读时,添加背景音乐) 2.再听名家的配乐朗诵,并完成下列任务.(媒体链接名家配乐朗诵) ①找学生说说大屏幕上绿体字的读音.(学生读,教师幻灯随之展示) ②找学生说朗诵者的感情基调.(教师引导提示并幻灯展示:激昂慷慨、气势磅礴) ⒊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五、整体感知:通过预习和刚才几遍的朗读,词的大致意思应该明白了吧!谁来用 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也可分上下两片来概括。 (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进行引导,并板书) 上阕描绘北国风光(写景) 下阕评论风流人物(议论、抒情) 六、美文赏析: (一)、上阕: 1.这片词对北国的风光具体是怎样描绘的?分几层来写?说说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沁园春雪优质课一等奖

沁园春雪优质课一等奖 2015-10-29 16:59 2397次 臧玉虎 地区:江苏省- 徐州市- 新沂市 学校:新沂市堰头中学 共1课时 1 沁园春雪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朗读很熟悉,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能,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和审美能力需加强。教师利用他们已有知识兴趣,引导进入特定情境,培养其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1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分.外(fèn)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分.别(fēn)数.目(shù) 朝.代(cháo)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本文是关于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 知识点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诗歌诵读训练 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3、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训练: 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 2、感受诗词炼字炼词的魅力 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咀嚼玩味,体会本诗语言表达的精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导入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词作代表还有《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等。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词牌名(相当于现在的歌谱)“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倚势抢夺,后人作诗以讽其事。

“雪”是题目。此调,分上下两阕,规定114个字。上阕13句,下阕12句,格调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之情。 二、诵读入情 1、个人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比如:莽红装素裹妖娆竞折腰风骚 2、个人表演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 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 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 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 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 3、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推敲入境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我们基本上能够在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形象了现在请你说一说:

第1课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②品味本词的语言。 2、难点①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②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题解与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

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 (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 (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筠连县第三中学詹蓉生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朗读很熟悉,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能,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和审美能力需加强。教师利用他们已有知识兴趣,引导进入特定情境,培养其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 (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整理1《沁园春·雪》教案

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②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难点】:分析词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沁(qìn)园春雪飘(piāo) 惟(wéi)余莽莽(mǎng)顿失滔滔(tāo)原驰(chí)蜡(là)象红装(zhuāng) 素裹(guǒ)分(fèn)外妖娆(ráo)江山多娇(jiāo)竞(jìng)折(zhé)腰文采(cǎi)宋祖(zǔ)稍逊(xùn)风骚(sāo) 一代天骄(jiāo)单于(chán yú) ①惟余莽莽——(惟:只;单单。余:剩下。莽莽:无边无际。) ②顿失滔滔——(顿:立刻。失:失去。滔滔:波涛滚滚。) ③原驰蜡象——(原:高原;这里指秦晋高原。驰:奔跑。蜡:白色。象:大象) ④分外——特别;格外。⑥江山多娇——(娇:娇媚。)⑦竞——竞相,互相争着做。 ⑧惜秦皇汉武——(惜:可惜。)⑨数(shǔ)——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1.背景简介: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1945年8月28日,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2.作家作品:《心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选》,其体裁是词,其中“沁园春”叫词牌名,题目是雪。一首词的词牌决定了词的形式格律,题目决定了词的内容。作者是毛泽东(伟大的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1. 了解词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词语言的准确性; 2.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 1. 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 通过分析与诵读,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天我们也要一起去感受一篇气势恢弘的词——《沁园春?雪》(二)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 1. 关于词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每首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那么,现在你能结合词的相关知识说说对“沁园春?雪”这个题目的认识吗? 答:“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 如何朗诵《沁园春?雪》? 你是如何朗读这首词的?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再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听完了朗读录音,同学们想不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甚至比老师还好呢? 你知道怎样读一首词才能读出感情和和谐的节奏吗? ①要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②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③在理解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第1课《沁园春 雪》

第1课《沁园春雪》 第1课《沁园春雪》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莽莽素裹妖娆风骚今朝 2.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只剩) 大河上下(指黄河) B.原驰蜡象(指内蒙古高原) 欲与天公试比高(指天) C.须晴日(等到) 略输文采(差、失的意思) D.分外妖娆(娇艳美好) 俱往矣(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园地中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从无怨言。 B.对犯错误的同志应诚恳地指出它的缺点,不能讳疾忌医。C.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而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积极参加。 D.不久前在广州街头,一青年与歹徒搏斗,围观者数十人,竟无一人上前相助,眼睁睁看那青年倒在血泊中,歹徒扬长而去。 4.指出句中的重音传达的意思与句后的理解不吻合的一项( ) A.五官科柏医生为一朋友诊治耳疾。(不是给一般患者诊

治) B.五官科柏医生为一朋友诊治耳疾。(诊治的不是眼疾) C.五官科柏医生为——朋友诊治耳疾。(不是内科或外科的) D.五官科柏医生为一朋友诊治耳疾。(不是其他医生) 5.下面是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赏析,以此为例请你就“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写一点赏析文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属于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关感非常丰富,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6.《沁园春雪》中虚写的景色是:。 7. 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 A.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1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主义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背景介绍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字词学习 1.正音:分娆逊数汗 2.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3.教师范读 4.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听读感受. 三.诗词赏析(上阙)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阙. 2概括上阙内容. 明确:这首词上阙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 3小组学习 勾画出你喜欢的词句,说出理由.并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描绘出你心中的北国风雪图.

教学过程 4.集体交流,学生发挥想象 明确重点词句: ①前三句总写一个壮阔雄奇、粉妆玉砌的冰雪世界. ②“望”字所管辖的句子是“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风雪严寒,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壮丽雪景.其气势何等豪迈. ③群山、高原句子理解: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高山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优美,后者奔腾壮丽。二者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象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的景象为基础的. ④最后三句从眼前所见展开想象,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妆素裹的少女一样艳丽动人. 四.课堂小结 修辞手法小结: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沁园春·雪》教案(第1课时)

《沁园春》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意重音及停顿。 2.体会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感受精练优美的语言。 3.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本词主题的理解。 4.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重点 1.能够熟练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能准确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难点 1.感受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 2.掌握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意重音及停顿。 2.初步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初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难点 体会“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投影原山东大学教授高享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

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绝不会是吹捧之词,因为它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学习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配乐朗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学生自由朗读。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词,师生共评。 2.品读前三句。 (1)这三句在上阕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总写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2)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明确:先总写,后分写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 3.品读分写部分。 (1)“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这里,诗人把自己想象成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导读: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 知识点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

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